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校園1.92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內容:本節課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一節的第一課時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是“空間與圖形”所要研究的基本問題,這些內容學生在前兩個學段已經有所接觸,本章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研究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首先研究相交的兩條直線,這是後面學習垂直相交的必要基礎也為後面學面直角座標系奠定基石,因此本節課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3、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鄰補角、對頂角的概念,對頂角的性質和應用。

難點:理解對頂角性質的探索

(確定重難點的依據:本節的學習目的是研究兩條相交直線產生的四個角的關係,因此將鄰補角、對頂角的概念、性質以及應用作為本節的重點。同學們剛剛開始接觸幾何,對推理説理不習慣也不熟悉,所以將理解對頂角相等的性質作為難點。)

4、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對頂角和鄰補角的概念,能在圖形中辨認.

(2).掌握對頂角相等的性質和它的推證過程

(3).會用對頂角的性質進行有關的簡單推理和計算.

B: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探究、猜想、思考、交流、歸納、推理等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培養操作能力、動手能力。

(2).體會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的思想方法.

C: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1).感受圖形中和諧美、對稱美.

(2).感受合作交流帶來的成功感,樹立自信心.

(3).感受數學應用的廣泛性,使學生更加熱愛數學

二、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圖形的初步認識、對相交線和平行線有了直觀的感性認識,且對互補和互餘有了清楚的瞭解,在此基礎上來學習鄰補角和對頂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對新知識的應用充滿好奇與期待.

三、教法和學法:

教法:

葉聖陶先生倡導: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腦,解放學生的時間.根據這一思想及我校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我採取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及多媒體輔助教學 相結合的方法.

學法:以學生分組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課件,剪刀,紙片,相交線模型

2教學過程:設置以下六個環節

環節一:情景屋(創設情景,激發學習動機)

請學生欣賞觀察圖片,圖片中有大橋上的鋼樑和鋼索,窗户的窗格都給我們以相交線平行線的形象,讓學生感受到相交線平行線在我們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由此產生研究它們瞭解它們的興趣和慾望,適時的給出本章課題:相交線和平行線

環節二:問題苑(合作交流,解釋發現)

通過一些問題的設置,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具體操作:

(1):動手嘗試:剪紙片,感知剪刀所形成的角在剪紙過程中的變化

(2):給出問題,由剪刀這個實物抽象出幾何模型——兩條直線相交。

(讓學生充分的感知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符合國中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興趣愛好)

(3):分析研究此模型:

設置以下一系列問題:A、兩直線相交構成的4個角兩兩相配共能組成幾對?(6對)

B、對各對角進行分析,首先從位置上去分析————結論:可把這六對角分成兩大類,一類為哪些角?——特點?——它們有一條公共邊,它們的另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引出概念——鄰補角。

另一類是哪些角?———特點?——它們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引出概念——對頂角

C、再從大小上進行分析——量一量——結論:鄰補角互補、對頂角相等。

D、你能闡述它們互補和相等的理由嗎?

(一堂好課,是由一系列的真問題組成的,本環節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由的發揮,通過觀察分析,交流 討論一步一步的解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通過自己探索獲得的知識才是自己的知識,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學會學習,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環節三:快樂房(大膽創設,感悟變換)

(設置見投影,讓學生判斷形成的兩個角是否為鄰補角,這一變換讓學生充滿興趣,此時一定讓學生用鄰補角的特點去檢驗,達到知識的正向遷移,並理解鄰補角和補角的關係)

環節四:實例庫(拓展應用,昇華提高)

例子1:是一組不同形式的角,判斷是否為對頂角,此題的目的是鞏固對頂角的概念,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例子2:例子2是用對頂角和鄰補角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在這裏設置了一組變式題,而且變式題目不是教師直接給出,而是啟發學生自己編,讓學生過了一把編導的癮,學生一定非常的開心,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方面鞏固了對頂角的性質;另一方面説明幾何裏的計算題,需要用到圖形的幾何性質,因此,要有根有據地計算.例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比教師單純地講解效果會更好.儘管學生書寫格式不如課本上的規範,但通過集體講評糾正後,學生印象會更深刻).

最後安排一個腦筋急轉彎:見投影

(讓學生始終對課堂充滿熱情,通過此練習,體會到數學來自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環節五:點金帚(學後反思 感悟收穫)

通過本堂課的探究

我經歷了......

我體會到......

我感受到......

(學生暢所欲言,在“以生為本”的民主氛圍中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反思探究過程,幫助學生肯定自我,欣賞他人,同時把本節課的內容形成知識體系.)

角的名稱

特徵

性質

相同點

不同點

對頂角

①兩條直線相交而成的角

②有一個公共頂點

③沒有公共邊

對頂角相等

都是兩直線相交而成的角,都有一個公共頂點,它們都是成對出現。

對頂角沒有公共邊而鄰補角有一條公共邊;兩條直線相交時,一個角的對頂角有一個,而一個角的鄰補角有兩個

鄰補角

①兩條直線相交面成的角

②有一個公共頂點

③有一條公共邊

鄰補角互補

環節六:沉思閣(課後延伸 張揚個性)

此為課後作業:

(適當增加利用對頂角相等解決一些説理的`題目,既讓學生感受到對頂角相等這個性質在解題中的獨特魅力,又為後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教學設計説明:

設計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過程設計:學生親身經歷從現實生活的圖形中提出數學問題,並抽象其藴涵的數學本質(相交直線),最後迴歸生活去運用所學知識的全過程。

設計目的:讓學生帶着興趣、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新的問題、帶着高漲的熱情離開課堂,進行不斷的探究。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一、説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組是國中數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識的延續和提高,又是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另一種方程及方程組,它是學生系統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知識的前提和基礎。通過類比,讓學生從中充分體會二元一次方程組,理解並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概念,為以後函數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例瞭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和它的解。

能力目標:會判斷一組未知數的值是否為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組的解。會在實際問題中列二元一次方程組。

情感目標:使學生通過交流、合作、討論獲取成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重點、 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的概念。

難點:在實際生活中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

二、教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言道者,教學的一切活動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採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設置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三、學法

“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心臟,活動是數學教學中的靈魂。所以我在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內設置並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數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參與度,力求學生在“雙基”數學能力和理性精神方面得到一定發展。

四、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複習舊知,温故知新

籃球聯賽中,每場比賽都要分出勝負,每隊勝一場得2分.負一場得1分,某隊為了爭取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10場比賽中得到16分,那麼這個隊勝負場數分別是多少?

設計意圖:構建注意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方程是本節課深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於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這個問題中包含了哪些必須同時滿足的條件?設勝的場數是x,負的場數是y,你能用方程把這些條件表示出來嗎?

由問題知道,題中包含兩個必須同時滿足的條件:

勝的場數+負的場數=總場數,

勝場積分+負場積分=總積分。

這兩個條件可以用方程

x+y=10

2x+y=16

表示:

上面兩個方程中,每個方程都含有兩個未知數(x和y),並且未知數的指數都是1,像這樣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兩個方程合在一起,寫成

x+y=10

2x+y=16

像這樣,把兩個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慾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3)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滿足方程①,且符合問題的實際意義的x、y的值有哪些?把它們填入表中。

x xy

y

上表中哪對x、y的值還滿足方程②。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兩個未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兩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數學知識的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裏,通過學習用座標表示平移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於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於是我把學生導入第 五個環節。

(5)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課堂練習:

設計意圖:幾道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昇華知識。

練習2:已知下列三對數值:

哪一對是下列方程組的解?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數學知識要明確其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範圍等),通過對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幾個重要方面的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6)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習的指示、方法、體驗是那個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個問題:

①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7)佈置作業,提高升華

教科書第89頁1、第90頁第1題。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兩個題,不僅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也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鞏固。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以上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並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層層遞進,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課堂效益達到狀態。

五、評價與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類比思想,依次經過比較、歸納等活動,最終探索出二元一次方程組。下面是關於本節課的幾點説明:

1、本節課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了優化處理,為跳躍較大的知識點作充分的鋪墊,密切聯繫新舊知識,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和方法主動探索新知識,擴大知識結構,發展能力,完善人格,從而使課堂教學真正落實到學生的發展上,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思想為導向、知識為載體,以方法為中介、訓練為主幹,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中心、操作為動力的教學理念。

2、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注重引導學生分工合作,獨立思考,形成主見並進行交流,創設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暢所欲言,同時進行實驗操作,使課堂教學靈活直觀,新鮮有趣,從而使課堂教學實現教學思想的先進性、教學目標的整體性、教學過程的有序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教學效果的可靠性。

3、注重量化評價與質懷評價相結合,充分利用課堂觀察評價、問題討論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多元化評價,通過幾組習題,將學生水平層次記錄在案,為學生的學習評價提供充分的科學依據,從而綜合檢驗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的理解,以及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在情感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