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物質的構成》教案

校園2.94W

設計思想:

《物質的構成》教案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它關係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係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我們今天所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新課程強調師生互動、互教互學。沃德説過“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因此,本節教學活動的設計理念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親歷一個全新的探究過程,建構新知:即“情境——探究——交流”過程。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學生在第二章中學習了有關細胞學説的知識以後,更深的從微觀層次上去認識物質的本質,能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並能解釋一定的現象。分子是化學基本概念的組成部分,是化學的基礎,因此這節內容在教材的地位非常明顯。本節內容對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有關物質結構方面的知識至關重要,重點難點也隨之明確。

教學重點:理解分子性質有關內容。

教學難點:關於分子間隙的有關內容。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初步瞭解探究事物的基本方法。知道要藉助儀器,探究實驗等等。然而七年級的學生理解分子的抽象定義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從宏觀世界走向微觀粒子需要一個過程。因此,要讓學生經過分組實驗、自主探究;教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並進行全面觀察和總結,讓學生建構起對分子的正確認識。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及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內容的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確認分子比細胞小的多。

2、理解分子之間存在空隙,能列舉反映分子之間存在空隙的現象。能用事實説明氣體分子之間的空隙比固體和液體分子之間的空隙大得多。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本節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描述和解釋現象的綜合能力,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

通過積極參與,培養學生探索微觀世界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的合作精神及團隊精神,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信念。

實驗準備:

分組:學生每四人組成一個小組。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方糖放大鏡筷子 一次性杯子 試管(加標籤)燒杯 量筒 水 酒精(已染色)黃豆 芝麻

教師實驗器材:學生分組實驗器材一套 針筒 研缽

教學過程:

情境一::從我們聞到芬芳的花香着手,但又看不到花的什麼東西跑到我們的鼻子裏引入。

設計意圖:設計懸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新課。

情境二:回憶甘蔗的味道,從細胞是構成生命的基本單位,甘蔗汁是從甘蔗的細胞中壓榨出來的,那麼存在於甘蔗細胞內的糖和水等物質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引入學生實驗:觀察蔗糖的三個實驗(觀察方糖、觀察碾碎的方糖、觀察糖水),順便提及研缽的作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一步一步考慮,最後讓學生從水變甜的事實,或蒸發後有糖晶體析出確認蔗糖沒有消失,只是以極小的微粒存在,從而得到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構成的結論,把學生引入物質的微觀世界。

標籤:教案 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