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讀一本書讀後感(精選10篇)

校園9.45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一本書讀後感(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一本書讀後感(精選10篇)

讀一本書讀後感1

星期六,我讀了一本書,叫事,裏面有很多的有關成語的故事,有:《八仙過海》《半途而廢》《才高八斗》《對牛彈琴》還有《守株待兔》等等,有好多。我選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半途而廢》我説一説這個故事吧!

東漢時,有一位叫樂羊子的人,他外出求學一年就回家了。它告訴妻子説:“出門時間長了想家。”

妻子聽罷,拿起剪刀走到織布機前説:“這布是一寸寸地積累,才有一丈乃至一匹。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妻子又説:“讀書不可半途而廢。”

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很受啟發,於是他又去繼續學習,一連七年沒有回過家。

樂羊子聽從妻子的話做事有始有終,最後最後取得了成就。小朋友們做事必須堅持到最後,不能夠中途停止哦!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只要努力,就必須能做好!

讀一本書讀後感2

前幾天我讀了一這本非常有趣的書,作者是楊紅櫻。在這本書裏作者告訴我們:“快樂”與“不快樂”完全是看你怎麼想。你的想法決定着你的快樂與否。

這個故事的主要人物有:蜜兒、龍校長、孟小喬、龍督監等。

孟小喬和蜜兒在一天晚上重逢在一所非常漂亮的紅宮學校。蜜兒以前做過孟小喬家中的保姆。卻讓孟小喬發現了她是仙女的祕密,並且無意中説了出去,蜜兒只能回了天庭。自從蜜兒走後,孟小喬就來到了這所學校,那裏有像白汗宮一樣的數學大樓,有大笨鐘樓。雖然學校十分漂亮,但是裏面的學生一點都不快樂,他們每天都被嚴格的制度限制着,總是過着兩點一線的生活,這裏沒有笑聲,沒有人玩耍。有的是妒忌的心理,時刻想超越的決心。

蜜兒來這裏做語文老師,她的教學方式令學生們欣喜若狂。她把學生們帶到荒郊野地去上課,給他們的“不快樂”舉行特別的葬禮;她扮作女探長到學校家中去偵察誰的家長是“愛心殺手”;上晚課時,她讓學生去“童心城堡”找回自己的童年;等等都是那麼不一樣,直到最後決定辦一所世界上沒有的學校。

這本書中的人物都十分神祕,有人為了快樂而付出一切,而有人卻不斷的阻擋別人的快樂,製造困難。這樣讓中心突出,讓讀者猜想不透,並瞭解這個故事的意義。

“夢想”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力量;一個人只要有“夢想”,就離成功不遠;夢想的力量是一個人成功的源泉。

一個加拿大年僅6歲的孩子,要為遙遠的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聽起來,這肯定是一個夢,一個小孩子的夢,一個毫無可能實現的夢卻變成了現實,而且影響着越來越多的人去關愛和幫助別人。這就是夢想的力量!

美好善良的夢想,會給人帶來希望,會給人帶來無窮的動力,能創造出奇蹟。

“陽光總在風雨後,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是一首歌曲裏面的歌詞,我覺得他講的非常好,努力過後才能有收穫。就像瑞恩一樣,他只有做額外的家務活才能賺到70元錢,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當哥哥弟弟都出去玩時,他卻在家為地毯吸塵,2個小時後,媽媽來“驗收”合格後,放了2元錢在餅乾盒,幾天後,全家人去看電影,他一個人獨自在家檫了2個多小時的窗子,又掙了2元錢。就這樣,慢慢的,瑞恩終於籌足70元錢,他萬分高興。這就是努力後的成果。

難道,這不是夢想的力量嗎?

讀一本書讀後感3

讀了《愛迪生》這本書之後,我終於知道了愛迪生是怎樣從一個低能兒到發明大王的感人故事。

愛迪生從小就充滿好奇,好奇到自己去孵小雞,但這種好奇心並沒有被學校裏的老師看好,甚至被老師罵成是低能兒,笨蛋,到最後給趕出學校的悲慘命運。但他幸運的是有一個智慧媽媽,在媽媽的鼓勵和幫助下,愛迪生開始了一邊自學一邊搞實驗的人生。他博覽羣書,刻苦鑽研,一有空就跑到自己的地下室搞實驗,他在實驗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可他依然不言放棄,堅持不懈,甚至到忘我的境界,就憑着這種超人的毅力,他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科學難題,最終研究出了電燈,電話,留聲機,電報機,唱片機等。他的一生度過了84個春秋,發明的項目多達2000多項,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是當之無愧的發明大王。

看完這本書,我深受感動,也非常佩服和崇拜愛迪生。他的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只要胸懷大志,堅持不懈,不怕失敗,向着目標,努力奮鬥,珍惜每分每秒,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我一定要學習愛迪生的精神,相信自己,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一本書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任溶溶爺爺寫的《小錫兵的故事》這本書,裏邊是由許多個小故事組成,我最喜歡裏邊《小錫兵的故事》這個故事,講得是一盒小錫兵和一個小孩子的故事,小主人在離開家準備前往加拿大時,不小心把其中一位小錫兵成員遺落在沙發縫裏,幸虧他的爺爺撿到了它,並把它保存在一個漂亮的盒子裏,等待他的小主人回來。

小錫兵盼星星盼月亮等待小主人回家,一等就是幾十年,小錫兵想到:我的小主人比他的爸爸還高,還會記得我們愉快的時光嗎?我還會歸隊嗎?小主人看到了我,他激動地説道:“都怪我把你忘在了沙發縫裏,我還記得我們以前的愉快時光,你現在可以歸隊了,我以後不要做一個丟三落四的孩子了。”

讀一本書讀後感5

它是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它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如果你的心沒有安靜下來,恐怕你很難進入到這本書裏去。在你的心靜下來以後,你就會思考一些什麼。在你思考一些什麼問題時,你才有可能和這位享利·戴維·梭羅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則。

梭羅先生是與孤獨結伴的。他認為沒有比孤獨這個伴兒更好的伴兒了。他的生平十分簡單,十分安靜。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簡單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獨而芬芳。也可以説,他的一生十分不簡單,也毫不孤獨。他的讀者將會發現,他的精神生活十分豐富,而且是精美絕倫,世上罕見。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

《瓦爾登湖》於1854年出版。隨着時光的流逝,這本書的影響是越來越大,業已成為美國文學中的一本獨特的,卓越的名著。本書內也有許多篇頁是形象描繪,優美細緻,像湖水的純潔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綠;有一些篇頁説理透徹,十分精闢,有啟發性。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書,至今還未失去它的意義。在白晝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時讀它還讀不進去,似乎我異常喜歡的這本書忽然又不那麼可 愛可喜了,似乎覺得它什麼好處也沒有,甚至弄得將信將疑起來。可是黃昏以後,心情漸漸的寂寞和恬靜下來,再讀此書,則忽然又頗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好處辨不出味道的章節,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心肺,動我衷腸。到了夜深人靜,萬籟無聲之時,這《瓦爾登湖》毫不晦澀,清澄見底,吟誦之下,不禁為之神往了。

人們常説,作家應當找一個僻靜幽雅的去處,去進行創作;信然,然而未必盡然。我反而認為,讀書確乎在需要一個幽靜良好的環境,尤其讀好書,需要的是能高度集中的精神條件。

讀者最需要有一個樸素淡泊的心地。

讀一本書讀後感6

理想,多麼誘人的字眼!人類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斷向前發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已制定的目標不斷努力。理想是什麼?是前進的動力。理想是什麼?是永恆堅定的目標。有了理想,就有堅定的目標,有了堅定的目標,就有了前進的動力。依我個人所見,他們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缺一不可。

《理想》這篇課文給我們介紹了理想的三個意義:歷史意義、人格意義和人生意義。在這三個環節中給我們講述的理想都是迥乎不同的。文中有這麼一段話:“飢寒的年代裏,理想是温飽;温飽的年代裏,理想是文明;離亂的年代裏,理想是繁榮。”這段話告訴我們:在不同的年代裏,我們都有不同的理想。而這些不同年代中的不同理想,一個接着一個,就像珍珠鏈一樣,推動着人生歷史的前進。在實現和超越每一個理想時,你會發現每一個理想都是人生的階梯,是它們將無梯的路鋪開,讓人生變得容易了許多。然而在為理想鋪路之刻,又是多麼的艱辛,而這就是人生路上的腳印。克服困難後愉快地度過一生,則是辛酸後的甘甜,如一場甘霖一般甜蜜。而要實現理想,則是艱難的,不可能一帆風順,離理想越近,對理想的艱鉅性就越充分。所以我們面對理想更要具備文中告訴我們的四種態度:積極樂觀、鬥志頑強、充滿活力、青春永駐;擁有他們,才能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理想。

所有的理想擁有者都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有抱負,有目標,有信念。我認為,這才是文中所説的偉大的人,崇高的人,真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讀一本書讀後感7

童年是一幅美麗的畫卷,畫卷上畫着美好的世界,童年充滿着夢想,洋溢着快樂。

每個人都有童年,並且每個人的童年是不同的。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幸福的;是沒有煩惱和痛苦的;更是66無慮的。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沒有高爾基那麼貧苦,甚至不及他的百萬分之一,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認真學習,不孝順父母呢?

我讀了《童年》這一本書之後,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才深知,我們這一代的孩子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從小被父母寵着,慣着,千依百順,唯我獨尊,沒有受一點委屈和痛苦,還整天怨天尤人,做一點事情就叫苦叫累。無論父母如何用心良苦,我們都不知道,不懂得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童年》是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説。它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小名)從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説從"我"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讀一本書讀後感8

我有一個最好的朋友。憂愁寂寞的時刻,它陪伴我左右;緊張慌亂的時刻,它送我一個好心情;歡樂充實的季節,它教我學會珍惜;苦悶煩惱的時候,它耐心啟迪我,別用苛求的目光看世界……它就是書。而要説好書,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大概也可以算一個。

《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主要講述了朱重八由一個放牛娃華麗轉身為明朝開國皇帝的故事。

元朝末期,國力衰敗,偏又逢上黃河氾濫,百姓叫苦不衷,流離失所。朱重八的家人相繼餓死,導致朱重八不得不去做了和尚。可和尚們都把雜活給他做,不過他已經很滿足了,因為只要能混口飯吃就可以了。饑荒嚴重,迫使朱重八出門討飯。這時被抓來的民工又在河道里發現了一個只有一隻眼的石人,背上還有一句話: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於是一個個造反軍隊便如雨後春筍般陸續冒了出來。朱重八本想繼續當和尚,卻又有人揭發湯和給他寄了一封投軍信。朱重八隻得算了一掛,算出:卜逃卜守則不吉,將就兇而不妨。無奈,他被逼走上了造反路線,並改名為朱元璋。

朱元璋憑着過人的軍事天賦、大度的品質和智慧的頭腦,一舉打敗了張士誠、陳友諒等人,著名的鄱陽湖之戰便是朱元璋和陳友諒一手打造的。此時,常遇春、徐達這樣的名將,也開始嶄露頭角。在打敗了自己的阻礙後,朱元璋開始了自己的復仇——滅元!元朝雖有像王保保那樣的名將,可面對比他們強大許多倍的朱元璋,還是顯得不堪一擊,連連搬家。當徐達縱馬奔入大都的城門,這載入史冊的一刻標誌着失去400餘年的燕雲地區收復了。打敗了元朝,朱元璋便成立了自己的國家——明。

由於朱元璋同志十分勤奮肯幹,開國沒多久就幹掉了許多人:貪官?殺!不服?殺!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恆案、藍玉案……,一個個人物倒下了,雖然有些冤,但表明了朱元璋肅貪的決心;廢除丞相、恢復生產、設置法律……,一個個政策下達了,雖然有漏洞,但證實了朱元璋治國的實力。他讓之後的藍玉給了元朝致命的一擊,還給附近的高麗王國取了一個新的稱號——朝鮮。可生命是有限的,朱元璋也已漸漸的失去了原先旺盛的精力,在將所有的事都解決後,朱元璋縱馬馳奔,向壯美山河投去最後一瞥,仰天大笑: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崩,年七十一。

朱元璋駕崩後,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可九個藩王的身影又籠罩在了他的頭上,他只能削藩。本不想造反的朱棣在削藩的威脅和姚廣孝的勸説,不得不造反了!在軍事白痴李景隆的“英明指揮”下,南軍節節敗退。可此時朱棣的部下——平安又出兵平叛,朱棣差點被打敗,但如果不是朱允炆下達了勿傷我叔叔的命令和刮來刮去的大風,只怕朱棣的墳頭都可以收莊稼了。鐵鉉和盛庸的奮力抵抗還是沒能防住朱棣。之後朱棣用創造性思維讓南軍追得團團轉。最後,叛徒李景隆迎接朱棣進城,可他們發現建文帝失蹤了!之後,朱棣進行了血腥的屠殺,經過四年的造反,朱棣終於可以仰視自己的國家了。在故事中,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個個費解的疑團,都令人回味無窮……

春秋更迭,朝代興衰,不是我們可以左右的。作為後人,我們能做的,只是汲取古人的教訓與經驗,揚其優,棄其劣,如是而已。這,便是我讀《明朝那些事兒》的心得。

讀一本書讀後感9

在暑假裏,我閲讀了《海底兩萬裏》這本書,這本書寫得生動有趣,其中也不乏驚險和悲傷,《海底兩萬裏》寫於1870年,這本名著是凡爾納敍述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在海洋旅行真實的所見所聞!

1866年,上海的人們發現了一隻怪物,阿龍納斯參加了捕捉行動,但在捕捉行動中阿龍納斯和一些人都不幸落水,於是,他意外到了這個怪物身上,後來才發現這不是怪物,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艇,從此這個構造奇妙的潛水艇帶着他過着海底的生活,帶他環遊海底兩萬裏。

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海底的生活是多麼的有趣啊!他們每天都吃魚,當他們的食物不夠時他們還到海底“打獵”。他們環遊了南極、大西洋。潛水艇裏非常漂亮、繁華。如果我要是能有這樣的潛水艇我也要環遊世界各地,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啦。

他們環遊世界各地過着童話般的海底生活當然是不可能事事順利的。有一次,諾第留斯號受到了衝撞,機器上的一根槓桿被弄斷了打中了一個人。當時副船長在那個人得旁邊,他奮不顧身衝上去擋在那個人的前面經受槓桿撞擊,結果那個船員後來還是得病了。尼摩船長要阿龍納斯先生為他治病。但結果卻是讓人很傷心,那個船員只能活兩個小時了。最後,其他人為他準備了海底葬禮。還有一次他們遊覽到南極。一天,潛艇突然被急速增多的冰層給壓在了海底下。壓着船身的冰層一共有十米厚,而船內的空氣只夠用48小時了。他們每天顧不着吃飯,從早到晚拿着鏟子去鏟冰。可他們每天只能剷掉一米厚的冰。到了晚上,寒氣增多了,早晨被他們挖掉的一米厚的冰又增高起來。就這樣,兩天過去了,尼摩船長不得不放出了倉庫內儲存的氧氣來維持生命,見挖冰的方法不行,於是他們採取用熱水去衝冰的方法。一天下來,冰層還剩4米了。最後一天,當冰層還剩1米時,船內的氧氣幾乎所剩無幾了,阿龍納斯昏了過去。突然,他感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氣,那是他朋友將他們儲存的空氣給了他。於是,他們又信心大增,努力衝了出去!

它告訴了我各個我不懂的美麗的島嶼,它告訴了我康塞爾是何等的忠誠,還告訴了我許多我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作者在海底遨遊,能看見許多珍貴的魚兒,又能經歷這麼多希奇古怪的事,我是多麼的羨慕。

而且難得可貴的是,能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

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這本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采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啟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穫。

非常佩服他們都不自私自利。

佩服龍納斯教授的樂觀向上精神;佩服教授的僕人康塞爾對主子的忠心耿耿與無私精神;佩服尼摩船長的勇氣,和他那見到朋友有危險的時候就會奮不顧身的去營救的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

這本書還寫了冰山封路、章魚襲擊……許多險情。這些故事情節都是非常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整部小説懸念迭出,環環相扣。

不得不説,這本書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讀一本書讀後感10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聽説過《老人與海》這一部小説,但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機會去讀一讀這本小説。而高一課本中就有《老人與海》這篇小説,雖然説是刪減版但亦足矣。

在語文課本中,這篇課文可以算的上長的了,但我還是耐着性子把它看完。當我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就被這個故事中老人的勇氣所震撼到。一個人是怎麼做到在年紀這麼大的情況下,坐在一艘小木船上,是怎麼樣殺死數條鯊魚的?有些人或許會説,他殺了那麼多鯊魚有什麼用?最終他最開始打的魚已經被鯊魚咬光了,有任何意義而言嗎?我認為這種想法既是正確的同時也是錯誤的。從客觀而言,沒錯,老人的目標沒有達成,沒有將那條魚帶回鄉鎮,他最初的目的是沒達成的。但是從主觀上來看,他在乘船回來的過程當中,他心中唯一的願望就是活着回到鄉鎮。這個心願達成了,即便他帶着只剩骨頭的魚回來我認為他也是成功的。我想,不管他的目的有沒有達到,他絕對是成功的。

當我第二次讀的時候,我更加仔細了些。發現有許多許多在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其中,固然有對老人勇氣更加細節的描寫。但最主要還是我發現了一些其他的東西。在老人第一次抵擋住鯊魚後,老人進行了一段長時間的自言自語。一開始沒仔細看其內容,認為只不過是老人增加自己信心的手段。但第二遍仔細讀了之後發現,其內容竟是老人對他自己殺了一條鯊魚,一個生命的譴責,以及説服自己,自己只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而採取的手段。這個片段我至今未能理解,還是我自己本身弄錯了呢?所以並不作過多評論。

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在老人自認為活不下去的時候,想到了鄉鎮燈火通明,許多許多的人都在等他回去,而不知是諷刺還是因刪減或是因為其他,當老人回到鄉鎮的時候,一切都靜悄悄的,感覺像是沒有人在關心他的感覺。這點我也至今為明白。

雖然諾貝爾獎頒獎言是圍繞着主題的,但我卻發現了其他的一些東西。或許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道理吧,也許也只是我的粗心或是其他原因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