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10篇

校園2.92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10篇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1

《誰動了我的奶酪》寫的是個可愛的寓言故事,每頁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愛個性鮮明的漫畫形象。可據説,就是這本不起眼的小書,在歐美創造了出版業的奇蹟:自1998年9月出版後,兩年中銷售20xx萬冊,同時迅速躍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商業週刊》最暢銷圖書排行榜第一名。

書中主要講述4個"人物"———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鬱鬱寡歡……

生活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每個人都要和時代同步,才能夠與時俱進,安身立命,因為個人的奶酪隨時會被他人拿走,被外界所移動,如果一味怨天尤人,只知道追問“誰動了我的奶酪?”,而不能夠很快適應新的變化,陷入困惑中不能自拔,固步自封,活在海市蜃樓般的“幻城”裏面,不知覺悟,還自我安慰“麪包會有的”,“奶酪會回來的”,到有一天,等發現失去的奶酪不會回來了,終會追悔不已的,因為不論麪包也好,餡餅也好,奶酪也好,不會平白無故的從天而降,要想尋找到新的奶酪,就要學習兩隻小老鼠“嗅嗅”和“匆匆”,立即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馬上出去再尋找,簡單的思維往往能夠突破顧慮過多帶來的障礙,而走向光明,創造成功,重新獲得新鮮可口的奶酪。

當然"奶酪"只是是個比喻,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愛情,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也或許是一種生活的意願等等;"迷宮"代表着你花時間尋求着的東西所在的地方,它可以是你工作的機構,也可以是你生活的社區,或是你生活中的某種人際關係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是一個可愛的故事,輕鬆愉快地便澄清了混沌的生活。當一位被變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骯髒的鏡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無法實現時,《誰動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條白毛巾從容不迫地擦去鏡子上的污跡,讓困惑者真正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

我覺得看這本書的收穫,並不是要學它們任何一個,而是認識到變化是一種必然我們要做的是,是在最大變化發生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包括行動準備和心理準備“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古人都有了這種意思,何況我們今人?所以“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一定要保持,時刻充滿激情,有着靈敏的嗅覺和匆匆的行動,並學會像“唧唧”一樣不斷進行心裏調節,獲得最好的心境去奮鬥。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2

就對這本書有所耳聞,高中時候班主任也曾因為一篇閲讀理解而向我們講過這本書,也曾發誓要讀讀,但總能找到這樣那樣的理由給自己偷懶,最近終於讀完了《誰動了我的奶酪》。

這本書的作者是是美國知名的思想先鋒和暢銷書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博士,他在清晰洞徹當代大眾心理後,便在該書中製造了一面社會普遍需要的鏡子———怎樣處理和麪對信息時代的變化和危機。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兩個小矮人和兩隻小老鼠的故事。文章主要圍繞“奶酪”的獲得、擁有、失去,不同的人產生的不同心態,由此產生迥異的行動策略。是像嗅嗅和匆匆,迅速開始行動?還是像哼哼那樣害怕變化,否認和拒絕變化?還是像唧唧那樣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並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 本書虛構出的四個角色: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用來代表我們的不同方面,即我們簡單的一面和複雜的一面。我們每個人都具有這些不同的方面,不論我們的年齡、性別、種族和國籍如何。有時我們的行為像嗅嗅,他能夠及早嗅出變化的氣息;或者像:匆匆,他能夠迅速行動;或者像:哼哼,他因為害怕改變而否認和拒絕變化,這會使事情變得更糟,或者像:唧唧,當他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但不管我們選擇哪一面,我們都有共同的方面,那就是:需要在迷宮中找到我們自己的道路,幫助我們在變化的時代獲得成功。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一個關於“變化”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迷宮中,有四個可愛的小生靈在迷宮中尋找他們的奶酪。故事裏的“奶酪”是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追求目標的一種比喻,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種人際關係,可以是金錢,一幢豪宅,還可以是自由、健康、社會的認可和老闆的賞識。它只是一種精神上的寧靜,甚至還可以只是一項運動,如馬術、高爾夫球等等。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我們追尋它,想要得到它,因為我們相信,它會帶給我們幸福和快樂。而一旦我們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會對它產生依賴心理,甚至成為的附庸;這時如果我們忽然失去了它,或者它被人拿走了,我們將會因此而受到極大的傷害。

故事裏的“迷宮”代表着你花時間尋求着的東西所在的地方,它可以是你效力的機構,你生活的社區,亦或是你生活中的某種人際關係。關於變與不變,這本書告訴我們:未來,變化是唯一的不變。不改變,就會被瞬息萬變的未來所淘汰。懂得隨機應變並享受變化的人,才是未來最青睞的人。再完美的計劃也時常遭遇不測。生活並不是筆直通暢的走廊,讓我們輕鬆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宮,我們必須從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們時常會陷入迷茫,在死衚衕中搜尋。但如果我們始終深信不疑,有扇門就會向我們打開,它也許不是我們曾經想到的那一扇門,

但我們最終將會發現,它是一扇有益之門。我們多面的人性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3

在找到自己的“奶酪”後,當然會滿心歡喜地享受着自己的“奶酪”。然而,當你找到自己的“奶酪”後,是否曾想過有一天這“奶酪”會變質甚至消失呢?人的思維是複雜的,在失去這“奶酪”後,或許會像《誰動了我的奶酪》中的“哼哼”和“唧唧”這兩個小矮人那樣不肯承認奶酪不見了的事實,也就是否認變化,只是一味地等待着奶酪的回來。我們雖然可能會如此等待,但若能像當中的“唧唧”那樣,最後能發現變化可以帶來更好的生活並學會及時地調整,這樣也為時未晚。然而從此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面對同樣的變化的時候,另外兩個主人公——兩隻小老鼠卻與兩個小矮人相反。這兩隻小老鼠“嗅嗅”和“匆匆”雖然頭腦十分簡單,但在面對變化的時候,它們的表現卻比兩個小矮人更加出色。兩隻小老鼠能每天都看出變化的發生,並在”奶酪C站”中的奶酪被吃完後及時再次進入迷宮,而且只憑着它們靈敏的嗅覺,一條道路,一條道路地探索,最終尋找到新的奶酪站點——“奶酪N站”。它們能找到新的奶酪,只因為它們能隨着變化而變化,雖然每一次進入漆黑的迷宮前就已知道前路有眾多危險,但它們卻敢於面對即將到來的未知的挑戰,那挑戰或許會讓它們受傷,而如果就因害怕受傷,那麼永遠都無法找到新的奶酪。

眾所周知,人類的智商是比老鼠的要高的,但人類往往卻因為複雜的大腦和情感使事情變得越來越複雜。因而人類那些過於複雜的思想和情感便成為了阻礙他們前行的絆腳石了。如果人類就這樣不去隨變化而變化,那麼“奶酪”就只會是他們的憧憬罷了!

我們應該知道,變化總是會發生的。試從求學之路來看,從國小到中學,要學習的科目從三科變成了九科,而且連三科主科也有了不少變化:語文學習從簡單的識字、組詞、造句和看圖寫作變成要學會寫一篇篇六百甚至八百字的記敍文或議論文;英語學習從簡單地跟着老師或錄音帶讀單詞課文變成自己要學會拼讀單詞、理解文章內容以及文章中某些句子所包含的語法知識;數學學習也從學習簡單的算術和平面圖形到函數、向量和立體幾何......

從以上來看,只對於從國小到中學的變化就有如此之多,那麼在現今這發展如此迅猛的時代裏,其變化就更加數不清了。那我們是不是更加要注意到變化和適應變化呢?要想應對好變化,那就要注意“奶酪牆上的話”,就是以下幾點:一、知道變化總是會發生,“奶酪”的“保質期”不會很長久;二、要預測變化,時刻做好失去“奶酪”的準備;三、密切關注變化,經常“嗅一嗅”“奶酪”,這樣你才知道它是否依舊“新鮮”;四、迅速適應變化,要學會放棄,放棄舊的“奶酪”,那你就可以更早享受新的“奶酪”;五、變化,隨着“奶酪”的變化而變化;六、享受變化,盡情享受探險的過程和新的“奶酪”的“美味”;七、做好迅速改變的準備,享受其中的樂趣。有了這幾點作為我們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中應對變化的良策,那麼我們就更應該嘗試去面對各種變化,並且適應變化——隨變化而變化。

請記住一句話: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4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兩個小矮人和兩隻小老鼠的故事。它是一本用一個簡單、容易理解的故事讓你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的書。文章主要圍繞奶酪的獲得、擁有、失去,不同的人產生的不同心態,由此產生迥異的行動策略。老鼠嗅嗅:他能及早地嗅出變化的氣息。老鼠匆匆:他能夠迅速開始行動。小矮人哼哼:他因為害怕變化而否認和拒絕變化,這會使事情變得更遭。小矮人唧唧:當他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

文章大意:從前,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有嗅嗅和匆匆兩隻小老鼠,以及兩個叫哼哼和唧唧的小矮人每天在迷宮裏找奶酪。終於有一天,他們在C站找到了奶酪。他們本來每天都早早的起來,跑步到這兒來吃奶酪。但是慢慢的,哼哼和唧唧起來晚了,也不願跑步來了,而是慢步走到C站,因為他們認為這種安逸的生活會持續下去,直到永遠。然而,兩隻小老鼠發現,奶酪在一天天減少。直到後來,奶酪沒有了,但兩隻小老鼠並不覺得驚訝,因為他們早已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於是他們又去找另外的奶酪。而當兩個小矮人到達那兒,並發現奶酪不見時,始終也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還傻傻的在那兒等人把他的奶酪送回來。許多天過去了,C站依然空空如也,而小矮人們依然在那兒等。此時,他們的夥伴,兩隻小老鼠已經在另一個地方,N站找到了新鮮的奶酪。 最後,唧唧經過艱苦的思想鬥爭,也開始邁出沉重的腳步去尋找別的奶酪,最終也到達了N站,而哼哼始終在C站等待別人把消失的奶酪送回來。

這個故事中的奶酪自然是個比喻,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也可以是金錢、愛情、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等等。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着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衝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故事告訴我們:在這個充滿了變化的世界上,我們必須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變化後更加不能停留在那兒,什麼事也不做。而你想做哼哼和唧唧還是匆匆和嗅嗅就看你的了。我想大家都想做匆匆和唧唧,在失去那樣東西后,還可以再次得到。其實想成為匆匆和唧唧並不難,重要的是你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擁有一顆簡單的頭腦,你不必去想那麼多複雜的東西,只要知道失去這樣東西后再去尋找就行了。

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説,生活和學習工作中有太多的變化,變化無時無處不在發生,無論我們是否害怕變革的到來。如果我們能夠儘快調整自己適應變化,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當我們面對變化時,我們會害怕,會感到無所適從,這很正常。只要我們能夠正確的對待畏懼,它甚至可以幫助我們避開真正的危險。我們無須拒絕變化,我們完全可以改變對變化的態度,在變化中享受變化,擁抱變化,迎接變化。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

看完《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確實是一本能引起思想共鳴、發人深省的好書,書中描述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和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對於奶酪發生變化所持有的態度和採取的做法正是每個人在面對不同的環境時常常遇到的,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消極頹廢、牢騷抱怨、探索發現、努力開拓”等或積極或消極的思想和行為一直以來都伴隨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在他們身上找到對照的影子,很多本來可以做好的事情在消極因素的作用下沒有做好,很多原本做不到的事情在積極因素作用下反而取得了成功,關鍵在於我們的選擇,是選擇向嗅嗅匆匆那樣立即採取行動,還是向哼哼那樣抵制變化,或者向唧唧那樣逐步適應變化。

決定選擇的因素有很多,有飢餓的壓力、辯證的思考還有直覺的判斷,但我覺得在這個故事中很少言語提及的“鞋”是影響選擇非常重要的因素,我認為他們的鞋不僅僅是物理意義上的鞋,更是一種生存技能、一種前行工具。最初的他們都是穿着鞋子不斷的奔跑找到了奶酪,雖然都是在誤認為奶酪C站奶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前提下做出的對處置鞋子的判斷,兩者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嗅嗅匆匆將鞋子兩端的鞋帶繫好掛在肩膀上,而哼哼唧唧卻將鞋子丟在一邊,穿上拖鞋,想當然的以為再也不用穿着鞋子奔跑着去尋找奶酪了,鞋子好像已經無關緊要了,穿着寬鬆的拖鞋享受美味的奶酪再發出“人生至此、夫復何求”感歎。然而,當環境發生變化奶酪被人搬動了之後,時刻將鞋子帶在身上的嗅嗅匆匆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反映毅然衝入迷宮尋找新的奶酪,而將鞋子束之高閣的哼哼唧唧卻需要長時間的思考和適應,到底該何去何從。

這也是大多數習慣了安逸生活、習慣了固定模式、習慣了一成不變的人的真實寫照,無論是企業家、還是上班族,之前大家用掌握的技能在茫茫迷宮中找到一塊看似“穩定、保險、永不會消失”的奶酪,享受奶酪存在帶來的滿足、享受擁有奶酪帶來的光環。在奶酪充足的相對輕鬆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中,原先找奶酪穿着的跑鞋已不知所蹤,大家都換上無法奔跑的拖鞋,逐步形成思想保守、盲目樂觀、固步自封、不思進取的心態,任何人想創新、想變化都會招致圍攻、招致抵制,大家都同化成一個模樣,享受着已不在新鮮的奶酪卻不自知。

然而當環境發生變化已沒有奶酪可供食用的時候,穿久了拖鞋的我們已不再具備當初尋找奶酪時掌握的技能,已完全沒有當初尋找奶酪時一往無前的勇氣、所向披靡的激情,但對重新衝入迷宮尋找奶酪的猶豫歸根結底還是來自於沒有跑鞋的懼怕,來自於對能否有能力找到奶酪的疑問。

環境的變化是永恆的,是我們必須直面必須接受的事實,我們能做的就是將跑鞋系在肩上,並常常對鞋子進行保養,時刻準備着重新衝入迷宮去面對工作中不斷變化的形勢,不斷去尋找應對的新方法,才能真正讓奶酪變得用之不完、取之不竭。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6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一本風靡全世界的著作,在許多文章裏都看到過它的身影,只是,我一直無緣拜讀。

終於,我看到了它,靜靜地擺放在我的桌子上。

有點好奇,有點期待,我用一個下午的時間看了第一遍。

在那個夜晚,兒子的睡前故事就是“兩個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甚至後來有好幾個晚上,兒子都念叨着要聽“兩個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的故事。吸引孩子的,應該是簡單的故事情節。但對於我,肯定不是。

説實在的,書挺薄的,厚度給人“不過癮”的感覺。但讀之,發現雖然故事簡單,人物單純,無需過多地進行分析和揣測,卻能激起讀故事的人內心漣漪不斷。相信許多人,都在“兩個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身上或多或少地看到了自己不同時期的影子。

對大多數人來説,求學時代曾經更像“嗅嗅和匆匆”,無憂無慮,精力充沛,向前奔跑,不管風雨,不問前程。不可避免的也會有擔憂和分心,但常被長輩或者老師善意地提醒:那不是你此時應該考慮的。於是,繼續風雨兼程,直至真正有所收穫。否則,被人生中的一些短淺和當下羈絆了腳步,終將遺憾一生。12年下鄉時的國小,是當年一位考上北大的男生的母校,幾個老教師,都教過那個出息的孩子,也因此,常常會在課間休息時分,談起那個男孩上學時的種種,言辭之間溢滿對昔日門生的讚賞和自豪,但也總會在之後提到另一個女孩的名字,不勝唏噓,所有的老教師都連連搖頭,外加一聲歎息,滿是遺憾的樣子。我們這些支教的老師很好奇,老教師們道出了原委:他們所提到的那個女孩跟這個考上北大的男孩是同班同學,在學習上都屬佼佼者,甚至女孩的悟性還要更勝男孩一籌,並且兩人後來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一高。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兩個孩子三年後的“金榜題名”是命中註定時,女孩在媽媽苦口婆心的“學習太辛苦”、“考不上大學咋辦”、“考上大學家裏供應也困難”、“女孩子終究是要嫁人的”、“體恤家庭疾苦”、“兩個弟弟也要上學”等等多重偽命題的攻勢下開始漸漸偏離學習航道,對未來的恐懼、媽媽的遊説竟然讓她放棄了前行的腳步,成績直線下降,不久,竟主動退學,甘心做了一個“打工妹”。也就是在男孩金榜題名,收穫了十多萬的獎學金的那個暑假,女孩已經嫁為人婦,做了一對雙胞胎的媽媽。曾經的男孩和女孩,多像並肩奔跑在迷宮中的“嗅嗅和匆匆”,單純而努力,快樂而無畏,“不想那麼多”,有時也許是最無敵的法寶。如果可以,拋開復雜瑣屑的一切,專注於自己的目標,也許不知不覺,會收穫源源不斷的“奶酪”。

作為一名“培訓者”,“如何實現有效的培訓”是我所努力尋找的“奶酪”,經驗和資歷的不足也許會導致我走得彎路多一些,實現目標的過程慢一些,但這並不能成為我懈怠自己、消極學習的藉口。瞄準目標,付諸行動,不計得失,簡單做事,不負重前行,勇敢地向前走,我一定會做得更好的!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7

一本暢銷的書,總是在當時或以後擁有一些能觸及人們心靈的某些元素。讀懂一本書,你的內心可以跟着書的靈魂去倘佯,你的情感會隨着那些文字婉婉流淌,或使你悲傷,感同身受;或使你清醒,精神振奮。

就比如《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把一個鮮活的寓言故事委以深刻的人生哲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作者以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唧唧、哼哼在迷宮中尋找奶酪的故事分別刻畫了四種不同內心世界的人;

嗅嗅代表了能敏鋭感覺變化的人

匆匆代表了面對變化能第一時間採取行動的人

唧唧代表了面對變化時由埋怨到適應到及時做出調整的人

哼哼代表了害怕變化而一味拒絕變化的人

四種人面臨決擇時,表現出的不同的內心活動,給他們帶來了不同的境遇,鮮明的差別反映了四種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他們不同的成就與得失。

在閲讀中,作者實際上是先塑造了面對成功時的兩種人:一種是嗅嗅和匆匆以平常心對待;一種是唧唧和哼哼,驕傲自滿,懶惰貪婪。而後又塑造了面對失敗時的兩種人:一種是隨着變化而改變,努力尋求新的方法去適應變化的嗅嗅、匆匆和唧唧;一種是畏懼變化一味埋怨,等待變化自身改變的哼哼。這其中前一種人的塑造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如果我們能以平常心去面對成功,就會以一顆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失敗的挫折。

在故事的開始作者着意刻畫了小矮人的聰明才智以及他們豐富的情感,他們比小老鼠聰明,有邏輯性。他們先於小老鼠找到了第一個奶酪站,在這裏他們享受着應有的收穫,被成功的榮譽光環所籠罩,習慣於這種被認同的感覺,慢慢的驕傲自滿,懶惰貪婪,把現在的擁有幻想成永久的擁有,不再進取,不再擁有探索的心。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當奶酪正在一天天變質時,懶惰與貪婪卻遮住了他們的雙眼;當最終量變成質變時,已經註定了他們會自食其果。而相比之下,兩隻小老鼠擁有簡單的思維和情感,他們以簡單的眼光去看待複雜的事物,恪守着內心世界的一些原則,不因成功而忘形,不因失敗而氣餒,所以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他們不炫耀不張揚,就不會有瞻前顧後的畏懼。他們理所當然的去享受勝利的果實,也平靜的去對待周圍的變化,他們只把成功當作某一階段的事物,而沒有貪婪地以為是永久,當最終奶酪消失的時候,他們甚至沒有絲毫的驚訝,而是從容地踏上了尋找第二奶酪站的路程。

一顆平常的心造就了兩種不同的人,也收穫兩種不同的命運。這樣一種心態,讓我們不會好高騖遠,不會好大喜功,不會貪婪無度,不會忽略潛在的危機和變化。這樣才會有未雨綢繆的先見之明,才會有腳踏實地的奮鬥歷程,才會有謀求大業的寬容之心。

所以朋友,不論你是否喜歡閲讀,不論你是否有難以面對的變化困擾着你,我都真心的希望你能閲讀這本書,我相信你會被書中的故事所吸引,為其中的人生哲理所感染。在你的內心隨着這個世界千變萬化,失去一種歸宿感的時候,你是否嘗試過為它尋找一片精神的家園,那麼朋友你的選擇就在這裏!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8

三月份利用了一點時間,看了校長推薦的《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曾經有一段時間這本書是非常流行的、熱門的。當時我還在想怎麼這本書這麼的熱門。現在我終於明白了。認真看完這本書後,我馬上想到的就是自己,這本書像一面鏡子一樣,讓我看到了工作中的我,生活中的我,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書中有4個主人公———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尋找、要追求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理暴露無疑: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多的新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始終停留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回憶中。他們抱怨着,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想明白了,穿上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去尋找,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留在原地,一無所獲。在這個高速發展、瞬息萬變的社會,每個人面臨的境遇都會不同。關鍵是你的生活發生變化時,你的心態是怎樣的?

是怨天尤人還是樂觀積極地去面對?你採取怎樣的心態直接影響你未來的生活。“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這句話,讓我想到了自己這幾年的工作。剛當教師的'兩、三年,自己什麼都不懂,什麼都在學,什麼都在適應。但過了這兩、三年,工作順手了,就什麼都不想改變,更加沒有剛出來工作的那份衝勁,就像其他人説得一樣一直這樣安安穩穩的生活下去。但現實的社會往往不是你想象的那樣。我們周圍的事物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你不隨着變化而改變,那麼你就會被淘汰。就像教師這一行業,近幾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從績效工資的轉變等等。面對這些變化,我們如果不隨之而改變,還停留在陳舊的觀念裏,那麼我們很快就會被淘汰掉。你對變化的態度決定了你以後的生活。“儘早注意細小的變化。這將有助於你適應即將來臨的更大的變化。”我們周圍的事物每天都在發生變化,只是因為這種變化是細微的,不易被感知的,容易被忽略。

我們很多的人都習慣於漠視身邊細微的變化。然而,很多的問題都是在悄然間發生,卻未被感知和覺察。如果我們能儘早發現這些細微的變化,我們就能預測問題發生和發展的方向,就能及早地採取措施,未雨綢繆。從這本書中,我認識到變化是必然的。我們應該要在發生變化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我希望自己能像書中的“唧唧”一樣,通過吸取經驗和教訓,能在信息萬變的社會中不斷的改變自己,跟上社會的步伐,不會被淘汰;並像“唧唧”一樣在變化中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用最好的心態去奮鬥。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9

早就對這本書有所耳聞,高中時候班主任也曾因為一篇閲讀理解而向我們講過這本書,也曾發誓要讀讀,但總能找到這樣那樣的理由給自己偷懶,最近終於讀完了,英語1012戴晶晶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這本書的作者是是美國知名的思想先鋒和暢銷書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博士,他在清晰洞徹當代大眾心理後,便在該書中製造了一面社會普遍需要的鏡子———怎樣處理和麪對信息時代的變化和危機。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兩個小矮人和兩隻小老鼠的故事。文章主要圍繞“奶酪”的獲得、擁有、失去,不同的人產生的不同心態,由此產生迥異的行動策略。是像嗅嗅和匆匆,迅速開始行動?還是像哼哼那樣害怕變化,否認和拒絕變化?還是像唧唧那樣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並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本書虛構出的四個角色: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用來代表我們的不同方面,即我們簡單的一面和複雜的一面。我們每個人都具有這些不同的方面,不論我們的年齡、性別、種族和國籍如何。有時我們的行為像嗅嗅,他能夠及早嗅出變化的氣息;或者像:匆匆,他能夠迅速行動;或者像:哼哼,他因為害怕改變而否認和拒絕變化,這會使事情變得更糟,或者像:唧唧,當他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但不管我們選擇哪一面,我們都有共同的方面,那就是:需要在迷宮中找到我們自己的道路,幫助我們在變化的時代獲得成功。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一個關於“變化”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迷宮中,有四個可愛的小生靈在迷宮中尋找他們的奶酪。故事裏的“奶酪”是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追求目標的一種比喻,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種人際關係,可以是金錢,一幢豪宅,還可以是自由、健康、社會的認可和老闆的賞識。它只是一種精神上的寧靜,甚至還可以只是一項運動,如馬術、高爾夫球等等。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我們追尋它,想要得到它,因為我們相信,它會帶給我們幸福和快樂。而一旦我們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會對它產生依賴心理,甚至成為的附庸;這時如果我們忽然失去了它,或者它被人拿走了,我們將會因此而受到極大的傷害。故事裏的“

迷宮”代表着你花時間尋求着的東西所在的地方,它可以是你效力的機構,你生活的社區,亦或是你生活中的某種人際關係。關於變與不變,這本書告訴我們:未來,變化是唯一的不變。不改變,就會被瞬息萬變的未來所淘汰。懂得隨機應變並享受變化的人,才是未來最青睞的人。再完美的計劃也時常遭遇不測 生活並不是筆直通暢的走廊, 讓我們輕鬆自在地在其中旅行, 生活是一座迷宮, 我們必須從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我們時常會陷入迷茫, 在死衚衕中搜尋。 但如果我們始終深信不疑, 有扇門就會向我們打開, 它也許不是我們曾經想到的那一扇門, 但我們最終將會發現, 它是一扇有益之門。我們多面的人性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10

勵志和成功方面的書,現在社會上流傳很多,但當我的視線進入《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被重重地撼動了,一本不足百頁,僅四萬字的薄薄小冊子,竟有如此衝擊和震撼力,我想這就是這樣一本全球最暢銷書的魅力所在吧!

我們正經歷一個多變的社會,體制的變革把我們從一條風平浪靜的計劃經濟的小溪推向了充滿驚濤駭浪的汪洋。這種變化是徹底的、革命性的,又是客觀的,必然的。而《誰動了我的奶酪》用寓言式的故事討論了二個鮮明的主題;那就是變化。在變化來臨之前,怎樣預見變化,在變化到來之後,怎樣對待變化、適應變化。

要知道,事物的變化是客觀的、絕對的,而不變是主觀的、相對的。其實,我們周圍每天都在面對變化,只是因為這種變化是細微的,不易感知的,容易忽略。我們很多的人都習慣於這樣一種情形,即漠視身邊細微的變化,而面對急劇的變化表現出頑強的抗爭,抑或是徒勞的抗爭。然而,問題是很多情況下,變化是在悄然間發生,卻未被感知和覺察,以至於鑄成悲劇,就像一隻扔進冷水裏慢慢被加熱煮熟了的青蛙。當我們守着眼前的一片天空,習慣於自己擁有的工作、財富、幸福時,我們總是躊躇滿志,怡然自得或誇誇然暢談美好的未來,而很少想到萬一,想到去聞一聞“奶酪是否有變質”或看看否否正在少去。直到奶酪忽然沒有時,我們才開始追問為什麼,但為時晚矣。當我們真正意識到危險來臨的時候,可能已經無能為力,無法挽回了。我們中的一部分人平時象哼哼一樣,面對失去的那份安天天叫嚷着:“誰動了我的奶酪? ”然後意志消沉,苦等所謂老天開眼的奇蹟,結局只可能是在空空蕩蕩的房間裏餓死。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如

2 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書中的“嗅嗅”和“匆匆”恰是我們的榜樣。居安思危,對多邊的“奶酪”變化密切注意,把跑鞋掛在脖子上,隨時準備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尋找新的“奶酪”。只有敏鋭地注視着局面的細微變化發展,未雨綢繆,主動做好知識積累、技能積累、身體和精神積累,我們才能應付自如的面對發生的變化。

一本好的書就是能讀自己。從《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中所能悟出指導工作、學習、生活的理念,正如劃出了一個人走向成功和新生活的航線。當然,真正啟動航程的還是靠你自己。

“變化”——這個貫穿全書的精髓,讓我覺得它要讓人們懂得和掌握的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它讓我懂得需要摒棄一切盲目的樂觀,所有無聊的自怨自艾,用一種時刻跳躍着的激情和衝動去面對我們身邊的環境,躊躇?猶豫?彷徨?不知所措?它讓我們在面對一切生活、愛情、工作等困惑的同時,果斷地行動起來,固步自封是可悲的,應該不斷尋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發展,在發展中達到成功的目標。是呀,生活中太多的變化了。

放下這本書,我好像有了動力,有好多事我得去嘗試做,儘可能地做好!我早就因為身材走樣而煩惱,何不馬上走進健身房?我的工作就無可挑剔了嗎?我得好好地學習繼續努力,發揚川江精神!世事變化本無常,《誰動了我的奶酪?》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應對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掛在脖子上,時刻準備穿上它,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裏奔跑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