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精

校園1.19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精,歡迎閲讀與收藏。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精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精1

寒假裏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真是讓人感動。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記得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説:“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

跟李老師比起來我感到卑微和慚愧,回想以前,面對個別孩子的頑劣和鬆散,尤其是反覆不定時,我總是忍不住會煩躁,會發怒。可每當發過脾氣,總會有一點自責:他們畢竟還只是孩子!於是,每次我又都會找藉口親切地同他們聊聊天,似乎這樣心裏才有一點平衡。現在想起來,孩子們曾經給過我多少尊嚴和寬容啊!和他們的愛比起來,我們這些老師甚至是大人的愛附加了太多的東西,顯得那麼單薄!試問自己;對於一個責備或是訓斥過自己的人,既不是父母又不是兄長,你能這樣去寬容和包容嗎?可這些孩子們能做到。他們眼中沒有絲毫的雜質,透出的都是單純、坦誠。跟李老師相比,我的學生年紀更年輕、心靈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護、去關心、去琢磨、去引導他們。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

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精2

寒假期間,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彷彿跟隨李鎮西老師從入職那一刻重新來過,去感受一個個難忘的師生故事、體會那一份份真摯的師生之情。敬佩李老師對教育的追求與探索、欣賞李老師對學生的關懷與投入,反思自己,唯有汗顏!

李老師初為人師,也是空有遠大理想,但沒有更多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但面對這種現狀他卻能夠一邊實踐、一邊大量的閲讀教育專著,使自己在專業之路上迅速的成長起來,這種對事業的敬畏,對知識的渴求是讓我敬佩的地方。

李老師在教學之路上不斷前進,但他始終不忘初心,一心撲在教育教學上。他和學生打成一片,學生親切的稱他為“老李”“鎮西將軍”。無論是在校就讀的學生,還是早已畢業的學生,學生永遠記掛着李老師,李老師也永遠牽掛着這些學生。一次活動、一份禮物,一篇日記——時間讓這份師生情更加深厚綿長,這是讓我羨慕的地方。

面對繁雜忙亂的工作,李老師能夠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把對工作的一些所得、所思及時的記錄在案,分享給大家。這種良好的習慣,讓他能夠帶給我們那麼多的精彩著作,李老師這種勤耕不綴的精神,讓我為之讚歎。

縱觀全文內容,裏面有生動的教育故事、有感人的書信、有精彩的活動、有寶貴的經驗、有難忘的課堂、還有感謝李老師的人、也有李老師要感謝的人。學生的一封書信,一份禮物,李老師會收藏至今;別人對李老師的一份關懷,一次幫助,李老師會銘記於心,李老師的這份真摯的待人之心讓我倍感可貴。

一本書會很快讀完,但李老師的教育精神卻讓我永遠也學不完!看李老師的書,去學習李老師的閃光之處,生活永遠是一本讀不完的百科全書!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精3

讀書是一種享受,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豐厚,可以跟隨書中的人物去體驗不同事情,是一場精神上的旅行。我在這場精神上的旅行越走越遠,於是我拜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愛心與教育》,從中獲得許多的啟迪,這也使我的教學工作開展的更從容。李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以及對愛的執著深深打動了我。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心”充滿了李鎮西老師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故事所震撼。就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要耐心地和學生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如果説最初的愛來自於職業的`要求,命令着自己,提醒着自己,那麼,能讓這愛綿延不絕的是我們的"心"。就如李鎮西老師在書中所説的“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

所有的故事都滲透着李鎮西老師的汗水,我能夠感受到他是如何與他的學生一起努力去把班級搞得有聲有色的。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學生受打擊,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麼,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用心去愛孩子吧!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精4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不得不為李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老師對學生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真正的愛而不是掛在嘴上的愛。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利用週末時間請學生去家裏做客,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遊山玩水走;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着愛的火花。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有哪些快樂和痛苦。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居高臨下的,而是發自肺腑的愛。當學生失意的時候,給他一些鼓勵,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他一點幫助;學生悲傷的時候,給他一點安慰;學生高興的時候,走到他們中間一起分享快樂……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做老師,更會吧我們當做他們的朋友甚至親人。愛學生就讓我們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吧。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對於孩子,要教導他們,有時很困難,有時也很容易,只要真正愛他們,他們會愛你得更深、更真切。當愛存在與師生之間的時候,就無堅不摧。作為一個教師,當然需要淵博的知識,也需要紮實的基本功本領,但更需要愛。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精5

為師者,絕非泛泛。而論為何為師者,圖各有所。因無愛者眾多,又因世事所困,情亦不可抑,往往遷怒於學生。再論為師者,欲教之,無愛,難學,教學恐無相長。李君為教師範,可謂良師也。

吾觀其書歲餘,心中感慨。曰:愛學當先愛師。焉系者愛也。古人云:仁者無敵。為事戰場,為學兵法,不出一兵一卒,攻心為上。兵卒,懲罰也。故曰:為教戰場。而小小兒不宜,其年玩劣,無紀無心,攻心不攻,其攻,豈不悲哉!故大小分界,小則哄騙,大則攻心防線。教與學,不亦説乎?

一日,陶公見小兒欺於一人。喚之,不罰,以三糖與之。曰:爾先吾,獎。爾聽師言當獎。錯而改之再獎。人淚悔之。行知之言三句,於斯動容如此,三句三百杖。此為愛人之一:不責罰,獎為先。李君,曰:吾常與玩鬧,漸其心,友之。然,可因材施教。友有尊者之位,友有同輩之德。共言論,共相學,共相知。有其,圓心向。此為其二:無尊卑,友其心。又曰:感之。情,多倍於他。愛,多倍於他。李君言語常自責。欠生難還,其實不然。因其先用情,生感之,報而已。此因其心之由。如此師生情,教無學,學無進,無人可信。此為三:無所取,苟利已。師之重大,不在於人,在於事,育人之才,教人之德,授人之愛,無所不能。其間,歲幾方可見?責之大,非同小可。愛人其意見,無責,再愛,猶如紙上談兵。倘若無心教學,因錯言錯。無心向學,亦不尊師重教。乃荒學業,毀人亦害己,何言有愛人之心?此為四:有職責,育人才。

愛心有,愛人否。為教乃百年之效,真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