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春》教學設計15篇

校園6.88K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教學設計15篇

《春》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

2、通過品味語言體會文中藴含的情感。

教學重點:

品味清新優美、口語化的語言。

教學難點:

把握作家的思想感情脈絡,領悟作品的深層意藴。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又到了柳絮飄飛的暮春時節。不知不覺,我們又度過了一個的春天。對於我們家鄉的春天,你能否用一句説説你的感受。

三、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完成目標一。

1、“春”美在什麼地方?

我們都認為春天是最美的季節。那麼朱自清先生認為“春”美在哪些地方呢?請結合文中的語句來説一下。(多媒體顯示:朱自清喜歡“春”,因為“春”美在)

2、學生可能回答:

(1)“春”美在嫩綠的,軟綿綿的草。

春草是歷代文人爭相歌詠的對象,你還知道哪些寫春草的詩句?如: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杜甫伴隨和風而來細杜甫無聲綿中國散文學會會長現代六十家散文札記》: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於通過精確觀察,細膩地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朱自清躍動的活力與生命的靈氣,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些描寫?請抓住關鍵的字、詞、句,説説喜歡的原因。

“偷偷”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鑽”字有破土而出之感,突現了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着鬧”不僅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點染出來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説:“着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寫野花以生動的比喻寫出雜花遍地,搖曳多姿,在春天的陽光下閃爍迷離的那種惹人喜愛的情態。野花是雜樣的,又“散在草叢中”,是星星點點的,在陽光的照耀下,在微微的春風中不斷閃爍。正因為野花有這些特點,才和星星的閃爍、眼睛的眨動極其相似。作者説野花“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確是極傳神的。“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這三個比喻,有一個共同點,都寫出了春雨的“細”,但又各有側重點。“像牛毛”,言其又細又密;“像花針”,寫其細小而閃亮;“像細絲”,則突出其柔細且綿長不絕。密密地斜織着一個“斜”字,寫出春風的存在,也照應了春風是“輕悄悄的”;輕風和細雨交織着,織成一幅透明的雨幕。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薄煙”一詞,恰到好處地寫出了春雨細密、輕盈的特點。綠得發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樹木、小草經春雨淋浴後的鮮豔色彩描繪得十分逼真。“逼”樹木、小草在春雨的滋潤、洗滌下都變得鮮亮、奪目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秀雅清新。朱自清不愧是語言大師,他用文筆把短暫的春天從自然界拉回到書面上,使其四季常駐,隨時可睹。(板書:——美在語言)

3、體會文中藴含的情感,領悟作品的深層意藴。

“以我觀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朱自清先生為什麼會有這種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呢?這和他的身份是分不開的。朱自清除了是散文家、詩人、學者外,還是民主戰士。(多媒體顯示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敗,他“覺得心上的陰影”越來越大,苦悶中埋頭研究古典文學。“九一八事變”後,他的思想開始轉變。《春》寫於作者赴英留學歸來之後的1933年,作者經過了一場“精神危機”,幾年的留學使他改變了心境、開闊了視野,看到了新的生活前景。面對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種自信和自尊,“早春野景”就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領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所以説《春》確實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情感寫照。?(板書:——美在情感)

《春》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形式是聊天,內容是春天與夏天。教材具體內容有兩部分:一段文字和兩幅圖片。一段文字説明了聊天的內容是説説自己喜歡春天或夏天的原因。兩幅圖片配有畫外音提示部分內容,文文和龍龍的對話為舉例,意思是可以這樣聊天。

  教材設計理念:

本課的設計遵循“課程標準”中強調的“雙向”“互動”“情境”原則,強化口語的功能,使學生有話可説。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使學生了解春天與夏天的季節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學會與人聊天,與人溝通,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重點:瞭解春天與夏天的季節特點。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具準備:圖片 (春季與夏季的自然風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入題。

談話,一年級二班的紅紅和龍龍在一起為了春天好還是夏天好爭得不可開交,龍龍説: “ 春天好,春天不太熱可以放風箏,多有意思! ” 紅紅説: “ 還是夏天好,夏天可以穿背心、短褲、裙子,又涼快,又漂亮! ” 同學們,你們喜歡夏天還是春天呢?今天咱們就來説説這個有趣的話題:《春與夏》(板書,讀題)

(2)明確要求,指導交流。

① 將學生按不同的喜好,分為 “ 春天 ” 和 “ 夏天 ” 兩個陣營,隨機調整座位。(人數相對少的陣營,可以分佈到講台前就坐,製造對壘的氣氛)

② 提建議:用 “ 我認為——好,因為——。 ” 或者 “ 我喜歡——,因為——。 ” (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用其他的表達方式)的句式,清楚地説明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③ 講規則:既然是比賽就應該有規則,請同學們自己來想想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大家的認同和讚賞?(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相機引導板書:聲音響亮;意思清楚)

④ 兩個陣營的同學 ,自由結伴按提示交流準備,教師巡視相機激勵。(要給予充分的時間

⑤ 教師引導兩個陣營的同學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評析,以評代講。

a.教師結合現場交流情況,扼要地提示學生從氣候,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等方面來談自己的感受。

b.引導學生不僅可以用語言證明春(夏)天的好處,還可以採用背誦關於春天的詩,唱關於春天的歌曲,畫夏天的瓜果,演游泳的樂趣等等讓學生學會用多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見解。

(3)延展性練習

我喜歡秋天,我喜歡冬天。

《春》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抓住事物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2、學會遣詞造句。

能力目標:

訓練朗讀及鑑賞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感受春景的美好,培養學生審美的能力。

教學法指導:

品讀意境美、語言美。用“數學化”的原則指導思考,即“公示——領悟——運用”,以動腦為核心,把學生的眼、耳、口等感官調動起來,把思維與課文歸於一體。

教學時序:

第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引入:(兒歌《春天在哪裏》、PPT畫面)

【師】春天裏有什麼?(盪漾的東風、明媚的陽光、娟娟的細流、嫩綠的草兒、萬紫的花兒、細密的春雨、歡悦的人們等)

二、賞古詩、得方法:(PPT畫面、附詩、配樂解説)

【師】古人描寫春景,由於觀察入微,寫出了許多廣為流傳的名句,有的一字傳神,生動地表達了某種感受。如“春風又綠江南岸”通過視覺效應,寫出了顏色;那麼“兩個黃鸝鳴翠柳”從聽覺上,再現了聲音;“踏花歸去馬蹄香”,通過嗅覺,表現了氣味;“吹面不寒楊柳風”通過觸覺感受春風的柔和。因此,寫景散文重在觀察,而觀察就是要五官一起開動,使大腦同時通過五條渠道去認識事物、感受生活,再經過加工,就能構成一幅美好的畫面,就能寫成一篇很好的散文。

賞析寫景散文的方法:

聽、視、嗅、觸全身心感受;

聲、光、色、態形象主體化;

文中滋味先品讀;

替換對比之精妙。

三、聽讀課文,理清層次:(音樂PPT畫面: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問】

1、作者細緻觀察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2、作者抓住了這些景物的哪些特徵?

3、作者如何觀察再傳情傳神地表達出來的?

四、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1、在文中勾畫自己認為寫的傳神的字“△”、詞“”、句“”,並體會它們好在哪裏?為什麼作者能寫得如此絕妙生動?

2、精讀語段

(1)春雨的特徵一多二細;

(2)寫了雨中的景物有“綠得發亮的”樹葉;“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撐着傘慢慢走着的、在地裏工作”的人們;“稀稀疏疏的、靜默的”房屋。雨中景物的特點概括為“安靜而和平”(用原文詞語作答)

(3)文段中含蓄地寫了春風,依據是“密密地斜織着”中的“斜”

(4)“籠”字用得好,好在準確地寫出了薄煙的高度。

(5)本段描寫雨中景物的順序是從靜景到動態,從物到人,從近到遠。

3、口頭作文(看景物圖——秋實累累)

請同學們用一段話描繪圖片的內容。(即興點評)

五、朗讀訓練(春風圖)

六、結束語

今天這堂課,我們徜徉在美麗的春天裏,你們給了我一片陽光,已經讓我的整個春天都燦爛了。謝謝!

《春》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理解詩中的重點字詞,知道詩歌的大致意思。

4、能夠體會詩人在詩中寄予的情感,體會詩人對春天的態度。

教學重點: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引導學生主動識字。

2、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所謂“一年之季在於春”,唐朝大詩人賀知章通過詠柳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卻是一首深藏詩人對春天的留戀而作的一首惜春之作——《送春》

(出示古詩)

二、解題

關於詩人王令,你都瞭解哪些。

學生彙報收集到的資料,大致有以下這些內容:

王令,北宋詩人,字逢源。他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曾在朝廷任要職,而他父親只當過幾年鄭州管城縣主簿。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後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至和二年(1053),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進京,路過高郵,他賦《南山之田》詩求見。王安石大喜,譽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於天下“,並將其妻妹嫁給他。28歲卒。王安石在《思逢源》中有“妙質不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對他的才高命短、未得重用表示惋惜。王令的詩受韓愈、孟郊、盧仝、李賀的影響較深,構思新奇,造語精闢,氣勢磅礴,意境奧衍。

看來同學們在預習時下了很多功夫,不知道預習時詩讀得怎麼樣?[都背下來了(大多數同學)]那好,就背一下,不能背的看着前面讀(課件出示詩)

三、學習生字

1、正音

老師聽到大多數同學已經背下來了,真了不起,在你預習過程中你覺得哪些字音容易讀錯,你能幫大家找出來嗎?

A、我想告訴大家第一句中“落更開”中的“更”應讀geng。

B、第三句“猶啼血”中的“啼”應讀ti不能讀成dī;“血”應讀xue不能讀成xuě。

C、第四句“喚不回”中的“喚”應讀huan。

(同時課件出示這幾個字及字音,讓這幾名同學帶大家讀一讀)

這幾個字音還真是容易讀錯,謝謝你們的提醒,那就讓我們試一試,看看這回讀得怎麼樣。(齊讀古詩)

2、利用工具書學習生字

剛才同學們找出的這幾個讀音易錯的字中有幾個也是本課中的生字,課件出示“猶”、“啼”、“喚”

下面就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工具書自學這幾個字,看看誰記得最紮實。

3、彙報

“猶”

A、我是用音序查字法認識了生字“猶”,我查的音序是“Y”再查音節you,可以組詞:猶豫、~如、過~不及。

B、我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犭”旁,再查4畫,組詞~且、~自、困獸~鬥。

C、猶的意思是(1)相似,如同(2)還、仍然(3)如同、好比。在本課中是還的意思。

“啼”

A、《早發白帝城》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從中我認識了“啼”是啼叫的意思。

B、組詞:啼哭、悲啼。

“喚”

A、我用換偏旁的方法記住這個字,我以前認識交換的換,我把“扌”去掉換成“口”就是呼喚的喚了。

B、組詞:喚起、~醒、叫~、召~

同學們説得比較全面了,那麼書寫時應注意什麼呢?

A、猶字要注意右邊是尤不是

B、啼字要注意右邊帝的第6筆和第8筆。

(在寫字本上練寫幾遍,老師下去巡視。)

同學們掌握的識字方法很多,有換偏旁、加一加、形近字比較,多音字識字等等,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種識字方法:拆字法識字又叫減一減。

“啼”和“猶”用減一減的方法就能變成兩個新的字,你們認識嗎?查查字典自學這兩個字。

四、解詩意

1、再讀古詩,提出問題

(1)名同學讀詩,其他同學評議,説説他們讀得怎麼樣。

(2)自已讀一讀,看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殘花”是什麼花“落更開”是什麼意思?

小檐是什麼?子規為什麼啼出血來?

(課件出示以上問題)

2、小組學習研討問題

下面請小組合作解決以上的一個問題或幾個問題.。

3、解決問題、理解詩意

(1)前兩句

題目既然是送春,説明春天已經開始悄悄逝去,第一句中的三月指的就是“暮春”即春天要結束的時候,那麼這句話中的其餘部分是什麼意思?

(殘花就是晚春撒落在地上的開敗的花,更是又,更開就是又開了。)

解釋的不錯,那麼你能用自已的話説説這一句嗎?

(三月暮春時節,早春的花落了,現在又開了花朵。)

看來,同學們合作學習很有成效,你們還解決了哪些問題。

(我們知道“檐”是屋檐是意思,第二句就是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飛回來。)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前兩句

(三月暮春時節,早春的花落了,現在又開了花朵,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飛回來。)

(2)後兩句

“子規”別名杜鵑鳥,它常在暮春季節啼鳴。剛才同學們的問題中有“子規為什麼啼出血來?”哪個小組研究出答案了。

(夜半就是半夜,猶是還的意思,啼是啼叫,猶啼血指的是杜鵑鳥不停地叫,叫的聲音很悽切就像要啼出血了一樣,是個誇張的寫法,並不是真的啼出血來了。)

這個解釋你們滿意嗎?那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杜鵑鳥為什麼這樣啼叫呢?

(第四句就是答案:它不信呼喚不回來春風)

哦,看來連杜鵑鳥也在為即將逝去的春光感到惋惜。送春的方式各有不同,詩人卻以杜鵑鳥留春的方式來送春,叫人感受到了杜鵑鳥在半夜裏苦苦啼叫的悲切,別有一番意境。除了感傷,你還能體會到什麼嗎?

(一種頑強進取、執着追求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説的太好了,其實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也應有杜鵑鳥那種為了追求美好事物,而不懈努力、頑強拼搏的精神。

五、鞏固詩意,感受意境

1、同桌合作,結合“作者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説説詩意。

2、學生彙報

(看到早春的花落了,現在又開了花朵,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飛回來。

聽到杜鵑鳥在半夜裏不停的叫。

想到了杜鵑鳥不信呼喚不回來春風)

[通過學生彙報,加強對詩意的理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詩中所表達的意境]

六、拓展練習

1、課件出示書後填空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2、課件出示書後積累的古詩

使學生達到會背,簡要理解詩意的程度。

七、總結

自古以來詩人們便用大量詩文來詠歎春天,今天我們學習了王令的這首《送春》,你覺得你收穫了什麼呢?

《春》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①反覆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 。

②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③聯繫實際,廣泛閲讀,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難點:

反覆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課前準備:

1、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佈置學生蒐集。

2、學生去搜集關於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

3、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誦讀欣賞、體味品位、揣摩運用

一、導入新課

我們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麗的,當我們帶着對美好景物的熱愛、讚美之情的時候,我們思想的河流會跳動出充滿對生命熱愛的美妙無比的浪花。

我們感情的波瀾也會在秀美迤邐的景色的雲海中起伏飄蕩。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繪的景物就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春》,瞭解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二、感知內容

a、老師配樂範讀

b、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c、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容,並將大屏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於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①潛心精讀:

[問題組]

a、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b、説説你為什麼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c、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説説你為什麼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教師小結]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後,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的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文章開頭寫盼春,以“腳步近了”始,以“領着我們上前去”終,起於擬人,終於擬人,體現了結構的美妙和嚴謹。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出作者嚮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讓我們追隨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讚美之情去朗讀全文。

②聲情並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讚美,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看畫面朗讀,背誦。

體驗與反思

三、質疑交流

1、閲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麼?

2、面對着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麼?

3、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後,可以向老師質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緻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緻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説:“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蒐集的關於春的詩文互相交流。

《春》教學設計6

知識目標

1、積累“醖釀、宛轉、烘托”等詞語;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2、流暢地朗讀並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揣摩欣賞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2、掌握課文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1、誦讀;結合語境,揣摩詞語、句子的含義及表達效果,體會語言表達的技巧。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難點:領會狀物抓住特徵,寫景注意層次。

教學方法

誦讀教學法。本文是篇美文,語言簡潔明快,形象生動,有很強的節奏感,在聲情並茂的涵詠中創設欣賞氛圍,讓學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薰陶。

教具準備:多媒體CAI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本節課在充分誦讀感知的基礎上,揣摩品析精彩詞句,體味文章樸實雋永的語言美。理清盼春——繪春——頌春的行文思路。

教學步驟

一、師生同憶

1、師談話: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讚美春天,吟誦春天,寫下了不少動人的詩篇,我們一起來回憶: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

2、欣賞豐富多彩的春天。(師多媒體展示春天圖片,激發學生興趣)今天我們一起欣賞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盡享詩情畫意中去探訪作者是怎樣用他的生花妙筆為我們描繪這江南春景圖的。

二、簡介作者及作品。

先讓我們來結識一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是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和傑出的散文家。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

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樸素,描寫細膩,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讀後令人回味無窮。他熱愛自然,觀察自然,描繪自然,他的寫景散文,無不寄託着他對大自然的無限深情。

《春》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理解和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

2、學習本文細緻觀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寫作能力和審美能力。

3、反覆誦讀,理清文章思路,培養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閲讀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4、抓住重點語句、詞語,品味、理解、賞析作品,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揣摩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

難點:結合課文,講清文章寫景與抒情的關係。

教學方法: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飽受嚴冬寒冷侵襲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温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賦。我們昨天學過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西湖春天美景深深吸引着我們。唐代詩人杜甫也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説:“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那麼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贊春的散文。(板書課題、作者)

二、題目解説

這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春的美景、春的氣息、春的聲響,都通過作者的生花妙筆表現出來了,抽象無形的春活現在讀者眼前,可見可感,觸手可及,抒寫出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首春的讚歌。

三、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早期主要成員,短暫的一生(50歲)勤奮創作,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

四、範讀、疏通字詞

1、教師範讀(放音樂伴奏,聲情並茂,力求表達作品意境、風格、美感。)

2、學生齊讀(讀準字音、不添字漏字,有節奏)

3、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學生認讀,注音)

水漲(zhǎng)捉迷藏(cáng)醖釀(yùnniàng)應和(hè)薄(bó)煙黃暈(yùn)

蓑(suō)衣巢(cháo)

五、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讓學生自讀課文,各段前標註序號,分別找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六、佈置作業

1、課後反覆朗讀本文,達到熟練程度,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畫出來,體會美在哪裏?

2、找出你認為用得最好的詞語,認真品味其妙處。

第二課時

一、學生讀課文

指名單個朗讀,其餘學生邊聽邊想,各個段落寫什麼內容或描寫的對象是什麼。

二、合作、探究教材

(引導學生領會用詞的準確、生動和抓住景物特徵細緻描繪的特點)

1、講讀探究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盼望着,盼望着”。為什麼要連用兩個呢?

———急切“盼望着”;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覆)

(2)“東風”是什麼風呢?

———春風。

(3)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近”(擬人)

2、講讀探究第二部分(第2、3、4、5段):繪春

(全班同學齊讀第2、3、4、5自然段,分析討論按順序説明描寫的對象;説説描寫的角度與方法;哪些詞用得很有表現力?)

(1)總括輪廓

春終於盼來了,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作者先粗筆勾勒,用“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總提一筆,然後通過遠近不同的三種事物———山、水、太陽,描繪出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景象。

(2)作者從哪些方面(景物)來描寫這美好的春景呢?

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裏的人。

(3)春草圖

①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描繪了怎樣的畫面?下面詩句中哪一句描寫的畫面與它最接近?(C)“嫩嫩的,綠綠的”形容小草,放在句末,表達效果怎樣?

A、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C、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D、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強調突出草的嫩、綠。

②從哪些角度描寫春天的小草?

質地(嫩嫩的、軟綿綿的)、色澤(綠綠的)、範圍(園子裏、原野裏、滿是的)

③這樣的小草給人怎樣的感受?

“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春草充滿生機與活力,給人以歡樂。

④“鑽”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裏?

用擬人的手法寫出小草擠勁,旺盛的生命力。

(4)春花圖

①此段話寫了哪些花?抓住花的哪些特點描寫?

—果樹的花和野花。這段文字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豔,花味甜的特點寫的。

②寫春花的順序:樹上﹥花下—﹥遍地,即從上到下,寫出了春花繁密茂盛,色彩絢麗、香氣濃郁的特徵。

③對“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個句子的句序能不能顛倒?

——這三種顏色是和前文的“桃樹”、“杏樹”、“梨樹”一一對應的。

④“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上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一句描寫的是眼前的真實景象嗎?

——由春花聯想到果實,表現花兒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虛寫。

⑤寫蜜蜂鬧和蝴蝶飛與春花圖的描寫有何關係?

側面寫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現了花朵多、花色豔,花味甜。

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這個“鬧”字有何妙處?

—“鬧”字不僅寫出聲音,蜜蜂也很多,很歡,挺熱鬧,突出花色豔,花味甜。

⑦景物本身沒有思想感情的,但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有思想感情的人來寫。找出文中這樣的例子,請説説你的看法。

———“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一句就把花當作“人”來寫,將競相開放的花態寫得栩栩如生。

“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遍地開放的野花也像人的眼睛一樣閃亮搖擺,傳達着情意。

除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外,還有其他修辭手法嗎?

排比、比喻。

(5)春風圖

①第5段寫春風一共四句話,寫了哪些內容?從哪些角度來寫?

—寫春風的輕柔温暖(觸覺)、春風的氣息(嗅覺)、春風的聲音(鳥聲、笛音)(聽覺)。

②寫景要抓住特徵。作者抓住了春風哪些特徵來寫?

柔和:“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芳香:“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各種花的香”

悦耳:“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地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着”。

③品味詞語

A、説説下邊加點的詞好在哪裏。

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撫摸”這個詞,從觸覺的角度寫出了春風温柔的特徵,很有感情。)

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裏醖釀。(“醖釀”這個詞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種氣息在空氣中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越來越醇。)

B、“賣弄”在文中的作用?

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貶義,本文中的意思是:盡情地表現,屬於貶義褒用的用法。

C、“宛轉”的意思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應和hè”的意思呼應。

⑤這段文字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引用、比喻、擬人。

第三課時

一、齊讀課文6———10段,回顧本文繪春,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裏的人,上節課講到春草、春花、春風內容。現在我們來欣賞春雨,看看春天裏的人們在做什麼?

(1)春雨圖

①指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探究本段寫了什麼內容?作者眼裏的春雨具有怎樣的特點?

———春雨圖。着力描寫春雨的細密輕柔、潤澤萬物,然後順着春雨寫雨中的樹葉兒和小草,接着又把視線轉移到人間。

———多(“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像牛毛”)、閃亮(“像花針”、“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細密(“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籠着一層薄煙”)

②文章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春雨?

———由近到遠的順序。

③本段描寫的對象是春雨,為什麼還要突出對小草兒和樹葉兒的描寫?

正面與側面相結合寫出春雨的可愛。

④春雨下的夜和人家由什麼特點?

———安靜而和平。

⑤品味詞句。

A、“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一句中“斜織”這個詞的妙處?

———“織”這個詞形象地寫出了春雨細密、輕盈的特徵。“斜”表明春風的微弱,寫出春雨動態美。

B、“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一句中“可別惱”的表達效果?

——表現作者將要把自己對春雨的喜愛之情傳達給讀者。

⑥這段文字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同學們共同找一找)

A、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排比、比喻。

B、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裏靜默着。

擬人。

(2)迎春圖

①探究:春天到了,出來活動的人有哪些?出來做什麼?精神狀態怎樣?

老老小小,城裏鄉下人;孩子放風箏,老人舒活筋骨,各做各的一份兒事。精神抖擻,充滿活力。

②探究:“城裏鄉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歡樂地迎接春天的到來,為什麼?

———因為“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象徵着希望。説明春天有一種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激勵着人們努力工作。

(3)研讀第三部分:贊春(教師範讀,學生齊讀一遍)

①探討:三段依次把春天比作什麼?各突出春天什麼特點?

——剛落地的娃娃(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美)、健壯的青年(力)。這正是對五幅春景圖含義的概括,點明瞭全文的中心。

②三個比喻句順序能否調整?

——這三句的順序,從“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點明春天成長進程。最後説“領着我們向前去”,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結尾,正與開頭“東風來了”的“來”字相呼應。開頭是在盼春中到來,最後是進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來一去,一呼一應,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二、總結

1、齊讀課文

(朗讀本文的感情基調,是充滿喜悦和希望。基本語調是輕柔、緩慢,語句清晰、自然。語音越自然、質樸越好、切忌拿腔拿調)

2、回顧全文寫作思路

盼望春天到來,心情急切,春天近了。終於,春天來了,一切醒了,欣賞春天,看草賞花,聽風看雨。讚美春天,充滿希望向前走去。

3、春天美妙的境界裏,我們應該怎樣度過呢?

三、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三(當堂做完,當堂討論);

2、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一、盼春盼、來、近(總領全篇,開啟下文)

一切……欣欣然張開了眼

總括輪廓

山(朗潤)水(漲)太陽(紅)

鑽、嫩、綠、滿———草

春草圖(草報春)

坐、躺、滾、踢、跑、捉———人

態:趕趟兒

春花圖(花爭春)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果實)

二、繪春(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觸:撫摸

春風圖(風唱春)味:泥土氣息草味花香

聲:鳥聲清脆宛轉

笛聲嘹亮

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春雨圖(雨潤春)狀:斜織、薄煙

景:樹葉兒綠、小草兒青、燈、人、房屋

迎春圖(人迎春):城鄉老小舒活抖擻一年之計在於春

三、贊春三個比喻句:“新”“美”“力”

《春》教學設計8

一、導入新課

出示金文“春”,讓學生猜這是個什麼字?(春),然後出示解釋:

“春,推也。”草字頭中間一個屯字下面一個日字。屯字像一個幼芽破土而出,即在陽光的推動下,幼芽破土而出。草長出的季節就是春,表示萬木生長,充滿生機。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近《春》,去感受春的魅力、春的神韻吧。

二、朗讀,知春意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是帶着什麼感情描繪這些景物的?

明確:作者描寫了春天的草、春天的花、春天的風、春天的雨、春天的人。是帶着熱愛和讚美的感情描繪這些景物的。

2.那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語調去讀呢?

明確:用輕鬆、欣喜的語氣讀,語調要上揚。

朗讀節奏是應該輕快還是緩慢呢?

明確:朗誦節奏是由文章的思想內容決定的。一般説來,熱烈,歡快、興奮、緊張的內容節奏可以輕快一些;平靜、莊重、悲傷、沉重的內容節奏可以緩慢一些。

這篇文章處處充滿着輕鬆、明快的氣息,應該帶着欣喜的語氣去讀,整體節奏是輕快的,中間又有舒緩的地方,這樣就給人迴環往復的美感。

3.老師範讀其中一段。如1-2段。

4.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5.指名讀課文段落。

三、品讀,感春趣

1.(過渡語)同學們,草綠了,花開了,風吹着,雨下着,平時由於習慣,我們對此視而不見,知而不新,但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會發現朱自清先生把這些表現的新鮮、可愛、温和,叫人歡欣,令人驚喜,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散文學會會長林非曾説: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於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地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

著名古文字學家、語言學家朱德熙曾説: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講究語言的,哪怕是一個字兩個字的問題也絕不放鬆。

2.同學們,我們在你最喜歡的段落中找找哪些句子通過精確的觀察、講究的用詞寫出了春天的新鮮、可愛、温和,叫人歡欣,令人驚喜?

3.生來交流,老師作評價。

4.同學們,你們讀的真認真(讀的還不細),我認為文中對風的描寫是最精彩的。風是無形的,課文裏的作者卻把風寫得有形,有情。我們一起來找一下寫風的句子。

3-6段,全班分成四個組,每個組找一句段。

5.交流句子,學生畫在課本上,老師及時板書:輕悄悄眨撫摸

泥土的氣息,青草味,花的香輕斜

6.同學們,根據這些詞語我們看看作者調動了哪些感覺器官來寫風?

7.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

8.那麼這些詞語或句子寫出了風的什麼特點?

如:”輕悄悄”,形容聲音很低,寫出了風的輕柔。用詞是又採用了ABB式,第一個悄用來修飾輕,第二個悄強調前一個悄,不僅形象生動的寫出了小草輕柔的特點,而且讀起來韻律很美,這就是作者的妙處。例如:上課了,小明輕悄悄的走進教室。

“眨”字寫出了春風的輕柔和可愛,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春風晃動小草的調皮可愛。跟小草在玩耍。

“撫摸”寫出了春風的温和。後面還寫出了春風的傳味,傳聲功能。多情。

“斜”字,沒有風的出現,卻寫出了春風的柔和。

9.對比閲讀林斤瀾《春風》

同學們,品着這些語言,我們如臨其境,如感其形,江南的春風是那樣的温暖、可愛、多情。我們來讀一段文字來看看選段與本文有什麼不同。出示選文,學生齊讀。

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忽然,從塞外的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粱,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飛沙走石,撲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的針扎。

明確:課文突出春風的温暖和柔情;選文突出北方春風的猛烈,粗獷。

小結:同學們,兩位大師的成功之處源於用心的觀察和遣詞造句,源於他對自然的熱愛,對春天的讚美。本文的作者不禁借物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更是在文章最後直接讚美了春天。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最後三段。

四、析讀,悟春情

1.學生齊讀

2.可是,老師有個疑問,這三個句子當中,有一個比喻似乎與全文的格調,與江南春天的特點不大和諧,你們發現了嗎?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

這個句子是敗筆,還是另有深意呢?

“以我觀物,物皆着我之色彩”,這和作者的身份是分不開的。朱自清除了是散文家、詩人、學者外,還是民主戰士。

讓我們來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敗,朱自清“覺得心上的陰影”越來越大,苦悶中埋頭研究古典文學。1933年他赴英留學歸來,經過了一場“精神危機”,幾年的留學使他改變了心境、開闊了視野,看到了新的生活前景。面對春意盎然的原野,他重新找回了一種自信和自尊,這時他寫下了《春》。所以説《春》既是對春天蓬勃生機的謳歌,更是朱自清心靈深處的情感寫照。

這“早春野景”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領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也許只有這強壯的青年的比喻,才符合他當時的心境。

五、佈置作業

《春》是膾炙人口的散文經典,值得品味的地方還有很多如口語化的語言、用兒童的眼睛觀察春天等,就留給同學們和你們的老師共同感受了。

《春》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一、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認知目標:

A.識記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

綜合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

B.理解體會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C.應用學習本文細緻觀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

D.綜合通過學習本文,能夠基本掌握景物描寫的方法,將情感寓於寫景之中,活用各種修辭手法。

2.能力形成目標:

E.通過學習本文,體會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觀察能力、閲讀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審美能力,養成自學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3.素質培養目標:

F.通過學習本文,領略春天的美。引導學生形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意識。要讓孩子們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善於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美、發現美、創造美,擁抱大自然。

二、達成目標策略

突出文章“細”和“美”的特點。初進中學的學生在閲讀和寫作方面時常比較粗疏,課文中的細筆細繪可作為範例,給學生以啟發。適當地點撥、引導,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形象美、語言美、結構美、情味美。教師重點講讀一兩段作為示範,幫助學生理解描寫的對象、描寫的順序、描寫的方法、描寫的語言,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獨立分析,鍛鍊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揣摩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

2.難點:結合課文實例,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温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賦。唐代詩人杜甫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説:“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那麼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板書課題、作者)

二、題目解説

這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春,本來是自然界的一個季節概念,本文卻賦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徵,用詩的筆調,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抒寫出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首春的讚歌。

三、知識回顧(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早期主要成員,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

四、範讀、疏通字詞

1.教師範讀

2.學生齊讀

3.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水漲(zhǎng)捉迷藏(cáng)醖釀(yùnniàng)應和(hè)薄(bó)煙黃暈(yùn)

蓑(suō)衣巢(cháo)

五、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結合課後練習一,讓學生讀課文,分別找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2.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畫出來,體會美在哪裏?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擬人句。

六、佈置作業

要求課後反覆朗讀,達到熟練程度。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

二、講讀示範

(引導學生領會用詞的準確、生動和抓住景物特徵細緻描繪的特點)

1.講讀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着”;

“近”(擬人)

(2)“盼望着,盼望着”。為什麼要連用兩個呢?

---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覆)

(3)輕聲讀第1節,體會四個詞尾的作用。兩個“着”,兩個“了”,給我們以非常柔和、親切的感覺。

2.講讀第二部分(第2、3、4、5節):繪春

(齊讀第2、3、4、5節,分析討論按順序説明描寫的對象;

説説描寫的角度與方法;

哪些詞用得很有表現力?)

(1)總括輪廓

春終於盼來了,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作者先粗筆勾勒,用“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總提一筆,然後通過遠近不同的三種事物---山、水、太陽,描繪出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景象。

(2)春草圖

春草圖,着力描寫春草勃發的景色。這裏有草的動態:“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

質地:“嫩嫩的”;

色澤:“綠綠的”;

旺盛的長勢:“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從不同的角度刻畫春天綠草如茵的情景,與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黃形成鮮明的對比。接着寫人在草地上的活動與感受,從側面揭示了春草勃發給人們帶來的歡樂。

(3)春花圖

春花圖,着力描寫春花競放。作者選擇開花時節相仿而花色各異的桃、杏、梨作為描寫對象,先用擬人寫出它們的爭相盛開,再通過三個比喻---“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寫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嬌豔;

它們爭春比美,互不相讓。接着,作者由羣花的爭芳吐豔展開聯想,聯想到秋天的果實累累,同時又由花香引出蜂鬧蝶飛,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響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飛舞稱託春花的萬紫千紅、香味濃郁,進一步渲染出百花爭春的氣氛。最後,作者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從樹上的花寫到無數的散在草叢裏的野花,它們雖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樣如火如霞如雪,卻也明豔照人,別有一番情趣。

(4)春風圖

春風圖,着力描寫春風的和暖與清新。“吹面不寒”“像母親的手”,通過觸覺寫它的和煦、輕柔;

微微潤濕的空氣中混合着“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和“各種花的香”,通過嗅覺寫出了春風帶給人的特有的清新;

呼朋引伴的鳥兒唱出宛轉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過視覺和聽覺繪出了一副明快優美、賞心悦目的美好畫面。在這幅圖中,作者從觸覺、嗅覺、聽覺、視覺等方面,把無形、無色、無味的春風描寫得有聲有味,有情有感,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課時

一、齊讀課文,回顧上節課所講內容

二、獨立分析,教師點撥

1.講讀第二部分(第6、7節):繪春

(1)春雨圖

春雨圖,着力描寫春雨的細密輕柔、潤澤萬物。春雨的特徵是,一多二細。先説雨多、雨細,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這三個比喻非常貼切,不僅展示了雨的特點,而且能喚起讀者對春雨的喜愛。然後順着春雨寫雨中的樹葉兒和小草,“綠的發亮”的樹葉,“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無一不帶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徵。接着又把視線轉移到人間,先寫“傍晚時候”的景象,用“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安靜而和平”的氣氛;

接着寫行人,寫農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撐起傘慢慢走着”,安寧、悠閒,或“披着蓑戴着笠”,帶有濃烈的江南地方色彩;

最後再寫“在雨裏靜默着”的房屋,與傍晚的寧靜氣氛互相照應。這一段寫出了春雨的特徵,寫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細雨綿綿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種和平安靜的氛圍,都描繪得出神入化。

(2)迎春圖

迎春圖,着力寫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風箏”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進而帶出“城裏鄉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歡騰的景象,構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圖畫。然後作者巧妙地點出寓意:“‘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畫面主要寫春天的自然美,這一幅由景及人,頌揚了像春那樣奮發向上的精神,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2.講讀第三部分:贊春

(教師範讀,學生齊讀一遍)

結尾三個句子,不僅比喻巧,意義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後有序。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因為她是“新生”的;

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為她非常“嬌美”;

把春天比作“健壯的青年”,因為她有“無窮活力”。這正是對五幅春景圖含義的概括,點明瞭全文的中心。這三句的順序,從“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點明春天成長進程。最後説“領着我們向前去”,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結尾,正與開頭“東風來了”的“來”字相呼應。開頭是在盼春中到來,最後是進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來一去,一呼一應,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三、齊讀課文

(朗讀本文的感情基調,是充滿喜悦和希望。基本語調是輕柔、緩慢,語句清晰、自然。語音越自然、質樸越好、切忌拿腔拿調)

四、歸納寫作特點

1.觀察細緻,描述生動真切;

2.詩情畫意相融合;

3.文章語言樸實清新,準確生動。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三(當堂做完,當堂討論);

2.完成課後練習四;

3.背誦全文。

第一課時

單元導語

接下來我們將進入新一單元的學習,請同學們翻到課本的61頁,第三單元的導語部分。這一單元主要是一些寫景詩文,這些詩文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大自然的美景。那麼我們在品讀這些優美詩文的時候要注意反覆的朗讀,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深入地體會作者傳達的微妙情感。我們還要揣摩品味那些富有特色的語言,積累精彩的語句。

一、導入

今天我們先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彷彿展現出陽光明媚,東風盪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很多文人都寫過很多詩文來吟詠、歌頌春天。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有關春的詩詞?(同學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填空)

PPT展示:

1.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

2.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3.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4.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5.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以上這些詩句,都是取一個景物或兩三個景物來學春的,容量有限,今天我們要學的散文《春》寫的景物可就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總之體現春天的景物的作者都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那麼春天在朱自清筆下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朱自清。大家對他有什麼瞭解嗎?

二、作者簡介

在學習一篇課文之前,要先了解這篇課文的作者。我們就請同學來説一説你所瞭解的朱自清。(學生回答,PPT展示作者簡介)

朱自清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散文家、詩人,更是一位有骨氣的民主戰士。1948年在反飢餓、反內戰的實際鬥爭中,朱自清身患重病,但他至死也不領取美國的救濟糧,臨終前還不忘囑託家人千萬不能買美國的救濟糧。我們偉大的毛澤東主席曾稱讚過他的骨氣説:“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朱自清不僅體現了一位中華民族優秀知識分子的尊嚴和氣節,也體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作為詩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散文樸素樸素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朱自清以他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他的比較出名的散文代表作品有:《匆匆》、《背影》、《春》、《綠》、《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三、聽春

1、現在聽課文朗讀錄音,標出段序,注意生字詞以及朗讀的節奏。注意以下這些生字詞(PPT展示),等一下老師要請同學到黑板上給紅色加深的生字詞注音。

朗潤(lǎng) 鳥巢(cháo) 鑽(zuān)出 婉(wǎn)轉 嫩(nèn)綠 稀疏(shū) 眨(zhǎ)眼 抖擻(sǒu)

醖(yùn)釀(niàng) 披蓑(suō)戴笠(lì)

2、解釋詞語部分同樣讓學生起來回答,課本註釋有的讓生適當地標記。(明確答案之後讓生齊讀)

四、讀春

現在請同學們一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要讀得太快,注意停頓。大家在朗讀的時候找出文中描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找到了可以圈畫出來。再次強調讀準字音,注意停頓。(朗讀完進行簡單的評價)

五、析春

現在給同學們5分鐘的時間,思考以下3個問題:

1.請你找出文中描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花、草、風、雨、人)

2.分別給每一個畫面擬一個恰當的標題。

(師舉例:第3段“春草圖”,學生能回答出其他四個答案,“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3.將課文分成三部分,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

(1)盼春

(2--7)繪春 草 春草圖

花 春花圖

風 春風圖

雨 春雨圖

人 迎春圖

(8—10)頌春

小結:

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節課的內容。課文可以分為盼春、繪春、贊春三個部分,而其中的繪春部分分別寫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這五幅美麗的圖畫。那麼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每一幅圖畫的呢?我們下節課再繼續學習。

作業:

1.預習課本66頁“研討與練習”1、2、3題,以及比喻手法

2.“讀一讀、寫一寫”,每個生字詞抄寫兩遍,詞語解釋抄一遍

3.找出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這五幅圖畫中精彩的語句,説説你認為這些詞句精彩的理由。

第二課時 賞春

一、 導入

我們上節課已經初步學習了朱自清的《春》,對文章的內容也有了大概的瞭解,知道了作者在文中向我們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現在我們就先來回顧一下上節課的內容。

(作者簡介以及文章的基本結構)

今天我們就繼續來跟春作親密的接觸,來深入感受那美麗的春景,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

二、品味賞析

盼春(第一自然段)

1、作者為什麼要用兩個“盼望着” “盼望着”

(與一個“對比”)

明確:疊用,表達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渴望

2、為什麼用“近”字,而不用春天快到了?

明確:把春天擬人化

3、第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麼作用?

明確:總領全篇,開啟下文

總概輪廓(第二自然段)

1、從這一段開始,作者已經在描繪春天了,既然這樣,為什麼不直接寫春天的一草一木?(把第二自然直接去掉行不行?)

明確:對春天的整體描繪

2、那作者是如何描繪這個整體的?

“一切……張開了眼” 擬人

山(朗潤)

水(漲)

太陽(紅)

春草圖

1、想一想,作者是怎麼描寫春天的小草?從文中找出關鍵字。

質感:“嫩嫩的”

顏色:“綠綠的”

生命力:“鑽”

分佈:“園子裏,田野裏”“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2、分析句子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偷偷地”和“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態,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經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顯示出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3、描繪春草,為什麼要穿插人的畫面?

明確:表面寫草,實際寫草(側面描寫)

重點:如何分析句子?(修辭 內容 情感)

春花圖

1、這段話一共有幾句話?各寫出春花的什麼特點?

明確:(1)擬人,寫春花報春的氣勢。

(2)比喻,寫春花色彩的豔麗。

(3)通感,寫春花氣味的甜香。

(4)襯托,寫春花數量的巨大。

(5)比喻,寫春花種類的繁多。

注意:由花到果實,是聯想。

2、分析句子

野花遍地都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全是短句,讀起來節奏輕快,帶有欣喜之情。“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 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野花的動態。“眨呀眨的”沒有直接寫風,但卻能夠讓人明顯感到一股習習的春風,把春花的描寫引到了下一段春風的描寫。

春風圖

春花和春草,都是具體的、形象的、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寫,我們也容易讀。春風卻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你會如何寫呢?作者又是如何去寫呢?

作者從哪些角度來寫春風?從人的哪些感覺來寫的?

觸覺、嗅覺、聽覺;把無形無色的春風寫的有聲有味,讓人感受到春風的神韻,美妙動人。

春雨圖

1、講完了春草、春花、春風,那麼春天的雨又是怎樣的?大家從文中找出描寫春雨特點的句子。

“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細密、輕盈)

2、作者不僅寫了雨的形態,也寫出了雨中的景色,有哪些?

雨中屋 雨中樹 雨中草 雨中人

3、分析句子

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對稱的語句,主要是描寫樹葉和草的色彩。“綠得發亮”“青得逼你的眼”,訴諸視覺,寫得很細緻,追求準確傳神。

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裏靜默着。

房屋與雨天黃昏的環境相配,顯得很有詩意。用“靜默着”來形容房屋,彷彿房屋有生命,有靈性。

迎春圖

前面的段落重點寫景,第7自然段重點寫人,而且只有寥寥幾筆。作者是怎樣來寫的?

天上地下

城裏鄉下

家家户户

老老小小

心情:“一年之計在於春”

有景有人,勾勒出春光無限好的美景。

頌春

1、在繪春以後,作者滿懷喜悦的心情,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分別讚頌了春天的什麼特點?

娃娃——新(生機勃勃)

小姑娘——美(千姿百態)

青年——力(充滿活力)

2、這三個比喻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明確:不能調換,因為這裏強調的是春天的成長過程,由娃娃、姑娘到青年,抒發了作者強烈讚美春天的真摯感情。

三、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説説你的理由?

四、佈置作業

《春》教學設計10

教學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在總目標中要求在閲讀方面注意“有較豐富的積累”;而在“附錄”中又提出了“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其中提出現當代和外國詩文由教材編者和任課教師補充。基於此認識,本課時筆者用平時收集的反映“春”這一主題的四首現代兒童詩(《春天來了》、《春雨》、《春風》、《春天在哪兒呀》),引導國小高年級學生融閲讀賞析與詩歌創作於一體,開展個性化的閲讀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實現對“春”的“厚積薄發”。

教學目標

1.學習關於“春”的兒童詩四首,認識春天永遠充滿活力,春天是無處不在的。

2.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並在反覆誦讀、感悟、記憶及嘗試創作等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初步領悟學習兒童詩的一般方法。

3.培養學生學習兒童詩的興趣,初步感受兒童詩的藝術美。

教學過程:

一、識春

1.談話激趣:

師:春天是個花紅柳綠的季節。曾記得王安石以“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聞名大江南北,而朱熹又以“萬紫千紅總是春”一語道出春的真諦。而朱自清更以其藝術家特有的氣息感受到“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

2.讀議《春天到了》

(1)範讀:

《春天到了》

小弟弟的門牙掉了/最近才長出來/他很高興地説/媽!春天到了/花呀,蟲呀/小草們都長出來了/連我的牙齒也長出來了!

(2)自由説説讀讀:你最愛讀哪一句或哪幾句?

(3)全班重點賞讀:連我的牙齒也長出來了!

二、賞春

師: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看,春雨來了,水花、傘花、心花都開了;春風來了,蝴蝶、蜜蜂、人們都在忙碌着。

1. 出示:《春雨》

誰來了?/使湖上的水花/一朵朵開得響亮亮的。

誰來了?/使路上的傘花/一朵朵開得哈哈笑的。

誰來了?/使老農夫們的心花/一朵朵開得甜蜜蜜的。

出示:《春風》

悄悄地流過來/柔柔地流過去/是一條蜜也似的河/

小草真貪嘴/遠遠的就伸手要/扶桑花更饞嘴/把舌頭舔得長又長。

輕輕地流過來/甜甜地流過去/是一條酒也似的河/

蝴蝶嘗一口/醉得整天翩翩起舞/蜜蜂喝一口/樂得終日不停地哼歌。

春風/是用明媚陽光釀成的蜜/是用花香鳥語釀成的酒,/來吧,大家快來飲一杯!

2.小組學習

(1)四人小組內合議選擇一首詩歌學習。

(2)説説可以如何學懂詩歌?

討論後歸納:讀出特色、悟出真情、畫出春色、比出春意。

3、全班讀議

三、贊春

師:沐浴着和風細雨,可仍有幾個小弟弟東奔西跑,忙忙碌碌地找春天。你能告訴他們春天究竟在哪兒安家落户呀?

1.出示:《春天在哪兒呀?》

春天來了/春天在哪兒呀?

小弟弟想了半天也搞不清/頂着南風放長了線,/就請風箏去打聽。

海鷗説:春天坐着船在海上旅行/難道你還沒有聽見水手們迎接春天的歌聲?

燕子説:/

麻雀説:/

太陽説:/

……

2.續寫:自由選擇一個或幾個角色續寫(如麻雀、青蛙等),繪畫的同學可給自己的畫題上詩句。

3.學生創作,教師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4.成果展示。

結語: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腿腳,領着我們上前去。同學們,讓我們聞着春天的氣息,帶着心中濃濃的春意,奏響人生的春之歌吧!

課後反思:

一、創設詩化情境,誘發“春之靈感”

本課的四首現代兒童詩,語言通俗易懂,節奏鮮明,韻律和諧,讀來賞心悦目。執教這一節課,錘鍊自身的語言,創設一個如詩如畫的學習情境,激活學生的情感顯得尤其重要。在運用課件播放各種春光圖的同時,筆者引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結尾的三個比喻句為本課的導語,意在引導學生觀其色,聞其聲,進而能啟其情,入其境,從而促使學生在這一派春意中迸發春的靈感。另外,筆者藉助一些實質性的課堂評價來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如:“二月春風,吹出了鮮花朵朵,引來了彩蝶翩翩,剪出了楊柳依依,又釀製了杯杯美酒。讓我們邊讀邊品味,痛飲一杯春天的美酒。”而在學生獨立創作時,筆者又特意為學生播放名曲《春江花月夜》,樂聲如行雲流水,又如跳珠入盤,此情此景,學生文思泉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加強閲讀實踐,實現“厚積薄發”

語文積累是一種持續的學習行為。這種持續的行為並不是簡單的量的相加,而是通過閲讀主體的大量反覆地閲讀實踐,獲得越來越多的知識和信息,從而達到新的認知結構的積極重建。

基於此認識,筆者想到現行的高年級教材中(春季)編入了大量的描寫春光的詩文,而學生也已在平時背誦了大量的有關“春”這一主題的詩作。很顯然,學生對於“春”的閲讀可以算是有一定的積累的。但如何能做到有效積累,進而能“厚積薄發”呢?為實現這一質的飛躍,在執教這節課前,筆者先引導學生在閲讀數量上作一定的充實與補充;而後,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把積累與各種個性化的閲讀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通過誦、悟、畫、比、寫等多種形式,使記憶與理解、感悟、鑑賞、表達緊密結合起來。課堂上,除保證必要的誦讀和感悟外,又特意推薦給學生“比”的閲讀方式,即:讀了眼前的詩句,讓你聯想到了哪些與之有關的詩文,把兩者對比着讀讀背背,也許會有更深的體會。這一閲讀方式無疑架起了舊知與新知的橋樑,學生記憶與理解的反覆實踐過程,實現了真正的有效積累。

在此基礎上,順勢引導學生自由創作,這一環節真正使“厚積”得以“薄發”。看,有學生展示:“燕子説:春天正在與我敍舊,難道你還沒聽見我們清脆的話語嗎?”聽,有學生朗誦:“麻雀説:春天正在孵化小鳥,難道你還沒看見一隻只小鳥正迎着春風破殼而出嗎?”……此情此景,每一句字符都含春,每一個音符都是詩!

《春》教學設計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有能力的爭取背誦下來。

2、會認本課的生字。

3、體會作者對春天的熱愛,激發學生也到自然界中去發現春天,讚美春天,寫出心中對春天的頌歌。

教學措施:

教學課件,寫小黑板

教學過程:

1、 簡介作者金波,是我國當代一位了不起的兒童文學作家,他寫的《烏丟丟奇遇記》老師就曾經讀過,寫得特別好,大家也可以買來讀一讀,另外也可以到書店和圖書館找一找金波爺爺寫的其他的作品,相信你一定會大有收穫的。

2、解題《春的消息》,想一想可能寫了些什麼內容?

樹枝綠 鴨毛白 春來到

換春裝,換羽毛 把春天的歡笑四處飛揚

第一隻蝴蝶飛,讓我高興地捉住又愛憐地放掉

第一朵雛菊開,我欣喜地雀躍,因為它是我的老朋友。

來到去年枝頭,等待它吐出新的綠苞;

去喚醒沉睡的溪流,聽它唱歌,和它一起奔跑。

累了,躺在田野上,頭頂有明麗的陽光,面頰邊又鑽出嫩綠的小草。

3、老師範讀課文,請同學們在書上圈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或不懂的詞語。

4、小組集思廣益進行交流,然後進行全班大點兵,看看誰是解詞冠軍小組。

重點理解“愛憐 牽引雛菊花 欣喜地雀躍 綠苞 喚醒

明麗 面頰 搔癢 嫩綠等詞句,在解詞的過程中,重點動用想象法,動作法,表演法,看圖法等。

5、小組合作,頭尾齊讀,中間四個小節一人一小節,練習有感情地大聲朗讀,比一比,哪些同學有進步,哪些小組配合默契。

6、檢查認字情況。

憐愛 雛菊 禁不住 綠苞 搔癢 面頰 照耀

7、佈置作業

讓同學們繼續去尋找春天,也試着寫一首關於春天的讚美詩。

8、板書設計

風搖綠樹的枝條,水漂白鴨的羽毛

人和鳥兒一起換上新裝,處處有歡笑

第一隻蝴蝶惹人愛憐 第一朵雛菊令人雀躍

等待去年的小樹長新苞 喚醒沉睡的溪流唱新曲

在明麗的陽光下,陪伴我的是嫩綠可愛的小草

教前反思:

我非常喜歡這一首金波爺爺寫的兒歌,覺得意象美麗,語言清新,令我百讀不厭,但是能不能讓學生也像我一樣愛上這首詩,進而愛上美好的春天,愛上美好的大自然,我卻有些沒有底。

這首詩非常適合反覆地朗讀,但是反覆高聲地朗讀會破壞學生的嗓子,我的嗓子也有些受不了。如果能夠有優美的課件幫助學生相象,對學生的理解一定很有幫助。另外,這首詩中的擬人句和比喻句多,是否也應該引導學生有重點地加以學習,也讓我猶豫不決,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堂上恐怕沒有那麼多的時間。還有最近在開展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發現學生之間的合作還是不夠融洽,有些小組特別是四組討論不起來,浪費了教學時間。

《春》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掌握要求會寫的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展開想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

掛圖或投影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話導入《竹枝詞》

同學們見過“太陽雨”嗎?一邊下雨,另一邊卻陽光燦爛。有一句詩説得好——(試探學生是否預習),嗯,就是我們本課要學的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二、指導學習詩句

1.學生交流了解到的有關劉禹錫的資料。

2.簡介竹枝詞。

“竹枝詞”是流行於古三峽地域的一種民歌,含思宛轉,清韻悠遠,音調和諧,明朗歡快。人們在勞作之餘,成羣結隊在江邊、堤畔吹笛、擊鼓,邊唱邊舞,抒發內心的感情,驅散一天的疲勞,是三峽人民最喜愛的娛樂方式。劉禹錫在夔州,經常見到這種場面,極為欣賞,因而填寫了許多“竹枝詞”,今天要學的就是其中廣為流傳的一首。

3.理解詩意。

(1)指名朗讀,齊讀。

(2)藉助註釋,自讀並思考詩句的意思。

(3)同桌互説,再全班交流。

“楊柳青青江水平”:江邊的楊柳青青,垂着綠色枝條,大江水面平靜。

“聞郎江上唱歌聲”:只聽到江面上傳來情郎唱歌的聲音。

“東邊日出西邊雨”:東邊出太陽,西邊卻下着雨。

“道是無晴還是晴”:説不是晴天吧,卻還是有晴的地方。

(4)朗讀全詩,再指名把詩的意思連起來説一説。

4.讀中想象。

(1)讀了這首詩的前兩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一場太陽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邊,看到江邊的楊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綠,江水平靜,耳畔忽然傳來一陣熟悉的歌聲,原來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這首詞的後兩句寫出了少女什麼樣的心理?

三、指導朗讀、背誦

背誦《竹枝詞》。

四、作業

1.默寫這兩首古詩。

2.課外蒐集劉禹錫的其他《竹枝詞》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瞭解學生積累的描寫江南春景的古詩:《憶江南》(白居易)、《江南》(漢樂府)等。

2.引入《江南春》。

3.介紹作者。

二、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教師示範讀、同學練讀,讀準字音,讀出停頓和節奏。

2.結合註釋瞭解詩意,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千里鶯啼綠映紅”:千里江南,黃鶯歌唱,綠樹映紅花。

“水村山郭酒旗風”:依山傍水的山村、城鎮,酒旗迎風飄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南北朝建的成百上千的寺廟,正沐浴在如煙細雨中!

4.體會詩人對江南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的讚美感慨之情。

5.再練讀詩句,讀出節奏與情感。

三、朗讀並背誦古詩

《春》教學設計13

一、教材內容分析

我選的課題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1課《春》。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品賞精彩生動地文學語言,神遊優美深遠的詩化意境,培養審美意識,審美情感和審美想象。《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特有景象,並感受到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它在選材和謀篇上緊緊扣住春天的特徵,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為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是有其道理的。由《春》開始,繼而學習後面的幾篇課文,來加深人們熱愛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處的。

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

(1)知識目標:

A、揣摩欣賞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語言。

B、學習作者對景物的細緻觀察和抓住景物特點描寫。

(2)能力目標:

A、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用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美的語言描繪春天。

B、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C、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準確把握作者的情感脈絡,體會字裏行間濃郁的情味,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我在這裏確定以上三個目標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並重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時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的感受,享受審美樂趣。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教學方法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內外結合,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我主要是採用是誦讀教學法,本文是篇美文,語言簡潔明快、形象生動、有很強的節奏感。宋代朱熹曾經精闢地闡述説:“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近,熟讀而精思。字得其訓,句索其旨,未得於前則不敢求其後,未道乎此則不敢志乎彼。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注意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內在聯繫”,“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PPT課件、錄音機、示範朗讀帶、配樂帶。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設境切入

1、用多媒體展示春天的景色。學生看多媒體展示,看到什麼景物?這是什麼季節?

2、學生介紹作者,老師補充。

1、學生看展示。

2、學生説看到什麼,是什麼季節。

3、學生介紹作者。並讓學生告訴大家是怎麼蒐集到的,讓學生學習蒐集的方法。1、激發學生興趣,加強和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2、培養學生蒐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讀中理解

1、教師配樂背誦《春》,學生對照課文邊聽邊默讀。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的語氣,並用鉛筆畫出生字新詞。

3、合作、交流,老師引導,學生共同解決生字詞。

4、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5、思考:《春》描繪了哪幾幅圖?用概括性的語言回答?(若學生對第一個問題不能回答,就把問題縮小“請同學們找出描繪春天景色的句子”然後再引導用三個字歸納: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分別展示這幾幅圖的課件。

6、請同學們看第一段和最後一段。

引導學生歸納並明確:盼春──繪春──贊春

1、學生認真聽背誦。

2、學生自由讀,並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

3、學生紛紛説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師生共同釋疑。

4、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5、學生合作交流,最後推薦代表回答。看課件展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6、學生快速看書並歸納回答,作好筆記。

1、因為這篇散文要求學生背誦,老師一開始就能熟練而有感情地背誦能使學生喜歡,並也用心去完成。

2、對生字詞的理解是靠學生自主學習,互助解決。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3、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整體感知的能力。

4、培養學生作筆記的習慣

三、讀中探究

1、請同學們找出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來讀,並説出你喜歡的原因。(估計學生會找出一些修辭句式,老師可見機點撥,完成教學重點。)讓學生找出不同的語段來分析。

2、“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可否將“粉的像霞”一句放在前,因為杏花在桃花前開?

1、學生紛紛去試着讀,並選出自己喜歡的語段。

2、學生討論,大膽質疑。

1、讓學生去發現問題。

2、讓學生敢於質疑。

四、説中昇華

1、齊讀課文,結合課文來説這課你學到些什麼?

2、請同學們用本文所用的修辭選一至二樣説一句話或一段話。如以“春天像……,像……,像……”或“……像……”等句式。不用這些句式,只要能用上相應的修辭手法也行。

3、本文是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描繪《春》的佳作,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描繪春的詩文呢?説出來我們共享吧!

1、學生説。(可能學生會説出描寫的作用、寫作特點、修辭的運用、語言的特點等)

2、學生先寫在筆記本上再説。

3、學生説出有關描繪春的詩文。(如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陸游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

1、由讀到説,把知識內化。

2、培養學生積累的能力。

五、小結作業

1、學生小結,老師補充。明確:本文作者通過對春的描繪,使我們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我們更加熱愛大自然的絢麗風光。同時,我們還學會了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體會到優美的語言。

2、作業:①摘抄好詞好句。②熟讀課文,並背誦課文。③蒐集有關朱自清的名篇及描繪春的詩文,抄在筆記本上。

學生從文章內容、藝術特點、修辭手法等方面歸納小結,教師整合、補充,教給學生歸納的方法。

1、教給學生歸納課文的方法。

2、培養積累和蒐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流程圖

七、教學評價設計

一教法得當,有啟發性,教學手段使用好,教學效果好。

1、課前準備充分

這是天祝藏族自治縣民族中學的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參賽教學設計。此設計有對課文的把握,有教材分析,明確課文在教材中的地位;按新課程的要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立教學目標;把教學流程設計為設境切入、讀中理解、讀中探究、説中昇華、小結作業,也是符合課文教學實際的;教學過程用表格的形式,有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較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我覺得,教師的範背、以語言為訓練重點、加強朗讀、重視積累是此設計的亮點所在。值得改進的地方,一是教材的分析不到位;二是三維目標確立,需要整合和聚焦;三是教和學的思路還不夠明晰,應該和文章的思路、結構以及學生的閲讀思維一致;四是對文章的情感和想象應更加重視。

八、幫助和總結

《春》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瞭解本詩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詞句。

3.瞭解詩歌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時設計:一課時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一、播放西湖風景和贊西湖的詩詞,配樂《西湖春》,導入新課。

二、初讀全詩:

請學生朗讀本文。生讀生點評。注意朗讀節奏的劃分。七言詩的節奏可以採用四、三節拍,也可採用二、二、三節拍。本首詩可採用二、二、三節拍。請學生讀詩。找出詩中的韻腳,在讀詩一遍。集體朗讀。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xī)水面/初平/雲腳低。

(dī)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ní)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tí)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dī)

三、研讀全歌:

1.讀詩題,説説詩題告訴我們什麼?它可能會表達什麼感情?

2.出示首聯: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1)首聯中哪些地方緊扣了“詩題”?

明確:水面“初平”,河水才剛剛漲滿,“平”寫出了江浙一帶的地貌特徵,如果是山區就沒有這樣的特點,、“雲腳低”看出了視野開闊,無高山阻隔。

(2)如果我們這首四聯八句詩壓縮為首尾兩聯四句好不好?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明確:沒有描寫的景色。

(3)作者頷聯、頸聯為寫景的佳句,具有畫面感。請同學們讀一遍,邊讀邊展開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色。大家從詩句裏讀出什麼景象?

(4)如果將這七言四句詩換成五言詩大家是怎麼換的?如果將這八句中的詞語調換順序你會怎麼調換?出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分析比較: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

處處早鶯爭暖樹,家家新燕啄春泥。

分析比較: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深草已能沒馬蹄,紅花漸欲迷人眼。

(5)這幾句中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人什麼感受?

板書:早鶯、暖樹、新燕、春泥、亂花、淺草、馬蹄。作者抓住春天的獨特的景物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6)我們再看這樣一些詩句,從春天的景物中看出了什麼樣的心情?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文天祥《金陵驛》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歐陽修《蝶戀花》

相同的景物卻可以表達人的不同情感。中國古典詩歌大多以抒情為主,但是,情是難於直接描寫的。於是詩人便通過景來表現情,把難以直接描寫的情融於視覺的景中,二者交相融合、滲透,構成、“情景交融”的畫面。這種用來寄託人的情感的客觀景物就是意象,這種情感與景象結合畫面就是意境。它是人的情感和景物瞬間結合的產物。詩以意境為上,王國維曾説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人間詞話》)。

3.出示尾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作者情感的流露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明確:“最愛”。“行”字扣題,而且詩人放棄馬步行,更能看出詩人對美好景物的觀賞,但是最美的地方在哪裏呢?還在那個“綠楊覆蓋的白沙堤”,具體沒有再去描寫這裏的景色,但留給人們無限的想象之美,這也是文學作品中的留白藝術。

四、總結課文:

板書設計:

景:早鶯、暖樹、新燕、春泥、亂花、淺草、馬蹄

情:意外的驚喜

意境:表達詩人對西湖的早春的讚美之情

《春》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及重點】

1、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學習本文準確生動的用詞,體會本文的語言風格。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深入細緻多角度觀察景物的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體驗性教學法。

【教學設計】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薰陶。採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畫面上的比較和配樂朗讀。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當秋葉飄落的時候,當白雪紛飛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在心中渴望春天。因為春天帶給人温暖,帶給人希望,帶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的時候,人們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詩作文。

利用課件分別出示杜甫《絕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畫面。引導學生分析,《絕句》是從“鳥”的角度,《泊船瓜洲》是從“春風”的角度來寫春天。絕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選取春天的一個或兩三個景物來寫。

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課題),其中寫春天的內容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的山、水、樹、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樣描繪春天的。

(利用多媒體,提供秋天、冬天與春天的畫面比較,並出示兩首詩的內容。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起學生共鳴,讓學生感受回憶,調動他們的直接經驗,進行情感上的鋪墊。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又有利於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情境。)

二、學習目標

利用課件出示學習目標。

三、教師範讀,整體感知

1、範讀前請學生思考:

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樣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來;然後又用怎樣的彩筆描繪春天的美景;最後,他又滿懷喜悦歌頌了春天。根據提示(盼春──繪春──頌春),將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師配樂(班德瑞《春天裏的一天》)朗讀:

教師的範讀是非常重要的,從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給學生以引導和薰陶,目的是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去思考,以便從整體上把握文意,為下一步的品讀奠定基礎。

教師講述後明確:盼春(第1自然段);繪春(2~7自然段);頌春(8~10自然段)

四、導讀促學,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節(總寫春回大地)為例,指導學生品讀的方法。

1、簡析“盼春”:

出示問題組:春天來了沒有?(通過“近”字可以看出春天還沒有來)作者是以怎樣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為什麼疊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這一小節有兩個詞“着”和“了”構成了四個詞尾,有什麼作用?(給人柔和的感覺)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來作者就用了比較多的筆墨來描繪春天的美景。

從哪兒可以看出是總寫呢?(“一切”)

在這一小節裏,作者分別選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詞語來描述他們?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陽的臉”來總寫春回大地。分別用“朗潤”、“漲”、“紅”來描述他們。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朗潤”、“漲”、“紅”的特點。朗潤是明朗潤澤的意思,因為陽光照在上面,明亮起來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後,所以水“漲”起來了。“紅”字不僅寫出了太陽的顏色,也寫出了太陽的温暖。同時,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兩幅畫面的比較,加深學生的印象。

小結:作者在這一小節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點,寫出了春天的總體景色,然後又選取了五幅畫面來具體描繪春天的美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這一部分的學習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經過小組交流、討論、達成共識。然後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仔細品味,揣摩其內涵。)

五、學生品讀、揣摩語言

在教師教給學生方法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從五幅圖畫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幅圖畫,並劃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然後説明理由。

這一部分的學習,主要採取分組合作的方法,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同學之間討論交流,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作品,仔細品味語言,使“教”與“學”均置身於作品所設置的意境之中。教師要抓住重點語句,以“讀”促“學”。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體驗性學習。

1、春草圖:(第3自然段)

這一段用詞準確。“偷偷”表現出小草在春的催發下,在人們難以察覺的情況下,不生不響的生長狀態;“鑽”寫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頑強。“嫩嫩的”表現出質地柔軟,“綠綠的”寫出了顏色的鮮豔。“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採用反覆的修辭方法,以口語化的詞語寫出小草生長茂盛。寫人的動作“坐、躺、滾、踢、跑、捉”,抓住了兒童最喜愛的,而且是適宜於草地上開展的幾種活動來寫。寫兒童的活動實際上是寫草對兒童的吸引力,突出草這一中心。寫兒童的天真活潑,歡聲笑語又給草地增添了生活氣息,使大自然充滿生機。“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借風襯草,照應開頭“東風來了”,又為下文鋪墊,給人以柔和的感覺。

這一段在寫景的層次上也很有特點。先正面寫,第一句用擬人的手法,第二句由近及遠,把春草人格化,顯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從質地顏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鮮的特點,“滿是的”用口語顯示出春草生機勃勃的特點;然後側面寫,第三、四句寫春草給人的歡樂感受,充滿活力。

2、春花圖:(第4自然段)

在詞語運用上:“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百花爭豔、生機盎然的熱鬧景象。“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鮮明。一個“鬧”字,既寫出了聲音又寫出了動態。“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採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沒有明寫風,但風寓其中,沒有寫太陽,但太陽寓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動。

在寫景的層次上:由樹上到花下到遍地,色與味、虛與實、動與靜相結合。

3、春風圖:(第5自然段)

風是無形的,但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別用觸覺、嗅覺、聽覺寫春風。首先從觸覺方面,作者引用詩句,又打一比方,讓人感覺到春風是温暖的。然後寫“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裏醖釀”,從嗅覺的角度寫春風,彷彿讓人聞到春風的芳香。接下來寫鳥鳴的清脆、婉轉,風聲和水聲的輕盈,笛聲的嘹亮,從聽覺的角度來寫,彷彿讓人聽到春風的柔和。這些聲音應和着,構成了一曲非常動聽的春天的交響樂,和諧優美,此起彼落。風是無形的,可在作者的筆下卻有形、有味、有聲、有情。

4、春雨圖:(第6自然段)

在詞語的運用上:先用“可別惱”這一口語,顯得特別親切而有情趣。“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寫出了春雨細密、閃爍、綿長的特點。一個“斜”字寫出了雨的輕盈,同時又暗寫了“春風”。“樹葉卻綠得發亮”是因為被雨洗去了灰塵,“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個“逼”字讓我們感到被雨水清洗後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們的眼中。“安靜而和平的夜”,寫出了温馨的感覺。

在寫景的層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遠,由靜到動,一幅充滿詩情的江南春雨圖,流露出作者的對春雨的喜愛。

5、迎春圖:(第7自然段)

風箏是春天的信使,寫風箏多了,實際上也是人多了。“舒活舒活”“抖擻抖擻”,極富節奏感。引用俗語“一年之際在於春”,給人無限的遐想。在寫景的層次上由風箏到孩子,寫出了春到人歡,迎接春天到來的喜悦心情。從而激發人們奮發有為,不負春光。

(在這個環節中品讀是第一要義,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回答,不需要面面俱到,鼓勵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通過品讀,細細揣摩,反覆品味,進行體驗與感悟。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圖畫,充分調動學生的直接經驗,同時學生朗讀時配上音樂,讓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美的氛圍中。)

六、朗讀回味,總結拓展

1、簡析本文最後一部分:(8~10自然段)

作者以讚美作結,頌揚了富有生機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三個比喻句的順序,由娃娃到小姑娘到健壯的青年,符合成長的順序。在朗讀時應該節奏明快,由弱到強。

2、理解本文的寫作特點──借景抒情。

3、思考:作者為什麼能將春天描繪得如此美麗呢?

首先要有細緻的觀察,並且善於積累語言,然後由感而發,才能夠恰當的表達出來。

4、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選取幾個自然段,進行配樂朗讀競賽。

七、作業

根據學到的寫景抒情的方法,寫一篇《校園裏的秋天》(或《校園裏的冬天》),300字左右。準備開一個學生作品朗讀會,在全班內交流。

【板書設計】

盼春(1) 語言積累

總寫(2)

春草圖(3)

繪春(2~7) 春花圖(4) 表達

春風圖(5)

春雨圖(6)

迎春圖(7)

頌春(8~10) 細緻觀察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