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必備]論語讀後感

校園1.69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論語讀後感

論語讀後感1

《論語》是中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它的資料很廣泛,涉及了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許多問題,它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可是有些資料依然值得我們在今日去學習、運用。比如:“學而不思,思而不學”就是要告訴我們學習要和思考聯繫在一齊,只明白死記硬背,不會靈活運用的`人,即使再用功的去學習背誦,也學不到真正的知識。

“言必信,行必果”就以一個“曾子殺豬”的故事教導我們此刻的家長,不能哄騙孩子,不然孩子會所以學會哄騙別人,要重視誠實守信品德的養成。“欲速則不達”就是告訴我們做什麼事都不能只圖快,否則,反而會失敗,也提醒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不要“拔苗助長”。還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等等。《論語》不僅僅讓我們瞭解了它的精華思想,更弘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論語讀後感2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論語》?述而第七)

據字典中的解釋,上面這則中的“綱”指的是拉網的總繩;弋指用帶繩的箭射鳥。故其説的是:孔子釣魚,但不用魚網網魚;用箭射鳥,但不射已經歸巢的鳥。有人説,這是虛偽,既然要捉魚,那用網捕和用魚竿釣有什麼區別?我覺得,其實和上面講的.“文”和“質”是同一個問題。“釣而不綱,弋不射宿”這看似是一些陳腐的框框條條,其實這是“文”的表現。即便獵取也是有度而有原則的。我不大相信一個信手殘害生靈而內心不感到絲毫不忍的人能有什麼好的“質”。

《論語》是從生活中來的,也應該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實踐它。否則,《論語》對我們來説僅僅是一些古奧的文字而已。

像董子竹先生那樣,鑽研《論語》多年,然後帶着火藥味地和別人爭論仁義君子。我是不太贊同的。

論語讀後感3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我想對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有所啟發。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指孔子説:“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後,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人必須要誠實守信,不要為一時的利益就撒謊騙人,而自己在後面吃更大的虧。

論語讀後感4

暑假裏,我讀了《論語》這本書,從書中我認識了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從他們的語言中,讓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學習。

在《論語》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又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

讀《論語》,使我受益匪淺。這就是經典的魅力,他將伴隨我成長。

論語讀後感5

首先,朋友相交重在一個“信”字。曾子曰:“……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學而)我覺得這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沒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來朋友。不過有時越是基本的道德規範越難以做到,越難以做到這要求就變得越高。當一個人真正做到最基本的要求時他所達到的價值層面是最高的`。

第二,對朋友要寬容,在朋友有難或犯錯時要幫助朋友。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過,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微子)“君子周急不繼富。”(雍也)朋友的價值在關鍵時刻最能顯現出來。我想,這也是“信”所要求的。一個忠誠的朋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拋棄對方。

論語讀後感6

先看最明顯的: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貢問説:“師和商這兩個人哪個更賢?”孔子回答説“師做得過了,商又做得不夠。”子貢説:“那麼師更好些?”孔子説:“做得過頭就像做得不夠(一樣不好)”。

的確,人的一生,也就是處理各種矛盾的'一生。對於這些矛盾,要把握得恰到好處,既不“過”,也不“不及”,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論語》裏面就列舉了許許多多這樣的矛盾。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治長第五)

遇到事情應該怎麼處理呢?這裏“決”和“慎”是一對矛盾。而太過“決”就會成武斷,太過“慎”則是優柔寡斷,無論走向哪個極端都不可取。聞而行之則太武斷,易犯錯,三思後行則太優柔寡斷。所以面對季文子三思後行,孔子説:再思之,可矣。

論語讀後感7

“這五點乃是孔子”仁“的思想核心,它就體現每個人的舉手投足間,自己待人時恭敬,別人也就會尊重自己,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恭敬之心帶來寬和的態度,擁有寬廣的胸襟和眼界,眾人自然樂意和你相處,當你已經和他人了交往後,誠信就是你和他人相處的潤滑劑,是友好關係的.保障卡。

接下來,你要學會的就是抓住機遇,敏捷做事,如此,你將建立成就,在這一切之後,似乎你已經達到做人的高度,但這時才是你體現仁愛的集中,身居高位而不自傲,仍然施惠與他人,與他人分享,最終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

論語讀後感8

論語讀後感據中學的歷史課本記載,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開始,一直到清末,《論語》作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認可的正統思想,統治了中國思想界達兩千年之久。事實上,這兩千年中,官家推行論語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統治的工具。因為論語講“禮”、講“仁”;講“忠”,將“孝”;或許也因為《論語》中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個人對該句的理解持保留意見,見下文)。

若子民全都仁義忠孝而又不知,自然不會犯上,不會上也就不會作亂,更談不上謀反了,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我們要推翻封建統治必須要先推翻它的思想枷鎖。《論語》自然是首當其衝。所以,我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説,五四打倒孔家店是非常正確的。打得很好。

論語讀後感9

論語中有很多論述在今天看來,仍然非常有現實意義,小到一個人的為人處事,大到一個地區的管理,都有指導意義。

《論語衞靈公》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用現在的話説就是,子貢問他的老師孔子,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作為終身的行動準則,孔子説,那就是寬恕、原諒,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如果現在的人能夠按照孔子所説的`那樣去要求自己,我相信很多事情是萬萬不能發生的,比如暴力強拆,又比如搶劫,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不會發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我們應當從自身做起,不論社會地位是卑賤,還是高貴,我們都應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越來越和諧、安定,人們的生活才更加幸福安康。

論語讀後感10

今天我看了三條論語的意思,它們都在我生活中遇到過,一條是: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這樣的:子路啊,我告訴你,知道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就關於知道的真諦。

我經常有知之為直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有一次,我在做作業,我有一題我不會做就問媽媽,媽媽只提示我,她問我會不會我就説會,媽媽説你不會還要説會,你會就説啊。

我一定要改掉不知為不知的壞毛病。

還有一條就是: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它的意思就是:君子對於天下事,不刻意強求,不無故反對,一切按道義行事。

我覺得我在這一方面有些缺點,就是有時會反抗命令。

還有一句非常重要那就是: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意識是這樣的:父母年齡,不能不知道。一因長壽而喜,一因年高而懼。

這是我在論語裏面學到的知識那你呢!

論語讀後感11

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創始人之一,他所堅持的儒家不僅僅在春秋戰國時期廣為流傳,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們編成一部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傳至今。

然而,起初我卻對孔子有着極大的成見,認為他是一個腐朽的老頭子,只因為孔子曾經説過:惟小人與女子難養也。我對這一句話感到憤憤不平,認為孔子歧視女性,還時常想着孔子的母親不也是女人麼,當讀到孔子的文章時,便和同學用惡毒的話來數落孔子,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是自己誤會了孔子,孔子所説的: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並沒有歧視女性的意思。而古時候的語言文字和現在的`語言文字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我真應該要學好文言文,以免再出現同樣的笑話來,我也明白了不能夠只因為個人的片面觀點去評價一個人的好壞,而是要根據長久的觀察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優劣。

論語讀後感12

《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對流水的感歎,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歎。

用逝水象徵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鬥中才會實現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歎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東西。

一步步、一程程,已經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又積成日、月、年代。

高爾基説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

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

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可以每時每刻做些有益義的事。

論語讀後感13

《論語》這本書主要講孔子與他的兩位學生的對話。其中為政篇中,“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令我受益匪淺。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學了而不思考,就沒用了,思考而不學,就會很疑惑。

聯繫生活來説就是,有些學生很用功的學,因為總不思考,所以成績提不上去。而另外一些學生呢!是很喜歡思考,因為從來不學習,就很疑惑,成績也提不上去。

我發現,學習有兩面性,不光要學還得思考,不光學習有兩面性,很多東西都有兩面性,就比如説看書,不光得看,還得理解;人生也有兩面性,一面是好,一面是壞,往往人們在生活好的時候太驕傲,當生活變質時,我們要懂得寬容一點,理解別人一點。每個人的'理解方式都不同。不管貧羣還是富貴,我們都要向着自己的夢想前進才行。

讓我們一起向着夢想前進吧!

論語讀後感14

從古至今,一切答案都需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探索。難道別人説的答案都一定是對的嗎?不是的`,一切答案只在與自己去揭開“他”的真面目。論語也是如此,我不贊同孔子的一句話是:“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為什麼我不贊同孔子的這句話?孔子一直不是説要孝順嗎?可是因為孔子説這句話而與孔子説要孝道而前後矛盾了。跪羊圖裏寫到:“孝是人道第一步。”學習在第二,安全在第三。難道為了學習而不顧孝父母和自己的安危了嗎?

論語讀後感15

寒假期間,我沒有讀莫言的文章,但我用心背誦了老師佈置的《論語》。在背誦過程中,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孔子(公元前 551 至前 478 年),名丘,字仲尼。孔子的思想,他説話的精華,比較集中地見之於《論語》一書。《論語》裏面內容豐富,寫有關於父母的'內 容,比如“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它教育我們作為子女的出門進家要跟父母打招呼,別讓父母不知道你去了哪兒,不要讓父母擔心。還有寫關於人的,比如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教導我們每個年齡階段所要做的事情。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從書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處世方法等等都很值得我們去學習,令我們得益不淺。

標籤:讀後感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