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中歷史試卷分析範文(通用7篇)

校園2.1W

試題分析是指根據學生對每一試題的答案,對試卷進行分析研究,並作整體性評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歷史試卷分析範文(通用7篇)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國中歷史試卷分析範文(通用7篇)

國中歷史試卷分析 篇1

一、試題分析

1、試卷的基本情況:歷史考試時間為:90分鐘

卷面總分為:100分,

歷史學科的題型包括:

單項選擇題、填空題、材料題、在思維鏈接中運用歷史識圖題、材料分析題、列舉題。

2、試卷所涉及的教材內容:

試卷考查的歷史知識點,分佈於七年級下前八課教材內容。

3、試卷的基本特點:

(1)依綱據本,據七年級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沒有超出規定的範圍。

(2)基礎性強,試題立足於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3)標高適度,前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國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試卷沒出現較大的偏題、怪題,只有個別題目稍難點。整卷的試題難度應該説是適中的。

(4)題目設計具有簡明性。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簡單明瞭,學生審題時一目瞭然。

二、學生考試成績情況分析:

通過本次考試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解題方法, 基本上能依託已知知識和藉助課本知識進行解題並按質按量完成考試。從試題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學生在歷史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比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當大提 高。開始注重歷史與社會,歷史與個人生活的聯繫,特別是在具體情 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繫和綜合。但通過本次考試仍暴露出一些問題:

1.審題不認真

①、對題目的限定詞或關鍵詞沒有認真審讀 沒有注意分析,導致失分。

②、在材料解析題的解答中,有的學生沒 有對材料內容及設問進行認真閲讀,沒有抓住關鍵詞回答問題而影響了得分。

2.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如選擇題的第5,6、8小題,小字部分的題,材料解析題等這些都是課本出現或平時練習過的基礎知識,但錯誤的學生還比較多。

3.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包括識記能力、材料的閲讀、分析及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歷史知識的遷移能力、分析和比較能力。特別是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歷史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養成,應足夠的重視。

三、改進措施。

1、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虛心接 受學生提出的有益建議,使教與學兩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提高教 學質量。

2、每個單元教學任務完成後,及時進行單元測試,測試題目應 做到難度適中,知識覆蓋面廣,以良好的導向督促學生加強對基礎知 識的掌握。

3、提高學生閲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 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和能力。

4、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 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 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5、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 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6、根據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後主觀性題目還 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中歷史試卷分析 篇2

一、學生考試情況分析

本次素質檢測是西昌市統考,總分 100 分 ,七年級平均分64.3 分,及格線為52.5,優秀線為75.1。七(4)班班平均分為66.31,優生率為37.1%,八年級平均分73.3分,及格線為63.0,優秀線為82.2。八(1)班班平均分為68.79,優生率為31.2%。歷史試卷,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會感到試題變得更靈活了,更務實了,一切都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了。

二、試題結構特點

試卷共分兩大部分:選擇題部分,非選擇題部分試卷難易程度基本適中,本次考試試卷突出顯示了以人為本,迴歸歷史學科的特點。以課本為載體,輻射相應的訓練項目。這份試卷命題堅持力求體現新課標精神,拓寬歷史教學領域,打通課內外學習歷史的渠道,檢查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及課內外閲讀能力。通過試卷我們不難看出:命題人員希望通過試卷,對教師的教學提出建議:不要只圍繞課本教書,而應注重課外閲讀的輔導,以提高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試卷力求通過一些開放性的試題,答案多元的試題,引導學生設計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試卷還力求體現人文性、趣味性和靈活性,打破舊的命題模式。同時整份試卷還體現了“三重”,即重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寫字能力、閲讀能力、積累運用能力),重創新(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三、學生答題情況

1、答卷情況

通過學生答卷情況來看,學生掌握及運用知識的情況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 掌握較好的是基本知識題:“基礎知識”中的非選擇題部分第、二題,學生的得分情況很好,基本上沒有什麼失分。若根據史實結合所學知識答題,學生的回答不是很好,有些回答有些困難,這説明學生平時課外閲讀不是很豐富,今後應加強這方面的練習。靈活性較強的題,學生回答較差。對於靈活性強的題,學生回答更差。比如針對某一事件談自己 的看法或提建議,有學生就不能動筆。

2、從考卷中發現的問題。

這份試題做到全、新、活,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在考查“雙基”的基礎上求提高、求發展。以適應新課標提出的“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總目標。縱觀這次質量檢測,可以看出還存在許多問題。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學生記憶方法不當,多數靠死記硬背,到考場上一緊張就混淆了。

(2)綜合能力薄弱。 由於學生平時學的知識較規範,缺乏對知識整合的處理,故失分較多。本次考查的內容不僅涉及基礎歷史知識,邏輯思維訓練,還考查學生對史料內容準確理解能力。由於平時訓練相對少些,導致學生對綜合性較強試題缺乏獨立分析能力,失分較多。

(3)書寫不規範。 從整體卷面看,學生的書寫情況不容樂觀。書寫不夠端正,字體潦草不規範。

四、教學反思。

1、要繼續重基礎知識。 從本次考試可以看出,基礎知識得分率較高,學生掌握較好,因此在今後教學中必須繼續重視這方面教學。

2、教會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方法比知識更為重要”。學生養成好的'讀書方法,掌握“活”的讀寫有機結合的方法,將有助於提高閲讀與習作的效能。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度地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進行實踐,獲取的不僅僅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識的方法。充分發揮“授之以漁”的重要作用,多教怎麼學,少教怎麼做。

3、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創新精神。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將更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充分讓其獨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輸知識。要在學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點燃其創新思維的火花。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寬鬆的民主氛圍,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爭辯,善於思考的創新能力。這樣學生就不至於對於開放性的試題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4、要樹立大歷史觀,拓展思維。

要樹立大語文觀,立足於課內,延伸於課外,注重課內外知識點交融滲透,融會貫通。首先教師要多讀書,不僅自己能讀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積澱;其次要求教師能多對學生進行閲讀指導,讓學生學會讀各種史料。這樣,學生平時就有了充實的閲讀素材,增加了對語言的悟性,提升了歷史綜合素養。

總之,要教好歷史,讓學生真正學好歷史,必須靠廣大歷史教師本着一顆積極探索、努力鑽研的心去不斷努力、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適應時代的要求才行。

國中歷史試卷分析 篇3

一、試卷分析

試卷基本情況分析本試題考查知識的覆蓋面大,注重基礎知識,面向全體學生,試題難度適中,試題依據新教材、課標對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聯繫實際為背景設置題目,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體現新課程的理念、課程改革的要求,體現了過程和方法。

試卷結構:滿分100分,時間是60分鐘。考查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試題分兩種類型題型。選擇題,50分非選擇題值50分。滿分100分。

二、學生答題存在問題及原因

問題一:選擇題共20題。題的難易程度中等 每單元的“之最累”“人物類”“文化類”。

問題二:非選擇題21—24題。題的難易程度中等偏難。“商業經濟”“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權特點”“和同為一家—民族祖先、與唐往來史實、對西藏管轄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時間歸類”“對我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評價”。

1、 學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習不夠系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與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不夠端正有關,部分學生偏科思想嚴重,認為歷史學平時不用學,考試之前看練習冊或單元過關題就可以了。還有的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歷史學的方法,對歷史學知識不理解,死記硬背,平時達標檢測反饋不及時有關,與平時訓練和鞏固練習少都有關係。

2、審題能力差,不能提取題目中的隱含信息,不能依據題目提供的信息分析解決問題,對題意一知半解就憑經驗或印象答題。與學生閲讀理解能力較差有關,不會找關鍵詞,不會總結中心意思。

3、應用歷史學知識遷移的能力差,不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識,對基礎知識在新課標下不能正確應用,對問題不善於分析。

三、改進措施

1、教師要轉變歷史學教學觀念,牢固樹立新課程理念,明確歷史學教學的功能和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歷史學的興趣,設法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下去並轉化為學習動力,從而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落實三維目標,切實提高每節課的教學質量,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認真研究課標和新教材,充分認識學生的差異,有效開展分層次教學和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張揚個性,認真鑽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擴展教材的廣度,整合課程資源,認真備好每節課,提高自己駕馭教材的能力。

2、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創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按課標的要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精講多練,紮紮實實落實好基礎知識,方法靈活多樣,要啟發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記硬背,要引導,不要代替,要讓學生思考,不要一講到底,要因學論教,而不要因教論學,要注重改變教學方法,變注重學習結果為注重學習過程。

3、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再背下來。

重視理論聯繫實際,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一些生產實際,培養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4、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重視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啟發學生通過學習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並學會應用。

6、恰當選擇和組合各種直觀教學手段,自制教具,充分運用實物、標本、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的製作等,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解決重點、難點及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活動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線索,嘗試和思考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7、尊重學生,與時俱進,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共同成長!

國中歷史試卷分析 篇4

一、試卷分析

此份試卷主要考察學生對八年級下冊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試卷總分100分,以基礎知識為重點,所學的內容都已覆蓋到,難度適中,本試卷時間為60分鐘,滿分為100分。試卷共四大題,由以下幾個題型構成。第一題選擇題,共計30分,第二題歸納列舉題,共計30分,第三題是材料分析題,共計20分,第四題是探究題,共計20分。本套試卷沒有偏題、怪題,整個試卷難易適中。特點

1、整套試卷對教材各單元知識點的考查分配較均勻,涵蓋較全面。

2、部分選擇題設置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3、本套試卷充分考慮到城鄉差別和基礎教育的基本要求,試題比較容易。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選擇題1小題)新中國成立之初,相當於國家憲法一部文獻是

答案選B,很多同學選A。

錯誤原因: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不夠牢固。

2、(選擇題6小題)中國迄今為止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是上海APEC會議,學生多答A. WTO

錯誤原因: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憑感覺答題。

3、(選擇題13小題)寫新中國的藝術成就

錯誤原因:對問題認識不清,複習是沒有把該項內容放在重點上,另外11、12、14、小題 錯誤也較多,究其原因就是對基本概念不清,掌握基礎知識不牢固造成的。

4、材料分析題,倆題中對

(1)小題的回答,大部分同學答的較好。

(2)小題大部分同學答非所問,沒有弄清題意。

(3)小題,大部分同學對其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不夠全面準確,是造成失分率高的原因。

5、探究題中17題

(1)小題的回答大部分同學都能回答正確,小部分同學答題不全面,基本都能夠説出,此題得分較高。

(2)小題第一問大多能回答出來,第二問就回答的不夠好,分析其原因,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較差。

(3)小題是一開放性的問題,學生普遍答的不夠好,暴露出學生的總結分析能力較差。

18題有點難度,即綜合課程內容有體現活學活用的能力,一道好題,能看出學生平時的功底。所以學生能大好該題説明學生會學習。我們學生有85%能很好的回答該題。

三、整改辦法:

1、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不能因課改而丟棄基礎知識的教學,沒有基礎知識,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忽視對中下學生的輔導。基礎知識是思考問題、解決和分析問題的工具,離開了對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研究和分析問題就只能停留在表層,不可能深入,只能是泛泛而談。

2、加強對學生歷史記憶能力的培養

現在學生學習的對象是各學科基礎知識的一些基礎理論,只有掌握了這些基礎理論,才可能為未來的再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學生記憶能力訓練的主要途徑。

總體上本次歷史試卷,注重基礎,重視應用,凸顯能力,滲透德育。以課標準為準繩,學科的重點內容為核心,緊跟時代脈搏,設問巧妙,立意高遠。以基礎立意轉向基礎、能力並舉,穩中求進,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把握了教學的改革方向,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導向鮮明,是一份融綜合性、人文性、開放性和時代性於一體的好試題。

國中歷史試卷分析 篇5

一、試卷評價

試題本着有利於基礎教育為培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合格人才與勞動力的水平測試,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基本要求,在題型、題量、難度係數基本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知識考查內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對指導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從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

(1)全卷五種題型,即:選擇、材料分析、探究題、讀圖題、歷史檔案題。五種題型的優化,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試題分配恰到好處,其中選擇題佔了45%,便於檢測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其他題佔55%,則側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五種題型的配置充分體現了水平測試的雙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課改、教改與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學生正確處理歷史材料以及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範圍分配合理。試題全面覆蓋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材,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民族、等各個方面知識點,而且知識範圍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要求。這就有利於全方位檢測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側面的歷史知識。

(3)突出了對學科主體內容和歷史知識內部聯繫的考查。今年試卷考查的內容全部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沒有偏題、怪題,體現了國中歷史教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同時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實性,特別是從歷史事件本身的聯繫與影響方面着題。

(4)試題充分體現了課標與考標規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靈活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綜合及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顯地反映出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層次的知識內容達70%,側重考查了學生多元歷史思維能力。

二、答卷評述

1、總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三點:一是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記憶,還沒有真正轉軌到能力的培養上來,而許多學生只知道死記書本;二是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三是有部分題目超邊了。

2、客觀試題、基礎知識試題得分率較高。

3、主觀試題及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分率較低。

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系列表象,為指導我們今後的歷史教學和考試提供可貴的一手資料,我們應深刻剖析。

三、關於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八年級水平測試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讓我們清晰感覺到嶄新的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脈搏在沸騰,我們只有全面更新全體師生教與學的理念,徹底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才能不斷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因此藉助這次水平測試,我們作出瞭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新的課改指導下的歷史教師,應全面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指導學生全面地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學生應全面轉變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勇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從而把新的課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練把握課標和考標,高度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面對教考改革的新形勢,我們應以“兩標”為基礎,組織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注重中外歷史知識的有機滲透,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應反覆運用歸納法、演繹法、聯想法、比較法、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罰,讓學生的思維在“發散--集中--發散”的多次循環往復中產和豐富的“歷史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和基本的歷史素質。

3、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今後的歷史考試能力要求越高,學習難度越大。因此,培養興趣是關鍵,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生動活潑地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視後進生的轉化與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課程改革,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讓我校的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國中歷史試卷分析 篇6

一、試卷分析

本次期會考試為閉卷考,試卷共兩大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試卷總分100分。涵蓋了歷史與社會第一、二單元和思想品德第一、二單元的主要內容,其中第一大題是選擇題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各20分,第二題非選擇題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各30分。本套試卷注重基礎,考察全面;重視應用,凸顯能力。整套試卷對教材各單元知識點的考查分配較均勻,涵蓋較全面,部分選擇題設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本套試卷充分考慮到基礎教育的基本要求,沒有偏題、怪題,整個試卷難易適中。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參加考試人數351人,年級平均分62.46分,優秀率10.06,及格率64.50,最高91分,最低10分。

學生做題中出現的問題:

1、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對主幹知識記憶理解不夠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題的“靈魂”,導致學生答不到點上,不審題,題目中要求選錯誤的,可學生一眼看過去只選了一個正確的。

2、錯別字較多,對一些常見常用的地名、人名寫錯,知識系統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學生閲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較差。隨着能力考查的不斷加強,取自於課外的史料也不斷增多,閲讀理解史料是解題的關鍵。但在本次考試的材料分析題中發現學生閲讀理解的能力還是比較欠缺;

4、對歷史史實聯繫和分析概括能力還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題,很多學生知識掌握缺乏系統性、整體性,知識遷移能力較弱,對熱點不夠關心。部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與把握存在欠缺導致出現審題不清、答非所問現象。分析問題、提取信息能力不強,題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問,不會從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學習方法簡單滯後,以死記硬背為主,忽略學習過程。

例如:歷史與社會第11題第1小題考的是春秋戰國的時代特徵,要求從圖1《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和圖2《戰國時期:各國變法運動》中歸納概括,學生基本能答到“戰亂、變法”等相關知識點,答到“分裂割據、思想解放”的學生較少。

第2小題考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張這一基本知識點,大部分學生能回答出“德、禮”,但是回答完整“仁、克己復禮、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的學生較少,這説明學生對基礎知識沒有多加記憶,另外一小部分學生回答“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是教育思想而非政治主張,這説明學生不會審題。

第3小題學生基本能答出“商鞅變法”但是有部分學生“鞅”字寫成了“秧”導致扣分,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強調錯別字問題,商鞅變法影響這一點學生能回答出來個大概,但是語言不夠規範,説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也沒有對歷史知識加以理解記憶。

社:13.(1)部分學生寫成基督教(2)圖5羅馬廣場石上的文字的解説詞大部分學生不會寫,平時不做重點知識點要求。(3)學生審題不清,要求結合相關史實,大部分學生沒有注意,材料的閲讀也不到位,所以得分率不高。

思想品德第11題 對知識點不清晰,記憶不夠,導致學生評價理由不會分析,純屬在散講。核心知識點的記憶還需加強。

思想品德第12題第3小題和第4小題都是讓學生講述如此做的理由,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是都沒有結合書本知識點,沒有講到“對集體負責”與“與人為善、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這些。

思品第13題 本題從一個新聞事件為情景,考察學生對誠信、責任和善良的理解。難度值預估在0.7左右。材料新,問法明確,提示清晰。

學生平均得分在5分左右。

失分原因分析:

1. 問題明確要求從誠信和責任角度講,學生很多隻寫了其中一個方面。

2. 談談看法,首先要求學生做出判斷,很多學生此類題目答題不規範。

3. 企業家的作法是屬於善良的考察內容,學生無法從材料中分析出這個知識點,很多人還是從責任角度回答,缺乏對題目整體的把握和理解。

教學改進:

1. 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如對善良、誠信、平等、責任等不能很好的區分。

2. 答題的規範性(如答題格式,提示語的解讀等)需加強。

3. 語言不規範,出現了很多口語的表達。

三、對今後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強化基礎,努力創新,強調對知識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能力,做到知識與能力並重,過程與結果並重;

2、強化訓練,要明確答題的一般步驟,掌握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加強解題思路的訓練;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審題.

3、注重學生書面表達的訓練,運用規範的語言進行表述。

4、加強對學生在材料分析題中獲取,解讀有效信息,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

5、加強學法指導、培養答題技巧,向工整、規範答題要分,杜絕卷面髒亂差現象。

6、反覆複習、當堂訓練、當堂記憶,體現有效教學。

四、教學建議:

1、提高學生閲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和能力。

2、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4、在以後的講學稿中,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經過期會考試我認識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將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本着提高成績的目的,從各個角度對學生加強管理、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國中歷史試卷分析 篇7

考試已經落下帷幕,為了更好地安排下半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在此特對期中歷史試卷的考試情況進行分析。

七年級歷史試卷共三道題,分別為單選題、材料分析題、問答題,共計100分。就試卷難易程度來説,這張卷子難易度適中。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題為選擇題,主要考核的就是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基礎知識點包括這些:課本上的圖文如4題,考核唐朝都城長安的城市平面圖;文本中每一課的具有總結性的小標題如3題,唐太宗奠定貞觀之治的兩大基石是虛心納諫、知人善任;還考查了相關的歷史典故: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與哪個有關?總的來説,選擇題的難度並不大。儘管試卷難度不大,學生的答題情況並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很重要一個原因是學生根本不重視這麼課程,作為這麼課程的任課教師,我認為學生出現這樣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本人認為,任課老師再兢兢業業,學生手頭沒有配套的練習,這都很難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這們課程。因此借這個機會我想跟領導説説我的心聲:給七年級的政、史、地、生都配上相應的資料吧。其次就是任課教師教學任務沒有落到實處即沒有適量的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

第二答題共兩個小題:第1題,考查的是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基礎知識。知識點學生並不陌生,但材料是以圖表的形式展現的,由於學生還沒有具備一定的分析圖表的能力,加之學生根本沒有識記這個知識點,因而這道題的答題情況非常的糟糕。第2小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知識。試題給出大運河的圖片,結合圖片來答題。這題考查的也是課本的基礎知識,最後一個問題屬於開放性試題,學生可以自由的發揮。因而這張卷子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優越性即學生有話可説,學生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就學生答題的情況分析,這道題的得分率不是很高,能夠難道一半分數的同學不到一半的學生。基於這樣的現實,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得調整自己的方法。

第三題為問答題即從政治、經濟等方面分析唐朝經濟繁榮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就題目來看,難度並不大,聰明的孩子能夠從試卷中找到現成的答案。值得高興的是,這道題大部分學生都動手寫了,不再給老師留空白卷子。這道題12分,我認為這麼大的分值,就單單一個問題,這不利於七年級的學生得分,希望以後七年級的最後一題能夠分成幾個小題來分析。

關於這次測驗,學生的成績分佈主要有以下情況:

七年級三個班的歷史科目及格率均不到百分之五十,每班的優秀率均不足百分之二十。面對這樣的成績,作為任課老師,我將採取一定措施,努力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