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政治經濟學教學目標的探究論文

校園2.51W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語境下,政治經濟學不僅承擔着構建理論基礎的任務,還必須擔負起意識形態教育和方法教育的責任,將三者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是破解教學困境的關鍵。在意識形態教育方面,應注重勞動價值論、階級性和經濟制度相結合。在方法論教育方面,既要注意專業術語和分析工具的講解,還要注意思維方法的傳授。而在理論知識教育方面,不僅要包括經濟理論與經濟實踐,還必須包括經濟思想。

政治經濟學教學目標的探究論文

一、政治經濟學的“教學困境”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進程逐步加快,各類市場主體日趨成熟壯大,主體之間的“所有制邊界”越來越模糊,體制內的矛盾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經濟主體的行為乃至政府的政策越來越多地受到微觀利益衝突的影響,人們對經濟制度的關注程度正在逐漸下降。基於此,在政治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得不大量增加對體制與機制的解讀,進而推演經濟制度的量變與質變。儘管説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符合理論認知的一般邏輯,但是,過多的現象解讀很可能誤導或弱化學生對“經濟制度”這一核心理論的掌握。比如,在解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問題時,學生的興奮點大多集中在公司制度、社會保障、公平效率、價格機制等緊密結合社會實踐的命題上,而對於這些體制機制與生產資料所有制之間的內在聯繫缺乏熱情。這種現象經常導致教學過程陷入“顧此失彼的困境”,一般的解決辦法是先講制度後講體制,把體制看作是制度的實現形式,很少有教師能夠在講解體制問題的基礎上,繼續深入解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公有制之間的關係問題。這一困境在地方高等院校中表現得尤其明顯。受到課時量和教學效果的限制,大部分教師都安排了較多的課時解讀資本主義制度的現狀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問題,相對而言,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量變與質變,以及對市場經濟造成的公有制主體地位變化等重要理論命題則“沒有足夠的時間”予以解讀。在一些經濟學科排名較高的“211學校”中,由於課時充足,政治經濟學的教學困境稍顯緩和,但是也同樣面臨着“體制重於制度,現象多於本質”的教學難題。造成這一困境的原因固然很多,比如國內外的社會經濟環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發展,以及各高校對政治經濟學課程的定位等,但是從教學角度看,最直接的問題還是教學的方式與方法。面對“有限的課時、複雜的背景和龐大的理論體系”,講好這門課的關鍵在於:凝練教學目標,歸納內容體系。基於此,本文提出了“三位一體”教學法,即確立“意識形態教育、方法論教育和理論知識教育”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並以此為導向確立內容體系和教學方法。

二、政治經濟學教學目標中的意識形態定位

政治經濟學應該如何定位自己的教學目標?這不僅要取決於政治經濟學在學科體系中的地位,還要取決於社會需求以及理論體系本身的特點。從學科地位來看,政治經濟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特殊的地位決定了政治經濟學必須承擔意識形態教育的任務。對此目標,部分教師認為意識形態教育的任務應歸口于思想政治學科,而不應該放在經濟學科。這種認識最主要的誤區在於對意識形態教育的界定過於狹窄。意識形態教育不僅僅是思想政治學科的任務,而是整個社會科學領域的共同任務,這一界定不僅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要求,而且對資本主義和其他社會制度同樣適用。以西方經濟學為例,這些年來,中國學生和西方經濟學的學者都很推崇西方經濟學的教育,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認為西方經濟學注重分析工具的運用,而沒有明顯的意識形態説教。其實,瞭解西方經濟學的人都知道,現代西方經濟學體系是效用價值論和功利主義哲學觀的結合體,其解釋力集中表現為:以稀缺性為基礎,以資本要素配置為核心,進而説明按資分配的合理性。在這一理論體系中確實沒有意識形態教育的痕跡,但是整個理論體系無一不是為説明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合理性服務的。由此可以推出一個結論:社會科學的科學性本身並不排斥意識形態教育,正相反,社會科學是否具有科學性,很重要的一點在於能否科學地解釋意識形態的合理性。這一點正是我國政治經濟學學者應該借鑑和學習的。由此,我國的政治經濟學教育不僅不能忽視意識形態教育,而且應該把意識形態教育作為首要目標,科學地凝練和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增強對勞動價值論、階級性和經濟制度的專業解讀。

三、政治經濟學教學目標中的方法論定位

政治經濟學是國內大部分財經類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而且一般都安排在大學的第一個學期開課。作為基礎課,傳授基本的研究方法是教學目標的重中之重。對於應該講什麼樣的方法,各院校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異。從現有的教材版本來看,大部分教材傾向於對馬克思科學抽想法的解讀,而對其他研究方法採取一帶而過的方式。科學抽想法固然是馬克思經濟學體系最具特色的研究方法,但卻不應該是政治經濟學唯一重要的研究方法,包括數學方法在內的其他研究方法在解釋政治經濟學理論和認識社會實踐活動方面都有同樣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在課程的開篇增加對研究方法的介紹,使學生真正理解政治經濟學相對於其他學科的基礎地位。此外,受西方經濟學的影響,部分學者傾向於認為傳授分析工具應該是政治經濟學方法論教育的重心。從根本上講,這種理解沒有錯,但卻忽視了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本身的特點。政治經濟學是一門整體性很強的理論體系,各部分之間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內在關聯性,對政治經濟學理論(包括對分析工具)的解讀必須聯繫整體認識局部,不能斷章取義。這就要求在講授過程中,首先要給學生建立前後關聯的整體思維方法,讓學生在整個邏輯體系中瞭解局部分析工具的運用和作用。為此目的,在方法論教育方面,既要注意專業術語和分析工具的講解,還要注意思維方法的傳授。

四、政治經濟學的教學目標中的理論知識定位

政治經濟學最基本的教學目標是理論知識教育。政治經濟學理論知識教育是意識形態教育和方法論教育的基礎和載體。沒有理論知識教育,意識形態和方法論就是空中樓閣。同時,所謂的意識形態教育和方法論教育都要融於理論知識教育當中,而不是政治經濟學的一個獨立的組成部分。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博大精深,即便是課時安排最多的院校也不可能全面系統地講授政治經濟學的全部內容,而只能通過精選凝練,形成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結合社會經濟實踐,理論聯繫實際地解讀馬克思的部分理論內容以及部分重要的理論發展,這種方式已為國內大部分院校採用。其主要的缺陷在於缺少經濟思想的昇華。馬克思經濟理論歷經兩個世紀而不衰,除了科學嚴謹的理論體系之外,還有其立意深遠的經濟思想,如果不能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理論知識昇華經濟思想,則很容易陷入“解釋力困境”。可見,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知識教育不僅要包括經濟理論與經濟實踐,還必須包括經濟思想。

五、化解教學困境的'幾點建議

1.內化意識形態教育。在現有的政治經濟學課程體系中,對資本主義部分的解讀基本貫徹了馬克思的研究邏輯,但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部分的解讀則缺少對勞動價值論的貫徹。基於此,解讀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問題(特別是經濟制度問題),有必要首先分析社會主義生產過程(特別是國有經濟的勞動過程),在生產過程中分析公有制條件下的價值創造、價值增值,以及價值分配問題。進而突出勞動在公有制條件下的地位和作用,並以此為基礎,凸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與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根本差別和創造性發展。

2.推動方法教育與理論體系的融合。對於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説,政治經濟學不僅僅是一門理論課程,還應該是一門方法論課程,學生希望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具有“通識”意義的認識方法。基於這樣的要求,政治經濟學應該強調“專業術語”、“分析工具”與“思維方法”三位一體的方法論教育。為此目標,一方面必須強調政治經濟學專業術語的規範性,既要反映理論體系的嚴謹性,又要反映相關應用學科的時代性。另一方面必須要求學生增強對專業術語的理解和掌握。再一方面要充分運用矛盾運動分析方法,更加清晰地解讀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發展演變,讓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社會主義制度的合理性。

3.強化理論知識教育與經濟實踐的結合。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性要求經濟理論既來源於經濟實踐,又能夠回到經濟實踐。這要求主講教師:一方面把握歷史資料,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認識經濟理論,並運用經濟理論分析歷史事件。另一方面緊跟經濟時事,運用經濟理論解釋紛繁複雜的經濟現象,並在經濟發展中推進理論創新。再一方面注意經濟思想的解讀,基於理論又不侷限於理論,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思想,從而實現理論知識教育與意識形態教育相結合的目的。

綜上幾個方面,意識形態、方法論於理論知識教育“三位一體”教學法不僅對現有的教材體系提出新的要求,同時也對主講教師提出新的任務。具體來説,一是主講教師需要具有更高的理論素養和更加全面的知識儲備。二是教材內容在理論邏輯上要更加嚴格遵循馬克思主義規範,但在內容體系上要更加能夠體現時代需要。三是統一規範各類高校和專業的課時安排。四是凸顯政治經濟學作為中國主流經濟學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