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即事原文及賞析(精選6篇)

校園2.91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即事原文及賞析的古詩,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即事原文及賞析(精選6篇)

即事原文及賞析 篇1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 金朝

元好問

其一

翠被匆匆見執鞭,戴盆鬱郁夢瞻天。

只知河朔歸銅馬,又説台城墮紙鳶。

血肉正應皇極數,衣冠不及廣明年。

何時真得攜家去,萬里秋風一釣船。

其二

慘澹龍蛇日鬥爭,干戈直欲盡生靈。

高原出水山河改,戰地風來草木腥。

精衞有冤填瀚海,包胥無淚哭秦庭。

幷州豪傑知誰在?莫擬分軍下井陘。

其三

鬱郁圍城度兩年,愁腸飢火日相煎。

焦頭無客知移突,曳足何人與共船。

白骨又多兵死鬼,青山元有地行仙。

西南三月音書絕,落日孤雲望眼穿。

其四

萬里荊襄入戰塵,汴州門外即荊榛。

蛟龍豈是池中物?蟣蝨空悲地上臣。

喬木他年懷故國,野煙何處望行人?

秋風不用吹華髮,滄海橫流要此身。

其五

五雲宮闕露盤秋,銀漢無聲桂樹稠。

複道漸看連上苑,戈船仍擬下揚州。

曲中青冢傳新怨,夢裏華胥失舊遊。

去去江南庾開府,鳳凰樓畔莫回頭。

即事原文及賞析 篇2

原文: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詩詞賞析:

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後本應“處處有新煙”,現在卻因戰亂農民都被召去打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淒涼。

即事原文及賞析 篇3

天淨沙·即事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

翻譯

一隻只黃鶯一隻只春燕一派大好陽春,一朵朵紅花一條條綠柳實實在在迷人。行為舉止一言一事都富有風韻,嬌嫩多情。真是體態完美卓絕非凡的佳人。

註釋

真真:暗用杜荀鶴《鬆窗雜記》

故事:唐進士趙顏得到一位美人圖,畫家説畫上美人名真真,為神女,只要呼其名,一百天就會應聲,並可復活。後以“真真”代指美女。

風風韻韻:指美女富於風韻。

停停當當:指完美妥帖,恰到好處。

賞析

《天淨沙·即事》系疊字小曲,28字全都用疊字,真可謂妙語天成,自然通俗,詩人全用白描手法,寫出久別重逢後喜悦的心情,也寫出了心上人的嬌柔可愛。

前四句用春天的鶯燕雙雙飛舞、花柳婆娑多姿來形容兩情相悦和女子的美好。後三句讚美女子言談舉止事事都很有風度,富於韻致,又是那麼嬌美年輕,一切都恰到好處,端端正正。全曲音韻和諧,語帶雙關,言簡意豐,極具特色。

此曲描寫春暖花開時燕飛鶯啼,柳綠花紅的明麗春景,以及那極具風韻、裊娜娉婷的佳人。此曲最突出的特點是全篇使用疊字,頗具重疊復沓的單間之美,將人之美與景之美交融在一起,互相映襯。

柳綠花紅、菩飛鶯啼、美人如雲,使人產生暇接的感覺,詩人以語言音韻來表情達意,頗有情致。

即事原文及賞析 篇4

春日即事

病起多情白日遲,強來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館初春後,人倚欄杆欲暮時。

亂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麥自無知。

池邊垂柳腰支活,折盡長條為寄誰?

翻譯

我病體初愈,帶着極大的興趣,勉強漫步庭院,探尋春天的消息;院中陽光明媚,日影緩緩西移。

池邊的亭台樓閣積雪已經消融,透滿了初春的活力;我留連忘返,倚着欄杆,一直到夕陽西下,暮雲低迷。

那上下翻飛的蝴蝶,那嗡嗡盤旋的蜜蜂,似乎都充滿了情意;滿地的兔葵,叢生的燕麥,一個勁地長着,怎知我滿腹的心思?

池塘邊的垂柳在風中搖動着它婀娜的腰肢,我想把它折下送人,可心中的人啊,你此時又在何地?

註釋

病起:病癒。

多情:指情志高。

白日遲:用《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句,謂春日過得緩慢。

強:勉強。

池館:池苑館舍。

初春:春季的第一個月。又稱孟春。

兔葵燕麥,兩種植物名。

腰支:同“腰肢”。腰身;身段;體態。

長條:長的枝條。特指柳枝。

賞析

這首詩是呂本中的代表作,無論是抒情還是寫景,都寫得流轉自然,為歷來選家所重。

首句的“病起多情”是全詩的主腦,“病起”是身體狀況,“多情”是因為病,因為春懷,還有門外的春景。一個人纏綿病榻多日,今天身體好些,能夠出外走走,而外面是足以感人、使人留戀的初春美景,詩人自然多情。在這樣的心情指導下,見到的景色也變得多情起來。於是,院中的白日、似乎遲遲不墜,將温暖的陽光灑滿大地,讓詩人盡情領略眼前的春光。首句寫春日,照應節候,也是在室內很久的病人乍一出門的最直截的反應,寫得很自然。次句“強來庭下探花期”是承首句説,“強來”是“病起”的進一步説明;“探花期”又是“多情”的表現。

次聯依“庭下探花期”展開。詩人漫步庭院,欣賞着早春景色,只見病前所見的積雪都已消融,和暖的春風吹滿大地,使人懶洋洋地,他便倚着欄杆,久久不想離去,一直到黃昏,太陽即將下山。前面已有“白日遲”句,此聯又重説賞景到日暮還不走,他站的時間之久,對景色的多情就得到了深刻的描繪。詩在寫景時不僅僅是注目風景,而是把自己嵌入景中,與景物融合成一片。因此宋張九成在《橫浦日新錄》中稱讚説:“此自可入畫。人之情意,物之容態,二句盡之。”詩也成為眾口稱讚的名聯。

下一聯又接上“人倚闌干”寫。詩人倚欄杆這麼久,看得這麼細,他見到是眼前蜂蝶忙忙碌碌地飛來飛去,遍地長着兔葵、燕麥。詩在這裏特地把“有意”與“無知”對舉,蜂蝶是有意,為春色而繁忙,兔葵、燕麥是無知,默默地生長。詩人把自己的'感情移入物中,使自然界的動植物都帶有感情,襯托出自己的主觀思想。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指出,這二句都有出處。出句是化用了李商隱《二月二日》:“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句,也參考了杜甫《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中的“蜜蜂蝴蝶生情性”句。呂本中在這裏借用,顯然不單單是描寫小昆蟲的熱鬧,讚賞春天的蓬勃生氣,而是由它們所交織成的氣氛中,感歎自己的孤寂。對句是用劉禹錫《再遊玄都觀》詩序中的話:“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也是藉此含蓄地寄託自己悽然的神思。

上聯通過景色,加以主觀情感,使詩進入一種幽獨傷感的氛圍,詩人傷春的情調已經流露出來,尾聯就以情語作結,將前三聯作一大收煞。詩説小池邊的垂柳在春風中飄蕩多姿,可我即使要去折它,折了又送給誰呢?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如唐王之渙《送別》雲:“楊柳東門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樂府有《折楊柳》專詠送別。這首詩由眼前的楊柳想到送別,而所送之人早已走了,如今不知流落在何方,於是又產生懷念,應接得很自然。更見功力的是,這樣一結,成為全詩的點睛,原來詩人病起看花,倚欄留戀,感蜂蝶有情,歎葵麥無知,種種“多情”舉動,都是因了懷人。心中所懷,不惟不見,連所懷之人在何處都不知道,讓他不得不迷惘感傷、悽然淚下。

即事原文及賞析 篇5

臨江仙·冬日即事

自古相從休務日,何妨低唱微吟。天垂雲重作春陰。坐中人半醉,簾外雪將深。

聞道分司狂御史,紫雲無路追尋。悽風寒雨是駸駸。問囚長損氣,見鶴忽驚心。

翻譯

到了自古以來的休假日,無事可做,只有靠低唱輕聲吟來消磨時光。天低雲重春日陰沉沉,室內宴席座上的人已經半醉,室外雪花不停地飄落,地上的積雪愈來愈厚。

想效仿杜牧的狂放,可惜今日沒有紫雲。悽風寒雨、時光匆匆催人很緊,審訊囚犯時間長了會損氣,見到飛翔的鶴時感到自愧驚心。

註釋

休務:停止公務,即休假。宋人習用語。

坐:同“座”。

駸駸:疾速的樣子。

問囚:指審案斷獄等公務。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正月,李公恕自京東轉運判官召赴汴京,路過徐州,蘇軾作該詞相贈。

賞析

上片從假日的寂寞寫起。自古以來,人們在一起度假日,隨意唱歌、吟詩等。説假日“低唱微吟”,似乎頗有雅趣,其實是聊以解除寂寞而已。接着描寫了當前的天氣情況:天幕低垂,雲氣濃重,造成了春日的陰霾。這一句寫景並非閒筆,一方面為下文的“雪”、“雨”作背景,一方面也襯托出人內心的沉悶。而後寫到與友人的宴飲,並用室外的雪景作映襯:“坐中人半醉,簾外雪將深。”這是兩個無聲的“鏡頭”:一個寫人,一個寫景,一個寫室內,一個寫室外,一個寫靜態,一個寫動態(雪花不停地飄落,地上的積雪愈來愈厚)。這很容易使人想起“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句)一類詩句。在這裏,蘇軾用清冷、寂寥的氛圍,有力地烘托出“人”相對無言,只是以酒遣愁的離情別緒,以及內在的孤獨感。

下片“聞道”兩句,承上“坐中”,借晚唐杜牧的風流韻事,反其意而用之,説宴會並無美妓聲樂之歡,以見其單調無味,鬱鬱寡歡。也可以説,這裏是借“分司狂御史”“追尋”紫雲的故實,作了一筆反襯。蘇軾再用“悽風寒雨”加倍渲染,更使人感到有點透不過氣來。蘇軾為什麼這樣寫,結尾處透露了此中消息,原來,蘇軾長期為審案斷獄等公務所累,每當看到鶴時,便忽然想到隱居生活的閒逸。話説得比較婉轉含蓄,實際意思是説,對仕宦生涯感到厭倦,而嚮往林下的隱居生活。蘇軾後來在《鶴歎》詩中寫道:“驅之上堂立斯須,投以餅餌視若無。戛然長鳴乃下趨,難進易退我不如。”與蘇軾自己在仕途上的進退聯繫起來,其意比較顯豁,有助於讀者理解“見鶴忽驚心”這一句的深意。

全詞,雖為送別之作,但敍寫與議論的主要內容卻是仕宦生活,表達得比較隱約和深沉,這種打破常規的作法是比較少見的。

即事原文及賞析 篇6

郊行即事

程顥〔宋代〕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理學派”的作品。作者描寫了清明節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緻,將追逐落花的小遊戲寫進了詩裏,在平添幾許稚趣的同時,勸説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時光。

古人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句子,而且根據生活的經驗,清明這一天常下雨,程顥所寫的清明節是一個晴朗的清明,應該是個難得的好日子,所以詩裏感歎“只恐風花一片飛”吧。全詩將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緻刻畫了出來,落花流水雖説不是春天裏獨有的現象,可是畢竟是會在春日裏最先出現的事物,因此詩人將追逐落花這樣的遊戲也寫進了詩裏,平添了幾許稚趣,或許詩里人是想隨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頭,累了,於是坐在岸邊石頭上休憩,臨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時光,遂起了勸説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時光的念頭,“莫辭盞酒十分勸”的句子許是如此而來。

這首詩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四個短句為一部分,後面的為一部分。前面寫郊外踏春,後面寫春遊所得的感想。清明的原野那樣美麗,鄉間的景色清新如洗,飄着落花的流水明洌,對疲憊的人來説最好的休息就是坐下來注視那好像會説話的流水。

面對漸飄漸遠的落花,詩里人想到了時間的珍貴,想到了聚少離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朋友。他認為人生中會有的事物感情,也終究有一天會煙消雲散,好高騖遠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

詩裏用到的一些詞彙起到了美化主題的作用,像“恣行”,“碧四圍”,“興逐”“苔磯”,“十分勸”,“況是”,“遊衍”,“暮忘歸”。其實有些地方是有些誇張的,但這更增加了詩句的浪漫色彩,靈動固然來自景緻的原貌,但文字功底差的人是寫不出如此跌宕的詩來的。

理學派的文章離不開思索,細讀一讀這首作品裏也是將一種思考嵌在字裏行間。思索的對錯也許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很難去判斷了,但只要作者有意處處留下思緒,作品就算是難得了。

程顥

程顥(1032-1085), 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洛陽(今屬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監察御史裏行。反對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認為“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便須“以誠敬存之”(同上)。倡導“傳心”説。承認“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程顥學説在理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後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其親撰及後人集其言論所編的著述書籍,收入《二程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