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數學教案(15篇)

校園1.48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教案(15篇)

國小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教材第10頁例3以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經歷編乘法口訣的過程,知道乘法口訣的來源。

2、熟記1的乘法口訣。

3、會用1的乘法口訣口算相應的表內乘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編乘法口訣的過程。

教學難點:會用1的乘法口訣口算相應的表內乘法。

教學準備

小棒

一、複習引入

1、對口令

①教師説算式,學生説口訣。

②教師説口訣,學生説算式。

2、擺小棒,説算式,説口訣。

每次擺2根,擺3次。

每次擺2根,擺6次。……

3、引入新課。

二、學習例3

1、擺小棒。一根一根地擺,邊擺邊説,1個1、2個1、……9個1

2、根據擺的情況,説算式。1個1是1、2個1是2、……9個1是9

板書:1×1=1

1×2=2

1×3=3

……

1×9=9

觀察算式,你發現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

3、編口訣。

①小組活動,你能編出這些乘法的口訣嗎?組長記錄。

②全班反饋。教師板書: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

一九得九

4、全班交流討論,説一説如:“一二”是表示什麼?“得二”又表示什麼?

同桌交流。

5、記口訣。①你怎樣記住這些口訣?

②熟記口訣。

三、課堂活動

説算式,對口訣。

1×3————一三得三

……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還有什麼問題?

板書設計

1的乘法口訣

1×1=1一一得一

1×2=2一二得二

1×3=3一三得三

…………

1×9=9一九得九

國小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分析:

《圓的周長》選自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第98~99頁例4、例5內容。“圓的周長”概念教學是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知識為認知基礎,是前面學習“圓的認識”的深化,是後面學習“圓的面積”等知識的基礎,因此它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是國小几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學情分析:

經調查瞭解發現,有部分學生已經在課前通過各種信息渠道知道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但能正確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和特徵的學生只佔少數。可見學生知道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只是“知其然”,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層層深入探索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理解圓周率的意義,讓學生真正“知其所以然”。

教學目標:

1.理解圓周長的含義,掌握求圓周長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經歷操作、猜想、驗證等學習活動,培養探究能力及合作意識,提升思維水平。

3.深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在圓周率方面的偉大成就,感受數學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圓的周長與直徑關係的探討,理解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議、電腦。

學具準備:

每四個學生一組:

1、圓形實物(熒光圈、杯蓋、圓形膠帶、飛鏢盤等)

2、直尺一把

3、測量繩一條

4、研究表格

5、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明晰概念

1.出示正方形,指一指正方形的周長

2.出示圓,你知道什麼是圓的周長嗎?指一指。

3.課件演示圓的周長。

揭示概念:圍成圓一週曲線的長就是圓的周長。

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設計意圖:由正方形的周長引入,便於學生對周長的概念進行遷移,同時正方形也是在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關係時不可或缺的參照。】

二、直觀感知,激發需求

1.激趣

師:2個圖形,給你一把直尺,讓你通過測量得到它們的周長,你願意測量幾號?

生感知圓的周長是曲線,不便用尺直接量。

師:老師就想為難你,用直尺量出圓的周長,敢挑戰嗎?

2.轉化

(1)量熒光圈的周長

明確:可以把接頭拔下來,拉直了量。

(2)量飛鏢盤的周長。不能拉直,怎麼辦?

明確:可以用線繞一繞,在尺上滾一滾。

介紹測量過程的注意點,突出幾種量法的共同點——化曲為直。

3.激需

出示摩天輪:這麼大的摩天輪,用剪、滾、繞的方法合適嗎?

明確:直接測量圓的周長,有時會遇到困難。我們得想想其它的方法了!

設計意圖:

1、測量要求的提出,促使化曲為直的方法呼之欲出,也為操作環節做好準備。

2、圓的周長與其它圖形周長的本質的區別之一就是,它有時無法通過直接測量邊的長度得到周長,而這理應成為學生學習圓周長計算方法的直接需求。

三、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

猜想: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有關,圓的周長可能與什麼有關?

學生討論後板書:直徑、半徑。

課件演示,觀察驗證:三個直徑不同的車輪,各向前滾動一週,發現什麼?

得出:直徑越大,圓的周長就越大;直徑越小,圓的周長就越小。

(二)判斷推理圓的周長與直徑有怎樣的關係?

出示圓和它的直徑。

猜想: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可能有這樣的關係?

生自由猜想:2倍、3倍、4倍(3.14、3.1415926……)

推理驗證:

1.圓的周長可不可能正好是直徑的2倍?

2.圓的周長可不可能正好是直徑的4倍?(圓出於方)

3.圓的周長可能是直徑的幾倍?(3倍左右)

明確:圓的周長應該比直徑的2倍多,4倍少,大約3倍左右……

(三)深入研究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倍數關係

1.明確實驗要求

實驗材料:多種實物圓,細繩,直尺,記號筆,計算器……

實驗方法:測量圓的周長和直徑,並用計算器算出周長除以直徑所得的商。

實驗步驟:

(1)小組討論打算用什麼方法測量圓的周長?

(2)小組分工:2人合作測量,1人計算,1人記錄。

2.彙報實驗結果

3.引導發現規律

談話:仔細觀察這一列數據,有什麼特點?

明確:周長除以直徑所得的商大約是3倍左右(3倍多一些)

追問:正方形的周長除以邊長所得的結果總是4,為什麼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所得的結果卻不完全一樣呢?

(迴應:為什麼測出的結果沒有3.14或3.1415926呢?)

引導學生認識:測量總是存在一定誤差的,用測量得到的數據進行計算,結果得到的只是一個大概的倍數……

4.介紹圓周率的探索歷程

課件展示。

(1)介紹《周髀算經》中的“周三徑一”,並理解“周三徑一”。

(2)介紹劉徽的割圓術。瞭解把圓切割成正十二邊形、正二十四邊形,分別算出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3)介紹祖沖之的貢獻。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倍數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數的值。比國外科學家早1000多年。

(4)近代圓周率的研究結果。

5.揭示圓周率的概念

師:人們在研究中發現,任何一個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都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但同時也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這個倍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來表示。

師:為了方便,一般保留2位小數,取它的近似值3.14。

6.歸納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談話:知道了周長除以直徑等於圓周率,你能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嗎?

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得出:圓的周長就等於直徑乘圓周率

用字母表示:C表示周長,d表示直徑,那麼C=πd

注:π是一個固定的數,寫的時候我們通常把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乘號省略。

設計意圖:

1、不同直徑車輪的滾動軌跡能清晰地讓學生感知直徑越大,周長越大;

2、數據計測算之前先進行倍數範圍的推想,有利於學生對文本的學習產生深層次的反思與感悟;

3、直面孩子的一知半解,通過實踐操作迴應結果的存在性;

4、打破常規思維,認為只要周長除以直徑就會得到3.14,事實上用測量得到的數據進行計算是永遠得不到的,在此基礎上,引入割圓術的科學性,滲透極限思想,深刻理解圓周率,感受數學家的偉大貢獻。

四、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算一算:d=4釐米,求圓的周長。

學生獨立完成,注意正確運用圓周長的公式。

2.選一選:r=5釐米,那麼C=( )

A、3.14×5 B、2×3.14×5 C、3.14×2

追問:為什麼還要乘2。

理解:同一個圓裏,直徑是半徑的2倍,因此得出圓周長的另一個計算公式:C=2πr

3.判斷:

(1)兩個圓的周長相等,那他們的直徑也相等。( )

(2)圓的周長是半徑的π倍。 ( )

(3)大圓的圓周率大,小圓的圓周率小( )

提出要求:題目如果是錯誤的,錯在哪裏?可以怎樣改?

4.解決問題:摩天輪的輻條(半徑)的長度是10米,請你計算出它的周長。

學生獨立練習,訂正時教師指名説説是怎樣計算的。

5.挑戰題

長方形的長是30釐米,寬是20釐米。在長方形上剪下了一個最大的圓,你能算出這個圓的周長嗎?

學生獨立解題後同桌説説是怎麼解答的。教師指導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

能利用計算公式進行基本運用,首尾呼應解決實際問題,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五、全課總結,體驗收穫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π≈3.14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C=πd或C=2πr

國小數學教案3

教材分析:

《節日禮物》是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具有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的特點。學生在觀察物體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經歷觀察物體和5個正方形搭成立體圖形的過程,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一組立體圖形的形狀;能區分拍攝一組照片的先後順序。教材選取了小狗貝貝四次由低到高觀察節日禮物的有趣情境,讓學生在四個畫面上分別標出四次看禮物的順序,鼓勵學生親身體驗,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觀察物體的具體活動中,判斷觀察對象畫面所發生的相應變化,並讓學生體會由遠及近位置的變化所引起的觀察範圍的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國小生涯的重要階段,是承上啟下的年級。是國小數學開始進入系統學習的開始。經過前三年的教學,學生在掌握的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邏輯思維和智能有了一定的發展,學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問題的能力上,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上都有較明顯的提高。

本班的學生接受能力強,能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學習積極性高,興趣大,有強烈的求知慾、自覺性高。有25%的學生處於中等,學習比較被動,其中有10%的學生自覺性差,不能積極地思考問題。本課需要展開觀察、想像、推理等思維活動才能完成,對學生具有挑戰性。首先讓學生自學觀察,再讓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和體驗,豐富他們觀察物體的直接經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範圍變化。

(2)過程與方法:

①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並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

②讓學生經歷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發展學生的運動智能、空間想象智能;

③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營造一種輕鬆愉悦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培養其積極的樂學態度;

②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主要以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動為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活動過程中增強對數學價值的認識;

③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

④通過合作交流,養成互助合作的習慣,培養團隊協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體會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範圍不一樣。

教學難點:通過由遠到近看景物,體會看到的範圍會越來越小。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應該是學生這種學習共同體的活動的'一種方式,學生互評是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對話,瞭解我們自己的學習進步、學習狀況,有助於學生克服自己的弱點,瞭解他人的學習狀況,幫助自己學習上取得進步。

內容設定:

夥伴們評評我: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互評。通過學生的互評,加強學生間信息的溝通,清楚地瞭解他人的優缺點,進行自我反思,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使競爭與合作意識同步發展。

教學反思: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課始的故事導入、課中新知識學習的情境創設等,把學生領入樂學的氛圍之中。

2、觀察、猜測、交流,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為了使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並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並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範圍變化,教學中先讓學生分組用五個小正方體學具擺自己喜歡的圖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狀,接着,創設小狗觀察禮物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猜想(有困難的可用學具模擬體驗)然後,在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小狗從蹲在地上到最後爬上桌子,它觀察的位置有什麼變化?觀察的對象又有什麼變化?接着,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討論、交流等活動,體會並判斷由遠到近觀察同一物體,物體的範圍逐漸縮小。整個過程充滿了觀察、猜想、體驗和交流等活動,讓學生以“做”的方式而不是以“聽和看”的方式介入學習。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能力,而且促進了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3、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發現數學知識的價值。

《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數學課上要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主動探索其應用價值。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我在實際應用、拓展延伸環節中安排了判斷圖片觀察位置的練習,例如:“有兩個偵察員明明和莉莉,他們分別從兩個方向觀察同一間房子,請你分別標出明明、莉莉看到的情形。”和“説出下列房屋、坦克、汽車的平面圖是從什麼方位看到的”等。

4、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美,使其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很多人都認為數學知識是枯燥乏味的,其實數學中充滿了美,我們要深入挖掘數學的美,展現數學的魅力。例如:我在拓展練習中安排的“這是兩幅意大利比薩斜塔的照片,你知道為什麼第二幅照片中的斜塔不斜呢?”和生活延伸中欣賞一些優美的風景、名勝圖片等,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美,使其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5、還給學生評價的權利,讓學生自主對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過去課堂教學的總結評價歷來是教師的專利,本節課我把評價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自主評價,體現了教學的民主與和諧。

國小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5頁的第45題,練習九的第46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捏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方法,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用比例解答應用題

教師: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有些應用題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現在我們就來複習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35頁第4題:

我國發射的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衞星,在空中繞地球運行6周需行10.6小時,運行14周要用多少小時?

教師解釋:運行一週就是繞地球一圈,人造衞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2、用小黑板出示第35頁第5題:

一個農業專業組乎整土地,原來打算每天平整0.4公頃,15天可以完成任務。結果12天完成了任務,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頃?

指名學生讀題,並説出這道題的兩個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當學生説出每天平整的公頃數與時間成反比例後,讓學生完成這道題。教師板書出解答過程。

3、總結。

教師:像上面這樣的題在解答時,先要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然後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再進行解答。

二、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九的第46題。

1、第4題,先説明一下,農藥是藥液和水合起來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題。要求配製這種農藥750、5千克,需要藥液與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農藥和藥液的比、農藥和水的比。

2、第5題,讓學生説一説根據什麼來判斷方磚的面積與方磚的塊數成什麼比例。

3、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説説解答思路。

國小數學教案5

國小數學教案欣賞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8頁數學欣賞。

【教學目標】

1、通過選擇生活中有趣而美麗的圖案,供學生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認識數學的美、體會圖形世界的神奇。

2、引導學生嘗試繪製美麗的圖案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研究圖形的經驗。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培養審美意識;

2、繪製美麗圖案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1、三角尺、直尺、彩筆、圓規、硬紙板、剪刀、圖釘、膠帶。

2、課件1:生活中美麗圖案的視頻(課前拍攝我們身邊的美麗圖案)。

課件2:課本上美麗圖案製作的動畫演示。 【個性化修改】

【教學設計】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説 明

一、創設情境

1、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播放視頻或(圖案圖片)(包裝盒上的圖案、門上的圖案、建築物上的造型圖案、商標圖案、等)

2、你看到的這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你想説什麼?

4、 在你的周圍你還見到了哪些有趣的圖案?

5、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欣賞和製作美麗的圖案。

二、 欣賞美麗的圖案:

1、課件展示教材中的圖案(也可以選擇一些其他的圖案)。讓學生觀察後説一説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個基本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方式得到的?

7、 小組內進行交流。

8、 小組代表彙報研究結果。(彙報你發現的這些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基本圖形變換過來的?通過怎樣的操作得來的?)

9、 多媒體動畫演示圖案形成的過程。

10、 教師小結。其實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基本的圖形通過變換而來的,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找到其規律。

三、繪製美麗的圖案。

1、 小組內討論下面美麗圖案是由哪個基本的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而來的?繪製的步驟應該是什麼?

要繪製的圖案:

2、組長彙報交流的結果。

3、多媒體再次演示繪製的步驟,並閲讀課本上繪製的方法;

繪製的步驟:

6、 討論繪製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7、 操作活動:開始繪製圖案活動,播放輕鬆音樂,教師巡迴參與指導。

四、作品展示和評價

1、 作品展示:把學生畫的圖案全部張貼在教室的四周,全體學生下座位參觀作品。

2、 學生評價:

①、選對你印象最深的作品進行評價(可以是畫得好的,也可以是畫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誰評價得好。

②、教師系統評價:

A、 學生表現

B、 作品優點、缺點

C、 需要改進的地方

D、 提出希望

五、課堂小結:

3、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説一説這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感想?

4、 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希望。

通過觀看影片中的美麗圖案,激起學生對美麗圖案的探究慾望,喚起學生審美意識。

通過再次欣賞課本上的美麗圖案,觀察圖案的構成,使學生認識數學的美、體會圖形世界的神奇,再次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由討論,以及各種操作活動,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發學生智力。體驗合作、探究學習的樂趣,真實感受圖形特徵,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合作能力、研究空間圖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間觀念,體驗活動成功的喜悦。

通過每位學生的作品展示,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學生對別人作品多種形式的進行評價,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在交流和教師的總結性的評價中,提高了自己的審美的能力,使全體學生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進步。

通過課堂小結,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愉悦,知道自己本節課學習了那些知識,還有什麼不足,今後應該注意的問題。

六、課外拓展:

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美麗的圖案?請從中選出一個你感興趣的畫下來。

讓學生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尋找數學。

國小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圓的認識(一)》,在課本的2——5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並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徵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過程與方法: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一些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教學重點:

在觀察和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徵,知道直徑和半徑的概念。

教學難點:

用圓規畫圓。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知圓

師:我本想讓大家做一個套圈遊戲,但對於大家站在什麼位置參與遊戲更公平,老師一直沒有想好,請大家幫我參謀一下。(課件出示三種遊戲方式,觸控筆畫出同學與小旗標誌之間的距離。)

導入:為什麼圓會有這麼大的優點呢?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圓的奧祕吧!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學生對於三種遊戲方式進行評價,並説原因。

二、互動探究認識圓

1。欣賞圖形。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圓,同時用觸控筆“抽”出圓形)

師:圓和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麼不同呢?(出示以前學過的圖形)

(出示一個橢圓和一個凹凸不平的圓)問:這是圓嗎?為什麼?

2。嘗試畫圓。

(1)(實物投影儀出示學生畫出的失敗作品和成功作品)師:猜一猜,為什麼有些圓會“咧着嘴”呢?

(2)(實物投影儀)老師示範畫圓。

3。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

老師在白板上用圓規、直尺等工具演示畫圓、圓心、半徑、直徑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圓的特徵。

(1)畫:在剛才自己畫的較成功的一個圓中繼續畫3條半徑、3條直徑。

想:a。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b。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怎麼發現的?

(2)畫:a。以點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b。在另外一個地方畫兩個半徑都是2釐米的圓。

想:圓的位置與什麼有關係?圓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5。首尾呼應

師:在剛上課的套圈遊戲中,小旗標誌在圓的什麼位置?每個同學站在圓的什麼位置?小旗標誌與同學之間的距離是什麼?能解釋為什麼設計成圓形的隊形比較公平嗎?

三、鞏固練習拓展圓:(闖關練習)

(第一關用白板遮蓋的方式逐一呈現練習題,在學生回答出結果時,用觸控筆及時給出結果。第二關演示圓形、正方形、橢圓滾動過程及中心點留下的痕跡。)

四、史料再現昇華圓

(調用電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總結理知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感受圓的歷史。

六、課後思考;

如果要在操場上畫一個很大的圓,你有什麼方法嗎?

談收穫。

板書設計:

圓心O 位置

半徑r 圓的大小

直徑d

國小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結合活動內容作實例,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徵的過程

3、逐步發展學生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利用鏡子進行幾個簡單而有趣的試驗,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學生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的學生大部分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沒有時間輔導孩子,鏡子雖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是他們是否能去認真仔細觀察鏡子中的學問呢?要以此來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帶着問題去學習對他們來説會更有趣味。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故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請你們仔細聽,然後看看誰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續講下去,‘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裏也有一輪,猴子以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裏,猴子大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麼也撈不出“月亮”。

也許學生還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師:這是為什麼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裏,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讓學生想一想,説一説,與同伴流。)學生可能知道:

(1)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

(2)雨過天晴,路里積水中會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麗的地板,也出現倒映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鏡子中的數學”。(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範

(1)在實物投影上放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E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上),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裏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説一説看到了什麼?有什麼發現?

A、看到了整個的“王”字

B、鏡子裏的圖形是鏡子外的圖形的對稱圖形。

2、試一試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一面小鏡子,做一下第(1)題

(1)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裏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2)説一説,看到了什麼

(3)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

A 8

(4)全班交流,選出幾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題

(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鏡子,按本題圖示的情境,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在鏡面前擺一擺,對比鏡面中的圖形和桌面上的圖形有什麼關係。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鏡面的對稱現象。

第(3)題

投影出示課文情境圖,想一想:機靈狗鏡子判斷“現在是5時”對嗎?

猜一猜:現在是幾時?

(4)實驗證明

A、取一時鐘,將時間調至7時正(時鐘鐘面上不顯示數字)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鐘面。鏡子自然朝向學生。

D、讓學生觀察鏡子裏的圖形,比較課文裏的鐘面圖形,可以看出是一樣的。

E、將鐘面反轉,讓學生看清鐘面時間。(7時)

(5)練一練

A、教師將時間調至3時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時鐘

D、讓學生觀察鏡子,想一想:現在是幾時?

E、反轉時鐘,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3題。

第一題:

(1)先讓學生猜一猜,並打上對號

(2)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這是一種尋找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位置的簡易方法,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明白,如果對稱圖形能對摺,那麼摺痕就是對稱軸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徵的物體,無法對摺,那麼租用鏡面對稱原理的對稱圖軸的辦法也是明智的。

2、實踐活動

3、(1)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裏展覽。

(2)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開展這類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得到張揚,滿足那些具有較強空間觀念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且也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對稱圖形的特徵的理解和掌握。

國小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數一數與乘法練習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體會加法與乘法之間的聯繫。

2.熟練掌握用乘法來表示加法的簡便過程,能夠靈活運用於

3.增強用所學的乘法的意義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體會加法與乘法之間的聯繫。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體會加法與乘法之間的聯繫。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師:森林王國裏生活着一羣可愛的小動物,他們天天練本領,打算在五月份召開的森林運動會上一顯身手。你們想知道都有誰參加了嗎?

生:想

師:(課件出示)看,他們排着整齊的隊伍來了。都來了誰?

生:小青蛙、小猴子、長頸鹿、小狐狸、小老鼠、小狗、小免。

師:嗯,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些小動物們都在練習什麼本領嗎?

生:想

二、自主探究

1.課件出示第1題

師:我們先去看看小青蛙在練習什麼本領?(點擊課件,出示第1題)

生:跳遠

師:誰來讀一讀題要求?

生:xxxx

師:你們發現小青蛙是怎麼跳的嗎?

生:從刻度0跳到刻度3。

師:真是好眼力,我們算它跳1步。

師:小青蛙要想跳2步應該怎麼跳?

生:接着在第1步後面跳,從3跳到6。

師:誰能畫出來?

生:xxxxxxx

師小結:我們可以用帶箭頭的曲線,從刻度3出發畫到刻度6。

師:這時小青蛙一共跳了幾個3?

生:2個3

師:所以,小青蛙2步跳了幾格呢?

生:6格

師:接下來,小青蛙3步跳幾格?6步跳幾格呢?你們能畫出來嗎?

生:能

師:下面請同學們在題卡紙上動手畫出來。

生:動手畫(教師巡視)

師:(選1名同學的作品展示並評價)這是1名同學畫的作品,我們請他來説一説他是怎麼畫的?

生:xxxxx

師小結:xx同學的口才可真了不得,小青蛙可把它的本領變成了小兒歌,(課件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準備好了嗎?小青蛙1步跳3格,2步跳6格,3步跳9格,6步跳18格。

2.課件出示第2題

師:看到了小青蛙的本領,可把小猴着急壞了,這不,小猴拿着小棒走來了。誰來讀題?

生:xxxxxx

師:誰來説説小猴是怎樣擺小棒的?

生:一堆擺4根,像這樣擺了五推。

師:用虛線把這樣的五堆小棒圈起來,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

生: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師:怎樣列出加法算式呢?

生:4+4+4+4+4=20

師:這時,我們發現有幾個幾相加呢?

生:5個4相加

師: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計算?

生:乘法

師:下面老師,請一名同學到前面來填空,其他同學在第2張題卡紙上把題補充完整。

生:xxxxx

師:寫完的同學就做好,我們來看這位同學填的對不對?(請答題的同學來説給大家聽)

生:對

師:老師有個疑問,大家看,這幅圖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還可以用哪個乘法算式表示呢?

生:xxxxx

師:謝謝你喲,這回我沒有問題了。通過做這道題,你看出了小猴子具有什麼樣的本領啊?

生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來表示。

師:大家同意他總結的嗎?(生:同意)恭喜你們,已經學會了小猴子的本領了。

3.課件出件第3題

師:要説着急莫過於長頸鹿了,看,他帶來了擺圈本領。(課件出示)誰來讀一讀題?

生:看一看,填一填。

師:題要求讀明白了嗎?好,大家看第一幅圖,長頸鹿是怎麼擺的?

生1:1列擺5個圓圈,擺了這樣的5列。

師:表示幾個幾?(生:5個5)

師:這是豎着觀察的,我們還可以怎樣觀察?

生2:1行擺了5個圓圈,擺了這樣的5行。

師:噢,你能説出這樣擺法表示的意義嗎?

生:也表示5個5。

師:怎樣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請大家寫在第3題上。

生:5+5+5+5+5=25,5x5=25

師提問:加法算式5+5+5+5+5=25,乘法算式5x5=25。

師:這是長頸鹿的一個本領,它還有第二個本領,看第二幅圖,它又是怎樣擺的?

生:3個連一起,像這樣擺了8份

師:表示什麼意義?

生:8個3是多少?

師:請在紙卡第3題上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xxxxx

師:看大屏,這是長頸鹿根據圖意列出的算式,請大家對照一下,看你寫的對不對,對的,請舉手!看來同學們已經學會了長頸鹿的本領了。

4.課件出示:第4題

師:小狐狸看到它們的本領,記在了心裏。誰來讀一讀題要求?(生:)

師:這個本領可不簡單,我們看第一題,這道加法算式表示幾個幾?怎樣寫出乘法算式?

生:5個3;3x5=15或5×3=15

師:看來你對小狐狸很瞭解嗎。看這道題,可以寫成乘法算式:……(以下4道題方法同上)

5.出示課件:第5題

師:(課件出示)讀題,小老鼠為森林運動會衣服縫上了漂亮的鈕釦,大家先來看左邊這幅圖,,誰來説説它是怎麼縫的?

生:1件4個,縫了5件

師:表示幾個幾?

生:5個4

師:怎樣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師:請用直尺在題卡上連出來。你來説説你是怎樣連的?

生:xxxxx

師:由於參加人員的衣服很多,小老鼠邀請親人來幫忙,看右邊這幅圖,誰來説説圖意?

生:1組5只,有4組,表示4個5

師:怎樣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xxxxx

師:這時,右圖與哪些卡片可以用線連起來?在題卡上連一連。

師:老師發現一個問題,5+4為什麼沒有連?

生:因為5十4表示5加4合併在一起,而5x4表示4個5相加或5個4相加。

師小結:可以看出兩道算式表示的意義不同。以後我們做題可要認真,不能馬虎。

6.出示課件第6題

師:小狗

國小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在初步掌握用四捨五入法進行試商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一些靈活試商的方法,對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的靈活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知識,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算、(口算卡片)

15×4 16×5 16×6 4×25

60÷4 80÷16 96÷16 100÷25

60÷15 80÷5 96÷6 100÷4

14×8 24×7 26×5 24×5

2、先説出思維過程,再説結果、

15×6+15 25×8—25 24×5+24

14×7—14 26×4+26 16×8—16

3、下面括號裏最大能填幾、

15×( )<76 16×( )<120

25×( )<204 24×( )<124

26×( )<158 14×( )<121

二、學習新課

(一)啟發談話:我們已經掌握了用四捨五入法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的試商方法、請你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獨立完成下面例題,並通過思考還可以採用什麼不同的方法試商、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70÷14=

(1)學生獨立解題、老師巡視、個別指導,有目的地瞭解各層次學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數、

(2)學生討論、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深入各個小組,掌握學生實際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

(1)當學生充分討論後,老師組織學生集中,先請一名用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同學講述試商過程、(把除數14看成10試商)(老師板書)

同學回答後,老師可以請同學評議一下,同學們可以説出,用這樣的試商方法,需要調商好幾次,比較麻煩,影響計算速度、

(2)老師請用不同方法試商的同學説一説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來試商,商7後和14相乘,積是98,98比70多28,28是2個14,所以改商5、

老師可以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給予鼓勵,並補充説:很好,調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積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給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確定商、

生:把14看成10來試商,商7一定大,先試商6, 6和14相乘,積是84,還大,改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表揚:也很好,肯動腦筋,調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個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師肯定這個學生,平時注意口算練習,這樣,試商的速度能提高、

(學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師準備好的順序,教師要有應變能力)

在老師的引導下,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最佳試商方法、今後自己在做題時可以靈活選用、

3、做一做:

訂正時,請説明自己試商的過程、

(三)教學例2

1、出示例2: 240÷26=

看題後,思考片刻,理順思路

2、小組討論、説出自己的試商方法、通過啟發,比較後,你認為哪種方法好,自己嘗試一下,寫在自己的作業本上、

3、集體彙報、按照例1的做法,學生回答哪種試商方法,老師出示哪種事先準備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來試商,商8,8和26相乘,積是208,240減208,餘數是32,比除數大,説明商小了,改商9、

師:看哪些同學的思路與這種方法相同、(老師要重視這種反饋信息)

生:我是這樣想的,因為10個26是260,比被除數240多20,所以商9合適、

師:給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組有這種思路是誰説出的,應該表揚、

生:把26看作25來試商,4個25是100,8個25是200,餘下的40裏面還有1個25,所以可以商9、

師:真不錯,肯動腦筋、再瞭解一下,哪些小組討論到這種方法,是哪個同學提出的、啟發是否還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給時間讓學生髮表、

4、做一做:

獨立完成後,同桌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用什麼試商方法、

(四)小結

今天我們講的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除數有什麼特點?(除數的個位數是4,5,6)通過學習和練習題,你能説一説,這樣的題目怎樣試商簡便嗎?(同桌位同學可以互相説一説)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歸納:

當除數是14,15,16,24,25,26時,可以用靈活的試商方法,採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還可以選擇其它能減少調商次數的方法、

三、鞏固反饋

1、説出下面各題各應商幾?(逐題出示)

2、判斷,下面各題的商是否準確,不準確的調整過來、

3、説出下面各題應該商幾、(逐題出示,誰先看出來立即搶答)

4、計算下面各題、(一、三、五組做上面4道題,二、四、六組做下面4道題、做完本組題,可做另一組題)

88÷16 128÷14 165÷24 128÷16

91÷15 150÷25 113÷15 194÷26

四、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內容進行如下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本節教學內容分數除法中的解決問題,問題情境的數量關係表現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這個數,這樣的的實際問題,與上一單元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繫,即數量關係相同,區別在於已知數與未知數交換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識地採用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嚐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二.學情分析:

我跟班上來的,對我班學生也比較瞭解,我班有47名學生,人數比較多,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有着濃厚的興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與其他學生差異較大,對數學學習缺乏信心,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待於培養。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關注更多的是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熟練地列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教學難點:

明確題中的數量關係。

五.教學準備:

PPT課件、尺子等。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第一關

找出下面題中的單位“1”,並寫出數量關係式。

(1)白兔的只數佔兔子總只數的1/3。

(2)甲數正好是乙數的4/5。

(3)男生人數的5/6恰好和女生同樣多。

2.第二關

閲讀下面的句子,説説你的理解。

根據測定,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小明體重有35kg。他的體內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師小結:同學們對於運用分數乘法來解決問題這一塊內容掌握的真不錯。今天,我們將繼續研究運用分數除法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板書: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確條件問題

出示例題:根據測定,成人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2/3,而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小明體內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2)成人的信息與問題有關係嗎?

(二)畫圖分析,分析數量關係

提問:每當遇到這樣的題,我們常規作法是什麼?(找到關係句,畫出單位“1”,畫圖理解,寫出等量關係式。)

(1)問題中最關鍵的句子是什麼?

(2)從“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這句話中你能知道什麼?

(3)哪個量是單位“1”?用線段圖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關係式。

單位“1”的量×對應分數=對應量

小明的體重×4/5=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

(三)讀懂過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關係式中,哪個量是未知的,哪個量是已知的?

(2)學生嘗試完成。

預設有3種方法。

方法一:根據等量關係式列方程解,設小明的體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據:小明的體重×4/5=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

則:小明的體重=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4/5

方法三:根據份數的方法。28÷4×5=7×5=35(kg)

(四)回顧反思,溝通不同方法

(1)怎樣檢驗結果是否正確?35×4/5=28

(2)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麼相同點與不同點?(單位“1”相同,數量之間的關係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單位“1”,一道是未知單位“1”)

三、鞏固練習,提升認識

1、完成練習八第1題和第3題.先自主解答,再集體交流。

2、完成練習八第2題.做完思考:“鮮牛奶250ml”這個條件與要求的問題有沒有關係?

3、完成練習八4題。本題有幾個要求的問題?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樣篩選的?

四、全課總結,佈置作業

1、談談你今天有什麼收穫?

2、作業:第39頁練習八,第5.6題。

國小數學教案1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我們去菜市場買東西用什麼稱呢?

學生:秤、電子秤

老師:那你見過這樣的秤嗎?出示天平

二、介紹天平

它有兩個托盤,中間有刻度,兩天刻度相等,中間刻度為0.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觀看課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兩邊放入砝碼,左盤:20克和30克,右盤:50克,中間刻度指向0,那麼説明天平平衡了。

提問:你能根據此列出一個式子嗎?

學生:20+30=50

2、觀看課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為等式?學生一起説: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舉例:60+X=8070+20=9050-20=30

4、總結:我們剛剛説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關係,等式是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

5、舉反例:5X>2930<70是等式嗎?學生:不是。

6、齊説兩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這樣的式子又叫什麼呢?

學生:方程老師:看來這位學生已經預習了本節內容,值得表揚。

2、對,就是方程,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反覆讀。舉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關係。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書20+30=50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四、練習

1、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為什麼?

2、看圖列方程,並説一説表達的意思。五、總結:何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聽課意見:

1、從生活中事物導入,來吸引學生們的眼球。

2、在課堂安排上具有邏輯性:等量關係——→等式——→方程

3、在板書上,注重用彩筆區分,清晰的描繪出了概念。

4、在課堂中照顧到了大部分學生,能做到一視同仁。

5、在強調重點時,採用多讀、多唸的方法,加深學生們的印象。

國小聽課記錄數學

一、教學構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十分熟悉的立體圖形,在生活中經常要求解它們的表面積,例如:計算做一個長方體形狀的魚缸需要多少材料。雖然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但是由於學生缺少生活實踐經驗,導致計算出來的結果不符合實際要求:多加了一個上面的面積。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學生似懂非懂:魚缸的外形是什麼樣的?長方體嗎?計算所需材料的面積是否就是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魚缸沒有哪一個面,所以實際上是計算哪幾個面的總面積?如何計算這些面的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內容和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對於以上幾個問題進行探索、發現,在認識矛盾衝突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驅使下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去解決魚缸製作的問題來開展教學。當學生經歷了探索發現的過程,就學會了如何用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實踐,並且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表述能力。同時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了探究、發現問題和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學習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2.使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裏幾個面的總面積,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空間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導學生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回憶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以及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那麼誰來説一説什麼叫做表面積以及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2.聯想:

(拿起一個正方體的模型,手摸着面)提問:正方體的面有什麼特點?正方體的表面積是指什麼?正方體裏每個面的面積怎樣算?所以可以怎樣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3.歸納引入新課:

正方體的6個相同的正方形面的總面積就是正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怎樣求呢?這就是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板書課題)

4.教學例2

提問:題目條件是什麼,讓我們求什麼?求至少要多少平方釐米硬紙板就是求正方體的什麼?你會算嗎?

(課堂實錄:有同學提出可以用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因為長方體是一種特殊的正方體,所以可以這麼做。有小部份同學同意這個觀點,但是通過計算後認為方法太繁,可以用簡便方法。)

(點評: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是否有好的開頭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針對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上課一開始,我首先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進行導入,先請學生思考用什麼方法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接着根據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推導,從而引出新的計算方法,使得學生愉快主動地進入學習情境,強化了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對新的知識進行探索。通過教學的導入,明確了教學的目標,確定了研究方向,這時再引導學生學習就事半功倍了。)

師: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積只要用稜長乘稜長求出一個面的面積,再乘6。

二、魚缸的製作問題

説明:我們已經學會了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實際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有時不需要計算6個面的餓總面積,只需要計算某幾個面的總面積。這就要根據實際情況思考要求哪幾個面的面積和,並思考每一個面的面積怎樣算。如例3。

1.幫助學生回憶魚缸的形狀(長方體,但是沒有上面)

2.如何計算所需材料的面積?(就是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但是要減去上面的面積)

3.教學例3

(出示長方體模型,把它看成魚缸的模型)

(1)魚缸缺少哪個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幾個面的面積和?哪幾對面有相同的兩個?哪個面只有一個?如何計算每一個面的面積?(5個面,沒有上面,左面=寬*高前面=長*高底面=長*寬)

(3)指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點評:在教學中採用學生生活中較熟悉的物體“魚缸”啟發學生如何計算製作一個魚缸所需材料的面積,也就是計算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這個事例在生活中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好地聯繫實際情況進行學習。以上這一系列的活動表現了完整的探究過程,都體現讓學生經歷整個教學的探究過程。)

(4)改變題目要求,使得長方體的寬和高長度相等,觀察模型,你發現了什麼現象?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學生1:長方體的寬和高相等時,它的左面和右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學生2:長方體的寬和高相等時,它的前、後、上、下四個面是完全相同的長方形。

學生3:這個長方體沒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個面的面積,它的前面、後面、下面這三個面完全相同

説明:寬和高長度相等時,長方體的前面、後面、下面這三個面完全相同(魚缸沒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個面的面積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積,就是魚缸所需材料的面積數量。

(點評:數學是很嚴謹的,所以在學生敍述的時候要規範學生的語言。我在教學的時候還注重評價,運用語言和體態及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指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第三位同學回答地最完善,所以我表揚了他在敍述數學問題時所具有的嚴謹性,同時要求全班同學在這方面要向他學習。)

4、練習

書P42頁練習二的第一、二題。

(點評:要計算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關鍵是要知道如何計算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這些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鞏固,而且通過指名學生口答練習,可以及時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有利於以後教學的實施)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

一、積極參與,發現問題

在教學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那麼在教學中必定要注重學生經歷學生研究的過程。在活動中,一方面要鞏固學國小聽課記錄數學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複習: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2、從日常生活中引出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商店的冰箱裏有兩種香芋冰淇淋,圓柱形冰淇淋每支3元,圓錐形的冰淇淋每支0.8元,已知這兩種冰淇淋的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你認為買哪一種冰淇淋比較合算?。

3.導入:那麼,到底誰的意見正確呢?通過今天這節課學習圓錐的體積計算之後,相信這個問題就很容易解答了。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圓錐的體積。(板書:圓錐的體積)

(二)、動手測量,大膽猜想

1.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柱和圓錐的各部分的名稱,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測量一下你們手中的圓柱和圓錐,看看能發現什麼?(按四人小組動手測量)教師巡視學生測量方法是否正確,不對的給予指導。

2.量後交流發現,得出結論:每個組的圓柱和圓錐都是等底等高的。

3.大膽猜想:估計一下,這個圓錐的體積與這個圓柱的體積有怎樣的關係?可能是這個圓柱體積的幾分之幾?(給學生充分猜想的時間和機會)

(三)、實驗操作,推導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1.談話:下面請大家利用你們手中的圓柱體和圓錐體來做實驗,驗證一下

你們的猜想對不對。(你們打算怎樣做實驗,先在小組內商量好辦法)

2.學生分組做實驗,師巡迴指導。

3.交流彙報。

(1)你們小組是怎樣做實驗的?

(2)通過做實驗,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圓錐體積與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師相機板書: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

4.提問:是不是所有的圓柱和圓錐都有這樣的關係?

教師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圓錐、圓柱,讓兩學生上台操作實驗。

提問:通過這個實驗,你得出什麼結論?(只有等底等高的圓錐才是圓柱體積的)

5.啟發引導推導出圓錐體積公式並用字母表示。

提問:那麼我們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

板書: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先讓學生試着寫一寫,然後師板書,學生進行對照)

6.提問:要求圓錐體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公式中的底面積乘高,求的是什麼?為什麼要乘。

7.練習(口答)

(1)一個圓柱體積是27立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個圓錐體積是150立方厘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運用公式,拓展訓練

1.教學“試一試”。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報答案,共同評議。

2.做“練一練”第1題。

(1)指定2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3.判斷

(1)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 )

(2)圓柱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積大。( )

(3)圓錐的底面積是3平方釐米,高是2釐米,體積是2立方厘米。( )

4.做“練一練”第2題。

提問:①誰能説一説做第2題的思路?

②計算圓錐體積時要特別注意什麼?

5.完成練習八第2題。

(1)學生嘗試做題。交流解答方法。

(2)提問:這道題為什麼用“12÷3”可以直接得到答案?

(3)做實驗加深理解。

6.考考你

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半徑是6釐米,高12釐米。要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形,削去的木料體積是多少?

7.現在你能回答本課開始時那個問題了嗎?

(五)、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為什麼?這節課你還有什麼收穫與心得?

(六)、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八第1、3題。

國小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經歷數射線的形成過程,認識數射線及三個基本特徵。

2、能利用數射線的特徵找相鄰數,比大小等。

3、感受到數學的簡潔性,抽象性,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對數學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經歷數射線的形成過程,認識數射線的三個基本特徵。

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感知到排隊整齊的美感,初步滲透沿着直線排隊比較整齊的方法。

1、談話引入:小朋友你們排過隊嗎?我們來看看小花,小樹的隊伍。再欣賞一下,小朋友,大朋友的隊伍。

課件展示:小花的隊伍,小樹的隊伍,小朋友,大學生,解放軍的隊伍;

師:你知道他們排得整齊的小祕密嗎?

2、師:數寶寶們也想學他們的樣子排隊,你們願意幫他們嗎?

那今天我們就來給數寶寶排排隊。(出示0—10的數字卡片)

二、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學習積極性,力求能真正體會和理解數射線的基本特徵。

1、戴上小口罩把這些數寶寶讀一讀。

2、把這些數寶寶按從小到大排一排。

師:怎樣才能讓這些數寶寶們像小樹,小朋友們一樣排得整整齊齊呢?回憶一下剛才整齊的隊伍有什麼祕密?(引導學生體會到沿着一條直的線排可以整齊。)

師:在黑板上出示一條直直的線。師:現在就讓數寶寶到線上來排隊吧。

認識起點,越往右,數越大。

師:誰來排第一個呢?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説説誰排在第一個?為什麼?

(小結:0是開始的地方,我們叫它起點,排在第一個。)

三、引導學生體驗到從小到大地排,從0往右數,越數越大。

認識起點,越往右,數越大。

師:誰來排第一個呢?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説説誰排在第一個?為什麼?

(小結:0是開始的地方,我們叫它起點,排在第一個。)

師:接下來排誰呢?

四、使學生體會到間隔距離一樣長才好。

認識間隔一樣。

(1)師:真好,我們小朋友知道要從小到大地排了。誰來擺一下?

(在排1,2的過程中,有意設置2的距離與前面不一樣。使學生體會到間隔距離一樣長才好。)

(2)小結:(指着黑板)一個一個數寶寶空開的距離要一樣,為了做到一樣長,我們可以按相同的長度,把他們的位置定下來。

(3)請學生把剩下的數寶寶全部排好。讓學生感受排得整整齊齊的數寶寶。

五、認識箭頭

4、認識箭頭。

(1)師:看到這麼整齊的隊伍,10後面的數寶寶11也想和他們排在一起。

問:11排在哪兒呢?怎麼辦?

(2)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預估1:緊挨着10寫。(再次強調距離要一樣,這樣不可以。)

預估2:把線延長。(標好11後,追問12怎麼辦?還有別的數寶寶呢?)

(3)能不能想一個標誌,讓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條線還可以畫下去?

小結:用一個箭頭來表示這條線可以一直延長下去,所有的數寶寶都可以上來排隊呢。

六、取名字

5、總結:

(1)觀察排好隊的數寶寶,師:這條神奇的線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複習3個特徵)

(2)給它起個名字吧?

(3)回憶:誰還記得我們剛才是怎麼創造出這條數射線的?

引導學生回憶:要一條直的線,0是起點,排在第一個,後面的數寶寶從小到大一個接一個排在後面,空開的距離要一樣長,最後還要加個箭頭。

(可以讓小朋友閉上眼睛想象今天認識的數射線)

國小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學會a o e

教學目標:

1.學會a、o、e三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

2.認識聲調符號,掌握a、o、e的四個聲調,能直接讀出帶聲調韻母的音。3.認識四線格,學習使用四線格。

教學重難點:

1、a、o、e的音、形教學.

2、掌握o的發音,學會a、o、e的四聲

教學課時: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單韻母a

二、課前溝通,激起孩子的興趣。

三、做好課前學習的準備

四、教a的發音,反覆發音糾正口型,多鼓勵

五、以遊戲的方式訓練王德檜同學的發音。

第二課時

1、教學單韻母o的發音

2、課前溝通,讓孩子不在有緊張心理

3、複習上一個星期教的a

4、教o的發音方法,反覆教讀,糾正口型,

5、以遊戲的方式來鞏固這兩個星期的內容

第三課時

一、教學單韻母e

二、課前溝通,激起孩子的興趣。

三、做好課前學習的準備

四、教e的發音,反覆發音糾正口型,多鼓勵

五、以遊戲的方式訓練王德檜同學的發音。

第四課時

1、複習單韻母a o e

2、以遊戲的方式鞏固發音

3、學習單韻母a o e的四個聲調的練習

教學內容:教會學生讀準i、u、ü三個單韻母的音。

教學目標:

1、學會i、u、ü三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掌握i、u、ü的四個聲調,能直接讀出聲調。教學課時:1、五、指導王德檜孩子認真書寫,糾正不正確的地方1、趣味數學:小兔子們排着隊去大森林裏採

2.自制國小3年級數學學具圖片

為圖形寶寶找家、排排隊、瓢蟲爬爬爬、鋪小路、小白兔種蘑菇、快樂轉盤指認1-10的數字卡都是不錯的教學學具

1、為圖形寶寶找家:發展幼兒對圖形的認識,能正確分辨長方形與正方形的不同。用泡沫板割出小房子形狀,並將透明的塑封好的空膜粘在房子的周圍,並在房檐貼出小動物拿着圖形的圖片。並將帶有圖形形狀的實物圖片塑封好,用小積木塊站在圖片上,起到穩定圖片作用,增加玩具趣味性。幼兒通過對實物圖片的觀察,並將其按形狀分類,將小圖形寶寶分別送回家。

2、排排隊:能初步理解相鄰數,掌握“7”以內數的相鄰數。能正確認讀阿拉伯數字。並將數子與實物數量一一對應。能按實物的特徵進行分類,按類別尋找“7以內數的相鄰數。教師引導幼兒依據實物卡片尋找“7”以內數的相鄰數,並按順序依次將管型玩具插在底託內;根據實物卡片的數量再依次將數字卡片與其相對應,將貼有數字卡片的管形玩具插好。教師引導幼兒準確認讀阿拉伯數字。

3、瓢蟲爬爬爬:能根據紙片的不同顏色或不同形狀進行一維排序。主體盒:用油性彩筆繪畫出瓢蟲形狀,用壁紙刀刻畫出可支持幼兒一維排序的豁口,最後將製作完的彩紙用雙面膠粘到紙盒上;彩色紙片:採用幼兒常見的紅、黃、藍、綠四色彩紙,用剪刀剪出幼兒常見的圖形(例如:圓形、心型、蘑菇型等),將剪出的紙片放到塑料盒中。

4、鋪小路:引導幼兒發現排序的規律,並按規律進行一、二維排序。取一塊乾淨泡沫板,再用一個漂亮的小盒放小蘑菇,板子後面用硬物支撐,使泡沫板能直立。將圖片剪好,壓模,貼到板子上,再用透明硬模放到讓幼兒操作插蘑菇的地方,然後將蘑菇若干壓模,投放到小盒子裏,使幼兒可以將蘑菇按顏色規律排序。幼兒參看上一條小路排序規律的提示,幫小灰兔將蘑菇路鋪完。再按照此排序規律,選擇自己喜歡的兩種蘑菇顏色,幫小黑兔鋪小路。

5、小白兔種蘑菇:區分蘑菇的顏色和大小;能按蘑菇的顏色和大小進行二維分類。製作出一片草地,和小兔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為幼兒準備大小顏色不同的彩色蘑菇。幼兒選擇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蘑菇進行排序,請幼兒仔細觀察它們排列的規律,並請幼兒按照規律繼續進行排序。對於能力強的幼兒可以請他自己設計排序的方法,能力弱的幼兒老師可以運用圖示進行暗示。

6、快樂轉盤指認1-10的數字卡:能將點子圖與數字卡匹配。將數字卡製作成大轉盤的形式,將點子圖製成梯形狀,幼兒將點子圖與數字匹配。幼兒選擇不同數量的點子圖,請幼兒仔細觀察它的點子總數,再按點子總數插到相應的數字轉盤上。

國小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2、過程與方法:在具體情境中,培養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會測量並計算基本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初步探索各種圖形的周長的測量和計算方法。

教學關鍵:

結合教材提供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體驗、交流活動中使學生的感性認識昇華為理性認識。

教具準備:

直尺、軟尺、學生自帶圖片,線繩、學具、葉子、方格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讓學生分組沿着花壇、跑道、草坪各走一週。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在這美麗的季節老師在胡楊林拍了幾張照片想與同學們一起欣賞。(配樂播放圖片)。面對這美麗的景色,可愛的小螞蟻高興極了,它撿了幾片樹葉和同伴玩起了爬樹葉的遊戲。同學們快來看看,小螞蟻是怎樣玩的,它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課件演示)

指導學生根據課件演示覆述留意:小螞蟻沿着樹葉的邊線爬了一週,它發現樹葉一週的邊線就是樹葉的周長。

師:你想知道它的同伴是怎樣玩得嗎?

課件演示:同伴1:沿着樹葉的邊線爬行,但沒有回到起點就停下了;同伴2:沿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半,從樹葉的中間回到了起點。

師:誰能告訴老師這兩隻小螞蟻感受到樹葉的周長了嗎?(教師鼓勵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表述,但在表述中必須注意強調從起點———沿邊線——回到起點)噢,小螞蟻的夥伴沒有遵循遊戲的規則,所以沒有感受到樹葉的周長,同學們鼓勵它們重新走一次,好嗎?(課件演示)

師:看來小螞蟻非常地聰明,它能在遊戲當中發現樹葉的周長,真的很了不起!同學們想認識周長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什麼是周長”。板書課題:什麼是周長。

二、進入情境探索新知

(一)、感知體驗周長

1、想一想、説一説

師:課前我們也分組做了遊戲,看看哪個同學像小螞蟻一樣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把你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説出什麼是花壇、跑道、草坪的周長。)

師:你們真聰明。老師還準備了一些圖形,你能幫我找到它們的周長嗎?(課件出示游泳池、籃球場、樹葉圖形)

學生上台來邊講述邊用課件演示游泳池池口、籃球場、樹葉的周長。

2、找一找、摸一摸

師:你能找出文具盒盒面、桌面、課本封面的周長嗎?你還發現了哪些圖形的周長?和你的同桌説一説、摸一摸。

3、描一描、畫一畫。

用彩筆描出課本44頁的樹葉和45頁的第一題。教師重點強調從起點、沿邊線、回到起點。

結合以上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什麼是周長。概括並板書: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二)理解計算周長

出示以下圖形,分別計算出它們的周長:(單位:釐米)

小組計算、交流彙報結果。學生可能出現以下不同的解題策略:(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顯示)

三角形5+5+6或5×2+6

正六邊形4+4+4+4+4+4或4×6

平行四邊形4+5+4+5或4×2+5×2或(4+5)×2

針對學生的不同回答,只要學生能夠説出道理,教師都應該給與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三)操作測量周長

1、簡單圖形的周長測量

出示課本45頁第二題,要求學生用尺子測量並計算三角形、長方形和梯形的周長,並彙報測量、計算的結果。

注意:引導學生説出計算這些圖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麼條件,以此獲得學習的方法和策略。

2、較複雜圖形的周長測量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了簡單圖形的周長測量和計算的方法。老師還準備了一些比較複雜的圖形,你們想挑戰自我,測量出它們的周長嗎?

小組活動。

出示:五角星,硬幣,日曆卡和合作學習提綱:

1、先在組內説一説你們準備怎麼測量;選用什麼測量工具:2,組內先做好分工,兩人測量,一人做記錄,一人準備彙報;3、記錄測量結果及方法並算出周長。(為節省時間,方法可以簡寫,只要能在彙報時表達清楚就行了)。

生分組活動,師巡視指導。指名彙報。

學生的彙報可能存在以下不同答案。

日曆卡:

1、用毛線繩圍着日曆卡繞一圈,然後量出毛線繩的長度:

2、用尺子測量日曆卡的長和寬進行計算。方法可以用四條邊相加、長×2+寬×2、或(長+寬)×2

五角星:

1、用繞毛線的方法量出五角星的周長:

2、用尺子量出五角星的一條邊,然後乘10。(針對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來數一數它的邊,加深感性的認識)

硬幣:

1、用繞毛線的方法測量硬幣的周長。

師:還有別的方法嗎?(同學們思考)大家想一想硬幣是圓形,圓形容易怎樣哪?(教師做一個車輪滾動的手勢)。學生恍然大悟。得出。

2、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它的周長。(用課件演示測量的方法)

師:你想試一試嗎?學生動手操作。

(三)實踐應用周長

1、用你所學的知識測量你的腰圍和頭圍。(同桌可以合作完成)

2、智力闖關:火眼金睛。下面兩組圖形的周長相等嗎?説出你的理由?(課本45頁第三小題)

鼓勵學生用方格紙驗證自己的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初步的滲透平移的思想。

三、拓展延伸實踐創新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生:我學會了什麼是周長?還學會了測量並計算三角形、梯形、長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生:我還學會了用“繞”毛線的方法測量五角星和硬幣的的周長。另外還可以用“滾”的方法測量圓形的周長…

師:説的太好了。看來大家的收穫真的不少。下面我們來欣賞幾張圖片。(音樂響起。課件展示限高警示牌、鏡框、柵欄、車輪、花邊等圖片,教師做簡單的解説。)

師:看來周長在我們的生活裏隨處可見,這説明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有着緊密的聯繫,因此只要我們像小螞蟻一樣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就會發現數學王國裏更多的奧妙。大家有信心嗎?同學們,就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為我們今天的出色表現喝彩。

國小數學教案15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會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數畫角,並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角的有關知識。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使學生經歷畫角和練習的全過程,進一步鞏固角的有關知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許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重點會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數畫角

難點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具量角器、活動角、尺或三角板

教師導學學生活動旁記補充

一、導入:

師:最近講了什麼知識?(角的知識)

誰願意説説什麼叫做角?

師打開一個口袋,裏面是各種角:

師:我們每組都準備了許多角,面對這些角,你們打算怎麼研究?(分類)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組為單位把每組的角進行分類。

師:你們是怎麼分的?為什麼這樣分?你們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麼角嗎?

學生邊小結什麼是直角、鋭角、鈍角。

板書:鋭角:小於90°直角:等於90°鈍角:大於90°

2.你們是按角的度數進行分類的嗎?

師:你們量了嗎?量一量。這些角各有什麼特點?在這三類角中,哪一類角比較特殊?(直角)你能説出身邊有哪些是直角?

3.請選擇適當的學具,每人畫一個直角。

指名彙報,你選擇了什麼學具?怎麼畫的?

4.用最快的速度畫一個鋭角、一個鈍角。

指出你用什麼方法幫同學檢查的?(板書:目測、量、比三角板)

5.小結:以90°的直角為標準,來判斷鋭角、鈍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個直角貼在黑板上)

6.認識平角和周角。

①師:除了這些角,你們還知道什麼角?你對平角、周角有什麼認識?打開書P41,自學例2.

②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角,動手摺出平角、周角。

板書:平角:等於180°周角=360°

師:你還發現平角、周角與什麼角有關係?板書補充:1平角=2個直角

1周角=2個平角=4個直角

師:那我們來看鈍角。只説它大於90°,行不行,怎麼補充?

板書:鈍角:大於90°,小於180°

三、鞏固認識:

1、先判斷是什麼角,再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想一想,你們採用什麼方法進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題

3、P43、4看圖填一填

4、P43、1先估計再量出圖中各角的度數。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板書:角的分類)你有什麼收穫,説一説。

五、課後作業:

P43、3、5學生彙報:角的知識

學生回答角的概念

動手操作折出平角、周角。

小組討論交流後全班彙報

學生補充説明鈍角的概念

學生獨立判斷比較,全班訂正

複習角的有關知識,為學習新知識作準備。

通過將角進行分類,加深對角的理解。

標籤:數學教案 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