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秋晚悲懷李覯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校園2.02W

李覯,北宋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秋晚悲懷李覯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歡迎大家閲讀學習。

秋晚悲懷李覯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秋晚悲懷

宋代 李覯

漸老多憂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傷。

數分紅色上黃葉,一瞬曙光成夕陽。

春水別來應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壺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華幾許長。

註釋

春水句:南朝梁·江淹《別斌》:“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壺中句:壺公是傳説中的仙人。據《雲笈七籤》記載:壺中有日月如世間,有老翁夜宿其內,自號壺天,人稱為壺公。《後漢書·費長房傳》也記有費長房跟隨賣藥壺公學道的事。

賞析

這首詩題為《秋晚悲懷》,詩人把主題定得十分明顯。自從宋玉在《九辯》中大抒悲秋情懷之後,感秋、悲秋就成為歷來詩人常寫的主題之一,這首詩也是借秋晚的景象,抒寫詩人內心的悲感的。

起始兩句“漸老多憂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傷。”感歎時光易逝,壯志未酬。“漸老”則已是人生的秋天;“多憂”,可知世事並非平靜;“百事忙”,可見勞生碌碌,生計維艱。但詩人傷懷者尚不止此,時已暮,天漸寒,日漸短,時序是不留情的,流逝的時光,不能夠再回來了。“惟草木之零落兮,傷美人之遲暮!”作為一個有心的志士,詩人感到很悲傷。這兩句是從悲秋之情着筆,先把心事和盤托出,以見情真。次兩句寫秋天的景色,但景中寓情,“數分紅色上黃葉”,大自然原不過是點染秋色,詩人卻體察到時事的易於變遷。“一瞬曙光成夕陽”,更使人深惜曙景不長,朝暉易成夕照。“數分”以顯其漸變;“一瞬”,以明其短暫。秋晚降霜,黃葉染成了紅色。日暮了,夕陽雖好,畢竟抵不上朝陽;“霜葉紅於二月花”,雖然給人以另一種美的感受,但畢竟不及春花。詩人是多感的,他也懂得四時運行的規律,但面對現實,還是產生了淡淡的哀愁,因此這樣的詩句,能引起很多人的同感。第五、六兩句寫詩人開拓心胸,從現實中力求振奮。詩人想到流去的春水,應有到海的時侯,它載去人們送別之情,祝願它流進大海,匯成那雄波巨瀾,在奔騰浩瀚、無邊無際的海洋中,有它一份生命的力量。接着又想到山上的青松,青松的生命,是耐得住風霜的,在風欺霜打之後,依然虯枝奮昂,老幹撐天,絲毫不帶有畏怯的樣子。前句以“應到海”表示推測,是寫他人;後句以“合經霜”表示理所當然,是寫詩人自己。前句於吟想中見柔情,是對他人的懷思;後句於激奮中見勁節,是詩人對自己的策勵。但詩人此時並未得到完全的超脱,絲絲縷縷的秋懷,仍然使他有“歲月將零”的傷感。在詩的結尾中,詩人説:“壺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華幾許長。”借用道書中壺公的故事,詩人説,如果能追隨着壺中的仙翁,也許能知道人間日月的長短,而不致有歲月蹉跎、華年難再的感慨。

全詩以悲懷起興,以自求振拔結束;中間兩聯,對仗自然,語言清新灑落,可見詩人風格的一斑。詩中所表達的情意,對當時懷才未遇的志士來説,有普遍的意義。

作者介紹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於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於禮。他不拘泥於漢、唐諸儒的舊説,敢於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後。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翻譯

年華漸長,每日裏為生計奔波,總有忙不完的事情,夜長晝短,轉眼就是一天,許多的事情還沒來得及做,這一天就過去了,真是讓人傷心。

金風送爽,秋意漸濃,樹葉一天天地變黃,又漸漸地染上紅色,金風送爽,秋意漸濃,樹葉一天天地變黃,又漸漸地染上紅色,時光倏忽,從早晨的朝陽到傍晚的夕陽,好像就是一瞬間而已。

春水東流,終究會奔流入海,小松樹雖然還沒有長高,但是卻能頂天立地,它虯枝昂揚,經受得住耐得住任何風霜雨雪的摧殘,從而更加茁壯挺拔。

如何才能留住這匆匆而逝的光陰呢,如果能像道書中的壺公那樣就好了,追隨着壺中的仙翁,也許就能知道日月的長短,從而不令歲月白白地蹉跎,華年不再匆匆地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