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

校園2.97W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微課教學設計-範例,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1

微課名稱:

茉莉花

學科:

音樂

授課年級:

四年級

教材版本:

花城版四年級下冊

教學內容:

第二課多彩的鄉音(四)之江蘇民歌茉莉花

錄製工具和方法:

錄像機

設計思路:

江蘇民歌《茉莉花》是我國廣為流傳的一首名歌,學生較為熟悉。根據學生已有的感知,採用聽賞的方式進一步學習歌曲,從中感受、發現《茉莉花》的音樂美,並能夠喜歡茉莉花,深情演繹茉莉花,為我們擁有這樣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而感到驕傲、自豪,從而增強大家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柔和、優美的歌聲演唱江蘇民歌《茉莉花》。

2、能用動作邊唱邊表演歌曲。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用悠長、流暢的氣息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歌曲中一字多音、切分節奏的演唱。

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等

教學過程:

1、師:同學們,你知道有哪些讚美花的歌曲嗎?(停頓學生回答的時間)對了,有《牡丹之歌》、《雪絨花》、《櫻花》等等,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首江蘇民歌《茉莉花》,請大家邊聽邊思考三個問題。

【設計意圖:根據音樂來源於生活這一理念,從學生熟悉的讚美鮮花的歌曲入手,創設一種説花、唱花的教學意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2、聽教師範唱後解決問題:歌曲的速度,歌曲的節奏旋律特點和歌曲的情緒三個問題。

3、出示歌譜,瞭解歌曲的曲式結構

師:這首歌曲有3個樂句,前兩個樂句各為4個小節,第3個樂句6小節一氣呵成,結尾重複第3樂句並在第5小節將歌曲推向高潮。

4、解決難點

師:這首歌曲大家要注意切分節奏和一字多音的地方(師找出切分節奏並進行示範)

5、學習新歌

師:請大家跟老師一起演唱歌譜,注意聲音要連貫、流暢。

6、再聽教師的範唱,引導學生隨着音樂做律動。

7、師:請大家用連貫的氣息,柔和、優美的聲音演唱這首《茉莉花》。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聲情並茂的演唱,創設一種親切、印象深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用優美的聲音、連貫的氣息演唱歌曲,感受茉莉花及茉莉花的音樂美,突出音樂聽覺審美體驗的藝術特徵。】

8、師:大家都能熟練地演唱這首歌曲,你們還可以創編一些動作為歌曲表演。

9、播放視頻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的感受與表現,激發學生的創編能力,將學習引申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10、課後練習及拓展:蒐集、欣賞不同地區和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音樂風格。

【設計意圖:感受不同的音樂形式對音樂的表達,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為學生的創造性發展價值提供實現的可能】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2

一、微課題目: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

二、教學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記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練優美,感情飽滿深沉,從中國人最關注的角度——倫理,來表達內心的感情,因此,無論從寫作技巧方面,還是從倫理道德方面,我們都可以從中挖掘非常寶貴的東西,這個微課,我從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入手,讓學生領悟深沉的父愛。從這一點説,我覺得在這個微課中,我們可以帶給學生兩個東西,其一,寫作技法之巧;其二,傳統美德之善。

三、教學特色:

從人物刻畫的細微之處:人物動作細節描寫挖掘寓意深刻的父愛主題,是這個微課的教學特色。微課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買橘。從父親的動作細節描寫切入,讓學生深刻領悟父愛這個主題。

四、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望父買橘中父親動作細節的分析,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父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②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五、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ppt課件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您好,這個微課重點講解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們知道,在《背影》這篇文章中一共描繪了四次父親的背影,其中以望父買橘的背影最為感人,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作者是怎樣來刻畫父親背影形象的。

(二)教學過程

播放幻燈片一:

作者是怎樣刻畫父親背影的?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

上縮;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教師:教師朗讀: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燈片所示)作者刻畫望父買橘的時候,為什麼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運用了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那麼什麼是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呢?

播放幻燈片二:

人物的動作的細節描寫:即準確、細緻、生動地描人物富有特徵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身體狀況、身份、地位、心理、習慣、情感等等。

(教師對人物動作細節描寫進行解析)

教師:下面我們就通過分析父親動作細節描寫,來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播放幻燈片三:

1.分析父親買橘的動作描寫 ,説明了什麼?

走路的姿勢:蹣跚

爬月台動作:探攀縮傾

教師:首先,父親走路的姿勢:蹣跚,蹣跚這個詞語寫出了父親年紀較大,腿腳不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蹣跚的背影!)

教師:爬月台動作:探攀縮傾,

動作描寫,“探”可看出父親體胖動作不靈便,小心翼翼地將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艱難過程。

“攀”,寫出月台的高度,因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後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可以想象父親爬月台是非常吃力的;

“縮”,寫出了父親兩腳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險。

“傾”,父親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樣靈便,寫出了父親爬上月台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描繪得很深刻。行動不便,步履艱難(艱難的背影!)

教師總結:通過這四個動詞描寫,一個父親為我買橘子艱難,蹣跚的背影躍然紙上。 播放幻燈片四:

探討: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麼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教師: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麼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1.橘,有吉的諧音,裏面包含了父親對兒子的希望,希望兒子能夠平平安安。

2.父親擔心兒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為兒子解渴。

是啊,父親揹負着家庭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況下,還要為已滿二十歲的兒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勝任的事情,在這一切一切的背後,都凝結着父親對兒子深沉而又偉大的愛。我們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朱自清寫《背影》就因為文中父親引

的那句話“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厲害,舉箸投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是在羞愧、傷悲、感恩等等複雜情感把自己激動得不行的情形下寫下《背影》創作的。在望父買橘這個片段中,買橘子的過程和動作,描寫得栩栩傳神,是我們不僅好像看到父親憨厚朴實的形象,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而且好像也看到了關注着父親的兒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三)作業佈置

動作細節描寫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真實可感,個性特徵更加鮮明。一個或一處成功的動作細節描寫往往勝過千言萬語的表白。 在你的人生經歷中,你的父母肯定給予了你許許多多的關愛,也許是一聲輕輕地叮嚀,也許是一次傾心的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一個温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這些細微的關心,你有用心體會過嗎?請你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説》為題,寫一段發自內心的告白,然後讀給父母聽。要求在描寫人物行動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麼,更要寫出他在怎樣做,把爸爸/媽媽“怎樣做”時常常被人忽略的細枝末節描寫出來。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對文中作者望父買橘細節的分析,體會到了父親對朱自清先生平淡卻深沉的愛。也讓我們學會了珍惜身邊偉大的親情。謝謝您認真看完這個微課,謝謝。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3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2品讀環境描寫和人物細節描寫的重點語段,瞭解母親工作的艱辛及母親對“我”讀書的支持。

3.感受慈母情深,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教學準備:

ppt課件

課時分配:

8分鐘

教學方法:

錄屏型

教學類型:

講授型

適用對象:

五年級學生

教學過程:

1.片頭:(20秒以內)本文是著名作家樑曉聲小説《母親》中的節選。課文記敍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支持和鼓勵“我”讀課外書的故事,表現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2.瞭解作者(ppt演示):樑曉聲,當代作家.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樑曉聲的創作以小説為主,現已創作長篇小説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灣出版,並譯為英、日、法、俄等國文字.著有短篇小説集《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中篇小説集《人間煙火》,長篇小説《一個紅衞兵的自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説《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及中篇小説《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秀小説獎.

3.找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詞句,體會深情。

4..體會母親工作的艱辛和對我讀書的支持。

結尾:

(10秒以內)今天的微課就講到這,謝謝聆聽。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4

錄製工具和方法

微課使用PPT軟件製作,電子白板軟件錄屏,過程中運用電子白板功能並

插入輔助教學的短視頻、音頻,通過網址鏈接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設計思路

本節微課通過教會學生鑑賞詩歌的方法“知人論世”去了解作者杜甫,品讀杜甫不同時期的兩首詩,去初步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

微課中還通過文字材料助讀和方法點撥,配以視頻朗讀,聲畫結合,引導學生正確朗讀詩歌,學會通過寫作背景與詩作內容結合來理解詩人的寫作情感。

教學設計

環節內容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學習通過“知人論世”來了解作者,品讀詩歌;學會正確朗讀詩歌。

2、在微課程的獨立學習中,完成進階測試題,初步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培養學生關心國家、生活的情感態度。

3、在新媒體、新技術的操作活動中,培養學生自學意識和創新思維。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通過“知人論世”來了解作者,品讀詩歌。

教學難點: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學會將寫作背景與詩作內容的結合,理解詩人的寫作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明目標

同學們,歡迎大家走進微課課堂,今天微課學習的內容是:《杜甫詩三首》的前兩首《望嶽》、《春望》,我們的學習目標是:通過微課學習,瞭解什麼是“知人論世”,並且通過“知人論世”法去了解杜甫,品讀作者不同時期的兩首詩《望嶽》、《春望》,初步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PPT1-2)

二、聽讀,初感知

(一)學習詩歌離不開朗讀,下面請大家仔細聆聽,初步感受作者在詩歌中表達的情感。(PPT3-4)

(二)聽完了範讀,大家是不是發現兩首詩雖然是同一個作者,但它們的情感卻完全不同,這是為什麼呢?它們分別又有着什麼樣的情感?今天老師就教給大家一種欣賞詩歌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論世”法,它的意思是:我們在欣賞、吟詠古人的詩歌作品時,應該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為人,全面瞭解他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與作者成為心靈相通的好朋友。(PPT5)

三、明方法,知背景

(一)關於杜甫,同學們你對他的瞭解有多少呢?你知道他的創作歷程,可分幾個時期嗎?對,共分四個時期(PPT6)下面就請大家點擊這個鏈接:xxxx,去具體瞭解一下杜甫詩歌創作的四個歷程。(如不能連接網絡,預設超鏈接PPT15-17)

(二)同學們,此時你對《望嶽》和《春望》這兩首詩的寫作背景有了初步的瞭解了吧。(PPT7-8)

1、我們的目光先聚焦到《望嶽》上,你注意到課本下的註釋了嗎?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當時年輕的詩人離開了長安,到兗(yǎn)州去省親——其父杜閒當時任兗州司馬。此後大約三四年內,他一直在山東、河北一帶漫遊,交了不少朋友,這首詩就是這期間寫的。

2、接着我們來關注《春望》的寫作背景,也請看到書下注釋,其寫作背景是: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十一月,詩人赴奉先縣探家,未幾,安祿山發動叛亂。次年五月,叛賊攻破潼關,詩人被迫北上避難。七月,肅宗即位於靈武,詩人聞訊後前往投奔,不料中途為賊兵所俘,被押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機逃離長安,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當時朝廷的所在地——鳳翔縣。《春望》是詩人逃離長安前一個月寫的。

四、再聽,悟情感

(一)帶着對詩歌背景的瞭解,我們再次觀看並聆聽這兩首詩的朗讀視頻。請大家細細品味兩首詩的不同情感,感受它們不同的感情基調。PPT9-10

《望嶽》寫詩人遊歷山川名勝,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自己的遠大抱負,其感情基調熱情奔放。

《春望》寫詩人歷經戰亂,目睹國家破敗之象,身感離鄉背井之苦,表達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其感情基調沉鬱憂憤。

你體會到了嗎?

五、自讀,品情感PPT11

好,下面就請大家帶着剛才的理解,隨着音樂,感情朗讀《望嶽》和《春望》這兩首詩,最好讀兩遍呢。PPT12

六、小結,明學法PPT13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杜甫的兩首古詩,瞭解到古代詩歌最重要的一種途徑,那就是“知人論世”。《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一位作家選擇什麼樣的題材,表現什麼思想,抒發什麼感情,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觀和生活經歷決定的,又與他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在鑑賞詩歌時,首先要明曉作者的生平、思想,瞭解當時的創作背景。請大家學會運用這種方法去品讀杜甫的第三首詩《石壕吏》。

詩歌彷彿是一條時間的隧道,通過它我們與中國古代的偉大詩人們產生了心靈的碰撞,今後請多一些詩歌閲讀,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些詩意……(Ppt14配樂結束微課的學習。)

今天的微課就學習到這裏,請大家打開本課的“進階測試”,自測一下自己的學習掌握情況,祝學習愉快,再見!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5

微課名稱:

四年級上冊“計數問題”

知識點名稱:

數線段的個數

學科類型:

國小數學

教學環節類型:

新課講授

教學活動類型:

講授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會快速準備的數出線段(角)的個數。

教學對象:

國小四年級學生

教學資源與環境:

電子白板,錄屏軟件

教學過程:

1、給出一個圖,讓學生先試着數線段,提出問題:怎樣快速又補充不漏的數出來。進行基於問題的教學。

2、從一般到特殊,講述數線段的技巧。

3、給出問題,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檢驗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預計上課時間長度:

5分鐘

教學理念:

創新。教學模式創新,運用技術創新,豐富教學策略,給學生創造一個富有樂趣,有益於學習的微課程。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6

教學設計思路:

在認識生物與非生物的基礎之上,通過展示圖片和實物觀察,引導學生説出生物的特徵,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微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能夠舉例説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二、能力目標:

提高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情感目標: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並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徵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

1.活體生物如:盆載的植物體1-2種;

2.動物標本1-2件;

3.珊瑚;小機器人;有關的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1、對照課件,學生完善“觀察”的預習筆記。

2、投影情景圖片,啟發學生找出生物與非生物;投影各種動物、植物圖片,啟發學生歸納出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

3、投影:植物的生命活動幻燈(需要水、礦物

質,進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機物);動物捕獲食物的生命活動幻燈。啟發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徵之一: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4、讓學生閉嘴捏鼻感受呼吸。投影幻燈:小鳥在呼吸;野牛在晨光中呼吸。啟發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徵之一:生物能進行呼吸。

5、投影幻燈:小狗排尿;“撒尿小孩”的銅像;落葉。啟發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徵之一: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6、投影幻燈:獵豹追捕獵物;河魨平靜、受驚嚇;含羞草;玉米細苗。啟發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徵之一: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7、投影幻燈:紅狐的生長;胎兒的發育;菜豆的生長。啟發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徵之一: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8、補充生物的其他特徵。

9、歸納小結生物的共同特徵。

10、課堂練習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7

隨着移動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們迎來了微時代:微博、微小説、微信、微電影等微時代產物迅速在社會普及,而微課也順應時代而產生了。

微課是近幾年來興起的一種新的非常熱門的教學形式。那微課的定義是什麼?在國內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國內較早提出微課概念的是廣東佛山教育局研究員胡鐵生,他將微課定義為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與學活動的各種資源有機組合。上海師範大學黎加厚教授認為微課程是與“課”相對應的概念,是從翻轉課堂中湧出的新概念。他將微課定義為“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內容,內容短小,集中説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主要使用“微視頻”作為記錄教師教授知識技能的媒體。

從不同學者對微課的界定我們可以看出:微課的核心是一個“微”字,微型。即針對一個小的知識點、以較短的時間、微型視頻的形式呈現的一種教學手段。有效的微課能夠有效提高課程教學的質量。華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課的四個特點:微型化、優質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網絡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時代,微課自身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微課成為現代社會尤其是網絡社會中普遍歡迎的的教學手段。

微課要求在短時間內完成某個知識點的講解,這樣的教學形式和傳統的教學模式會有許多的不同之處。本文將以一個語文微課的製作案例的設計來分析微課設計思路。

一、巧選題,題小而精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選題是製作微課的關鍵,科學的選題也是微課成功的前提。在微課網觀看老師們的獲獎微課時,我發現老師們的選題都非常細小,如《標點符號運用—提示語的三種位置》、《作文指導——“介紹自己”的三種方式》、《認識田字格和學習基本筆畫“橫”》……觀看獲獎微課的經驗告訴我,微課的選題一定要小,要針對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的細小知識點,學生理解不透徹的,易錯的問題進行微課選題。根據選題小而精的特點,結合現在不管是入學之初還是中段或高段的學生,很多學生的握筆姿勢都是錯誤的情況,筆者把微課題目定為《握筆姿勢》。與學生的實際結合,把握筆姿勢細化,旨在讓這個細化的握筆姿勢使學生通過微課的形式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

二、智選材,字簡而明

微課的成敗除了要選好題外,精心的選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課教學手段的採用是以提高教學效率為目的,它的表現形式決定了微課教學不能以大篇幅發揮,詳盡説明的手段來實現教學。而語文微課的製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燈片的形式錄製,由於幻燈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燈片的形式呈現的話,就會給人密密麻麻的感覺,那觀看者就連看的興趣都沒有。

此外,幻燈片的張數也不宜多,因此,在選材時,要善於提取、取捨相關內容,以關鍵詞的形式呈現在幻燈片上,讓人一目瞭然。在製作《握筆姿勢》的微課時,筆者主要圍繞“握筆”為中心,抓住學生的握筆姿勢選擇所需的材料:握筆步驟的圖片、正確的握筆姿勢圖片和在實際書寫過程中學生易犯的錯誤握筆姿勢圖片。然後用十張幻燈片來講解,讓學生跟着視頻操作,以實際操作的形式讓學生領會和實踐握筆姿勢要領。幻燈片點到哪裏,學生就操作到哪裏。這樣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有了操作性的實踐,學生聽課的時候便可集中精神。成功的微課可以使學生領會知識點的要領,進而形成自己的技能。

三、活設計,設計巧妙

好的教學設計是成功的一半。受微課自身短小精悍的的特點限制,一個微課所包含的內容必定是有限的。因而,在設計微課時,切入課題要簡潔明瞭,迅速與主題相關聯。重難點的設計也要簡單清晰。讓學生能夠通過5到15分鐘的微課學習進而掌握某方面的知識點。如本文例,《握筆姿勢》設計如下:

課程重點為: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

課程的難點為:改掉錯誤的握筆姿勢。

突破方法:通過實踐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以及對錯誤握筆姿勢的判斷進一步加深正確握筆姿勢的印象。

本文所舉案例是針對國小各年段學生而設計的,目的是要學習正確的握筆姿勢,改掉錯誤的握筆姿勢。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結合國小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加入了操作性知識,學習的形式上避免了傳授的單一性,呈現出動手的實操性,因而在整個微課的學習過程中,容易讓學生從講解到實際操作上把握正確的握筆姿勢,改掉錯誤的握筆姿勢。

在微課的設計中,小結要科學快捷。好的微課小結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本節微課知識點的印象,還可以達到鞏固知識點的效果。

四、精錄製,視頻清晰

視頻的錄製直接影響到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錄製視頻錄製的過程中要畫面清晰、聲音動聽。在學校的微課製作培訓課時,聽了微課獲獎老師的經驗分享。很多老師為了能夠錄得滿意的視頻,他們選擇了在凌晨時分錄制。錄製過程中一旦出現口誤就得重新錄製,所以最艱難的還是微課的錄製。

由於學校沒有專門的微課製作室,要錄得高質量的視頻需要一個特別安靜的環境。筆者在錄製《握筆姿勢》微課時也是選擇了晚上十二點以後,緊鎖門窗。在錄製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語速、語調,聲音的質量也會影響觀看微課的心情。整個微課的錄製時間只有五分多鐘,但是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反覆錄製和修改。錄製好以後,還要把多餘的部分請技術人員裁剪。經過剪切合並的微課沒有多餘的東西,觀看起來清晰流暢。

總之,在微課的製作過程中,認真把握微課的概念,掌握微課的製作要點,把微課設計得簡潔明瞭,讓學生從看中學,學中悟,快捷掌握該知識點。作為教師應該掌握微課製作的技巧,把微課資源的優勢充分應用到語文教學中,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8

一、教學背景

1、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順序來寫的,説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講觀察後的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並列舉了牽牛花等9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説明這個發現,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最後談到植物學家是如何修建花鐘的。教學這篇課文時,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2、學情分析:

國小三年級作為中年級的起始階段,在語文知識方面要求更高。不但要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更要注重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培養。我們班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好,但閲讀能力比較薄弱。由於平時積累的知識少,寫作基礎較差。在學習課文時,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去感悟課文內容。這樣學生就能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背誦、摘抄等形式,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運用閲讀中學到的表達方式,發揮課文對習作的指導作用。

3、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篇課文《花鐘》第1自然段。

4、教學對象:國小三年級上期的學生。

5、教學環境:配有多媒體的教室。

6、教學要求:遵循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採用“導、學、教、練”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2、學習運用多樣式的句式表達。

三、教學方法

1、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花的特點,體會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

2、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注重在讀中感悟,體會語言美。

3、讓學生仿寫句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積累語言。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都認識哪些鍾?

2、出示“花鐘”課件。

師: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種特殊的鐘。這個鍾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鐘有什麼不一樣呢?

生:這個鍾是由花組成的。

師:這個鐘的名字叫花鐘。花鐘上鮮花朵朵,爭奇鬥豔,芬芳迷人。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花鐘》這篇課文,去領略花的美麗與神奇。

(二)學生自主學習

1、出示自學指導。

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花?它們分別是什麼時候開放的?在文中用橫線畫出來。

2、學生默讀第1自然段。

(三)教

1、提問:誰來説説第1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呢?

(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

師:一天之內只有這些花開放嗎?

生:不是。

師: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生:這段後面的省略號表示還有很多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2、品讀重點語句,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體會語言美。

(1)個人展示讀。

師:這麼多的花竟先開放,你最喜歡哪一種花呢?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讀一讀。

生:我最喜歡牽牛花。

師:好,你來讀一讀描寫牽牛花的句子。

生: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師:你覺得這句話美在哪裏呢?

生:這句話把牽牛花當成了人來寫,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寫得很形象,很生動。

師:作者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很形象地寫出了花的形狀和顏色。這一段中還有哪些句子也寫得美呢?誰願意再來讀一讀?

生:五點左右,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

師:薔薇開花的樣子,就像我們小朋友張開了笑臉,很美很美。這麼美的花,這麼優美的句子,讓我們分組來讀一讀吧,看哪個小組讀得最棒!

(3)分組讀描寫花開的句子。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聽到你們的朗讀聲,老師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朵朵美麗的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花的世界去欣賞欣賞吧。(多媒體課件播放。)

3、賞花。

師:這麼美的花,我們似乎還沒欣賞夠,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

4、齊讀第1自然段。

5、小結。

(1)通過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我們瞭解了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2)出示花鐘課件演示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

(3)我們看到了作者筆下的花,各有各的姿態,各有各的性情。看來寫花的開放不止一種説法。讓我們也來寫一寫吧。

(四)練

仿寫句子。

課文用不同的説法來表達鮮花的開放,我們也來填一填,再體會體會。

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薔薇

萬壽菊睡蓮

月光花煙草花

《13花鐘》第1自然段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思路清晰,語言優美。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了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並例舉了牽牛花等九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説明這個現象。我採用了“導、學、教、練”的順序展開教學。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由課件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這樣的導入方式,美麗而簡潔,能有效地節省時間。

2、出示自學指導,讓學生有目標地進行學習。在這一階段,讓學生自主閲讀,一邊讀一邊找出描寫花開的句子。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3、通過朗讀重點句子,體會不同句式。第1自然段描寫花開的句子採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很有趣味性。在教學中,我注重對朗讀的指導,抓住重點語句,比如: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採用個人展示讀、分組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去體會語言美,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同一句話的不同表達方式給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4、拓展練習。課文用不同的説法來表達鮮花的開放,讓學生也試着用不同的句式來描寫花的開放,然後讓學生完成課後的練習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之,在這簡短的十分鐘內,通過讀議重點句子,藉助多媒體課件,儘量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靈活運用不同句式表達意思的方法,並通過讀寫結合的方法,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激發了學生對花的喜愛,培養了他們的語感,加強了情感和美的薰陶。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9

【微課內容分析】

本節微課是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一單元第3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2子目“選官制”的內容。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建樹,是本節課的重點,而對此的理解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這是確定科舉選官制為本節微課講授內容的主要依據。

【學情分析】

首先,學生對一些重要歷史概念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和表面,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鍛鍊,使認知由淺入深、由表及裏。

其次,學生的一些學習能力還不完全具備,在對歷史問題的分析、判斷、評價等方面尚有欠缺。這些都是學生目前學習中的難點,需要通過老師的引導逐一解決,使能力獲得提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瞭解世卿世祿制,察舉與徵辟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等歷史概念。

學生通過對中國選官制的演變歷程的學習,鍛鍊梳理知識的能力。通過對科舉制創立的特點和積極意義的分析,培養分析問題和評價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微視頻課學習,對自己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加深對歷史概念的理解,學習處理歷史資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學生認識到中國古代官僚制度的發展和演變,是根據時代的需要而制定和不斷調整的。

古代的制度為我們今天也提供了歷史借鑑。

【教學重點】科舉制創立與完善

【教學難點】科舉制的作用與影響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一,微課導入:同學們好今天我們學習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標誌之一——科舉選官制的創立。科舉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結束,歷經1300多年。這節微課我們就從背景、創立、演變、特點和影響五個方面來學習科舉選官制。

設計意圖:以解讀課題導入,既點了睛又交代了任務,同時還希望能起到激趣、凝神的作用。

二、微課講授:關於科舉選官制的五方面的講授,依次是背景、創立、演變、特點和影響。其中,背景和影響兩部分有所側重,創立、演變和特點這三方面稍略。

設計意圖: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為出發點,五方面內容的設置呈現一定的邏輯關係;注重設問的技巧與作用,抽絲剝繭,深入淺出,希望能對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所幫助。

三、微課結語:“一言概之,科舉選官制的創立統一了價值,延續了文化;促進了教育,培養了人才;穩定了政治,推動了發展!同學們,今天的微課——關於科舉選官制我們就學到這裏,再見!”

設計意圖:既結束了本課,又呼應了導入,既學到了知識,又略有回味。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10

一、 教學目的

1、 通過節奏訓練,掌握延音線的運用,切分音節奏型

2、 通過學習能夠準確找到切分節奏型,並且正確視唱。

二、 教學重難點

延音線的靈活運用,切分音節奏型

三、教學準備

節奏型、示意圖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大家看這個譜子,音符上面是一條向上或向

下彎曲的弧線,這個弧線叫什麼?有什作用?

2、 新課

(1)這個符號叫作延音線,樂譜標記符號之一。其作用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連。那麼拍值等於所有這些音符的總和。

看實例:這個1上面的線就叫延音線,這個1的音要連續演唱唱四拍。

(2)下面咱們看這個譜子 5 6 6 i 請同學們為這個樂譜劃上拍子,自己打拍子視唱一遍。

如果把中間相同的音6用延音線連起來,又該怎麼劃拍子?請同學們試一下劃出拍子來。

(3)同學們劃的拍子看和我一樣嗎? ∧ /

怎麼打拍子?請跟我打一下(老師示範)。

這個音在一小節內書寫的時候也會變化為:

(4)總結

切分音是旋律在進行當中,由於音樂的需要,

音符的強拍和弱拍發生了變化,而出現的節奏變化。比如:一個音在弱拍時開始,而且延續到後面的強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強弱規律,使原來的強弱關係顛倒了,這種音形叫“切分音”。

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①弱拍音延續到強拍位置;

②休止強拍位置;

③弱拍音改為強拍。

(5)拓展:請同學們在歌曲《鳳陽花鼓》譜子中找出切分節奏,並打節奏正確演唱。

五 本節教學小結

通過本節我們學習掌握了一種新的節奏類型,節奏是一個音樂的靈魂 ,把握好節奏就能更進一步了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11

微課名稱

菱形的定義

知識點來源

北師大版數學九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課題菱形的.定義

設計思路

學生自主探究,訓練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具體設計

內容

教學目的

理解菱形的定義及其與平行四邊形的聯繫.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加深師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菱形的定義、性質及判定方法、

教學難點:菱形性質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識的綜合應用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問題1、做一做:畫出符合下列條件的平行四邊形:

畫平行四邊形ABCD,使角A等於60°,AB=AD=2cm。

預設學生行為

通過觀察生活中菱形的圖片(靜)――結合小區伸縮門的運動(動)――平行四邊形的移動(理論),認識菱形並得出概念,畫圖並觀察並指出它是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菱形。

設計意圖

創設學生熟悉的氛圍,激起學生認知衝突,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

教師活動

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入課題----菱形並板書課題

學生再舉出生活中菱形的例子:推拉門、衣帽架.

菱形的定義

通過學生觀察、活動、交流,剛才的作圖請同學嘗試給出菱形的定義教師歸納總結

預設學生行為

生甲: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生乙: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老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適當評價,然後給初菱形的確切定義並板書。同時指出菱形是具備:“①平行四邊形;②一組鄰邊相等”

設計意圖

訓練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滲透集幾何學習的基本思想,為後面學習其他特殊平行四邊形打基礎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12

微課設計的原則:以學生為中心

在微課的設計與製作中,“以學生為中心”是一個不可動搖的原則。微課以視頻為載體,以網絡為傳播途徑,是一種提供給學生自主觀看、自主學習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微課的出現是教育資源建設之重心由助教向助學轉變的重要契機。”。總體來説,微課的用途大致可以分為三類:①用於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供學生課外複習,查缺補漏;②用於翻轉課堂,起教授新知的作用;③用於拓展教學,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無論出於何種使用目的,都需要明確:第一,微課的使用對象是學生,不是老師;第二,微課的主要使用時間是課外,不是課內;第三,微課的使用地點一般在家裏、宿舍,不是教室。因此,學生看不看、看多久,教師無法直接監控。作為一種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絡資源,微課要想達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必需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有用和有趣,否則無法有效維持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微課設計的核心原則必須是以學生為中心。偏離這個中心,微課就很可能重複“建設——閒置——浪費”的命運。

在微課的設計中,“以學生為中心”有三層含義:

1、在視聽傳播的設計上,要用學生的眼睛看畫面,用學生的耳朵聽聲音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在製作微課時會習慣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沒有認真分析一下:學生需要看到什麼?學生需要聽到什麼?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視聽感受。

首先,從內容上看,學生在微課中最需要得到的信息是知識、技能本身,他不需要看到完整的教學活動過程。因此,並非教學內容的一些因素和環節,如教師個人形象、課堂提問、小組討論乃至學習競賽等傳統課堂教學環節,是完全可以省略的。微課不是課堂錄像的微縮版,更加不是視頻公開課、示範課、精品課。因此,微課不需要展示教學活動過程,只需要展示教學內容本身。

其次,從畫面和聲音的製作方面,要學會用學生的視角看畫面,用學生的耳朵聽聲音。比如,在拍攝實驗操作、樂器彈奏、手工製作、運動技巧等內容的鏡頭時,一定要從方便學生觀察、模仿、學習的角度拍攝,順着學生的視角採用俯拍、同側拍等方式製作畫面。畫面要重點呈現學習內容,而不是呈現老師或者教學活動全景。同理,聲音的製作要讓學生聽得清楚,感覺舒服,注意背景音樂可控等。

2、在教學思路的設計上,要根據學生的思路展開教學

一個好的微課,要善於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用學生看問題的思路來引領教學內容的組織。比如,問題解決思路就是一種常用的設計策略。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微課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點、疑惑點、困難點把教學內容分解為一系列小問題,順着學生的問題思路展開內容講解,一步步引領學生深入學習。此外,還可以靈活使用歸納總結、聯繫對比、案例分析、邏輯推理等設計思路。總而言之,要善於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按照學生的思維重組知識呈現順序,真正做到在教學思路上“以學生為中心”。

3、在心理感受上,要有面對面輔導的親切自然感

微課並非傳統課堂教學搬家,也不是課堂授課的微縮版,它是一種能夠提供“一對一”個性化教學服務的資源和工具,這是微課區別於其他教學資源的重要特徵之一。可汗學院的微課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是因為可汗學院的教學信息處理和呈現手段非常簡單,僅僅利用了一個手寫板。微課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熟練駕馭,在於教師充滿人情味的耐心講解,在於透過語言信號傳遞出來的親和力、感染力。

當前,很多老師在製作微課時容易忽視心理感受問題。教師在錄製微課時不注意調整自己的感覺,還是停留在上集體課、公開課、示範課的場景,聲音會不自覺地變得生硬、呆板、不自然,讓人感覺像是大會發言或新聞廣播。也有部分教師不習慣對着計算機講課,找不到對人講話的感覺,因此語音缺乏自然感、親和力,無法在情感上傳遞出和諧的旋律。微課是供學生單獨使用、反覆觀看的,要傳遞出與集體教學不一樣的,一對一教學的親切自然感,才能拉近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增強微課的感染力。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微課,是“我在你面前,我為你講解”。有了這樣的情感基調,微課的製作才容易取得成功。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13

教學背景:

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學期課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動、具體、形象的語言寫出了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好文章。文中的語句生動、形象,大量採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及總分或是總分總的寫作方法,是剛學寫作不久的國小生習作的一篇好素材。

教學目標:

1、抓關鍵詞句理解西沙羣島海底的魚多,領悟誇張的手法。

2、運用排比的手法,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學會把事物描寫得細緻、形象、生動,完成片段寫作。

教學方法:

1、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感官,激發學生興趣。

2、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合作、相互的學習。

3、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直接與本文對話,讀中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頻,情境導入:

西沙羣島的海底有美麗的珊瑚,有懶洋洋的海蔘,還有威武的大龍蝦。現在讓我們穿上潛水服再到這美麗的海底世界看看還有什麼奇幻新奇的吧!【播放視頻】

二、感受魚多,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1、誰能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魚多)

2、這麼多的魚,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呢?趕緊讀一讀這段話,找一找哪些句子寫出魚很多。

【出示句子】:

1)生1: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師:西沙羣島的海底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嗎?(生彙報)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請看【出示選擇】

滲透寫法:作者誇張地寫出魚佔了海洋的一半,這樣寫的目的不僅告訴我們魚多,還能引起我們豐富的想象。這麼好的修辭手法,以後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試着用上哦。

2)生2: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

魚成羣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

【引導學生理解“成羣結隊”】

師:對啊,這裏是説海底一羣羣的魚聚在一起遊,你們知道有哪些小動物也喜歡成羣結隊的呢?

3、除了“成羣結隊、各種各樣”,老師還找到了一些表示多的詞語呢!【出示詞語不同形式讀】

過渡:積累詞語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寫好習作,這麼好的學習方法,大家可要記住了!

4、作者不僅在這段的開頭總體寫出了魚多,他還對魚進行了具體、生動的描寫,請默讀這段話,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內容。

5、1)你喜歡哪種魚?根據學生回答,師歸納並板書:顏色、外形、動作

2)根據學生回答,相機講講排比句的好處:

大家有發現作者是運用了什麼句式把這四種魚的顏色、外形、動作寫具體的呢?(排比句)

小結:作者運用結構相似的排比句,讓我們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樣就把魚寫得更有趣、更生動了。來,一起讀一讀這些好看的魚吧!(齊讀)

6、好看的魚還多着呢。想不想看?【出示圖片】

7、1)現在你就動筆從顏色、外形、動作三個方面寫下你喜歡的魚,再用上比喻、擬人把它寫得更生動。

2)學生寫作

3)片段展示:來,把你寫的魚介紹給大家。(展示兩到三篇學生習作)

8、小結:從同學們的筆中,我們又見到了這麼多種魚,不過就算我們全班人一起寫,寫個幾天也寫不完西沙羣島的魚。怪不得人們都説——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教學總結:

在這節微課中,我主要講授課文第四自然段魚多的部分。我能抓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並理解西沙羣島海底的魚多,領悟誇張的手法。運用排比的手法,在讓學生仔細觀察出示的魚的圖片的基礎上,仿照第四自然段“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把所看到的魚描寫得細緻、形象、生動,完成片段寫作,讓學生感受譴詞造句的藝術。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14

一、教學設計思路

地理學習方法之一是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地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又可以服務於生活。利用某些生活現象可以很直觀地解釋地理問題,讓知識更貼近學生的認知,這樣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土地鹽鹼化現象是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生態破壞的表現之一,題目會考察的重點內容之一。在一次講題過程中,説到土地鹽鹼化的形成過程,我已經利用板圖講解了鹽鹼化的形成過程,但學生感覺還是有點抽象。我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羽絨服時若是沒沖洗乾淨的話,羽絨服表面會有白色殘留,這和土地鹽鹼化的形成原理相同,藉助這個生活中的現象更利於學生接受知識。所以本微課作品就利用實驗讓學生很直觀地認識到鹽鹼化,再通過動畫分析鹽鹼化的形成過程。通過鹽鹼化形成過程的學習,鹽鹼化的成因自然很容易就總結了出來,有了成因分析,鹽鹼化的防治措施也就不難得出。最後有利用華北地區和濱海地區鹽鹼化成因這個測試題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這個微課不僅想讓學生掌握鹽鹼化問題,更想通過實驗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引導學生形成觀察生活現象的習慣,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最後讓學生關注鹽鹼化問題,注重環境保護,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為我們學習選修教材《環境保護》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明確土地鹽鹼化的概念;

2.通過土地鹽鹼化的形成過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3.明確我國土地鹽鹼化的主要分佈區。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生活,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讀我國土地鹽鹼化分佈區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3.通過土地鹽鹼化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土地鹽鹼化的學習使學生關心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問題,增強環保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土地鹽鹼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難點:土地鹽鹼化的形成過程及成因

四、教具安排:實驗視頻多媒體課件flash動畫

教學過程

[導入]

大家好,我是陝西省周至中學的羅曼老師。華北平原地處我國北方地區,由黃河、淮河、海河沖積而成,所以又稱黃淮海平原。這裏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自農業發達。但現在,華北平原某些地區特別是到了春季,土壤表面覆蓋着似雪的“白霜”,像是撒了一層鹽,曾經的沃野變為“鹽田”。我們把這個現象稱為“土地鹽鹼化”。什麼是土地鹽鹼化?它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治理?本節地理課我們來談一談土地鹽鹼化。

[講授新課]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展示教學目標)

一明確土地鹽鹼化的概念;

二通過土地鹽鹼化的形成過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三明確我國土地鹽鹼化的主要分佈區。

一、土地鹽鹼化的概念

土壤鹽鹼化又稱土壤鹽漬化,指土壤表層含鹽量過高(超過0.3%),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由於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鹽漬化過程稱為土壤次生鹽鹼化。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實驗來認識一下土地鹽鹼化現象。

(播放實驗視頻)

二、土地鹽鹼化的形成

海綿表面白色殘留物的形成與土地鹽鹼化的形成原理相同。現在我們通過動畫來看一下鹽鹼化的形成過程:

地表水下滲,使得地下水位升高,土壤中的無機鹽類溶於水中。在強烈的太陽光照射下,土壤中的水分由於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進而蒸發,可溶性鹽類隨水向土壤表層移動,並積累下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鹼土。

三、土地鹽鹼化的成因

通過上面的動畫,我們不難看出強烈的蒸發和地下水位高是土地鹽鹼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強烈的蒸發作用,土壤表層就不會強烈積累鹽分。除了這個原因以外,土地鹽鹼化的主要成因還有:

盆地和窪地地形。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分,盆地、窪地有利於水分和鹽分的彙集,且這些地方排水不暢,鹽分不易流失,當水分蒸發後便留下鹽分,形成鹽鹼地。

不合理的農業灌溉。灌溉不當,是土壤次生鹽鹼化形成的重要原因。我國部分地區,農業灌溉仍以大水漫灌為主,大量的灌溉水下滲引起地下水位升高至接近地表,再加上強烈蒸發,就可能引起土壤鹽鹼化。

沿海地區的海水入侵,也容易引起土壤鹽漬化。用受海水入侵影響的地下水來灌溉農田,土壤中大量的水分蒸發或排放後,鹽分就在土壤表層或土壤中蓄積起來,導致土壤發生鹽鹼化。

我國鹽鹼化土地主要在華北平原、東北平原、西北內陸及濱海地區。

(承轉)鹽鹼化,會引起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危害生物生長髮育。它已成為耕地退化的重要殺手之一。所以鹽鹼化的防治已經成為耕地保護的重要課題之一。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如何防治鹽鹼化。

四、土地鹽鹼化的防治

1.水利改良措施。例如改大水漫灌的方式為滴灌或噴灌方式,這樣既可以防治鹽鹼化,又可節約水資源,再如通過井排井灌的方式來淋洗土壤鹽分和降低地下水位;

2.農業改良措施。可通過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方式、輪作、間

種等來防治。

3.化學改良措施。我們也可以施用石膏、亞硫酸鈣等物質來中和土壤鹽分。

4.生物改良措施。例如,植樹造林,在鹽鹼地中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在農田中施綠肥等方式來改善土壤。

最後我們還可通過引淡淋鹽、農田覆蓋等方式達到目的。不同的地區自然環境不同,鹽鹼化的主要成因不同,在防治過程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鹽鹼化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合理開發利用土地,注重防治,鹽田最終會恢復為良田。

本節課我們通過圖片和實驗瞭解了鹽鹼化現象,通過動畫總結了鹽鹼化的四個成因,通過讀圖明確了我國鹽鹼化土地的四個主要分佈區,最後總結了鹽鹼化的四個防治措施。對於本節內容,大家都掌握了嗎?讓我們去演練場一試身手吧!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15

教學目標

①理解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係,會根據一次函數的圖象解決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問題。

②學習用函數的觀點看待方程的方法,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觀點處理局部問題的思想。

③經歷方程與函數關係問題的探究過程,學習用聯繫的觀點看待數學問題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係的理解。

難點: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係的理解。

教學設計

導語

前面我們學習了一次函數。實際上,一次函數是兩個變量之間符合一定關係的一種互相對應,互相依存。它與我們七年級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組有着必然的聯繫。這節課開始,我們就學着用函數的觀點去看待方程(組)與不等式,並充分利用函數圖象的直觀性,形象地看待方程(組)不等式的求解問題。這是我們學習數學的一種很好的思想方法。

注:點明學習本節內容的必要性:

(1)函數與方程、方程組、不等式有着必然的聯繫;

(2)用函數的觀點看待方程、方程組、不等式是我們學數學應該掌握的思想方法。給學生一個本節內容的大致框架。

引入新課

我們先來看下面的兩個問題有什麼關係:

(1)解方程2x+20=0。

(2)當自變量為何值時,函數y=2x+20的值為零?

問題:

①對於2x+20=0和y=2x+20,從形式上看,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從問題本質上看,(1)和(2)有什麼關係?

③作出直線y=2x+20(建議課前作出,以免影響本節課主題),看看(1)與(2)是怎麼樣的一種關係?

注:用具體問題作對比,幫助學生理解。

在學生議論的基礎上,教師結合教科書38頁揭示:(1)與(2)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

探討歸納

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問題,可以與解某個相應的一次函數問題相一致。你認為在一般情況下,怎樣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問題與怎樣的一次函數問題是同一的?

學生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明為什麼同一?圖象上怎麼看?函數方程形式上怎麼看?)

師生共同歸納(教科書39頁)(略)

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理解兩個問題的同一性。

練習鞏固

1.以下的一元一次方程問題與一次函數問題是同一個問題

序號

一元一次方程問題

一次函數問題

1解方程3x—2=0當x為何值時,y=3x—2的值為O?

2解方程8x+3=0

3當x為何值時,y=—7x+2的值為O?

解:(略)

注:第4題為開放題,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如“解方程3x+5=8”與“當x為何值時,函數y=3x+5的值為8”是同一個問題等等

2。根據下列圖象,你能説出哪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並直接寫出相應方程的解?

解:5x=0的解是x=0;x+2=0的解是x=—2;—3x+6=0的解是x=2;

由圖象可得函數關係式是y=x—1,從而得出x—1=0的解是x=1。

注:此處練習為補充。可以幫助學生在積累了一些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形象

瞭解。

綜合應用

教科書P.139例1(略)

對於解法2,還可以拓展成:對於函數y=2x+5,當y=17時,求x的值。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

注:例1可看成是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關係的一個直接應用。

歸納提高

框圖化小結:

從數的角度看:

求ax+b=0(a≠O)的解x為何值時y=ax+b的值為0

從形的角度看:

求ax+b=0(a≠0)的解確定直線y=ax+b與x軸的橫座標

從數和形兩方面總結,幫助學生建立數形結合的觀念。

佈置作業

教科書P.145習題11。3第1、2題。

標籤:微課 範例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