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讀後感(精選6篇)

校園3.06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讀後感(精選6篇)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讀後感 篇1

拿破崙曾説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這句話足以説明管控情緒的難度。

我們都是平凡人,逃不了七情六慾,免不了一時失控,情難自己。總會受到情緒一時失控的影響,破壞同事關係,破壞親密關係,影響工作效率,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管控自己的情緒。

管控情緒的關鍵是管控思維,有3種病態思維能控制我們情緒失控,它們是災難性思維、應該化思維和合理化思維。這三種思維方式從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讓我們受到某人某事的操縱,使我們走向極端或者試圖迴避。只有正確認識它們,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來替代。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處理事情的方法也有很多種,但怎麼處理完全取決於自己看待事情的態度。有些東西得到當然好,得不到也不必執念,總有一種好辦法,讓我們不埋怨、不急躁,從容睿智地面對。那麼最佳的方式就是理性思維,用理性思維的方式正確看待,冷靜思考,發現其中的問題,並從容應對。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敵人不是缺少機會和資歷不足,而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

操控我們情緒的不是人和事,而是我們自己。我們不是聖人,只是凡人,我們對身邊發生的事有感覺,會生氣、難過、擔心、害怕,都是正常的,我們要接受失敗,接受不完美,允許自己受傷。在遇到過激反應時,運用思考、分析、挑戰、尋找四步驟來理性分析,反制不當思維。還可以運用ABC情緒管理理論來管制情緒,如果你無法改變事件A,就去調整想法B,從而改變結果C。

改變始於思考,堅持理性思考,不當受人操控的提線木偶,活出精彩人生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讀後感 篇2

讀完這篇文章,心情平靜多了。我前一段時間確實因為一人,左右着我的情緒。一天沒有他的聯繫,心就像拽而撓腮的。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晚上也睡不好覺。對自己身邊的親人都發一些無名火。現在想想真是太不值了。

去年跟幾位朋友去泡温泉,洗完澡出來,照了一下鏡子,媽啊!那是我嗎?怎麼這麼胖了,看着都不敢相信,眼前的自己身體都變型了,再這麼下去可得了啊。就在那天晚上正好聽了有書君裏的一篇文章《自律》,裏面就是了一位朋友,通過自律天天堅持鍛鍊身體,在短短的時間裏減了20斤。

打那天起我就開始了減肥的計劃:跑步不行,跳廣場舞也不行,那怎麼辦呢?在我們樓下的小公園轉了一圈,正好看見我一位朋友在跳一種舞蹈,節奏歡快,動作優美就是它了。從那開始我就愛上了這種舞蹈。跳了這舞蹈就是好,減肥效果真不錯,一年下來瘦了30斤。我每次看到朋友見我都是,哇!親你瘦了這麼多,看上去比以前精神多了。確實減肥了自信心也增加了。一天心情特別好。

自從出去加強學習這種舞蹈,認識不少朋友,也遇見了他,這可能是緣分。打結婚以來來沒有任何人能左右我的情緒。不知怎麼了?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了,一天到晚老想着他。不行,只是舞伴而已。怎麼能這樣呢?幸好!我感謝有書有書每日聽,感謝聽到這篇文章。我的心情平靜了下來。開始我新的生活。

新的計劃開始,往下一個目標進展。只要想做,沒有什麼不可以,加油……不讓別人左右我們的情緒,因為我們的人生裏有好多事情,讓我們去做,更精彩的人生出發。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讀後感 篇3

論生活、工作、愛情,我們總不免淪為它們的子,任其擺佈!如果結果是值得高興地,那麼我們鬥志昂揚、充滿信心!如果結果是不隨人願的,我們就有可能使自己成為問題的一部分!

這本書名為《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是別人左右了我們,使我們成為了提線木偶,不能自已。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是在被動的接受着某種現實或者某種事情,工作如此,愛情有時亦如此!其實某些人某些事可能會對我們產生影響,但是真正能夠左右我們情緒的卻是我們自己!除非我們自己想要成為問題的一部分!

最後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的句子作為結尾: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容易受各種情緒控制而不知,比如上班擠公交,在人多時容易給人擠得發飆,導致一大早心情不好;在工作上,受上司對工作的不滿意,被指責而不開心;受下屬不友好的語氣而鬱悶;在家裏小孩不聽話而生氣;另一伴不能理解你而苦悶

有時候,這些人是有意操縱我們的情緒,有時候,他們是無心的,但我們還是不高興,感到受了傷害或氣得發瘋。除了人,有些事也會讓我們情緒失控。比如,買房子、換工作、相親、公共演講、無聊的會議、電腦故障。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使我們倍感憤怒、焦慮、抑鬱、內疚的人或事。這時,我們該如何避免自己產生過激的負面反應呢?我們又該如何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保持積極、健康、陽光、有為呢?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創始人阿爾伯特埃利斯在本書中將教你如何避免別人引起你的情緒爆發,教你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以成功贏得生活的主導權。該書提供了一套非常具體的技巧,教你在他人或某件事操縱你的情緒時,你應該如何應對。

使用這些簡單而有效的技巧,你能大幅度降低你的壓力水平,既能享受生活,又能頗有成效地工作,因為你情緒的主人再也不是你的上司、同事、下屬、配偶、孩子、父母、鄰居、朋友、戀人和其他日常生活中需要打交道的人,而是你自己。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讀後感 篇4

想到情緒,隨着帶娃的不斷深入,自認為自己對情緒瞭解比較透徹了,無非就是要學會控制自己的上火頻次,多用理性去思考問題,不要大吼大叫,嘗試温柔和善地語氣去説話,同時也能有效關注他人的情緒。

如果再往深入地想,就是儘量讓自己做一個情緒積極的人,能夠在遇到問題時能正面思考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而不是一遇到事情總是指責別人,將問題放大,卻忽視核心焦點是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帶着好奇和疑問看完《情緒》後才知道自己所知道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這本書幫助我理清了情緒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以及可以從哪些地方有效提升情緒管理能力,最難能可貴的是從育兒角度分析了一些情緒提升方法。

很早就給貝爾進行情緒概念的輸入,遇到哭泣時告訴是傷心、難過了,遇到開心時喜悦、開心、興奮了,遇到害怕時是恐懼等等。第一次説,是在構建情緒體驗,引導他體驗每個感官細節。

現在不需要溝通交流,貝爾一看到其他小朋友什麼動作或表情,就知道小朋友的情緒如何,從而為自己接下來的行為做準備。情緒概念的輸入為貝爾對情緒預測打下基礎,貝爾會根據自己已知的經驗和感受從而賦予行為之意義。

比如,現在貝爾有一個固定的玩伴弟弟,第一次和弟弟玩時,貝爾不知道弟弟搶滑板車時是直接摟着肩膀倒地,所以第一次委屈的大哭,當時貝爾體驗了這種情緒後,他自己所做的反應是記憶。第二次再發生這樣的事情時,貝爾的反應居然是立刻起身,讓給弟弟,因為相比保護自己的玩具,自己的安全更重要。第三次發生這樣的事情時,貝爾的身體記憶和情緒反饋是直接用手和弟弟保持一手臂距離,並用語言告訴弟弟:這是我的,不要搶,不可以,會打你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説的不僅是地域飲食和風俗的不同,更是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差異。比如借錢,我們一般都是覺得不錯的朋友或親戚借錢,就直接借就可以了。但是有些區域是必須要打借條,並按照銀行利息給予結算。也許在我們看來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可能因此結下矛盾的種子,但是對他們來説卻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因為雙方都認可借錢需打借條並按照銀行利息計息的方式,所以文化的認可讓彼此都能平和接受這種處理方式。

我的表妹比我小四歲,從小感情格外好。從她選擇信仰基督教並從事教會工作後,一回家總會被各種反對聲包圍。有次我和她聊天,她覺得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投身信仰事業,這就夠了。現在人最缺的就是幸福力,知道自己要什麼,並能為之努力奮鬥就是一種幸福。當很多人總是用物質、家庭等有形的東西來看待時,表妹也覺得很無奈,併為此和親人發生很多次爭執或矛盾。尊重信仰,也是對人最起碼的尊重。

文化源自自然選擇,對我們自己產生影響,但如果任其發展,就會變得只認死理,不知變通了。而最好的防禦就是好奇心,抱有對不同地域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深入瞭解不同文化和地域的特點,為理解對方的語言和行為或情緒活動打下良好基礎。“十里風俗大不同”,先了解對方的地域文化,再去相處時可能會更加和諧。

理解萬歲,很樸實的一句話,卻包含着無限深情。我總覺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在於語言、文化的差異,而在於意願多強烈,並願意為此去了解對方所處的環境、文化、習俗和信仰。很多時候產生矛盾、距離,多半都是因為只想到自己,而忽視對方。

情緒不是一個單向選擇,我們也在為他人行為承擔一定責任,行為塑造了他人情緒概念和行為,簡言之,情緒是相互作用並影響的結果,俗話説:一個巴掌拍不響。這本書中點出了情緒的本質:責任讓我們知道自己才是唯一能改變事情的人。

每當遇到矛盾時,我們總容易從他人身上找問題,認為是別人的行為導致自己所產生的後果。所以都希望對方去改變來適應自己,而不是調整自己去適應周圍的人或環境。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當不良影響已經對成年後的自己造成很大負面影響時,我們所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接受再教育,自我不斷學習和成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出陰影,活出自己,也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放下對原生家庭的不滿,感恩父母的養育並原諒他們的不當教育方式才是子女最大的教養。

構建每一次情緒體驗都是投資,需要培養那些讓自己想要重複構建的體驗。我個人的理解就是: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就努力去打造他。做積極的事情,強化關於積極正面概念,將這種積極體驗重複延續併成為一種習慣。

如果把這段話再壓縮一下,就是樂觀心態。我們都喜歡同陽光樂觀的人交談,因為他們身上總是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正視問題,但更相信會完美解決。

相反,悲觀心態的人總是放大問題,充滿指責、抱怨,好像全世界都和他作對,但是在抱怨的澡澤裏不出來,把每個問題都當成世界末日去對待,甚至上升到人格,用詞怎麼惡毒怎麼來。

有句話説: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有時積極的能量總是能讓我們更多地看到希望,而不是挫折。

有次貝爾不小心摔倒,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可能屁股真的有點疼,看起來要哭了。

我:貝爾,哇,你的屁股好勇敢和機智啊,它保護了你的頭和背沒被磕到哦。趕緊給你的屁股點個贊吧。

貝爾一聽,豎起大拇指給自己的屁股點個贊,然後自己如同勇士一樣又沒事了。

沒有人願意和總是抱怨、消極、悲觀心態的人一起相處。身處多變的時代,我們現在缺的不是奮鬥意識,而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信念。現在是由過去的自己打造的,未來是由現在奠定的,與其花時間去抱怨、指責,不如用更多地時間去提升自我。

情緒能力高,一個最有效的方式是學習情緒詞彙並能準確應用,做個情緒體驗收藏家,積極改變情緒概念系統,讓情緒詞彙更加豐富。

一般看到笑,總會想到開心、興奮、高興,但是如果在和孩子描述情緒時,更貼切地嘗試不同詞彙:皆大歡喜、笑逐顏開、眉飛色舞、樂不可支、得意忘形、神采飛揚等等,對孩子來説,越豐富的情緒詞彙,越有利於孩子情緒概念的認知和預測。

但是對於詞彙量實在有限的家長來説,怎麼破?可以選擇一週固定幾個情緒詞彙(最好是日常可能出現的場景),不斷重複運用,加深孩子對情緒詞彙的理解和情緒概念的引入。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家長和孩子日常對話時總喜歡使用兒化語言:吃飯飯、坐小板板、騎車車。遇到孩子哭了,會説:寶寶哭了,最後孩子也只是學會這種説話方式,一般遇到這樣的情況,不難判斷孩子的情緒控制也會比較難的,因為如何轉換和消解自己無從理解。

昨晚和2歲8月的貝爾在睡前閲讀《該洗澡啦!小山藥》時,其中一片段是山藥討厭洗澡,給貝爾看山藥討厭的表情。

我:小山藥討厭洗澡,因為會濕漉漉、黏糊糊的,還會癢。那你討厭什麼啊?

貝爾:我也討厭山藥洗澡。(做出討厭的表情)

我:我討厭洗頭,因為掉頭髮。(做出討厭的表情)

和貝爾的日常交談我更願意以成人語氣去交流,所以現在貝爾對情緒的理解和語言表達也是非常成人化的。

我喜歡閲讀,從和作者對話到與作者產生共鳴的過程,就是讓自己認知提升的過程。遇到好的書籍,如同遇到一個好知音,能解開心中的不悦,並給予答案,讓自己在閲讀中不斷昇華提煉自己。

如果説閲讀和不閲讀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我想就是不閲讀的人永遠是停留在自我,只有和自己相同或同類的才會靠近,最終也只是不變的自我。而閲讀卻讓人能成為海綿,不斷在吸收知識的同時,也在不斷收穫成長,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庫。

貝爾原來自己吃飯時,總是會出現飯粒撒地上、敲碗筷等行為,直到貝爾在圖書館自選了繪本《恐龍吃什麼》時,這種情況徹底終結。只因為繪本上的恐龍能做到的事情,貝爾覺得自己也應該要做到,並以此為榜樣。

不要説孩子小,閲讀有什麼意義?現在的所有閲讀都是在積累對書的親近感,讓他明白書能給予答案和幫助,更能給予力量和方向。也讓他在日常出現問題時慢慢學會思考和冷靜,不再只會用哭和求助來表示。

現在老年養生五要:運動活動、充足睡眠、飲食健康、接觸綠植、朋友常聚。而這五點也正是幫助情緒積極正面的有效方式,而這也是我開始崇尚並努力做到的生活方式。

這種生活方式在實踐過程中最大的感受是自己情緒更平和了,即便遇到問題或惱人的事情也比較能有效化解或慢慢疏散了。

遇到心情不佳,就是想發脾氣時,怎麼辦?勇於承認自己的情緒不佳也很好。畢竟血氣方剛,畢竟熬夜了還要早起上班,畢竟要打遊戲沒時間去運動,畢竟吃燒烤就是夠味,畢竟工作壓力大在外有點憋屈。是啊,那就勇敢説出來:對不起,我現在心情不好,等我冷靜下再説。千萬別在生氣的時候口不擇言,因為生氣如同喝酒,最見人品,不要等傷了人而不自知。

孩子為什麼總是更容易笑,更容易忘記不快,現在看來不就是因為在過着老年人養生般的生活麼?

情商為何物?以前認為懂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瓏是情商高的表現,現在才發覺:能做自己,並能給別人帶來積極正能量的人才是情商高的特點。用《情緒》這本書來總結就是:有效管理情緒、控制情緒並接納他人情緒。

脾氣不好,説白了就是給自己隨意發火而不需要控制的藉口。我們是自己情緒構建的建造師,作為高級動物的我們,修煉情緒是終身的必修課。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讀後感 篇5

今天講下對於情緒的看法。

情緒,真的無法言説。

你無法看見它,可是它卻是真實存在的;當它表現出來的一些憤怒,狂躁的樣子,也是每個人都能真切看到的。

情緒本身是中性的,在不同的感受中,它變成了喜怒哀樂的載體。

我們常説控制情緒,情緒真的可控嗎?如果可控,應當採取什麼方式?

情緒的表現真的和水很相似,有時平緩無波,一副澄明的樣子,這時的`平和,讓人無限神往;而有時湍急肆意,猶如野馬脱韁,這時的狂躁,任誰也無法按捺,讓人避猶不及。

如果想控制情緒,那應當是“疏”而非“堵”。

在“疏”之前,應當做的是“斷”。

斷:當在情緒爆發的時候,頭腦中那個冷靜的自我如果仍在,會提醒自己這樣做不恰當,就請立刻改變言行方式,如果正在喋喋不休,請立即閉嘴,把話生生地咽回去;

如果是更加激烈地爭辯,請轉身離開戰場,去到另一個無人的空間靜靜。想清楚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到底是什麼,不要因為情緒的波動而忘記自己要表達的初衷。

無論在哪個階段,縱使在情緒完全爆發之後,那個冷靜的自我才姍姍來遲,也要珍惜它的遲到,因為只有它的參與,才會使我們的情緒可控成為一種可能。

疏:梳理情緒變化中的各個因素,分析引起情緒發生極大轉變的原因。

這個步驟在情緒爆發的當時無法即刻實施,只有在自我意識的提醒之後,才能進行這個步驟。

我們可以寫在日記中,把整個事情的過程寫下來,寫下自己的情緒怎樣爆發的,引起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如果讓我重新走一遍這個過程,我應當在哪個環節進行整改,改變説出口的話,也許只是稍稍地改變幾個字,改變一下説話時的語氣,都會出現大相徑庭地結局----這也是語言的魔力之一。

也可以和對方真誠地交談,談剛才的過程中自己語言過激的無心之舉,對於給對方造成的傷害,實屬己過。當真心遇到真心,情緒的屏障不再成為交流的阻礙。

當我們做好“斷”與“疏”,情緒的控制方才可以實施。

在日常生活中,情緒有變化是常態,不要因為它的變化而心生畏懼。

如果説情緒如水,那能接納它的只有浩瀚的海洋了。讓自己的心胸像海洋一樣寬廣,就可以接納任何的情緒水流了。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讀後感 篇6

一直以來,都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人,有時情緒失控的讓人難以相信。

這一路走來,我像看電影回放一樣,看着自己的情緒轉變過程。

因為自小生活的家庭氛圍不算好(説不算好,是因為父母的關係一直不和睦,會爭吵,但是我還看到有的家庭中的父母比自己的父母做得更甚),父母會當着孩子的面吵架,感覺不到他們有控制情緒的能力,沒有一個正確的標準來解決事情,最後總是不了了之,所以他們的相處模式成為一個死循環,直到如今都是如此。現在媽媽並不會和爸爸吵架了,只是有時聽到爸爸不講道理的話,會生氣————稍好一些的是我每天會和媽媽視頻,會勸她不如意的事情不要往心裏去,要想讓自己開心的事情,每天和媽媽視頻的最後都會説:“媽媽,每天一定要開心呀。”希望用這種方式能幫助媽媽緩解焦慮的情緒。

最初自己的情緒是受到家庭影響的,而且影響很重————這就是人們常説的原生家庭的消極的影響吧。當我有意識地改變這種狀態時,已經是孩子出生以後了。當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又因為後來要照顧孩子不再工作,在家裏就會有更多的時間看書,思考一些問題,慢慢地就看出了原生家庭的一些弊端,對自己的不好的影響的方面。

雖然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從行為上有所改變卻真的很難。

再難,也要改變,這是當初自己的想法。

改變的最大的動力來源於對孩子的愛。

當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或者不理智,無法控制情緒的時候,我的心理有着強烈的意識,知道自己行為的錯誤,會流下很多的眼淚,會在心底無數次地反省,會寫日記去發泄,會向家人傾訴,希望用各種方式把這種不良的念頭都傾倒的一乾二淨。但是實際上做不到。

最後給我以幫助的是時間和學習,時間的河流在流逝的同時,慢慢地恢復了我內心的本來的樣子;而學習讓我看到不同於往日的自己,在這兩位朋友的幫助下,我漸漸地擺脱了原來的那種狀態,慢慢地愛上了自己,當我愛上自己以後,才發現,我有更多的愛心去愛我的家人了————愛自己後,我對愛的感受有了新的變化。

標籤:讀後感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