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美術書包教學反思(精選13篇)

校園2.31W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我們該怎麼去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書包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書包教學反思(精選13篇)

美術書包教學反思 篇1

《我的書包》一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能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美術課程標準》針對“設計·應用”學習領域,闡明瞭其課程應該“從形態與功能的關係,認識設計和工藝的造型、色彩、媒材”,進而體驗藝術設計是以不斷滿足人的需求為目的、不斷追求功能價值的實現,同時,以藝術與科學、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方式,來為人類的生活提供優質服務的。

本課在教授過程中,以問題引出同學們對書包的思考,請同學們發現書包在使用中的問題,並結合自身需求,説説希望書包擁有什麼功能。通過結合生活實際的提問,本節課的設計就有了需求點和出發點,學生也能夠更好的把握需求展開思路。在同學們思考討論一番之後,教師再出示別的學生和家長對書包的討論意見。站在不同的身份角度來發現新的問題,提供新的思路。

通過分小組一起合作學習這樣的形式不僅能促進學生交流,而且可以提高自學與互學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作為本課的重點就是如何設計書包的設計稿。我重點講解設計稿要點,讓學生進行修改。在新授環節中,我也利用了多媒體,出示了大量的書包的圖片,讓學生得到視覺的衝擊。我還搜索了一些具有時代特色的書包和各個國家最常用的書包圖片來給學生欣賞。在整節課中,多以小組活動進行,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對於小組探究也非常的興奮。學生都非常積極的.參加,但是還是有些問題,就是學生有的時候討論的時候容易偏題,所以在小組探究的時候,教師要把討論的問題一定要説清楚,強調一下討論的主題。例如我的書包設計重點是書包的功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圍繞利於學習這個重點來小組探究。在塗色的時候我比較注重學生的主觀意識,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來進行設計、搭配。在最後一個環節出示作業,重在提出建議改進缺點。

整節課上完了,留給了我很多思考,如何讓自主學習完全融入美術的課堂,還得繼續摸索思考。

美術書包教學反思 篇2

書包是學生最熟悉的學習用具之一。市場上書包的保有量很大,班上同學會撞包的可能性也很大。在教學一開始我搜索了一些70、80和90年代的書包,學生對這些書包一點也不陌生,爭着説爸爸媽媽那個年代的書包,這一環節使學生了解到書包的發展在每一個時期都在進行着,我們現在這個時期更要繼續進行。課堂上我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直觀清晰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和分析,體會出設計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並且認識到設計的理念就是以人為本。整節課中,多以小組活動進行,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對於小組探究也非常的興奮。少數學生的.設計作品出現了過於花哨,忽略了對實用的考慮,今後還應加強輔導,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評價方面,自評方面學生介紹了自己的作品,讓同學們都能夠了解每一個人書包功能的特殊性;互評方面,學生通過説一説哪一幅作品最吸引你,來評價同學作品的優秀之處。不僅讓每一個人更加了解自己的作品,還讓自己的設計思路有了一定的提高。

上完課,留給了我的思考很多,在課堂上實現了自己的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但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促進我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提高。

美術書包教學反思 篇3

《小書包》由6個詞語和一首輕快、活潑的兒歌組成。兒歌節奏明快,淺顯易懂,不僅展示了“小書包”裏的各種文具,還告訴學生這些學習用品是他們讀書寫字的好夥伴,陪伴着他們的學習。從而引導學生要好好愛護這些“小夥伴”,養成整理、愛惜文具的好習慣。經常聽到家長説:孩子不會整理書包,書包裏亂得像“紙簍”,家長只好每天幫他整理書包。孩子的這種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學前期家長包辦一切,未能培養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家長開放日那天我就選擇了上這一課,讓孩子們明白學習用品是他們的學習的好夥伴,要學會整理和愛惜它們。同時也讓家長明白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重要性。

導入時,我以學生喜歡的猜謎語的形式引出小書包裏的文具等學習用品,這樣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學生不僅認識這些學習用具,而且學在生活中自己識字,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作好鋪墊。

本課生字較多,如何讓孩子認識這些生字並記住,我採用的是多樣識字的方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要求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一年級的孩子還沒有自主識字的能力,為了給孩子們構建識字的意識,培養學生識字的良好習慣,在識字教學中,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特徵的生字,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猜字謎等方法,從而提高識字效率,讓學生享受“學語文、用語文”的樂趣。寫字環節,我引導學生觀察筆順、結構,然後範寫,再讓學生描紅臨寫,最後展示評價,給學生了正面的引導,孩子們都開始練字,並同桌相互評價,指出對方的不足,再次進行修改。

課堂中我還開展了“整理書包”的遊戲,我先讓孩子們有序表達怎樣整理書包,用“先……接着……然後……最後……”這樣的句式來説話。接着再上講台整理自己的書包,其他同學提出建議。通過活動讓孩子們明白,書包內該放些什麼、每天怎樣整理書包,並知道整理書包的重要性,學習整理書包,培養初步的責任意識。本次課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一年級的學生説話時用詞不夠準確,語言表達不完整,針對這點,今後還要加強口語交際訓練,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另外在組織學生學習朗誦兒歌時,能夠注重提醒學生對兒歌的情感處理,但是對於兒歌、詩歌類的朗誦方式還需提高,完整但過於平淡。

改進措施: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對孩子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潛移默化的指導。

美術書包教學反思 篇4

《小書包》由6個詞語和一首輕快、活潑的兒歌組成。兒歌節奏明快,淺顯易懂,不僅展示了“小書包”裏的各種文具,還告訴學生這些學習用品是他們讀書寫字的好夥伴,陪伴着他們的學習。從而引導學生要好好愛護這些“小夥伴”,養成整理、愛惜文具的好習慣。

一、教學效果:

1.猜謎語,激發興趣。開課時,以學生喜歡的猜謎語的形式引出小書包裏的文具等學習用品,這樣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學生不僅認識這些學習用具,而且也給了學生一個啟示——在遊戲中可以識字,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作好鋪墊。

2.教給方法,多樣識字。《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要求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一年級的孩子還沒有自主識字的能力,為了給孩子們識字的意識,培養學生識字的良好習慣,在本課識字教學中,我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特徵的生字,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教給學生各種識字的方法,如利用象形文字識記了“刀”,利用圖片,藉助會意字原理識記了“筆”,編兒歌口訣記住了“書”,偏旁加一加,認識了“包”。

3.情景表演,鍛鍊語言。在複習鞏固詞語環節,我讓學生扮演學習用品,介紹自己的作用,學生很有興趣。既鞏固了學習用品的詞語認讀,又鍛鍊了學生的.説話能力。

二、成功之處:

在導課環節,我設計了猜謎語,引出課題——小書包,激發學習興趣;在識字環節,我安排學生自主讀兒歌,讀詞語,圈生字,同桌互讀、互考、互教,逐步滲透“先學後教“的教學理念,在識記字形這一環節,我引導孩子大膽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識字好方法,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交流課外識字的途徑與成果,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學習新偏旁時,引導孩子歸類識字,幫助學生拓展新知,增加課外識字量;在寫字環節,我嚴格按照新教材的要求,遵循“寫字貴在精,而不在多,要嚴格指導”的原則,重點指導字的筆畫、筆順,要求學生寫字時先講求正確,再寫得整潔美觀。

三、不足之處:

1.低年級的寫字教學也是重點之一,但由於前面有些環節時間有些浪費,在引導學生觀察筆順、結構,然後範寫,再讓學生描紅臨寫,展示評價的過程時有些倉促,沒能很好地注意全班學生的寫字情況。

2.生字鞏固環節,讓學生組詞,只注意了生字放在前面或者後面一種情況,沒有拓展開去。讓學生知道組詞時,生字既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後面。

四、改進措施:

由於本課的內容與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小書包拎起來”後,孩子們的話匣子也被打開,在提及“常見的文具有哪些?”“同學們各自擁有哪些文具?”“這些文具各有什麼用?”等問題時,孩子們都躍躍欲試,課堂氛圍很好。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美術書包教學反思 篇5

近日,在站上看了一節立標課,教學內容是《整理書包》,可以説整理書包是每名學生都要做的。新教材設計了“整理房間”和“整理書包”兩節內容,是讓學生學習從家裏到身邊事物的分類方法,從而掌握按不同標準分類的結果不同的特點。我認為時實踐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很有幫助。

對於這節可我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1、面向全體學生組織數學活動,注意張揚學生的個性。數學學習與其他的學習一樣,都是一種個體化行為。由於每個人生活經驗的不同,認識水平的差異,即使是面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統一思想,統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這節課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理念。

2、注重教材的二次開發。為了加強對分類的體驗,教師對原有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通過修改,學生真真正正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我能看得到、摸得到、想得到,展示了數學較深層次特有的魅力及生命力。

3、體現了數學的價值。如:學生在課堂實踐活動環節中找“人”的分類標準,有的學生説可以按男女來分,當教師問他:你在生活中什麼時候見到過按男女性別來分的呢?有個學生就説:“上廁所時就是按男女來分的”,很形象的體現了數學對於生活的重要性,體現了數學價值。

4、始終關注學生的感受,注意良好習慣的培養。本節課,無論是開課時對“分類”重要性的滲透,課中對“分類”方法的學習,還是課外對分類的應用,都注重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注重學生的感受,並很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如:讓學生通過整理書包的身邊事理解分類標準不同就會有不同結果。

5、以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課堂中沒有教師生硬的講解與演示,而是讓學生在組內討論交流,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和掌握知識。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6、遊戲形式化,沒能做到由簡到繁的'過程。我的教學是從整理書包給書本分類開始,而小組活動中的對大小不同的圓形和正方形的分類有些簡單。在此之後的學生分類環節有點亂,由於我找的學生沒有特殊性,不能體現分類的多樣性,是我教學設計的失敗之處。

7、教師教學語言累贅。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在教學語言上是最要學習的地方,課上沒有必要每句話都重複到,這節課的失敗之處就在於重複性語言太多這也是今後教學所要摸索的地方。

總之,本節課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精心設計。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不光學到了知識、其動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發展。我想,反思不僅僅是形式主義的,而是真正內心的一種體會,是心靈的記錄。

美術書包教學反思 篇6

一、情況分析:

兒歌《小書包》,是學前語言教材最後一單元“我快要上國小啦”的最後一課。學前班的孩子已經快完成學前教育了,孩子們對國小的生活即嚮往又陌生,為了幫助幼兒更好適應國小的活動。減少對國小的陌生感,為入國小做好心理準備。

二、本節活動亮點:

1、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本活動從幼兒的實際需要出發,捕捉到了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國小生的書包,並以此為出發點,讓幼兒瞭解國小生書包內的物品,從而為即將進入國小做好準備。

2、問題提出有效性實施:本次活動環節,將每個問題設計更加嚴謹,先讓幼兒猜謎語導入活動的主題,進而引入:“國小生要背書包上學?書包裏應該裝些什麼呢?”從而自然過渡過第二個環節(對各種學習用品經驗交流分享),在兒歌的學習中緊扣活動內容的問題,讓幼兒更有效地進行學習,避免了一問一答的'單調提問。

3、活動動靜搭配,調動積極性與主動性:活動中,老師提供給每個幼兒相應的操作機會,從談話(表達對學習用品的認識)——與同伴分享自己所帶來的學習用品——學習兒歌——表演兒歌——畫書包,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能夠與兒歌進行完整全方位的接觸。

三、存在不足之處:

教師在組織幼兒學習朗誦兒歌時,能夠注重提醒幼兒對兒歌的情感處理,但是幼兒對於兒歌、詩歌類的朗誦方式還需提高,完整但過於平淡。

四、調整策略:

對於詩歌朗誦的情感處理,應在日後的每個語言教學中,首先給幼兒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老師有了朗誦的激情,才能更好地帶動參與到活動中。

美術書包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通過整理書包讓幼兒萌發做國小生的願望。並知道整理書包的重要性,學習整理書包,有初步的責任意識。活動開始,首先是讓幼兒介紹自己的小書包,瞭解書包的用途,激發孩子對書包的喜愛之情。也是為學習整理書包做鋪墊。接着,我帶領孩子們認識了書包的構造、作用,瞭解書包內的各種夾層有什麼用,什麼物品適合放在夾層。瞭解完書包後,幼兒就親自整理書包了。課後,我進行了反思,總結如下:

不足:

1、在孩子們整理書包時,沒有很好的給他們歸類,有些幼兒還特別的迷茫,和不知道該怎麼整理。

2、如果我能在課上給孩子們第二次給書包分類,再次強調物品的分類,那孩子們可能還會更加記住每天應怎樣整理書包,會對這節更加感興趣的。

孩子們通過這節課瞭解國小生也是有書包的,並會初步的.給書包裏的東西分出一些簡單的類,這點還是可以的。

美術書包教學反思 篇8

這一課的題目為我背上了新書包。小朋友們一看到這個題目,就能知道自己有了新書包,自己的身份變了,已經不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了,自己生活的環境也變了,學校這個大家庭是快樂的。我們成為了國小生,我們有了自己的工作。教學中我讓孩子自己回憶開學報到時的快樂情景,使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和幼兒園的'生活是不一樣的,讓他們感覺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大家庭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並且把自己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

在高興幻想之餘,沒有忘記明確國小生的學習任務。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國小生就要學會自己抄課程表,並按照課程表上所安排的課程來學習各種知識、各項本領。這也是國小生與幼兒的不同。

在不斷地教學過程中讓他們明確了這一點,其實也是突破了教學的難點,使學生比較容易的想象出自己未來幾年裏的樣子,並輕鬆的畫在紙上。所以在最後環節,孩子總能大膽想象,畫出一些美好的心願。

美術書包教學反思 篇9

在園級雙高課的評比中,我上了大班綜合活動《我的小書包》,我的設計意圖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主要是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許多的孩子由於父母的寵愛,總是不習慣於自己為自己服務,玩具玩完隨手一放,書、筆、本等用品更是需要父母來幫助整理,等到需要時父母會將早就整理好的物品工整的擺放在孩子面前。當需要自己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和物品時,他們不知道從何入手。而到了國小裏,這些又都是孩子們必須自理的事情,因此,大班階段老師和父母要教會孩子一些入學必需的生活技能,整理書包就是其中之一。活動目標是:

1、熟悉、瞭解書包及常見文具用品的名稱與用途,在操作中學習有條理地整理小書包。

2、激發幼兒上國小的嚮往之情,在活動中體驗做國小生的愉快感。

在設計這個活動時,我感覺孩子們對這個活動肯定會很感興趣,因為我們已經上了主題活動“走進國小”,孩子們從多方面接觸了國小,而且還每天揹着書包上幼兒園,所以我充滿了信心。結果當課上完之後,我還是覺得非常不滿意。我認為,這節課雖然基本完成了活動目標,但在活動過程中,還是存在許多不足:

首先,沒有較好地估計到幼兒的反應。當讓孩子們在整理書包的.時候,孩子們雖然能較好地區分哪些東西必須帶,哪些東西可以帶,哪些東西不能帶,但是,當孩子們拿出書包裏的玩具時,部分自控能力較差的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轉移到了玩具上,雖然我及時讓孩子們將不能放進書包的玩具集中到教室前面,但部分幼兒的注意力已經分散了,影響了後面的教學。

其次,讓孩子們操作的部分太多,以至於孩子們一直處於興奮狀態,所以不能及時安靜下來,影響了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如果適當減少幼兒集體操作,請個別幼兒進行示範,效果可能會好一點。

最後的一個環節是整理書包比賽,在設計這個環節時,我設想好了,根據活動情況而定,如果時間足夠,就進行這個環節的活動,反之就取消。所以當最後我看到時間不多的時候,我就取消了這一環節。

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他們的自控能力還很差,所以當看到許多的玩具時,他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到了玩具上,我沒有較好地估計到這一點,這也是這節課最失敗的地方。我想這也是孩子們進入國小將面臨的一個問題,所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還要加強這方面教育,讓孩子們以更好的狀態走進國小。

美術書包教學反思 篇10

《小書包》這首兒歌節奏明快,淺顯易懂,不僅展示了 “小書包”裏的各種文具,還告訴學生這些學習用品是他們讀書寫字的好夥伴,陪伴着他 們的學習。從而引導學生要好好愛護這些“小夥伴”,養成整理、愛惜文具的好習慣。

一、多元識字,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一年級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還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很願意自主識字。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低年段的識字教學特點,以多元的`識字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進行記憶。

二、關注課堂生成,順學而導

課堂上我順學而導,特別關注課堂的生成。如一位學生説看到媽媽在工作就想想“作”字時,我馬上進行感恩教育。

三、動手實踐,讓語文迴歸生活

本課詞語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教學中我設計了“找朋友”及佈置超市的實踐活動,在動手操作中鞏固生字詞。

由於各環節的時間安排不夠緊湊,指導書寫生字環節來不及安排。動手實踐環節由於事先沒説明清楚,有些孩子不知所措。

美術書包教學反思 篇11

《整理書包》主要是讓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做到以下兩點。

1.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

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提出整理自己書包的要求,請同這們把自己書包裏的東西掏出來整理一下,小組內説説是怎樣整理的。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有利於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確定分類標準。同時讓學生在解決自己身邊的總是中感受到將物品分類必須按一定的'標準進行。

2.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

生活中的分類是將具有同一特徵的物品重新進行整理,是一個直觀的過程,而數學中的分類則是將概念根據一定的特徵進行重新歸類,是一個抽象和過程。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分類的思想,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着手,提出整理書包的要求,由於整理書包的物品都是具體,直觀的,學生可將書包的學習用品按三類進行擺放,或者按四類進行擺放,並且説説這樣分的理由。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種整理的方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分類,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瞭解分類的方法。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感受物體分類的方法。

美術書包教學反思 篇12

學完本課,通過反思,發現課堂教學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

本課的成功之處:

1、以謎語導入,一下子活躍了本節課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們樂於學習。

2、通過玩“找朋友”的遊戲,將現有的實物與抽象的生字相結合,不僅降低了學習難度,也使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識字,學得輕鬆,掌握得牢固,學生也更進一步體會到在生活中學字認字的重要性。

3、通過對文中“靜悄悄”這個詞語的學習,不僅讓學生明白了靜悄悄的意思,最重要的通過提問,使學生自己説出上課時應該靜悄悄,從而引申到課堂紀律上,最後讓同學們和“小書包同學”比賽看誰能做到靜悄悄,課堂變得靜悄悄了。寓教於樂,效果很好。

4、通過對本節課學習,應景地教育學生要愛護文具盒書包,教孩子整理書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不足之處:

1、雖然猜謎語的導入很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相對應的此時的課堂紀律也會差一點。

2、一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差,愛玩,愛摳東西,課堂習慣不好,要繼續加強好習慣的養成教育。

美術書包教學反思 篇13

這節課的教學總的來説氣氛寬鬆,學生學得比較輕鬆、愉快;但同時也暴露出一個問題――小組如何有效地進行合作。課堂上可以看出小組缺乏合作能力,學生分組學習的能力較差,分組學習的組織不夠規範,而且不少學生還存在不願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見解、想法等自私的行為,導致小組成員各自為陣,無法充分發揮小組的集體智慧。針對這一問題,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每個小組設置共同的學習目標。使每個小組的共同目標成為一種“利益共同體”,也就是説,只有在小組取得成功的前提下,組內的每個學生才能獲得成功。這種做法可以使組內的`每一個學生都樹立起“休慼相關”“榮辱與共”的集體主義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某種知識和技能的成員,就會把知識和技能教給組內的其他成員,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2.有組織地開展“小老師”活動。把命名“小老師”作為對學生鼓勵性的評價。凡是對某一知識接受得快,某一方面能力較強的學生,均可命名為“小老師”,讓他去教小組內別的同學。“小老師”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學中適當地引入競爭機制,誰在某一方面學得快、學得好,誰就有資格當小老師。並注意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中差生也有當小老師的機會。在爭當小老師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同時也促進每一個學生自身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