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五猖會》讀後感(精選10篇)

校園3.75K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猖會》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五猖會》讀後感(精選10篇)

  《五猖會》讀後感1

讀到《五猖會》一篇時,好奇心噴湧而出。五猖會,一個活動,總該着重寫寫五猖會的情景吧,可是,作者卻把很多的筆墨放在了描述父親讓“我”背《鑑略》以及記憶中五猖會的情景上。

“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這是魯迅的抗議之聲,看似是對父親的不理解,其實更深成次的,是經過自我的親身經歷,表達了自我對封建社會的思想習俗的不滿。本應是高高興興地去觀會,卻被父親的命令弄得興致全無。怪不得,他夢似的背完了,應對東關五猖會的熱鬧卻提不起興致。

兒時的魯迅與其他孩子一樣,喜歡湊熱鬧,對於一年一度的五猖會自然十分歡喜。一大清早,工人們就開始搬東西。而魯迅笑着、跳着臉上寫滿了喜悦,軀體雖然在家中,但心早已飛往了東關五猖會的現場。父親讓“我”背書,嘴上雖不能發表什麼抗議,但心中必須在表達對封建教育的不滿。封建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將孩子們的天性一點點地蠶食鯨吞了,使孩子們只會人云亦云,尾隨人後。讓孩子過早地被“之乎者也”糾纏。

文章描述了作者與父親之間一場微小的衝突,作者對五猖會的熱切期盼和父親的阻難構成鮮明的比較,表現了父親對孩子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可能父親是無心的,但就是這麼一件小事,可能讓孩子刻骨銘心,永不忘記。

五猖會,並沒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作者對封建社會的不滿卻讓我印象深刻。此乃吾讀《五猖會》之感。

  《五猖會》讀後感2

《五猖會》是魯迅兒時回憶去東關看五猖會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因為東關離縣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前夜預定好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陸續搬下去了。兒時的魯迅笑着跳着,催他們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臉色變得很謹肅了,小魯迅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他身後。父親叫他把書拿來,他忐忑着,拿着書來到父親面前。父親教他讀,“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背出來就讓他去看會,否則不準去。這猶如一盆冷水澆在了魯迅的頭上,他讀着,強記着。

太陽升得很高了,魯迅才有把握走進了父親的書房,夢似的就背完了。父親這才答應讓他去。大家同時活動起來。工人們把他抱起來,彷彿在祝賀他的成功一般,但魯迅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裏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這一切對他都失去了意義。

這篇文章描述了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衝突,“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難,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魯迅説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

在封建統治的社會中,魯迅生在一個縣城裏的家境小康的讀書人家,遭逢社會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魯迅被包圍在這種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社會現狀。

魯迅的童年,許多來自兒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氣都被抹殺了。我們的大人,真該反省反省了。

  《五猖會》讀後感3

《五猖會》本是一個迎神賽會,在孩子的心中,這是一個節日。但我們能從作者的語言中體會到更多的只是父親對兒子的壓迫,而不是對歡樂的正面描述。這足以體現父親在兒子節日時對兒子做的那件事—先背完書才能去過節,對一個人的心理,對一個人的一生的影響有多大。

確實,有時候,你一不細心,就會改變許多事。

可能是你的一句無心之言,就讓一個人走向了犯罪道路;可能是你的一個微笑,就能讓一個人的心境陽光燦爛;也許你的一句善意的謊言,就拯救了一個年輕的生命。所以,請你要細心,謹慎你的一言一行,因為,所謂的“無意”,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你是一位教師,那麼,請注意自我的一言一行。因為在孩子們稚嫩的心中,您是陽光,您是大樹,您是海洋,您用知識哺育着他們,塑造着他們。同時,也影響着他們的心靈,請別傷害了他們金子般的心。

如果你是一位父親(母親),請用真誠的愛來幫忙孩子的成長,不嬌縱,不溺愛。請給予他(她)良好的品德,杜絕一切惡習。同時,也應當在適當的時候放鬆一下,不要象作者的父親那樣,過節時,孩子出去玩,還要先背書才行,使得孩子喪失了對生活樂趣的嚮往,即使時隔多年,還對這件事所帶來的感受記憶猶新。

也許,多年以後,你會為你當年某一天所説的一句無心之言而悔恨萬分;也可能你會因為多年前的'一句善意的謊言而露出會心的微笑。

  《五猖會》讀後感4

《五猖會》記敍了作者兒時看到五猖廟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難逢的盛大的廟會,十分急切興奮。但在出發的時候,父親卻讓魯迅背誦一字也不懂的《鑑略》。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吧。父親讓魯迅讀熟,並背下來。待他讀熟了,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興興陪他出門。指出了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表現了家長與兒童在心理上的隔膜,以及感受到了作者受傷的心靈。體現童年魯迅對五猖會的嚮往和背書時的無奈。

有趣的是,魯迅長大以後並沒有忘記背書時的痛苦,反而忘記了那一年五猖會是什麼樣子,這體現了當時父親的做法在魯迅心裏留下的陰影,想必那次的五猖會魯迅過的也不是很開心。

每次賽會的簡單使充滿期望的孩子十分失望。為下文寫自己想看賽會蓄勢、作鋪墊。也為了襯托下文自己背書的那種受壓抑的心情。文章反映了父親在我最高興的時候叫我背書是對孩子心靈的傷害,壓抑了孩子的個性。作者採用了先揚後抑的手法使文章具有的強烈的感染力。語言生動、貼切的語言表達深邃的思想和豐富的內藴,諷刺得十分形象。

  《五猖會》讀後感5

《五猖會》為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第五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透露了另一種意義。

主要記敍“我”對兒時急切盼望觀看迎賽神節的急切心情及父親逼“我”背誦詩經時“我”的痛苦感受《五猖會》記敍了迎神賽會的習俗,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摧殘。《五猖會》通過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而痛苦感受的強烈對比揭示了新民主主義代表的新生力量和現實封建體制下思想餘毒之間的矛盾。

魯迅先生字裏行間透漏出對舊社會封建體制的強烈不滿。因為小孩子對於文言文難以理解意思,而且很難被,就算背過了也是記不長遠的,況且,只背古文,這不是有費孩子們的腦細胞嗎?用我自己的話説,這簡直是一種摧殘!對孩子天賦的扼殺。《五猖會》指出愚昧的封建教育對孩子天性的壓抑與摧殘,相比之下我們現在有個和諧民主的國家,對兒童的愛護和教育都有了一個很好的環境,所以我們要倍加珍惜,努力學習才不會辜負國家對我們的期望。

  《五猖會》讀後感6

前幾天,我讀完了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其中有一篇《五猖會》,令我感觸頗深。

文章開頭用了很多筆墨來描寫迎神賽會的由盛轉衰,就連看會的人也變成“遊手好閒的閒人”了,但魯迅小時卻是很喜歡看的以至於意想“生一場重病,使我的母親也好到廟裏去許下一個‘伴犯人’的心願的呢?”了,可見魯迅小時對迎神賽會是十分的痴迷了。但在魯迅小時看五猖會時,卻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父親讓他背書,背不完不許去。興高采烈的魯迅好像遇上了晴天霹靂,興致也不那麼高漲了。待到魯迅去看會時,也覺得“對於我也似乎沒有什麼大意思”了。

看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國小時有一次老師帶我們去看電影的情形,我們本來還在歡呼,卻因老師的一句話平靜了下來:“看完後寫一篇觀後感。”這句話直接導致我看電影時都在醖釀着觀後感,根本無暇顧及這部電影的情節,更有甚者,直接帶着本邊看邊寫觀後感,本來挺好的一部電影在我眼中卻變得平淡無奇。

想到這裏,我似乎明白魯迅寫這篇文章的含義了。

  《五猖會》讀後感7

《五猖會》是收錄在魯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文章講的是作者童年時代去看五猖會,父親硬是要自己在看賽會前背完《鑑略》的回憶,表達出作者對於封建制度對於兒童身心的壓制和摧殘的批判。

全文以五猖會為主題線索,描寫看賽會的前後。看賽會本來就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也是作者孩提時候非常期盼的。通過前半段對於賽會的描寫,也能看出作者的喜愛,更是通過《水滸傳》中人物雲:“……於是分頭四出,尋黑矮漢,尋梢長大漢,尋頭陀,尋胖大和尚,尋茁壯婦人,尋姣長婦人,尋青面,尋歪頭,尋赤須,尋美髯,尋黑大漢,尋赤臉長鬚……”這樣的引用,勾起讀者對於賽會的好奇。作者接着又描寫親身經歷的的一次較盛的賽會,覺得能夠參加賽會是一件特別光榮的事情,更是幻想着自己生一場病,去扮那個“犯人”。然而去五猖會之前,父親卻讓他背誦《鑑略》。這在作者眼裏,背誦這本書是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而文章的最後,通過賽會前歲賽會期待的心情與背完書後的心情形成的鮮明的對比,告訴讀者孩子的快樂是封建制度抹殺的結果。愛玩、好奇是兒童的天性,但是受到封建制度下的專制父親的無情壓制。兒童的天性的泯滅是封建教育導致的結果,他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

《五猖會》無情揭示封建社會的迂腐,摧殘兒童天性殘忍。童年生活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時光,讓孩子快樂,釋放他們的天性,才是大人應該做的,而不是一味限制。

  《五猖會》讀後感8

文章借“我”與父親就看會與背書問題起的一場微妙的“衝突”,暴露了封建社會的教育問題,指出了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文章中“我”十分嚮往參加觀看五猖會,還興高采烈地叫工人們快搬東西,然而父親卻讓“我”必須背完《鑑略》後再去,“這就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麼法子呢?自然是讀着,讀着,強記着。”終於,到了太陽升的老高時,“我”不負眾望,夢似的背了出來,獲得了父親的允許。然而,“我”卻並沒有他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裏的點心,以及到了關東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都沒有什麼大意思。只是一想起,“還詫異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

事實上,文章所敍之事非常簡單,一次千呼萬喚而來的廟會會被父親的不理解的束縛攪合的索然無味,表現了家長與兒童在心理上的隔閡。在這種封建的“吃人”的傳統教育下,培養出來的孩子只能是病態的。魯迅長大後成為了文學家、革命家,他希望通過學術上的改革,使以後的孩子免受封建教育的荼毒。

然而,當今的學生教育也不盡如人意。家長們總是過高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給孩子過大的壓力。同時大部分家長過於注重試卷成績,還給孩子們安排各種補習班。但我認為,孩子的學習應以興趣為主,不能強給硬塞。還有部分家長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給學生太大壓力,以避免更多的教育問題的發生。

  《五猖會》讀後感9

我對魯迅先生的文章很感興趣,正因他的文章中有許多搞笑可愛的地方,比如本文中的墨猴和隱鼠,文筆十分簡練,墨猴的動態卻盡顯眼前,好像它就剛“舐盡了硯上的餘墨”似的。隱鼠也十分乖巧,“緣腿而上,一向爬到膝踝”。隱鼠的活潑可愛就為下文魯迅得知它被貓吃去了的“憤怒而且悲哀”作了鋪墊,為他的“仇貓”作了很好的解釋。魯迅先生仇貓,他在文中清楚地列舉了三個原因。一,貓的性情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總有一副媚態。三,它吃了魯迅的可愛的小小的隱鼠。文字精練,論點論據俱全,立場鮮明,一目瞭然。我們寫文章也要這樣,要立場鮮明,觀點明確,論據充分。

魯迅先生的兒子寫了一篇文章,他説此刻青年的一代,如果你去問他們“魯迅是誰?”他們就會説“橫眉冷對千夫指”呀,“俯首甘為孺子牛”呀。這太片面,不是真實的魯迅。新中國成立後,魯迅的革命性開始逾越他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的身份而得到了個性的強調。其實魯迅是個根本的文學家,他的作品的文學價值是很高的。我們就應全面地學習他的文章,多關注其中的文學精髓。魯迅先生那精練的文筆,搞笑的傳説和風趣的語言將帶領我走近魯迅,走進他的心靈。

  《五猖會》讀後感10

我將魯迅《朝花夕拾》中《五猖會》這一篇文章給看完了,且深深受到啟發。

這篇散文前半部分寫出了青年作者魯迅對迎神賽會的嚮往與熱愛,並且通過描寫賽會的活動和作者的心理活動來映襯作者心中對賽會的熱切期盼。後半部分寫了作者準備到東關去看五猖會,父親卻叫他背書,背不出來則不準去。而當作者背完書被批准去看五猖會時,他早已沒了興趣。

文中有許多寓意存在,例如: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多個“一”連用,反覆強調中也體現出作者青年對賽會的失望;而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又運用景物描寫的方法,寫出梅姑廟和五猖廟都是“禮教有妨”的,以封建禮教的產物攻擊封建禮教,更能看出諷刺的力度。

而且,我們更應該用心體會的,是作者要諷刺的東西。

全文雖然沒有一句對父親以及教育制度的正面指責,但全文無處不以細膩、突變的心理對封建教育制度的腐朽與反動進行無聲控訴。

反觀我們自己,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時代,擁有能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拓展式教育制度、批判式教育制度,我們有何理由不珍惜?要知道,在古代,只要普通人有一句造反的話,必當砍頭處置!我們應該努力、努力、再努力,在懈慢時要告誡自己,我們要珍惜美好時光,把握當下,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