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幼兒園的科學活動方案

校園9.61K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的科學活動方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園的科學活動方案

幼兒園的科學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探索讓蛋立起來的方法。

2.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發展幼兒想像力與動手能力。

3.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熟蛋若干,沙子、瓶蓋、玻璃瓶、積木、碎布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雞蛋寶寶的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師:瞧!它是誰呀?蛋寶寶遇到一個難題,它也想跟小朋友一樣站起來做遊戲,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

(二)自由探索,尋找蛋站立的方法。

1.請幼兒討論思考。

2.每位幼兒一個蛋,幼兒探索,尋找在桌面上讓蛋站立的方法。教師觀察、鼓勵。

3.幼兒交流操作方法。

4.教師根據幼兒操作、交流情況作簡單小結。

5.提出問題:有沒有不把蛋磕破就讓蛋寶寶站立起來的方法?

(環節簡析:對於幼兒來言,身邊的事物和現象都能成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是他們每天能遇到,每天都會做的事。小班的幼兒特點是遊戲貫穿一日生活,也就是説小班幼兒的活動開展離不開遊戲,所以組織科學活動也同樣要以遊戲形式進行,教師的語言也要以遊戲口吻去組織,讓幼兒在玩中利用多種感官去觀察,去發現,去了解。)(三)提供不同材料,請幼兒再次尋找讓蛋立起來的方法。

1.出示並介紹為幼兒準備的各種材料。提醒幼兒注意事項:輕拿輕放、不將沙子亂撒。

2.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試驗。

3.教師觀察指導,給幼兒提供幫助。引導幼兒使用各種輔助材料讓蛋站立。鼓勵幼兒多試、多想、多觀察。

4.幼兒相互參觀,交流方法。

5.師幼共同總結讓蛋站立的各種方法。

(環節簡析:豐富多樣的材料可以讓幼兒有更多地選擇,更好地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在活動中,我們準備了豐富多樣的材料,孩子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去選擇材料和決定用材料做什麼,不僅有利於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決問題,去發明,還有助於幼兒把自己看成是一個能有新發明,能支配材料的,能解決問題的人,並使得幼兒有成功感。)活動延伸:

蛋寶寶送禮物。

幼兒園的科學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瓢蟲的外形特徵,初步瞭解瓢蟲的命名方式。

2、學習用目測撕的方法撕出瓢蟲的外形特徵,鍛鍊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各色手工紙,糨糊,抹布,瓢蟲圖片若干。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製作瓢蟲。

活動難點:瓢蟲的命名方式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出示圖片

1、提問:你們看,今天老師請來了誰(瓢蟲,先出示7星,介紹完之後再引出它還有很多朋友,我們來看看它們長的什麼樣?)

2、你們仔細看看,他們長得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形狀一樣,背上的花紋不一樣)

3、小結:瓢蟲是一類非常漂亮的甲蟲,圓圓的身體,鞘翅光滑或有絨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或紅色、黃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紋,但有些瓢蟲,鞘翅黃色、紅色或棕色,沒有斑點;體長通常在1-15毫米之間。

4、逐一介紹瓢蟲:這隻背上的花紋是怎麼樣的----它叫瓢蟲(7星是益蟲,其它都是害蟲)。

5、教師小結:我們見到或捉到瓢蟲時,往往會數一數鞘翅上的斑點數,隨後會説幾星瓢蟲,有時這種方法真的管用。因為瓢蟲的種類很多,不易記住名字。一般只要數一數鞘翅上的斑點或條紋,説幾星或幾條瓢蟲就可以對69.2%。不管怎麼樣,我們看到瓢蟲時,還是要數一數它的星點數。

(二)製作瓢蟲

1、講解方法:

(1)教師出示範例作品:

――“看看這只是什麼瓢蟲?”

“這張作品看上去和平時的剪紙作品有什麼不一樣?”

(2)幼兒議論,教師告訴答案是用目測徒手撕的作品,所以瓢蟲的邊線不像用剪刀剪出那樣光滑。

2、嘗試新方法:

(1)教師講解目測徒手撕瓢蟲的方法:

可以將紙對摺撕出完整瓢蟲身體。

可以將瓢蟲的身體分開表示在飛。

撕貼完成後,添上瓢蟲的花紋、眼睛、觸角。

(在粘貼瓢蟲時,要呈現瓢蟲的不同方向,使畫面生動。為表示瓢蟲在飛時,可以粘住瓢蟲一半的翅膀,另一半翅膀向外翻折。)

(2)幼兒操作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3、展示欣賞

幼兒介紹自己作品,欣賞同伴作品。

(這只是誰做的,這叫什麼瓢蟲,哪裏最可愛,我們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

幼兒園的科學活動方案3

  一、活動設計意圖: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指教師的支持和引導下,運用各種感官,通過主動、親歷的動手動腦的活動,對周圍事物、現象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究過程。糖對於小班幼兒來説,是非常喜歡的,而這次的“做中學”實驗是在一次偶然的幼兒生活環節中,孩子將糖掉進了水裏,老師抓住了此次教育契機,不僅引發了幼兒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糖的變化,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這次活動屬於現象觀察類活動。對小班幼兒來説,“溶解”現象既無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觀察的。該活動立足於觀察溶解現象的發生過程,而不是講解糖為什麼溶解,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自由討論溶解現象,允許他們通過自己的想象來尋求解釋,對於維護幼兒的`好奇心以及養成其思考的習慣是有益的。

  二、活動方案及修改意見:

小班科學《糖消失了》(第一研)執教:陳夢嬌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發現糖在水裏會慢慢變小慢慢消失,水會變甜。

2.願意探索發現不同的糖在水裏的變化,並願意與別人交流自己的發現。

3.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對探索性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方糖大量、人手一隻杯子。

2.大的透明杯子一隻、温開水大量。

  活動過程:

(一)探索性話題引起幼兒討論。

提問:1.小朋友,你們吃過糖嗎?喜歡吃嗎?

2.請你説説糖在嘴巴里會怎樣?(變甜、變小等)3.請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裏會怎樣呢?

(二)做試驗證實幼兒的推測。

1.教師:糖放到水裏到底會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做個試驗吧。

老師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裏,注入適量的開水,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1)看一看,糖發生什麼變化了?(變小)(2)猜一猜,糖到哪裏去了呢?

(3)剛剛還是沒有味道的白開水現在會變成什麼味道了呢?

2.幼兒猜測回答後請個別幼兒上前品嚐糖水,並把自己品嚐的結果告訴大家。

教師小結:糖在水裏會變小,慢慢的沒有了,水會變甜。

(三)集體操作,觀察糖在水裏的變化。

1.幼兒人手一粒糖一杯温開水操作觀察提醒幼兒注意不把水潑掉,提醒幼兒有耐心。

2.集體品嚐糖水。

第一次討論意見:

1.教師在提問的設計,提問的時機上需不斷改進。

2.有幼兒提出糖為什麼會化時,應該讓幼兒對這個問題作出猜測,激發探索的慾望。

小班科學《糖消失了》(第二研)執教:趙青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發現糖在水裏會慢慢變小慢慢消失,水會變甜。

2.願意探索發現不同的糖在水裏的變化,並願意與別人交流自己的發現。

3.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對探索性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方糖大量、人手一隻杯子、攪拌棒若干。

2.大的透明杯子一隻、攪拌棒一支、温開水大量。

活動過程:

(一)探索性話題引起幼兒討論。

出示方糖。

提問:1.這是什麼?你們吃過嗎?吃起來是什麼味道的呀?

2.請幼兒品嚐小塊的糖。

提問:糖放到嘴巴里發生了什麼變化呢?(變甜、變小等)3.請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裏會怎樣呢?

(二)做試驗證實幼兒的推測。

1.教師:糖放到水裏到底會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做個試驗吧。

老師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裏,注入適量的開水,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1)看一看,糖發生什麼變化了?(變小)(2)猜一猜,糖到哪裏去了呢?

(3)剛剛還是沒有味道的白開水現在會變成什麼味道了呢?

2.幼兒猜測回答後請個別幼兒上前品嚐糖水,並把自己品嚐的結果告訴大家。

小結:糖在水裏會變小,慢慢地融化到水裏面去了,水會變甜。

(四)集體操作,觀察糖在水裏的變化。

1.幼兒人手一粒糖一杯温開水操作觀察。

2.提醒幼兒注意不把水潑掉,提醒幼兒有耐心。

(五)2.集體品嚐糖水。

第一次討論意見:

1.在導入環節,怎樣能夠更好地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2.幼兒品嚐糖果的時候最先注意到的是糖果產生的甜味。教師應當在糖果的變化上適當的提醒幼兒感知糖果大小的變化。

幼兒園的科學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認識圓形,知道圓形的基本特徵。

2、培養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表現力。

  活動準備:

1、活動開展前,給每位幼兒準備一隻小袋,內裝各種形狀的圖片。

2、佈置好圖形王國的場景。

3、幼兒對各種圖形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今天到圓形王國去參觀,向幼兒提出參觀要求:圓形王國裏有誰?(教師提供各種圓形的物品,如圓形的鈕釦、餅乾、輪胎、盤子、皮球等)

2、請幼兒參觀時遵守規則,注意安全。

二、活動過程1、認識圓形,讓幼兒知道圓形的基本特徵。

1)幼兒自由觀察、操作,感知各種形狀的特徵。教師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引導他們滾滾、拍拍、摸摸。

2)請幼兒講講什麼東西跑的最快,你是怎麼知道的。

3)師生一起小結圓形的特徵,促進幼兒進一步感知。

2、遊戲“找朋友”教師出示一種圓形的物體,讓幼兒在自己的小口袋中找出和教師一樣的圓形物體,進一步鞏固對圓形的認識。

3、調動幼兒生活經驗,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

區域設置和日常活動組織1、晨間體育活動時,提供圓形的東西給幼兒滾動。

2、在美工區提供大小不一的圓形圖片,讓幼兒畫圓,並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3、在科學區提供各種形狀的圖片讓幼兒給圖形找家,學習圖形的分類。

與家長溝通計劃請家長做有心人,平時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是圓形的。

幼兒園的科學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觀察蝸牛,學習用多種方法來觀察。

2、敢於探索,發展觀察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觀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記錄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春天的小動物

――讓孩子們講講自己對春天的動物的認識

2、户外:找蝸牛

3、觀察蝸牛

A:引導孩子們觀察蝸牛。

――讓孩子們用眼睛看,用各種工具來觀察,並把自己的發現及時的記錄。

B:分享個自的經驗

4、介紹“我知道的關於蝸牛的知識”

5、講講“我對蝸牛一些的問題”

6、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