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語文主題閲讀教學問題

校園1.95W

閲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所以小編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內容是語文主題閲讀教學問題,歡迎大家閲讀。

語文主題閲讀教學問題

  語文主題閲讀教學問題

一、當前高中語文主題閲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中語文主題閲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自由閲讀的天地小,閲讀理解的能力弱

許多教師常以自己的理解或一些專家學者的關點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來設計閲讀課堂教學,這樣做很容易將學生的思維強行納入自己或專家的思維軌道中,當學生面對文章時,不是自己主動去分析理解,而是過多地依靠老師的講解,不是積極主動地提出自己的見解,而是過多地揣測琢磨老師或教參的意圖,學生閲讀的獨立性、自由性和創造性受到無情的壓抑,學生自由思考的天地變小了,閲讀理解的能力變弱了。

(二)教學內容教師講的多,學生思考的時間

無論是哪個年級,無論是什麼教材,無論是什麼樣的教學對象,語文閲讀教學的課堂內容一般都按照介紹時代背景,作者介紹,正音解詞,分析語段,理解文章結構,分析創作手法的模式進行教學。顯然,這樣的全面是基於教師的理解,而不是基於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的發展。為了在45分鐘內完成如此多的教學任務,教師就不得不壓縮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常此下去,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就會漸漸消失,語文課堂就會變得死氣沉沉。

(三)課堂預設多而生成少

在傳統的語文閲讀課堂教學中,教師過分強調靜態的教案預設,而忽視動態思維的生成.有些教師從自我角度出發,存在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為“安全”起見,保證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常常對學生在閲讀活動中所產生的問題採取漠視不理的態度,久而久之,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就會附帶有這樣的一種心理活動:我的想法老師能滿意嗎?這樣勢必會阻礙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獨立人格的形成。

二、優化閲讀教學過程的基本策略

(一)優化導語設計,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教師可通過設計懸念、質疑式導語,激發學生閲讀興趣,就是教師用與課文有一定聯繫的課外材料,以材料與課文之間的類比點來設置疑問,誘導學生對作品的情節或主要內容急於瞭解的心向,使他們的注意力和思維力處於主動接受的“憤悱”狀態。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求知慾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有力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我在講授郁達夫的名篇《故都的秋》時,導語設計是這樣的: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騷人墨客。從古至今,關於秋的詩文名篇佳句可以説是數不勝數,有王維的《山居秋暝》、歐陽修的《秋聲賦》,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曹丕的“秋風蕭瑟天氣涼”等等。有的描寫秋天的蕭瑟淒涼,抒發作者的深深悲秋之感;有的刻畫秋天的絢爛多彩,寄予作者濃濃的贊秋之情。那麼現代著名散文家郁達夫筆下的“秋”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這樣設計導語,既能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又能以詩的意境把學生的思維引入美好的文章中,進而激發起學生的閲讀興趣,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鑑賞文章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優化課堂提問設計,增強閲讀效果

以問題為引導的契機,指導學生“於不知不覺中學會遇到任何書籍文篇,宜如何下手乃能通其義而得其要”。就是説,教師通過設置問題,來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使學生的思維有所提高,接近“最近發展區”,並逐步養成閲讀學習的能力。例如:我們縣周老師在講授《觸龍説趙太后》一文時,就以“説”為教學的切入點,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本文主要説的是“觸龍説趙太后”,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觸龍“説”趙太后了嗎?那麼他都説了些什麼呢?這跟“説趙太后”有什麼關係?有什麼作用?(明確:在第二自然段觸龍並沒有直接説趙太后,他為自己的兒子舒祺求職,為後文成功地勸説趙太后做鋪墊。起到了緩和氣氛的作用。)通過這樣的幾個問題,教師不僅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能使學生對古代的`勸諫藝術有所瞭解和領悟,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注意運用策略來藝術地勸解別人。

(三)優化課堂結束語設計,培養遷移能力

1.設置懸念,回味無窮,給學生以無限思考的空間

一位教師在講授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的《病梅館記》第一課時時,課堂結束語的設計是這樣的:經過本課時的學習,經過大家的討論發言,同學們已經非常準確地把握住了文章的主題意義,但是,不知你們是否注意到在文章的最後一段,作者説了這樣的話“且受詬厲”卻不改“療梅”之志,併發出“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的呼喚,這又説明了什麼呢?希望同學們回去後結合課後習題認真思考。這樣設計結束語,不僅為下一課時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以無限思考質疑的空間,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2.展開想象,拓寬思路,讓學生的知識視野向課外延伸

如有位教師在鑑賞分析郁達夫的著名散文《故都的秋》後,設計的課堂結束語是:文貴創新,要有自己的獨特視角和個性。在不少人面對眾多的詠秋佳作望而生畏,欲寫止筆時,郁達夫卻以自己個性鮮明的思想,選擇獨特的角度,運用與眾不同的手法,為詠秋佳作增添了新的篇章。文章也正如郁達夫所説:要把情感滲入到景物描繪中去,使讀者幾乎不能辨出這美麗的自然是不是多情善感的主人公的身體的一部分。達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設計這樣的課堂結束語目的在於啟迪學生如何創新作文,如何把大家常寫的題材寫出新意來,以此來拓寬學生學習的思路。

三、結論

總之,對於如何提高當前高中語文主題閲讀教學來講,仍然需要長期的深入研究和進一步探索,需要依靠所有教育研究工作者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