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校園5.36K

數學教學方法一

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靈活駕馭教材,科學設計教學過程,是實現主體性教育的前提

素質教育的本質是學生的主體性教育。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就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認真鑽研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準確把握教材,制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設計教案,組織練習等。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不同教學方法,以數學特有的美感去吸引學生,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能打開思維的閘門,能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不能"的境界,從而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學習。一旦領會了教材的編寫意圖,不僅有利於把握教材,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取得了課堂教學的主動權,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動口、抓關鍵,突出重點,把學生始終擺在主體地位上,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

2。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後,愛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會突出出來,成為主要的需要。滿足了愛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會感覺到自己在世界上有價值、有用處、有實力、有能力,從而煥發出自尊、自強、自我實現的需要,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只有對國小生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學中教師只有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才能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還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按興趣和程度差異組成活動小組,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活動中始終把學生推上第一線,讓學生當成活動的主人,採用啟發式、探討式、討論式、自學式等教學方法,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到位。

3。營造愉悦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實現主體性教育的保證

民主的師生關係,和諧的課堂氣氛是保證實現主體性教育的重要條件,因為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實現主體性教育發展學生創造思維的保障。陶行知先生早就在《創造兒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如果大量開發創造力,大量開發人才礦中之創造力,只有民主才能辦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這樣的大事。"課堂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俗話説"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要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數學教學方法二

加強操作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布魯納認為:不經歷真正獲得知識的過程而單純接受知識是不能成為生動知識。而操作學習能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也有研究表明:動手操作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能的“金橋”。數學的一大特點是內容抽象性,而兒童認識知識的規律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加強學生實際操作的訓練,正是根據這種規律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學生學具操作,通過眼、手、口、腦多種感官,直接參與認識知識,探求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數學概念、法則、公式、數量關係的理解和形成,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使用學具操作。學生親自動手,通過拼、擺、折、畫、剪等手段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積(鋭角、直角、鈍角),當提出:如果是一塊較大面積的三角形也用數方格的方法簡便嗎?通過這個問題引發懸念後就可以指導學生用準備好的學具操作,悟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①讓學生取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直角、鋭角、鈍角),由學生拼、擺成己經學過求面積的圖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②教師啟發學生通過比較、分析、討論,結合剛才拼成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進行對比並提問,條件與條件之間有什麼關係?面積與面積之間有什麼關係?請學生根據這些關係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再通過學生之間互相討論、發現,最後總結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引發聯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聯想是思維的火花,也是創造思維的起點,它是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的思維過程。加強聯想能力的訓練,把事物之間的聯繫串成線,為開拓學生思維提供“原料”積累思維信息量,更能促進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駕馭所學知識,不斷打開思路,培養創造思維。國小生只要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在老師的引導下,就能展開聯想的翅膀,在數學科學裏創新。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重視靈活引導,加強學生聯想訓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在智能,就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如,在訓練高年級學生見到“某班女生人數是男生的一半”由學生聯想到比與分數之間的關係。①某班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3:2;②某班男生人數是女生的1倍;③女生人數是全班的;④男生人數是全班的,……通過這樣橫與縱的聯想訓練。學生在解答某班學生50人,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男、女學生各幾人?就能大膽地展開思維的聯想,從多方位、多角度地考慮問題去分析問題,去解決問題。這樣,既使問題得到順利解決,又使學生獲得觸類旁通的成效。

數學教學方法三

一、創設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

在我們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整個課堂教學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於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應該革新。因此,在教學中要採取各種有效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由學習的客體變成學習的主體,自覺的改變其被動的學習狀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發揮的程度,取決於教師創設的教學環境的寬鬆程度。課堂教學環境越寬鬆,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得愈充分。當學生提出出乎意料的想法時,教師應積極評價;當學生對教師提出疑問時,教師要給予鼓勵和解釋;當學生一時還理不清思路時,教師應耐心地給予點撥;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耐心傾聽。這樣,學生就會感到安全、放鬆、自由和愉快,就敢想、敢問、敢説,從而促進了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主體意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

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過去傳統落後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地位,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學源於思,思起於疑”,只有學生產生了問題意識,才會產生解決問題的需要和強烈的內驅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調動自己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為了培養學生濃厚的問題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始至終積極思考。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掌握質疑的方法,如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質疑,從教學的重難點處發問,多問幾個為什麼?誘發他們的奇思妙想,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探索問題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

三、拓展生活實踐,為學生打造運用數學知識的平台

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要堅持數學來源於生活、紮根於生活,且反過來又應用、服務於生活,將學生運用數學的過程興趣化、生活化,為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讓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去,自然滿足了學生求知的心理願望,產生了強烈的教與學的共鳴,同時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如:學生學了“米、分米、釐米”以後,我讓學生回家測量一間屋子的長和寬、桌子的長和寬、牀的長和寬、書桌的長和寬等,並作好記錄。完成這樣的練習,同學們要親自測量,培養了他們自覺地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的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