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校園3.2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精選20篇)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的內容主要讓學生通過摺紙等方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學生已經知道把一個圖形對摺,摺痕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並且認識了對稱軸。在認識各國國旗的基礎上,從中選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從而複習和鞏固了關於軸對稱圖形的有關知識。

新授部分,我設計了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讓學生動手操作,折一折長方形、正方形紙片,找出它們的對稱軸所在的位置;

第二個層次:讓學生沿着摺痕用點劃線畫一畫圖形的對稱軸;

第三個層次:給出一個長方形,不能折,讓學生思考可以怎樣來畫一畫它的對稱軸。通過一層一層地遞進式的教學,學習內容由簡單到複雜,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熟練掌握如何畫出簡單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的方法。

今天的複習鞏固環節中,我只讓學生初步回憶了軸對稱圖形特徵方面的知識,而疏忽了讓學生回憶什麼是“對稱軸”這個概念知識,雖然這對後續的教學過程沒有產生大的影響,但為了完善學生對新舊知識的認知結構,還是應該複習一下這個知識。在讓學生沿着摺痕用點劃線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板書演示,指導如何畫點劃線的方法,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在自己畫的過程中碰壁的情況。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2

在教學中以出示旋轉對稱圖形為切入點,讓學生在複習旋轉對稱圖形的知識上導出新的知識,這樣有助於學生在原有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有助於新的概念的掌握。

學生在七年級下學期學習了軸對稱的有關知識,在學習中心對稱知識時一方面要用這一知識作類比,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軸對稱概念對中心對稱概念的干擾,在教學中本課在揭示了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加強了和軸對稱圖形的辨析,並在練習中掌握它們的區別,讓學生在類比和辨析中更好地掌握中心對稱圖形這一概念。

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是本課重點,課前我和學生一起玩魔術,準備四張撲克牌,三張不是中心對稱圖形的牌,一張是中心對稱圖形的牌,老師背過身,讓學生任意轉一張牌,老師都能猜出,讓學生想為什麼,同學們想不想學會這個本領?學習這節課的知識,你也會這個本領了。對於剛才所提出的問題學生急於知道,但僅利用現有的知識技能又無法解決,從而形成認知的衝突,這就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使學生在問題最集中,思維最活躍的狀態下開始學習。通過一堂課的學習,在課堂結束時又回到了這個問題上,同學們明白了課前魔術表演的奧祕,也其樂融融地投入了遊戲中,讓他們體味到了數學的趣味和神奇。

本課在兩個圖形成中心對稱的特徵的導出由學生自主探索而得,在演示給學生兩個三角形關於點成中心對稱,讓學生觀察圖形中對應線段的位置和數量關係,對應點的連線與對稱中心的關係,然後讓學生自己通過連線測量發現了對應線段平行且相等,對應點的連線經過對稱中心,且被對稱中心平分。學生通過自主活動發現了規律,增加了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我在課尾安排了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中心對稱圖形,讓學生知道中心對稱圖形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而且充滿了對稱美,也讓學生知道自己也能設計這些圖形,再次讓學生體味數學的魅力——圖形美,在課後作業中佈置學生蒐集生活中的中心對稱圖形,並設計中心對稱圖形,讓學生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3

講授《軸對稱》的時候,在教學方法方面,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採用引導發現、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努力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分析,使學生充分地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教學全過程。

在教學手段方面,充分利用黑板,演示畫圖過程供學生觀察,體現教師的示範作用。

在學法方面,圍繞本節課所學知識,設置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考,引導學生獨立學習、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既能在探索中獲取知識,又能不斷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成教學目標,強化重點內容並突破教學中的難點,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緊密聯繫生活實際中的旋轉實例,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使所有學生既能參與,又有一定的拓展、探索的餘地,全體學生在獲得必要發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體驗。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應該能準確掌握軸對稱,對稱軸和兩圖形軸對稱的概念,經歷了動手畫圖、觀察發現、歸納等一系列活動能較好地掌握軸對稱的性質,並會運用軸對稱的性質作出已知圖形關於某直線成軸對稱的方法.通過一系列探索活動,學生再次感受數學知識融於生活實際,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主要是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在新課導入時,我出示飛機圖、獎盃圖、蝴蝶圖,問學生這些圖有什麼共同特徵?設計此環節,可以引起學生對有關知識的回憶,並就對稱軸的畫法我為學生作了示範,説明對稱軸一般應畫成虛線,提出本節課重點研究對稱軸,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

新授課時,我讓學生折長方形紙的對稱軸,一開始,學生只折了一條對稱軸,我問了學生還可以怎麼折?學生又折出了一種,我分別展示了兩種折法。有一個學生説還有:沿對角線折,我讓他折出來給大家看後,排除了沿對角線折的方法,學生明白了長方形只有兩條對稱軸。然後研究怎樣畫長方形的對稱軸,讓學生自主發現、找出規律:量出長度,並取中點再畫。教學“試一試”時,因為有了探究長方形對稱軸的基礎,所以放手讓學生嘗試摺紙、作圖。

大部分學生找出了四條對稱軸,還有小部分學生只找出了兩條。在評講時,通過操作,提高了後進生的認識。後面的練習是重點讓學生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所有對稱軸。

但是學生找不全,甚至把第2題的第四幅圖也認為是對稱圖形。我用事先準備好的圖形讓學生折一折,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條數不只一條。並概括出是正幾邊形就有幾條對稱軸。並強調學生要規範地去畫。效果還可以。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5

一、動手操作的的確確是學生理解知識的最好手段。學生通過親自的動手操作,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能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加深學生的理解。我在教學時應該讓學生深入地思考,動手操作,理解得不透徹,鞏固再多,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軸對稱含義引出時太膚淺,應該多深入地折一折,説一説,讓學生從內在自然引出軸對稱圖形含義。

二、在教學“想想做做1”時可以讓學生説一説軸對稱圖形是左右對稱還是上下對稱,這樣學生在後來的練習中就可以避免一些同學由於只看到左右對稱而忽略上下對稱導致的錯誤,減少錯誤的發生。這一點在備課時我也想到了,但是在左右思考斟酌後還是沒有將它運用到我本節課的教學中。以至於出現後來的錯誤。

三、在教學想想做做5時教師應該先做一個示範,提醒學生不僅要看外面的圖形,更要重視中間的圖案,也就是説要中間的圖案完全對稱,這樣也可以避免一些個別學生由於理解錯誤而出錯。而且該題的解決反饋方式可以從一個一個校對改成全面觀察校對,以贏得更多的時間去寬裕地解決其他問題。

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設計很多的環節,來鍛鍊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我們在上課時,應該更深一步的挖掘課堂,使課堂上的每一個知識點,都能成為學生解決問題的堅實基石。只有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的課堂才能成為有效課堂,我們的教學才會成為有效教學。

本節課最大感受是由於課前準備充分,所有的練習和操作活動較為自然的串聯在一起,課堂結構緊湊,學生興趣濃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6

《軸對稱》是人教版八年級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識別軸對稱圖形,找出常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感受圖形的對稱美是課程標準中對這一內容的要求。

本堂課我原本想借助多媒體技術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以“漂亮的”軸對稱圖形入手,讓同學們能直觀的感受和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及培養學生關於數學美的數學特點。但由於四班的投影機不能用,最還只得選擇以圖片的方式,也達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只是缺少動感效果。

第一:在觀察思考中掌握軸對稱圖形及其概念。

由於不能用多媒體,我就打印了一些軸對稱圖形的圖片,上課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平面圖形的特徵,大膽地加以猜測,説出這些圖形是否是對稱的,並通過小組動手對摺的方法操作來驗證它們為什麼是對稱的,在對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特點,通過操作發現圖形的兩邊是完全相同的,從感觀上體會什麼是“完全重合之後。我就可以給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隨後我給出幾組圖形讓學生判定是不是“軸對稱圖形”。讓學生再次明確什麼是“軸對稱圖形”。

第二:學會找軸對稱圖形的對軸稱

在上一環節讓學生對摺,然後給出幾組圖形,讓學生髮生軸對稱圖形都是通過某一直線後,兩部分會重合。那那條直線就顯得很重要,讓學生明白“對稱軸”的重要性,也知道如何找對軸稱。給出對稱軸的定義後,我還是選擇了幾組有特點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找對稱軸。並判斷那一組圖形當中是不是隻有一條對稱軸。再下一步,找出軸對稱圖形的所有對稱軸。

第三,軸對稱圖形和兩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區別及聯繫

對於這一點我是讓學生自己以小組的方式來討論,最後以小組彙報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總結,最後由我自己來歸納總結。這樣子一來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最後時間有興趣學,也通過討論讓學生更加明白什麼是軸對稱圖形及兩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的定義。可以很好的取得教學效果。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在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的時候,我還是注重了向學生介紹數學美的觀點,以軸對稱圖形入手,然後介紹我們的證明的簡結,論題的簡潔……等等。本次課取的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7

聽了劉書洪老師的《軸對稱圖形》一課有以下感受: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本冊第一次教學軸對稱圖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他結合教材的特點,設計了三次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一、創設情境教學,通過畫眼睛的遊戲。從而引出課題。接着出示軸對稱物體:天安門、飛機、獎盃、讓學生觀察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觀察發現,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樣的。剪小樹:通過不同剪法師生共同評價得出這些圖形兩邊都一樣的,所以先把紙對摺,然後再剪,剪定後再展開,就是這棵小樹了。

這是本節課第一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後,目的在於讓學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學生這次操作活動看似一次無目的操作活動,但要一棵小樹甚至一個漂亮的窗花,不去尋找規律,也是非常困難的,通過學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兩邊一樣的圖形可以對摺起來再剪,這就是軸對稱圖形特徵的初步感知。

二、動手畫一畫,折一折,通過把同學們看到的物體畫下來得到下面的圖形(天安門、飛機、獎盃等)進行分組操作討論,得出結論——圖形對稱後,兩邊完全重合了,從而得出什麼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這是本節課的第二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徵有了初步感知之後。學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導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探究圖形對摺後摺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一基本特徵,在此基礎上解釋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三、想辦法做出以各軸對稱圖形、並分組展示自己的作品。

這是本節課達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較為正確系統的認識之後,意在操作活動中鞏固深化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學生這次操作活動手段是多樣的,作品也是豐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動目的不同,所產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學生在這次活動中,通過有序、有層次的操作更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徵以認識,充分概念之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本節課最大感受是由於課前準備充分,所有的練習和操作活動較為自然的串聯在參觀的情景中,課堂結構緊湊,學生興趣濃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8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越來越把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擺在重要的位置。提倡學生從身邊,生活中汲取數學知識,並將數學知識有效的運用於生活中去,成為生活中的數學,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高學生對於學習知識的興趣,讓數學學習變得生動起來。

鏡子外的物體和鏡子內物體的像左右對稱是本課的難點,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站在鏡子前面做各種動作,請其他同學觀察鏡子裏和鏡子外的人的動作有什麼不同,通過觀察學生們發現,鏡子裏的和鏡子外的人的動作方向正好是相反的。然後為了讓學生明白鏡面對稱,做了照鏡子的遊戲,一人當鏡子裏的人,一人照鏡子進行表演,取得較好的效果。

《鏡面對稱》這節課學生始終在玩,在玩中體驗了鏡面對稱,也是在玩中學到了鏡面對稱中所藴含的知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體驗瞭解了鏡面對稱現象,初步感知鏡面對稱的性質。課上學生學習與研究的興趣濃厚,使學在活動中,感受鏡面對稱的趣味性,體驗生活中的數學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9

《鏡面對稱》是本單元的最後一個單元,也是一個比較難的內容。《鏡面對稱》主要是讓學生明白鏡子的人上下、前後位置不會發生改變,而左右位置正好相反的現象。

為了學生能真正理解鏡面對稱現象,並掌握其特點,本節課在設計上主要是通過親身感受和遊戲進行教學的,可以説學生一直是在玩中學,在玩中體驗了鏡面對稱,掌握了鏡面對稱中所藴含的知識。

課的開始我設計了一個類似於猜謎語的情景:老師去朋友家做客,在做客過程中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老師在朋友家發現了和老師一模一樣的人,我們的行為、長相都一樣,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一下了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直接引入本課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厚。

為了讓學生理解掌握鏡子裏的和鏡子外的人的動作方向正好相反這個現象,我就讓學生站在鏡子前面做各種動作,請其他同學觀察鏡子裏和鏡子外的人的動作有什麼不同,通過觀察學生們發現,鏡子裏的和鏡子外的人的動作方向正好是相反的。然後為了讓學生明白鏡面對稱,做了照鏡子的遊戲,一人當鏡子裏的人,一人照鏡子進行表演,取得較好的效果。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10

但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值得我去深思的。例如在學習“對稱軸圖形”、“對稱軸”這兩個概念的時候,我的目的是想讓學生自生總結,但是我已經讓學生把答案説出來但我還在不斷的重複學生的回答,這不但顯得有點累贅而且還挺浪費時間的。此外在讓學生猜想證實“下面各圖形分別有幾條對稱軸”的這個環節中,沒有做到真正放手讓學生去做。而且我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個內容時,沒注意到講解物體的平面跟立體的關係,所以學生在做後面的練習的時候就顯得無所適從,有點爭議不下。

經過課後深思我覺得教學時的課堂設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講的要符合“教、學、做合一”的原則。課堂上學生是積極的參與者,動口説、動手畫、動腦思,多種感官一齊參與。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學習興趣的激發三者合一,變沉悶、呆板、被動的學生學習為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這些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同時也會把時間更多的放在鑽研教材上,把每一節課上得有聲有色,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11

軸對稱圖形這一課的教學目標:

1.使同學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子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通過學生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教學重難點能辨認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子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開課伊始,我便拿了剪子和彩紙,告訴學生們:“老師要送給你們一些禮物,只有細心觀察,發現祕密的孩子才能得到禮物。”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後,我快速地開始剪紙,不一會見出了一隻漂亮的蝴蝶,孩子們很興奮,我讓孩子們説説老師這怎樣剪出來的,因為孩子們觀察細緻,所以説得準確。由此便引出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相繼,我又剪了一些美麗的對稱圖形。

這樣一節好的教學內容,我當然不會讓學生錯過動手操作的機會了,孩子們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它們撕或剪出許多美麗的對稱圖形。然後我又讓孩子們找找生活中的對稱圖形。

這一節課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度過。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教學內容在課本的基礎上作了一些調整,包括作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作對稱軸、作軸對稱圖形等內容。

最大的優點是:兩個重要的題型能夠比較地理解和掌握,已知直線和直線的同側有兩點A、B,在直線上求一點P,使點P到點A、B的距離相等;已知直線和直線的同側有兩點A、B,在直線上求一點P,使點P到點A、B的距離和最小相等。

最難處理的問題是第二個典型應用的引導,作法為:作點A關於交直線l的對稱點A′,連接A′B,交直線l於點P,證明這個點使距離之和最小很好啟發引導,但是為什麼能夠想到這樣作圖,是比較難處理的問題,我在設計這個問題時,要求學生把直線想象成鏡子(平面鏡),由點A經過平面鏡看點B,光線經過的路線就是最短的路徑,因此,使我們選擇了這樣的作圖方法。更難的應用,已知∠XOY,和角內部的點A,在OX、OY上分別作點B、C,使△ABC的周長最小。引導學生思考時,還是可以把OX、OY看成兩面鏡子,學生理解起來能夠更便利些。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13

成功之處:

(1)本節課,我通過複習中心對稱的定義和性質,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主畫圖,使學生順利的找到了要學的新知識與已學知識之間的聯繫,通過學生的觀察順利得到了中心對稱圖形的定義和性質,學生理解的很準確。

(2)通過欣賞圖片,比如奧迪、現代等車標,精美的地毯、風車、電風扇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練習問題的設置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例如在判斷撲克牌中哪些是中心對稱圖形的探究活動中,師生的相互溝通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通過問題的解決,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出學生的積極思維的火花。

(4)通過4道小練習檢測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課堂實踐證明學生掌握了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會判斷一個圖形是否為中心對稱圖形。

不足之處:

(1)拓展延伸沒有進行,因為時間把握得不很理想。

(2)創設情境方面做得還不足,應在這方面繼續加強,更加重視創設情境的作用。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14

技術性活動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最基本的實踐活動。而美術課程給學生提供了技術性實踐活動的基本方法。

在國小階段,學生美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美術創作,主要是通過參與美術表現的實踐而獲得。美術實踐能力是實現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基礎。

剪紙既是一種技術性活動,同時又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從古到今的發展史是文化傳承現象。生活中對稱的現象許多許多,人、動物、植物等,都有許多對稱現象,這些對稱,給人們帶來了相對穩定的美感。藝術來源於生活,因此我們可以設計出許多對稱的剪紙紋樣,

而蝴蝶是自然界中既對稱又美麗的一種昆蟲,而且種類繁多,所以我們選擇了剪紙蝴蝶。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對稱的美。由於本課教學的設計動手操作性很強,

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參與面廣。課堂上,學生通過研討、探究、實踐後,把一張張彩紙變成了造型新穎、內涵豐富的工藝美術作品,用來點綴生活,一方面,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美化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對自然材料的利用意識和開發能力得到提高。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15

上班開始接觸四年級,隨着孩子們的成長,四五六年級順次教下來,一直期待或者是幻想自己教低年級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的?更擔心,我教得會低年級的孩子嗎?

很幸運,劉老師通知我準備一節三年級的《軸對稱(一)》,同課異構,和中心組的成員同時準備。接到通知的我百感交集,興奮卻更多擔心,時間緊張,又遇到我出差在外,週三正式上課,週一晚上回到鄭州,於是晚上加班整理教學設計。週三課結束後,羞愧萬分。準備不足,應該是我最大的失誤,在教學中居然出現了忘記教學設計環節的嚴重失誤。究其根本原因,第一是因為心中無課,沒有把這節課真正內化於心中,如果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了然於心,真正讀懂教材、理解教材,又怎麼會出現如此嚴重的失誤。第二,平時努力不夠。功夫在平常,如果基本功足夠紮實,每一節課自己的狀態都能像有人聽課一樣,激情四射,條理清晰,即使突遇聽課也不會讓自己措手不及。第三,教學管理能力不足。反思自己為什麼在日常教學中不能鍛鍊自己,不能讓課堂拿得出手,不能不怕他人聽課,我在日常教學管理上存在很大不足。學生的課堂紀律差,很多時候浪費時間在於維持紀律上,影響到課堂流程、課程結構的進行。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16

本課的教學是瞭解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能正確識別軸對稱圖形,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會設計簡單的軸對稱圖形;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操作,經歷認識軸對稱圖形的過程,掌握判斷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創新的能力;在認識、製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物體和圖形的對稱美。

從整個過程來看,《軸對稱圖形》的教學是完整的,我主要分成了:激趣導入新課,引出課題、合作探究、練習、小結和欣賞對稱圖形這五個部分。也許這就是我進步的一點地方了。

在各位老師真誠的點評下,我對自己的這節課有了更好的認識:

1、最大的缺點,重點不突出。整節課有點像完成任務,很快就過去了。

2、剪對稱圖形環節,是不是可以直接讓學生看書,再剪。

3、練習講解中,應先講解簡單的,再講複雜的;另外,應重視學生課堂上出現的錯誤。

4、最後的欣賞環節是不是可以改為讓學生自由發揮,再一次剪對稱圖形。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自己在教學的道路上得到更多這樣的點評,也能夠在這樣的點評中不斷進步。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17

一、教材處理

本節內容是軸對稱相關知識的複習課,主要內容是複習軸對稱及其基本性質,欣賞、體驗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此基礎上,利用軸對稱,探索回顧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複習它的判定方法,並進一步複習等邊三角形。

二、教法學法

整節課的安排,努力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原則。教師只是對部分知識的複習加以指導以及對整個教學流程加以控制,其餘都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操作、聯想;討論、口述,這樣將有利於每位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耳聞、目睹,各種器官並用,使全體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其中動手操作不僅適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處於一種躍躍欲試的求知狀態,從而創設良好的求知氛圍,這樣將有利於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回顧與掌握所學知識。我認為,在經歷了親自探索、討論交流、相互啟迪的過程後,每位學生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都將得到提高,最終將達到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教育目的。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18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一課時。本教材是在“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等活動中人是軸對稱圖形,知道其基本特徵,繪畫其對稱軸。本節課非常生動有趣,是以二年級學生的特點編排的,是一節動手、想象能力強的課。知識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再用實踐檢驗理論,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對稱性質的事物,層次分明,循序漸進,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這節課符合兒童特點,動手較多,使學生在動手中感受到物體和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孩子們在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比較容易,也能很容易看出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但是對於教學中的幾何圖形就相對較難,找不全,看的不太明白;在優化規則圖形的對稱軸,找不到合適的重點,在教學中應充分教育學生如何找圖形的中心,從而能從圖形中自如的畫出對稱軸,而且畫的恰到好處。

總之,一節課的時間只是新知識的滲透,想要真正理會知識的應用僅僅一節課是遠遠不夠的,教學練習才是根本。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19

本屆課通過學生熟悉、嚮往的北京城內天安門、長安街、東直門等的方位引入新課,能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採用探究、發現式教學法,通過找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分別位於四個象限及座標軸的一些點的對稱點及座標,尋找關於座標軸對稱的點的座標的一般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歸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通過研究線段之間關係發現點的座標之間關係,使學生體驗數形結合思想。

尋找規律後檢驗其正確性是科學研究問題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請你想辦法檢驗你所發現的規律的正確性,説説你是如何檢驗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研究方法,並通過一系列的練習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也使學生特別是學有困難的學生都能達到基本的學習目標。然後通過把對稱軸是座標軸變成了直線x=3和y=-4的變式探究,使學生再次體驗數形結合的思想,並拓展到直線x=m和y=n,使學生學會通過尋找線段之間的關係來求點的座標,形成方法。

最後一個練習中的圖案匠心獨具設計成一隻美麗的蝴蝶,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也是本節課所學內容的一個較好運用。

《對稱》的數學教學反思 篇20

本節課的設計符合“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教學目標明確,對重難點的突破紮實有效。通過撕紙遊戲引入,展示同學的作品,然後讓同學觀察自身創作的作品比較他們的不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手段,引導學生逐步發現特點、探究問題、總結規律,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學生體驗知識學習的全過程。鞏固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並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加以鞏固,課堂目標達成率高。最後通過課件展示自然界中的蝴蝶、蜻蜓等具有軸對稱圖形特徵的動植物圖片,調動了同學的已有的表象,豐富了同學的感知。天安門、重慶人民大禮堂、河北趙洲橋等極具中國特色的具有對稱美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文化。另外,課堂還注重了知識以外的東西,如讀寫姿勢、書寫規範等。

不足之處是教師放得不夠開,語言不夠精煉,特別是提問時,問題不夠明確,如:它們都是軸對稱圖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們又有什麼不同之處呢?如果教師能夠明確地提出除了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外,作為軸對稱的不同之處,學生就不會再浪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了。另外,在總結規律時,教師應該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考慮和總結,不要一着急就替學生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