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對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語文課堂的運用探究

校園3.01W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課程標準》的實施,現代信息技術普及應用,為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尤其在《課程標準》指導下,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平台,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設情境,激發想象,發展語言,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並在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多媒體電教手段的廣泛運用,可以將情感和美感教育寓於語文教學之中,使語文教學更具感染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閲讀理解在內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對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語文課堂的運用探究

21世紀是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期,以計算機為主的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已廣泛地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之中。隨着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新的科技產品、先進的硬件和軟件,越來越多地進入教育領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就深深地體會到: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就能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一、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

每一個學生既是一片有待開發的教育資源,又是這一資源的擁有者和開發者。我們應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的、被動的教學模式,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綜合,使學生的活動變成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1、創設情境,激發想象,發展語言。語言的運用表達是評價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標誌,在學生理解語言和積累語言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用,以畫面再現情境,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如在《盧溝橋的獅子》一文的教學中,有一段描述獅子形態的文字。學生對這一段描述的內容是極其陌生的,但教師此時可以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優勢。我邊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邊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我再次運用多媒體課件,屏幕上出現一幅幅畫面:有蹲坐在石柱上的獅子,有低着頭的獅子,有偎依在母獅子懷裏的小獅子,有被大獅子按在地上的小獅子……在學生觀察畫面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練習説話。學生在觀察畫面時,已有經驗儲備,按照課文中的“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句式進行説話練習,這樣一來,既加深了理解,激發了想象,又發展了語言,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2、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挖掘潛能。《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多媒體教學從創設語文教學情境這一角度來看,它更具優勢。它可以依據教材內容“還原”,把作者筆下的“境”再現出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擬與教材相似的情境,謀求形似和神似。我們平常説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講的就是文與畫之間的關係。文學作品誠然是通過語言文字傳達信息的.,但藉助於圖像把作品內容更加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年言”的效果,便於學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文辭優美的寫景文章,教師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感受到此處的迷人風光,從而產生閲讀的慾望。在學生閲讀的基礎上,給學生自主的權利,讓他們畫出自己最喜愛的詞句,朗讀自己最喜愛的部分,並與同學相互交流,充分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從而實現語言的積累和感悟。然後抓住契機,通過大屏幕向學生展示本地的景點圖片。讓學生觀察、討論,合作學習,運用積累到的詞句練習描述,展開豐富的想象。最後還可組織學生以導遊的身份利用大屏幕出示的畫面,向大家介紹各景點的風光。這樣既進行了語言和能力的訓練,同時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情感。3、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語文課本中有的知識,由於學生生活空間的狹窄,知識面不寬,再加上有些語言學生不易理解而往往成為教學上的難點。而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可以通過展現情景、模擬現象、敍述事實,成為突破課文重點難點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在《撈鐵牛》一文的教學中,學生對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方法在認識上有些模糊。於是我讓學生自由組合成探究小組展開研究和討論。學生一方面從語言文字的角度進行琢磨,一方面將各自理解畫出的示意圖反覆比較,得出結論。在學生利用展台彙報學習成果時,我發現學生的討論確有成效。於是,我抓住時機,利用製作的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演示撈鐵牛的過程,學生的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演示結束後,教師提出疑問:“在當時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了?”學生被激起了探求的慾望,再次組成探究小組展開研究和討論,有些同學會發現只需要四隻大船,兩船泥沙,就可以撈起鐵牛,而有部分同學不能理解,這時教師利用製作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模擬現場的演示,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方法,同時學會了科學地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

二、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加強情感和美感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有效地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上好典型課例,能使語文教學更具感染力。例如《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的教學,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幾個感人的片段: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英、法聯軍搶奪珍寶、火燒圓明園的過程……學生看後無不深受震撼。於是,滿懷激情的讀書聲在教室裏朗朗響起。從他們動情的朗讀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和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閲讀教學特別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和自主地位,《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每個學生都存在着個性差異,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們也很重視對學生的因材施教,但由於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師生交流方式比較單一,個性化的學習難以真正得到落實。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則可以加大實施的力度和深度,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如在教《一個小山村的故事》這一課的時候,課前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同學們提供了和課文密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興趣、知識結構、本地的實際選材料,進行調查、思考:小山村的故事是怎樣發生的?你有什麼感想?然後,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完成的思考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對學生的作品及時地進行評價:或簡短的鼓勵,或巧妙的提示,或適度的修改。最後,系統地學習課文,同學們在學習中情緒飽滿,積極性很高。這種尊重學生差異的個性化的教學,既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總之,“基於信息技術的現代教育手段的合理運用,將徹底變革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育領域中的任何改革,包括基礎教育課程與教育改革在內都不可能置它於不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值得廣大教師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