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精選28篇)

校園8.18K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精選28篇)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1

相比於李白、杜甫等我們耳熟能詳的唐朝著名詩人來説,高適這個名字,在我們看來是較為陌生的,對他的一生也是少有了解的。但隨着《長安三萬裏》這一影片的熱映,我重新瞭解了高適這位偉大的邊塞詩人。

這部影片是從老年高適的視角來回憶其與李白相遇、相識、相知一生的往事。青年高適初遇李白,便被李白那灑脱不羈的個性所折服,“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在展翅翱翔的大鵬下,他們策馬狂奔,心中充斥着一腔熱血與報效祖國的壯志豪情。在長安見識了人情冷暖、在揚州見到了美名遠揚的李白後的高適,勵志回鄉苦讀,沉澱自我。多年以後,境遇大相徑庭的高適與李白再次相遇,懷才不遇、心繫家國的高適寫下了“漢家煙塵在東北,漢江辭家破殘賊”這一家喻户曉的《燕歌行》。之後,高適投軍,一邊在邊塞記錄戰爭的'種種,一邊仍不忘提筆作詩,最終成為了三地節度使,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高適的冷靜穩重和李白的瀟灑隨性造就了他們各自不同的人生。我敬佩善良樸實、勤奮刻苦、永不言棄的高適,也佩服自由樂觀、隨遇而安、才華橫溢的李白。“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同樣的,只要我們不斷閲讀,不斷學習,我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就能淵源流傳。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2

《長安三萬裏》是暑期檔一匹耀眼的黑馬,電影選擇用高適的視角講述了詩仙李白從青年到壯年至及至隕落的跌宕起伏,而李白、高適與眾詩人的命運,更是一同隨着大唐的興衰起起伏伏的。

還記得高中一次語文課,老師誇讚了我對李白那句“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獨特理解。當時我被這句詩深深吸引,為那句意氣風發的少年氣所激盪,我彷彿和李白一起大笑出門,冷眼觀世,那時的我,尚不明白“世”是什麼。

同樣的,李白,似乎也不甚明白世之含義,抑或是他太過自信,不屑於明白。出身商人之家,李白父親為其選擇的老師是擅長縱橫之術的縱橫術的趙蕤,縱橫術也是李白從政的重要學習內容,但是,李白似乎並未習得其法,否則不能解釋他為何追隨永王,政治上他似乎單純的像個嬰孩。

經歷過生活和工作打磨的已至中年的我,似乎有些理解李白,也開始不敢輕易觸碰太過不知天高地厚的詩句,轉而欣賞那些更深沉,更平和的`詩句。我們多數人也像李白棄官求道那樣,將自己遮蔽起來,不再認為自己可以像年輕時那樣,一往無前地向前衝。因為那些碰壁、那些身份的侷限、那些因為自身性格帶來的四周的敵意,都是真切的。因為生活最終都要面對曾經我們嗤之以鼻的柴米油鹽和基本生存。但我們總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這樣的靈魂打動,李白和我們一樣,遇到挫折也會彷徨,會懷疑自我,和我們一樣,遇到幸事也會心情大好,快意而放浪形骸。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3

電影《長安三萬裏》是一部國產動畫片,製作了 3 年時間。導演謝君偉説:“長安代表着理想,三萬裏就是現實與理想的距離,不管對電影裏的李白和高適還是現在的我們來説都是如此”。

我看這部電影最大的收穫是,讓我對李白有了一個立體的認識,尤其是李白的性格。一個人的人生際遇是時代大背景和個人性格綜合作用下的結果,李白如此、高適如此,我們每個人亦如此。

李白才華橫溢,年輕的時候也非常想為國效力,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但是因為家庭出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想被伯樂舉薦又遭碰壁,於是變得狂放不羈,紙醉金迷。我們經常用智商和情商來形容一個人,李白應該屬於智商特別高,但情商較低的那類人。李白對朋友大大咧咧,自己對朋友發出的邀請,事後可能忘得一乾二淨。李白有點像長不大的孩子,肆意揮灑自己才華的同時,自己的個人生活卻總是處理不好。

另外一個讓我感動的'點是高適和李白之間幾十年不離不棄的友誼。雙方可以 10 年不聯繫,但是隻要聽到對方的消息或者遇到對方,內心這種油然而生的喜悦感讓我動容。李白和高適性格差距這麼大,但一點也不妨礙兩個人的友誼。這種互相鼓勵、互相切磋,總是替對方着想的友誼彌足珍貴。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4

《長安三萬裏》以高適的視角講述的,把高適從年少到青年到中年再到晚年的經歷講的淋漓盡致。

文中還出現了很多的詩人如高適、李白、王昌齡、杜甫、孟浩然……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李白了!因為李白有個愛好,那就是喝完酒之後必須要寫一首詩。而且這首詩還非常有氣勢,讓人嘖嘖稱奇。

在李白的詩中,我最喜歡他寫的《將進酒·君不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在這首詩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在高適的眼裏,重心是“材”和“有用”可在李白,重心是“天生”和“必”。

我們都知道,李白是浪漫主義派的詩人,而高適卻是豪放派的詩人。雖然這兩個派聽起來大差不差,可實際卻有一些不同。豪放派是一種風格,是指作家作品思想藝術的特定總特點,是作家獨特的創作個性的形象顯現。浪漫主義則是作家創作時再現與表現生活理想的特定原則與方法,其內容比豪放的風格要廣泛得多。

電影看似是借高適之口,來寫李白的一生;但實際上是借李白的沉浮來寫高適的一生。悠悠千載,高適的'確成了求的功名的詩人,而李白卻成為了被更多人記住的人。正如高適最後説的,李白,還是李白。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5

《長安三萬裏》是一部以唐代為背景的歷史題材電影,講述了長安城內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影片以當時的盛唐文化為背景,通過生動的情節和豐富的人物形象,展現了那個輝煌時代的特點。

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影片展現的長安城壯麗巍峨,令人驚歎。在劇情的推動下,我跟隨主人公的足跡,領略了唐代的繁榮與輝煌。在戰鬥場面的呈現上,影片巧妙地結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元素,讓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光輝。

在影片中,我最為感動的是主人公在困境中堅持不懈的精神。他身處繁華的長安城,卻始終保持着對理想和正義的追求。在面對種種困難和挑戰時,他勇敢地迎接挑戰,展現出了不屈的品質。這種精神對於現代社會的我們來説,無疑是一種啟示。

影片中呈現的唐代文化也是我深感震撼的一點。從詩詞、繪畫到音樂舞蹈,影片將盛唐文化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使我對我們祖先的智慧和才華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讓我為身為中華兒女而感到自豪。

總的來説,《長安三萬裏》是一部令人矚目的電影。它以生動的情節和豐富的人物形象,展現了唐代的.繁榮與輝煌,傳達了對歷史、文化的敬意。觀看這部電影,讓我對唐代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瞭解,也讓我對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這部電影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人性的光輝與偉大。它不僅是一部視覺盛宴,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電影作品。我強烈推薦大家去觀看這部電影,相信它能帶給你同樣的震撼與啟示。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6

看了《長安三萬裏》,零零散散的回憶洶湧而來。先是兒時學的各種古詩,當時只忙着背誦默寫、瞭解詩意,對寫作背景也僅僅是一知半解,沒有真正的瞭解歷史,也沒有真正窺探過詩人的風骨。而後是各種熟悉的大唐詩人名字接踵而至,比如賀知章、岑夫子、王維、孟浩然、崔顥等人物形象再看完電影后一下子鮮活了,人物關係再整理之後終於理清晰了。還有學習強國上總考的一道題:唐代三絕指的是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和裴旻的劍,這下腦海中都有形象了。

浪漫主義詩仙李白、現實主義詩聖杜甫、田園詩佛王維,卻不知他們人生的經歷與仕途的坎坷程度,現在終於能瞭解一二。大器晚成的高適如何成為大唐中功績最的詩人。有才有財的李白為什麼不適合入仕途,為什麼要成為贅婿,為什麼入道尋求修仙之道,共情《早發白帝城》流放夜郎途中大赦天下的喜悦。少年杜甫聰慧可愛,青年杜甫還有“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的凌雲之志,但因野無遺賢的政治原因無緣科考入仕為官,一生懷才不遇、壯志未酬,安史之亂後更是顛沛流離、窮困潦倒,靠好友接濟度日,因此晚年才有“喜欲狂”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梨園三劍客,初遇時境遇各不相同,因時局因不同的選擇,也有了各自人生的軌跡,最終都回歸人世間,轉眼間輕舟已過萬重山。

看完電影也有一種感受,明白了教育的滯後性。最近比較流行的.句子“人不能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當看到教室裏的學生,也想到了兒時的自己。必須去經歷、去感受,讓人生有更多的體驗,才能更好的把擱淺的知識記憶復甦,成為自己身體裏的一個閉環。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7

今天王老師帶我們去看了電影《長安三萬裏》,非常感動。我想寫一篇觀後感,保留、紀念。

這是一篇關於高適的電影,他把他和李白青年時期和老年時期度過的時光都演了出來,一絲不漏!

775年12月16日,安史之亂正式爆發,主要由於安祿山以三鎮節度使和御史大夫的身份叛變,帶着其他叛國的人建立了燕國,高適他沒想到安祿山居然是這種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幾年後,李白投靠了永軍,高適很生氣,就想問一問李白是怎麼想的.?忽然一陣腳步聲傳進了高適的耳朵,一個穿着白衣服的人被推了進來,喲,這不是李白嗎?高適的書童走上前,拉開窗簾高聲問道:“你看看,江夏都被毀滅成什麼了?你還敢回來,太無恥了吧!”説完,李白就被關進了監獄,想出也出不來了。

之後,敵人又來打仗,唐軍奮力反抗,可是等來的卻是快要全軍覆沒的景象,士兵們累得連氣都不想出了,可是敵人可不管這些,繼續騷擾唐。高適見了這些,忍無可忍,用了李白曾經交給他的辦法,偽裝到自己都認為是真的地步,帶着程公公把他以前放棄堅守的一座城奪了回來,取得勝利!

這就是我最喜歡,最感動的地方,我懂得了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內涵,知道了永不放棄,一直努力,就可能反敗為勝,取得最後的勝利。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8

近日,一部電影剛剛上映就風靡全國,受到一致好評,讓人感慨萬千。這就是《長安三萬裏》。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安史之亂後節度使高適受到了圍困,最後在監軍的幫助下奪回長安的故事。在這期間他還回憶了與李白的相識相知的過程,他們一起經歷的事感動着高適,也感動着我們。

整部電影充滿了歷史氣息,讓我們感受到了大唐的繁榮昌盛。其中暗藏着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也讓人感受到了唐代詩人的豪情壯志。李白的《將進酒》,杜甫的《望嶽》、高適的《別董大》、《燕歌行》等等,每一首都讓人拍案稱絕,每一首都讓人歎為觀止。

在《長安三萬裏》中,我最佩服的是李白的才情,但最喜歡的人物卻是高適。也許有些同學對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你一定曉得他那流傳千古的名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一生習武,但一直到了晚年才被重用,他老實呆板,做人誠實,忠心報國,與李白是要好的朋友。

李白和高適的友情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貫穿整部影片。高適與李白,一個是忠厚老實,一個是帥氣瀟灑,一個是精明能幹的老將,一個是寫下千古名篇的'大詩人。兩種不同的性格,兩種不同的處事方事,但他們卻是感情深厚的老友。他們的友誼,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我想這也是想告訴我們:在自我發展的同時,也要關注別人,互幫互助,共同成長。

《長安三萬裏》,那美輪美奐的景象,那感人至深的情節,那扣人心絃的情感,無不讓人心潮澎湃,無不讓人蕩氣迴腸。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9

看完《長安三萬裏》後,我久久不能從裏面的故事內容和精美的畫面中回神。電影由高適捨棄雲端城為開始,從高適的口中講述李白和高適的一生。

高適與李白的相遇,在兩人的少年時代。那一天高適在去往長安,圓自己的報國之夢。在路上,李白的行囊與錢財被山賊搶走,追趕過程中,看到了高適戴着同樣的草帽。就誤以為高適是山賊與他進行打鬥。後來經過高適的解釋才解除了誤會。在幫李白搶回行囊之後,李白非常佩服高適的.武藝,讓他教自己武術,自己教高適相撲。

隨後李白邀請高適與自己一同前往黃鶴樓安葬好友的屍體。在安葬時,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李白。原先的李白,清新脱俗, 灑脱浪漫,這時卻極度悲傷。他與高適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物,李白天真爛漫,高適笨拙真誠。但他們卻在以後的生活中互相幫助,互相扶持,互相支持。

在《長安三萬裏》中我最佩服的是李白的才華,但我最喜歡的人物卻是高適。你也許不怎麼聽説過他的名字,但你一定知道這樣一句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繼承了高家的霸氣武藝。但直到晚年才被重用。

高適與李白的友情是相伴一生的,他們一個是寫下千古絕唱的大詩人,一個是精明能幹的老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事方式。但他們卻是感情深厚的朋友。他們那真摯的友誼告訴我,朋友是那個無論貧窮與富貴一直陪伴你身邊的人。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10

將近三個小時的觀影體驗實在是酣暢淋漓,講述的是李白的一生,更是大唐由盛轉衰的那些年,整部電影的節奏並沒有什麼高潮迭起,按照時間線慢慢推進,細細展開,留下無限回味。

一座長安城,半部華夏史,那些年的長安詩人們觥籌交錯,舉杯共飲,胡姬們輕歌曼舞,婀娜多姿。最後李白遊湖消失在朦朧的月色中,高適放棄馳騁沙場退居幕後,何嘗不是一種解脱,不糾結不束縛,歸於自然。一個朝代擁有怎樣的文明,決定了這個時代的子民擁有的觀念與氣度。

古詩詞是獨屬於中國人的浪漫,長安三萬裏內,多少才子名滿天下,多少壯士為國捐軀,多少人的夢想實現又破碎。更多的.是默默無聞,在破城之時因為一隻冷箭,一雙馬蹄就在歷史的長河裏消逝。但,那些詩句流傳至今,代代相傳膾炙人口。寶寶總是會問我,學習詩詞有什麼用?當影片中響起《早發白帝城》《將近酒》《俠客行》……大家都忍不住跟着吟誦起來,上學時那些晦澀難懂的古詩句現在覺得越來越有魅力,藴藏在詩句中千古的理想,今天成為孩子們內心的精神源泉。難道還不足以讓我們心潮澎湃,擁萬丈豪情嗎?

一個國家的進步,印刻着青年的足跡,少年説,生此盛世要為大鵬。時代賦予了我們選擇理想的權利,我們理應以回報時代為目的,以報效祖國為理想創造盛世,個人的小夢編織祖國繁榮昌盛的大夢,揚帆遠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11

7月8日,《長安三萬裏》電影上映了,媽媽帶我去電影院觀看,一路上我都很期待,因為我想一睹那些唐代文人墨客的風采,想看看是怎麼樣的李白才能寫出那麼多優美的詩歌、詞曲。

電影主要是講高適回憶他跟李白的種種往事,性格迥異的高適和李白從青年時偶然相識,之後的十年,乃至一生都算是知己了。影片中提到的詩人有很多,如王維、王昌齡、杜甫、孟浩然等等。

影片的接近尾聲的時候主要是講高適借用李白教他“相撲”時候的戰術,以假亂真誘騙吐蕃大軍,來了個“甕中捉鼈”,最後吐蕃大軍全軍覆滅,守住了長安。高適卻沒有貪戀權貴,把戰功讓給了接替他的下一任將軍。這種高風亮節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李白的性格屬於那種瀟灑不羈的,我很羨慕他的才華,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出優美的佳句。影片中提到他的詩有很多,比如《靜夜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白帝城》等等。我最喜歡的'是《將進酒》裏面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以後我要好好的品味每一首古詩,認真仔細的體會每首詩的意思,多多瞭解詩人當時寫詩的心境。希望我也能像他們一樣能寫出一首“千古流傳”的佳作。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12

今天晚上,我和雯雯去看了《長安三萬裏》,讓我看到了正直,耿介,一心為國的高適,也讓我看到了放蕩不羈,喝酒作樂,一生顛沛流離的李白。

古人想盡了辦法,想要考取功名,可是,各種原因交雜其中,無論是行卷,還是薦舉,都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容易,李白和高適兩個人的目的一樣,可是因為性格的不同,最後兩個人的結局迥然不同,高適看到在長安的李白,夜夜笙歌,醉生夢死,無助的搖頭;李白不可能像高適一樣,在家鄉梁園苦練槍法,只為在戰場上用高家槍法殺敵。

李白的詩歌無人能敵,浪漫,灑脱,想象奇特,或許和他有西域人的血統有關,也和他的人生經歷有關。而作為邊塞詩人的高適,目睹了邊關的`戰況,才能有“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詩句。

也許每個人的命運,都是和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性格有關,不是他人的三言五語能夠規勸的,當李白投靠到永王帳下,永王伏誅後,李白受到牽連,就放到夜郎,高適擔心自己和李白的關係,會加重李白的罪行,遂讓郭子儀幫忙,這樣李白得以獲救,説明,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有能夠幫你出謀劃策的真心朋友。

古人亦要負重前行,今人又當如何呢,凡事不必太過執着,唯有健康快樂才是大計!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13

長安,一個名揚天下的盛唐名城,璀璨奪目的光芒,讓世人迷醉。近日,我觀看了電視劇《長安三萬裏》,其中被人稱為“詩仙”的李白在劇中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李白以其不凡的才華和一顆執着追夢的心,征服了長安城的每一個角落。

李白在劇中,不僅是一個瀟灑的詩人,更是一個有魄力的.行家裏手。他深諳天文地理之學,為自己的詩歌潤色,為世人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他的詩詞中,富有靈氣和情感;他的行動中,有一種揚帆起航的豪情。

尤其是他對詩歌和追夢的熱愛,更是讓人心動。他在作品中寄託自己鄉愁、思鄉之情,時時描繪不同人物與事物,激發了人心中對美和詩意的嚮往。

在《長安三萬裏》中,李白還有一段深情的戀情。他和想象中的白衣女子,在萬水千山中彼此相思。即使日月如梭,歲月如歌,他的記憶始終沒有消散。這份對愛情的執着,讓他的作品更具詩意和浪漫情懷。

觀看這部電視劇,除了留下了美好的記憶,更激發了我對於傳統文化的思考和探索。長安,這座城市承載着盛唐文化的精髓,更代表着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這裏,我們看到李白,這位執着追夢的大詩人,其不僅僅代表了唐代人的風貌,也是中國民族文化和藝術的象徵。他的詩和行,不僅僅是作品,也是思想和靈魂的表現。

長安三萬裏,追夢之旅的一個縮影,相信每一個人,在追尋人生的道路上,都應該像李白一樣堅持不懈,追夢前行。讓我們在李白的詩歌和行動中,探尋出屬於自己的“長安三萬裏”。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14

今天我和爸爸去看了一部電影,叫作《長安三萬裏》。裏面講述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變化,還有好多位大詩人。其中,李白和高適就是主角。整部電影裏的故事都是高適回憶的,從他和李白二十歲時相見,再到頭髮、鬍子都白了,期間,他倆都為對方寫了不少詩。

我會背的詩,裏面倒是有不少,比如:《別董大》《早發白帝城》《春曉》等等,這些詩可都是我的“拿手詩”。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覺得這些詩人和我想象的有些不同,沒錯,就是他們寫詩時的狀態。我想像中的詩人們寫詩應該是端正地坐着,拿起筆,一邊吟詩一邊優雅地寫起來。可是,這跟我想的恰恰相反,而是幾位詩人一起喝酒,喝醉了就吟詩,暈乎乎的,好像沉浸在了詩中的世界一樣。總之,這讓我念唐詩都想象李白一樣,搖頭晃腦,沉浸在美好與快樂之中。

這部電影裏還出現了許許多多首唐詩,除了我剛剛寫的.幾首以外,還有四十多首呢!之中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春曉》《靜夜思》,還有長到十幾句的《將進酒》《俠客行》。反正,裏面詩很多。

你們最喜歡哪位詩人呢?我最喜歡李白了,我感覺他的詩又多又好,用一些誇張的手法,寫得有趣極了。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15

很多人對電影中李白吟出的詩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印象很深。我們看到影片裏面的人物都是在追求“大鵬展翅”的一天,然而真正“扶搖直上”卻是充滿艱辛,很多人甚至一生都是沒有成為“大鵬”。然而每一個人物都在努力,都在“扶搖”而上……

唐詩宋詞我們從小都在背,我們也是上學的過程中有一個概念:唐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或許我們都很認同,但是背完以後在我們的生活中似乎很難有直接的“接觸”,很難體會那一首首詩歌的真正意境和思想。

《長安三萬裏》裏的人物都在追尋成為那遙遠的“大鵬”。李白、杜甫、高適、王維……站在世俗的角度上似乎只有高適大器晚成,功成名就並且最終“封侯”成為詩人中功業最高者,做到了“扶搖直上”。然而這只是我們從實際的得失和當時的`處境名譽思考。儘管片中的李白仕途不順,放蕩不羈,一度落魄,甚至成為階下囚,但是李白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的“詩仙”地位誰能撼動?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峯誰能到達?

我們看到他們在夢想成為“大鵬”,渴望“扶搖直上”。無論李白的浪漫不羈,還是高適的務實堅持,他們的這些精神早已幻化出無形的“翅膀”。他們已經成了在中國古典詩歌和歷史中“翱翔”的“大鵬”。他們不懈追求的人生就是在“扶搖直上”。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16

“盛唐走十萬裏,黃鶴情懷猶耿耿。三傑羣芳共繪就,詩魂今為你我鳴。”

誰不曾被那些描寫盛唐的詩詞深深打動過呢?當我們再次在《長安三萬裏》中重温這些經典,彷彿又回到了曾經熟悉又遙遠的長安城。

詩魂今在,盛唐尚存。巍峨的鳳凰城,氤氲的黃鶴樓,一襲白衣的李白,不老的杜甫,還有那些熟悉而感人的詩句,在電影的渲染下再次活了起來。精美的動畫將我們帶入了那個浪漫而動盪的年代,彷彿穿越時空,重回盛唐。

然而,當我沉浸在詩意盎然的畫面中時,內心不禁湧起了一些疑問:這些偉大的詩人,他們的人生軌跡是否真的如電影中所描繪的.那麼相似?詩人們對待時代變遷的態度又有何不同?

原來,細細比較文獻,我發現高適、李白、杜甫三人的經歷遠比電影中的設定差異更大。杜甫選擇追隨肅宗而非玄宗,這一決定改變了他的命運走向。李白雖然清高不羣,卻也無法避開世事的洶湧。

然而,又何須苛求虛構的影視作品完全還原歷史?這些偉大的詩人早已超脱出塵世的名利紛爭,成為千古不朽的靈魂。他們用筆墨留下的',是超越一切的風骨與氣節。

《長安三萬裏》所傳達的,正是這些偉大靈魂的共鳴——他們在動盪的時代中仰望星空,追求卓越;他們在人生的風雨中傾吐心聲留下閃光的詩句。正如李白所言:“朝辭長安,暮至長安,路漫漫其修遠兮。”

我們每個人的長安之路也充滿了未知的坎坷與不期而遇的驚喜。有些東西,終其一生也無法完全看清。但只要心中有詩和遠方,我們就不會迷失方向。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17

《長安三萬裏》這部電影令我深感震撼,它不僅讓我看到了歷史上傑出的人物形象,更讓我思考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觀。

電影通過高適和李白的故事,向觀眾傳遞了一種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觀。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守護了長安這座城市,為後人留下了一段永恆的歷史。這部電影讓人們更深刻地瞭解了唐朝時期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藴。它讓我們意識到,無論我們的長安之路上會遇到怎樣的.坎坷與不期而遇的驚喜,只要心中有詩和遠方,我們就不會迷失方向。

電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都深入人心,讓人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壯麗和感人之處。觀影過程中,我被情節所吸引,被人物的命運所觸動,更被那段歷史所感動。電影給予我思考人生的空間,讓我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安之路,也讓我明白只要我們心懷詩意和遠方,就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總而言之,《長安三萬裏》這部電影通過展現歷史人物與故事,讓我感受到了正直、耿介的高適和放蕩不羈、豁達的李白的形象。它也讓我思考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觀,讓我明白只要心中有詩和遠方,我們就能找到生命的方向。這部電影充滿了歷史氣息和文化底藴,讓我更深刻地瞭解了唐朝時期的歷史背景。它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讓人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壯麗和感人之處。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18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每當我讀到這些快炙人口的詩句時,不禁對這些唐代詩人產生無限的敬佩。於是,我和爸爸走進了電影院,觀看《長安三萬裏》。

這個故事是由高適的記憶講述而來的。高適出生於滄州渤海(今河北景縣),其祖父是唐朝名將高侃。年輕時家道中落,二十歲的他,便遠離家鄉,闖蕩京城。彼時就已寫下“二十解書劍,西遊長安城”的詩句。

而在去長安的路上,他與才華橫溢,興趣相投的李白相遇,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可他們不久後就離別了,因為高適要去長安,而李白要去揚州,他們還約定一年後在揚州再見。高適在長安想投奔權貴,卻屢次碰壁,流離失所。於是高適寫下“未知肝膽向誰是,今人卻憶平原君”。懷才不遇的他來到揚州,李白帶他認識了王昌齡、杜甫、孟浩然、張旭等一眾才子名士......他們都雖有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李白終於厭倦了這種生活,踏上尋仙問道之路。

高適轉身躍馬而上,奔向塞北,準備奮勇殺敵,報效國家。經過幾年艱苦的戍邊生活後,他也終於明白了:“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他帶着遺憾離開了軍營,回到了舊時宋城商丘,在此繼續勤學苦練,等待一個報效國家的機會。

經過二十餘載,高適經人推薦入仕,任封丘縣尉。而他卻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選擇投奔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當了掌書記。第二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攻破潼關,哥舒翰兵敗被俘,高適奮力殺出重圍,一路往西,追隨西逃的'唐玄宗。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高適不遠萬里來尋,使唐玄宗十分感動,即提拔他為諫議大夫,隨駕同往成都。從此高適仕途一路亨通,十年十升,節節向上。最後,他被封為渤海縣侯,成為了唯一憑軍功封侯的詩人。

縱觀高適的一生,從一介布衣書生到拜相封侯,他是大唐詩人中的唯一一個。他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樹立堅定的目標,並努力為之奮鬥,縱然暫時的落魄,也要保持初心,勇於挑戰坎坷的命運,做一個自信、積極進取的人。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19

7月2日看完《長安三萬裏》的點映時,心裏還沉浸在電影中呈現的故事氛圍,對唐代詩人們的故事久久不能忘懷。當我走到影院門口的時候,門外下起了大雨,當時的我心生感慨,大概老天也為詩人們的故事感到動容吧。

從那天開始,心中就鬱積了一種難以説清的悲涼情緒,反覆找有關《長安三萬裏》的預告片和零碎的影評來看,找詩人們的詩作以及相關的.史料來看,腦海中也一直有一些零碎的.、不成系統的話語想要表達出來,但還是沒有説出來。

7月10日,在《長安三萬裏》上映兩天後,我之前一直在想,再去二刷,會不會喪失掉初見這部影片時候的驚豔和感動,一直在糾結,最後還是一咬牙,買了票去看,沒成想,落淚的次數比之前多了,可能也是之前查了資料的結果,心中被觸動的點又多了不少。

當影片結束,行車走過跨越京杭大運河的大橋,我看見天際的雲彩如同大鵬飛向西沉的夕陽,江上之風催促航船前進,風聲吹在我兩鬢,我依然帶着影片所給予的觸動,耳邊迴響着“寂寞向秋草,悲風千里來”的吟誦聲,迴響着“清風幾萬裏,江上一歸人”的吟誦聲。

這時候我瞬間理解到,當詩人迴歸到“人”的位置,詩句記載了人的情感瞬間,放大了人的情感瞬間,詩句才會如此動容。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20

今天去看了《長安三萬裏》,看完以後,很受觸動,為歷史之興衰,為絢爛之才情,為博大之胸襟和鴻鵠之志,為個人命運在時代背景之下的渺茫,為富貴不相忘、患難而不棄的真性情和知己之交,為熔鑄在血液深處之風骨和氣節,為不忘初衷、年復一年地自我沉澱的韌性,為李白,更為高適。

看的時候,不由得想,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帶來了多大的'痛楚,這般痛楚與個人內心深處的放蕩不羈產生多激烈碰撞,才化成了《將進酒》中如此洶湧的無奈、不甘乃至不服氣與篤定;得經歷怎樣的生活沉浮,才寫出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新生之感;得經歷多兇險且淒寒難耐的邊塞之苦,才化作一首又一首動人心魂的邊塞詩。電影裏,一首首詩,不再是停留在紙頁上的文字,而是詩人們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有血有肉的嬉笑怒罵的一生。

或許是電影戲劇性的誇張手法,一邊看李白,一邊自我調侃道,李白狂傲、放蕩、不羈的樣子,像在“發癲”一樣,對這種不管不顧的“發癲”,有種莫名的怦然心動,説實話,這樣“發癲”真的太爽,我也想“發癲”!

最後,一杯敬現在,一杯敬明天!

最後,敬李白,敬高適,敬諸位詩人!

最後,還是要臭不要臉地敬自己,也敬陪同自己一路走來的諸位友人。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21

早有耳聞有一部名叫《長安三萬裏》的電影特火,這部電影也是我等待已久的電影。

星期三的那天早上,我還正在刷牙洗臉。這時爸爸走了過來,在我耳邊輕輕地説了一句:“今天晚上七點鐘爸爸帶你去看《長安三萬裏》,我請你喝飲料,吃爆米花,但看完電影你必須要給我寫一篇觀後感,可行?”

我聽完之後,連忙點頭説道:“ok!但是萬一寫不好你一定要指導我可以嗎?”

爸爸也點了點頭。

電影在七點鐘準時播放,我非常認真地觀看着,播放之中爸爸還時不時地問我問題,這首是什麼詩?這是那位人物?這首詩是誰寫的?還讓我跟着背誦。過一會又時不時地提醒我,一定要記住電影情節,回家還要寫文章的哦。我嘴巴雖然不説,但心裏卻有那麼一點點不耐煩了。

這部電影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高適,因為他不僅僅是一位邊塞詩人,而且他還是唐朝唯一一位封侯的詩人。他曾寫過一篇《別董大》讓我記憶深刻,其中寫到:“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他的詩風雄渾悲壯,除了邊塞詩,他也有諷刺時局、感傷離亂、反應民間疾苦之作。另外我還喜歡他的原因是,他有一顆保家衞國之心,他最擅長的'武器是長槍。名叫高家無敵槍簡稱高家槍。他的父親與爺爺也是很厲害的人物,他們盡忠職守,保家衞國,奉獻了他們自己的一生。

看完了,我感覺三個小時一點都不長,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22

電影中的李白,在我看來是一個執着追夢的人。他和高適約定每十年重逢一次,一方面是為了能夠相互監督,一方面也是為了見證彼此的成長和進步。在這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情中,李白始終懷有一個夢想——成為一隻巨大的大鵬鳥。然而,在現實中,改朝換代,他的夢想與現實的距離越來越遠。即使他在朝廷中有一些微不足道的職位,但這些對於他的夢想來説並沒有任何幫助。

在李白走過的那三萬里長安,他所遇到的一切都是反差分明的。繁華與浮華並行,天子與百姓的巨大落差,他的才華卻被邊角化了。就像高適所説的那句話:“李白,文士之能,儒道之間,其地位尷尬,非比尋常。”即便如此,李白始終保持着對未來的信心和對夢想的`執着。他從未忘記自己想要成為一隻自由飛翔的大鵬鳥,即使他已經身在政治漩渦之中。

在電影的結尾,李白的夢想得以實現,他終於成為了一隻大鵬鳥。但是,這一切都是虛幻的,這隻大鵬鳥只是李白內心深處的夢想。他並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因為現實已經把他束縛了起來,讓他無法真正地實現所夢想的自由。

長安三萬裏,是李白執着追夢的過程,是他與現實之間的對抗,也是他心中一直燃燒着的火焰。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充滿夢想的李白,也讓我們思考到自己的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人的心靈需要夢想,但現實也需要面對。夢想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但需要我們腳踏實地,不斷努力,堅持向夢想靠近的過程。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23

整個觀影過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高適的那份孤獨。所以,觀影結束的朋友圈記錄,就一個體驗:“身處繁華,有一種孤獨誰懂”。這是入戲。那齣戲呢?這份孤獨,其實也不需要別人的感同身受。

憨厚正直且有點口吃的高適,第一次去長安,路上偶遇李白。兩個青年的性格區別就刻畫得特別明顯。一個循規蹈矩,一個放蕩不羈。整個劇貫穿下來,性格迥異的兩個人之所以能成為摯友,我覺得是因為高適的淳樸認真。

第一次分別,各有各的計劃和打算。一年之約,高適的認真對上李白的“失憶”,如果換一個人換一種思維,可能會是:他竟然不記得了,他瞧不起我;或者是:我這麼上心,他沒把我們的約定放心上,他不重視我們的友誼;又或者是:他們這麼灑脱熱鬧,我融不進去,我們不一樣……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然而,因為是高適,他把孤獨換作了成長!他不怨天怨地,不怨自己怨他人,融不進去便不強求。看得見,有失落,但內心又十分清晰,才有了接下來的十年之約。

十年之約,又是一次認真對“失憶”。不論對方如何,他只做好自己這個朋友可以做的事,能做的事。

每一次分別,都是一次困難成長的開始。每一次相聚,又都是一次內心掙扎的蜕變。他的執着,他的堅韌,他的隱忍…只因為他的內心有個一直不滅的.燈塔。

高適有一種孤獨,是平凡渺小的無力,是有志不得發的無奈。但其實,這種孤獨是催化劑。唯有伴着這樣的孤獨,不斷的成長,才可以在需要時,抓住機會。

不是每一隻蛹都會破繭成蝶,華麗蜕變。但每一隻蛹都有選擇蜕變的機會。成為耀眼的明珠固然讓人心潮澎湃,但其實,做好普通平凡本真,也是一樣的偉大!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24

因為我和著名詩人杜甫一樣,是“謫仙人”李白的“小迷弟”,所以一放暑假,我就迫不及待的請媽媽帶我去電影院觀看新上映的電影《長安三萬裏》。

《長安三萬裏》是以唐代“安史之亂”為背景,講述了李白和高適相識成為朋友的經過,他們各自為理想而努力,高適英勇殺敵、報效祖國的故事。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安史之亂爆發後,哥舒翰和高適鎮守潼關,面對眾多兇惡反賊,他們手下部將大部分都去投奔安祿山,但他們兩個寧死不屈,在突圍敵軍包圍圈的時候,哥舒翰的戰馬中箭,導致被擒,哥舒翰高聲讓高適快跑,回長安報信,自己則寧死不降。“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我被他們威武不能屈、為國家獻身的精神深深感動。

我最喜歡的詩人李白,由於是富商出身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請求高門舉薦又被拒絕,他的才華沒有用武之地。但是他一直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寫出了《將進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名句。老年李白支持永王奪權失敗,還進了監獄,後來大赦天下才保住性命,但他還是吟出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我喜歡李白的文采和他追求理想、樂觀的性格,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就像一座座高山,只要我們堅定不移的'克服困難就能翻過一重重山。

看完電影,李白的文采、高適的勇猛、大唐的盛世,深深感染了我,我對中華民族古代文化更感興趣了,我為我是中國人感到驕傲自豪。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25

長安,一個聞名天下的盛唐名城。

詩人,一個封存歷史的知心使者。

兩者相結合,創造出了《長安三萬裏》這樣一部震撼心靈的視覺盛宴。

一位位千古文人現於眼前,一句句千古名句扣人心絃,一顆顆報國之心催人淚下,一幕幕感人情節溢於心間。

這部電影以唐朝時期朝廷盛衰為背景,講述了高適、李白等人此起彼伏的人生。

高適勤練槍法,只為在戰場上殺敵報國。李白放蕩灑脱,整日以酒為友。兩人都想為國報效,可是性格截然不同。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一隻展翅飛翔的大鵬,彷彿象徵着大唐雖已戰亂不安,卻仍然敗而不倒的昂揚氣勢。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人生總會有曲折,但是,如果我們足夠堅強,奮力向前。總會渡過難關。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要對未知的未來充滿希望,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做好自己,走好腳下的路,總有一天可以取得勝利。

古詩詞,獨屬於中國人的浪漫。其中有着才子名滿天下的夢想,戰士為國捐軀的決心,遊子思念故鄉的情懷,詩人生於此世的感慨。

長安三萬裏,一個朝代的盛衰,一代文人的夢想,一條歷史的'長河,一場詩詞的盛宴。詩詞是中國人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氣魄,是中國歷史的長河!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26

我想,每一個曾經追逐夢想的人,在看到《長安三萬裏》的時候,一定會感慨萬千。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的內容,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比如,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在異國他鄉掙扎漂泊,為尋找自己的歸宿,在無數異樣的眼神中做自己。

在高適的講述中,我們既能感知到“詩仙”李白那超凡脱俗的一面,風流倜儻的一面,也能感覺到他雄心勃勃,卻屢屢碰壁,經歷大起大落,晚年過得頗為悽慘的一面。在高適的'講述中,他是一個有志向、有擔當的人,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留下了一首首不朽的詩歌。電影中的二人有着不同的個性、才情以及人生軌跡。

很難去評價李白的一生,瀟灑時恣意妄為自在如風,失意時錢財功名俱失,年老時擁錯君主鋃鐺入獄,可沒有人會説他白活一遭,因為他的詩歌永遠留在百姓、學子口中。

也許很多人都是高適,為抱負拳拳而行,為朋友兩肋插刀,是普通人,更是不凡人。高適三進長安,三次不同的心境。少年進長安,躊躇滿志滿懷抱負,卻發現自己眾而不敏,中年進長安為赴友,滿懷期待發現友情普而不實,老年進長安,繁華已褪,戰亂下的家國他只能顛沛流離,無力無助。但無論何時,儘管失落,儘管自卑,高適始終是他自己,是不斷向着前方,步履不停的那個人。

正如電影裏的李白和高適,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他們的縮影,都想施展抱負、博取功名,卻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歷盡坎坷,但他們都不輕易言棄。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應該堅定理想,鎖定目標,有着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信念,奮勇拼搏。願我們在人生各個節點都能夠有像高適一般的韌性,李白一樣的灑脱,積極向上,步履不停地生活。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27

故事以高適棄守雲山城為開端,通過老年高適對李白的回憶,壯美的大唐盛景和高適、李白、杜甫等詩人們的深厚情誼緩緩出現在觀眾面前,最後畫面一轉,演出高適利用計謀巧妙奪回雲山城的故事。

影片中,李白、杜甫、王維、賀知章、王昌齡、常建;哥舒翰、郭子儀;玉真公主……詩人與將軍、文韜與武略,江南與塞北,紅塵與仙道,一個個都從他們共同的時代走來,恍如風雲際會。每個人都挾帶着那個時代的精神基因。每個人物,都熟悉而陌生。

當影片中響起《早發白帝城》《將近酒》《俠客行》…大家都忍不住跟着吟誦起來,上學時那些晦澀難懂的.古詩句現在覺得越來越有魅力,藴藏在詩句中千古的理想,今天成為大家內心的精神源泉。難道還不足以讓我們心潮澎湃,擁萬丈豪情嗎?

一座長安城,半部華夏史,那些年的長安詩人們觥籌交錯,舉杯共飲,胡姬們輕歌曼舞,婀娜多姿。最後李白遊湖消失在朦朧的月色中,高適放棄馳騁沙場退居幕後,何嘗不是一種解脱,不糾結不束縛,歸於自然。一個朝代擁有怎樣的文明,決定了這個時代的子民擁有的觀念與氣度。一個國家的進步,印刻着青年的足跡。

時代賦予了我們選擇理想的權利,我們理應以回報時代為目的,大唐的時代精神帶來的或許不只是集體的療愈,更是對一種精神盛大的祈願,無論追求理想還是踏實奮鬥,我們都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態,相信自己可以邁過每一道困難,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00字 28

昨天看完了《長安三萬裏》,心中頗有感想。

盛唐時期,是一個詩的國都。舉國上下,幾乎人人都能吟出幾首,浪漫至極。電影從高適的視角,譜寫了一段故事。

高適,一個從小口吃,有閲讀障礙的人,四十歲窮困潦倒,鬱郁不得志,但在暮年竟成為了實權的淮南和西川節度使,是唐代詩人中官職最高之人。

高適身上,最明顯的就是守本分,定好了心中所求,一生追求保家衞國,為了實現心中的正念,他不斷磨礪自己,一直保持着勤懇努力的拼搏之勁。他的經歷讓我想起了曾國藩,同樣是亂世,同樣不是天資聰穎之人,同樣是當時所有條件都處於最劣之處,然而他們在人生後期都開始發跡。我漸漸明白,是因為他們身上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守本心,一生踏實追求心中之道。身邊一位事業上頗有建樹的長輩經常和我説,他的人生理念就是,沉下心來,一輩子只幹一件事,孜孜不倦地往這個方向努力,總會有開花結果的那一天。

看完這個電影,我總在想。不管是高適、曾國藩,或者是身邊已經成功的長輩們,他們其中大多在年輕的時候都不是所謂的“特別出挑之人”,但都是守本分之人,一生都在朝心中的正念走,日積月累到最後就是了不起的`結果。價值投資也是同樣的道理,守本分是第一要義。

守本分,等待的過程中不斷磨礪自己,待機會來臨之時,就有百分之百的底氣去把握住。最後就用曾國藩的一個經典名句結尾:“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