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校園1.21W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聯想、想像、揣摩“春水”“小樹”的隱喻意義。

2、誦讀積累一些優美語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3、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體驗。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可以通過一些初生的生命圖片(嬰兒、新芽、樹苗等)或一些激發學生感受生命可貴的語言入手。

自讀課文,梳理行文思路。

1、開篇揭示話題

2、以“一江春水”喻示人的生命歷程中的各種狀況。

3、以“一棵小樹”喻示生命的力量。

4、點明、深化主題。

二、學生質疑或教師設疑

參考問題:

1、文中描述的一些景象的喻意分別是什麼?

2、兩個比喻的含義是否重複,為什麼?

3、如何理解春水匯入大海,大樹迴歸泥土的心態?

4、最能表達課文主題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5、如何理解最後一句話所揭示的哲理?

三、學生可以通過誦讀、討論來解決問題

四、拓展材料學習,豐富感受

五、暢談“苦與樂”,寫一句或一段最有感觸的句子,班級交流或編輯成一個小冊子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體味、推敲文中形象化的語言,瞭解其象徵意義。體會比喻、反覆等修辭的妙用。

2、過程與方法:

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一、創設問題情境(情境導入)

1、教師播放冰雪消融、種子發芽等多媒體畫面,創設情境,學生欣賞感悟,請學生談談看了此畫面後聯想到了什麼。(稍停)

2、教師導語:

我們大多數同學都聯想到了春天、成長和生命,跨越時間的長廊,放眼世界萬物,在世界的每個角落,每一刻都會有生命的誕生和結束。“生命”是古往今來,許多大文豪及“遷客騷人”們常談常新的話題。生命是什麼?我們該怎樣對待生命?不同的人會告訴你不同的答案。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談生命的散文,一起來聽一聽冰心對生命持有怎樣的看法。

二、師生合作研究探索

1、快速默讀,體會文章內容與情感:

(1)請學生打開書,速讀課文,體會文章情感與內容。

(本環節意在使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教師播放音樂創設情境,學生默讀全文。)

(2)設計問題:同學們喜歡本文嗎?為什麼喜歡本文?此文有什麼特點?

(讓學生暢所欲言,多角度挖掘本文閃光點。教師點撥,強調一點:比喻手法的巧妙運用。)(空白點)

2、自由研讀,分析文章比喻的妙處:

教師提出問題:聯繫生活實際,找出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説説其中比喻妙在何處。

(留空白,尊重學生的選擇,有觀點後可討論,學生可以從關鍵詞、哲理句、結構形式多角度進行分析,解決本課教學重點,同時教師適時進行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德育滲透。)

(本環節是本課主體部分,教師依舊播放舒緩的鋼琴曲,學生自由研讀課文,此處既是重點、空白點,也是德育點。)

3、朗讀欣賞,更深層品讀課文:

請學生看大屏幕,帶着對生命的珍惜與敬仰,再一次品讀課文的比喻部分。教師可對學生説:“哪位同學願意站起來挑你感悟最深的段落,朗讀給大家欣賞?”

(尊重學生選擇,留空白,請學生朗讀喜歡的段落,教師配與課文相聯繫的“春水奔流”、“小樹生長”等聲情並茂的多媒體演示,讓學生欣賞,加深學生的體驗,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內涵。)

(這也是重點和德育點。)

4、齊讀結尾,品味哲理語句的含義,把握主旨:

(1)深層啟發;本文再現了冰心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目標的執着追求,對人生的獨特見解和深邃的理解,請同學們一起讀課文結尾部分,提出你讀不懂的內容,可以是詞,也可以是句,也可以是形式,一會兒我們一起研究。

(結尾部分與學生人生體驗有一定距離,本環節主要解決教學難點,領會文章主旨,齊讀課文後,留空白,讓學生自己研究、體驗、品味,提出問題。)

(2)全班討論,各抒己見。

(通過分析“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構成一個美麗的黃昏”對學生進行勇於戰勝困難,熱愛生命的教育。這是難點、空白點和德育點)

三、鞏固與創新運用

通過這節課的研究學習,我們對生命已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此時,教師可用啟發的口吻對學生説:“冰心用散文,梵高用畫,大家願不願意尋找一種恰當的形式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感悟?

(本環節是這節課的創新點,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感受,着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靈活性思維,充分發展學生個性,採用各種形式表現自己對生命內涵的感悟,同時進行德育滲透。學生自行準備,如果需要還可以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學生可利用繪畫、演講、詩歌、快板等形式來表現。)(創新點)

四、反思與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知識上:

思想上:

方法上:

(教師請學生概括總結,留有空白,教師從以上幾個方面加以引導。)

五、課程結束

最後,讓我們伴着貝多芬鏗鏘有力的命運交響曲,聆聽着同學們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來結束這節課的學習。

(教師播放慷慨激昂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在這個曲子的伴奏下,聆聽同學對生命的感悟,及生命寄予,來結束本課;此種方法留有空白,有餘音繞樑之感,再次激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與熱愛。)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擾、診”等5個生字,會寫“擾、欲”等8個生字。正確書寫“鼓動、躍動、慾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藴涵的深刻意思。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情感導入

1、小時候,在小院的牆角丟下幾顆葵花子,不料過了一些日子,竟然長出兩棵葵花秧苗,我不禁驚歎起向日葵那頑強的生命力,相信同學們的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能列舉一些嗎?生交流,師引導學生説一説從這些生命現象中感悟到了什麼?

2、簡介作者:台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歲時,因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關節大部分遭遇損壞,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但是殘而不廢的她,憑着頑強的毅力堅持學習,成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就是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整體把握

1、輕聲讀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搶讀生字,讀的好的學生介紹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

3、自主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圍繞“生命”寫了哪幾個事例?

4、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用簡潔的語言對三個事例概括,並進行板書,共同進行評點。。

三、細讀課文,突出重點。

1、自瀆自悟,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反覆品讀,把自己的感悟寫在旁邊。

2、小組交流,暢談自己的體會,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指名讀學生自己選擇的段落,聯繫實際談感受。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感悟語言。

1、默讀課文,畫出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或語段,反覆誦讀。

2、小組交流:小組同學每人讀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語段,説説自己喜歡的原因。

3、集體賞評:學生自由交流彙報,教師指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二、通讀課文,暢談收穫

1、回讀全文,在我總結學習收穫。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暢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以及生命的感悟,還要引導學生從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和語言等方面談自己的學習收穫。

四、讀背説寫,積累運用

1、舉行朗讀比賽: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比一比誰讀得好。教師引導學生對朗讀的同學進行評議,並請讀得好的同學介紹自己的成功祕訣。

2、練習背誦:這篇課文短小精悍、意藴深厚,稱得上是一篇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遠把它裝在記憶的寶庫中?下面請同學們練習背誦課文。

3、積累名言:

a、投影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這段話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感悟。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喜歡的關於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訴給大家?

b、在投影儀上展示學生摘錄的名言,引導學生進行賞評。

4、佈置作業:把學習這篇課文的感受寫下來,也可以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對生命的感悟。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下面的問題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闡述主旨的寫作方法。

3、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生命的短暫與可貴,懂得珍惜生命,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教學重點】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生命的短暫與寶貴。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的。

【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培養了較好的語文學習興趣,能夠運用合作、討論等形式展開閲讀活動,初步具有一定的閲讀理解能力。因此,本課將在教師的啟發下,引導學生採用討論、交流等學習方式展開學習。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以多媒體播放小草破土而出、小花漸漸開放、小雞破殼而出、小鹿出生後頑強站立的畫面。

師:從這組畫面中你們感受到了什麼?

生:

(1) 小草從地裏鑽出來需要有巨大的力量。

(2) 小雞在蛋殼裏長大後要想從殼裏出來也要用很大的力氣啄碎蛋殼才行。

⑶ 我從看過的資料上知道小鹿要想活必須在出生後40分鐘內站起來才行,而且只能自己站起來,要不就不能活命。

2、師:在我們這個有着眾多鮮活生命的星球上,許多生靈以他們獨特的方式展示着一個嶄新的生命的開始,它們透着一股子頑強不屈的巨大力量。今天,我們一起來結識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女作家杏林子所寫的有關生命的文章。

師:哪位同學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作家?

生:杏林子的本名叫劉俠,12歲的時候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她忍着病痛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

師:那你知道她的病情惡化到什麼程度?她的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寫成的嗎?

生:她癱瘓在輪椅上。

師:是的,在長達50年的病痛煎熬中,她曾因病變而呼吸困難,一度有生命危險,全身的關節也已經損壞。輪椅上的杏林子在膝蓋上架上小木板,用兩個手指夾着筆寫作。在這種幾乎無法執筆的情況下,她硬是憑着堅強的毅力在病中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她的作品中充滿了求生的意志。這節課讓我們走近杏林子,感受她的作品帶給我們的生命的震撼!板書題目,指生讀題。

3、師:既然生命中藴含着巨大的力量,我們應該怎麼讀才能讀出這種力量?(生體會到這兩個詞在讀時要一聲高於一聲,語氣漸強)

再指讀,齊讀課題。

點評:首先,教師讓學生從課文中感受生命,再在師生自然的交流談話中,從介紹作者杏林子導入新課,為學生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理解課文

1、初讀課文:

師:請大家出聲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從那些事例中引出了對生命的思考?

生:作者從三個事例中講出了對生命的感悟: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自己的心跳。

師:這三個事例你最喜歡哪一個?找出來默讀,在讀後想一想你為什麼喜歡它?從這個小故事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發?

生默讀。

2、感悟課文:

師:誰來説説你讀後有什麼收穫?

生:我喜歡第一個事例,因為一個小小的飛蛾在被人抓住後能拼命地掙扎,希望逃脱,可以看出它很想活命。

我也喜歡這一段,因為小飛娥被抓住後並不甘心等死,而是積極求生,可見它對自己的生命多麼愛惜。

生:我喜歡第三個小事例,因為作者從自己的心跳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還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生命的偉大。生命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不能隨便地糟蹋它。

生:我喜歡第二個事例,因為一個弱小的瓜苗卻能頑強的生長在磚縫裏,隨只活了幾天,但那頑強的生命力讓我難忘。

師:你們説得真好,一個小小的生命同浩瀚的宇宙想必是渺小的,但我們並不能因為生命的弱小而去忽視它、糟踐它,而是應該。

生:愛惜它。

點評:引導學生尋找發現,學生從課文中尋找事例,自讀自悟,理解生命的價值,體會生命的意義。

3、指導朗讀:

師:在課文裏作者寫出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話語,請大家再讀課文,找一句你最喜歡的語句把它畫下來,多讀幾遍,體會它的意思的同時練習讀出你的感受。

生讀書勾畫並練習朗讀。

師:誰來説説你的發現?

生:我喜歡文中這一句話“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這句話告訴我們生命雖短暫,但只要我們能體現出它的價值就不是白白度過的。(生讀)

生:我喜歡文中這一句話“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這句話我把“於是、一定、白白流失、光彩有力”慢讀、重讀。(生讀)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發現,請在小組裏把你的發現説給大家聽聽。

學生小組交流……

師:大家不但説得好,讀得也棒,我真為你們高興。

點評:在品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對國小生來説,生命的話題有點深奧,老師沒有拽住生命往深處講,而是讓學生品讀課文,在一次次的讀書中自己體會: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人生,這樣處理很到位,也很巧妙。

三、擴展交流

師:“一例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着一個花季的到來;一條醜陋的毛毛蟲,可能蜕變成一隻五彩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蹟。”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喜歡的人生格言也告訴大家?

生交流自己蒐集的人生名言。

師:我們從一句句震撼人心的警句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貴與偉大,那麼你還知道那些有關感動生命的故事。

生讀自己蒐集到的感悟生命的故事。

師:生命決不是短暫的蠟燭,人生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我們應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讓生命活出光彩,活出價值。

點評:在品讀發現的`基礎上讓學生交流積累,上完一節課,學生積累了很多名言、故事,長此以往,學生的文學積澱就會厚實起來。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作必要的語言積累,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語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本文通過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生命的價值,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語言積累和語感的培養是國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故確立第一個教學目標。

“生命”這個話題相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還很抽象,故作者刪繁就簡,從具體、細小的生命入手,便於學生認識。故確立了第二個教學目標。

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人應該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珍愛生命。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對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評價,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故確立目標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由具體現象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體驗作者的生命意識,我們應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設備。

沒有條件的地區可準備錄音機、磁帶(輕音樂)、放像機、錄像帶(森林大火的場面)、投影儀、投影片。

[設計思路]

1. 新課標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的素質、能力,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根據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參與才能有審美活動,因此,本文應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

2.“生命”是個深奧的話題,要讓七年級學生真正理解它會有一定難度,可讓學生通過朗讀,對課文中具體生命現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過“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最能引起他們共鳴的語言,深入課文內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懷,或許可領悟生命的可貴。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畫面,教師講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個蟻穴被大火團團圍住,裏面成千上萬的螞蟻為了活命,緊緊抱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大蟻球,滾向火海,隨着劈哩啪啦的聲音,外層的螞蟻紛紛死去,蟻球也越來越小,但它們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滾動,直到變成一個小球,但終於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邊親眼目睹,你會想些什麼?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隻螞蟻,你會選擇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為了生命的延續,螞蟻不惜代價,世間萬物為了不辜負上蒼賦予的生命,都在頑強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觸摸着自己的心跳,走進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貴。

(有聲有色的畫面,導語的設計,渲染了氛圍,引起學生思想的共鳴,激起學生的熱情,觸動了他們對生命開始思索的情懷,進而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進入本課的學習,為實施以下的教學環節作了良好的鋪墊。)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指名學生朗讀課本,讀時以適合本課的輕音樂相配。同時要求大家思考:

1、請用一個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對生命的初步理解。

2、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最有啟迪或感觸?

(音樂是最好的催化劑,在它的薰陶下,通過朗讀,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直接、真切的感知,這也是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情感的一條有效的途徑。用簡潔的比喻句概括,可培養學生提煉、概括語言的能力。)

三賞讀課文,感悟生命:

1、師:同學們,剛才在朗讀後,大家談了自己對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那麼作者有沒有在文章中告訴我們她對生命的一些思考、理解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他們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文章的最後兩節,並指名學生示範朗讀,然後齊讀。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誦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因此,朗讀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他們讀中感悟。學生有了心得,朗讀的感情也更充沛、真摯。)

2、作者的這些對生命的感悟是由什麼引發的?具體在哪些語段?

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在文章的1、2、3節。學生體會朗讀時的感情、語調,然後分角色男女生朗讀1-3節。

(七年級的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分角色朗讀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此外,讓學生體會作者由小事引發深刻思考的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

3、小組討論:三個事例為什麼這樣排列?它們藴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麼不同?從作者對生命的呼喊中,你又有什麼新的感悟呢?

學生小組討論時,教師巡迴指導:三個事例內涵的辨析,意思的深淺;學生談感悟時應鼓勵他們暢所欲言。

(學生合作研討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在這師生的互動中,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產生了更多火花,相互的交流,也訓練了口語的表達能力,本文的教學難點也得到突破。另外,新課標明確了語文具有人文性,教師應適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成他們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可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

4、如果時間允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自己還有不理解的地方。

四 拓展練習,加深感悟:

學完文章,我們感覺到,只要我們細心的觀察生活中的種種生命現象,用心靈去體驗它們對生命的珍視、渴望,我們就會從中獲得人生的啟迪,你在生活中還見到哪些類似的現象,你的想法是什麼?

仿照作者這篇文章的結構形式,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請你就生活中見到的其他類似的生命現象,寫一段文字。要求:先描寫現象,再寫感悟,字數100字左右。

(“學以致用”,這道寫作訓練題,就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從中得到新的體會與認識,達到一堂課的目的:學生學到了什麼,學會了什麼。)

五 課堂小結,歸結板書:

今天,我們一起乘坐作者的生命旅車,經歷了一次探究生命的情感之旅,旅程已接近尾聲了,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次旅途中你最大的收穫嗎?

學生回答,歸結板書

同學們説得很好,只要我們能珍惜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頑強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峯,我們一定能見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資料鏈接]

杏林子,本名劉俠,女作家,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但她忍着病痛,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

[作業設計意圖]

課外閲讀田彩虹的《生命的問句》,這是一篇與課文的思想主題相近的文章,讓學生閲讀訓練,拓展延伸課堂的內容,有利於新課教學目標的鞏固。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設想】

本文作者強烈地呼喚“生命 生命”,表達自己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願每個人珍惜生命,堅強勇敢,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教學的思路擬為比讀式思路。教學結構為三部分:第一步學習課文,第二步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生命宣言,第三步比較閲讀沃森的《生命 生命》。

【教學過程】

一、用圈讀法讀課文

要求認讀下列詞語、瞭解其詞義:

騷擾 小憩 茁壯 糟蹋 庸碌 辜負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肅然起敬

二、再讀課文,用抓關鍵詞的方式朗讀課文前三段。然後交流關鍵詞

生之慾望生命力生命

三、分段齊讀前三段(第三段只讀前一部分)

探討:每個事例的寫的是關於生命的哪一方面。

1、事例一: 小飛蛾在生命面臨着嚴重威脅下極力掙扎強烈的求生慾望,生命是值得珍視的。(請舉例。)

2、事例二: 香瓜子在不具備生長的條件(磚縫裏,沒有陽光,沒有泥土。)還要衝破堅硬的外殼萌芽成一截瓜苗生命的誕生,生命力是強大的。

3、事例三: 我靜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識,生命是應當嚴肅對待的。

四、分段齊讀後三段(第三段的後一部分)

探討:作者分別發表了哪些生命的宣言。

1、思考一: “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説明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2、思考二: 怎樣對待短暫的生命,怎樣對待生老病死,正確的態度是“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

3、思考三: 將目標與信念付諸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鬥,“勇敢地活下去”,以頑強的意志去戰勝各種困難。

4 、請訪照作者的宣言發表我們的生命宣言。

五、比讀課本後附沃森的《生命 生命》

自由閲讀。

活動:沃森的文章寫的是什麼事情?(沃森的文章則是細緻地描寫受傷的蜜蜂怎樣極力掙扎。)這兩篇文章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麼?

六、學會提問

1、老師向同學們提出下列問題,請同學們回答:

(1) 説小瓜苗“茁壯成長,昂然挺立”,又説“它僅僅活了幾天”,是不是矛盾?

明確:小瓜苗的生長原先依靠香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茁壯成長,昂然挺立,但是,它生長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一旦香瓜子本身的養分消耗盡了,就沒有新的養分可以吸收,活了幾天就夭折了。

(2) 三個事例為什麼這樣排列?為什麼前面舉的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生命?

⑶ 小瓜苗僅僅活了幾天,稱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嗎?

2、同學們,你們能從課文中發現問題嗎?也提出來考一考我們大家。

七、積累生命的警句

(老師贈送)

1、雖然肉體的生命短暫,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無法捉摸,但是,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卻在於我們自己掌握。

杏林子

2、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入大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一分子。不是每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

冰心

3、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

張海迪

4、認識了生命的全部意義的人,才不會隨便死去,哪怕只有一點機會,就不能放棄生活。

海涅

八、小作文設計

(代日記)

1、本文第一段寫的是小飛蛾在面臨生存的嚴重威脅時,仍然有着強烈的求生慾望。第二段寫的是小瓜苗在完全不可存活的環境裏倔強地發芽生長,直至生命的能量耗盡,可以看出生命力的無比頑強。第三段寫到自己,自己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律動。那麼,你們是否認真觀察過自然界的動植物,是否從他們身上發現了生命力的頑強、發現了強烈的求生慾望、是否發現了它們對生命的珍視?或者,當你自己某一時刻對自己的生命的存在有了強烈的感受。請你以“發現生命”為話題寫一篇小短文,力求表現生命的意識,有自己的觀察與體驗,有自己獨到的思考。

2、寫句練習:

(納入課堂作業中)

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初讀課文,糾正字音,幫助理解部分詞語。大概感知文章內容,並滲透朗讀方法和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讓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機融合,渾然一體,進而讓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讓有限是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析、感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 ,善待生命。

教學過程:

一、在交流中入課 ——引發生命的思索

1、寫“生命”讓學生讀。

2、談自己對生命的理解

3、介紹作者

4、讀課題

二、在閲讀中品悟:觸摸生命的脈搏

(一)、初讀感知文章內容

1、檢查預習情況,讀文

2、糾正字音,理解詞語

3、感知課文內容

(二)、深讀感受生命的含義

自由讀,讀邊感受那些地方是你沒有想到的?

1、走進飛蛾

2、走進香瓜子

3、走進杏林子

三、在思考中提煉:聆聽生命的拔節

師:是啊,生命是什麼呢?這個一開始我們回答不了的問題,現在能回答出來了麼?

1、學生自由説

2、師出示

3、學生讀

四、在標點中抒懷:舒展生命的張力

師:不同的人對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我相信大家對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樣的,請你把自己對文本的感悟化作標點,加在課題上。

總結:謝謝同學們給我的標點賦予了這麼多層含義。我覺得你們加的每一種標點都是有道理的,它也提醒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生命存在,或者是一隻小狗,或者是一朵鮮花,或者是一株小草……雖然生命存在的形式不一樣,但是每一個生命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我要向大家説的最後一句話是,在以後的日子裏無論遇到什麼都要記住,對待自己的生命要格外地珍惜,對待別的生命要心存敬畏。

五、在生活中追問:走進生命的林子

師:生命是什麼呢?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不同的事會告訴我們不同的答案。窗外楊柳依依,生命就是楊柳那嫩綠的枝條;課堂上看到你們的張張笑臉,生命就是同學們如花的笑靨;聽到黃鸝在柳枝間鳴叫,生命就是黃鸝那清脆的歌聲。在你的眼睛中,生命又是什麼呢?打開你的記憶,把五彩的生活放進來吧,拿起筆,可以以生命是什麼為題寫一首詩,也可以寫一段生命的感言,還可以像作者一樣寫一件事,讓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學生寫作、交流,教師相機點評。)

六、板書

生命 生命

珍惜 !敬畏!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12歲就染上了風濕性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差不多全身關節都損傷了,她的肉體和精神都受到極大的折磨,但她並沒有因此荒廢甚至放棄生命。這篇文章就是她對生命發出的強烈的呼喊。

本文被人教版教材四年級語文選用。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選取的是一些平常小事: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香瓜子在磚縫中長出小苗,靜聽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卻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生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也是不同的。國小生對人生、生命的感悟還不會深刻,學習本文,意在讓學生能體悟作者對生命引發的思考,並能獲得對自身的情感體驗,做到各人學中有得。

教材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朗讀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能夠理解課文中重點的詞語和句子。

過程與方法目標:

初步懂得一些閲讀的基本方法,能學會相互合作、相互傾聽,並有條理、有創意地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獲取親身參與探究的體驗,激發創新的慾望。懂得要珍惜生命。

設計思路和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中段指出:“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再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本課主要採用閲讀體會、研讀欣賞、體驗領悟、拓展延伸的教學環節,課堂設計以學生朗讀體驗為主,扣住生命主旋律,輔以各種形式的閲讀設計,讓學生體會生命的內涵和意藴,並能聯繫四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和生活實際,獲得對生命獨有的情感體驗和有益啟示,本設計的特點還凸顯在課文內容的拓展上,通過不同的拓展豐富學生的積累,是文章思想的昇華,讓學生能夠領悟生命的真諦,整堂課都被籠罩在音樂之中,希望通過音樂來實現學生思想與課文的共鳴。

教師課前準備:

希望學生讀一些關於生命的文章和了解一些杏林子的故事。

老師完成拓展內容的收集和相關連接的資料收集。

根據設計製作出cai課件。

教學流程:

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景引入

播放課件(《命運交響曲》)內容:孩子出生的幸福瞬間,植物破土的力量瞬間,蠶破繭而出的瞬間,花朵開放的瞬間等。老師有感情的介紹引入並板書課題。

學生隨着音樂仔細的欣賞感悟。獲得對生命初步的感悟。讀課題三次。不同的力度(輕緩的,有力的,高昂的。)

運用音樂和美麗的圖片,讓學生有心靈的觸動。

閲讀體會

1、扣內容。本文圍繞生命寫了哪三個事例。

2、寫出副板書。

1、學生小組學習,填出老師事先設計的表格。在組長的帶領下讀兩次課文。

2、全班彙報。

梳理課文內容,通過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研讀欣賞

扣文章重點句。

1、課文是通過哪些句子來體現出生命的可貴與價值。

2、根據學生的彙報,老師在課件上出示重點句子。

3、2段4、5、6句。通過讀你體會到什麼?板書(生命的力量)

4、課件出示第三段,老師重點突出兩個詞“竟然”“竟使”。

5、老師播放課件。心臟跳動的聲音。你有什麼感覺?出示第四段有關句子。抓住單單這個詞。

6、出示第四段第二句。

1、學生彙報。

2、讓學生反覆的讀,抽讀,小組讀,男女生讀等。

3、生談體會,個別個性化朗讀。

生齊讀課題“生命生命”

4、小組分讀有“竟然”和“竟使”的句子和沒有這兩個詞的句子。從中談自己的體會。通過不同的讀體會出生命的意義就是奮發向上。

生齊讀課題“生命生命”

5、請學生閉眼手摸着胸膛,隨着課件心跳的律動感受自己的心跳。體會單單。

生齊讀課題“生命生命”

6、生讀。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在朗讀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表達出心中所想,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反覆的齊讀課題,讓學生的情感不斷昇華。

拓展延伸

出示一組課件,配樂。一組雖然身體殘疾但是卻做出了不朽事蹟的人。(杏林子、張海迪等)他們在好好的利用自己的生命。而我們呢?板書生命的價值。

出示最後一段。

學生根據學生的生活體驗討論應該怎樣好好利用自己的生命。彙報。再讀“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突出“好好”“白白”。

引導學生讀。

調動學生的原有認知,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引導。

昇華主題

師:看着板書總結。我們擁有了生命的力量,我們理解了生命的意義,我們更要創造生命的價值。如能善於利用,生命乃悠長。——塞涅卡

再次生齊讀課題“生命生命”

完善板書。總結提升。

拓展昇華

1、引導學生説名言

2、出示詩歌《珍愛生命》,配樂朗誦,輕鬆,結束新課。

1、連貫性的説出學生收集到的關於生命的名言。

2、學生朗誦。結束新課。

通過進一步的拓展,豐富學生積累。昇華情感。懂得生命的價值。

板書設計

擁有力量

理解意義

生命生命

實現價值

珍惜美麗

副板書:飛蛾求生瓜子生長靜聽心跳

相關聯接:

珍愛生命

生命是如此珍貴,

生命是如此憔悴,

生命中充滿磨難,

磨難是書,

直使你奮起直追!

生命是緣,

直使你生死相隨。

啊,朋友,

勿要輕視生命,

丟掉它有去無回。

啊,朋友,

珍惜生命,

宇宙間唯獨有你!

朋友啊朋友,

快樂每一天,

生命每時都閃耀光輝。

生命的名言:

生命,那是自然會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諾貝爾

生命不等於是呼吸,生命是活動。——盧梭

生命是一條艱險的狹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過。——米歇潘

一個偉大的靈魂,會強化思想和生命。——愛默生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羅曼·羅蘭

我們只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爾

內容充實的生命就是長久的生命。我們要以行為而不是以時間來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如能善於利用,生命乃悠長。——塞涅卡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2、通過反覆誦讀,理解含義深刻的字句,並揣摩其中藴含的道理;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4、使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讓有限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重點字詞的剖析,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藴含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2、能聯繫生活實際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舉例説一説什麼是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現;

3、理解三個事例中藴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頻導入,複習回顧:

1、師:課前,先請同學們一起來靜靜地欣賞一段音樂。

(播放音樂)

師:説説看,你聽到了什麼?

預設:生:我聽到了嬰兒啼哭的聲音。

生:我聽到了嬰兒嬉笑的聲音。

2、師:同學生聽得真仔細,聽了剛剛的音樂,你想到了什麼?

預設:生:嬰兒剛剛出生時在大聲啼哭;嬰兒開心的笑了。

哭聲和笑聲昭示着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3、評價語:是啊!隨着一聲“哇、哇”的啼哭聲,一個小小的生命便降臨到了這個世界。都説生命極其寶貴,因為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説生命及其短暫,因為人生在世,不過百年。

4、師:讓我們帶着對生命的敬意和深情,走進今天將要學習的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命生命》。

(生齊讀課題)

師:你發現了嗎?這個課題和我們之前讀到的課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生自由回答)

師:也就是説,這個課題中出現了兩個詞語,而且這兩個詞語是?

生:相同的。

師:是同一個詞語的重複,對嗎?

生:對!

師:説得真好!那像這樣的題目,你會讀嗎?誰來試試?

(生舉手來讀)

師:他會讀!從他的朗讀中我聽到了強者對生命的熱情的呼喚!像他這樣高聲的讀(全班齊讀)誰還想試試?

(生舉手來讀)

師:他也會讀!從他的朗讀中我聽到了強者對生命的不屈的挑戰!像他這樣大聲、有力的讀。(全班齊讀)

5、評價語:是啊同學們,讀書就是要這樣,讀的有味道,讀出自己的理解。

6、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18課,有感情的、大聲的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詞,把句子讀通順。在讀的過程中,請你仔細的想一想:課文用了哪幾個具體的事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請你嘗試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PPT出示提示):

體會句子的方法:

抓住關鍵詞句體會

抓住標點符號體會

通過聯想或想象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

(生自讀課文並思考)

師:剛剛看到很多同學讀的聲情並茂,老師都被感動了!現在請同學們告訴老師:課文用了哪幾個具體的事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呢?(學生舉手回答)

師板書:飛蛾求生

瓜苗生長

心臟跳動

二、精讀課文,深入體會:

(一)學習飛蛾求生部分:

1、師:同學們,飛蛾求生、瓜苗生長、心臟跳動,其實是三件極為細小、極其普通的事情,可是它們卻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下面,請同學們再次走進這三個故事想一想:這三件事情中的那些句子最能額、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請你用直線在文中畫出來;如果你對這個句子有很深的體會,可以再旁邊寫一寫,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學生自讀課文後,小組間帶着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2、評價語:剛剛老師看到很多同學都在認真的做批註,真好!讀書就應該有這樣良好的習慣。

3、師:文中那哪些句子最能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呢?接下來,讓我讓我們一起走進“飛蛾求生”的故事。

(學生自讀有所感悟的句子)

PPT出示:“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忍不住放了它!”

4、師:“極力”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預設:生:用盡全力

5、師:説得真好!飛蛾那種極力求生的慾望讓作者沒有想到,讓我們也沒有想到。請同學們想一想是什麼原因讓作者放了這隻原本討厭的飛蛾呢?

預設:生: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使杏林子忍不住放了它,因為作者感受到了飛蛾求生的慾望所以放了它。

6、師:同學們,飛蛾為了求生,它竭盡全力,可是若要結束它的生命只需杏林子的手指稍一用力,就在這天差地別的力量懸殊面前,飛蛾卻極力鼓動着翅膀、奮力掙扎,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此刻,我想問問你們:知道飛蛾的生命有多久嗎?

(生自由回答)

師:九天!飛蛾的平均生命只有九天。為了這短短九天的生命,這隻小小的飛蛾在杏林子的手中掙扎,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為什麼這隻小小的飛蛾會做如此掙扎?

生:它想活下去。

師:説得真好!現在。請同學們假設一下,如果此刻你就是那隻飛蛾,會在心裏怎樣鼓勵自己活下去?

(預設3名學生説)

7、評價語:飛蛾想盡一切辦法求生,那種強烈的求生慾望讓杏林子震撼,此刻杏林子清楚地感受到:握在手裏的不僅僅是一隻飛蛾,而是一個不屈的生命生命!

8、師:此刻,杏林子也完全明白了,生命就是(出示PPT):

飛蛾極力掙扎的身影

飛蛾極力鼓動的翅膀

飛蛾強烈的求生的慾望

(二)學習瓜苗生長、靜聽心跳部分:

1、師:默讀第3第4自然段,你能用前面的方法找出重點詞句並加以體會嗎?(預設1名學生找句子)

2、出示重點句:“那小小的種子裏……僅僅只活了幾天。”

3、師:讀着讀着,有沒有一個詞跳入你的眼中,讓你特別有感受呢?

預設:竟然——感受是?可以用什麼詞代替它?

竟使——感受是?

師:此處連用兩個相似的詞,説明了什麼?

預設:作者沒有想到,出乎意料。

4、這粒香瓜子的生長環境會是怎樣的?(沒有陽光,沒有泥土)

由此你體會到了什麼呢?(不屈向上,茁壯生長)(板書“不屈”)

從哪裏感受到的?(衝破,堅硬)

揣摩“不屈”“頑強”的意思。

5、師:此刻,面對牆角的這株香瓜子,杏林子的內心情感是什麼樣子的?

預設:不可思議

震撼/震驚

感動

師:所以,杏林子站在牆角看到了這樣幾句話:(PPT出示,生齊讀)

生命是傲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衝破堅硬外殼的勇氣。

生命是不屈向上的決心。

6、師:一株小小的瓜苗尚且如此,那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呢?

靜聽心跳這一段你還找到哪些句子?你的理解是?

師板書:對自己負責。

(預設1人找)

7、出示重點句子:“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8、師:我們用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學習,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這句話中有哪兩個關鍵詞?

(“使用”“糟蹋”)

9、師:聯繫我們的生活實際,同學們説説,哪些行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

(生自由説)

10、師:看來大家的確理解了“糟蹋”這個詞,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糟蹋”。作者怎麼寫出了這樣的句子?作者是怎樣“糟蹋”自己的?

(師簡述:當時杏林子忍受着劇痛,生不如死,於是她自殺,但是被醫生救活了。)

11、師:現在你們知道課文中的“糟蹋”是指什麼了吧?那麼該如何好好使用我們的生命呢?

(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12、師:你會帶着怎樣的心情告訴大家?

(生個讀)

預設:自豪——自豪地讀

激動——激動地讀

興奮——興奮地讀

師:那就讓我們帶着自豪、激動、興奮的心情一起告訴大家,告訴全世界。

(生齊讀)

師:所以,作者對自己説:我要對自己負責,我必須對自己負責。讓我們讀出作者的態度!(生齊讀)

13、師:在“好好使用”和“白白糟蹋”之間,杏林子堅定地選擇了前者,從十二歲患病到六十一歲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時間裏,她一共寫下了四十多部作品,有小説、有散文、還有劇本,這四十多本作品的出版,使她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作家,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她還將一生所得的稿費全部損出來,成立殘障基金會,幫助了100多萬無助的殘疾人。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對自己負責”的莊嚴承諾,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話。(出示課件)

三、回讀課文、昇華情感:

1、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了這篇課文,你們認為生命是什麼?

(生自由説)

2、師:還有很多同學想説,同學們課後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寫下來!

四、總結全文,教師小結:

1、師: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由衷的感受到:生命因為自強不息而興榮,因為頑強拼搏而茁壯,因為負責、珍惜而充滿魅力,這就是生命。

2、師:讓我們時刻告誡自己:(出示PPT)

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10

【學習目標】

1、認識擾、診等5個生字,會寫擾、欲等8個生字;正確讀寫鼓動、躍動、慾望、衝破、堅硬、不屈、茁壯、沉穩、震撼、糟蹋、短暫、有限、珍惜、聽診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課前準備】

1、蒐集自己喜歡的人生格言。

2、預習課文,並以小組為單位,製作生字生詞卡片。

第一課時

一、暢談生命,激發情感

1、談話導入:

小時候,在小院的牆角丟下幾顆葵花子,不料過了一些日子,竟然長出了兩棵葵花秧苗。我不禁驚歎起向日葵那頑強的生命力。相信同學們的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能列舉一些嗎?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説一説從這些生命現象中感悟到了什麼?

2、簡介作者:

台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歲時,因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關節大部分遭到損壞,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始,頭不能轉。但是殘而不廢的她,憑着頑強的毅力堅持自學,成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杏林子對於生命的感悟。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準

1、自主學習:

輕聲讀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句子讀通順。想讀幾遍就讀幾遍,達到目標為止。

2、小組合作學習:

搶讀生字生詞卡片,比一比誰認的生字又快又多,請優勝者介紹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輪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全班交流:

請一個小組向全班同學介紹識字成果,再請一個小組朗讀課文,其他小組進行評議。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主學習:

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共寫了幾個事例,試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

指導學生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並請學生將三個事例以小標題的形式寫在黑板上。

四、精讀課文,突出重點

1、自讀自悟:

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反覆品讀,把自己的感悟寫在旁邊。

2、小組交流:

在小組長的組織下每位同學暢談自己的體會,可以互相交流、質疑、辯論、研討,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掌握情況,並予以個別指導。

3、全班交流:

請學生先讀一讀自己選擇的段落,然後聯繫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的感悟。教師抓住每一部分中含義較深的語句提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這些語句的含義。之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飛蛾強烈的求生欲,讀出瓜苗頑強的生命力,讀出作者積極的人生觀。

第二課時

一、品讀課文,感悟語言

1、自主品讀:

輕聲吟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或語段,反覆誦讀。

2、小組交流:

小組同學每人讀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語段,説説自己喜歡的原因。

3、集體賞評:

學生自由交流彙報,教師指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二、通讀課文,暢談收穫

1、回讀全文,自我總結學習收穫。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暢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以及對生命的感悟,還要引導學生從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和語言等方面談自己的學習收穫。

三、讀背説寫,積累運用

1、舉行朗讀比賽:

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比一比誰讀得好。教師引導學生對朗讀的同學進行評議,並請讀得好的同學介紹自己的成功祕訣。

2、練習背誦:

這篇課文短小精悍、意藴深厚,稱得上是一篇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遠把它裝在記憶的寶庫中?下面請同學們練習背誦課文。

3、積累名言:

(1) 投影出示: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

這段話是著名作家冰心對生命的感悟。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喜歡的關於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訴給大家?

(2) 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摘錄的名言,引導學生進行賞評。

4、佈置作業:

把學習這篇課文的感受一下來,也可以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對於生命的感悟。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主旨。

2、積累詞語。

3、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三個事例的內容,深刻理解三個事例所引發出的側重點不同的三點思考,以及三點思考分別提出的三個要求。

【課前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杏林子的材料,以瞭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悟

1、導人新課:

張海迪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説《絕頂》,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自1998年開始創作,耗時四年,共計35萬字。

責任編輯胡玉萍第一次與海迪面對面交談時,心中就擔憂以她這樣的身體狀況,能完成這部長篇創作嗎?後來,她瞭解到,張海迪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就繼續艱難地創作。張海迪説:“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

去年歲末,胡玉萍拿到書稿後,確確實實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彷彿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確乎是沉甸甸的……

無獨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她忍着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她珍視生命、堅強勇敢的精神,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2、配樂範讀:

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思考題:

(1) 題目中“生命”一詞,為什麼連續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為什麼?

(2) 作者列舉了哪三個事例,試用一句話概括每個事例的內容。

⑶ 三個事例藴含的意思分別側重哪一方面?對人生的三點思考分別側重哪一方面?

3、聽讀之後,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1) 是一種修辭方法反覆。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為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2) 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着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着強烈的求生慾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

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説明,生命力之強大。

“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⑶ 三點思考: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回答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將目標、信念付諸於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鬥,“勇敢地活下去”。

教師小結:正是由於為生命而奮鬥,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歲就患了類風濕關節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雖然病情惡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強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二、研讀與賞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們,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看看三個事例分別抓住哪一個關鍵詞,側重哪一個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

學生討論明確:

飛蛾: 生之慾望 生命意義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價值

心跳: 生命 珍視、奮鬥

討論: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躍動”改為“跳動”行不行?為什麼?

明確:不行。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慾望”。

2、“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為什麼不能去掉?

明確:竟然表達了一種意想不到,表達出一種驚喜,若去掉就沒有了這種表達效果。

3、“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明確:“擎天撼地”本來形容力量巨大,這裏指小瓜苗在沒有生存條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現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肅然起敬”表達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一種崇敬,在這裏是不可隨便調換的。

4、“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又説“它僅僅活了幾天”……前後是否矛盾,為什麼?

明確:小瓜苗在沒有生長的條件下,靠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能茁壯生長、昂然挺立,而瓜子的養分僅僅能供養它活幾天。

5、“我都願意為它奮鬥,勇敢地活下去。”作者為什麼要加“勇敢地”來修飾“活下去”?

明確:作者那種難以忍受的病痛,活着會比死了還要難受。張海迪也是如此,同樣是生不如死。像她們這種情況,活着比死亡還更需要勇氣,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飾成分。

三、體驗與反思

朗讀課文最後三段,説説你學習了此文的思考。結合你的生活,從你的周圍舉出一兩個例子,談談你的認識。

啟發學生將課文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精神感受。

四、作業

1、將自己的認識記下來,作為小作文練筆。

2、比較閲讀:試比較《生命生命》與課文後的選文的異同。

【點評】

《生命生命》列舉了一隻飛蛾、一棵小瓜苗這些不起眼的小生命。説明這些小生命無論怎樣卑微,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議的生命力。從人的生命現象説起,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嚴肅的思考。

本教案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是按新課程標準設計的,注重了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和語文素養的培養,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設計了科學的教學流程,呈三大板塊:整體感悟、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由與作者經歷極其相似的張海迪的事蹟導入,能毫不費力地設置一種情景氛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重視結果,忽略過程,是語文課的大忌。一切事物的結果往往是簡單明瞭的,過程才是複雜漫長的。諸多的東西都隱藏在過程當中。“找一找哪個詞用得好換一換行不行讀一讀,讀出情”,這個環節,就是讓學生體驗讀書的過程,側重於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體驗與反思”,這一板塊,是將課堂所學延伸到生活實際中,體現了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最高層次應用,從而達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引起學生對生命的關注和思考,珍愛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初步培養學生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生命的短暫與可貴,懂得珍惜生命,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教學流程]

一、對話引入,鋪墊情感基調。

1、師生對話,介紹杏林子。

3、導入新課。

師:為何一個一生有五分之四時間都在與病魔作鬥爭的人,能創造出生命的奇蹟?這節課我們一同學習她的作品《生命 生命》。

4、齊讀課題。

二、品讀課文,感悟生命頑強。

(一)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讀順全文。

(2)邊讀邊想:作者從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對生命的思考?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評議。

3、交流討論:作者從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對生命的思考?

(飛蛾求生、瓜子抗掙、傾聽心跳)

(二)精讀課文第2—4自然段。

師:請你認真地讀一讀這三個故事,用心去發現、去品味,看看哪個句子打動了你?或者讓你大吃一驚,或者讓你肅然起敬?

1、自由朗讀課文。

2、交流反饋,隨機點撥。

句子1: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1)為什麼我會“忍不住”?我心裏會怎麼想?

(2)指導朗讀。

(3)此時,你覺得這只不起眼的、脆弱的、甚至是醜陋的飛蛾怎麼樣?

(4)齊讀課題。

師:與許多強大的生靈相比,飛蛾是渺小的,但是它所表現出來的頑強的求生慾望卻是震撼人心的。這就是——(生讀課題)生命 生命

句子2:那小小的種子裏,包含着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1)這粒香瓜子的生長環境裏有什麼?由此你體會到了什麼呢?

(2)説話訓練(出示生長在磚縫中的香瓜子圖片):

香瓜子:

(3)指導朗讀。

(4)再讀課題。

師:即使只是一粒香瓜子,即使沒有陽光,即使沒有泥土,即使只能活幾天,它也要讓這幾天煥發光彩。這就是——(生讀課題)生命 生命

三、交流討論,理解生命真諦。

師:杏林子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飛蛾求生與瓜子抗掙引發了她對生命的感悟: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着一個花季的到來;一條醜陋的毛毛蟲,可能蜕變成一隻五彩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蹟。所以,我們要好好地使用他,而不應該白白地糟蹋它。——(生接着讀改編成詩的課文)

雖然生命短暫

但是

我們卻可以

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1、交流討論:縱觀三個事例,有什麼共同點?他們留下的是什麼?(精神)這些東西對後人產生了什麼作用?

2、再讀杏林子資料。

師:再讀有關介紹杏林子的條目。

生:杏林子是一位一生有五分之四時間都在與病痛作鬥爭的人。

生:杏林子只有國小文化程度,卻出版了四十多個劇本、散文集等等。

生:杏林子創立了“伊甸殘障基金會”,鼓勵和幫助了一大批的殘障人士遠離黑暗,走向光明。

師:杏林子不正是用她的整個生命歷程告訴我們:生命的最大意義就是生命的永生,所以——(生接着讀改編成詩的課文)

雖然生命短暫

但是

我們卻可以

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四、課外拓展,書寫生命感言。

1、介紹部分2004年感動中國人物事蹟。

師:像杏林子這樣,通過自己善意而偉大的舉動,延續着自己不死的生命,創造出無限價值的人還有很多。

課件出示:

袁隆平:讓人類遠離飢餓

一項惠澤世界人民的發明,一位贏得全世界尊重的農學家,歷經坎坷,他矢志不渝。功成名就時,他依然奮鬥不止。

孫必幹:臨危受命的住伊大使

他於花甲之年臨危受命,遠離故土只為續寫使命傳奇。為了達成和平,他遊刃於戰火之間,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邊緣。

任長霞:霞蔚長天,警魂不朽

面對黑暗勢力,她拍案而起。面對平民百姓,她柔情似水。她在自己的崗位上保佑着人民的安康。她用生命和熱血澆鑄着金色的盾牌。

師:他們,以及許許多多我們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人們,書寫着不死的生命,所以我們應該謹記——(生接着讀改編成詩的課文)

雖然生命短暫

但是

我們卻可以

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2、暢談:怎樣使自己的生命也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3、抒寫生命感言——請拿起筆寫下你對生命的認識。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設想】

教學《生命生命》文章,本着課標中使學生學會欣賞作品,領會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口語交際的能力的理論指導,以及語文應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理論指導。選用創設情境,教師點撥,學生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之前,我們做個遊戲,請大家雙手捧胸,雙眼合閉,靜心感受或聆聽自己的心跳。然後談談自己對生命的感受。(學生自由談感受)人的生命細算卻只有兩萬多天,我們不禁深深歎息:人生是如此短暫!但是在如此短暫的人生中,我們可以面臨許多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堅強、勇敢和快樂,也可以選擇脆弱、逃避和悲傷,甚至是死亡。今天我們讀的課文也跟這生命有關,題目是《生命生命》(板書),文章的作者杏林子12歲就染上了風濕性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差不多全身關節都損傷了,她的肉體和精神都受到極大的折磨,但她並沒有因此荒廢甚至放棄生命。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讀一下這篇文章,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杏林子對生命這個人最寶貴的東西有何感悟呢。

二、整體感知

教師範讀一遍課文,學生思考:是那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這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怎樣的思考?

三、交流探討

1、教師範讀一遍課文,學生思考:

是那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這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怎樣的思考?

明確:

(1) 是那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飛蛾:求生之慾望。

香瓜子:生命之頑強。

心跳:生命之可貴。

(2) 這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怎樣的思考?

要使生命有意義有價值不辜負生命意味着要為生命而奮鬥。

2、其實,社會生活中有很多事物能引發我們思考生命這一話題。下面,就請大家從社會、生活、歷史或文學作品中找一些能引起對生命這一永恆主題的思考的例子,説説能引發那些思考?先分小組交流,再在組內推舉一位講得精彩的同學作全班交流

3、剛才大家説了這麼多,一定受益匪淺。這裏,老師也想説幾個發人深省的例子:

第一個:據説,人體的頭蓋骨是世界上最緻密堅硬的東西,科學家想了很多辦法都不能把它剖開,後來,在裏面植入一粒種子,奇蹟發生了,種子發芽了,並衝開頭蓋骨長了出來。種子的生命力是多麼頑強哪。

第二個:九八抗洪救災的日子裏,大家都從電視裏反覆看到這樣的鏡頭:解放軍叔叔成衝鋒舟救出被圍困在洪水中,死死報住一棵大樹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江珊,據説,它緊緊抱着那棵救命樹,整整有十九個小時,而這,遠遠超出了人體力的極限。生命的潛能之強大令人震撼。

第三個:一次泥石流,沖毀了一個村莊,救援人員扒開一間灌滿泥石流的屋子的屋頂,救出了一個奄奄一息的小孩,已經不能説話的小孩卻死活不願離去,拼命指着他的身下。救援人員繼續往下挖,挖出一個女的,已經沒有呼吸,卻保持了這樣的姿勢身體直立,雙手上舉,象是託着什麼。而此時,小孩還不罷休,救援人員繼續往下挖,又挖出一個男的,保持了同樣的姿勢。他們是誰呢?他們的雙手託着什麼呢?對,他們是孩子父母,他們相繼用自己的生命把孩子托出了泥石流。

第四個:某旅遊勝地發生了一起重大事故,一纜車車廂突然脱落從高空墜地,在墜地的一剎那,一對年輕的父母把他們的孩子高高托起,她倆雙雙遇難,而孩子的一倖存。著名歌手韓紅從報紙看到這個感人的故事後,收養了那個倖存的孩子,並且創作了那首感人肺腑的歌《天亮了》。下面我們一起來歌頌親情和生命的歌。

(播放《天亮了》)

四、教師結束語

老師講了這麼多,並不是要從中挖掘什麼深刻的意義,而是要大家明白關於生命的另外兩點思考:第一點,生命是強大的,任何時候,要相信自己,我能行。第二點,生命並不僅僅屬於你自己,任何時候,不可輕言放棄生命,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挫折、危險,要珍惜生命。

最後,老師想把汪國真的詩作《生命生命》送給大家以共勉,願同學們能在你有限的生命中搏出你無限的精彩!(教師詩朗誦汪國真的詩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時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葉蕭瑟晚來風急

垂下頭顱

只是為了讓思想揚起

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

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無論走向何方

都會有無數雙眼睛跟隨着你

從別人那裏

我們認識了自己

五、佈置作業

以由生命聯想到為題目,結合實際談談你對生命的感受,並把你的這些感受寫到你的《心靈小語》上去,下節課我們共同交流!

【執教感言】

《語文課程標準》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強調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第三層次是知識的拓展延伸部分。重要將學生的學習引向更深更廣的空間,實現由課內向課外,由書本到生活,由學習到實踐的延伸,引導學生加強語文知識的積累,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所以設計的這個話題:由生命你聯想到什麼?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使教學成為學生心靈放飛、創造性地展示自己的過程。我應努力使每節課都成為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生命活動過程。我相信我能夠做到!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14

教材簡析:

生命是什麼?台灣女作家杏林子從飛蛾求生、瓜苗生長、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鼓動、躍動、慾望、衝破、堅硬、不屈、茁壯、沉穩、震撼、糟蹋、短暫、有限、珍惜、聽診器”等詞語。

能力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 繼續學習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藴含的意思。

3.繼續練習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提高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

情感目標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三個事例中藴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VCD《生命的活力》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交流名言

1、板書課題並誦讀。

2、談話鋪墊,交流學生收集的有關“生命”的名言:作者開篇就提出自己的疑問,古往今來,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人生解釋什麼是生命。可是,有的人的一生過的平淡無味,有的人的一生過的精彩紛呈,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喜歡的有關生命的格言或精彩語段、篇章讀給大家聽?

過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生命 生命》一文,願同學們有所領悟。

(二)初讀全文,整體把握

1、自由誦讀全文,要求:注意把生字讀準確,句子讀通順。(教師巡視,幫助個別困難學生)

2、説説作者在文中講了哪幾件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飛蛾求生、瓜苗生長、傾聽心跳)

3、小結過渡:剛才我們已經初步讀懂了課文的內容,但這對於閲讀一篇文章來説還不夠,還應對文章進行仔細的研讀。這篇課文有許多含義很深的詞句,讀時令人感到言盡而意無窮。

(三)細讀段落,情感體驗

1、默讀,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反覆品讀,把自己的感悟寫在旁邊。(出示有關閲讀的“温馨提示”)

2、小組交流學習:將自己認為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讀給同組同學聽聽,並談談自己的看法。(在小組長的組織下每位同學暢談自己的體會,可以互相交流、質疑、辯論、研討,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掌握情況,並予以個別指導。)

3、全班交流學習:以“生命”為主線,從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入手,引導學生“讀”中“悟”,“悟”中“讀”,體會三個事例中各自所展示的強大生命力。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飛蛾強烈的求生欲,讀出瓜苗頑強的生命力,讀出作者積極的人生觀。

5、小結:無論是奮力求生的飛蛾、頑強生長的瓜苗,還是自己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都讓作者感到生命的偉大。隨着文章的層層推進,作者在文章的最後,水到渠成地昭示了這樣一個觀點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聯繫生活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四)拓展體驗,感悟提升

1、觀看自制VCD——《生命的活力》,思考:從這些生活、學習的片斷中,你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嗎?

2、交流觀後體會

(1)藉助提示句式談體會

“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就在……”

(2)寫小片斷:生命的活力。

板書設計:

生命 生命

飛蛾求生 掙扎

瓜苗生長 衝破

傾聽心跳 跳動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15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憑藉課文語言材料,讓學生感受到羚羊團結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偉大的獻身精神。

3、關注學生體驗交流中新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保,正確的價值取向等人文素養。

二、教法學法

1、教法:順學生思路,組織讀書交流。

2、學法:自讀自悟,交流提高。

三、教學過程

一、回顧學法,以利自學。

1、繼續學習18課“生命的壯歌”。這節課學習這課的第二個故事“生命橋”。

2、這課的第一個故事“蟻國英雄”,我們是怎麼學的?

①先讀課文,把生字讀準,難讀的句子讀通順。

②反覆讀自己感動的地方,説感動的原因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動表現出來。

3、下面我們就用前面的讀書方法來讀“生命橋”這個故事。

二、利用學法,自讀自悟。

(一)通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自學生詞,讀通語句。

2、檢查。

①出示:狩獵 下墜 山澗 橋墩 猛蹬一下 目瞪口呆

②出示: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二)精讀課文,讀出感受。

現在我們進行讀書學習的第二步,把自己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待會兒彙報、交流。

1、學生自讀,教師隨機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2、彙報交流。(順學生思路進行教學)

估計學生可能有以下一些彙報交流。

①第一節的第4句。“年輕羚羊後退了幾步,突然奔跑着向懸崖對面跳過去,隨即老羚羊緊跟後面也飛躍出去,只是老羚羊躍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讓學生通過朗讀談感受弄清老羚羊躍起的高度低一些是老羚羊心甘情願的而並不是其他原因,同時交流讀書學習的方法。如聯繫上下文讀書思考。

②文章第二自然段。

映示第二片段內容。

a、先説説為什麼感動,再讀一讀。

b、評讀,重點評一評讀的好的地方。引導學生體會“猛蹬一下…”年輕羚羊和老羚羊各自的後果。

(動畫演示)再現奇蹟: 年輕羚羊在空中向下墜,一剎那間它就要墜入山澗摔得粉身碎骨,這時老羚羊飛躍到年輕翔羊的蹄下,用自己的脊背支撐年輕羚羊作第二次跳躍。年輕羚羊得救了,老羚羊卻永遠停止了呼吸,它把生的希望讓給了________、把死亡留給了______,這是多麼偉大而神聖的壯舉啊,請同學們再讀讀這段話。

c、學生試讀。

d、指名讀後齊讀。

③第三自然段。

“一隊隊羚羊凌空騰起,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躍”。

(動畫演示):體會平靜中的偉大。

讀讀議議,教師也可講講自己的感受。

“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a、指3人連讀這句話。

b、教師作簡筆畫並激情講述。

這是一座懸崖,這是懸崖的對面,年輕的羚羊快速向對面飛躍,可是它只能飛躍到這裏,眼看就要摔下山澗,此刻老羚羊縱身一躍,飛躍到年輕羚羊的蹄下,年輕羚羊在老羚羊背上猛蹬一下,第二次飛躍,輕巧地落在對面的懸崖上,而老羚羊墜入山澗,摔得粉身碎骨。頓時——(學生接讀)

c、這已不是一道道弧線,它是——(學生接讀)

d、讀題:生命橋。

e、透過這座生命橋,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師:誰先飛過山澗誰就有了第二次生命的機會,誰落在後面就可能遭到獵人的槍殺,在這生命存亡的關鍵時刻,這羣羚羊決不爭先恐後,一個接一個有秩序地飛躍山澗,以一個個老羚羊的死亡換來一個個年輕羚羊的生命,這簡直是一首——生命的壯歌(讀題)。

三、由此及彼,昇華認識。

這個故事讀完了,你想到了些什麼呢?

小練筆:

選一個話題寫一寫:

我是老羚羊,我會説:

我是年輕羚羊,我會説:

我是獵人,我會説:

我想對(老羚羊、年輕羚羊、獵人伯伯)説:

音樂“愛的奉獻”

四、分層作業,拓展閲讀。

背背有關看待生與死的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司馬遷

壯烈地死,苟且的生。貪生怕死,何如重死輕生。—— 周恩來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 臧克家

閲讀《斑羚飛渡》,有感想的地方寫上批註。

教後反思:

課堂是學生練習、糾錯、發展的主渠道。把課文讀通,整體感知課文大概,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基礎。教師的隨機瞭解既是與學生合作交流,又是幫助輔導,更是獲取學生學習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駕馭課堂。

教學中,我始終抓住“課文哪些情景令人感動,它為什麼令人感動?”這一問題,引領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找出文章的重點語段,讓他們在各自的閲讀中思考、感悟、交流感受,並從語文課程的特點出發,採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從語言文字中受到了薰陶感染;多媒體課件展現課文二、三自然段所描述的那一幕幕感人情景,又一次引領學生走進那悲壯的場面,進入那讓人蕩氣迴腸的境界,通過學生進入情境的想象,受到情感的薰陶,心靈的震撼,從而豐富個人的生命體驗。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並要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結尾我把學語文同生活實踐聯繫起來,關注課堂中生成資源的利用和開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感受人類文化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