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烏托邦讀後感

校園3.07W

在賞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烏托邦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烏托邦讀後感

烏托邦讀後感1

《烏托邦》是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哲學家、政治家莫爾寫的。在書中,莫爾借一位海外遊人拉斐爾·希斯拉德之口,來談自己對現實的思考和對未來的設想。書中,莫爾首次用“羊吃人”來揭露罪惡的“圈地運動”,並提出了公有制,討論了以人為本、和諧共處、婚姻自由、尊重女權等與現代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揭露了當時英國社會的種種弊端,第二部分則是關於烏托邦新島形象的全面描述,他系統地為我們描述了理想社會烏托邦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社會生活、宗教、對外關係等方面的主要特徵。

在烏托邦,人們過着健康向上的生活,相互之間平等、互助、融洽、友愛。大家都在公共食堂吃飯,很少人會自己單獨從市場上買回食物。“烏托邦人是不允許自己的公民從事屠宰業的,因為他們認為這會逐漸消滅人性中最可貴的惻隱之心”。從這可以看出,烏托邦人是很善良淳樸的,他們不希望自己的人民變成充滿暴力跟殺戮的人。烏托邦人是很懂得互相尊重的,他們以侮辱丑角而感到羞恥。他們覺得人是不可能達到很完美的,只要珍惜天然的美就好了,同時,他們認為塗脂抹粉是一種很不光彩的事情。在我們今天,塗脂抹粉卻是很多女性的特點,或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不足,或是為了在交往上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有的時候也是出於對對方的尊重。但是大部分人還是很愛惜自己的天然美的,不過,有的時候人們對於長得不太好看的人以及扮演丑角的人卻無法像烏托邦人民一樣懷着一種尊重,甚至在其面前表現出厭惡以及暗地給他們起外號。

在烏托邦人眼中,家庭倫理的意義重大,尊愛愛幼是永遠不變的傳統,他們每個家庭人數限制在16口人以內,並由父親管理。妻子侍奉丈夫,子女侍奉父母,年輕人侍奉年長者。在烏托邦,不允許一夫多妻,也不允許離婚,除非有通姦或者難以忍受的反常現象發生,可以由國家接觸婚約,並允許受害者另行婚配。但是犯有罪行的人是不允許再婚的。這也是他們制度的一個侷限。在烏托邦,女性與男性是平等地參與各項社會活動的,並對社會的發展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這些都跟我們國家今天制度大同小異,都是支持男女平等的。

烏托邦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徵是民主,即除奴隸之外的全體烏托邦人當家作主。烏托邦有一套完備的官員制度,高級行政官員必須從博學多才的學者中挑選。烏托邦並沒有律師,人人都能用法律來保護自身的利益和民主權利。

烏托邦人注重提高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規定,不論男女都必須經常閲讀,而且要作為終生的習慣。這個跟我們現在提倡的終身學習差不多。同時,他們也很注重外來文化的學習。

在烏托邦人眼中,金錢就如糞土,國家實行財產公有,農業是經濟結構的基礎。他們認為“金錢被取消了,和金錢相關的欺騙、盜竊、搶劫、騷亂、叛亂等罪行也就不會發生了……一旦金錢廢除,貧窮也就馬上減少以至於消失了。”但是在我們今天,沒有金錢被認為是萬萬不能的。而且沒有貨幣,沒有商品流通,國家就無法得到發展。

總之,莫爾筆下的烏托邦是一個和平,美好的國家。或許有些地方不太合理,但是,這是莫爾甚至於很多人心中所向往的桃花源。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很多在烏托邦中的美好制度都在現實中被實現了,這是一個很值得高興的事情,希望這個世界有一天能在合理的發展下變成一個大烏托邦。

烏托邦讀後感2

大約是在十多年前?國中政治課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烏托邦”這三個字,儘管當時僅是作為馬克思大人啟蒙學習的一個名詞而存在。即使後來陸續看到許多次出現,也一直把烏托邦作為一個虛幻,而大約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來理解。

“落英繽紛,芳草鮮美。”漫天的粉紅色花瓣旋轉起舞,飄飄灑灑撫過勃勃生機的青草地。微風拂面,所過之境皆是清新的自然花香、和諧又靜謐的世外桃源。

嗯,到這裏可以“咔”了。

這是中國文人歸隱園田居式的美好幻境,絕對不是烏托邦!不是烏托邦!烏托邦!重要的事要説三遍。

理解為是中西方人的腦回路不一樣,烏托邦裏描繪的大同世界不是中國人情境裏的田園小清新,而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大工廠。

翻開《烏托邦》,書本以對話的形式展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借外來者之口描繪了當時英國的現狀,比如耳熟能詳的“羊吃人”圈地運動之類的;第二部分是書的大頭,詳細描述了烏托邦這個國家,地理位置、城市規劃、婚姻家庭職業供給、社會構成、奴隸戰爭、宗教信仰以及everything,甚至對什麼是幸福快樂都有探討。

可是,看完後我卻對烏托邦這個國家完全沒有嚮往,反而是深深的恐懼。或許是大躍進期間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後果太銘心刻骨?

書本儘管一直在着墨刻畫烏托邦這個國家對於信仰的尊重和自由,但更多的是人之為人的不自由。按照已經設想好的固定模子來撫養、教育一個人,定義什麼才是幸福,什麼才是快樂,規定什麼樣的興趣愛好才是正當的符合要求的喜好。甚至於為了避免市民失去憐憫之心,規定宰殺牲畜這種事情只能由奴隸來完成。弘揚一切真善美,杜絕一切假醜惡。一個人不像是社會的細胞,更像是社會大機器的一顆螺絲釘。哪裏需要補哪裏,so easy。

我們都知道天下大同是幻覺,可是我們還是期待了那麼久,並且一直在遠眺。

再説被評價為血淋淋資本積累的圈地運動,其實跟現代房地產何其相似。原住民被趕走,豪紳貴族換來直接快速的經濟利益,原住民獲得與所得經濟利益相比微乎其微的報酬,被從自己土地上趕走以後生活無依。“貴族豪紳把耕地一片接一片地圈起,變作牧場,用來養羊,提供紡織毛呢需要的羊毛。這就是所謂圈地運動。”——“地產企業把耕地一片接一片地佔用,變作商圈,用來蓋房,提供可供高價出售的住房。這就是所謂房地產。”歷史與現實又走了同樣的軌跡。大約是從古至今的方式都一樣,只是與時俱進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是的,被那個城市設計的構想深深“!”到,所有城市的格局都一樣,所以無論走到哪個城市都不會有陌生感,都可以迅速找到想要的東西o(╯□╰)o,是否完全不用考慮地形的嗎?!那個環海的港灣設計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建成的,在東北大平原上和橫斷山脈區建起來的城市怎麼能保證格局一樣?這分明是偷懶的城市規劃好把。要求住的房子也一樣、衣着打扮也一樣,怎麼不要求男的女的都一樣?

不過,嚴肅認真地算起來,中國倒是真的過了一段這樣的日子,不能説水深火熱,但絕對夠雞犬不寧。

總之,這本書被我按照任務來完成了,越看到後來越倉促,覺得看不下去,於是我的讀書筆記也這樣草草而了。

標籤:讀後感 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