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美術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

校園9.68K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下面是小編蒐集的美術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希望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

一、教學反思的溯源、涵義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反思”一詞在西方國家被人們越來越多地加以引用,並很快影響到了各國教育。現已成為國際教師教育領域廣泛流行的時代性語言,成為凝聚教育改革力量的標識或口號。可以説,“反思性教學”和“反思型教師”現已是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近年來,我國教育界也開始對其展開了探討,尤其是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學反思已成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備環節。

作為一個日常概念,人們容易將“反思”等同於“反省”,在這個意義上,反思就是對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對自己體驗過的東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國,“反省”觀念由來已久,“吾日三省吾身”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人們一直強調通過反省來促進自身的發展。最先把反思引進教學過程的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們怎樣思維》中認為,反思是“是一種對於任何信念或假設性的知識,按其所依據的基礎和進一步結論而進行的主動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 強調“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學”、“在經驗中反思”。 而反思性教學這一術語的正式出現,主要得益於美國學者斯岡的著作《反思實踐者:專業人員在行動中如何思考》(1983)、《反思實踐者的教育:走向專業中教學和學習的新設計》(1987)的影響。在書中,斯岡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學習的過程,他從將教師培養成專業化的人員的角度出發,闡述了作為實踐者的教師職業活動的特點,他指出實踐者的專業性知識是在模糊和不確定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專業化的教師應是反思實踐者。反思性教學的問世是對將教學改革簡單地貼上成功或失敗標籤的超越。我國學者熊川武教授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二、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關係

杜威曾指出:“反思是對經驗進行重構或重組,使之增加經驗的意義並增強指導後續經驗方向的能力。”這正符合教師的職業特點。目前,教師正是以課程改革的參與者、課程的研製者,而不只是課程實施者的新形象展現在新時期的歷史舞台上。一方面通過賦予教師以課程主體的權利,使教師得以合法地參與課程的開發、決策、實踐、評價等活動;一方面又通過重構課程、開發課程,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這實際上表現了一種認識:在課程改革中,教師與課程互動,教師在課程改革與反思中成長。北師大顧明遠教授曾經指出“只有專業化才有社會地位”、學者王長純也曾指出“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取向和主流話語。”在這個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中,教學反思充當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論原理。教師只有經過教學反思,使原始的教學經驗不斷地處於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的思維加工中,去粗存精,去偽存真,才能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學經驗。前蘇聯大教育家贊可夫説:“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經驗的總結,沒有對自己經驗尋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學水平就是不可思議的”。美國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這些明確告訴我們:教師的成長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反思教學實踐的過程。優秀教師的成長,除了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可以説: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關鍵”。

三、怎樣進行教學反思?反思的條件和基本方法。

既然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關鍵,那麼教學反思要有效、徹底的發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這個條件我們大致分為兩類: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

(一)、有利於教師反思的外部環境

有利於教師反思的外部環境應該是積極進取、開放、學習和合作型的學校文化氛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校的`教師文化應該是終身學習和積極進取型的。學校在管理上應該給教師製造無限動力和有限壓力,對於懶散、不求上進的教師,學校要有相應的懲治措施;對於積極要求進步的教師,學校要有鼓勵其不斷上進的有效措施,讓教師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感覺,讓教師有持續發展的願望。第二,學校的教師文化應該是合作型的。教師羣體既好學上進,又能彼此真誠合作、互相幫助,這既有利於教師的共同進步,使教師的反思收穫更大,又容易讓教師從集體反思中收穫到進步的歡欣和滿足,更有利於教師形成努力反思、經常反思的習慣和愛好反思的強烈慾望。第三,學校的文化氛圍應該是開放、寬容(允許失敗)和鼓勵變革的。教師反思有時需要一定的勇氣,因為反思就意味着發現自身的不足和缺憾,正像魯迅先生所講的那樣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那個‘小’來”,那樣做難免是痛苦的,所以自然需要勇氣。 所以有利於教師充分、徹底的進行反思的外部氛圍應該是開放型、學習型、積極進取型、寬容型、合作型和鼓勵變革型的學校文化和教師羣體文化。

(二)、教師反思的內部動力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教師反思的深刻與徹底性和最終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反思的內部動力,那才是內因。教師反思的內因(內部動力),;以下幾個因素有關:第一,教師個人的責任心、勇氣、事業心和進取心是否都很強,如果很強的話,教師反思的動力就足。第二,教師個人在性格上應該是一個唯美主義者,具有挑剔和永不滿足的性格,這樣的教師往往傾向於經常找毛病和差距、時刻反思。第三,如果客觀上,教師個人與教師羣體其他成員之間有很大差距的話,那麼他進步的壓力就很大,他自然傾向於具有很強的自我反思動力。第四,教師的反思動力還與個人的自我意象有關係,如果教師個人非常自信,而且認為自己在工作上還有很大進步空間,並認為自己應該是這個羣體的領軍人物的話,那麼他的反思動力就會很足,而且持久。第五,如果教師在以往的反思實踐中收穫很大的話,那麼他就更容易對反思上癮,反思動力也就會很大。第六,如果教師具有很強的意志和勇氣的話,那麼教師反思的動力就強,因為這樣的教師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屢挫屢戰的意志。正如我們所説:態度決定高度、理念決定深度、知識決定廣度,教學反思是充分挖掘教師專業成長的主要方式。

著名教育家葉瀾曾經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但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因此,反思的基本方法我們按時間可以分為3個層次: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

1、課前反思:教師在備課時既思考怎樣運用以往的經驗和現有的知識對教材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又對當下學生學習現狀既將會遇到的困難進行估計,反思自己的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是否合理、是否能圓滿完成教學目標;進而對教學設計進行更為合理的調整。

2、課中反思: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一邊教學一邊觀察,學生在實際中參與的程度如何,反應如何,是否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文本互動;有沒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如何利用課堂生成資源改變原有的教學設計進程等問題。

3、 課後反思:即在課後思考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如何,教學中有哪些亮點,又有哪些不足之處,存在哪些亟待改進的問題,一些事件對自己日後的教學有何意義等。

實踐證明:教學與反思相結合,不僅可以使自己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創造性,而且還可以幫助教師從日常複雜的教學工作中脱身出來,在勞動中獲得理性的昇華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位,從而使教師能夠體會到自己工作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逐步實現教師專業的自主發展。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不斷髮展的過程。教師越能反思,在某種意義上説越是好老師。

“再教”反思。這一環節是在上兩個環節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歸納反思,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再教這一部分時應該如何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新的境界。教學再設計是教學反思的必然目的。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如何拓展;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如何改進;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問題設計是否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練習設計是否有鞏固性和拓展性;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去粗存精,取其精華。進行再梳理、再研究、再發現、再創新。考慮一下,下一次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新的教學設計或案例,寫出“再教設計”,進行二次備課,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不斷昇華,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以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