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故都的秋教案2015最新

校園2.4W

《故都的秋》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作者將自然界的“客觀色彩”與自己內心的“主觀色彩”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渾然一體,秋中有情的眷戀,情中有秋的落寞。作為散文鑑賞的起始課,既要教學生鑑賞課文,又要指導學生學會鑑賞的方法。

故都的秋教案2015最新

  【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郁達夫及其作品。

2.聯繫文中所寫的五幅秋景圖,體會作者筆下秋的意境,品味課文中精到細膩的語言

3.強化誦讀,訓練語感。訓練學生在閲讀中快速把握文章意藴,並作適當歸納的能力。

4、分析文章“景”與“情”和諧統一,以情馭景的寫作特點。

5.培養和提高文學鑑賞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審美趣味。

  【教學重點】

1.聯繫文中所寫的五幅秋景圖,體會作者筆下秋的意境,品味課文中精到細膩的語言。

2.分析文章“景”與“情”和諧統一,以情馭景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主觀感情,學習本文以情馭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古往今來,詠秋的佳作也實在太多太多,人們寫秋的着眼點也各不相同:

秋風蕭瑟,殘荷聽雨,秋有聲;霜葉黃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雲淡,北雁南飛,秋有形。

但大體而言,古人多哀秋怨秋,今人多喜秋頌秋,而面對這麼多的精彩,他會怎樣獨運匠心,另闢蹊徑,才不落窠臼呢?今天這一節課,我們就共同來賞析郁達夫的著名散文《故都的秋》。

二、簡介作者及其藝術風格、本文的寫作背景,知人論世

郁達夫(1896—1945)原名鬱文,現代著名作家,浙江省富陽人。主要作品有《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等,作品風格清新,抒情濃烈,有感傷情調,有時流露出頹廢色彩。

本文寫於1934年7月。由於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這段時間,他思想苦悶,創作枯淡,過的是一種閒散安逸的生活。遊山玩水,留下了一些很好的遊記。

三、解題

讓學生分析題目,看看有什麼疑問和發現

參考:(1)文體,寫景抒情散文。(2)中心語是“秋”,是一篇寫秋景的散文。小結:從大家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經驗呢?——抓住題目的內涵。

四、深入研讀課文,整體把握,適時討論,走近大師,走進作品

(一)解決預習問題

1、作者對故都的秋持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明確:嚮往、眷念、熱愛。(我的不遠千里……,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2、本文的題目是“故都的秋”,在作者筆下,“故都的秋”這個客觀現實呈現出什麼特徵?

明確:總領句——“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3、文章哪些段落集中描寫了故都的秋景?這一部分寫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象?學生自由發言。給每幅圖加個小標題。

參考

庭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蟬殘鳴——秋雨話涼——秋果奇景

(十分鐘)

五、合作探究

1、文章是怎樣具體表現“清、靜、悲涼”的特徵的?

下面請同學們以我們的學習小組為單位,選擇你們喜歡的一幅畫面,進行仔細品讀,看看文中是怎樣通過景物描寫展示北國之秋這一特點的?然後公推你們小組的一位同學展示你們的討論結果。(提示:同學們應注意圈出文中呈現色彩的詞語和傳遞聲音的事物,抓住這些詞語進行分析)

學生分析五幅秋景圖,體會北國之秋清、靜、悲涼的特點

參考:

(庭院秋晨)

所寫景物:

1、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

2、一絲一絲漏下的日光;

3、牽牛花的藍朵。

4、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明確:1、天色碧綠,看得很高,能見度大,可見,天空無雜質;

2、再看漏下的日光,一絲一絲多麼分明,可見,沒有混雜物;

3、再説牽牛花的花色,藍色,冷色調,給人感覺清透。

這此景物都共同突出一個“清”字。

景: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明確:以有聲襯無聲。正所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景:一椽破屋,破壁腰。

提示:屋壁盡顯荒涼,冷色襯托涼意。

小結:這幅畫可概括為——庭院秋晨。作者通過借景抒情(所謂的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內心要表達的某種情感藴含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借景物來抒發感情的一種方式。)的手法,把對秋的感受與景的選擇可以説達到交融合一的境地了。

(秋槐落蕊)

明確: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靜。氣味也沒有,微細柔軟的觸覺,掃帚的絲紋——清,潛意識下覺得有點兒落寞,“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悲涼。

小結:一葉知秋,歲之將暮,悲從中來。

(秋蟬殘鳴)

明確:衰弱的殘鳴、啼唱、嘶叫。

小結:這嘶叫是生命將逝的哀歎,涼從此出;另外,衰弱的殘聲都聽得見,足見故都秋之寂靜。

(秋雨話涼)

擬境朗讀:雲散雨霽,橋頭影裏,都市閒人,緩慢悠閒地對話。 “了”字念得高,拖得長;“陣”字像“層”字,平平仄仄的歧韻,作者認為“倒來得正好”,試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標籤:教案 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