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語文觸龍説趙太后教案

校園2.03W

中學教材中的文言課文可以説是是祖國燦爛悠久文化中的精華,通過學習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思想內涵、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審美趣味,然而這些膾炙人口的作品卻總是被當作積累文言字詞知識和學習文言句式的工具,並試圖以此培養學生閲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語文教案-觸龍説趙太后。學生的閲讀能力實際上達到什麼程度姑且不論,其閲讀目的則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閲讀興趣也很寥寥。 可是為什麼文言文教學會陷入如此尷尬的處境呢?我以為有這樣兩個原因。

語文觸龍説趙太后教案

(一) 閲讀能力培養模式的荒誕

文言文閲讀能力正如其他一切能力的形成一樣,理論的指導、教練的提醒固然重要,然而主體的`的訓練、摸索、反思、改進起着更為關鍵的作用。因為語文特別是文言文沒有數理學科那種嚴密的知識體系,要養成純熟的閲讀理解能力,惟有大量自覺主動閲讀以舉十反一,而絕對不是先學語法舉一反三。游泳是在水裏學會的,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自然也惟有投入自主閲讀的海洋。可是多年來我們一直習慣於以探求、掌握事物的規律來取得舉一反三之功效,於是把每一篇文章都當作培養能力的工具(例子),逐句翻譯、精講細講,抓住字詞反覆比較歸納,再做些針對大學聯考的訓練題,於是大功告成,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觸龍説趙太后》。其實這培養的不是文言作品的閲讀理解能力,至多不過是文言應試能力。

每一篇文章都逐句翻譯,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不尊重、對學生理解能力的不信任和對學生自學權力的剝奪,強行注入的最多是知識,而永遠不可能是能力。學生不能從探索學習中體會樂趣,又沒有自學的習慣,只是被動的接受,容易疲勞,學習效果之差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且一味強調文言字詞的積累、文言句式的分析,也容易造成對作品思想內容、藝術美感的放逐,如此心勞力瘁之後非但沒有能力的形成,反而日漸喪失了對傳統文化精品的神往和親近。

教人學游泳,如果只在岸上講解技巧而從不讓人下水,這是滑稽而又荒唐的事情,可現在大家都極為嚴肅認真地以這種方式進行文言文教學,一切卻顯得那麼正常,甚至天經地義,實在很荒誕。

(二) 以培養閲讀能力為主要目的本身也很荒誕

因為知識是無限的,灌輸知識不如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培養學生文言文閲讀能力作為文言文教學的首要目標,2000年版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更是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然而在這樣的目標指導下,學生的閲讀能力提高不甚明顯,而學習閲讀興趣越來越低,對文言文學習有重要意義的認同率也有一定下降,教師中也有很多人認為文言文學習意義不大甚至是浪費時間,作為教育的成品(至少是合格的),教師的閲讀能力也不理想,在工作中除語文、歷史學科之外基本不接觸文言文。教師尚且如此,其他“教育成品”“半成品”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以能力培養為目的,能力卻沒有明顯提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形成了一定的閲讀理解能力也基本並不去運用它,這能力是不是有些“屠龍”之嫌呢?而且水平再高如果總得不到強化能力也會日漸荒廢,既然如此這以能力培養為目的的文言文教學到頭來不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嗎?實際情況當然不是如此,通過學習,“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英雄氣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雄奇畫卷、“禍患常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