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統計的應用教學設計

校園1.18W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式六年級教學下冊第45頁的內容。

統計的應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中耕種地面積,糧食產量,人均耕地面積,人均糧食產量的變化情況,樹立國情、省情、市情、區(縣)情和鄉情發展意識。

2、進一步熟悉畫折線統計圖的方法,並樂於用此數學工具來解釋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發現數學就在身邊,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4、結合學習內容滲透環保教育。

教學重點:

畫統計圖的方法利用圖解釋生活的某些現象。教具:課件系列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1、課件出示:由於人類亂砍亂伐造成風沙侵略人類場景,再出示退耕還林後的場景,並伴隨着講解。

2、師:由於人們亂砍亂伐,使大量的土地流失,大自然就懲罰了人類,這不,九八年洪水泛亂,九九年地震、2000年乾旱為了恢復生態平衡,人們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退耕還林,瞧這裏又呈現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評析]:課的引入以課件的形式出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由於人們不愛護環境資源,造成了許多自然災害,從而培養了他們的需要環保意識。

二、探究思考1、師:大家都在響應黨中央的號召退耕還林,我們一起來看看某鄉從19812001年退耕還林的情況吧!

2、課件出示某鄉耕地情況統計變化圖

3、學生觀察此圖,從這個變化圖中你得到什麼信息?學生思考後同桌或小組交流、討論提出問題,然後並在小組或全班來解決問題。

如:(1)這個鄉增加的耕地面積是如何變化的?(2)哪年減少的耕地面積最少,哪年減少的耕地面積最多?

(3)哪年增加的耕地面積與減少的耕地面積一樣多?

(4)分別計算出1981年、1986年、1991年、1996年、2001年耕地面積變化量(增加量減少量)。

[評析]:把問題解決權還級學生,教師穿插講解知識,這樣把探究學習和接受學習巧妙地結合起來,不是教師牽着鼻子走,而是教師跟着學生走。

4、你能根據這九年的土地變化畫出統計圖嗎?若有些學生不理解,可以先解釋再畫。(根據那一年的增加的量與那一年減少量的之差)然後學生製作統計表。

5、師:如果告訴你1981年這個鄉的耕地面積總量為50公頃,你知道1986年這個鄉的耕地面積為多少公頃?1991年呢、96年呢、2001年呢?學生獨立完成,個別學生個另輔導。

6、從這個鄉耕地情況的變化圖中你還得得到什麼結論?先小組交流、討論再彙報。

[評析]: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人,讓學生獨立思考,給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

三、實踐應用1、課件出示教科書P5練一練第1題

課件出示統計表,學生觀察、注意引導學生理解森林覆蓋率的含義,並完成下面問題:

(1)你能將A、B、C三個國家擁有的森林面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嗎?(2)三個國家的覆蓋率大小如何排列的?

(3)為什麼以上兩題的大小排列順序不一致呢?(4)如何求表中的每年國家的面積?從中你還獲得什麼信息?

2、(1)調查我國現有耕地總面積與世界觀有總面積,各是多少?並計算我國現有耕地總面積佔世界現有總面積的百分比。

(2)調查我國現有人口與世界人口數,並計算它們的百分比。(3)比較以上兩個百分比。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評析]:學生通過暢談收穫,使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得以梳理,進一步體驗成功和樂趣,課未延伸,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的願望。

[資料袋]

調查襄樊地區1950年、196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的耕地面積、糧食產量、人口數並畫出耕地面積、糧食產量,人均耕地面積、人均糧食產量的變化圖,從中你得出了什麼結論?

[總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藉助課件巧妙地運用了這一教學資源,一方面對所學的統計圖進行了進一步的練習,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和合作意識。

(襄樊市長虹路國小李梅)

垃圾

變廢為寶[教學提示]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師大版式六年級教學下冊第67頁的內容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悉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並根據表可圖中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問題。

2、通過對廢品回收問題的.解決,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應用數學意識。3、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1、進一步熟悉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2、能根據表或圖中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問題。教具:課件系列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師;垃圾在我們身邊,隨處可風,若不加以處理會給我們生活帶來許多不便,但如果把它們進行合理分類處理,也可以變廢為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環衞工人是如何讓垃圾分類處理的。

2、播放垃圾分類處理情景的錄像,學生觀看。

[評析]: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垃圾分類錄像來創設情景,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二、探究思考

1、師:為了方便羣眾、環衞處已把垃圾桶進行了改裝,把一個垃圾桶分為有益和無用的兩個內桶(課件出垃圾桶的畫面,並出示長、寬、高)

2、師:今天我們大家就來一起解決與垃圾有關的數學知識(課件出示教科書P6上面的5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然後獨立完成。

3、學生做完後在小組內交流、探討、然後每小組派代表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學生評價正誤。

4、學生在討論、完成過程中,教師巡視,瞭解學生做題狀況,然後小組彙報完畢,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小結。

[評析]:創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間,並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來解決問題,着實他發揮了學生的才智,鍛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實踐應用1、課件出示的科書P6下面的試一試,學生先讀題,談談

自己對題意的理解,然後獨立做,教師巡視、輔導學困生、完畢後,全班交流反饋。

2、師:其實,蚯蚓也可以消化許多垃圾,大家想知道嗎?我們來一起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P7的練一練,教師巡視、輔導學困生,完成後加經歸納比較。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做些什麼?

[評析]:教師不僅引導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資料袋]

實踐活動

(1)調查一天自己家裏丟棄的塑料袋數,並計算出年均每人丟棄的個數。

(2)根據自己的調查數據,估算一下全班、全校同學一月、一年丟棄的數目。

(3)將一個塑料袋鋪開,估測它的面積。

(4)把全校同學一年丟棄的塑料袋全部鋪開,大約佔多少平方米?

[總評]

這節課由學生的生活的事物引入,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沒有陌生感,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合作互動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教師做的只是合理的組織與引導,為學生生動活潑,營造氛圍,提供機會。

標籤:教學 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