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釣魚的啟示》優秀教案範本

校園2.13W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敍事性作品。本文寫從一件生活小事中釣魚得到的啟示,以小見大,其主旨是想告訴人們面對生活中的誘惑,要依道德的標準進行抉擇。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2篇關於《釣魚的啟示》優秀教案範本,歡迎參考借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釣魚的啟示》優秀教案範本

  範本一:《釣魚的啟示》優秀教案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敍事性作品,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敍述了“我”11歲時隨父親去釣魚這件事給“我”的一生帶來的不可磨滅的影響。

  設計理念

1、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從而達到思路清晰,脈絡分明。

2、多法品讀,內化語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貫穿始終,這樣既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給下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文章的“美”是學生通過多種讀法品味出來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裏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規範的語言化為自己的語言。

3、教學中學路分明,從“導—扶—放”上,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口讀、腦想,全頻道運作,立體式展開。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概括課文的故事梗概,抓住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體會釣魚的啟示。

3、初步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4、主動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以及父親內心世界的波瀾起伏。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謎語導入,激興趣,引課題。

老師請同學們猜一條謎語,看看你們誰能猜到謎底是什麼。有這樣一本書,書上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這本書沒有作者的名字,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它的作者。

(思考後七嘴八舌)是“生活”。

對,生活的確是一本永遠讀不夠,也讀不完的書,雖然書上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就看我們善不善於去讀它。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看看從中能使我們得到什麼啟示。(師板書課題)

(“謎語”導入,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及表現自我的慾望,這種體驗是主體參與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徵。)

  二、讀通課文,梳脈絡,抓梗概。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自由讀——彙報)

2、看來,課文內容大家都讀懂了。不過,我有個問題,為什麼

爸爸非要我把魚放了呀?(生迫不及待地舉手)別急,請你們帶着這個問題來讀一讀課文,用課文中的語句來回答。

(學生讀課文)

找到答案了嗎?這樣難得的魚,為什麼父親一定要我放掉呢?誰來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生讀課文相關內容)

3、什麼是鱸魚開放日?為什麼在這之前就不能捕撈呢?老師查到了一些資料,在這裏介紹給大家。(課件出示字幕:鱸魚:魚名。鰭科。體長(可長達60多釐米),側扁,口大,下頜突出。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斑。以魚蝦為食,生長快,肉嫩味鮮。棲息於近海,也進入淡水,早春在鹹淡水交界的地方產卵。為了保證鱸魚的繁衍,產卵期間禁捕。)

(生讀資料)

小結:是啊,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物種都是因為人類沒有節制地捕殺而絕種的呀,這個道理很簡單,可是當爸爸讓我把魚放掉時,我卻難以接受。大家默讀課文的4-9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樣的?如果課文裏有合適的詞語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它畫出來。

(通過與文本對話,初步感知文本內容。讓學生用書中的話回答問題,即以讀帶説,是讓學生了解書中是如何描寫“為什麼爸爸非要我把魚放了?”,為學習下文做好鋪墊。)

  三、精讀課文,品細節,抓言行。

1、學生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的詞句。能概括作者的心情有哪些變化嗎?

2、你能試着讀出乞求的語氣嗎?

A、學生試讀。

B、他是哭着在説呀。(範讀)你能再讀一讀嗎?(學生再讀)C、學生齊讀。

3、文中“我”的心情還有怎樣的變化?(學生讀)

非常好。我們分角色來讀一讀這一部分,注意讀出大家體會到的這種心情。

(學生分角色讀對話)——(課件出示)

過渡:儘管“我”很傷心和無奈,但父親堅持要我把魚放掉。我們來讀讀課文倒數第三自然段,讀出父親的堅定和“我”的依依不捨。

A、學生讀。

B、師生評讀,

的確不錯,“我”是那樣的依依不捨,是那樣的無奈呀!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句。(課件出示)——相應的句式對比

我慢慢地把魚鈎從大鱸魚的嘴裏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到湖裏去。

我把魚鈎從大鱸魚的嘴裏取下來,把它放回到湖裏去。

(引導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談讀書體會,去理解作者的感情,與課文內容在感情上能夠得到共鳴,從而深刻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

  四、聯繫生活,悟哲理,修品行。

1、換位思考:

假設你是文中的我,釣到從來見都沒見過的一條大魚,內心如何?你會遵守規定放掉這條魚嗎?這時你的心情如何?

(採用了轉換角度的方法,讓學生想像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設身處地地體驗了人物的內心變化,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句式對比

我的情緒由先前的興高采烈,變成後來的無可奈何,到最後真是沮喪至極了。

我的情緒由先前的興高采烈,變成後來的沮喪至極,到最後真是無可奈何了。

(通過刪、調、換等方法來體會課文原句譴詞造句的準確、精當,既是一種理解課文的方法,又是一種學習寫作的方法。)

2、同學們體會到了作者當年放掉大鱸魚時的那份無奈和沮喪,可是,在三十四年後,作者看待這件事情時,卻有另外一種心情,誰來讀一讀這一部分?(生讀文)

3、這一部分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請你自讀,靜靜地思考:畫——嘗試體會。(課件出示) 對比:(1)、文中的魚對我有着怎樣的誘惑?

(2)、和這條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可能指生活中的哪些事?(在學校、家庭、公共場所你曾經禁不住哪些誘惑?)

是呀,這些都是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會經常碰到,道理我們都懂,然而面對這些誘惑的時候應怎樣去做,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課件出示最後一句話)生齊讀。

4、 正因為這樣,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引讀(轉眼間34年過去了……)課件出示。

小結:他已經在從小嚴格的教育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通過學生朗讀、體會,明確爸爸在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所作出的`正確的選擇,理解“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同時對學生的行為導之以行。)

  五、教師寄語

生活中,與那條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我們經常遇到,把握自己,拒絕誘惑,你就是個誠實的有道德的人。童心最美,老師把孟德斯鳩的名言送給大家(課件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讓老師和你們共同努力,我們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好嗎?

  第2課時

  一、回顧課文,加深體驗。

你們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自己喜歡讀的內容和方式去讀,讀出自己對文章的感悟。(個人讀、同桌讀、小組讀等)

(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了自由朗讀的空間,他們將更樂於參與讀書。同桌、小組競賽讀書,這樣,有助於學生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於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從而真正實現每個學生都得以發展的目標。)

  二、積累內化,學以致用。

1、自選詞語,由學生獨立完成。

簡單説説自己選擇的理由。

也可以連詞成段,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看誰選用的詞語最多最恰當。

2、片段仿寫。仿寫一個人物言行片段或者敍事文中的景色描寫片段。

(本篇課文給學生留下了許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間,適當引導學生作一些更深入的思考和想象,可以加強對課文的內化。)

  三、遷移練習,落實讀寫。

1、認讀生字。

“嘮”和“姥”是同音字,注意區分。“澄”是多音字,注意引導在語言環境中的不同讀音。

2、指導書寫13個生字。

注意生字“皎”、“緒”、“紐”、“抉”和形近字的區別。

可設計選字填空練習幫助學生分辨區別。

例如:較 膠 絞 狡 餃 皎 佼 跤

( )( )者 比( ) ( )猾 水( )

( )潔 ( )水 ( )刑 摔( )

決 訣 抉

( )擇 ( )定 口( )

紐 扭

樞( ) ( )打

(在語文教學中,基礎知識的教學是根基。遷移練習,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抓住了此教學環節,語文課才能真正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自由選擇“自助餐”式作業

(1)小組間開展寫字或默寫比賽。(兩天內完成)

(2)摘錄文中優美詞句。(當天完成)

(3)將文中某句話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閲讀有關“廉潔、誠信、遵紀、守法“的名人小故事。

(5)你可以獨立為自己設計一項作業 。(本週內完成)

(開放式的作業,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同時,也照顧到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

  板書設計

  範本二:《釣魚的啟示》優秀教案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啟示的事,説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敍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啟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要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着手。

  學情分析:釣魚的啟示精品教案教學設計優秀

釣魚獲得的啟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該不該放魚,學生思想上可能有掙扎。由於學生的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很難。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繫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從人物心理活動及變化入手,體會“我”所獲得的啟示的意思。

  第一課時

  明確單元學習目標:

1、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第四單元,請同學們翻開課文57頁,認真閲讀單元導讀,想想要怎樣學習這一單元。

2、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板書:①整體把握;②體會關鍵詞句

  一、 板書課題,理解“啟示”(從釣魚這件事得到的啟發)

  二、 學前閲讀,掃清理解障礙

1、為了讓大家更好理解課文,咱們先閲讀《為什麼要禁捕》和《鱸魚》兩篇文章。

2、知道為什麼要禁捕嗎?(定時禁捕是對魚類繁殖、生長進行保護。)

  三、 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生字詞,不懂的字問同學或查字典。

2、學習生字。(投影出示。讀。強調“鈎”與“釣”的寫法。)

  四、 品讀課文,整體感悟

1、再次閲讀課文,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多讀幾次,讀出自己的體會,或者在旁邊簡單寫下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由讀

3、導讀:根據學生讀的情況,教師重點引導讀好以下句子

(1)那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分別放好魚餌,然後舉起魚竿,把釣線拋了出去。晚霞輝映的湖面上濺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導:我們一般什麼在時候去釣魚?作者在什麼時候去?晚上釣魚,這叫刺激,浪漫。我們要把這種夜幕出垂、明月東昇、泛舟湖上的情調讀出來。你讀得老師心裏也起了漣漪,知道漣漪的意思嗎?不但要讀到看到漣漪,還要心裏有漣漪。)

(2)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也許是魚想擺脱我的魚鈎,不停地跳躍着並甩動尾巴,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了不少水花。我等到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導:看得出你是釣魚的能手,説説讀的時候該注意哪些詞?不知有沒有釣魚高手呢?釣魚專家?)

(3)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通過你的讀,讓人覺得這條魚很大,但還不夠大,誰能讀大一點?誰能讀得最大?)

小結:通過朗讀上面兩段話,如果讓你寫“釣魚”的一個片段,你會寫嗎?要注意什麼?(要注意用上準確的動詞;還要注意周圍的環境;自己的心情)

(4)父親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10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爸爸!為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説。

“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竟然哭出了聲。

(父親是用什麼語氣説這句話的——低沉、斬釘截鐵、語重心長、意味深長…這個時候我的心情怎麼樣?分角色讀)

(5)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我慢慢地把魚鈎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到湖裏去。大鱸魚有力地擺動着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把魚放回湖中,我情願嗎?從哪裏看出來?再讀一遍,把不情願的感覺讀出來。)

(6)轉眼間34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再沒有釣到過像34年前那個夜晚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段話寫什麼?我的啟示是什麼?)

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已經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誰能告訴我,課文圍繞“釣魚的啟示”寫了哪幾個方面內容?誰能用簡短的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四、精讀課文,提出疑問。

現在請同學們再次快速閲讀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麼?有什麼疑問。

教師梳理或直接提出待探究的問題:在放與不放這個問題上,“我“和爸爸的心情分別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怎樣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上得到的啟示?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導入

1、怎樣學好本組課文?(整體把握;體會關鍵詞句)

2、上節課我們已經基本把握了整體內容,這節課我們要通過體會關鍵詞句來解決我們的疑問。)

  二、 深入探究,感悟心理變化

1、投影出示問題:在放與不放這個問題上,“我“和爸爸的心情分別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怎樣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上得到的啟示?

我們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對爸爸感興趣的同學探究父親的心理變化,對“我”感興趣的同學探究“我”的心理變化,自主閲讀3——9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好好體會體會。

2、學生自主閲讀、探究學習

3、師生共同探討。着力從以下方面引導學生理解。

(1)“我”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非常艱難的心理鬥爭。

(可這樣引導:①學生交流“心理變化”,教師板書:得意—急切—委屈—乞求—無可奈②比讀3、9自然段,對比釣魚的喜悦和放魚的不捨。)

(2)父親也喜歡這條魚,也經歷着道德的考驗,但從父親的話裏看出,父親的態度是堅決的,體現了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愛。

(可這樣引導:父親的心理又是怎樣的?你能從對父親的描寫中發現什麼嗎?)

4、小結:從父親和“我”的心理活動我們可以知道,父親堅持要我放魚,而“我”

希望的是不放,你們認為該不該放呢?

5、辯論:該不該放魚。

5、小結:父親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實踐道德是沒法妥協的,必須從小嚴格要求,這是作為一位真正愛孩子的父親必須做的。至於放與不放,大家想想,一條魚和做人的道理哪一個重要呢?

  三、聯繫實際,感悟“啟示”。

1、導語: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誰來讀一讀“我”的啟示?

2、引導學生感悟

(1)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就釣魚這件事來説?什麼是“是”?什麼是“非”?在放與不放之間,作者作出選擇容易嗎?(聯繫“我”放魚心理之掙扎、抉擇之艱難、實踐之無奈來體會。)

(2)閲讀“拓展”中的《舉手》《巧克力的誘惑》《冰棍的呼喚》等文章,感受“實踐起來卻很難”。

(3)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誘惑,就象那條鱸魚一樣,使我們難以作出抉擇。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會有怎樣的誘惑呢?

  五、 打寫

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左右為難的事嗎?你是怎麼做的,寫一個片段。

要求:注意要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心理。

  板書:

整體把握

體會關鍵詞句

  13釣魚的啟示

得意——急切——委屈——乞求——無可奈何

實踐起來很艱難


更多五年級相關教案推薦:

1.《釣魚的啟示》優秀教案範本

2.《釣魚的啟示》精品教案

3.五年級上冊《釣魚的啟示》教案

4.五年級《竊讀記》教案

5.五年級下冊將相和教案

6.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複習教案

7.2016年國小五年級安全教育教案

8.2016開學第一課國小五年級安全教育教案大全

9.國小五年級安全教育教案彙總

10.2015年國小五年級上冊數學《三角形面積》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