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數學教師教案(精選10篇)

校園3.05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師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教師教案(精選10篇)

國小數學教師教案 1

詳細介紹:

課題:不連續進位加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具的直觀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掌握萬以內不連續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並能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掌握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算理。

教具和學具

教師準備375個信封的投影片(如書上圖),準備計數板、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口算練習

50+70=30+600=30+300=

90+20=40+50=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樣列豎式計算?(相同數位對齊)

(2)得數十位上為什麼是6,而不是5?

(因為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3個十加2個十是5個十,再加上個位進上來的一個十應是6個十。)

(3)你覺得計算時應注意什麼問題?(十位上不要忘記加進上來的一個十。)

(4)回憶兩位數筆算加法的法則是什麼。

板書:筆算兩位數加法

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③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3、設疑

剛才我們複習了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筆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應當怎樣計算?(板書:1738+625=)能説出你計算的理由嗎?好了,學完這節課你就能順利解答這道題了。

(二)學習新課

1、不進位加法。教學例1。

求下面兩個數的和。請看圖

(1)教師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出示圖A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有多少個信封?(43個信封)教師接着出示圖B,放在圖A下面提問:這是多少個信封?(32個信封)

(2)要求兩個數的和如何列式?怎樣寫豎式?怎樣計算(相同數位對齊)如:

(3)計算後教師追問:相同數位對齊是什麼意思?(個位十位分別對齊)

(4)如果有百位呢?(教師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出示下圖中第一排的一個百一紮的兩紮信封和第二排中一個百一紮的一紮信封)變成如下的圖和算式:

師問:豎式的百位如何寫?(讓學生填)

(5)請學生獨立計算

師問:説説你是從哪一位開始加起的?為什麼把相同數位的數相加?(四人一組討論,明確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道理)

(6)在教師指導下理解算理

243是2個百4個十和3個一,132是1個百3個十2個一。個位上3個一加上2個一和是5個一。所以和的個位寫5;十位上4個十加上3個十和是7個十,所以和的十位寫7;百位上2個百加上1個百是3個百,所以和的百位寫3。只有是相同數位上的數它們的計數單位是統一的,才能相加。

(7)練一練

4111+367=

28+570=

師:為了對齊數位,注意豎式中第一個加數不要寫得太擠,在寫第二個加數時,要看好第二個加數的最高位,應該和第一個加數的哪一位對齊。

2、進位加法。出示例2【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270+58=(如下圖所示)

(1)請學生獨立列出豎式,並計算。

(2)師問:十位應該怎樣計算?(關鍵性問題)

(3)教師演示、操作活動投影片(如圖),使學生明確算理、7個長方形和5個長方形合起來可以組成一塊正方形計數板(100)和2個長方形。指導學生寫出豎式,十位相加滿一百,要向百位進1。

(4)學生獨立填寫百位結果。

(5)練一練

(6)小結:計算時注意:十位上的數相加滿十,不要忘記向百位進1,同時百位上不要丟掉進位的1。

3、進位加法。【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例3求809與3764的和。

(1)請學生自己列橫、豎式,並計算。

(2)重點思考:百位上的數相加滿十,應該怎麼辦?

(3)做完後同桌互相説説,你是怎麼做的?為什麼?

(4)討論:三、四位數的加法和兩位數加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三、四位數的加法和兩位數的加法一樣,都是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而且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不同點:加數的位數不同)

(5)總結三、四位數加法的法則。(在原法則板書上改)

標題的兩位數改為三、四位數。

第③條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改成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三)鞏固反饋【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1、直接在豎式上計算

2、列豎式計算

238+326=1629+527=715+8605=

3、判斷正誤並改正。

4、課後總結

(1)今天學的是什麼知識?(出示課題)計算法則是什麼?説説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2)解疑

我們已學完本節知識,請大家做一做開始的那道題,看誰會做並能做對。

1738+625=

板書設計不連續進位加

不連續進位加

國小數學教師教案 2

教學內容:

P37-38及做一做、練習九。

教學目標:

1、能辨認鋭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的描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能辨認鋭角和鈍角,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的描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出示主題圖)

1、師:小朋友,這是我們寧波的甬江大橋,看,橋面上無數根拉索與橋面形成了許許多

多的角。你能找一找嗎?

2、學生交流彙報,並讓學生用手指一指找出來的角。

提問:有關角的知識,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研究角。

二、教學新授

1、(出示剛才學生從主題圖中找出的角)

你能把這些角分分類嗎?怎麼分呢?(可四人小組討論)

2、學生彙報各組討論情況(學生一般會有兩種分類結果

1、根據是不是直角分

2、根據角的大小分為三類: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3、根據學生回答,歸納

師:根據角的.大小,我們可以把角的分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鈍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鋭角。

(把剛才找出的角分三類顯示)

國小數學教師教案 3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的內容及第69頁練習十六的第1—3題。課型新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親自動手,通過量、剪、拼等活動發現並證實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應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讓學生在動手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義、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

教學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探索和驗證。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剪刀、白紙、直尺。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什麼是三角形,誰能説出三角形有什麼特點?

生1: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生2:三角形有三個角……

師:三條線段圍成三角形後,在三角形內形成了三個角,們把三角形裏面的這三個角分別叫做三角形的內角。

師:現在,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一個三角形,畫一個有兩個內角是直角的三角形,開始。

(設置矛盾,使學生在矛盾中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

師:有誰畫出來啦?

生1:不能畫。

生2:只能畫兩個直角。

生3:只能畫長方形。

演示:請同學到黑板演示,是不是畫成這個樣子了?哦,只能畫兩個直角。

師:問題出在哪兒呢?着一定有什麼奧祕吧?想不想知道?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與三角形的內角和有關的數學知識。(板書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

二、自主探究

師:你能“畫幾種不同類型的三角形”?自己試着畫一畫。

(課件出示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圖)

生:可以畫鋭角三角形,也可以畫直角三角形,還可以畫鈍角三角形。

師:在數學上,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度數的和。你能想出幾種辦法求出三角形的內角和?

生:可以測量出每一個內角,然後求出三個內角的和。

師:好,下面我們用量角器分別量出每種類型的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然後計算出每種類型的三角形的內角和。

強調説明: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時,中心店對準角的頂點,0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角的另一半落在刻度線是多少度。

生:通過測量發現,任意一個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的和都是180°

師:你還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是180°嗎?

生:用剪刀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可以拼成同一個平角,也能得出三個內角的和是180°。

師:誰能展示一下?

生1:把一個鋭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然後拼一拼發現鋭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了一個平角,即180°。

生2:把一個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發現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了一個平角,即180°。

生3:把一個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發現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的還是平角,即180°

三、探究結果彙報

師:同學們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師:同學們通過思考探索、合作交流,發現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看似簡單的量量算算、剪剪拼拼,實際上是探索知識的實驗方法,這樣的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本領。

四、師生總結收穫

師:同學們,通過三角形內角和的學習,你在數學方法上有什麼收穫?

生1:我學會了測量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然後求和的方法。

生2:我還知道通過剪、拼的方法也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生3: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

五、板書設計

國小數學教師教案 4

一、教學內容

阿福的新衣---米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三、知識目標

初步建立米的長度概念,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四、技能目標

發展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估測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情感目標

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繫,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六、重點難點

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七、教具準備

直尺、米尺若干

八、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3、鞏固米的認識。

4、米和釐米的關係。

5、課間休息。(小故事)

6、鞏固新知

7、課後實踐活動

量一量自己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八、全課總結

xxxx

九、課後反思

學生利用手中的`尺子自己動手操作,對釐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但是我的時間把握還不夠準確,導致一些環節處理上還很不到位。

國小數學教師教案 5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教材第10頁例3以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經歷編乘法口訣的過程,知道乘法口訣的來源。

2、熟記1的乘法口訣。

3、會用1的乘法口訣口算相應的`表內乘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編乘法口訣的過程。

教學難點:會用1的乘法口訣口算相應的表內乘法。

教學準備

小棒

一、複習引入

1、對口令

①教師説算式,學生説口訣。

②教師説口訣,學生説算式。

2、擺小棒,説算式,説口訣。

每次擺2根,擺3次。

每次擺2根,擺6次。……

3、引入新課。

二、學習例3

1、擺小棒。一根一根地擺,邊擺邊説,1個1、2個1、……9個1

2、根據擺的情況,説算式。1個1是1、2個1是2、……9個1是9

板書:1×1=1

1×2=2

1×3=3

……

1×9=9

觀察算式,你發現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

3、編口訣。

①小組活動,你能編出這些乘法的口訣嗎?組長記錄。

②全班反饋。教師板書: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

一九得九

4、全班交流討論,説一説如:“一二”是表示什麼?“得二”又表示什麼?

同桌交流。

5、記口訣。①你怎樣記住這些口訣?

②熟記口訣。

三、課堂活動

説算式,對口訣。

1×3————一三得三

……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還有什麼問題?

板書設計

1的乘法口訣

1×1=1一一得一

1×2=2一二得二

1×3=3一三得三

…………

1×9=9一九得九

國小數學教師教案 6

單元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係;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3、獨立自學,使學生初步認識弧、圓心角和扇形。

4、使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的含義,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5、通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單元重點

1、認識圓和軸對稱圖形;

2、掌握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理解圓周率“π”;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以及畫具有定半徑或直徑的圓。

第一課時 認識圓

(1)圓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2、會使使用工具畫圓。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圓的認識,通過動手操作,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係,認識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

畫圓的方法,認識圓的特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規等。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1、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行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麼線圍成的?簡單説説這些圖形的特徵?

長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梯形

3、 出示圓片圖形:

(1)圓是用什麼線圍成的?(圓是一種曲線圖形)

(2)舉例:生活中有哪些圓形的物體?

(鐘面、車輪、水杯、碗口等)

二、新知探究

(一)認識圓心、直徑和半徑。

1 、教師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1)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個圓紙片。

(2)課本第56頁動手摺一折。

折過2次後,你發現了什麼?再折出另外兩條摺痕呢?

(3)指出紙片的圓心、直徑和半徑。

2、自學,教師巡迴指點,發現難點。

3、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讓個別學生上台指出。

4、小組討論:

(1)什麼叫半徑?圓上是什麼意思?畫一畫兩條半徑,量一量它們的長短,發現了什麼?

(2)什麼叫直徑?過圓心是什麼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圓的直徑的長短,你發現了什麼?

(3)小結: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直徑,且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且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5、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1)學生獨立量出自己手中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長度,看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然後討論測量結果,找出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得出結論:在同一個圓裏,

(2)58頁做一做第一題。

(二)畫圓。

1、介紹圓規的各部分名稱及使用方法。

2、讓個別學生説出老師剛才是如何畫圓的。

學生自學課本第57頁並小結出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3、小組內畫r=3cm的圓。組長檢查評比,然後全班評比。

三、當堂測評

1、判斷,並説明理由。(40分)

(1)半徑的長短決定圓的大小。 ( )

(2)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 )

(3)直徑是半徑的2倍。 ( )

(4)圓的半徑都相等。 ( )

2、畫一個半徑是2釐米的圓。再畫一個直徑是5釐米的圓。(30分

3、思考題:在操場如何畫半徑是5米的大圓?(30分)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迴查看,發現疑難。

小組內評比,糾錯。組長組織解決存在問題

四、談收穫、講表現。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對自己的課堂表現還有什麼提議嗎?覺得在哪些地方還需改進。

國小數學教師教案 7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結合活動內容作實例,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徵的過程

3、逐步發展學生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利用鏡子進行幾個簡單而有趣的試驗,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學生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的學生大部分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沒有時間輔導孩子,鏡子雖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是他們是否能去認真仔細觀察鏡子中的學問呢?要以此來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帶着問題去學習對他們來説會更有趣味。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故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請你們仔細聽,然後看看誰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續講下去,‘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裏也有一輪,猴子以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裏,猴子大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麼也撈不出“月亮”。

也許學生還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師:這是為什麼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裏,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讓學生想一想,説一説,與同伴流。)學生可能知道:

(1)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

(2)雨過天晴,路里積水中會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麗的地板,也出現倒映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鏡子中的數學”。(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範

(1)在實物投影上放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E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上),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裏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説一説看到了什麼?有什麼發現?

A、看到了整個的“王”字

B、鏡子裏的圖形是鏡子外的圖形的對稱圖形。

2、試一試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一面小鏡子,做一下第(1)題

(1)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裏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2)説一説,看到了什麼

(3)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

A 8

(4)全班交流,選出幾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題

(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鏡子,按本題圖示的情境,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在鏡面前擺一擺,對比鏡面中的圖形和桌面上的圖形有什麼關係。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鏡面的對稱現象。

第(3)題

投影出示課文情境圖,想一想:機靈狗鏡子判斷“現在是5時”對嗎?

猜一猜:現在是幾時?

(4)實驗證明

A、取一時鐘,將時間調至7時正(時鐘鐘面上不顯示數字)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鐘面。鏡子自然朝向學生。

D、讓學生觀察鏡子裏的圖形,比較課文裏的鐘面圖形,可以看出是一樣的。

E、將鐘面反轉,讓學生看清鐘面時間。(7時)

(5)練一練

A、教師將時間調至3時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時鐘

D、讓學生觀察鏡子,想一想:現在是幾時?

E、反轉時鐘,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3題。

第一題:

(1)先讓學生猜一猜,並打上對號

(2)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這是一種尋找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位置的簡易方法,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明白,如果對稱圖形能對摺,那麼摺痕就是對稱軸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徵的物體,無法對摺,那麼租用鏡面對稱原理的對稱圖軸的辦法也是明智的。

2、實踐活動

3、

(1)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裏展覽。

(2)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開展這類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得到張揚,滿足那些具有較強空間觀念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且也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對稱圖形的特徵的理解和掌握。

國小數學教師教案 8

教學目的: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係,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3.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主題圖。

教學方法:

談話法;情境教學法。

一、談話導入

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二、探索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

1.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要比較什麼?你有什麼辦法?

2.小組交流,明確: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時間裏誰跑得遠,誰就快。這個同一時間在這裏就是1小時,那麼拖拉機1小時跑了120÷2=60(千米)而麪包車1小時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麪包車跑得快。

3.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1時、1分、1秒。在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題中,拖拉機的速度是60千米/時,而麪包車的速度為70千米/時。因此,麪包車的速度快。

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明白要想知道誰跑得快,不是看誰行駛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統一時間內誰跑得遠,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

4.讓學生根據這一情境得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係。速度=路程÷時間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拓展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認識,也可以把學生課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交流。

通過實例,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真正明確了路程、時間、速度這三者的關係。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試一試”第一題。讓學生看圖,根據情境解答。進一步鞏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係。

2.完成“試一試”第2題。

三個算式結合具體情境去體會、思考、交流、彙報。讓學生進一步理清三者關係。

四、總結談話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呢?

國小數學教師教案 9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國小學科:數學

2、課時:2

3、學生課前準備:認識了長方形,知道長方形的特點,對圖形的周長有初步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瞭解了長方形特點,學會了測量,瞭解了一些測量單位並對周長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學校計算其他圖形周長、面積的基礎。

教材通過讓學生計算“花邊有多長”幫助學生探索和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進而歸納出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方法

情境激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等教學方法。

花邊有多長

教學目的: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能運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形周長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師:同學們,在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圖形的什麼?生:圖形的周長。

2、那麼什麼又是圖形的周長?生: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二、情境導入:

我們班下週要召開主題中隊會了,為了使我們的教室更加美麗,我們要在黑板的周圍圍上一圈漂亮的花邊,我們買多少花邊材料呢?

如果買多了浪費,少了又不好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設計一下,看看花邊有多長合適,好嗎?

(板書課題:花邊有多長)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師:下面大家來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花邊繞黑板轉了一週)這就是我們的黑板,老師給黑板佈置漂亮的花邊,花邊是怎樣佈置的?

生:花邊是繞着黑板的邊遍佈置的。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要想知道花邊有多長,就是求什麼呢/

生:得計算黑板的周長。

師:黑板是什麼圖形,它有什麼特點呢?

生:黑板是長方形,它有4條邊。相對的兩條邊相等。兩條長的邊叫長,兩條短的邊叫寬。

師:同學們説的非常好,老師給大家帶來兩條信息(大屏幕出示:黑板長34分米,寬12分米)誰來讀一下?(找生讀)

我們根據這兩條信息可以求出什麼?

生1:我們可以求出黑板的周長。

生2:我們還可以求出花邊至少有多長。

(大屏幕出示問題:花邊至少有多長?)

2、師:花邊有多長?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寫在練習本上,再在小組裏交流,看哪組的算法多,方法妙。

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活動)

彙報交流(4人小組交流,彙報算法和算理。哪一種方法簡便,喜歡哪一種。)

師:誰來彙報你們的想法?並用文字來表示這種算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生1:我把4條邊加起來,34+12+34+12=92(分米)

長+寬+長+寬

生2、我把兩個長和兩個寬加起來,34×2+12×2=92(分米)

長×2+寬×2

生3、我把長和寬加起來,再乘2,(34+12)×2=92(分米)

(長+寬)×2

師:同學們的算法都很好,你們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1、嘗試練習

師:同學們的想法有道理,哪種方法有對又快呢?下面比一比好嗎?

同學們翻開課本47頁,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做一做”的兩個長方形的周長,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

分3組,每組選擇一種算法,指名到黑板板演。

師:通過剛才的練習,現在你覺得哪種算法最好?

生:第3種方法最好,簡便,算起來快,不容易出錯。

師:説的非常好,以後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求長方形的周長。

2、聯繫生活,解決問題

(大屏幕出示)

(1)求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2)下面是一塊長方形的草坪,求草坪的周長。

(3)考考你:學校足球場是一個長方形,長100米,寬75米。張明沿着足球場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

(4)動手操作:自己動手用兩個長8釐米,寬6釐米的長方形紙板,把它們拼起來,算一算所拼成的圖形的周長。

學生課堂完成不了,課後繼續操作研究。

五、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們學得很認真,説説你們的收穫吧。

教學反思:

這節課教學最大的特點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了開放性、實踐性、趣味性較強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合作交流學習數學,理解、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作用,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學習主動權,讓學生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1、注重創設問題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從現實生活出發,力求使課堂教學體現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

2、注重算法的多樣化與思維的靈活性,教學中能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讓學生在探索體驗中學習,在獨立思考、相互交流中逐步提高,不斷髮展。學生個體在獨立探究中,應該允許他們對數學概念有多元的表徵,張揚學生的思維個性。但是我們不能盲目地張揚學生思維的個性。

本節課不足之處:對於小孩子,從小就要培養有根有據地清清楚楚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説完整的話。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孩子已經把長方形各部分的名稱忘了,表達的語言不夠準確,有很多可以寫出來,但是就是説不清楚;還有的孩子不喜歡傾聽別人的意見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教師長期訓練,讓教學的評價手段多樣化。

國小數學教師教案 10

學習內容:

認識整時(教材84頁)

學習目標:

1、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

2、結合生活經驗,學會認識整時。

學習重難點:

1、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

2、結合生活經驗認識整時。

學具準備:

主題圖、大鐘面、小鐘面。

學習活動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談話

師:今天早上天亮不久後,小紅家的鬧鐘就響了,聽到鬧鐘響後,小紅在做什麼呢?(出示主題圖)

2、指導看圖

師:小紅起牀了,媽媽在旁邊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揚她是一個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們也要像小紅那樣,聽到鬧鐘響了,馬上起牀,不睡懶覺,養成好習慣。

3、揭題

師:鬧鐘可以叫我們起牀,那你還知道鐘錶有哪些作用呢?

生:可以幫助我們認時間,告訴我們幾時了……

師:鐘錶在生活中經常用到,它的本領可大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鐘錶。

師:板書課題——認識鐘錶。

生:(齊讀課題)

二、組織學習活動

活動一:認識鐘面

問題:你想知道鐘面有幾顆針嗎?它們表示什麼嗎?

讓我們看一看,比一比。

1、觀察鐘面

師:引導學生拿出學具鐘面,仔細觀察鐘面上都有什麼?

生:仔細觀察鐘面。

生:彙報觀察的結果。(有兩根針,還有1~12這些數字……)

2、比一比

生:同桌互相比一比兩人的學具鍾,看看鐘面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彙報(都有兩根針和1~12這些數字)

活動二:認識時針和分針

問題:鐘面上的兩根針有什麼特點?

要求:

1、仔細觀察鐘面。

2、組內交流分享。

3、全班交流。

4、教師小結:對,你們觀察得真仔細,一根更長更細的叫分針,另一根更短更胖的叫時針。(結合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板書特徵:時針短、胖;分針長、細)

5、同桌互相指一指,認一認,説一説。

活動三:認識整時

問題:你想知道幾時在鐘面上是怎樣表示的嗎

1、認識第一個鐘面上的時刻(7時)

這是小紅早上起牀的時刻,你知道是幾時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問:這個鐘面上的分針指着幾?時針指着幾?是幾時?

生彙報:分針指着數字12,時針指着數字7。

師小結:當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7就是7時。

2、認識書上第84頁主題圖下面的三個鐘面

師指着第一個8時的鐘面,問:你能説出鐘面上的時刻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彙報觀察認時間的結果。(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8,我知道是8時)

師:分針指着12時,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板書,生齊讀)

按上面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先認,師再結合學生的彙報小結認整時的方法。

師小結:我們把剛才我們認的這四個時刻都叫做整時。(板書:整時)

3、撥鍾(認整時)

師撥鍾生認。同桌互撥互認。師説時間生撥鍾。

三、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