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論語的讀後感範本模板

校園2.16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語的讀後感範本模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語的讀後感範本模板

論語的讀後感範本模板1

《論語》的交友觀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點好像沒有涉及到——如何處理一個朋友羣的關係。即,幾個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羣。這裏面就不僅存在單純的兩兩交往的問題,還包含更復雜的一對多,多對多的問題。

説了這麼多《論語》中的交友觀,由於《論語》主要記載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對孔子的朋友產生了興趣。我想孔子應該有很多朋友。單就《論語》來看,我卻只找到兩處。一處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處就是上面提到過的“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後者不知從何考證,前者看來只是孔子所“和”之人,並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沒有純乎價值認同的“知己”呢?僅看《論語》,似乎沒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學生中有沒有人能充當這一角色呢?有時,師生關係也可到達一種朋友關係。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顏回和曾參。

論語的讀後感範本模板2

“天下君王至於現任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於世,學者宗之。”這是古人司馬遷對孔子的稱讚,也是對教育行業的肯定,這也激勵着我們在平凡的教育崗位上可以創造不凡。《論語》記錄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內容涉獵廣泛,包括哲學、道德、政治、教育等等,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在書中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我作為一名教師,讀完此書我對教育有了以下幾點新的認知。

  一、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孔子學生眾多,而且性格各異、年齡參差不齊,因此孔子將學生進行分類,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學內容也因人而異。他將學生按智力分為:上智、中人、下愚三類,按性格分成狂者、中行、狷者三類。學生不同的智力接受能力不同,不同性格學習興趣不同,分類不是為了給學生定性,而是更好的進行因材施教,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成長。我在這想談的是在我教學的這段時間裏,遇到很多有趣的學生,有調皮搗蛋的,有沉默寡言的,有我行我素的,對於這些學生,剛開始對於他們,我可以説是無計可施,但是經過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我發現他們總想着做一些事來吸引別人,只不過做的這些事大多都不是很好的事,有時我就扮演和他們一樣的角色去和他們交流,在這些交流中,我懂得了一些詞需要我們老師去踐行,一些事需要我們老師去做,那就是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要去善待學生的錯誤,要去用關心融化學生的不足。對於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交流方式,走進內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而讓學生對本學科燃起希望之火,在音樂課堂中找到一片自己的情感樂園!

  二、相互切磋,教學相長

孔子在教學上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以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趙校長也曾説過:“班級前十名孩子的智商不亞於我們老師”。在這裏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前段時間有位小女孩跑到我面前問我老師你會唱《最美的期待》嗎?當時我楞了一下,這不是抖音裏面的嗎?看着她充滿渴望的小眼神,感覺她想做我的小老師,就説了句不會啊!讀後感·她開心的説那我來教你吧,她唱了幾句我就和她一起唱了,這時學生就説,老師你騙人,你不是説你不會唱麼,我笑了笑,最後這個小插曲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了。後來我發現我和這位小女孩之間的距離在無形中被拉進了,同時她在常態課上表現的也很積極!

  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有友善的朋友在身邊,那是件快樂的事了,這是我在工作這段時間裏對這句話的理解。第一,和學校裏的老師做朋友,朋友不僅僅只在處室內,還有在校園內相遇時的點頭微笑,彼此之間談談工作,談談學校生活;第二,和社會上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一起討論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學習增進自己,那會是一種享受;第三,和學生做朋友,做好良師益友這個角色,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拉近彼此的關係,同時引導他們如何去生活,去學習,如何快快樂樂的成長!

萬世師表,三尺講台,站上去的是一份沉重的責任,古人亦如此,今人亦不甘平庸!

論語的讀後感範本模板3

孔子,眾所周知,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這位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譽為“天縱之聖”的傳奇人物。他的倫理道德思想,不僅影響了中國人,更影響全人類。而孔子的代表作《論語》,更是他儒家思想的精髓。

《論語》,這本啟迪人們智慧的書籍;書中的每一句話,都精闢到位,見解獨特,充分的表現了孔老夫子的思想——禮,智,仁,義,信。讓人回味無窮。每每誦讀,都好像看見了這位聰明絕頂,睿智無比的偉大人物。

很多人認為,文言文是枯燥的,常常讓人讀得頭昏腦漲,但是論語卻不同。它深奧卻簡單,簡單也深奧,裏面各種大道理,小認識,都是智慧的結晶,讓人受益匪淺。這也是我喜愛《論語》的原因。

《論語》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孔子説過的一句話——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這句話就是説,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譬如在平地上用土堆山,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前進,那卻是我自己要向前的。

在我第一次讀這句話的時候,並不是太理解,但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之後,對這句話的感受與見解就越發深刻。

孔子用堆土成山這一形象的比喻,易懂卻深刻,讓人有更具體的認識與瞭解。

古今中外,縱觀無數名家偉人,他們各自堅持不懈的事蹟,都印證和踐行了孔子的這句話。

就比如中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他的一生有許多成就,都是因為他持之以恆的不懈精神。而這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蹟——這位只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數學家,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牀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六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遙的輝煌。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這顆世界矚目的數學明珠,陳景潤以驚人的毅力,在數學領域裏艱苦卓絕地跋涉。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1965年,陳景潤終於找到了一條簡單的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當他的成果發表後,立刻轟動世界。在他不懈努力的幾十年裏,他都沒有放棄,終於取得巨大成就。

論語的讀後感範本模板4

今天,我讀了《論語》的的七、八章,其中,第七章講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對我們現在的學習很有幫助。不過,有一句話説得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縱使是像孔子這樣的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所説的話也不一定全都正確。

在第七章裏,孔子有這樣一句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意思是:只傳述舊的文化典籍而不創作新的,相信並且喜愛古代的文化,我把自己比作老彭。在這一句話裏,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則,這是孔子思想中國保守的一面。但是要完全的“述而不作”只講述舊的東西而不創新,那麼古代的那些科學家從何而來?喜愛古代的文化知識是對的,但我們不管要有“述”還要有“作”要敢於創新。如果孤單的典籍裏又不合理的地方,就要推陳出新。比如孔子説的這句話又不合理的地方,我們就不能對這句話完全遵守。在生活中,我們也養敢於懷疑權威。不管是多們偉大的人,做過的事説過的話都不可能完全正確,只要有錯誤我們就不能照搬,更不能盲目相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新的創造。

論語的讀後感範本模板5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裏的古文,裏面有教人們做人的道理。比如: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鮮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有子説:"他(她)做人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歡冒犯長輩的人是少見的;不喜歡冒犯長輩,而喜歡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定做人的道理。孝順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卻沒有做到孝順父母。

父母們總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絕了,他(她)們叫我去買東西,我也拒絕了。只要是父母們叫我去幹的事情,我都沒有完成。

有一次,母親叫我去買麪包,我沒答應,這次她生氣了:"只會吃,不會做,真是一個窩囊廢。"説完,還打了我。母親從不打我,從不罵我,從不生我的氣,這次她是真的發怒了。我傷心極了,躲到被子裏去哭。

從這學期學了論語後,我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學了論語對人是非常有用的!會讓人體會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偉大!雖然父親有時候讓我乾的活比較重,但是他們是為了讓我體會到勞動的收穫!雖然我犯錯時被他們批評了,但是我不怨恨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表面是在批評,但暗中卻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一種愛,這種愛是別人感受不到的愛!

論語的讀後感範本模板6

論語中,孔子的許多至理名言值得我讀書筆記600字們學習,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等。這些都是對我們有用的話。我們要學習孔子熱愛學習的精神,爭取也當一個謙謙君子。

論語的讀後感範本模板7

這本書讓我感動,讓我知道了古時候的人學習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如何孝順父母。這就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東西,他們真的太有智慧了。

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話叫“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個意思是:學習了東西后,要常常複習,才會很愉快。有朋友來這裏,是不是也很愉快的啊。而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能炫耀自己的才華,這樣才算得上是君子。這就是古人想要告訴我們後輩對於學習和朋友的交往中應注意態度。

還有這樣一句話是講孝。“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養。不敬,何以別乎?孔子是要告訴我們真正對待父母,不止是照顧,而是要尊敬父母。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天下百善孝為先。

這本書現在我還只能簡單的懂得這些道理,要真正的理解裏面的深奧,還得多下功夫。在這裏面更讓我知道了幾百年前聖人們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

論語的讀後感範本模板8

有一本典籍,叫做《論語》,簡單明瞭的語言,卻藴含着萬物之成理,人間之正道。

有一位哲人,叫做孔子,一直為理想奔波,生前寂寞,死後卻被各個時代的熱議、推崇。

有一種力量,叫做仁者無敵,在“禮崩樂壞的年代,無用武之地;穿越千年傳遞到今天,至今仍使我們的心靈感覺到很暖很暖……

兩千五百多年前,正是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諸侯割據,戰亂不斷,社會現實的腐朽需要一位曠世奇才來力挽狂瀾。於是,在這樣的年代裏,孔子誕生了。他十分不滿春秋末期“君非君,臣非臣”的禮崩樂壞的現實,主張恢復周禮,實行仁政,它堅信唯有推廣仁義、泛愛世人才可以結束這時代的悲劇,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大同社會。然而,這樣的思想在當時絲毫沒有被重視,在私慾與暴力橫行的時候,邪惡早已把統治者的雙眼遮蔽,儒家仁學思想不得不因這個時代而落寞沉寂。 但是,孔子的偉大並不僅僅在於生前對治國理想的追求,當他留傳於各個時代,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之後,事實證明了我們常説的一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從春秋時期的報國無門,到秦始皇下令“焚書坑儒”,再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光陰與孔子開了一個玩笑之後,從此,儒家正統的仁政思想登上了歷史舞台,“仁、義、禮、知、信”正式成為時代的主流。如果説孔子是當之無愧的聖人,那麼他的偉大在於用思想影響了中國的歷史,構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千年已逝,直到現在我們依然在他的言論和思想中受益。

我想,如果我們在抱怨生活困苦、鬱鬱寡歡的時候,可以想到“貧而樂,富而好禮”;如果我們在缺乏自信、不敢向前的時候,可以想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

勇者不懼”;如果我們在浪費光陰、荒於勞作的時候,可以想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如果我們在許人諾言而背信棄義的時候,可以想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那麼,我們的行為一定會因受到《論語》的洗禮而煥發光彩。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中富含着的道理,永遠是簡單樸素的,就像是太陽東昇西落,就像是作物春種秋收,亙古不變。于丹曾説過,,《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人生座標。

是啊,在社會大家庭中,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位置,找到了,便會和諧與共。然而,“文明社會”中卻“衝突”不斷,小到人與人之間的爭名逐利,爾虞我詐;大到國與國之間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我想,如果我們接受《論語》的洗禮之後,其中藴藏着的力量定會使人人互助共處,社會和諧共存。

《論語》給我們帶來的心靈的温度,不燙手,亦不冰冷。這些道理不像是那些石頭一樣的典籍,需要我們拿着放大鏡翻着《辭海》去讀,然後非常吃力的參悟一輩子。就像是于丹教授告訴我們的,真正的聖賢不會端起架子,板着面孔説話,他們把活潑的人生經驗穿過滄桑、越過千年,傳遞到今天,讓我們仍然覺得温暖;而他們在千古之前,緘默的笑着、注視着,看我們仍然在他們的言論中受益而已。 這穿越千年的力量,借我以風帆,讓我在人生的航程中不斷奮鬥前行;假我以羽翼,使我在思想的天空下自由常飛不落……

論語的讀後感範本模板9

心靈之道。這章講的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遺憾後悔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事情,人生難免會有缺憾,沒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沒有挑戰性的是無法激勵人前進的,而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完整的。即使命運不發芽,不惋惜千百次的播種,即使花朵結不成果實,不遺憾千百次的凋零,因為沒有比腳再長的道路,沒有比人在高的山峯。

當一個人失敗後,延其繩索找其導火的源頭,後悔自己的一步之遙,後悔自己的擦肩而過,後悔自己的力求完美的事情如今有了遺憾。後悔無濟於事,天下沒有買後悔藥的。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就如同也許在這回的大學聯考中你因為一分之差沒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但並不意味着人生會永遠停留在這一秒,相反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不要只是沉積在後悔後悔,後悔自己哪怕如果能再多對一道選擇題呢,也許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學。現在抱着後悔去看待以後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既然已經有缺憾,那就讓自己的努力去填補那個缺憾,不要讓缺憾的漏洞越來越大,直到無法補救。所謂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之後在文中又提到了自信心,一個人的自信心從何而來?它是發自內心的淡然與坦然。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建立自信是困境中重新崛起的一種特有的力量。對於凌駕命運之上的人來説,信心是命運的主宰,與其悲歎自己的命運,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與其沉寂在後悔之中,不如增強自己的信心,挑戰未來的人生。所謂“老夫聊法少年狂”這難道不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嗎?

所謂“三省吾身”于丹説:“能夠反省自己的錯誤並且勇於改正,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不錯,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個人做錯事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錯了之後卻不知悔過,還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與藉口來推託,這是懦弱的表現。要做一個勇於承認錯誤地勇者,才能化去生命中的遺憾,勇者即表現為面對錯誤勇於承認的勇氣,體現出的是理性制約下內心的自信與鎮定。

我喜歡于丹在文中的一句話:“小人之驕,驕傲的是他外在的氣,而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不錯,魯迅曾説:“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種脊樑背後的風骨之氣,那種形於天的風然之骨。所謂:“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所謂:“富莫富於常知足;貴莫貴於不求人;貧莫貧於無才能;賤莫賤於無骨氣。”傲骨不可侮,傲心不可有,無傲骨則近於鄙夫,有傲心不的為君子。我記得一位學者是這麼説的:“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近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澹泊,遺個清白在乾坤。”風骨也許是為中國人所驕傲的資本吧。

其實這章主要講人生多有不順,要如何去彌補不順,自信心,勇敢的勇氣,風骨的氣節。也許站在不同的角度,結果也有所不同。

我認為人生不過是一場賭博,你的籌碼就是自信,勇敢等等一切能想出的高潔的名詞,如果你連這些都不具備的話,就是失去了籌碼,連籌碼都沒有的你,又何談去堵上一把呢?

論語的讀後感範本模板10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既然死生、富貴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就要學會承認並且順應。但保持一顆誠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減少過失,對待他人充分尊重、謙恭有禮,卻是可以通過提高自身修養做到的。

一個人能做好自己,那麼普天下的人都會愛敬你如同手足兄弟。所以,做一個有良好修養的真君子,又何愁沒有兄弟呢?

第二個態度是,要儘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一種遺憾,其實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説,“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麼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這個故事結束了。真的是一朵頭花彌補了這個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嗎?其實,彌補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迴歸。

而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裏?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孔子説,“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

要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為“鄙夫”。鄙夫,意義幾乎等同於小人,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

這種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偏偏有一天,子路真的去問老師説:“君子尚勇乎”?君子應不應該崇尚勇敢呢?

孔子對他説:“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意思是説,君子崇尚勇敢並沒有錯,但這種勇敢是有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義”。有了義字當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一個君子會以勇犯亂,一個小人會因為勇敢淪為盜賊。

我們想想,小偷劫匪穿門打户,甚至越貨殺人,你能説他不勇敢嗎?但是這種沒有道義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那麼這個“義”、“道義”又是什麼呢?

那是一種內心的約制。孔子説,“以約失之者,鮮矣”!(《論語·里仁》)一個人內心有所約制,就會在行為上減少過失。假如一個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真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就做到了約制。而能夠反省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勇於改正,這就是儒者所倡導的真正的勇敢。

後來蘇軾在《留侯論》中也曾經論述過勇敢,他把那種真正的勇敢叫做“大勇”。他説: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在蘇軾看來,真正的勇者有一種“過人之節”,他們能夠忍受像韓信那樣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輔佐劉邦決勝千里、掃平天下那樣的大業。他不會像平常人逞一時之勇,圖一時之快。這是因為他的內心有一種在理性制約下的自信與鎮定,這是因為他有着寬廣的胸懷和高遠的志向。

所謂“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是很難做到的。我們可以要求自己做一個有修養的道德君子,不去冒犯別人,但當別人沒有任何緣由地時常冒犯你,你能做到不怒嗎?

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儘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説,一個人心中有什麼,他看到的就是什麼。

這個故事適用於我們每個人。大家想想,為什麼我們一樣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歡欣而温暖,有些人卻整天指責抱怨?他們的生活真的相差那麼遠嗎?其實就像我們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觀主義者説,這麼好的酒怎麼就剩半瓶了!樂觀主義者則説,這麼好的酒還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緣於心態不同。在今天這麼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重要。

孔子説,“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君子因為有心態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詳舒泰是由內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現出來的則是故作姿態,驕矜傲人,因為他內心多的是一股躁氣,氣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閒。

其實,是什麼樣的武功使茶師取勝呢?就是心靈的勇敢,是那種從容、篤定的氣勢。所以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而技巧之外的東西則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悟。如果你的心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種坦率和勇敢,那麼你可能會收穫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每個人都願意把美好的東西告訴你;但是如果你與此相反,那麼即使是有教無類的孔子,他也不見得會對牛彈琴。

孔子説過,一個人能夠聽你講道理但是你沒去跟他講,就叫“失人”,你就把這個人錯過了,不好;相反,假如這個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講道理,那就叫“失言”,也不好。你要想做一個別人願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關鍵的是你要有一個敞亮的心懷。這就是《論語》中所提倡的“坦蕩蕩”的心境。

這種心境和胸懷,既可以彌補你先天的遺憾,也可以彌補你後天的過失;同時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你的生命飽滿、充盈,讓你有一種大歡心,讓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讓你的每天進行着新鮮的輪迴,並且把這些新鮮的養分疏導給他人。

《論語》給我們的,永遠是一個人生動態的系統,我們不可以斷章取義、不可以僵死地去理解。這些古聖先賢的思想精華,當在你的血液中流動起來的時候,你歡欣的態度本身就是我們今人對於古典最高的致敬!

論語的讀後感範本模板11

孔夫子曾經説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並且還説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歲,五十七年的經歷使他仁德兼備,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説後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麼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 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於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內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話已經説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闢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陶行知説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麼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 為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謙虛;我不如老農,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合適。孔子會以最博大的胸懷,去接容包納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着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着對於生命意義有深隧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着各種禮、樂、射、御、書、數的專業知識,又具備着經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標有着明確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固然沒有保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談話卻成了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智能寶典,當我們閲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句話都發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 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聖人的學習! 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會萬世師表的學習的內涵,但每一個人也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學而不厭”。作為教師尤其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是學生的示範,我們希望學生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首先教師要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身教重於言傳”,“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應該是學生很好的榜樣。

教師要做到“誨人不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教師教育孩子要耐心”,我們經常這樣説。但事實上,我們許多老師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老師會在課堂上生氣發火,這是我們還沒有學會耐心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