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學好國中化學的方法和知識點歸納

校園7.69K
  化學聽課方法

一般來講,“課前準備、積極聽講、做好筆記”這三個環節對聽課效率有直接影響。

學好國中化學的方法和知識點歸納

一、 課前準備

  二、 課堂聽講

1、善於觀察,明辨是非

2、超前思考,比較聽課

所謂“超前思考,比較聽課”,即上課不僅要跟着老師的思路走,還要力爭走在老師的前頭。這樣既能在聽課中排除疑難、深化理解,還能通過聽課檢驗和鍛鍊學生自己思維的敏捷性、準確性、全面性。

3、注意用目光和老師交流

4、及時記錄疑問

5、善始善終,聽好小結

  三、做好聽課筆記

在習題課或作業點評上 高中英語,最好能記下老師指出過的或自己所犯的錯誤或對自己特別有啟發的思路和規律。如:當出現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時,對此題或此解應快速記下,待課後再細細琢磨。

  化學首輪複習重在歸納

考生要明確首輪的指導思想是“重在基礎,吃透教材”。同學們在首輪時,對於課本的把握力求抓住五點:

1、點,

2、常考點,

3、點,

4、德育點(與目前德育要求相關的內容,雖然分值不大,但容易丟分),

5、應用點(和生活結合的知識點,如涉及到重大化工、污染、事故分析等)融會貫通。

對於基礎知識的把握,程建議同學們,在首輪複習中,準備一個專門的筆記本,按照課本的章節順序,根據大綱和考綱,以及歷年的情況,將每一章的知識點(大部分同時也是常考點和的熱點)列出,有困難的同學可參考相應複習,或者筆記。例如:同學們可將鹵素一章劃分為十個知識點,其中氧化還原反應和鹵素離子的檢驗是大學聯考的熱點鹵族元素的化學性質、性質、存在、用途等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氯氣、氯化氫等的製取實驗和化學性質聯繫起來,向大型的綜合實驗題方面發展。

1、鹵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學性質是什麼。

2、氯氣的強氧化性和氯水的四大作用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3、鹵化物的俗名具體有哪些。

4、鹵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5、氯氣的實驗室製法應注意的八個問題是什麼(原理、原料、裝置、除雜質、乾燥、檢驗、收集、吸收八個方面)。

6、氯化氫的實驗室製法中應注意的八個問題(同上)是什麼。

7、鹵素物理性質及其遞變規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應從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溶解性、熔沸點等方面列表比較)。

8、鹵素化學性質的遞變規律有哪些(應從單質的氧化性、滷離子的還原性、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氫化物的還原性、最高價氧化物及其對應水化物的酸性等方面列表比較)。

9、滷離子的鑑定有幾種?

10、正確判斷氧化劑和還原劑,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以及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的方法即“八字方針”是什麼?判斷物質氧化性和還原性相對強弱的方法有哪些。

  大學聯考化學易考規律與特殊規律51例

⒈ 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但氫的同位素氕卻無中子。

⒉ 同週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層電子越少,越容易失去電子,還原性越強,但Cu、Ag原子的還原性卻很弱。

⒊ 原子電子層數多的其半徑大於電子層數少的,但鋰的原子半徑大於鋁的原子半徑。

⒋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一般等於其族序數,但F2 卻不是。(OF2是存在的)

⒌ 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屬元素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 漸減弱,但硒酸的酸性卻比硫酸的酸性強。

⒍ 二氧化碳通常能來滅火,但鎂卻能與它燃燒。

⒎ 氧元素一般顯-2價,但在Na2O2、H2O2等物質中顯-1價。

⒏ 元素的氧化性一般隨化合價的升高而增強,但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順序卻是

HC1O 〉HC1O2 〉HC1O3 〉HC1O4。

⒐ 在元素週期表中的各週期元素一般是以活潑金屬開始的,第一週期卻是以非金屬開始的。

⒑ 通常金屬單質一般為固態,但汞卻是液態。

⒒ 通常非金屬單質一般為氣態或固態,但溴卻是液態。

⒓ 鹼金屬一般保存在煤油中,但鋰(因其密度小於煤油的密度)卻浸在液體石蠟中。

⒔ 鹼金屬的密度從上到下遞增,但鉀的密度卻比鈉的密度小。

⒕ 一種元素組成一種單質,但碳、氫、氧、磷等元素卻能組成幾種同位素。

⒖ *金屬單質的導電性一般隨温度的升高而減弱,但銻、鍺卻相反。

⒗ *具有金屬光澤又能導電的單質是金屬,但石墨卻是非金屬。

⒘ 有機物一般易燃燒,但四氯化碳和聚四氟乙烯卻不易燃。

⒙* 物質的熔點一般低於沸點,但乙炔卻相反(沸點-84,熔點卻為-80.8)。

⒚C12、Br2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氫鹵酸和次滷酸,但F2卻不能(F2+2H2O=4HF+O2)

⒛ 鹵素單質與強鹼反應一般生成相應的鹵化物、次滷酸鹽和水,但F2卻不能。

(X2 + NaOH = NaX + NaXO + H2O,*2F2 + 2NaOH = 2NaF + OF2 + H2O)。

21 實驗室中製取HC1、HBr、HI都在玻璃容器中進行,但HF應在鉛製容器中進行

(因SiO2 + 4HF = SiF4 +2H2O)。

22 氫鹵酸一般是強酸,但氫氟酸卻是弱酸。

23 CaC12、CaBr2、CaI2都易溶,但CaF2卻微溶。

24 鹵化銀難溶於水,但氟化銀卻易溶於水。

25 *含有NH4+和第IA主族陽離子的鹽一般易溶於水,但KC1O4和正長石等卻難溶於水。

26 重金屬陽離子一般都有毒,但BaSO4卻可用作“鋇餐”。

27 成網狀結構的晶體一般都是原子晶體,但石墨卻是原子晶體。

28 晶體一般都由陰離子和陽離子組成,但金屬晶體是由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組成。

29 *共價鍵一般都有方向性,但H2卻無方向性。

30 有機物一般為分子晶體,且熔沸點低,但醋酸鈉、醋酸鈣等卻為離子晶體,且熔沸點高。

31 活潑金屬與活潑非金屬形成的化合物一般都是離子化合物,但A1C13、BrC13等卻是共價化合物。

32 金屬性強的元素,相應的鹼的鹼性也強,但A1(OH)3 的鹼性卻比Fe(OH)3 弱。

33 離子化合物中一般不存在單個分子,但NaC1等在氣態時卻以分子形式存在。

34 離子方程式一般表示同一類反應,但Br2 + SO2 + 2H2O = 4H+ + 2Br- + SO42- 卻只表示一個方程式(注意:Ba2+ + 2OH - +2H+ + SO42- = BaSO4 + 2H2O 可以表示硫酸溶液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向氫氧化鋇溶液中加入硫酸氫鈉溶液至中性或加入過量 硫酸氫鈉溶液等反應)。

35 強鹼弱酸鹽或強鹼弱酸的酸式鹽因水解而呈鹼性,但NaH2PO4卻呈酸性。

36* 鹽類一般都是強電解質,但HgC12、CdI2 等少數幾種鹽卻是弱電解質。

37 *酸鹼中和生成鹽和水,但10HNO3 + 3Fe(OH)2 =3Fe(NO3)3 + NO + 8H2O 中還有還原產物。

38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裏,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但鉛卻不能與硫酸反應放出氫氣。

39*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裏,排在氫後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但銅卻能與濃鹽酸反應產生氫氣,2C u+ 4HC1(濃)=H2 + 2H[CuC12]。

40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裏,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但鉀鈣鈉卻不能[2Na +CuSO4 + 2H2O = Cu(OH)2 + Na2SO4 + H2 ]。

41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裏,排在前面的金屬不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其不溶於水的鹽中置換出來,但鐵卻能把銀從氯化銀中置換出來 (Fe+2AgC1=FeC12+2A g),高中地理。

42 一般只能用強酸制弱酸,但 H2S+CuSO4 = CuS +H2SO4、HC1O+H2SO3 =HC1+H2SO4、

Br2 + H2SO3 = 2HBr + H2SO4(C12、FeC13等也可以)等反應卻能用弱酸制強酸。

43 酸能與醇發生酯化反應,但氫鹵酸與醇發生滷代反應。

44 製取氯氣採用固—液裝置,但制溴卻須採用曲頸甑。(HNO3 why?)

45 啟普發生器適用於反應物為塊狀、反應不需加熱以及產物難溶於反應液的氣體(如 H2、CO2、H2S),但乙炔(C2H2)卻不能用該裝置。

46 測量儀器的“0”刻度不是在上就是在下,但是托盤天平的指針卻在中間,温度計的“0”刻度在偏中下,量筒無“0”刻度。

47 一般只有有機物才有同分構現象,但不少無機物如氰酸銀(AgCNO)與雷酸銀 (AgONC)是互為同分異構體。

48 固體物質的溶解度一般隨温度找升高而增大,NaC1的溶解度受温度改變的影響很小,而Ca(OH)2、Li 2CO3等卻隨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9 氯化鈣是中性乾燥劑,可用來乾燥酸性、中性、鹼性氣體,但不能幹燥氨氣(CaC12·8NH3)和酒精蒸氣。

50 非金屬的氣態氫化物的水溶液一般呈酸性,但NH3的水溶液卻呈鹼性。

51 *膠體中的膠粒一般都帶電荷,但蛋白質膠體微粒卻不帶電荷(呈電中性,但有電泳現象)。

  化學大學聯考選擇題解法點撥

選擇題具有構思新穎、靈活巧妙、知識容量大、覆蓋面廣,考試的客觀性強,評分容易、準確等優點;不但能考查考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考查學生的思維敏捷性,是化學大學聯考中廣泛採用的一種題型 高中政治。選擇題命題的要求一般是瞭解、理解層次,雖然難度不大,但涉及面廣、分值高,約佔總分的50%,因此掌握選擇題的解法,快速、準確地解答好選擇題是奪取化學高分的關鍵之一。

1. 認真審題,把握要點

審題是“審”而不是“看”,審題目的過程中要注意分析題目中概念的層次,要特別注意試題中一些關鍵性的字、詞,要邊閲讀邊思索。一要細心審清題目過程的要求:如“不正確的是”、“錯誤的是”、“由強到弱排列的是”、“最大的是”、“一定”、“可能”等。二要準確審清題目的條件:如“所有主族元素”、 “標準狀況下”、“温度不變”、“室温時”、“無色”、“酸性溶液”等。三要留心題目的“陷阱”,對常見的一些陷阱要千萬警惕:如考查氣體時經常是非標準狀況如常温常壓下,< > < > 、25℃時等;考查氣體摩爾體積時,常用在標準狀況下非氣態的物質來迷惑考生,如H2O、SO3、己烷、CHCl3等;考查電解質溶液中微粒數目或濃度時常涉及弱電解質的電離、鹽類水解方面的陷阱。

例1. 下列説法不正確的是( )

A. 磷酸的摩爾質量與阿伏加德羅常數(NA)個磷酸分子的質量在數值上相等

B. 常温常壓下,0.5NA個CO分子所佔體積是11.2L

C. 1mol 是CH4去掉氫陰離子後形成的碳正離子以及D選項中的白磷的化學式是P4等。答案為BC。

2. 注重對大學聯考熱點、重點知識的理解

常見的熱點、重點知識很多,如何伏加德羅常數;原子結構、元素週期表的應用;化學鍵、晶體類型及性質;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判斷離子方程式的正誤,離子共存;溶液濃度、離子濃度的大小比較及計算;電化學知識;計算化學反應速率,等效平衡,化學平衡移動及平衡圖像等。

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利用自己掌握的概念、原理和熱點、重點知識,通過仔細的分析、比較,周密的思考和全面的判斷,使知識整合,滴水不漏,從而做出正確解答。

3. 掌握一些常見的解題方法

解選擇題,不但要掌握常規思路,而且要能在短時間內產生超常的思路。要能針對試題特徵,尋找隱含信息,敢於從多角度多層次尋求答案。要善於運用化學的學科思想抓住變化過程的某個方面,分析清楚,就能形成解題思路,找到解法。守恆原理(如氧化還原中的“電子得失守恆”、溶液中的“電荷守恆”、變化過程中的“某元素守恆”、還有質量守恆、體積守恆等等)、差量原理、平均值原理、整體思維、十字交叉法、等效原理、極限思維等,往往是“巧思妙解”的'基礎。

(1)直接求解,準確無誤

例2. 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是 ,氫的同位素是H、D、T,從水分子的原子組成來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

A. 6種 B. 9種 C. 12種 D. 18種

解析:從水的分子組成(H2O)來看,3種氧原子分別與3種氫原子可構成9種水分子,此外,3種氫原子混合與3種氧原子又可構成9種水分子,因此自然界中的水一共有18種。即: 、 、 、 、 、 、 、 、 、 、 。

(2)排除篩選,步步為營

排除法又稱篩選法或淘汰法。根據題幹所給的條件和要求,將選項中不合題意的答案,逐個排除,加以淘汰,剩下來的就是正確答案。

例3. 水的狀態除了氣、液和固態外,還有玻璃態,它是由液態水急速冷卻到165K時形成的,玻璃態的水無固定形狀,不存在晶體結構,且密度與普通液態水的密度相同,有關玻璃態水的敍述正確的是( )

A. 水由液態變為玻璃態,體積縮小

B. 水由液態變為玻璃態,體積膨脹

C. 玻璃態是水的一種特殊狀態

D. 玻璃態水是分子晶體

解析:本題是一個信息給予題,讀懂信息是解題的關鍵。由題給信息知,玻璃態水的“密度與普通液態水的密度相同”,表明水由液態變玻璃態其體積不變;此外,“玻璃態水無固定形狀,不存在晶體結構”,因而答案A、B、D錯誤。

(3)廣開思路,左右逢源

例4. 用足量的CO還原32.0g某種氧化物,將生成的氣體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g沉澱,則該氧化物是( )

A. FeO B. Fe2O3 C. CuO D. Cu2O

解析:思路一:設氧化物為MOx,然後找關係式 ,討論得答案。

思路二:根據氧化物與二氧化碳的質量比來求解。

根據題意,可知

A. 72:44=1.64:1

B. 160:132=1.21:1

C. 80:44=1.82:1

D. 144:44=3.27:1

思路三:根據氧化物中氧的質量分數來求。

根據題意,可知 比 多了0.6mol的氧原子(9.6g),是CO從氧化物裏奪取的,所以氧化物中氧的質量分數為 。在四個選擇中,只有B。

(4)打破常規,快速作答

例5. 在一密閉容器中有CO、H2、O2共16.5g,用電火花點燃,使其完全燃燒,再將燃燒後的氣體用 充分吸收,Na2O2增重7.5g,則原混合氣體中O2的質量分數是( )

A. 36% B. 54.5% C. 40% D. 33.3%

解析:本題如能求出CO、H2的質量,則O2的質量分數便可得出。本題按照常規解題思路是:

第一步寫出有關反應的方程式:

第二步設出CO和H2的質量,並由方程式①和②分別計算出CO2和H2O的質量。

第三步由CO2和H2O的質量,根據方程式③和④分別計算出各自的增量,將二者相加為7.5g,由此計算出CO和H2的質量為7.5g。

第四步求O2的質量分數:

故答案選B。

若換一種思路,則情況大為不同:

將上述思路中的①③方程式,②④方程式分別加和得:

由此很快就得出結論:Na2O2的增重就是CO和H2的混合氣體的質量,便可求得答案為B。

(5)利用守恆,簡化計算

例6. 在由NaCl、KCl、Na2CO3三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5.5%,鈉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1.5%。則該混合物中 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 等於2:1 B. 大於2:1

C. 小於2:1 D. 無法確定

解析:此題若按混合物計算題的常規思路求解,即先根據質量分數求出NaCl、KCl、Na2CO3三種物質的物質的量的關係,再由化學式中有關離子的物質的量的關係求出 的物質的量之比的關係,則顯得非常繁瑣。若能利用離子電荷守恆來解題,便可使問題大為簡化。

(6)巧用差量,出奇制勝

例7. 18.4g NaOH和NaHCO3固體混合物,在密閉容器中加熱到250℃,經充分反應後排出氣體,冷卻,稱得剩餘固體質量為16.6g。則原固體混合物中NaOH和NaHC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 等於1:1 B. 大於1:1

C. 小於1:1 D. 無法確定

解析:發生的反應有: , 可知,固體質量減少1.8g時 ,因此NaOH過量,答案為B。

(7)估算推理,柳暗花明

例8. 把70% HNO3(1.40g/cm3)加到等體積的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 )

A. 等於0.35 B. 小於0.35

C. 大於0.35 D. 無法確定

解析:若把“等體積”稀釋看作“等質量”稀釋,則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0.35。而“等體積”時,水的質量小於70% HNO3溶液的質量,因70% HNO3溶液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等質量稀釋與等體積稀釋相比,當所用溶質質量相等時,前者所需水多,後者所需水少,而前者稀釋後溶質質量分數為 0.35,所以後者釋釋後溶質質量分數大於0.35。答案為C。

(8)極端思維,捷足先登

例9. 向100mL 18mol/L H2SO4中加入足量的Cu片並加熱,被還原的硫酸的物質的量為( )

A. 大於0.9mol小於1.8mol B. 等於0.9mol

C. 等於1.8mol D. 小於0.9mol

解析:根據反應方程式 可知,參加反應的硫酸只有一半被還原,假設所有硫酸全部與銅反應,則被還原的硫酸為: )的關係是( )

A.

C. ,因此答案為C。這樣解,費時耗神,且稍不留意就可能漏寫或重寫,導致結果錯誤。若能利用換元法,則會迅速得出答案。萘分子只有8個氫原子可以被溴原子取代,若將一溴代物(C10H7Br)分子中的氫原子換成溴原子,而溴原子換成氫原子,就轉換成了萘的七溴代物(C10HBr7),兩者的同分異構體數目相等,即萘分子中有a個氫原子被取代與有(8-a)個氫原子被取代時的同分異構體數目相等,故 ,答案為C。

  高中化學實驗複習指導

實驗已成為歷年重頭戲,也是拉開分差的主要戰場,更是目前難點。實驗題有一定綜合性,只是把教材基本實驗進行簡單綜合,一般都是基本實驗。

①建議熟悉教材重點化學實驗。將所用藥品名稱、加藥次序、化學反應等記熟。要從整個實驗全貌去看,從原理、藥品、儀器、操作及討論等方面,進行系統化思索,把整個看教材實驗的過程當成自我模擬實驗過程,提高複習,找出近期考題考點和規律。

②將教材實驗進行歸類總結:比如説定量實驗(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中和滴定實驗、硫酸銅結晶水含量的測定、中和熱的測定等),進行對比複習;再比如製備實驗(如硫酸亞鐵晶體的製備)和性質實驗。

③將常見基本操作進行彙總、梳理與,形成用語學科化和規範化。基本操作要表述準確,用詞得當,言簡意賅。

考生易錯點有哪些

以往中許多的失分並不是因為不會做,而是因為答題習慣和答題細節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審題讀題不仔細、回答問題不規範或不全面、學科用語不準確、答案塗寫不到位、選擇題答案從向答題卷轉移錯誤、基本概念和化學用語出現錯別字等,一些細節把握不好和不良習慣導致失分。現將考生易錯點總結如下:

1.量器書寫時不註明規格,滴定管書寫時不註明酸、鹼式;

2.第VIII、第IVA等容易寫錯;

3.答題過程中應嚴格按照題目要求規範答題,落筆之前看清要求,書寫規範嚴謹:

①填“化學方程式”還是“離子方程式”

②填“名稱”、“符號”還是“代號”、“序號”等

③填“大於”還是“>”;“增大”還是“變大”等

④填“化學式”、“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最簡式”還是“電子式”等

⑤是書寫電子排布式還是電子排布圖,是書寫核外電子排布式還是書寫價電子排布式;

⑥書寫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配平、註明反應條件以及“→”、“=”、“↑”、“↓”等

4.熱化學方程式不註明狀態,△H單位為“KJ/mol”,放熱為“—”,吸熱為“+”;有機化學方程式書寫時用“→”,小分子切不可丟失;縮聚、加聚反應時條件和n不要丟;

5.書寫電子式時,共價化合物不能忘了未成對電子,離子化合物中的陰離子與原子團離子不能忘了加中括號;

6.多元弱酸電離、多元弱酸根離子水解:可逆符號和分步進行;

7.容易寫錯的詞:酯化、油脂、炭化、褪色、加成、鈍化、氣體逸出、金剛石、銨鹽;

8.醛基、酯基、羧基的書寫要規範:“-CHO、-COOCH3、-COOH”;

9.簡答題中的一些細節,如“打開活塞和止水夾”之類的描述不可忘;

10.計算題中往往出現“將樣品分為兩等份”(或“從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後求的是“原樣品中的有關的量”,你卻只求了每份中的有關量。

11.填空式計算題缺少量單位,如摩爾質量單位為“g/mol”,有效數字或保留幾位小數意識淡薄。

分層指導

優秀生:優秀瓶頸不在於掌握,而在於考場上犯非性錯誤。平時練習要注意三方面:一要抓住關鍵詞,找出解題突破口,挖掘出題目中的隱含信息,將題幹信息具體化,明確解題方向;二要將題目中相關信息與學科掛鈎,然後重組、整合,將所設問題歸納為答題要點;三要選好答題順序,特別是理綜試卷。

中等生:中等生要把打牢基礎、規範訓練作為突破口。高題中基礎題(容易題)、題(中檔題)佔一大部分,因此 高三,中等學生不要在偏、難、怪、異題上花太多時間。打牢基礎關鍵是編織知識網絡,要能夠把考查內容分類整理,理清脈絡,使考查知識在心中形成網絡系統,並在此基礎上明確每個考點內涵與外延。

薄弱生:應穩拿低難度題目分數,突擊中等難度題目,放棄高難度題目,同時要善於從錯題中總結經驗教訓,建立糾錯本,反覆查找錯因,找出答題規律,使以前犯過的錯誤在大學聯考中不再重犯。

  高中化學方程式:非金屬氧化物

非金屬氧化物(SO3、SO2、N2O、NO、N2O3、NO2、N2O4、N2O5、CO、CO2、SiO2、P2O3、P2O5、Cl2O、Cl2O3、Cl2O5、Cl2O7、ClO2)

1、低價態的還原性:(SO2、CO、NO)

2SO2+O2+2H2O===2H2SO4(這是SO2在大氣中緩慢發生的環境反應)

2SO2+O2 2SO3 SO2+NO2===SO3+NO

SO2+Cl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SO2+Br2+2H2O===H2SO4+2HBr Br2+SO2+2H2O=4H++SO42–+2Br–

SO2+I2+2H2O===H2SO4+2HI I2+SO2+2H2O=4H++SO42–+2I–

2NO+O2===2NO2

NO+NO2+2NaOH===2NaNO2(用於制硝酸工業中吸收尾氣中的NO和NO2)

NO+NO2+2OH–=2NO2–

2CO+O2 2CO2 CO+CuO Cu+CO2

3CO+Fe2O3 2Fe+3CO2 CO+H2O CO2+H2

2、氧化性:

SO2+2H2S===3S+2H2O

SO3+2KI K2SO3+I2

NO2+2KI+H2O===NO+I2+2KOH(不能用澱粉KI溶液鑑別溴蒸氣和NO2)

4NO2+H2S===4NO+SO3+H2O

2NO2+Cu 4CuO+N2 N2O+Zn ZnO+N2

CO2+2Mg 2MgO+C (CO2不能用於撲滅由Mg,Ca,Ba,Na,K等燃燒的火災)

SiO2+2H2 Si+2H2O SiO2+2Mg 2MgO+Si

3、與水的作用: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SO3+H2O=2H++SO42–

3NO2+H2O===2HNO3+NO (NO2不是硝酸的酸酐)

N2O5+H2O===2HNO3 N2O5+H2O=2H++2NO3–

P2O5+H2O(冷水)===2HPO3

P2O5+3H2O(熱水)===2H3PO4 (P2O5極易吸水,可作氣體乾燥劑)

P2O5+3H2SO4(濃)===2H3PO4+3SO3

CO2+H2O===H2CO3

Cl2O+H2O==2HClO

Cl2O7+H2O==2HClO4 Cl2O7+H2O=2H++2ClO4–

4、與鹼性物質的作用:

SO2+2NH3+H2O===(NH4)2SO3

SO2+(NH4)2SO3+H2O===2NH4HSO3

2NH4HSO3+H2SO4===(NH4)2SO4+2H2O+2SO2↑(硫酸工業尾氣處理)

SO2+Ca(OH)2===CaSO3↓+H2O (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鑑別SO2和CO2.可用品紅鑑別)

SO3+MgO===MgSO4

SO3+Ca(OH)2===CaSO4↓+H2O

CO2+NH3+H2O===NH4HCO3

CO2+2NH3(過量)+H2O===(NH4)2CO3 (NH4)2CO3 (NH2)2CO+2H2O

CO2+2NH3 (NH2)2CO+H2O (工業製取尿素)

CO2+2NaOH(過量)==Na2CO3+H2O 2OH-+CO2=CO32–+H2O

CO2(過量)+NaOH==NaHCO3 OH-+CO2=HCO3–

CO2+Ca(OH)2(過量)==CaCO3+H2O Ca2++2 +CO2=CaCO3↓+H2O

2CO2(過量)+Ca(OH)2==Ca(HCO3)2 OH?+CO2=HCO3–

CO2+CaCO3+H2O==Ca(HCO3)2 CO2+CaCO3+H2O=Ca2++2HCO3–

CO2(不足)+2NaAlO2+3H2O===2Al(OH)3↓+Na2CO3

CO2+3H2O+AlO2–=Al(OH)3↓+CO32–

CO2(足)+NaAlO2+2H2O===Al(OH)3↓+NaHCO3

CO2+2H2O+AlO2–=Al(OH)3↓+HCO3–

CO2+C6H5ONa+H2O===C6H5OH↓+NaHCO3

CO2+C6H5O?+H2O=C6H5OH↓+HCO3–

SiO2+CaO CaSiO3 (鍊鋼造渣)

SiO2+2NaOH===Na2SiO3+H2O(常温下強鹼緩慢腐蝕玻璃)

SiO2+Na2CO3 Na2SiO3+CO2 (製取玻璃)

SiO2+CaCO3 CaSiO3+CO2 (製取玻璃)

2NO2+2NaOH==NaNO2+NaNO3+H2O

2NO2+2OH?=NO3–+NO2?+H2O

NO+NO2+2NaOH==2NaNO2+H2O (製取硝酸工業尾氣吸收)

NO+NO2+2OH?=2NO3–+H2O

  鹽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

鹽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比較既是一個重要點,也是一個難點,但只要掌握了有關、原理和規律,結合解題技巧,就能輕車熟路,達到舉一反三的最佳效果。

一、基本知識

在鹽溶液中存在着水的電離平衡,可能還有鹽的水解、電離平衡,所以就有下列關係:

1.c(H+)與c(OH-)的關係:

中性溶液:c(H+)=c(OH-)(如NaCl溶液)

酸性溶液:c(H+)>c(OH-)(如NH4Cl溶液)

鹼性溶液:c(H+)<c(OH-)(如Na2CO3溶液)

恆温時: c(H+)·c(OH-)=定值(常温時為10-14)

2.電荷守恆:鹽溶液中陰、陽離子所帶的電荷總數相等。

如NH4Cl溶液中:c(NH4+)+c(H+)=c(Cl-)+c(OH-)

如Na2CO3溶液中:c(Na+)+c(H+)=2c(CO32-)+c(HCO3-)+c(OH-)

3.物料守恆:某元素各種不同存在形態的微粒,物質的量總和不變。

如0.1 mol/L NH4Cl溶液中:c(NH4+)+c(NH3·H2O)=0.1 mol/L

如0.1 mol/L Na2CO3溶液中:c(CO32- )+c(HCO3- )+c(H2CO3)=0.1 mol/L

二、解題和步驟

1.判斷水解、電離哪個為主。

(1)鹽離子不水解不電離:強酸強鹼鹽,如NaCl、Na2SO4等。

(2)鹽離子只水解不電離:強酸弱鹼或弱酸強鹼形成的正鹽,如NH4Cl、Na2CO3等。

(3)鹽離子既水解又電離:多元弱酸形成的酸式鹽,以水解為主的有NaHCO3、NaHS、Na2HPO4等;以電離為主的有NaHSO3和NaH2PO4等。

(4)根據題意判斷:如某温度下NaHB強電解質溶液中,當c(H+)>c(OH-)時,以HB-的電離為主;當c(H+)<c(OH-)時,以HB-的水解為主。對於弱酸HX與強鹼鹽(NaX式)的混合溶液中,當c(H+)>c(OH-)時,以HX的電離為主;

當c(H+)<c(OH-)時,以X-的水解為主。對於弱鹼ROH與強酸鹽(RCl式)的混合溶液中,情況則相反。

2.運用鹽溶液中的以上三種關係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得出正確結論。

三、例題分析

【例題1】將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某弱酸HX溶液與NaX溶液等體積混合,測得混合後溶液中c(Na+)>c(X-),則下列關係錯誤的是( )。

A.c(H+)>c(OH-) B.c(HX)<c(X-)

C.c(X-)+c(HX)=2 c(Na+) D.c(HX)+c(H+)=c(Na+)+c(OH-)

【解析】以HX的電離為主,則c(H+)>c(OH-);以X-的水解為主,則

c(H+)<c(OH-)。現有:(1)已知條件c(Na+)>c(X-);

(2)電荷守恆c(Na+)+c(H+)=c(X-)+c(OH-);

(3)物料守恆2 c(Na+)=c(X-)+c(HX)。由(1)和(2)可知一定有

c(H+)<c(OH-),所以應考慮X-的水解,故選項A和B錯,由(3)可知C對,由(2)和(3)二式合併得D,故D對。

答案:A和B

【例題2】相同温度下,等體積物質的量都為0.1 mol/L的KCl和CH3COOK溶液的兩種溶液中,離子總數相比較( )。

A.前者多 B.一樣多 C.後者多 D.無法判斷

【解析】 錯誤的分析:(1)CH3COO-因水解而減少,選A。(2)因有下列水解平衡:

CH3COO-+H2OCH3COOH + OH-,發生水解的CH3COO-與生成的OH-個數相等,選B。

正確分析:根據電荷守在KCl和CH3COOK溶液中分別有:

c(Na+)+c(H+)=c(Cl-)+c(OH-),

c(Na+)+c(H+)=c(CH3COO- )+ c(OH-)。兩溶液中的c(Na+)相等,而由於CH3COO-的水解,便溶液呈鹼性,導致

c(H+)前者比後者大,所以有c(Cl-)+c(OH-)>c(CH3COO-)+c(OH-)故選A。

四、培養

1.已知某溶液中有四種離子:X+、Y-、H+、OH-,下列分析結果肯定錯誤的是()

A.c(Y-)>c(X+)>c(H+)>c(OH-)

B.c(X+)>c(Y-)>c(OH-)>c(H+)

C.c(H+)>c(Y-)>c(X+)>c(OH-)

D.c(OH-)>c(X+)>c(H+)>c(Y-)

2.在Na2S溶液中存在的下列關係不正確的是()

A.c(Na+)=2c(S2-)+2c(HS-)+2c(H2S)

B.c(Na+)+c(H+)=2c(OH-)+c(HS-)+c(S2-)

C.c(OH-)=c(H+)+c(HS-)+2c(H2S)

D.c(Na+)>c(S2-)>c(OH-)>c(HS-)

3.已知某温度下0.1 mol/L的NaHB強電解質溶液中c(H+)>c(OH-),則下列關係式中一定正確的是( )。

A.c(Na+)=c(HB-)+2c(B2-)+c(OH-)

B. c(Na+)=0.1 mol/L≥c(B2-)

C.c(H+)·c(OH-)=10-14

D.溶液的pH=1

4.物質的量濃度相同(0.2 mol/L)的弱酸HX與NaX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中微粒濃度關係錯誤的是( )。

A.c(Na+)+c(H+)=c(X-)+c(OH-) B.c(HX)+c(X-)=2c(Na+)

C.若混合溶液呈酸性:則c(X-)>c(Na+)>c(HX)>c(H+)>c(OH-)

D.若混合溶液呈鹼性:則c(Na+)>c(HX)>c(X-)>c(OH-)>c(H+)

5、相同條件下,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NO3和NaHCO3兩份溶液中,陰離子總數相比較( )。

A.前者多 B.一樣多 C.後者多 D.無法判斷

【解析】

1.由電荷守恆可知:c(H+)+c(X+)=c(OH-)+c(Y-),所以C是不可能的。

答案:C

2S溶液中存在着S2-、HS-兩種離子的水解平衡和水的電離平衡,同時還存在兩個守恆關係:(1)電荷守恆:

c(Na+)+c(H+)=2 c(S2-)+c(HS-)+c(OH-),

(2)物料守恆:c(Na+)=2c(S2-)+2c(HS-)+2c(H2S)。將(1)和(2)兩式相減得C,又因水解程度小,故A、C、D正確。

答案:B

3.在NaHB溶液中由於c(H+)>c(OH-) 高中物理,所以是HB-的電離為主,HB-可能部分電離,也可能完全電離,故D錯;由電荷守恆可知A錯;因某温度不一定是常温,故C錯;根據物料守恆B對。

答案:B

4.在HX與NaX的混合液中,根據電荷守恆A對;根據物料守恆B對;若混合液呈酸性,應以HX的電離為主,C對;若混合液呈鹼性,應以X-的水解為主,但水解程度不大,有c(HX)>c(Na+)>c(X-)>c(OH-)>c(H+),故D錯。

答案:D

5.在NaNO3和NaHCO3兩溶液中,根據電荷守恆分別有下列等式:

(1)c(Na+)+c(H+)=c(NO3-)+c(OH-),

(2)c(Na+)+c(H+)=2c(CO32-)+c(HCO3-)+c(OH-)

因兩溶液中的c(Na+)相同,而由於HCO3-的水解,使前者的c(H+)大於後者,所以有

c(NO3-)+c(OH-)>2c(CO32-)+c(HCO3-)+c(OH-)>c(CO32-)+c(HCO3-)+c(OH-)。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