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中地理的授課方法

校園7.26K

有效教學是在指在教師指導下構建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全面體現課程目標,注重單位時間學習效益,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展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地理的授課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地理的授課方法

有效教學研究是國內外課程與教學研究領域十分關注的重要課題,從杜威到盧姆,從斯金納到加涅都非常重視對有效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並取得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基礎教育教學領域又一次開始關注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實現有效教學的研究。在高中地理新課程實施幾年的時間裏,為了實現有效教學,我們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不斷地改變和更新我們的觀念和思維。所謂“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僅有的40分鐘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間教與學的活動,以達到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對“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要求。新課程追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實施有效教學是關鍵一環。要實現高中地理新課程的有效教學,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教學目標精確恰當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精確恰當,全面貫穿新課程理念。教學目標具有導向、激勵、控制、評價等功能,有效的教學始於認清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充分發揮目標的各種功能,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課堂的40分鐘裏要教什麼內容?哪些知識點是重點和難點?通過課堂的學習,要實現怎樣的目標要求?因此,在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前,我們要注重對課程標準的分析,以此來明確教學目標和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例如,在教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時,課標要求為“以某流域為例分析該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瞭解流域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以及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湘教版教材選擇了“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作為例子,如果教師只把課堂重點放在田納西河,那是絕對不能“達標”的。通過解讀課標可知,課標並沒有明確要求具體掌握哪一條河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在學習田納西河流域後,總結出流域開發的一般思路。然後,讓學生利用分析流域的思路,對伏爾加河流域以及我國長江、黃河、珠江等流域開發的異同進行分析,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

二、選擇有效且高效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

在課堂有限的時間裏,我們不可能把全部的內容教給學生,必須選擇有效並且高效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得出規律,掌握方法。教學內容組織得精確得當與否決定了一堂課的成敗,決定了教學是否有效。新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具有科學性、思想性和系統性。要緊密圍繞新課程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加工處理,把知識結構變成教學結構,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有序、有效。

在高中地理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標多本”的情況。在統一的課程標準下,各地分別使用人教版、湘教版等四個版本的教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增加、刪減和替換,來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

三、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有效教學的切入點。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之間信息交流、產生情感共鳴的過程,良好的課堂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影響很大。研究表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的時間越多,學生參與學習的時間就越多,有效教學的可能性就越大。為了使課堂教學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使學生主動獲取、主動探究知識,落實新課程中“三維目標”中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必須構建優質高效的地理課堂。。

1、改變課堂教學結構。構築由“課堂滲透素質教育、主導教法研究、主體學法導引、教學手段創新”組成的課堂教學四個板塊。強化教法研究,注重學法導引,堅持教育科研,實現課堂教學的幾大轉變:在教學思想上,由傳統的人才觀、質量觀向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綜合素質方面轉變;在教學目標上,由偏重傳授知識,向注重培養能力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方面轉變;在教和學的關係上,由側重主導與教法,向重視主體與學法(導學)方面轉變;在學生潛能開發上,由偏重智力開發,向注重情商開發方面轉變;在教學手段上,由常規教學手段向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方面轉變。

2、轉變課堂教學方式。一是教師課堂教學應實現五個轉變:

(1)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式教學;

(2)變“滿堂灌”教學方式為啟發探究式;

(3)變外力強迫式為內在誘導思維式;

(4)變單向傳播為雙向互動的教學方式;

(5)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為傳統與現代教育技術創新結合式。二是注重學法導引:指導學生遵循科學的學習規律,將知識“分類一一歸納一一整理一一系統化”;指導學生學會科學安排、合理利用時間,勞逸結合,提高課堂效率。三是開啟學生思維。四是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以培育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教育目標,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參與中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讓學生在質疑問難中學習知識,探求真理,進行自主學習。新課改教學中可以嘗試以下的教學方式:

A、啟發誘導式教學:

(1)充分利用圖表和各種資料,創設問題情境,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地理新教材中,每一頁一般都有一幅圖表或資料。在教學中,利用這些提問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

(2)善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根據地理課的特點,讓學生讀圖、讀書,在圖、書中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思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此來激活地理思維。

(3)注意靈活多變的提問方式,以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

B、充分運用問題討論法: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多階段不同層次提出討論題,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掌握方法,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例如在講必修2第二章《城市與城市化》一課時,我設計了以下問題及看法,供學生探討。

問題:城市是不是越大越好?在城市化過程中,會遇到合理確定城市發展規模的問題。

第一種看法是,城市規模越大越好,比如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屬於全國性的中心城市,在國際上也具有重要影響。大城市的交通運輸、文化氛圍、教育科技水平、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小城鎮所難以比擬的。

第二種看法是,城市的規模越大,市中心區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交通阻塞、人口擁擠就越突出,“城市病”就越嚴重。小城鎮環境幽雅,貼近自然,適宜於人們生活。因此要嚴格限制大城市的規模,積極發展小城鎮。

第三種看法是,要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從城市發展的要求看,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鎮的功能不同。大城市的經濟輻射範圍甚廣,中等城市帶動所在區域,小城鎮的功能則是服務廣大農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有各自的服務功能,且不能相互替代。

可讓學生積極展開探究:上述3種看法中,哪一種更有道理?從現在起到2020年,我國城市化水平平均每年要提高1.2個百分點,即每年將有1500萬鄉村人口要轉變為城市人口。你能否設計一個方案,看每年進城的1300萬人中,有多少進入大城市,有多少進入中等城市,還有多少要由小城鎮來解決,為什麼?

C、生活實際教學法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從生活中學習有用的地理是新課改成功的關鍵。新教材的成功是因為它特別重視地理和生活的關係,讓地理服務於生活。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瞭解自己生存的環境,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地理與生活入手,用生活的反差,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生產實際、生活實際、鄉土實際,嘗試從與周圍密切相關的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或解決問題的設想,把所學的地理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服務家鄉,服務社會。

D、比賽或辯論賽法:在學習完一章後,教師根據本章節內容設計許多問題,組織學生分組比賽,或者對比較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辯論。如學完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後,可圍繞“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賽。探究問題包括:火星上是否有晝夜交替現象?如果有,其週期是多少?火星上是否有適宜生命繁衍的温度?是否有水?是否有合成生命的`元素?通過辯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好奇心,同時也鞏固和拓展了課堂所學知識,使課堂教學更為有效。

E、活動探究法:探究式學習是高中地理新課程倡導的教學新理念之一,對於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和提高課堂有效教學,尤其對於課堂教學中突破重點、難點有着重要意義。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認真研究教育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不斷探索新的授課形式,通過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改進教學方式,使教與學的過程中充滿情趣和活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從而達到課堂有效教學的目的,讓課堂效率倍增。

四、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注重方法和規律的點撥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方法和規律的點撥,提升學生進行知識遷移的能力。例如,我曾上過一節地理的時事熱點專題課,我準備了2009年日全食、西南大旱、上海世博會等十多個熱點材料。如果單純的引導學生把材料一個接一個地講練完畢,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收穫只是掌握了這些時事熱點材料所涉及的內容。有效的課堂應該是讓學生掌握分析時事熱點的方法,而不僅限於瞭解材料本身。因此,我先選取了其中一個材料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確解決熱點材料題的一般方法:從材料中提取信息→回顧相關的知識點→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完成相應習題後,我還進一步提出問題: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我們所學知識,同學們又可以怎樣來命題呢?學生各抒己見,氣氛活躍。可見,教師如果重視方法和規律的點撥,學生不但掌握了材料信息,更具備了分析同類時事熱點材料題的能力,課堂更具實效。

五、及時進行有效的學習反饋

我們可以通過作業、測試和課堂評價表等方式多角度進行有效的反饋,瞭解學生學習的效果。

作業不宜多,宜精。佈置作業時可以選擇表述為主的思考題,如分析我國季風水田農業發展的優勢區位因素,首都鋼鐵廠搬遷的原因等。通過表述性的作業可以培養學生利用學科術語規範表述的能力,也便於教師從學生作業的存在問題中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

測試的試題要精選,可以對平時訓練過的題目進行改編,測試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同時,在測試後注重讓學生進行錯因的分析,寫考後感等也利於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授課結束後,還可以用課堂評價調查表的形式,瞭解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在課後根據課堂內容自己整理出該節課的知識要點,並記錄自己的掌握情況和疑難點,把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改善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學實效。

總之,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種先進教育理念教導下,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老師要明確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內容,充分作好課前準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優化地理課堂教學,採取多方位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使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實現。

標籤:高中地理 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