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用愛心説實話讀後感

校園8.14K

由一個充滿活力的青年教師,到人過中年,眨眼間,我已教了十多年的書,我的教學激情漸漸淡去,感覺像是撐船,沿着同一條水道,從這個渡口到那個渡口,只是所載的人不同而已。但在我利用假期時間看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時,使我激動不已。

用愛心説實話讀後感

工作幾年後,我發現自己最大的變化是沒有熱情了,面對年復一年的工作,總覺得枯燥無味,面對學生天真的臉孔,總提不起熱情。可李老師把表現出的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使我很慚愧,他工作二十幾年了,對教育事業的心始終如一,他對教育的那種真誠使我汗顏,他對教育有一種深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兩種情感融成了他對教育的事業心。而我(包括身邊的許多老師)只是把教師當成了一種職業,並沒有多大的教育熱情,從書中我也感覺到了這正是自己教育失敗的一個原因。不管哪一行業,不投入熱情,是都不會取得成功的。我們應把教育當成自己的事業,全心投入教育,而不能單單把它當成一種職業,這是我的收穫之一。李老師説“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縷金色的霞光。”我想,李老師對教育的熱愛之情,也給我的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縷金色的霞光。今後,我會真誠地熱愛我的事業,熱愛我的學生,把教育當成自己的事業全心投入工作。我不知我能不能做到像李老師那樣地熱愛教育,但我會努力去做的。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愛。教育根植於愛,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是教育的前提,也是老師自身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時刻把學生當作朋友,以感情為紐帶,讓學生體會到你在關心他、愛護他,這是李老師對待學生的宗旨。李老師在《愛心與教育》裏提到:“愛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所以我們應給學生以微笑,給學生以師愛,沒有愛,便不可贏得孩子的心。英國教育家羅素説過:“愛是一縷金色的陽光,儘管教育缺乏有的地方,無論學生的品格還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發揮或自由地展。”李老師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你看“從此,在緊張的工作中,我的心靈深處多了一份惦念和憂思,我常常收到許多學生來自大學的信,每當這時,我忍不住想:寧瑋現在在什麼地方呢?”“彷彿剛放下電話,寧瑋就像失蹤似的。於是不停的問,不停的追憶,不停的敍説------”;所以他為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對比自己,書中,她以“用生命書寫愛的信念、”“讓愛灑滿兒童的心田”、“‘以愛育愛’成就辦學理念”、“在愛的分享中體現生命價值”“讓愛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得到拓展”、“成長詮釋愛的真諦”為題,記述了她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原汁原味的事例和感悟。在整本書中,李老師詮釋着這樣的一種信念:“愛是教育的核心,用生命書寫愛的教育。”她娓娓道來的愛如同一股暖流充盈滿身,成了一條温暖的河,流向我內心深處。

欣賞她的“快樂生命學説”——容言,容人,容事。不管你是一位成功人士還是默默無聞的平凡人,都要做到快樂的工作,快樂的生活。這就是李老師的“快樂生命學説”。在一起工作,生活,就要能容言,容人,容事。不要被別人的“滿腹牢騷”所煩惱,積極的面對,思考解決的辦法,生活就會一定很快樂。 想必,這就是一位成功女性比他人更快樂的原因吧!生活中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控制生命的厚度。李老師因為擁有了愛,而使她的生命顯得如此厚重;因為付出了愛,而使她的生命顯得如此絢麗。

我不知各位有沒有這種感想:工作的忙碌、生活的壓力使我們喪失了很多生活興趣,更別提童心了,總感覺童心我們已失去太久了。李老師書中曾有這麼一段話“教育技巧或者説教育藝術而言,我有許多致命的弱點,因而在我的教育歷程中,有過不少至今想起來還令我臉紅的失誤,但是,只有一點我可以毫無愧色地説:我有一顆童心!這顆童心,使我深深地愛着我的每一屆學生、每一位學生;這顆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流淚;這顆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情感世界,也讓我的學生常常不知不覺地撥動了我的情弦。”這段話首出了他走進學生心靈的祕訣??童心。這也讓我想起我以前的一位同事,他是一名體育老師,長得人高馬大的,可他就像一位孩子一樣,非常喜歡跟學生一起玩,學生也都很喜歡他。看到他和高年級的學生打球時,我們還覺得蠻自在的,可每當看到他和你低年級的玩丟沙包、跳繩時,我們其他同事總愛取笑他。每每看到學生與他像朋友一樣歡笑、玩耍時,説實話,我很羨慕,可我卻無法放下教師的威嚴,只好把自己的童心深深埋祝現在想來,其實真正好笑的是我們這些沒有童心的老師。我們已習慣了對學生板着面孔,對他們吼叫,卻不知這在不知不覺中拉開了與學生的距離。李老師主張“用心靈贏得心靈”、“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朋友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確實,只有擁有一顆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內心深處,使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利益。其實,擁有童心並不是要求你一定要跟他們一起玩耍,而是隻要你不要總以大人的眼光、心理去看待他們的言行、思想就行了,如我們大人總會覺得動畫片裏演的都是很天真的事,當孩子看得津津有味時,我們卻走開了,這就是沒童心的一種表現。

李老師説説教師“高素質”的第一條應該是樂於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是的,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我們要學會如何去愛學生,而不是單單給予學生嚴厲的愛,認為“打是疼,罵是愛”。讓我們來看看李老師是怎麼做的。他對學生的愛是深入的,也是理智的,不僅能滿腔熱情地去愛學生,而且能從愛出發,嚴格要求學生。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他對學生的愛像父親、像兄長,更像朋友。他對學生的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李老師的收穫也是他都想象不及的。曾有人問李老師:為什麼要寫這本書?他答:因為我承受了太多的愛。那是學生對他的愛的回報。書中也記錄了全班學生在課堂上給他過生日的感人事件,我想,當看到學生精心為你準備的生日禮物時的那一刻,難道不是為人師者最大幸福嗎?當學生把你當成你的朋友,把所有的喜怒哀樂與你分享時,這不是對我們為人師者的愛給予最好的回報嗎?

雖只是粗略地瀏覽了李老師的這本《愛心與教育》,但這本書所帶給我不僅是感動,更是震撼。我的教育之路還有漫長的旅程可供我去實踐、思考、探索。我不強求自己能做得像李老師一樣好,但我會反觀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我也會永遠記住要用熱心、童心、愛心、耐心去做好教育。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正如李老師所説“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責任感又使我不得不竭盡所能地支撐下去。別人説:“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 ,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在教學工作中是多麼重要的。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着哪一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每一個差生都是老師心中的痛,看見差生有所進步,老師的喜悦感比學生還大,其實老師也是很容易滿足的。

標籤:讀後感 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