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彙編5篇

校園3.2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彙編5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學習提示”,預習課文,《給老師的一封信》教學設計。

2、檢查預習,讀通課文,學會生字。

二、教學過程

1、學習“學習提示”,瞭解訓練重點(學會按三項要求預習課文)。

(1)回顧關於“預習”——過去我們學會了什麼?(三年級、四年級)

(2)自學“學習提示”,同桌議議,然後指名説:什麼叫預習?預習有哪三項要求?

2、按照預習要求,逐項進行預習:

(1)讀通課文,快速、輕聲、自由地讀兩遍,讀準生字的音。

(2)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詞義(可注在書上)。

(完成作業本第一題)

(3)邊讀邊想,瞭解課文內容,發現疑難問題。通過多次默讀課文,運用不同符號做標記。

①遇到不理解的句子用“”標出,並打上“?”。(完成作業本第2題)

②難理解的片段用“()”標出,同時打上“?”。

③其他不懂的安排或疑難問題用“——”標出,同時打上“?”。

3、檢查第一項預習情況。指名讀課文,全班評議。(字音有否讀準,有無添字、漏字,是否讀破句)

4、作業:(1)作業本3、6題(課內完成)。

(2)中午寫字課聽寫詞語。

(3)上交課本,檢查預習習慣的養成情況。(標註要求規範)

(教師收集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預備下節課使用。)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檢查第二項預習情況,指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第三項預習情況,歸納疑難問題。

3、給課文分段,完成部分書面作業。

二、教學過程

1、指出學習目標。

2、檢查第二項預習情況。

(1)明白檢查第二項預習要求,思考一下。

(2)根據預習要求,進行檢查:檢查學生如何按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學懂字、詞的意思。

(彙報過程略)

3、檢查第三項預習情況,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給老師的一封信》教學設計》。

(1)明白檢查第三項預習要求,思考一下。

(2)進行問題質疑。教師整理後寫在黑板上。(如學生無法提出有質量問題,可結合課前收集的問題進行。)

4、給課文分段。

(1)回憶分段方法。

(2)抓住重點內容分段。

5、作業:作業本4、5題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逐段討論,重點解決疑難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3、感受老師對學生的愛,激發學生對老師的敬愛之情。

二、教學過程

1、速讀第一段,説説這一段寫了什麼?

2、學習第二段,想想這一段回憶了顧老師的哪幾件事?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3、討論上節課提出的本段中的一些疑難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1)“我是您親手栽種的桃李中的一棵。”(“桃李”指什麼?栽種桃李的人是指誰?)

(2)“我的萌芽、生長,無不沐浴着您的陽光雨露”

(3)“……在我的心目中,您的本領簡直比魔術師還大!”

(4)“老師,您真像童話中的仙子……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記就充滿了生機。”

(分析句子含着的意思,有感情地讀這些句子。)

4、學習第三段,自由讀課文後,先想想這兩個自然段説了些什麼?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5、引入疑難句子,討論理解:

(1)“只有您頭上的銀絲和眼角的皺紋是您辛勤耕耘的見證。”

(2)最後一個自然段。

(分析句子含着的意思,有感情地讀這些句子。)

6、有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

7、指導背誦第五自然段。

8、總結作文

這篇文章是一封信,作者回憶了在國小讀書時,顧老師的三件事: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抒發了她對顧老師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9、作業:完成作業本第七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操作、驗證、交流和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初步學會應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並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概念、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進行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

教學準備:

1、用於演示把圓柱體積轉化成長方體體積的教具。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揭示課題

談話:前幾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柱體,學會了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和表面積,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圓柱的體積。同學們回憶一下,什麼叫體積?(指名回答,生: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我們學會計算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呢?(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演示課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1、呈現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直觀圖。

2、揭題:老師為大家準備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其中我們學過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大家想不想知道圓柱體的體積計算方法?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3、教師:在研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一下,圓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呢?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學生:把一個圓,平均分成若干個扇形,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於圓的半徑。)根據學生的敍述,教師課件演示。

二、自主探究,精講點撥

1、教師:那麼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圓柱的體積,能不能也像剛才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一樣,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推導出計算圓柱體積的公式呢?

2、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同學們自己先在小組裏討論一下

(1)你準備把圓柱體轉化成什麼立體圖形?

(2)你是怎樣轉化成這個立體圖形的?

(3)轉化以後的立體圖形和圓柱體之間有什麼關係?

3、推導圓柱體積公式。

學生交流,教師動畫演示。

(1)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

(2)怎樣轉化成長方體呢?(指名敍述:把圓柱體底面分成平均分成若干個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後把圓柱切開,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你會操作嗎?(學生演示教具)

(3)教師説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長方體。

(4)教師:這個長方體與圓柱體比較一下,什麼變了?什麼沒變?(生:形狀變了,體積大小沒變。)

(5)推導圓柱體積公式。

討論:切拼成的長方體與圓柱體有什麼關係?(學生回答:切拼成的長方體的體積相當於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相當於圓柱體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相當於圓柱體的高。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教師: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用字母公式,怎樣表示?板書: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高

V = S h

三、運用公示,解決問題

教師:根據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如果要求圓柱的體積,你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就可以求?

①知道圓柱的底面積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練習七的第1題:填表。

②知道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試一試。

③知道圓柱的底面積直徑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練一練的第1題: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④知道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一根圓柱形零件,底面周長是12.56釐米,長是10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四、遷移應用,質疑反饋。

1、判斷正誤,對的畫“√”,錯誤的畫“×”。

2、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3、智慧屋:已知一個圓柱的側面積為37.68平方釐米,底面半徑為3釐米,求這個圓柱的體積。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並且能夠運用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今後的學習中,特別提醒大家一定正確計算出圓柱的體積,並且能靈活運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六、作業佈置:

完成作業紙上的習題

教學反思

本節可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圓柱的體積》,以前教學此內容時,直接告訴學生: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公式:V=Sh,讓學生套公式練習;我教此內容時,不按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採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從而獲得知識。對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學生學到了有價值的知識。

學生通過實踐、探索、發現,得到的知識是“活”的,這樣的知識對學生自身智力和創造力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師告訴的,而是、學生在自己艱苦的學習中發現並從學生的口裏説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具有個人意義,理解更深刻。

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方法。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強調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學生動手實踐、觀察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

三、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傳統的教學只關注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記憶、模仿,往往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維根本得不到發展。

而這裏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情景,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經歷了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過程,發現了教學問題的存在,經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不足之處是:

1、

2、 留給學生自由討論、實踐和思考的時間較少。 教學時教師語言過於平緩,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學生會寫7個生字,會認讀8個生子。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了解畫裏少了豐富多彩的海洋生物,少了大家的分工、合作的精神。

情感態度:教育學生從小就要懂得分工、合作的道理,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真正做到分工、合作。

過程方法:

教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方法,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課文,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提出問題,與他人交流解決問題。學過的道理能得以運用,指導行為。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新課,請一個同學讀課題。(指導學生讀出疑問的語氣)齊讀課題。現在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老師已佈置大家預習課文了,下面我們來交流預習情況。

1、首先,我們來讀課文。讀的同學要認真讀,要讀的正確、流利。聽的同學要仔細聽,要指出錯誤與不足。讀完之後,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請同位相互檢查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2、剛才,我看你們合作得很融洽。現在我們全班交流一下,看你們是不是真正會讀這些生字詞了?(課件出示生字詞)

師:看樣子大家真正讀會這些生字詞了。(如果讀的不準確:剛才有個別字詞的讀音同學們讀的還不夠準確,相信通過下面的學習大家一定會讀準確的。)

3、通過預習,那誰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可以概括也可以簡練)

師:看來,課文寫了什麼事,大家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

(把全文濃縮成一句話,這就是讀書的收穫。)

三、提出問題:

我記得愛因斯坦曾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讀課文時你有什麼問題嗎?

結合學生質疑隨機板書:為什麼只畫大魚?為什麼説這是一幅奇怪的畫?海洋世界裏都有什麼?畫裏到底少了什麼?

下面請同學們再快速地讀一下課文,最好能按課文的順序梳理一下這些有價值的問題。

生讀課文。

師生共同梳理一下。

可按下列的順序排出來:

①海洋世界裏都有什麼?

②為什麼説這是一幅奇怪的畫?

③為什麼只畫大魚?

④畫裏到底少了什麼?

過渡:通過檢查,我知道你們預習得不錯。這些問題你們説應怎麼解決?(通過讀書解決)

四、深入理解,解決問題,品評欣賞。

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讀書解決,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那就讓我們一起再讀課文解決這些問題吧。古人説的好不動筆墨,不讀書。你們可以一邊默讀,劃一劃,寫一寫。

1、學生自己讀書,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師引導:要解決第一個問題需要讀哪些段落。)也可以結合資料談談。(小魚、小蝦、沉船

2、你們已經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下面解決第二個問題。

請同學們自由讀書,解決。(課件)這是一幅奇怪的畫。(長長的畫卷上畫滿了大魚,除了大魚,什麼都沒有。)

引導:

(1)那同學們的繪畫水平不高嗎?還是不願意畫?

(評價:你能聯繫上文來理解,你真會讀書。)

師評價:你能結合課文中的句子,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這種讀書方法很好。

(2)指導朗讀。同學們爭先恐後地畫,繪畫水平比較高。但是卻畫了一幅不符合要求的畫。你認為,這句話應該怎樣讀?誰來試試?

3、那同學們的畫裏少了什麼呢?請你讀一讀616自然段,把讀懂的句子劃下來。

(1)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2)經過討論,三年級一班的同學知道自己的畫裏少了什麼嗎?

A、少了豐富的海洋生物。結合你查閲的資料説一説都有些什麼樣的生物。(小蝦米小到什麼程度;海草不起眼的;最不起眼的還有些什麼?)師:用一個詞來説,這就叫豐富多彩。

B、(指導學習人物對話。)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海洋生物之多來。

(3)學生回答。小結:剛才,你們也是一個接一個地回答的。

(4)教師小結:我們知道了這幅奇怪的畫裏少了豐富的海洋生物,我們也知道海洋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板書:海洋生物。

師:難道畫裏僅僅是少了這些生物嗎?還少了什麼?請同學們再讀書,我想同學們一定會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

小組合作討論討論:學生自讀第16自然段。

小組交流一下:

A、少的是合作的精神。

B、少的奉獻精神。大家都願意幹大事,不願幹小事,那樣就幹不好工作。需發有一種奉獻精神。

師小結一下:對,要畫好畫大家首先要有合作精神,還要有奉獻精神。畫畫是這樣,幹其它的事也是如此。板書:分工合作

4、你在生活學習中,有過與他人分工合作的經歷嗎?

請你針對分工合作向21世紀的人們送上一句震撼人心的話,讓它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先同位商量一下。

小結:大家從自己身邊的現實生活入手,喚起人們分工合作的意識,這是人類21世紀應當具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學到這裏,我知道你們理解了課文內容,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課文中的同學們和你們一樣,也弄明白了。大家一起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吧。

五、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我這也準備了一張紙,現在我們一起分工合作完成一幅《海洋世界》吧!

練習説話。

課件:星期三,(三年級四班)上

語文課,教語文的(於老師)要求我們完成一幅題目是(《海洋世界》)的畫。同學們(分工合作),有(),也有(

);有();也有();有(),也有()

六、總結全文。

本節課,你們自己提出了問題,又自己獨立地解決了問題,這是很一種很好地自主學習的方法。大家在以後的學習中,就可以運用這種方法閲讀有關的書。

海洋生物

板書:

畫裏少了什麼

合作精神

奉獻精神

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課後,把這句話寫一寫。(三、練習説話)

(2)小結:剛才,評價讀書情況。那同學們再想想,如果讓你參加,你會畫什麼(結合課前預習)?海洋世界除了海洋生物還有什麼?(高山、海溝、峽谷、森林)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③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在小黑板上

 抄寫:

①生字新詞。

②兩組要比較的句子。

 A案

  第一課時

 ●閲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①指名讀“單元導讀”,説説本單元專題是什麼,有什麼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書課題)

 ●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①按常規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説哪個詞義就説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遊 築巢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情願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後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雲霄

③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並多讀幾遍。

④彙報: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瞭解課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並從中受到啟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敍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③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a.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嘲鶇”,帶頭飾上台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議,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並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並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範寫“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後指名上台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③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小組再説一説。

④回答:我們幹了一件什麼樣的“蠢事”?

⑤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後範寫“愚蠢”,學生在草稿本上寫兩遍。

 ●課堂小結,完成練習

自主讀課文,遍數自定,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導讀課文,感悟“啟示”

①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

②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③默讀六、七自然段,展開想象:

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並寫一點兒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⑥感悟啟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

在學生廣泛發言後,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閲讀提示”,畫出其中一句話,並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朗讀全文,歸納大意

①齊讀課題,再指名説説課題的含義和“道”的意思。

②朗讀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先指名説一説,如果學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讓學生填空式地説一説,最後小結方法──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

 ●明確要求,啟動“綜合性學習”

①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安排,説一説活動方式與要求。

②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

③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④課餘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及時瞭解情況。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活動目的

教學設計是教師以現代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教師自己的教學觀念、經驗、風格,運用系統的觀點與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教學設計是教師為教學活動制定的藍圖,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為了更好的推進電子備課,提高教師備課的有效性,根據教科室工作計劃,決定舉行教師教學設計評比活動。

二、活動時間

20xx年5月29至6月1日

三、活動形式

本次教學設計評比採用非現場形式,每備課組或個人送交一篇教學設計參加評比。教學內容自定,電子稿送交郵箱。

本次評比以教研組為單位,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優秀獎若干名,學校頒發證書並給予適當的獎勵。

四、參加人員

全體一線教師

五、比賽要求

1.各參賽教學設計,要以學校提供的教學設計模板為藍圖,進行設計。

2.教學設計要符合學校實情、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教案。

3.參賽教學設計主題明確、材料詳實、系統多元、跟進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