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校園1.25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一、介紹一下短除法是有必要的。但不能直接按傳統的教學思路以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簡單代替列舉法。因為教學這部分內容的要求並不高,只要能求出10以內數的公倍數和50以內數的公因數即可,不必人為提高要求,加重學生負擔。

教材副主審沈重予先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教材裏不安排互質、質因數、分解質因數等內容的依據是課程標準。在標準裏沒有提出教學這些內容的要求。由於不教學分解質因數,因而不宜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關於現在教材中的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或最小公倍數的方法,還應理解以下幾點:

1、無論是排列比較的方法還是大數翻倍的方法,都源於公因數、公倍數的.意義。一方面從意義出發,理解和得出方法。另一方面加強了對意義的體驗。

2、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最小公倍數,對學生來説並不難,因為涉及的口算都已經掌握。

3、求兩個數的公因數或最小公倍數是為約分和通分服務的,從這點上説,學生只要直接説出就可以了,而且應該能夠直接説出。

4、在教學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最大公因數的開始階段,讓學生選擇教材中的某種方法,寫出過程,以利於理解概念及方法。應逐步鼓勵學生把過程想在腦中,直接説出結果。

其它拓展內容,應引導感興趣的同學在課後進行探索,以適當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在五年級班上時,我採取了分散難點,各個突破的方法。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一、解決用方程表示數量關係這個難點,作為複習引入。

學生經歷了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

二、求出所列方程中的未知數。

明確根據什麼來求,沒有要求學生寫,只要求學生説,這樣的練習在以往用圖形等符號來表示未知數時曾求過多次。然後告訴學生什麼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學生的理解沒出現困難。

三、解方程格式的教學。

我首先對學生説,同學們都會解方程了,但是解方程的寫法有特定的`格式,和以前的計算完全不同,你們知道嗎?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集中注意力。再教給學生正確的寫法,讓學生觀察不同的地方,要注意的地方,強調注意點後再讓學生自己來解其餘的方程,學生完成得非常好。

四、解方程驗算教學。

吸取了上節課的教訓,我讓學生先自己來説説怎麼檢驗自己的方程的解是否正確,學生通過把未知數的值代入計算得到正確的得數而肯定自己所求的方程的解是正確的。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用一定的句式來説。這樣做,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思考怎麼驗算和表達上面,而説的時候還有老師和同學幫助。就降低了學生對驗算格式不熟悉帶來的難點。學生會説了以後再教學生寫的格式,這時出錯的就只有個別學生了,而且是格式不熟悉的問題,不是不會驗算的原因。

時間不夠,其他的練習不能多做。我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並強調了注意點。佈置學生做第59頁做一做。作業反饋結果非常不錯,只有個別後進生有些小錯誤。稍加指導學生就學會了。這次的教學總的感覺是我教得輕鬆,學生學得輕鬆而有條理,沒有出現以前學習新的概念和方法時的接受困難的尷尬情況。

兩次教學,由於對材料的處理不同,呈現方式不同,特別是對重難點採取的措施不同,使學生學習情緒和效果都不同。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國小數學揭示概念的方式有多種,有用圖畫來揭示概念,有用描述的方法來揭示概念。“含有末知數的等式是方程”,這是用定義的形式來揭示概念。根據方程定義的需要,教學中先教學等式,再教學方程的意義。而所有的教學都離不開天平圖,離不開天平平衡的具體情境,這是聯繫學生數學與生活的紐帶。在教學中,我引領學生將現實問題數學化。課中注意從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通過觀察、分析和比較,在獨立思考和交流中,由具體到抽象感受、理解,構建方程的意義。

課後反饋:

與馬科長席談,令我獲益匪淺。馬科長肯定了我的教學思路,並對課堂上學生的積極發言感到欣喜,對我班學生的小組合作習慣成效,訓練有素甚是高興。(説實在,一直在尋找小組合作的良方,上學期作了些嘗試,不過技藝尚不夠純熟、多樣),然而提出的以下三點更是讓我深思。

1、充分利用“組合拳”。比如説、寫、動手操作等等。特寫是寫,不要滿足於學生口頭表達正確,其實有時寫起來錯誤百出。是啊,舉個小例子:有些漢字我們認識但一寫起來,無從下筆,還有課堂上總歸能得到正確答案,(不然老師不會放過)但它不表示,人人都知道正確答案,我們時常評講過一個練習,或讓學生重新訂正完一份試卷,收上來一看,結果卻差強人意,想必原因與此同理。我們的課上應讓每個孩子動起來,讓他們展示,小黑板、實物投影,十八般武藝,能用盡用上,而不是僅限於口説正確完畢。

2、書本的運用。現在的課堂有一趨勢,依賴課件多多,自主發揮創新多多,我也不例外。雖然新課標希望教師用自己的`思考解讀課本,但課本捨棄不得,它畢竟是優秀的學者的心血之作。是啊,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當挖掘教材價值,不放過一丁點的利用價值,特別到高年級,可藉助課本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啊。今後的教學,我定會多多注意。

3、細節的處理還可再斟酌。比如等式與方程的關係教學。此環節什麼時候出現?怎樣出現?為什麼出現?顯然我的教學明顯操之過急,其實,我也知道,只是上得興起,太投入了,不自覺的就冒出來了,其實應該在完成練一練的第一題時討論才好,並適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二者之間的關係,真正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現在想起略顯遺憾,好在我倒也淡定,因為此生遺憾的事太多了。不過我也要提醒自己:對教材,對學生,千萬多思三個“W”即“what、when、 why”。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今天學習了“長方體的認識”一課,屬於“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內容。如何引領學生探究數學本質,深化學生的數學思考,是我這節課最主要的教學理念。這一思想貫穿於課堂教學,下面我就針對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談談自己的設計初衷及實踐後的反思。

新課開始,我在屏幕上先出示了一些批平面圖形,又出示一些立體圖形,進而引入長方體的認識這一課題。可以説這一導入是在引領學生回憶舊知,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是對即將要學習的面、稜、頂點知識作的鋪墊,是對學生空間觀念的一個培養,也是帶給他們深層次數學思考的過程。

但是課堂教學中沒達到預設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作為導入環節,還應多關注時間的合理分配,提高課堂效率。

在導入之後,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長方體,把學生的幾何視野拓寬到生活的空間,讓他們更多地瞭解和認識生活空間以及空間中的物體,以此激發學生認識、探索長方體特徵的興趣。

知識的產生和學生的發展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把知識的產生過程更好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參與到知識的產生過程中來,這是對學生髮展的'最好關注。

在探索特徵的教學中,我的初始設計把重點放在了探索麪、稜、頂點的數量、形狀、大小這些特徵上,學生在探究面的特徵時用時太多,老師沒能恰當的引導。總之在探究面時我説得較多,沒説到點上。對稜與頂點的認識也只停留在表面。這裏的稜與頂點有別於平面圖形中的線與點,體會稜、頂點的概念是深化認識特徵的基礎。我先引導學生感知長方體的面,進而體會稜與頂點的產生,在實際教學中因處理不當沒達到預設的效果。

我還設計了一部分有針對性的練習題。遺憾的是前面把時間浪費了這部分題目沒能出示。

綜觀本節課,本來的設想沒有實現,本該處理的習題沒能夠完成,這節課可以説,“草草收兵,虎頭蛇尾”,而學生肯定也只學了個“囫圇吞棗”而已!究其原因,我認為可能有以下幾點:

1、簡單問題複雜化。比如一開始的導課,應該開門見山,根據學生的情況沒有必要再去複習原來的平面圖形。再比如對於面、稜的探索研究,太過於細化,導致學生的頭腦有點亂。

2、沒有抓住重難點,應該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對長方體的特徵形成一個整體的認識,但是最後看來學生還是比較模糊的。

3、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很多時候學生是在跟着老師的思路走,影響了學生的思考和探索。

4、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師講得多,引導多,限制了學生間的相互交流。

5、對於教材的解讀力度不夠,沒有真正的深入到教材的解讀中去,導致均勻用力,也造成了西瓜芝麻都要抓的局面。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循環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出發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新知。我在教學《循環小數》時,讓學生自己在計算的過程中發現新知,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達和反省,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適當的評價,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這樣,既能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造能力,又能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教學時,我從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先讓學生進行課前研究,知道有關循環小數的`一些概念,再按循環小數的概念—循環節—寫法—豎式計算,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逐步加深對循環小數的認識,並注意讓學生在應用“新知”的過程中,加深對“新知”的理解,而豎式計算,對於學生來説並非“新知”,但是他們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時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動的模型,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嘗試着自己進行計算,同時引導學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為什麼?把精力放在引導學生觀察豎式,發現規律上,使學生對“依次、不斷、重複出現”有了具體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很自然地進入“角色”。

練習時,我採用各個擊破,在循環小數一課的練習時,我出了一組判斷題,其中有一題0.6666是循環小數,讓學生判斷對錯,並説明為什麼?在此基礎上,一改題目:要使0.6666成為循環小數,應怎麼改?在練習設計中,我採用了設疑的方法,如32.7272是循環小數嗎?這樣設疑,一是能針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做進一步的思考,有利於加深對循環小數的認識,二是注意了結合數學內容訓練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而不是滿足於學生簡單的回答“是”或“不是”,這樣就能培養學生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和有條有理有根據地回答問題或敍述理由的能力。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從中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就在直接的生活中。課始,通過學生熟悉的摩天輪、鐘錶、車輪、風車、旋轉木馬等物體運動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上的運動現象,並根據學生的感知規律,讓學生經歷觀察對比的思維過程,再通過交流,對旋轉運動的特點的認識就更加深刻了。這是旋轉運動現象的前提,由於前面的觀察、模仿做動作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較為深刻的表象,所以讓學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體旋轉的`現象時,學生視角較為廣闊,但是在表述現象時還不是很清楚。

活動化的數學教學,自主化學習方式。數學教學是活動教學,課中我創設機會讓學生“做數學”,在活動中進行觀察、操作、探索。在整個數學中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開展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獨立探索,合作探究,大膽創新。

最後讓學生欣賞圖案,逐步發現數學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學習數學的情感得到鼓舞。總之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綜合運用了所學知識,充分體現新課程所倡導的課堂的綜合性、實踐性。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通分》這一模塊的主要內容是理解通分的意義,能夠對異分母進行通分,為下一步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打下基礎。學生已經學習過了如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在通分時會正確應用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找到兩個數的公分母。進而,對兩個異分母分數進行通分。

首先,由一些同分母分數和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比較引出當兩個分數的分母如果不相同該怎樣進行大小的比較,從而引起學生對學習通分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來解決,師生共同總結出如果把這些分母不相同的分數轉化為分母相同的分數那麼再進行大小的比較就會比較方便。引出通分的.概念: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數的過程叫做通分。同時,引導學生找出通分時怎樣確定同分母分數的分母,用什麼數做公分母會算起來會比較簡便,學生經過小組討論會得到用異分母分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就可以找到公分母。

理解了通分的意義,並掌握了通分的方法後,通過一系列的練習,讓學生熟練地把兩個異分母分數通分,並進一步對兩個以上的異分母分數進行通分,這裏可以放手讓學生在練習時大膽嘗試。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這是開學的第一課,一來就學習負數,很擔心孩子們會接受不了。因此我認真地看了教師用書,學習了錢教導是怎麼上這課的。之前聽過錢教導兩個版本的《認識負數》,受益匪淺。

個人覺得教材上出現的温度計與實際生活中學生能接觸到的温度計不符,温度計都是隻有攝氏度,而沒有其他的東西在上面,而且作為教材上首次出現這類知識,個人覺得教材內容上對學生學習新知干擾太大,這些知識太專業了,不利於老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

剛剛學生把課堂作業送來了,大概看了一下,學生對正、負數的書寫都沒有問題,對數進行分類都能完成的很好。有三個學生把“+、-”號寫成正、負這樣的語文表達方式而沒有用數學符號。課堂上首次出現“+、-”號的時候,只是讓學生互相讀了一下,沒有讓學生説説它表示的意義,以為書寫的時候都能注意到,不過還是有幾個學生出現問題了。

不過回顧整節課,學生表現還是比較積極,除了剛上課的那幾分鐘裏,學生有點不太適應以外,隨着我不斷的鼓勵、調動,在其它時間裏,大部分學生都在積極參與,課堂倒也不顯得沉悶。

困惑:

1、教材是直接從“幾個城市的'不同氣温中”讓學生知道負數的應用,並認識負數的。這樣做,學生對為什麼要產生負數的源由不太清楚,至少認識不深刻。我從“要表示出比0還要低的温度”引入是不是更好?

2、教材在編寫負數的例子時單一地用負整數,這樣做容易使學生產生一個錯覺,認為負數就是一些與非0自然數相反的數,即負整數。雖然有練習中出現了一個"-88.3",但這顯然不夠。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摺疊》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數學與生活”部分的第二節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及展開圖之後,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親自動手,體驗立體圖形和平面展開圖之間的關係,從而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建立表象,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學生今後形成較強的'探索能力打下基礎。

本節課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了互動探究式教學。即我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課件出示長方體與正方體展開圖,讓學生觀察、想象它們各能折成什麼立體圖形?再出示三稜柱的展開圖,讓學生繼續觀察,它能折成什麼立體圖形?)立足於“導”,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知識,再讓學生動手摺疊“小房子”、“三稜柱”等立體圖形,接着展開房子,在圖中相應位置標出天窗和門,再通過我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自覺地總結和掌握解決問題過程中所用到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中,我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的自由,學生通過互動探究獲取新的知識、能力,經驗與意識。課堂上,我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積極作用,學生自評、互評或教師評議讓學生興趣盎然,樂於其中,充分發揮教師角色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使每位學生獲取不同的經驗與自信。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新教材中的“數學廣角”一直是教師感歎難教、學生感覺難學的內容,這次“找次品”也不例外。我在教學本節課後,感觸很多。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説過這樣一句話:“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説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悦的體驗。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的引導能讓學生對學習的程序、方式、方法、策略等有更進一步的瞭解.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引導者、合作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因而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並體驗成功的喜悦。為此,本節課我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獨立探索、儘量地顯現他們的不同稱法,最後通過對比發現結論。如我首先安排了從3瓶、5瓶藥中找次品,採取學生動手實踐、小組討論、猜想探究的方式教學。其次安排了9瓶藥中找次品,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説出各種找次品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並要求學生歸納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最優策略,從而讓學生經歷由多樣化過渡到優化的思維過程。如分幾份最好?每份幾個最好?引導學生髮現把藥瓶分成3份稱的方法最好,進一步認識找次品”這類問題,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來。

隨着課後進一步的研討和交流,特別是自己一個人冷靜地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地思考後,發現諸多問題:

1、學生的情緒狀態有低走的嫌疑;整堂課學生的情緒是比較低的,課堂氣氛也是較緊張的。學生情緒最高的是玩遊戲的時候,在課堂的後段,學生的情緒沒有開始高。2、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我發現,過多的師生對話充斥整堂課,缺乏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衝突,這是這堂課的癥結所在。從聽課老師的反映和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看,問題還較嚴重。

3、教師語言的把握和引導還要加強。一個深刻的數學思想確實能快捷地解決一個複雜的問題,而且這應該也是數學課堂教學追求的方向。但一個深刻的數學思想,想要讓學生在這一堂課上理解,消化並能在日後的問題解決中加以運用,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師有着高超的語言藝術,以什麼方式詮釋,什麼時候,説到什麼火候,很關鍵。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面對新的教學內容,我們習慣性的反應就是“難”,可經過這次歷練,我才發現不是教材難,而是自己太“懶”,不願意去學習,不願意去思索,其實方法總比困難多。有效的課堂需要精心的預設,有效的課堂需要不斷反思。

我想感謝,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次難得可以鍛鍊的好機會.正因為如此我深刻的體會到當老師不容易,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這節課有一下幾個亮點。

1.關注知識、方法的形成過程

新課程要求注重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本節課不僅體現了這一點,同時也關注了數學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學。既注重了過程與方法,又重視了知識與技能。

我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明白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必要性,教材中創設的情景目的是説明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着這樣的要求;其次,幫助學生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機會,大膽地放手讓學生有計劃的動手操作,教材中安排摺紙活動,是為了學生直觀地理解兩個不同分數相加在圖形上所呈現的特點,從而使學生知道這兩部分的相加並不是分母與分母、分子與分子簡單的相加。因此,對於如何相加則可以作為計算的重點,當學生初步理解先通分,後相加的算理後,教師仍應結合直觀圖形,請學生説明為什麼要先通分,以進一步讓學生加深理解其算理;再次讓學生在獨立探索中掌握異分母分數的減法。在學生掌握異分母分數的加法後,教師直接出示相應的減法,供學生進行獨立探索,當學生在嘗試後開展交流時,請學生用直觀的圖形來説明自己思考的過程,以幫助一些有困難的學生能形象的理解。

2、練習題的設計,注意知識的階梯性。我先簡單的看圖填一填,目的是讓學生將數圖結合起來,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時先通分的道理。其次還設計了填空,目的是引導學生熟練掌握通分的過程。在學生掌握了計算方法後,根據我的教學經驗蒐集了一些學生經常出錯的題,讓學生當數學小醫生進行辨析改錯,幫助學生鞏固新知。最後我設計了一道拓展提高題,這道題雖然比較難,但是學生通過畫線段圖分析比較也能正確解答出來,提高了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3、小組學習有效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老師組織的多次活動,都是以小組的形式呈現的。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內交流,最後修正自己的觀點,形成小組集體結論,代表後發言,可以補充完善,顯示集體的力量。在有限的`時間裏,給足學生説的機會、聽的機會、辯論的機會,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成就感,建立自信。

4、教師還十分注重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通過師評、自評、互評、小組評等形式來調整自己的學習,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傾聽別人的不同意見,學會用一種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的長處,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自主評價等多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

這節課的不足。

1、學生摺紙以及交流用的時間較長,導致後面練習時間有點緊張。

2、有些學生沒有熟練掌握約分的方法,導致算出結果後不能正確地寫出得數的最簡分數形式。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一、充分挖掘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為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有着無窮的奧祕,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激情,使其產生強烈的願望,在這節課伊始,施老師用謎語引入教學,充分挖掘教學資源,貼近了生活,喚起了學生的興趣。

二、注重自主探索,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説過:數學的生命在於探索。教師的任務是讓學生親歷探索的過程,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創新。教學中,施老師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讓學生自主探索分數之間的聯繫,從而發現規律,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在這其中讓學生折一折,形象感知分數的'基本性質;再讓學生看一看,發現規律;然後又針對性地設計兩個判斷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教學大大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一、取得成績

1、複習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及整數乘法中由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為學生學習“小數乘整數”做好了鋪墊,尤其是掌握了積的變化規律,為學習小數乗整數的算理有很大的幫助。

2、創設了一個“購買風箏”的情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數乗整數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探索新知。

3、在學習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如解決實際問題時,我讓學生小組合作思考交

流解決的方法,在師生的交流學習中,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計算方法,從而得到

許多有創造性的解決辦法。然後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

及方法。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感受自己最成功的一課時是截取積的近似值,之所以有良好感覺,主要是新理念,活課堂,多創新,多思維的作用,在此具體就不展開,因為更多的是存在的不足,需要反思過去,成就未來。

二、存在問題。

每次上課總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教學內容總是完不成,比其他老師要慢半拍;平時作業有學生總也會出現拖拉現象;作業正確率不高;計算性錯誤屢錯屢犯;對於簡便計算中乘法分配侓的運用總有學生不明白,總會有人出現把加號改寫成乘號;對於單位的換算這一單元知識涉及較少,學生遇到時出現錯誤百出的情況。

1、把一部分口算練習放在課堂加上對答案,佔用了一定的時間,但對於此涉及本人覺得還是有其必要性,這樣的競賽性口算練習可增強學生口算能力;

2、知識性內容講的過多;

3、課堂教學形式不夠靈活;(應使用多種形式)

4、作業一開始沒有全部抓住,有鬆懈;

5、對於作業質量沒有嚴抓,使學生感到作業對錯無所謂,錯了改一下也很快;(正在實行新的措施,改善作業質量,拒收不合格產品)

三、改進措施。

1、對於每單元的知識教學,一定要踏踏實實的講解到位,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注重雙基的訓練,每個知識點都要讓學生過。不要炒夾生飯,這樣才能讓自己後期的教學順利進行。

2、學生的學情不一樣,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礎也不同,要儘量抓住課堂上的四十分鐘,多關注後進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多給他們説話、板演的機會。

3、課前注意鑽研教材,注意要教學的內容與前期教學內容及後期教學內容的聯繫,對學生學習情況要清楚地瞭解,對學生可能出現疑問的地方進行預設,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隨機應變。

總之,這單元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思考交流的學習中,給不同的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本單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已經能夠識別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本單元在此基礎上系統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另外,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也是學生形成體積的概念、掌握體積的計量單位和計算各種幾何形體體積的基礎。

由於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還處於起步階段,經常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為此我主要採取兩個措施。第一,充分利用教具以及師生親自動手做了許多學具,有長方體和正方體框架、表面積展開圖、無蓋的正方體、兩頭空的長方體以及若干個小正方體,通過實物、教具,給學生充分觀察和實際操作的機會,將抽象的知識變成了學生能看得見、摸得着的現實物體,豐富學生腦中的表象建立概念,以動促思;第二,讓錯誤引發創造,善待學生的錯誤給學生“説理”“講理”的機會,充分挖掘錯誤中的合理因素,在多種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引導學生走向創造、走向成功。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本學年,本人擔任國小五(3)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學年來,我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一、教學中成功之處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更離不開數學。我經常對學生進行學數學價值的教育,以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並教育好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

新課程提倡從學生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發展問題意識。因此在教學時,密切聯繫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是多麼重要,學習數學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要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充分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教學中着重處理好兩個問題:如何把握好學生的學習起點,給學生多大的探索空間。

二、有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把數學課上得像語文課一樣既有人文精神、生動有趣、又有很濃的數學味道。

第二、對於一些後進生,學習興趣不高,作業不能自覺完成,還沒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利用輔助教學手段來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運用得還不夠。但是自身修改和製作課件的能力有待提高。

第四、對於後進生輔導工作由於時間問題或其它原因經常能還不到位。

總之,以後的教學工作要不斷總結經驗,認真進行教學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後進生的輔導工作,我相信有耕耘就會有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