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作文教學未來

作文2.81W

隨着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閲讀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已深受好評。其實,作文教學中它也大有用武之地。作文教學一直是許多教師感到無計可施的話題。因為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在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而素養的提高、能力的增強,關鍵在一個“用”字。在運用中領悟,在運用中發現,在運用中創造,這是學好語文的關鍵。因此,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綜合運用。然而,作文,對於國小生來説則是個薄弱環節,多數學生害怕寫作文,視作文為洪水猛獸,一旦作作文便是唉聲歎氣。要麼無話可説,內容空洞,言之無物;要麼東拼西湊,弄虛作假;要麼顛三倒四,詞不達意,立意不突出,佈局混亂等。總之,提不起寫作的興趣。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平常積累的素材少、見識少,作文方法沒掌握好,訓練不得法等。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作文教學未來

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整合,革新了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模式。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實踐證明,在作文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整合 ,激發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一 創設情景,激發寫作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追求和熱烈的嚮往,就有了寫好作文的無窮動力。現代信息技術聲、形、色並茂,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的限制,極具表演力。在國小生作文教學中,如果教師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通過多媒體課件、電影、影視、幻燈等具體形式,通過生動鮮活的畫面、繽紛的`色彩,悦耳的聲音來展現作文教學的內容,學生便可以獲得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的間接經驗和親身體驗,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多感官通道參與學習創作,有效地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而且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發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地環境中,不斷提高寫作能力,從而寫出言之有物的好作文。以計算機為學習工具,提高學生閲讀和寫作能力。其實,讓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作文教學,一切都會變得簡單許多。在傳統教學中,低年級是先學會看圖寫話,然後逐步過度到根據畫面上的情景寫出描述性的片段文字或短文,以初步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和用詞造句的能力。高年級則強調通過實際觀察、現場體驗,一方面培養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要求用通順連貫的句子表達真情實感,以鍛鍊遣詞造句,佈局謀篇的文字表達功底。顯然,低年級看圖寫話訓練和根據畫面情景寫片斷的訓練是作文教學的基礎工程。打好了此基礎,對高年級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對事物的觀察分析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應引起高度重視。如何有效的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國小低年級和中年級作文教學中,我作了如下嘗試:由創設情景到指導觀察,由局部分説到整體總説,由試寫到評議。在“創設情境”環節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適用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然後通過多媒體的真實情景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利用多媒體提供的圖文音像並茂的生動情景代替課本上的靜止畫面,讓學生由“看景講述”到“看景寫話”。如:二年級有一篇看圖寫話的內容是去動物園看猴。如果只看插圖,學生僅僅能觀察幾隻比較突出的猴,對猴的活動僅僅只能靠想象和猜測,無法形象描述猴的活動,更別説生動展現猴的特點。對於看過猴羣的孩子來説恐怕能抓住某些特點。但對於那些從未見過猴的孩子來説,他們只能借鑑童話書上所瞭解的信息,只是籠統地知道猴很機靈。到底會有些什麼表情、動作?如果此時能播放猴羣活動的真實場景,孩子們一定會積極主動去觀察猴的一舉一動。各具特色的猴會讓他們寫出一篇篇生動形象的片段。正是由於多媒體提供的情景比課本更生動、更真實,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觸發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更能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利用多媒體友好交互界面,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時調整觀察角度,觀察重點,更有效的指導學生觀察,以便有效提高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作文教學中遵循先説後寫的原則,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也是遵循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二 閲讀賞析,積累寫作素材

由於學生生活的範圍狹小,又缺乏“發現美的眼睛”,所以感到寫作文時無話可説。計算機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文聲像並茂的寫作素材。這些豐富的寫作素材,解決了學生“無米下炊”的難題。計算機還能展示清晰的脈絡(如寫《雨中情》:遇雨—送傘—雨中行—雨中情),有利於學生認知,有利於發揮每個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每個學生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學生還能通過網絡實現資源共享。為了寫好作文,通過查看資料(圖片、文字等),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信息技術參與作文教學,革新了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模式。比如有些作文任務不必讓學生當堂完成,可以讓學生到圖書館查資料,可以實地調查訪問,可以瀏覽網絡資料,給學生充分思考和準備的餘地。如教完《寫板報稿》後,我設計了一個拓展性的作業:採訪本縣的傑出人物或優秀企業,寫一篇報道。學生通過採訪,並查閲有關圖書和瀏覽下載網絡上資料,一週後不少學生交來報道。別小看這樣一篇作文,它可以培養和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閲讀寫作能力、處理人際交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查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至於學生寫的報道能打A等B等或C等無關緊要,老師關注的是學生怎樣成功採訪,怎樣採訪成功,怎樣查找資料,怎樣形成自己的見解,而不在於非要得到什麼優秀的報道。

三 佳作共賞,優化評改途徑

評議修改學生作文也是指導學生提高習作水平的重要環節。傳統的作文批改老師可謂“披星戴月”,辛苦圈點勾畫,而許多同學卻難得一看或理解不了。老師和作文交流了,而缺乏和作者交流的機會。如果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老師則可以選擇學生的優秀習作或有典型錯誤的作文發送到學生的終端機上,讓全班同學共同賞析和評議。利用這種評議批改,能讓學生在修改中學習寫作,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如果能利用智能語法修改系統,效果更佳。因為它能主動提示語法錯誤,學生的錯誤能得到及時糾正。因而能收到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效果。如果不具備終端機條件也無妨,我們可以利用投影,照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來積極參與評議和修改。作文評議時,通過網絡的傳送,使每個學生都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來為別人的文章進行評改,如文章好在哪裏,哪些地方需要添加或刪除,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而且評改後計算機上不留任何痕跡。當同學在輸入作文或計算機操作遇到難題時,同學們團結協作,互相幫助,能者為師,共同享受克服困難後的喜悦,有利於提高學生非智力因素。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們只有在不斷地實踐中反覆思索,才能讓這門藝術少一點缺陷和遺憾,多一份成功和喜悦。實踐證明,在作文教學中,能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優勢,使作文教學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珠聯璧合,肯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