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數學教案(通用15篇)

校園2.14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數學教案(通用15篇)

國小數學教案1

(三年級實驗教材數學説課教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8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位算。

2、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一、複習檢查(全班做,請學生板演)

364287

+72+88+49

結合扮演情況進行評議。

二、新課

1、談話: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連續進位的加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部分內容。我們再來看“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

用圖表或屏幕出示該表,框出下面部分。

爬行類

376

兩棲類

284

提問:誰能就這兩個數據提出一個加法計算的'問題?

——爬行類和兩棲類的已知種類一共有多少種?

列式算式:376+284

分小組討論並在全班彙報

師:同學們看看教材第18頁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

歸納:在進行三位數的加法估算時,一般可以把加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或幾百幾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計和的範圍。這種方法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3、師:請同學們用豎式算一下

學生獨立計算(同時教師板書)

國小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教材p73--7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中萬以內數的調查、收集、整理,讓學生初步感受多位數,培養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

2.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會正確地讀出萬以內的數。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能力。

5.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

教學過程:

一.課前收集資料,感知四五位數

學生課前收集資料,寫在卡紙上,並貼在黑板上。

昨天同學們都收集了電腦的價格,現在請同學將它們貼到黑板上來,讓大家來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類

師:黑板上有這麼多數,請你先輕輕的試着讀一讀,然後觀察這些數的特點,並給這些數分分類。

生:這兩類數一類中有零,另一類沒有零。

三.讀法

1.沒有零的數的讀法。

師:你覺得哪一類數讀起來比較容易?誰能來讀一讀?

讀這些數有什麼好方法?

出示板書:

從高位起,按照數位順序讀;

萬位上是幾就讀幾萬,千位上是幾就讀幾千,百位是幾就讀幾百……

2.有零的數的讀法。

師:這些有零的數你會讀那一個?你能找出和他同一類的`數嗎?

學生小組討論。

師:每個人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交流。

師將黑板上的數移位。

師:讀這些數有什麼好方法?

板書出示: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0;

師:你還會讀哪一個數?(末尾有0的數)找出末尾有0的數,

師:讀這些數,又有什麼好辦法?

板書出示: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師:剛才我們已經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數的讀寫的方法。你能寫一箇中間和末尾都有零的數,讓大家來讀一讀嗎?

師:你為什麼這樣讀?

現在請同桌互相出題,考考對方。

四.寫法

師:剛才還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價格還沒有展示出來,現在我就請這些同學來報一報,看你們能不能記下來。

學生訂正。

師:你是怎麼寫下來的。

出示板書:幾萬就萬位上寫幾,幾千就千位上寫幾,幾百就百位上寫幾……

師:誰還能來報一報。(有0的數)

學生試寫。

學生訂正。

師:你是怎麼寫下來的。同桌兩人交流一下。

學生彙報。

出示板書:中間或末尾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

五.練習與鞏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結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想到了什麼?

國小數學教案3

國小數學教案欣賞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8頁數學欣賞。

【教學目標】

1、通過選擇生活中有趣而美麗的圖案,供學生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認識數學的美、體會圖形世界的神奇。

2、引導學生嘗試繪製美麗的圖案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研究圖形的經驗。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培養審美意識;

2、繪製美麗圖案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1、三角尺、直尺、彩筆、圓規、硬紙板、剪刀、圖釘、膠帶。

2、課件1:生活中美麗圖案的視頻(課前拍攝我們身邊的美麗圖案)。

課件2:課本上美麗圖案製作的動畫演示。 【個性化修改】

【教學設計】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説 明

一、創設情境

1、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播放視頻或(圖案圖片)(包裝盒上的圖案、門上的圖案、建築物上的造型圖案、商標圖案、等)

2、你看到的這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你想説什麼?

4、 在你的周圍你還見到了哪些有趣的圖案?

5、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欣賞和製作美麗的圖案。

二、 欣賞美麗的圖案:

1、課件展示教材中的圖案(也可以選擇一些其他的圖案)。讓學生觀察後説一説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個基本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方式得到的?

7、 小組內進行交流。

8、 小組代表彙報研究結果。(彙報你發現的`這些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基本圖形變換過來的?通過怎樣的操作得來的?)

9、 多媒體動畫演示圖案形成的過程。

10、 教師小結。其實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基本的圖形通過變換而來的,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找到其規律。

三、繪製美麗的圖案。

1、 小組內討論下面美麗圖案是由哪個基本的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而來的?繪製的步驟應該是什麼?

要繪製的圖案:

2、組長彙報交流的結果。

3、多媒體再次演示繪製的步驟,並閲讀課本上繪製的方法;

繪製的步驟:

6、 討論繪製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7、 操作活動:開始繪製圖案活動,播放輕鬆音樂,教師巡迴參與指導。

四、作品展示和評價

1、 作品展示:把學生畫的圖案全部張貼在教室的四周,全體學生下座位參觀作品。

2、 學生評價:

①、選對你印象最深的作品進行評價(可以是畫得好的,也可以是畫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誰評價得好。

②、教師系統評價:

A、 學生表現

B、 作品優點、缺點

C、 需要改進的地方

D、 提出希望

五、課堂小結:

3、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説一説這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感想?

4、 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希望。

通過觀看影片中的美麗圖案,激起學生對美麗圖案的探究慾望,喚起學生審美意識。

通過再次欣賞課本上的美麗圖案,觀察圖案的構成,使學生認識數學的美、體會圖形世界的神奇,再次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由討論,以及各種操作活動,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發學生智力。體驗合作、探究學習的樂趣,真實感受圖形特徵,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合作能力、研究空間圖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間觀念,體驗活動成功的喜悦。

通過每位學生的作品展示,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學生對別人作品多種形式的進行評價,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在交流和教師的總結性的評價中,提高了自己的審美的能力,使全體學生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進步。

通過課堂小結,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愉悦,知道自己本節課學習了那些知識,還有什麼不足,今後應該注意的問題。

六、課外拓展:

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美麗的圖案?請從中選出一個你感興趣的畫下來。

讓學生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尋找數學。

國小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提倡算法多樣化。

2.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整十或整百數口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生狀況:

1.學生已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整十或整百數的除法。

2.學生已具有初步的發散思維能力,基本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3.我們的學生來自城市,對於本節課植樹的教學情境,感到比較陌生。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結合我校一年級新生招生的情況,我從學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幾張桌子等實際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後讓學生經歷探索、討論、交流的過程,使其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學校又招收了一年級的新同學。昨天,我瞭解了一年級新生的招生情況。

二、自主探索計算方法(評析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創設我校一年級新生招生情況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慾望與學習興趣。)

1.從表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提出問題,並探索計算方法。

(1)一年級三個班的班主任老師要為小朋友們排座位,每班各需要多少張桌子?怎麼列式?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然後全班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①如果每人需要一張桌子(單人桌),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張桌子,也就是441=44(張),481=48(張),461=46(張)。

②如果每兩人需要一張桌子,一共需要多少張桌子?

學生可能會想到442=22(張)

A.402=20,B.222=44,C.直接想每兩人坐一張桌子,42=2,442=22。桌子的張數就是人數的一半。

20+2=22。

482=24(張)

462=23(張)

(2)各班進行分組活動,該怎麼分呢?

①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大多數學生會結合本班的情況分成4人一組。

②出示問題:每4人分成一組,一班、二班、三班各能分成幾個小組?

學生試着解決這一問題,然後交流。特別要關注三班46人怎麼分?46人每4人分一組,可以分成11組,還剩2人。

(評析從學生身邊的事及班級實際出發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探索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除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引導學生説一説怎樣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

國小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通過觀察,明確毫米與釐米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出示例1情境圖,學生認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

(2)4人小組合作,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

錄表的“估計”一欄中。

(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

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交流測量的結果,引出毫米。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探究體驗

1、瞭解毫米與釐米的關係。

(1)提問:“從尺中,你發現毫米與其他單位間的關係嗎?”。

(2)學生觀察並獨立思考後回答問題。從而引出1釐米=10毫米的關係。讓學

生多説發現這個關係的過程。

2、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在尺上觀察1毫米的長度,互相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

(2)教師提出問題:“請大家説出生活中長或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的東西。”

先在組內説,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學生合作完成:先從課本中數出幾頁(捏緊後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再用尺子驗證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後調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後數一數看有多少張。

三、實踐應用

1、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組內説出填寫的結果。

2、生説一説,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3、師生共同小結: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釐米數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釐

米=10毫米;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療保險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四、課堂練習

1、練習一第1題。安排學生在書上完成,練習時要求學生先估測,後判斷,再

用尺子進行測量驗證。

2、練習一第2題。要求學生完成在作業本上。

3、練習一第3題。先讓學生估計實物的長(或寬),再用尺子進行測量。完成

後,讓學生對估計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對比。

五、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新知識?

2、師總結。

分米的認識 學習設計

國小數學教案6

何謂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的整合呢?筆者認為就是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進行有效改進,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筆者根據自己的實踐淺談對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的體會。

與教學內容整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正如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説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祕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其脱離實際。信息技術的引入和廣泛應用,無疑是為數學教學內容注入了時代活水,它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極大限度地突破書本是唯一學習資源的限制,利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最大限度地擴充教學知識量,使學生跳出只學課本內容的侷限性,從而開闊視野,發散思維。信息技術能將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帶入課堂,創設虛擬的真實情境,體現生活數學的教學理念。信息技術能將漫長的`數學發展史、最新的現代科學成果帶入課堂,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內在動機,也能將書本上沒有介紹的最新信息呈現給學生,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使其變成學生寶貴的精神財富。

當然,由於信息技術與數學整合尚處於初級階段,學生的信息水平低,計算機操作不夠熟練,學生對所需信息的獲取分析能力還比較差。基於此,在課前教師可將相關資源作一些整理,保存在文件夾下或學校局域網絡上,讓學生訪問該文件夾或網站去獲取有用信息。隨着學生信息水平的逐漸提高,可為學生提供網址、搜索引擎等,讓學生通過Internet到資源庫中去搜集素材。

與教學方式整合

所謂“信息技術與教學方式的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到國小數學學科的教學中去。整合,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疊加,不是僅僅使用幾張幻燈片、用一用實物投影,而是讓信息技術真正地為教學服務,實現學生的學習過程交互化。運用信算技術和網絡平台,構建一個無時空限制的數學大課堂。

在反饋方面,信息技術與數學的整合課比數學的常規課堂更有着無與倫比的優勢。例如,在《有餘數的除法》一節課教學時,在課堂練習時,計算機可以將正確、錯誤的評價以及提示、指導、建議等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對學生的不同解題過程,通過網絡在屏幕顯示,起到了交互作用。這樣不僅使學生很快地瞭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加深學習體驗,而且教師也可從中獲得教學反饋信息,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

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利用計算機及時反饋的優點,激起學生追求成功的慾望,讓學生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中,計算機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如填空、判斷、選擇題型,學生回答正確,計算機可以馬上亮出答案,並會對學生進行表揚。這不僅讓學生能及時瞭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還時時激勵他們認真動腦,使他們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正是在這樣一種氛圍中,學生才樂於學,敢於學,會學,從而體驗成功快樂,樹立成功意識。

總之,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優化了教學內容和數學教學過程,有效地化枯燥為趣味、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不僅使教師教得輕鬆,而且使學生學得愉快。

國小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目的:

1、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小數點搬家”這一童話故事,使學生探索出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能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能夠應用這一規律計算小數乘除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小數點搬家” 、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這裏有三張卡片(出示三張寫有100的卡片),你能在適當位置添上小數點,使這個數最大嗎?(100。)最小呢?(1。00)還可以是多少?(10。0)小數點位置不一樣,它們的大小也就不一樣了。是呀,小數點真重要,今天我們就來探討有關小數點方面的知識(板書:小數點搬家)看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麼?(生答)帶着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山羊快餐廳。

二、童話激趣,發現變化。

1、出示三張情境圖:同學們,請看屏幕,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講述,老師隨機板書:4。00元、0。40元、0。04元。

2、提問(1)這些小數的實際價格是多少?生説,師板書。(2)請同學們認真觀察4。00、0。40、0。04小數點的位置有什麼變化?它們的大小又有什麼變化?請你們在小組裏討論一下吧。

3、小組彙報:

彙報交流,師適時板書:

小數點大小變化

向左移動一位縮小10倍(縮小到原來的`)

向左移動二位縮小100倍(縮小到原來的)

向左移動三位縮小1000倍(縮小到原來的)

4、來了這麼多客人,山羊真開心呀,可月底一算,虧本了,熱心的小數點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往右搬家,請想一想: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小組討論後完成課本40頁“試一試”。

小組合作討論之後,全班交流。

從而得出:小數點向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國小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徵。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徵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流程

流程一、聯繫生活,引入課題:

1、師(課件出示:教室圖):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物體,這些物體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狀。大家看屏幕,這是一間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裏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2、(課件逐個點擊這些物體的面)師小結:教室裏視力表、國旗、黑板的面、粉筆盒的側面、講台的側面、課桌面、電燈開關的面都是長方形的。廣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實,何止是教室裏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無處不在。那麼它們都有些什麼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PPT板書課題))研究它們的特徵。

(PPT出示課題: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遊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流程二、在遊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特徵。

1、師:(由現場老師準備一個不透明紙盒,裏面裝有一些硬紙板做的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老師為每一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紙盒子,裏面放有一些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你不用眼睛看,能從中摸出一個長方形嗎?每小組的同學輪流試一試。(暫停)

2、師(出示一個三角形):你們為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3、師(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為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4、師(出示一個梯形):你們為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5、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這個圖形有四條邊,四個叫都是直角,你們為什麼不摸出呢?(暫停)

6、師:(出示一個長方形)那你們摸出的一定是這個圖形了,對嗎?

6、師:通過剛才的遊戲活動,你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徵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暫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1.師佈置操作要求:同學們已經初步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但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還需進一步驗證。請同學們拿幾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麼特點。(PPT出示:下圖)

2、師提問: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發現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你是通過怎樣的操作發現的?(暫停)

3、師歸納長方形邊的特徵:(課件演示:長方形對摺)我們可以將長方形對摺,使它的兩組對邊分別重合,通過比較,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的長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鄰的兩條邊長度不相等。

4、師提問:再來看看長方形的4個角?這幾個角都是什麼樣的角呢?(暫停)

5、師歸納長方形角的特點:通過同學們的觀察,我們發現長方形有四個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去比一比,發現這四個角都是直角。(PPT圖片演示)

6、師提問:誰能像剛才一樣,分別從邊的特點和角的特點兩個方面來説一説你從操作中發現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徵?

7、師歸納正方形的特徵:正方形也有四條邊,每條邊都相等;也有四個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繫

流程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繫

1、通過學習,我們發現了長方體、正方體邊的特徵和角的特徵,你們能再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這些特徵嗎?與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暫停)

2、師歸納:我們一起來看課件的演示:

3、你們説的和屏幕上顯示的一樣嗎?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4、師小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每個角都是直角,而且對邊都相等。長方形具有的特徵,正方形也都具備,所以,我們説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5、師:為了今後進一步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通常把………

第五段:教學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學“想想做做”1

(注:釘子板改為點子圖,由現場老師上課之前給每位同學準備好)

師:你會在點子圖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暫停)

2、師:你畫的圖形有什麼特點?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暫停)

流程六:教學“想想做做”2

1、師:大家剛才已經能利用點子圖來畫長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們再來進行一個有趣的活動。請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兩幅同樣的三角板分別拼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在拼之前,請同學們先想想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麼特徵,然後再拼。(暫停)

2、師:同學們已經拼出來的吧,老師也來拼一次,看看和你們拼的是不是一樣。(互動工具軟件演示拼的過程)(右上圖)

3、師提問:在拼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條邊拼在了中間?為什麼?自己靜靜地想一想。(暫停)

流程七:教學“想想做做”3:

1、師:接下來我們做一個摺紙活動。你會把手中的長方形紙變成正方形嗎?(暫停)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師一樣折的?

2、想一想,為什麼我們這樣子折了以後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暫停)

3、師小結:將長方形的寬邊與長邊重合,剪去長比寬多出的長度,那麼長邊就和寬邊一樣長了,這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

流程八、教學想想做做5:

1、師:剛才我們折出的是怎樣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樣向別人介紹這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暫停)對了,只要告訴別人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別人就明白了。現在我們一起動手來量一量。做書上想想做做5.(課件出示)(暫停)

2、看看你填的結果是否正確,和電腦老師對一對。(暫停)

流程九:教學“想想做做”6:

師:我們的數學書是什麼形狀?(暫停)你知道它的長和寬是多少?我們先來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再來量一量,看看你估計得準不準。(暫停)

第六段:全課總結及拓展

流程十、課堂總結。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認識、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徵?你們是用什麼方法發現這些特徵的?(暫停)同學們,只要你樂於探索,還可以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裏面更多的奧祕。瞧,老師這裏就有許多長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圖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們有興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創作更有趣的圖畫。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選做)

1、師:我們來討論想想做做第4題,你們先自己獨立解決,然後大家來交流。

2、師:(結合PPT演示)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你想到幾種拼法?是這樣的兩種嗎?一種是將這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6釐米和1釐米;另一種是將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3釐米和2釐米。你們拼對了嗎?

3、師:將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個大正方形,邊長是4釐米,如果將這些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也有下面的兩種拼法。一種是將這1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16釐米和1釐米;另一種是將1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8釐米和2釐米。你們拼對了嗎?(暫停)二次備課

國小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61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編制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6的乘法口訣的來源,促使學生加深對每句口訣意義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訣。

2.使學生熟記6的乘法口訣,能靈活運用6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和推理概括能力,向學生滲透函數對應思想。

4.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感受探索的樂趣。 重點:掌握6的.乘法口訣。

難點:

熟記6的乘法口訣。

教學準備:

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師:剛才同學們悦耳的背書聲,吸引海底的小魚來到我們的課上和我們一起學習。

它們啊!出了幾個題目讓你們做!

小魚説:你會嗎? 2*5= 4*4= 3*1= 5*4= 1*2= 5*3= 4*2= 4*3= 2*2= 1*3= 2*4= 2*2=

師:同學們,你們1—5的乘法口訣學得真認真。今天我們繼續學習6的乘法口訣,這次,老師想讓同學們自己編口訣,你們敢挑戰嗎?

二、自主探索,總結規律

師:老師很喜歡魚,可是又老是養不好魚,於是我就想,用三角形擺金魚可以嗎?(課件先出示一條金魚)

師:擺一條金魚用了幾個三角形? 擺2條呢?那麼擺3條、4條、5條、6條呢? 學生討論,然後完成下表。

(教材61頁主題圖下面的表格) 魚(條) 1 2 3 4 5 6 三角形(個) 6 12

提問:

1、6是有幾個6相加得到的?乘法算式怎麼列? 那12呢?18、24、30、36呢?

2、你能根據1*6=6,1*6=6編出一句乘法口訣嗎? ( 板書:一六得六)

師:你能編出6的其它5句口訣嗎? 請你把教材61頁的口訣補充完整 (板書: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 在生彙報時師板書,並讓生説一説口訣所表示的意思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6的乘法口訣編出來了。齊讀!

師:認真觀察這些口訣,你發現了什麼?

師:同學們真會思考。

這些發現都可以幫助我們記住6的乘法口訣。

師:你認為哪句容易記,哪句難記?你有好辦法很快記住嗎? 如果我忘記了“四六”是多少怎麼辦?

口答:5個6比4個6多幾,比6個6少幾?

師:現在自由記憶口訣看誰記得最快? 1)齊背 2)分組背 3)對口令 4)開火車背 5)指名背 6)同桌比賽,誰背得熟練 三、趣味練習,應用新知 1、用口訣讀下面的乘法算式 2*6= 3*6= 4*6= 6*2= 6*3= 6*4= 6*5= 4*5= 6*6= 1*6= 2、釣魚小高手2*6= 4*6= 6*4= 1*6= 6*5= 6*6= 3*6= 6*2= 6*3= 5*6= 3、謎語: 有時掛在天上,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

師:這首詩裏面一共有多少個字?誰能最快的知道?你是怎麼想的? (引導學生運用口訣解決問題)

4、根據圖形説口訣和乘法算式

四、情感溝通,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6的乘法口訣 1*6=6 一六得六 6*1=6 2*6=12 二六十二 6*2=12 3*6=18 三六十八 6*3=18 4*6=24 四六二十四 6*4=24 5*6=30 五六三十 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

還 可以加上教材分析、作業佈置、教後反思。

國小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辨認方向,體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方向感發展空間觀念。

2、在指出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的條件下,會辯認其餘的三個方向。

3、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的方向。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辯認方向的方法,能在實際生活環境中辯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地圖上規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圖上物體所處的相對位置。

教學準備:

課件、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1、在操場上我們都弄清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位置,在教室裏又是怎樣的?

2、指導學生在教室裏辨認“東南西北”並在書上填一填。

二、問題探究

找一個發令員,其他學生用手指出相應的方向(我説你做遊戲)

如:我説東

你指東

三、體驗感悟

出示動畫課件(大型板圖,隨意粘貼的算式,,有一份某市的交通圖)引導:仔細觀察十字路口,請你當一次小小交通警察,指揮交通。

師:1、説説你家的.門從哪個方向開?

2、對門或左右門。

四、實踐應用

1、觀察夜空的星空,找到北極星的位置,明確具體方向。

2、觀察家裏的植物是往那一邊長。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32頁

板書設計

東南西北

1、當你面向北時,後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

2、地圖上的方向:上北 下南 北

左西 右東

國小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結合活動內容作實例,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徵的過程

3、逐步發展學生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利用鏡子進行幾個簡單而有趣的試驗,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學生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的學生大部分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沒有時間輔導孩子,鏡子雖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是他們是否能去認真仔細觀察鏡子中的學問呢?要以此來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帶着問題去學習對他們來説會更有趣味。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故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請你們仔細聽,然後看看誰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續講下去,‘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裏也有一輪,猴子以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裏,猴子大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麼也撈不出“月亮”。

也許學生還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師:這是為什麼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裏,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讓學生想一想,説一説,與同伴流。)學生可能知道:

(1)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

(2)雨過天晴,路里積水中會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麗的地板,也出現倒映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鏡子中的數學”。(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範

(1)在實物投影上放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E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上),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裏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説一説看到了什麼?有什麼發現?

A、看到了整個的“王”字

B、鏡子裏的圖形是鏡子外的圖形的對稱圖形。

2、試一試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一面小鏡子,做一下第(1)題

(1)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裏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2)説一説,看到了什麼

(3)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

A 8

(4)全班交流,選出幾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題

(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鏡子,按本題圖示的情境,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在鏡面前擺一擺,對比鏡面中的圖形和桌面上的圖形有什麼關係。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鏡面的對稱現象。

第(3)題

投影出示課文情境圖,想一想:機靈狗鏡子判斷“現在是5時”對嗎?

猜一猜:現在是幾時?

(4)實驗證明

A、取一時鐘,將時間調至7時正(時鐘鐘面上不顯示數字)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鐘面。鏡子自然朝向學生。

D、讓學生觀察鏡子裏的圖形,比較課文裏的鐘面圖形,可以看出是一樣的。

E、將鐘面反轉,讓學生看清鐘面時間。(7時)

(5)練一練

A、教師將時間調至3時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時鐘

D、讓學生觀察鏡子,想一想:現在是幾時?

E、反轉時鐘,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3題。

第一題:

(1)先讓學生猜一猜,並打上對號

(2)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這是一種尋找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位置的簡易方法,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明白,如果對稱圖形能對摺,那麼摺痕就是對稱軸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徵的物體,無法對摺,那麼租用鏡面對稱原理的對稱圖軸的辦法也是明智的。

2、實踐活動

3、(1)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裏展覽。

(2)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開展這類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得到張揚,滿足那些具有較強空間觀念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且也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對稱圖形的特徵的理解和掌握。

國小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教學準備:

根據例題製作的掛圖、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學例2(課件出示情景圖)

(1)師: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該怎樣計算?説説你的想法。

預設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個12L的和是多少。

預設2:還可以説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預設3:單位量×數量=總量,所以12×3=36(L)。

(2)師: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題

(4)師: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你還能提出類似的問題並解決嗎?(學生練習,交流。)

歸納小結:在這裏,我們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的關係式可以得出:一個數乘幾分之幾表示的.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節課的教學除了有之前所學分數的意義作為基礎之外,學生還在前一課時明確了整數乘分數可以用來表示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課中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學習、嘗試,教師只要起到一定的點撥作用就可以了。】

2、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例2“做一做”

國小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解決問題”的練習課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針對學生學習了第四單元“表內除法(二)”用除法解決問題後設計的一節練習課。本節課是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除法”的意義,並且已經系統學習了“表內除法”的計算,通過學習書本中的例3用除法解決問題的內容,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除法意義與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係,本節課就是在這些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設計思路:

學生雖然學習了除法,並會用乘法口訣來進行計算,但是學生將除法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的意識不強。根據二年級的孩子年齡尚小的特點,如果練習課只是單純訓練和做題會讓他們覺得枯燥乏味,但是二年級的小孩子想象力豐富,他們愛異想天開,所以這節課結合孩子的特點和興趣,通過遊戲“想象力大比拼”讓學生根據除法模型來編題並訓練學生用規範的數學語言表達除法應用題的信息和問題,以此讓孩子根據自己想象的情境內化對除法意義的理解;通過“我買你算”“我買你猜”這兩個活動讓孩子在購物的情境中運用除法的意義鞏固解決除法模型的現實問題;在“我當設計師”的環節讓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興趣設計商店,自己提出除法問題、解決除法問題,讓學生的想象、設計、數學運用能力等綜合能力充分發揮,此環節再次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並運用乘法口訣計算。

2、引導學生運用標準的.規範的數學語言提出數學問題。

3、聯繫生活實際訓練學生提出問題,運用除法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鞏固除法意義,並能應用除法的意義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會用規範的數學語言提出問題,並能解決生活中的除法問題。

教學過程設計:

活動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孩子們,請看,誰來到了我們的課堂?

(出示三種不同類型的寵物狗圖片)

一共來了幾隻小狗?

數一數:一共有幾根骨頭?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利用呆萌可愛的寵物狗圖片引入,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興趣。】

活動二:畫一畫,抽象除法模型

1、多種表徵,抽象除法模型

6根骨頭可以畫幾個○來表示呢?請同學們拿出草稿本,我們一起畫一畫。

(1)我們一起畫虛線平均分一分。

語言表徵:6個○,平均分成3份,每份多少個?

算式表徵:6÷3=2

(2)請拿筆像這樣分一分。

語言表徵:

6個○,每2個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算式表徵:6÷2=3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複習除法的含義。】

活動三:想象力大PK

(1)老師示範:根據除法模型圖想象,提出除法問題。

6(個)雞蛋,平均放在3(個)籃子裏,每(個)籃子裏放幾個?

6(個)雞蛋,每2(個)放在一個籃子裏,需要幾個籃子?

(2)出示圖,學生示範提出除法問題。

6枝菊花,平均平均插在3個花瓶裏,每個花瓶插幾枝?

6枝菊花,每個花瓶插2枝,可以插幾個花瓶?

(3)學生想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根據這幅圖你來想象,並在四人小組內説一説,比一比誰的想象力最豐富?

小組説一説。

請2個小組同學彙報。

【設計意圖:根據抽象的數學除法模型想象具體的生活情境,內化除法的意義。訓練時讓學生根據模型圖想象編題,使每個學生都紮紮實實掌握用準確規範的數學語言結合具體情境説出除法的含義,老師示範,學生示範,以點帶面,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規範的表達,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完整準確地提出除法問題。】

過渡:在想象力大比拼環節同學們表現非常出色!每人獎勵一個大紅包!

活動四:我買你算

聽説有一家狗狗寵物店新店開張,很多商品打折促銷,走!看看有哪些促銷?

説一説物品,以及物品單價。

正向訓練——提問題,列式計算。(正向應用除法解決問題)

每條狗鏈3元,用24元可以買幾條狗鏈?

誰能列式:24÷3=8(條)

6元可以買3根骨頭,一根骨頭多少錢?

誰能列式:6÷3=2(元)

你想買嗎?(想!)

同桌合作:你想買什麼,將你提出的除法問題説給同桌聽,讓同桌幫你算一算,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請幾位買法不一樣同學起來彙報。

【設計意圖:這個層次的練習是正向應用:結合給出的生活情境,以“我買你算”的遊戲形式訓練學生用規範的數學語言提出除法問題並解決除法問題。】

活動五:我買你猜

反向訓練——根據算式,提出數學問題

師:我還想買,出示:24÷8=3

你猜我買了什麼?

生回答,並説一説自己是怎麼猜的。

你們想玩這個猜一猜的遊戲嗎?

同桌玩:先將自己買好的東西用算式表示出來,然後給同桌看,讓同桌猜一猜你買了什麼。

請兩位同學彙報。

【設計意圖:這個層次是逆向應用:以“我買你猜”的遊戲形式,應用除法的意義來猜測除法算式解決的是什麼數學問題。】

活動六:我當設計師

過渡語:剛才去了寵物店,當了一回購物小達人,你們想自己當老闆嗎?(想)

好!現在你們來當設計師,設計一家自己的商店。

要求:

(1)畫上你最喜歡的物品,標上價格。

(2)提出3個以上的除法問題。

學生創作,師巡視。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沒有展示的作品回家後可以將作品發到我們班級數學微信羣,同學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同學開的商店買東西。比一比,誰最會購物!

【設計意圖:通過“我當設計師”的活動,培養學生想象、創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各方面的綜合應用能力。】

活動七:

我的收穫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64--66頁例題及想想做做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生活情境認識角,能正確找出(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來做角。

2.能力目標:操作活動中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標:創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製作一個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體驗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開叉的程度有關。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PPT、小棒、線、紙片、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二)利用學生已有認知經驗,導入新課。

1.從生活中的角引入數學圖形中的角。

師:板書“角”字。

談話:看到這個字你能想到些什麼?

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數學圖形中的角。

2.揭示並板書課題:認識角。

(三)引導探究角。

(3)聯繫實際,感知角的特徵。

談話:角是個調皮的娃娃,特別喜歡玩捉迷藏,你能在這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嗎?

出示扇子、三角尺、鐘面、剪刀的圖片。

同桌一起找一找。

彙報交流,總結。

(二)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抽象出圖形。

談話:讓我們把角從物體中請出來。

説一説,他們有什麼相同的特徵?

引導説出:尖尖的,直直的。

2.摸角,感受角的特徵,明確各部分名稱。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三角尺。

為什麼把它叫做三角尺?

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各個角嗎?

摸一摸三角尺上有角的地方,在手心輕輕按一下,看看留下了什麼?

再摸一摸尖尖地方的兩旁,有什麼感覺?

尖尖的地方是角的一個組成部分,叫頂點。

直直的兩條線是角的邊。

3.畫角。

邊畫邊講解畫角的步驟。

4.快速説出屏幕上角的各部分名稱。

5.清晰角的表象。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我們剛剛認識的角是什麼樣的,把它記在心裏。

6.根據學習經驗,準確辨認角。

這些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學生做出判斷,並説出判斷的理由。

7.數出平面圖形中的角。

談話:看同學們學的這麼認真,圖形朋友們也想考考大家,想接受挑戰嗎?

出示圖形,數出每個圖形裏各有幾個角。

學生彙報結果,並指出每個圖形裏的角。

8.尋找生活中的角。

(1)談話: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角,能夠準確辨認角,還能數出圖形裏到底有幾個角,真了不起!

其實我們的身邊到處都藏有角,仔細觀察,你還能在哪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

(2)同桌互相指。

(3)彙報交流,規範指角的方法。

(三)動手操作,體會角的特徵。

1.創造角。

(1)明確要求。

每種材料只做一個角。

小組合作,比比哪個組的小朋友手最巧,變出的角最多。

(2)動手創造。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1)展示成果。

談話:哪位同學能勇敢地來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説給大家聽聽你是怎樣做的?

學生闡述自己做角的過程,並指出所做角的各部分名稱。

(4)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幹,用自己的雙手做出這麼多的角,真了不起。

2.比較角的大小,感受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1)活動角遊戲。

談話:這位同學做的'角真有趣,還可以自由活動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活動角。

其他小朋友有做了活動角的嗎?

我們一起來做個小遊戲吧。

3.感受叉開程度與角大小的關係。

談話:你是怎樣把角變小的?

你是怎樣把角變大的?

學生彙報自己的發現,總結。

4.感受邊的長短與角的大小無關。

談話:角變大和變小的時候,邊的長短改變了嗎?

5.比較角的大小。

(1)出示習題。

(2)獨立思考,彙報結果

三、鞏固深化,再創造。

1.出示正方形。

談話:如果把正方形紙沿一條邊剪去一個角後,還剩幾個角?

2.猜想一下,並動手驗證你的猜想。

同桌合作,動手操作。

3.彙報交流。

4.演示,總結。

四、欣賞角的美麗身影,總結全課。

1.欣賞。

(1)談話:角的世界就是這樣變化多端而又奧妙無窮,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因為角的存在,我們的生活也變得更加多姿多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生活中角的美麗身影吧。

(2)課件一次出現金字塔、五角大樓、鄉村木屋等圖片,教師介紹,學生欣賞。

2. 總結全課。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新朋友——角。

你們對自己這節課上的表現滿意嗎?

用一個手勢來表示自己的心情吧。

看到角了嗎?

請同學們課後繼續探索角的奧祕!

國小數學教案15

一、旋轉與平移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旋轉、平移現象的過程。

2、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平移現象。在對物體旋轉、平移運動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旋轉、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認識旋轉現象。

(一)做風車:

1、指導學生動手用正方形彩紙做風車。

2、讓學生將自己親手製作的風車玩一玩。觀察風車轉動的情形,説説風車轉動有什麼特點。學生在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使學生了解風車是繞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説明風車的轉動就是旋轉。

(二)説一説: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可直接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出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平移現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操作。

2、讓學生交流自己取書、推書的動作。

3、討論:

取書、推書的動作以及書的移動有什麼特點?

使學生了解書是沿一個方向做平移運動。

(二)説一説:

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事例,説出平移現象。

2、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一説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平移現象。

三、練一練:

第1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做平移、旋轉動作。

第2題:給學生充分的觀察、交流空間。

第3題:先讓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先讓學生指出事物的運動情況,再説出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重點了解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的情況。

四、作業:課本第4頁的第4題。

教學隨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操作活動,經歷認識圖形平移和在方格紙上畫平移圖形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在探索簡單圖形平移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在方格紙上移動圖形(課本第5頁的做一做):

1、指導學生邊操作、邊交流。

先讓學生把紙片放在方格紙的中間位置,再把紙片向右平移5個方格,然後交流平移的過程、方法、結果。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把一個圖形平移幾個方格,只要看圖形一條邊平移的格數即可。

2、將紙片從A處向下平移到C,方法同上。重點了解學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確。

3、想一想:把紙片從A處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紙片平移了幾個方格?

讓學生自己平移,再説一説平移的距離。

二、試一試:

做課本第5頁的試一試。

1、出示問題,讓學生自己試着畫,再交流。

2、鼓勵學生畫出其他平移後的圖形。

三、練一練:

課本第6頁的練一練。

第1題:師生一起邊討論,邊填空。

第2題:鼓勵學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線。

第3題:先共同判斷,再塗色。讓學生説一説另一個虛線圖是向右平移幾個方格後得到的。

第4題:鼓勵學生自己確定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並分別畫出平移後的圖形。交流時,讓學生説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動了幾個格。

教學隨筆:

二、除法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購書問題,經歷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能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驗算。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並願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學重、難點: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除法,並進行驗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課本第8頁的題。

(1)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説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師提問:能買多少本《趣味數學》?

(3)學生列出算式後嘗試解答。

(4)交流學生的解決方法。重點使學生學習口算方法。如,把15個十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個十,即150÷5=30;也可以這樣想,因為5×30=150,所以150÷5=30。

(5)師提出:150元能買多少本《科普讀物》?

(6)師生先討論:150÷6能直接用口訣計算嗎?然後共同完成豎式計算。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商“2”要寫在十位上的算理。

三、議一議:怎樣檢驗算得對不對呢?

啟發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和學過的“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係式,想到檢驗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用商乘除數的方法可以檢驗除法算得對不對。

四、練一練:

第1題:弄清題意後,讓學生計算。教師注意檢查學生豎式的書寫方法。

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重點檢查學生豎式的書寫情況。交流時,讓學生説説自己驗算的情況。

第3題:在進行練習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保護益鳥的教育。

教學隨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月餅裝盒問題,經歷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會進行驗算。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運算的準確性和計算結果在生活中應用的現實性。

教學重點: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會進行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