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圓柱體教案

校園3.12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圓柱體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圓柱體教案

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圓柱體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2、會辨認圓柱體的物體,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3、發展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圓柱體的積木若干;

2、操作冊:第6冊P53.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

(2)走線,線上遊戲:摸摸xx快回來。圓圈中擺放若干大磚塊、大積木、易拉罐。幼兒聽音樂在圓圈周圍自由走動。

2、集體活動。

(1)複習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感知圓柱體。

請一名幼兒把雙手伸到相中選中一個幾何體,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後大聲地向其他幼兒描述魔道的東西是什麼樣的。

(2)認識圓柱體。

遊戲繼續進行,當幼兒摸到圓柱體,經過描述後,其他幼兒不能準確猜出是什麼幾何體時,教師舉起圓柱體,告訴幼兒:這種形體叫圓柱體。

請幼兒在教室裏找出和圓柱體的積木相同形體的物品,通過自有觸摸和擺弄,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3)請幼兒試着滾動圓柱體和球體,觀察它們在滾動的時候有什麼特點,有什麼不一樣。並嘗試從寫披上向下滾,看看誰滾得快、滾得遠。

3、完成操作冊。

(1)教師示範、講解操作冊習題。

(2)分發幼兒操作冊,教師巡迴指導幼兒進行。

(3)教師批改幼兒操作冊,錯誤的地方督促幼兒訂正。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指導幼兒參觀學習同伴的活動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活動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徵。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於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並且善於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採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着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徵,並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後,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遊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悦。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圓柱體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2、會辨認圓柱體的物體,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3、發展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圓柱體的積木若干;

2、操作冊:第6冊P53.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

(2)走線,線上遊戲:摸摸xx快回來。圓圈中擺放若干大磚塊、大積木、易拉罐。幼兒聽音樂在圓圈周圍自由走動。

2、集體活動。

(1)複習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感知圓柱體。

請一名幼兒把雙手伸到相中選中一個幾何體,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後大聲地向其他幼兒描述魔道的東西是什麼樣的。

(2)認識圓柱體。

遊戲繼續進行,當幼兒摸到圓柱體,經過描述後,其他幼兒不能準確猜出是什麼幾何體時,教師舉起圓柱體,告訴幼兒:這種形體叫圓柱體。

請幼兒在教室裏找出和圓柱體的積木相同形體的物品,通過自有觸摸和擺弄,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3)請幼兒試着滾動圓柱體和球體,觀察它們在滾動的時候有什麼特點,有什麼不一樣。並嘗試從寫披上向下滾,看看誰滾得快、滾得遠。

3、完成操作冊。

(1)教師示範、講解操作冊習題。

(2)分發幼兒操作冊,教師巡迴指導幼兒進行。

(3)教師批改幼兒操作冊,錯誤的地方督促幼兒訂正。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指導幼兒參觀學習同伴的活動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活動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圓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也為後面學習圓錐的知識奠定了基礎。

成功之處:

1.注重知識的拓展。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通過把一張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快速轉動木棒,讓學生觀察轉動起來後的形狀是一個圓柱形。對於這個形狀學生很容易想到,但是對於這個內容背後的知識更加需要學生掌握。在教學中我沒有把知識點止於這一步,而是利用教具讓學生清楚的觀察到:當以長方形的長為軸旋轉,長就是圓柱的高,寬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當以長方形的寬為軸旋轉,寬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即以長方形的哪條邊為軸旋轉,哪條邊就是圓柱的高,而另一條邊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在解決相應的問題時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 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注重圓柱知識的推導過程。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對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特別是圓柱的側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髮現了長方形的長=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圓柱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3.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通過教具的現場演示,學生清晰地看到了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學生很容易發現: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等於圓柱的高,由此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也是底面積乘高,並進一步推導V=∏r2h。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髮現雖然形狀發生了改變,但是體積不變,這也是數學教學中需要學生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除此之外,轉化思想也是必不可少,這兩種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對於以後的學習,對於學生的終身學習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徐雲鴻主任説:幾何直觀於學生而言,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於教師而言,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是數形結合思想的體現,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雖然徐老師説的是幾何直觀,但是對於其它在國小階段中必須滲透的變中不變思想、轉化思想也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圓柱體教案3

活動目標:

1、 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瞭解其基本特徵。

2、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其操作能力。

3、 能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

4、 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 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 乒乓球(每人一個)、圓形卡片(每人一個)、奶粉桶一個、長方形紙若干、膠棒、橡皮泥若干

2、 佈置一個小超市(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物品若干及一些其它的物品)

活動過程:

1、 認識球體。(玩一玩)

看,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什麼?(乒乓球和圓形卡片)請小朋友們玩一玩。在玩之前老師有一個要求:不能讓你的乒乓球和卡片離開你的桌子。

(1)、你們剛才是怎麼玩的,乒乓球和卡片的玩法一樣嗎?(幼兒回答)

(2)、教師小結它們的不同。

我們看乒乓球,從前面看它是什麼形狀?(圓的)

從後面(左邊、右邊、上面、下面及各個方向)看它是什麼形狀?(圓形)

從不同的方向看它都是圓形的,而且它可以隨意滾動。 我們再從不同的方向來看這張卡片,和看到的乒乓球一樣嗎?(不一樣)

卡片只能從兩個方向看,它是圓形的,而且不能隨意滾動。

(3)、教師小結球體的特徵。

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往哪邊推就往哪邊滾動的物體叫球體。

(4)、尋找球體。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都見過什麼東西像球體?

2、 認識圓柱體。

(1)、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一件東西,看看是什麼?(出示奶粉桶) 它是球體嗎?為什麼?(不是)

(2)、比較上下兩個圓,瞭解圓柱體的特徵。

我們看它的上面和下面是什麼形狀的?(圓形的)那這兩個圓一樣嗎?老師這裏有一個和上面的圓一樣大的圓片,我們用這個圓片和下面的圓比一比,看看它們是不是一樣大。

(3)、小結圓柱體的特徵。

像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4)、尋找圓柱體。

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平時見過的什麼東西像圓柱體?

3、 玩一玩。

(1)、長方形紙 請小朋友把長方形紙變成圓柱體。

(2)、橡皮泥 請小朋友用橡皮泥變一個球體和一個圓柱體。

4、 延伸活動,找一找。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玩具和物品,小朋友從中找出球體和圓柱體的物品和玩具來。

活動反思:

優點:

1、 在活動中通過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動來讓孩子們認識球體和圓柱體,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另外也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2、 在玩一玩這一環節,孩子們的習慣也很好,在玩紙的時候,孩子們可以一個一個地傳;玩橡皮泥的時候,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動中體現了孩子們的合作。

缺點:

1、 孩子的傾聽能力和自控能力還有待加強。

2、 在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這一環節組織的不太好,有些亂。還有待改進。

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圓柱體教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2、會辨認圓柱體的物體,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圓柱體的積木若干;

2、操作冊:第6冊P53.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

(2)走線,線上遊戲:摸摸xx快回來。,圓圈中擺放若干大磚塊、大積木、易拉罐。幼兒聽音樂在圓圈周圍自由走動。

2、集體活動。

(1)複習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感知圓柱體。

請一名幼兒把雙手伸到相中選中一個幾何體,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後大聲地向其他幼兒描述魔道的東西是什麼樣的。

(2)認識圓柱體。

遊戲繼續進行,當幼兒摸到圓柱體,經過描述後,其他幼兒不能準確猜出是什麼幾何體時,教師舉起圓柱體,告訴幼兒:這種形體叫圓柱體。

請幼兒在教室裏找出和圓柱體的積木相同形體的物品,通過自有觸摸和擺弄,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3)請幼兒試着滾動圓柱體和球體,觀察它們在滾動的時候有什麼特點,有什麼不一樣。並嘗試從寫披上向下滾,看看誰滾得快、滾得遠。

3、完成操作冊。

(1)教師示範、講解操作冊習題。

(2)分發幼兒操作冊,教師巡迴指導幼兒進行。

(3)教師批改幼兒操作冊,錯誤的地方督促幼兒訂正。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指導幼兒參觀學習同伴的活動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活動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徵。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於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並且善於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採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着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徵,並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後,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遊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悦。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圓柱體教案5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鞏固走線,發展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圓柱體。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CD,圓柱體積木

活動過程:

一、走線

1、幼兒傾聽音樂,請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線。

2、教師從旁提醒幼兒注意重點,雙手張開,腳尖頂腳跟,目視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兒人手一個圓柱體積木,問:這是平面圖形還是立體圖形?

2、幼兒左手拿圓柱體積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問:積木有幾個底?是什麼形狀的?

3、幼兒回答教師總結

積木的底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請小朋友找找看,我們教室裏有什麼東西是圓柱體的?

固體膠,燈管小鼓…

四、活動總結

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底面,都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裏有什麼東西是像圓柱體的,第二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讓小朋友認識圓柱體,先要讓幼兒瞭解圓柱體是立體圖形的,與平面的圓形是有區別的。然後通過摸讓幼兒知道圓柱體的的組成,初步瞭解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圓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來的,讓小朋友只是看着這個積木,小朋友會感覺枯燥,讓小朋友找找什麼東西像圓柱體,很好的激發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對圓柱體的認識。

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圓柱體教案6

【教材分析】

球體和圓柱體是幼兒在生活中能經常接觸到的幾何形體。大班幼兒基本具備區別典型球體和圓柱體的能力,也能夠發現生活中與球體和圓柱體形狀相似的物體,但對球體與圓柱體的異同並沒有清晰的認識。如何使幼兒通過直接體驗與感知發現、瞭解、表達球體與圓柱體的異同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可引導幼兒從物體滾動方向切人活動,鼓勵幼兒大探索、仔細甄別並有條理地表達。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球體和圓柱體的主要特徵。

2.感知發現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能發現生活中與球體和圓柱體形狀相似的物體。

3.樂意與同伴交流,能清楚地講述自己的發現。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發展辨別、分析、歸納智力和運用智力。

【活動準備】

1.玩具每桌 1 筐(乒兵球、皮球、海洋球、玻璃球等球體和瓶子、易拉罐圓柱狀的積木、薯片筒、管子等圓柱體以及不能滾動的物體)。

2.報紙,長方形硬卡紙,不同大小的硬幣,橡皮泥若干

【活動建議】

1.請幼兒觀察桌上的玩具,自由探索、交流,發現可以滾動的物體。

(1)引導幼兒按照能否滾動將玩具進行分類。

要求:把可以滾動的物品放在筐子裏。

(2)鼓勵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並通過演示進行驗證。

(3)引導幼兒將會滾動的物體再按形狀分類。

2.觀察圓柱體和球體,嘗試概括表達球體和圓柱體的主要特徵。

(1)引導幼兒摸一摸,轉一轉,從各個方向觀察圓柱體和球體的異同,嘗試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表述。

(2)引導幼兒向不同的方向滾動球體和圓柱體,發現並説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小結:球體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摸起來很圓滑;能向任意方向滾動。圓柱體上下兩個面是圓的且一樣大,上下一樣粗:可以液動,但方向單一。

(3)鼓勵幼兒找出周圍環境中的球體和圓柱體,運用其特性進行檢驗。

3.分組操作,嘗試用各種材料製作球體、圓柱體。

(1)幼兒根據興趣自主選擇操作材料,分組進行製作活動。

報紙組:引導幼兒用報紙製作球體或圓柱體,鼓勵幼兒通過測量、比較等方法進行驗證卡紙組:提供大小不同的長方形硬卡紙,引導幼兒製作圓柱體。

硬幣組:提供各種硬幣若干,引導幼兒將其變成圓柱體和球體。例如:把一個硬幣豎起來迅速轉動,看看像什麼把相同大小的硬幣疊放在一起,看看變成了什麼。

橡皮泥組:引導幼兒用橡皮泥做球體和圓柱體,鼓勵幼兒採用觀察、觸摸、液動等多種方法進行驗證。

(2)各組操作後,集體交流、分享請幼兒將製作好的球體和圓柱體滾一滾、試一試,重點引導幼兒交流怎樣利用材料讓球體滾得更流暢,讓圓柱體上下一樣粗。

活動反思:

優點:

1、在活動中通過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動來讓孩子們認識球體和圓柱體,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另外也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2、在玩一玩這一環節,孩子們的習慣也很好,在玩紙的時候,孩子們可以一個一個地傳;玩橡皮泥的時候,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動中體現了孩子們的合作。

缺點:

1、孩子的傾聽能力和自控能力還有待加強。

2、在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這一環節組織的不太好,有些亂。還有待改進。

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圓柱體教案7

活動目標:

1.萌發探索幾何形體的興趣。

2.能用觀察比較的方法區分球體和圓柱體。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球體、圓柱體。

難點:區別球體、圓柱體。

活動準備:

圓紙片和球體物體(乒乓球、皮球、籃球)若干;球體、圓柱體的積木每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圓柱體薯片盒、露露盒、電池等各一。

活動過程:

㈠ 導入

出示圓紙片和球體物體,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咱們一起來玩吧”。(給幼兒充足的時間,讓幼兒自由動手操作。)

㈡ 展開

1.認識球體。

⑴在操作活動中初步感受球體的特點。

操作一:引導幼兒分別轉動圓紙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體),通過觀察感知兩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導幼兒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點。

⑵在操作的基礎上總結球體的特徵。

提問:“你有什麼發現?它摸起來怎麼樣?”

小結:能向各個方向滾動,無論怎麼轉動看上去都是圓形的,表面摸起來到處都是鼓鼓的、圓溜溜的、光滑的,像這樣的物體就是球體。

⑶聯繫實際,請幼兒説説日常生活中玩過的、吃過的、看見過的哪些東西像球體。

2.認識圓柱體。

⑴出示圓柱體學具,幼兒操作比較。

師:“這是什麼形狀呢?請小朋友來玩一玩、摸一摸、滾一滾、比一比,你有什麼發現,和小朋友説一説!”

⑵在操作的基礎上總結圓柱體的特點。

提問: “你有什麼發現?他摸起來怎麼樣?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嗎?上下兩個圓一樣大嗎?”

小結: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圓圓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樣的物體,我們叫他“圓柱體”。

⑶經驗拓展。

①請幼兒在筐子裏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引導幼兒瞭解這些物體儘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圓柱體。

②啟發幼兒説出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形狀像圓柱體。

3.遊戲活動:“趕小豬”

玩法:球體、圓柱體的物體制作成“小豬”狀,幼兒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驅趕“小豬”,體會求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的道理.

㈢ 結束

1. 教師評價活動。

2. 延伸:區域內投放各種球體、圓柱體供幼兒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繼續鞏固對球體、圓柱體的認識。

活動反思:

在找找、做做、説説這一環節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來看,幼兒對於球體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

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圓柱體教案8

活動目標

1、 通過操作、比較認識圓柱體的特徵(像柱子一樣,圓圓的,直直的,上下圓面一樣大)。

2、 提供多種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際操作,並用語言表達操作結果,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和判斷能力,加深幼兒對圓柱體的認識。

3、 培養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

4 、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5 、 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易拉罐 一次性杯子 毛線 綵帶 橡皮泥 鉛筆 白紙等

過程活動

(一)、組織教學

1、 教師:(出示罐子和杯子)看看它們長的一樣嗎?我要把它們放在地上滾一滾,用手輕輕一推,它們滾動的軌跡怎樣的?

2、 幼兒嘗試,發現軌跡。

在你們的椅子下面也放着兩樣和張老師手上形狀相似的物品。請你們拿出來也和老師一樣,放在地上滾一滾,看看你們滾動的軌跡是怎樣的?

3、小結:一個直着往前滾,一個繞着圓圈滾。(並在黑板上畫出兩種軌跡的方向)

(二)、引出概念“圓柱體”,在操作中感知圓柱體的具體特徵。

1、 請幼兒找出兩個物體的不同之處:請你們把直着滾的放在左邊的桌子上,把繞着圓圈滾的放在右邊的桌子上。再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為什麼這邊的東西都是直着往前滾的?而另一邊卻都是繞着圓圈滾的?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2、 幼兒結論:杯子的一個圓面大一個圓面小,而罐子的兩個圓面是一樣大的

3、 通過測量,引出圓柱體的具體特徵:你們憑什麼説罐子的上下兩個圓面是一樣大的?今天剛好帶來了繩子,我來測量一下。(教師測量)你們真棒,説的一點兒都沒有錯。杯子的圓面一大一小,而罐子的圓面是一樣大的。要不我再到小朋友直着往前滾的地方隨機抽取一個來檢測,看看結果還是不是一樣的。(教師邊演示邊和幼兒一起説)

4、 數學裏面,這種象柱子一樣,圓圓的、直直的,上面圓面和下面圓面一樣大的形狀就叫做圓柱體

5、 判斷圓柱體與非圓柱體。

1)出示小鼓:這是圓柱體嗎?為什麼?

2)出示圓面一樣大而中間凹進去的實物:這是圓柱體嗎?為什麼?

6、 提供材料讓幼兒在眾多的物體中,尋找圓柱體:

1) 老師的桌上有很多的材料,我提供了毛線、綵帶、橡皮泥、紙和筆。請你利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測量並將是圓柱體的物品找出來放在籮筐中。

2) 教師每組抽樣檢驗,小結:這是誰測量出來的?你是用什麼材料測量的?測量的結果是什麼?所以,它是圓柱體。

(三)、自制手拉車,並在遊戲中結束活動

教師:圓柱體還可以變成好玩的手拉車呢,看!我用繩子一穿。手拉車就完成了。繩子一拉它就跟着我們走了。哦,出發嘍!

反思

數學,是一門邏輯學很強的學科,但它又無時無刻的在我們的身邊發生:一片樹葉、五個好朋友、馬路邊的廣告牌是方形的、小朋友的鉛筆很多都是圓柱體的……既然它如此貼近我們,我們為何就不能讓孩子主動去發現、去探索其中能自己解答的奧祕呢?因此,我設計了《認識圓柱體》這活動。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徵。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於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並且善於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採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着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徵,並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後,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遊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悦。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俗話説: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師帶班時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難有跳出來思考的時間。觀摩卻給了我們更客觀、更冷靜地瞭解我們的工作環境,甚至瞭解自己的機會。今天作為一名學習者的我,覺得自己擁有這樣的機會而感到慶幸。慶幸的是有那麼多的名師和同盟姐妹給我指點彌經,望各位多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圓柱體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摸、量、滾、比等活動,認識球體、圓柱體,辨別兩者異同。

2、提高觀察、比較、想象、分析、綜合等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

3、產生探索的興趣,發展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準備各種圓球。如小皮球、籃球、、乒乓球、玻璃球、鉛球、塑料球等。

2、準備圓柱體玩具若干。如積木、積塑、小棍棒、未用過的鉛筆、萬花筒等。

3、關於球體與圓柱體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出謎語,請幼兒猜。

胖墩墩,圓溜溜,立不住,站不穩,哪邊挨地都會滾。(圓球)

教師小結:許許多多的圓球,雖然它們的顏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形狀相同,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放在地上總是站不穩,並向周圍滾動的,這就是球體。

二、請幼兒用線、尺、小手分別量一量未用過的鉛筆、小棍棒、萬花筒等,看看兩頭的圓的大小、兩圓之間的距離,並説説發現了什麼。

三、教師小結:測量時,兩頭有兩個一樣大的圓,兩圓間的垂直距離一樣長;滾動時,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豎着排列,看起來像柱子,這就是圓柱體。

四、請幼兒每人拿兩個玩具(球體、圓柱體玩具各一個),用同樣的方法在地上滾動,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能否停下來站穩。

五、引導幼兒試將兩個球體、兩個圓柱體分別重疊,觀察發生的現象。

六、教師小結:球體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球體表面沒有平面,不能重疊,圓柱體兩頭有兩個相等的平面,可以重疊。

七、請幼兒想一想,在幼兒園、家裏或其他公共場所,有哪些東西是球體?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分別説一説它們的名稱和作用。

【活動結束】

觀看球體與圓柱體的錄像。

教學反思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慾望也特別強,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其實已接觸很多球體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對幼兒來説,他們很難完全用幾何角度來理解立體圖形,往往把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相混淆,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球體的特徵,獲取有關球體的科學經驗。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大班幼兒探究慾望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因此,為了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我確定活動上述目標。

從設計這次活動,到實踐這次活動,讓我對教材的設計有了更透徹的瞭解,在科學領域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今後我會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進優秀教師的課堂,多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

課後通過反思,我發現有以下幾點不足:

1、在利用準備的材料探索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夠自己想辦法來區別二者,但是,在教學時,我卻疏忽了。直接讓幼兒用滾、看、摸的辦法來區別。因而,對幼兒學習方法的培養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動中,能放手讓幼兒自己想辦法,這樣既發展了幼兒思維能力又能達到活動目的。

2、在指名讓幼兒説説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過於急噪,沒有給幼兒充分的發言時間,沒有顧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動感受,給幼兒語言的組織及發展的空間太小。

3、為給幼兒創設一種輕鬆的學習環境,我準備了很多的活動材料,但各種材料沒有最大可能的發揮出作用來。比如:在讓幼兒通過摸、看、滾來區別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有一部分幼兒只是做到了看和滾,摸的很少,尤其是我準備了小的乒乓球,用拳頭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體的特徵,我沒能及時的提醒幼兒。

4、在讓幼兒説説生活中有哪些球體物品時,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這一環節給孩子的時間不夠,過於急噪。

5、我發現部分幼兒參與活動不夠積極,只能跟着老師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動,缺乏創造性。另外,還有一些幼兒操作速度過於慢。

在幼兒經歷了探索、發現→感知、體驗→發展的全過程中,作為教師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我們的角色定位應是組織者、點拔者,我們更應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和評價,才能促使幼兒獲得一次又一次新的發現,充分地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圓柱體教案10

設計思路:

“認識圓柱體”是大班下學期的內容,我把它放在上學期進行教學,在內容的選取上主要側重於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徵。我班孩子在蒙氏工作中對圓形、球體已經有所認識。於是,我利用圓形的疊合自然地引出了“圓柱體”,然後通過與球體的對比,在遊戲“滾”和“疊”中,感知了圓柱體的基本特徵。整個教學活動,在環節的安排上,從實物→圖形,從具體→抽象,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遵循幼兒的認知特徵。

活動目標:

1、認識圓柱體,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徵。

2、在“滾”“疊”遊戲中,發展觀察、比較及概括能力。

活動準備:

1元硬幣人手6枚,球人手一隻,多媒體課件,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疊一疊,引出圓柱體

1、出示硬幣,問:這是什麼?它是什麼形狀的?把這麼多圓形的硬幣疊起來會怎麼樣呢?

2、交代操作要求:硬幣要疊得整齊;雙面膠放在圓盤裏

3、交流:圓形的硬幣疊起來變成了什麼?

4、小結:我們把上下兩個面都是一樣大小的圓,上下一樣粗的物體叫做圓柱體。

(二)辨一辨,區別球體與圓柱體

1、滾一滾,説説它們滾起來有什麼不一樣?(交代要求:在桌 上滾動)

2、小結:球體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前後兩個方向滾動。

球體滾得快;圓柱體滾得慢。

球體可以在用任何一個面滾動;圓柱體只能用側面滾動。

球體碰到障礙物會換方向滾動;圓柱體碰到障礙物就停止了。

3、疊一疊,看誰疊得高,為什麼?

4、小結:球體不能疊起來,而圓柱體可以疊起來。

(三)想一想,尋找生活中的球體與圓柱體

1、出示課件:找找幼兒園裏的圓柱體

2、生活中還有許多圓柱體,你也可以在家裏、公園裏、超市裏、廣場上,繼續找一找我們生活中的圓柱體。

(四)延伸活動:尋找圖片中的球體與圓柱體(幼兒用書)

把圓柱體塗上綠色(大班上冊幼兒數學用書P22)

活動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徵。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於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並且善於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採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着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徵,並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後,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遊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悦。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圓柱體教案11

活動設計背景

讓幼兒通過直接觀察、直接操作、具體表現的活動中能動地建構着知識,從而使幼兒對本次的知識點達到長時記憶的目的。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參加數學活動的興趣。

2.使幼兒樂意瞭解球體和圓柱體的基本特徵,感知球體,圓柱體是什麼樣子的。

3.知道球體和圓柱體的基本特徵。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本次活動到達長時記憶的目的。

難點:真確分清並記住球體和圓柱體的特徵。

活動準備

1、牆面佈置球體和圓柱體兩個區。

2.各種皮球,乒乓球,紙筒,易拉罐,瓶蓋等

3.報紙。

4.《幼兒用書·科學與數學》

活動過程

1. 觀察球體和圓柱體

教師出示《球體和圓柱體》

看一看,老師給小朋友帶什麼來?這些是什麼呢?

幼兒:這是,

幼兒:這是積木,

幼兒:這是皮球(乒乓球),

幼兒:這是小凳,杯子,還有飲料。

教師:孩子們你們知道,這些東西那些是球體?那些是圓柱體嗎?

2.操作球體和圓柱體,感知他們的特徵,

教師:我們,玩一玩,看一看,他們有什麼一樣?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請小朋友們拿一個球體,在拿一個圓柱體摸摸他們,然後在地上滾一滾,看看球體和圓柱體什麼地方不一樣?

幼兒:我發現易拉罐倒下來的時候滾得好快好快!立起來的時候滾不動為什麼呀?

幼兒:是啊,倒下來的時候想車門兒一樣滾來滾去,立起來的時候是平平的。

教師:你們看的時候很仔細,那我們再看一看,摸一摸還有什麼樣的東西跟它一樣?

幼兒:教師我的小登立起來的時候可以做,我搬不動的時候就把放到滾着走,

教師:那你們看一看,這個和那個小登有什麼不一樣?

幼兒:到處都是圓圓的,

幼兒:看這個滾得多快啊

幼兒:這個積木可以滾着走,開可以站住,卻站不住。

教師:這個摸起來到處都是圓的可以滾着玩,我們把形狀像它一樣東西叫球體。

教師:這個小板凳,上面和下面都是一樣大的圓形,放到以後還可以滾着玩,像這樣的東西叫圓柱體。

教師:請小朋友們想辦法把球體摞起來,再把圓柱體摞起來,看看你發現什麼?

幼兒:易拉罐可以摞起來,可是皮球摞不起來,

教師:對,球體可以摞起來。圓柱體摞不起來。

2. 製作球體和圓柱體。

教師:“請小朋友用報紙做一個球體的東西、再做一個圓柱體的東西,然後把它們站到牆上去。”“想一想,球體的東西要從到哪兒?圓柱體的東西要從到哪兒?”

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科學與數學》,做一做書上的

教學反思

一、在備課時,我考慮了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和幼兒的接受能力,如果這節活動又不適合幼兒的我會隨機應變,調整活動的內容。

二、通過這節活動課的展示後,我進行了以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這節活動課,總的來説還不錯,不僅調動了每個幼兒的積極性,而且師幼配合的非常好,通過這次的活動,使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的方面得到了全面、自主的發展。

2.對師幼互動反思:本次活動,幼兒能很好的和老師配合,我也會因幼兒的需要調整活動內容。

三、整個活動的效果是不錯的,能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活動,就連平時不愛參加活動的幼兒都能積極地參與到這次的活動中來。不足之處在於活動的時間沒掌握好,有點短了;其次這次活動的的內容對幼兒來説還不夠,還應再加點遊戲。

通過教學反思,正確認識自己,不斷努力、學習、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

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圓柱體教案12

活動設計背景

讓幼兒通過直接觀察、直接操作、具體表現的活動中能動地建構着知識,從而使幼兒對本次的知識點達到長時記憶的目的。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參加數學活動的興趣。

2.使幼兒樂意瞭解球體和圓柱體的基本特徵,感知球體,圓柱體是什麼樣子的。

3.知道球體和圓柱體的基本特徵。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本次活動到達長時記憶的目的。

難點:真確分清並記住球體和圓柱體的特徵

活動準備

1、牆面佈置球體和圓柱體兩個區。

2.各種皮球,乒乓球,紙筒,易拉罐,瓶蓋等

3.報紙。

4.《幼兒用書·科學與數學》

活動過程

1. 觀察球體和圓柱體

教師出示《球體和圓柱體》

看一看,老師給小朋友帶什麼來?這些是什麼呢?

幼兒:這是,

幼兒:這是積木,

幼兒:這是皮球(乒乓球),

幼兒:這是小凳,杯子,還有飲料。

教師:孩子們你們知道,這些東西那些是球體?那些是圓柱體嗎?

2.操作球體和圓柱體,感知他們的特徵,

教師:我們,玩一玩,看一看,他們有什麼一樣?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請小朋友們拿一個球體,在拿一個圓柱體摸摸他們,然後在地上滾一滾,看看球體和圓柱體什麼地方不一樣?

幼兒:我發現易拉罐倒下來的時候滾得好快好快!立起來的時候滾不動為什麼呀?

幼兒:是啊,倒下來的時候想車門兒一樣滾來滾去,立起來的時候是平平的。

教師:你們看的時候很仔細,那我們再看一看,摸一摸還有什麼樣的東西跟它一樣?

幼兒:教師我的小登立起來的時候可以做,我搬不動的時候就把放到滾着走,

教師:那你們看一看,這個和那個小登有什麼不一樣?

幼兒:到處都是圓圓的,

幼兒:看這個滾得多快啊

幼兒:這個積木可以滾着走,開可以站住,卻站不住。

教師:這個摸起來到處都是圓的可以滾着玩,我們把形狀像它一樣東西叫球體。

教師:這個小板凳,上面和下面都是一樣大的圓形,放到以後還可以滾着玩,像這樣的東西叫圓柱體。

教師:請小朋友們想辦法把球體摞起來,再把圓柱體摞起來,看看你發現什麼?

幼兒:易拉罐可以摞起來,可是皮球摞不起來,

教師:對,球體可以摞起來。圓柱體摞不起來。

2. 製作球體和圓柱體。

教師:“請小朋友用報紙做一個球體的東西、再做一個圓柱體的東西,然後把它們站到牆上去。”“想一想,球體的東西要從到哪兒?圓柱體的東西要從到哪兒?”

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科學與數學》,做一做書上的

教學反思

一、在備課時,我考慮了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和幼兒的接受能力,如果這節活動又不適合幼兒的我會隨機應變,調整活動的內容。

二、通過這節活動課的展示後,我進行了以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這節活動課,總的來説還不錯,不僅調動了每個幼兒的積極性,而且師幼配合的非常好,通過這次的活動,使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的方面得到了全面、自主的發展。

2.對師幼互動反思:本次活動,幼兒能很好的和老師配合,我也會因幼兒的需要調整活動內容。

三、整個活動的效果是不錯的,能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活動,就連平時不愛參加活動的幼兒都能積極地參與到這次的活動中來。不足之處在於活動的時間沒掌握好,有點短了;其次這次活動的的內容對幼兒來説還不夠,還應再加點遊戲。

通過教學反思,正確認識自己,不斷努力、學習、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

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圓柱體教案13

設計思路:

新指南中指出:"學習數學的過程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數學知識探索的對象。"幼兒學習活動應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幼兒的興趣。本次活動的設想來源於幼兒的興趣,為了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中進行球體和圓柱體的探究,活動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會滾動的的廢舊物品以及一圓硬幣。同時,根據本班幼兒喜歡探索及看動畫片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看電腦課件為主線以動手操作為探索過程的活動,讓孩子們在自由輕鬆的氛圍中觀看及嘗試操作各種物體中認識球體、圓柱體,感知球體、圓柱體的基本特徵。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知道他們的名稱和基本特徵,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2.在探索、操作中,感知、發現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學具:圓形紙片、硬幣、海洋球、一個圓柱體積木;分別貼有球體和圓柱體標記的兩個紙屋。

2.課件。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1.導入:今天,我帶着小朋友們來到了玩具王國,你們開心嗎?請小朋友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玩一玩。

2.幼兒自由玩玩具,師做個別引導。

二.自由探索,感知球體和圓柱體。

1.過渡:剛剛小朋友們都玩了自己喜歡的玩具,你們願意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2.提問:你玩的是什麼玩具啊?你是怎麼玩的?(請個別幼兒交流)

3.幼兒集體討論、交流,講述自己的發現。

4.小結:像這種圓片片,從正面看、反面看都是圓的,而這樣轉轉轉(立起硬幣旋轉)從側面看就是扁扁的了,這就是圓形。(出示球體)像這樣的物體轉轉轉,轉轉轉不管從哪邊看都是圓的,不管往哪邊推,都能滾動,這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球體。

5. 請小朋友到前面的筐中找出球體,在前面滾一滾。誰願意來試一試?(請個別幼兒展示)6.剛剛有小朋友玩了球體,還有沒有小朋友玩過其他的玩具呢?你是怎麼玩的?(圓柱體,滾動。)我們現在把上面的圓拿下來,看看是不是和下面的圓一樣大呢?

7.小結:像這樣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上下一樣粗,像柱子一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圓柱體。

8.請小朋友到前面的筐中找出圓柱體滾一滾,説一説它是怎麼滾動的?(圓柱體只能前後兩個方向滾動。)

三.遊戲活動,實物找家。

1.過渡:你們真棒,知道球體和圓柱體,可是生活中有很多物體寶寶經常分不清自己到底是球體還是圓柱體,你能幫忙來找家嗎?

2.遊戲:"趕小豬"。要求:請小朋友到桌子上的簍子裏,拿一個玩具把它送到貼有這兩種標記的簍子裏,把它們送回自己的家,好嗎?還有既不是球體的,也不是圓柱體的,我們放在另外一個家裏面。

3.幼兒自己操作,師點評。

四.聯繫生活,課外延伸。

1.過渡:剛剛我們小朋友都知道了球體和圓柱體,除了剛剛看到的那些,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球體和圓柱體的物體嗎?(幼兒自由講述)

2.老師也帶來了一些物體,你能説出它們是球體還是圓柱體嗎?

3.總結:剛剛我們瞭解到了生活中還有好多的球體和圓柱體,在我們的教室裏也有好多球體和圓柱體呢,請小朋友們跟着老師回教室找一找吧!

活動反思:

在《認識球體和圓柱體》這一活動中,我選用了幼兒在生活當中比較常見又喜歡玩的一些玩具來開展本次活動。在第一環中我先讓幼兒自由選擇玩具,自由探索滾動。通過讓幼兒分別從前、後等不同的側面觀察皮球,幼兒基本掌握了球體的第一個特徵即從那邊看都是圓的。通過讓幼兒觀察皮球在桌面上滾動,幼兒知道了球體的第二個特徵即往那個方向推都能滾動。在請幼兒説説自己知道的球體時,感覺小朋友思維還是被打開了,説出諸如、籃球等球類,有的小朋友説出太陽、月亮、星球也是球體。在第二個環節中通過出示圓柱體物體,幼兒知道了它的第一特徵即上下一樣粗。通過用圓形片進行上下兩個圓的比較,幼兒知道了上下兩個圓是一樣大的。在請幼兒説説自己看到過的圓柱體時,大部分幼兒都能較確切的説出來,像我們教室裏的日光燈,不繡鋼管,衞生間的水管,教室門口的大柱子等,從這裏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還是掌握了圓柱體的基本特徵。在對接兩個圓柱體時,通過大小一樣的圓柱體和大小不一樣的進行對接,幼兒知道了兩個一樣大的圓柱體對接以後還是圓柱體,而不一樣大的兩個對接後就不再是圓柱體了。整個活動下來幼兒對活動內容基本掌握了,但是在活動中我沒有讓每一個幼兒都參與操作,如果能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到操作,我想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