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身體小鼓小班藝術教案(通用10篇)

校園1.36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身體小鼓小班藝術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身體小鼓小班藝術教案(通用10篇)

身體小鼓小班藝術教案 1

活動目標:

1、瞭解身體各個部位都會活動,並能通過活動創編出不同的姿態來做小鼓。

2、懂得活動能使我們的身體更靈活,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小鼓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

能根據音樂的變化來變換節奏和身體姿勢、方位敲鼓。

活動難點

同伴合作敲鼓。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音樂《歡沁》

經驗準備:

幼兒已感知過音樂及其節奏。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

提問:你們看到過鼓嗎?鼓是怎麼敲的。

小結(過渡):原來你們看到過這麼多的鼓,今天請你們看一看,我的鼓在哪裏。

二、單人鼓

1、教師跟隨音樂示範身體鼓的動作。

提問:我的鼓在哪裏?(身體上)

我的鼓都敲在身體的哪些部位?怎麼敲的?

小結:我的鼓在腳上、腿上和手上,我的這些部位都會活動;而且是跟着音樂有節奏地敲,還有一個調皮的小鼓藏起來了。

2、師生共同跟隨音樂做身體鼓的動作。(坐在座位上)

語言指導:我的小鼓很聽話,它在腳上敲一敲……變——拍拍拍,小鼓藏起來,骨碌骨碌啪。

重點指導:“變——拍拍拍”的節奏,變的後面要停一下,然後再拍三下手。

3、師生再次跟隨音樂做身體鼓的動作。(站在空位上)

重點指導:踏步走的時候,頭要左右擺動,面帶微笑。

三、創編“變”的動作。

引導語:調皮的小鼓還會變不一樣的動作來敲呢?看看我是怎麼變的。

1、教師變出不一樣的動作,請幼兒觀察。(教師演示鼓的高度變化、方位變化)

2、幼兒創編動作。

引導語:請你們也來做做調皮的'小鼓,變出不一樣的動作,看誰的身體最靈活!

1)教師單一説“變”——;“變”——;“變”——

(變得有創意的幼兒,教師就去拍拍這面鼓)

2)請個別有創意的幼兒展示動作。

提問:他們的動作有創意嗎?好在哪裏?

小結:他們的身體真靈活,可以蹲下,可以把手舉得高高的,還可以變換不同的方向,我們也來試試看好嗎?

3)再次嘗試創編。

四、朋友鼓

引導語:剛才是一個人敲鼓,我現在想要找個朋友跟我一起敲。

1、 教師與一名幼兒嘗試合作示範朋友鼓

提問:我們的朋友鼓是怎麼敲的

小結:我們首先分配好鼓和鼓手的角色,面對面站好,然後鼓手去敲鼓,左右手交替拍,小鼓要變出不一樣的動作。

2、 個別幼兒嘗試與同伴合作敲朋友鼓

重點指導:

1) 兩人協商確定好鼓和鼓手的角色。

2) 在敲鼓的時候左右手交替拍。

3) “變”——的動作要有創意。

4) 眼睛看着朋友,面帶微笑。

3、 邀請同伴,全體幼兒共同敲朋友鼓

教師參與其中,觀察指導並與幼兒共同遊戲。

身體小鼓小班藝術教案 2

活動目標:

1、認識大鼓和小鼓兩種樂器,能聽辯大鼓和小鼓的聲音。

2、在大小遊戲中能聽音樂作出相應動作,感受ta ta,titi ta兩種節奏,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大鼓、小鼓各一面,活動道具一個,《大鼓小鼓》音樂CD

活動過程:

一、引起動機

伴隨鋼琴《大鼓小鼓》師生做相應的動作入場。

要求幼兒學習傾聽鋼琴聲音的大和小。

二、遊戲――極大極小,極高極低

在鋼琴聲中加入大小鼓的聲音,讓幼兒聽到大鼓小鼓聲音時做不同的立即反應的動作,感受大小、高低。

如:聽到大鼓的聲音手上舉,聽到小鼓的聲音蹲下來。

聽到大鼓的聲音張大嘴巴,聽到小鼓的'聲音閉上眼睛等。

三、幼兒肢體探索遊戲

1、出示大鼓和小鼓,讓幼兒聽辯聲音的區別。(音量、音質、節奏)

2、幼兒肢體探索遊戲

引導幼兒從肢體中獲得大小遊戲的方式,並在鋼琴和鼓聲中游戲:

如:聽到大鼓拍手,聽到小鼓拍腿;聽到大鼓跺腳,聽到小鼓拍手等。

3、出示活動道具,引出大象、小狗和大鼓、小鼓進行配對,並引出歌曲《大鼓小鼓》

4、聽音遊戲聽CD玩遊戲。

第一遍:聽到大鼓、大象時走路,聽到小鼓、小狗時跑步;

第二遍:聽到大鼓、大象時手上舉拍手,聽到小鼓、小狗時蹲下食指相碰;

第三遍:聽到大鼓、大象時做打大鼓的動作,聽到小鼓、小狗時停住閉眼。

四、結束部分

出示活動道具,以教熊和猴子學習大小鼓結束活動。

身體小鼓小班藝術教案 3

活動名稱:

大鼓小鼓(小班打擊樂)

活動目標:

1、在做做玩玩中感受聲音,體驗探索聲音大小的樂趣。

2、通過身體樂器鞏固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樂節奏,並用樂器演奏歌曲。

活動準備:

1.進場音樂《快樂拍拍拍》

2.音樂《大鼓小鼓》

3.圖片:大鼓和小鼓

4.塑料小瓶。豆子4筐

5.鈴鼓

活動過程:

一、進場音樂《快樂拍拍拍》,帶領幼兒用小手拍拍,初步感知節奏Tata,titita

二、自制沙錘,感知聲音的大小。

1.出示大鼓和小鼓的圖片,讓幼兒觀察鼓的`大小,並用身體樂器感受大鼓小鼓不同的聲響。

2.自制樂器沙錘,用樂器來表示聲音。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教師出示一個小瓶),你能讓她發出聲音嗎?

師:教師出示豆子。(今天老師還為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的豆子,那豆子和小瓶子在一起能發出聲音嗎?(幼兒自由探索自制沙錘)

並用手裏的沙錘探索大鼓和小鼓的聲音。(力氣大發出大聲和力氣小發出小聲)

三、歌曲《大鼓和小鼓》

1.傾聽音樂,帶入歌曲《大鼓小鼓》,嘗試用自制樂器進行兩種節奏型伴奏tata(tongtong) titita(dongdongdong )

2.帶入樂器(鈴鼓)表演

今天小樂器也來到了我們身邊,讓我們和小樂器一起來給大鼓和小鼓伴奏吧!

3.樂器分組表演(一組敲鼓,一組搖鈴)

四、小樂器累了,讓我們輕輕地把它們送回家吧,活動結束

身體小鼓小班藝術教案 4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歌曲,《我的小鼓》及節奏。

2、體驗演奏打擊樂器的樂趣。

教學重點

學會歌曲《我的小鼓》。

教學難點

學習節奏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教具小鼓一個

教學過程

(一)教師出示小鼓,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將小鼓掛於胸前,雙手拿鼓槌輕輕敲擊小鼓兩下。

2、教師:

(1)這是什麼?(小鼓)

(2)我們用什麼來演奏它呢?(用鼓槌敲)

(二)教師邊念兒歌邊示範小鼓的演奏方法。

1、教師(用神祕的語氣):你們知道嗎,我的小鼓還會説話呢!

2、教師邊念兒歌,邊敲小鼓,按照“我的小鼓敲敲”的節奏,一拍一下的敲擊小鼓。

3、教師邊提問邊做敲鼓的動作。

教師(1)小鼓是在什麼時候説話的?

(2)每次説幾下?

4、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便敲鼓。

(三)教師帶領幼兒邊唱歌曲邊演奏小鼓。

1、教師:我的小鼓不僅會説話,還會唱歌呢!

2、教師邊敲擊小鼓邊唱歌,幼兒欣賞。

3、教師帶領幼兒練習邊唱歌邊敲小鼓。在每次敲擊小鼓前,教師要給與一定的動作提示。

4、幼兒較為熟練地掌握後,教師請幼兒自由尋找同伴,互相之間唱一唱、敲一敲。

身體小鼓小班藝術教案 5

活動目標:

1、感知故事中的不同形象,豐富詞彙:“紅紅的”、“雪白的”、“金黃色的”。

2、通過教具的演示,理解故事情節和動物形象。

活動準備:

1、教具:小象、蝸牛、小狗、熊爺爺、小鼓、鼓槌

2、草地、小花、小樹背景圖

已有經驗準備:認識鼓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小鼓

教師邊指邊提問:

1)你們看這是什麼?(小鼓)

2)我們來看看它的身體是什麼顏色的?(紅色……)

師:你們説得真好,老師用更好聽的話來説,紅紅的鼓身,我們一起來説説看。

3)再來看看它的鼓面是什麼顏色的呀?(白色……)

師:恩,真棒。我也用更好聽的話來説,雪白的鼓面,我們一起來説説看。

4)你們看這鼓槌又是什麼顏色呢?(金色,黃色……)

師:金黃色的鼓槌,我們也來説一説。

小結:這隻小鼓真漂亮,紅紅的`鼓身,雪白的鼓面,金黃色的鼓槌。

師:可是這隻小鼓是誰的那,讓我們來聽一聽故事。

二、教師邊演示桌面教具邊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1、講到“小鼓真漂亮……”時,教師手指小鼓,啟發幼兒説出“紅紅的鼓身,雪白的鼓面,還有金黃色的鼓槌”。

2、講到“小蝸牛先看見了……”時,請幼兒説一説小蝸牛看見了會把鼓槌當做什麼呢?幼兒學一學蝸牛爬的動作。

3、講到“小狗遠遠地跑過來……”時,請小朋友猜猜小狗會把鼓槌當作什麼,學學小狗的動作。(幼兒學一學小狗啃骨頭的動作)。

4、講到“熊爺爺也走過來……”時,請小朋友猜一猜熊爺爺又會把古槌當成什麼,他會怎麼做,(幼兒學一學熊爺爺拄枴杖的動作)。

師:這隻小鼓是誰的呀,是誰送給小象的?好聽嗎?我們再來聽一遍,這次呀,老師可有個要求,請你和我一起講蝸牛,小狗,熊爺爺它們看到鼓槌是怎麼做,怎麼説的?

三、教師演示桌面教具,帶領幼兒講故事。

教師用提問及留白接説的方式,引導幼兒完整地講述故事。

師:現在,你們知道這是誰的鼓槌了嗎?可是這個故事還沒有題目,我們來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吧!

四、情境表演

老師請四個幼兒分別來扮演小象、小蝸牛、小狗、熊爺爺,其他幼兒跟着老師一起復述故事。

師:恩,你們剛才啊都講得很好,現在啊,老師要請四個小朋友來表演哦,誰願意來?請到的小朋友等下輪到你的時候可要大膽地説,大膽的表演哦,下面的小朋友呢,就要跟着老師一起講故事。

附故事:《小象的鼓槌》

小象過生日,媽媽送給它一隻小鼓。

小鼓真漂亮,紅紅的鼓身,雪白的鼓面,還有一隻金黃色的小鼓槌,小象好喜歡。

可是粗心的小象,還沒玩幾天,就把鼓槌給弄丟了。鼓槌鼓槌,你在哪裏呢?

鼓槌靜靜地躺在草地上,小蝸牛看見了。它一面吃力地爬過鼓槌,一面嘀咕:這是座什麼?又滑又硬,真難爬!

小狗遠遠地跑過來,它可是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肉骨頭!啊嗚,剛啃了一口,它就搖着頭走開了。

熊爺爺走過來,它以為這是前幾天丟了的枴杖,就把鼓槌撿起來。哎呀,不對,太短了!

小象揹着小鼓來了。咦,這不是我的鼓槌嗎?它什麼時候跑到這兒來啦?咚咚咚,鼓聲一響起來,大家都來了。嘿!小鼓敲出的聲音還真好聽!

身體小鼓小班藝術教案 6

教學意圖:

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説,幼兒園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鮮的,他們對於如何在集體中學習,生活,如何與他人相處,毫無經驗。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孩子社會性情感更顯得尤為重要。叮叮咚咚的撥浪鼓,晃啷晃啷的鈴鼓,圓圓肚子的小紅鼓,此類樂器更因其外形可愛、聲音悦耳、節律感強等特點而深受幼兒的喜愛。童謠《我的小鼓響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響咚咚》。由於歌曲曲調優美,歌詞詼諧有趣,又具有關心他人的含義。小班語言文學活動《我的小鼓響咚咚》仿編童謠。活動旨在讓幼兒在學習、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仿編”。使幼兒在體驗優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時,通過與同伴、教師之間的互動,發展想象力、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欣賞、理解童謠內容,萌發對小鼓的喜愛之情。

2、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對童謠的理解、表現能力。

3、技能目標:理解童謠內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誦童謠。

4、創造力培養目標:培養初步的知識經驗遷移和仿編能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準備:

1、知識準備:

自由玩小鼓並聽小鼓的咚咚聲。

2、物質準備:

小鼓,多媒體設備,課件:開、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圖片及聲音。

3、物質準備:

收集各種各樣的鼓,裝飾佈置環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我的小鼓響咚咚》的音樂背景下帶幼兒拍手唱歌坐好。

提問:小朋友們,剛才你聽到歌詞裏面有什麼?

二、展開教育

(一)引導幼兒理解並學習朗誦童謠。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童謠。

2、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一遍童謠。

3、幼兒跟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

4、請個別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4人一組,分2-3組)

(二)引導幼兒仿編童謠的後兩句。

1、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 (根據6種圖片如:開、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説出6種相應的'象聲詞)

提問:小鼓還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它做什麼事情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呢?(當幼兒説出小鼓做的一種事情,教師出示相應課件圖片及聲音,請6個幼兒分別説出與6種聲音相應的象聲詞及做什麼事情)

2、引導幼兒仿編童謠。

(三)根據以上方法教師引導幼兒自由仿編童謠。

三、活動結束

教師小結活動過程,帶幼兒把自己編的童謠帶回去給別的小朋友聽。

四、活動延伸

幼兒在午睡時,同伴可以引導幼兒用關心他人,不影響他人的正確行為來表現。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積月累,潛移默化。

附童謠:

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説話兒它都懂,

我説小鼓響三聲,

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呦呦,這不行,

妹妹睡在小牀中,

我説小鼓別響了,

小鼓説聲:“懂,懂,懂”!。

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分三個環節。在學習童謠環節中,教師創設幼兒喜愛的“和小鼓做遊戲”的情境,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學習童謠。幼兒能夠較深入地理解內容,體驗童謠的語言結構和韻律特點。在引導仿編過程中,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引導遷移生活經驗,幼兒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思維活躍、發言踴躍,快樂地完成了仿編學習。活動環節清晰,層層遞進,較好地實現了活動目標。

教師本身的示範引導作用不可忽視。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教師要學會大膽放開自己,讓自己充分為自己的教學活動服務。親切的態度,誇張的語態,優美的歌聲等等。這些都是一節好的音樂活動所必備的。

身體小鼓小班藝術教案 7

一、活動目標

創設兒歌“我的小鼓響咚咚”的遊戲情景,通過欣賞理解兒歌內容,讓幼兒體驗關心他人的情感。

二、重點與難點

引導孩子體驗和表現出與教學情景相符合的情感。

三、活動預備

1.佈置一個“娃娃角”,有一張小牀,牀上有被子和小枕頭。

2.預備一隻會眨眼的布娃娃。

3.錄音機和錄有娃娃的哭聲的錄音帶。

4.將各種大小不同的鼓間隔地放成大半圓形。鼓棰放在鼓面上。

四、設計思路

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説,幼兒園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鮮的,他們對於如何在集體中學習,生活,如何與他人相處,毫無經驗。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孩子社會性情感更顯得尤為重要。

兒歌“我的小鼓響咚咚”這一教材內容,就隱含着關心,不防礙別人的思想內涵。因此,在活動過程中,語言學習不作為主要目的,而是通過創設反映兒歌內容的情景,讓孩子們在説鼓,哄小妹妹睡覺的遊戲過程中體驗,理解兒歌所反映的思想情感,從而引導幼兒表現出與兒歌內容相一致的情感。

這一設計力求體現發揮環境在教育中的作用,使孩子們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不知不覺地流露出最自然,最真摯的感情。

五、活動流程

情景感知——體驗理解——內化遷移

(一)情景感知

1、幼兒做模擬動作進活動室。

內容是“玩具兵進行曲”孩子們聽着歡快的旋律,做着吹喇叭,敲銅鼓等各種帶有節奏的模擬動作,選一環節的目的,是使兒童的情感迅速聚焦,進入持續的情景,感知特色的情景。

(二)體驗理解

1、體驗我和小鼓玩得真開心。

(1)出示一隻布娃娃,引導幼兒與娃娃打招呼。

(2)老師敲鼓。

説明:請幼兒講講敲幾下,老師就根據幼兒講的敲幾下,表示小鼓真聽話。

(3)個別幼兒敲鼓

説明:請三一四名幼兒講帶有節奏變化的鼓點聲,個別幼兒在敲上打出不同節奏。

(4)幼兒欣賞兒歌第一段

(5)幼兒再自由玩鼓

(6)老師引導幼兒共同敲鼓

老師敲鼓,幼兒聽着老師發出了指令敲鼓,可以帶有節奏的變化。

(7)欣賞兒歌第一段或跟着念。

2.體驗理解關心小妹妹的思想情感。

①放娃娃的哭聲,引導幼兒猜猜講講娃娃為什麼會哭?

説明:可讓幼兒先自由講,最後引導幼兒講出是小娃娃要睡覺了。

②哄娃娃睡覺,師生共同唱“搖籃曲”。

③師生共同把小娃娃送到小牀上睡下。

説明:老師以自己輕輕地唱,輕輕地哄,輕輕地走,輕輕説話等言行和情緒來感染幼兒,使那種關愛他人的情緒得到擴散,從而理解小妹妹睡覺了,我們不能影響她的思想情感。

④欣賞兒歌第二段。

(三)內化遷移

1.幼兒與小鼓説靜靜話。例:小鼓你別響了,小妹妹睡覺了等等。

説明:老師引導幼兒輕輕走,輕輕地用兒歌第二段的內容與小鼓説靜靜話,讓小鼓別再響了,把對兒歌的理解化為具體的行動。

2.老師完整念兒歌,幼兒跟念。

3.幼兒輕輕走出活動室。

説明:小妹妹睡覺了,老師帶領幼兒去操場上玩,幼兒模擬小貓走輕輕離開。

(四)延伸

“幼兒在午睡時,同伴可以引導幼兒用關心他人,不影響他人的正確行為來表現。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積月累,潛移默化。

身體小鼓小班藝術教案 8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及鼓聲強與弱的力度變化。

2、會聽隨鼓聲的大小做相應動作,表現鼓聲的強與弱。

3、培養與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並體驗兩人一起合作造型的愉快。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鼓一面

活動過程:

(一)入場:隨伴奏帶開火車進入課室。

1、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節奏做動作。

2、引導小朋友辨聽和模仿火車開來(由弱變強)和火車開走(由強變弱)的聲音。

3、擴散練習:鼓勵幼兒大膽模仿各種小動物來了和走了的聲音(如小雞、小鴨、小貓、小狗等),注意聲音的由弱變強和由強變弱。

(二)主體部分:欣賞歌曲

1、用動作感受歌曲第一段

(1)指導語:你們覺得剛剛的`音樂怎麼樣?(引導幼兒説出開心,快樂)這首好聽的音樂還可以用來跳舞呢。

(2)播放歌曲第一段,教師隨樂舞蹈

(3)引導幼兒隨第一段舞蹈,用動作感受歌曲。

2、欣賞第二段,用身體動作表現鼓聲。

(1)感受鼓聲強弱。

指導語:來了好多小鼓手,請小朋友閉上眼睛仔細聽,他們是怎麼敲鼓的?

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感受鼓聲強弱。

引導幼兒用拍手和嘴巴發出的聲音表示鼓聲強弱。

(2)欣賞歌曲

完整欣賞歌曲一遍,找出歌曲中的鼓聲特點。

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鼓聲由弱到強。

鼓勵幼兒創編舞蹈動作表現鼓聲的最強音,鼓勵幼兒相互學習、模仿,並進一步創編。

3、隨樂完整表演。

結束部分

指導語:有客人邀請我們去伴奏呢!(全體隨音樂出場)

活動反思:

1、為了激發孩子的活動熱情,老師啟發幼兒大膽地表達內心感受,體會肢體動作帶來的樂趣。讓孩子們與同伴一起尋找客人老師的遊戲,是孩子們盡情分享、交流的時刻,滿足了幼兒與老師近距離接觸的心理需求。

2、在活動中,孩子們可以自由發揮想象,然後與同伴交流,產生靈感,大膽有創意的表達。

3、老師尊重每位幼兒的想法與創造,只要他們動腦筋想到的,都值得欣賞。讓他們在寬鬆、愉悦的氛圍中學習、遊戲。

身體小鼓小班藝術教案 9

活動目標:

1、通過説、唱、敲等多種形式自然完整地學唱歌曲。

2、根據老師的分合暗示,快速反應,唱準“咚”和“噠”。

3、感受、分享、交流演奏自制打擊樂器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

活動準備:

小鼓一面、鼓錘兩根;幼兒親自收集的小鼓替代品若干;筷子人手兩根。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師敲擊小鼓,引導幼兒傾聽,啟發幼兒用語言來表現鼓聲,區別敲擊鼓邊的發出的聲音和敲擊鼓心發出的聲音的不同,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用“咚”和“噠”模仿小鼓説話,創編節奏。

師:我的小鼓會説話,聽聽小鼓會説什麼話?

幼:咚咚咚,噠噠噠。

師:我敲鼓心……(教師説前半部分,等待幼兒用像聲詞接後半部分)

幼:咚咚咚

師:我敲鼓邊……(同上)

幼:噠噠噠

師:請你教我的小鼓説一些好聽的話,你想教小鼓説哪些好聽的話?

(請幼兒用“咚”“噠”模仿小鼓説話,教師擊鼓敲出相應節奏呼應,並請幼兒集體模仿練習節奏:X X |X .X X | XX |X .X X |,運用“先行組織者理論”將歌曲中的難點前置,提前解決。)

2、教師擊鼓範唱歌曲,引發幼兒學習興趣。

師:你們教我的小鼓説了這麼多好聽的話,我的小鼓高興的都想唱了,你們聽!

3、幼兒學唱歌曲。

⑴教師唱歌曲前半部分,幼兒接唱像聲詞部分。

師:當我敲鼓心時,你們就幫我説……(等待幼兒回答“咚咚咚”,並擊鼓反應),當我敲鼓邊時,你們就幫我説……(等待幼兒回答“噠噠噠”並擊鼓反應),我來唱,你來説,行不行?

⑵集體完整學唱2―3次。

師:你們一邊跟我唱,一邊幫我説,眼睛看着小鼓錘,準備好了嗎?

⑶改變鼓聲部分節奏,引導幼兒根據老師的分合暗示(即誇張的體態語),快速反應,唱準“咚”和“噠”。

師:這一次小鼓説的話“咚”和“噠”要變了,你們還能跟上嗎?我們來試一試!

師:真了不起,和小鼓説得一模一樣,小鼓又沒有告訴你們它將説什麼話,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幼:我是聽出來的。

幼:我是看出來的,老師敲鼓心的時候,鼓錘是合攏的,小鼓發出“咚”的聲音,我就唱“咚”;老師敲鼓邊的時候,兩個鼓錘是分開的,小鼓發出“噠”的聲音,我就唱“噠”。

⑷集體完整演唱兩次,要求根據老師的分合暗示,改變鼓聲部分節奏,快速變換歌詞。

師:真了不起,一邊跟我唱,一邊幫我説,跟着鼓錘變一變,你們行不行?

⑸學習分聲部演唱。

師:這一次,小鼓想和你們玩個遊戲,它想請一半小朋友唱“咚”,一半小朋友唱“噠”,等會兒我們再交換,好嗎?

(以上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難度逐漸加大,使幼兒在遊戲和對話中不知不覺學會演唱歌曲,打破了歌唱教學固有的模式,將幼兒一貫的模仿學習變為創造性學習。)

4、在討論的基礎上啟發幼兒探索尋找身體合適部位當小鼓,並嘗試表演唱。

⑴師:現在,我的小鼓要休息了,我的身體能當小鼓嗎?哪些地方可以做鼓面?哪些地方可以做鼓邊?小鼓錘呢?大家輕輕地討論一下。

⑵師:想好了嗎?我們身體上還有哪些地方也能當小鼓?誰和別人想的不一樣?讓我們來試試吧!

5、啟發幼兒在自己收集的各種物品中尋找合適的替代物當小鼓並嘗試表演唱。

⑴師:還真能做小鼓,那麼除了我們的身體,還有哪些東西也能當小鼓呢?請你動動腦筋,好好想一想,找一樣你認為最合適的東西來當小鼓,找到後可以敲一敲,想想鼓面在那兒?,鼓邊在那兒?

⑵師:找到了嗎?讓我們一起來演奏吧!

⑶師:你們找到的小鼓真不錯,能不能跟着我的鼓錘變一變?試試吧?

(大綱明確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這一環節的安排和大綱精神不謀而合,不僅調動了幼兒學習的`興趣,而且使整個活動動靜交替,將活動推向高潮。)

6、鼓勵幼兒和客人老師交往,把自己的“小鼓”借給客人老師玩,自己在教室內尋找其他替代物當小鼓,並和客人老師一起表演歌曲。

師:後面的客人老師很想跟我們一起演奏,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把你的小鼓借給客人老師,然後自己動腦筋想想,還能找到其它東西做小鼓嗎?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同伴羣體及幼兒園教師集體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揮這一資源的作用。因此活動中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引導幼兒將自己心愛的東西與別人一起分享,為孩子主動和成人交往創造條件。同時,發散幼兒思維,鼓勵幼兒嘗試以物代物,一舉兩得。)

7、結束部分: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繼續尋找合適的小鼓替代物,並把它帶到幼兒園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師:小朋友真聰明,找到了各種各樣的小鼓,用筷子一敲就能發出美妙的聲音,其實我們身邊的許多東西都能成為動聽的樂器,回去以後,我們再去找一找,帶到教室裏玩一玩,好嗎?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繼續尋找合適的小鼓替代物,並把它帶到幼兒園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2、探究如何改變自制小鼓的音色。例如:敲擊自制小鼓的不同部位從而使音色發生變化;可在自制小鼓內放入物品(沙、石頭、木頭、塑料積木等)從而使音色產生變化等等。

活動反思:

教師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藴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在尊重幼兒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這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也是本次活動的閃光點。此外,整個活動在構思、設計、教學程序、組織形式上都努力打破歌唱教學固有的模式,將幼兒一貫的模仿學習變為創造性學習,讓幼兒在聽聽、説説、唱唱、敲敲、打打、找找中學唱歌曲,在滿足幼兒興趣需要和好動特徵的基礎上,給幼兒提供主動活動的空間及豐富多樣的材料,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習和發展。這種做法不僅有利於兒童記憶歌詞、發展節奏和動作的協調性,而且也能更好地幫助幼兒表達情感。同時,也能減輕教師教授與幼兒學習的負擔,提高有限教學時間段內的教學效率,使平淡枯燥的新歌教學活動變得生活活潑和富有情趣。

身體小鼓小班藝術教案 10

教學目標:

1、能帶着歡快、自豪的情緒,用明亮、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小小鼓號手》。

2、能與同學合作模擬鼓號隊各種樂器的節奏進行綜合表演唱,並從中體驗鼓號隊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學會演唱歌曲《小小鼓號手》。

教學難點:

能準確模擬鼓號隊樂器的節奏,並積極參與表演。

教學準備:

CAI課件、鋼琴、大鼓、小鼓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伴隨着《小小鼓號手》的旋律音樂進入教室。

二、情境導入

1、CAI播放《出旗曲》,學生聽後交流:聽了這段音樂想到了什麼?(鼓號隊、校園升旗)

2、師:你們知道故號隊員們用來演奏的樂器都有哪些嗎?(大鼓、小鼓、小號、鑔)

3、 師:同學們對鼓號隊非常熟悉,你們一定想成為鼓號隊員吧,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當一回“小小鼓號手”。(CAI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情出發,通過師生交流,點明本節課的主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 節奏訓練、感受體驗。

(一)模擊大鼓節奏。

1、 出示大鼓,教師敲擊節奏:XX ︱X0 ︱ XX ︱ X0 ‖

學生用拍手肘的方式模擊。

2、CAI播放《小小鼓號手》的音樂,師生一起用大鼓的固定節奏為樂曲伴奏。

【設計意圖:模擊大鼓節奏併為樂曲伴奏,是一個初步感受歌曲進行曲風格的過程,在為樂曲伴奏時,教師引導學生帶着喜悦、激動的情緒參與音樂活動,讓學生對歌曲的情緒有了初步的把握。】

(二)挑戰小鼓節奏。

1、教師用拍桌子的方式拍擊小鼓節奏片段

學生用手拍腿的方式模擊。

2、將學生分成三組,輪流拍擊小鼓節奏。

3、教師根據三個組的模擊,隨即板書節奏

4、 師生接龍拍擊。(三個組接龍拍擊前三個小節,教師拍擊最後一個小節。)

5、 學生自由練習拍擊完整的節奏。

6、 教師敲擊小鼓,學生用手拍腿,合作拍擊完整的小鼓節奏。

【設計意圖:模擊小鼓節奏,採用由簡到繁的練習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體驗合作的愉悦,並掌握歌曲中出現的難點節奏。】

四、 歌曲學習。

1、CAI播放歌曲,學生認真聆聽,找出歌曲中與剛才練習過的小鼓節奏相同的樂句。

2、交流後CAI出示歌曲中模仿鼓、號聲的`兩個樂句。

(1)聆聽一遍。

(2)説説這兩個樂句是模仿什麼聲音。

(3)師唱譜,生唱詞,並加上動作唱好這兩個樂句。

3、再聽歌曲,男女生分別模仿小號手和小鼓手,跟唱以上這兩個樂句。

【設計意圖:層層遞進,從單純的節奏過渡到歌曲的演唱。先唱好難點樂句,增強學生對歌曲學習的自信心。】

4、完整學唱。

(1)用“dong”隨琴哼唱一遍旋律。(模仿鼓號聲的兩個樂句直接唱詞)

(2)齊唱歌譜。

(3)播放歌曲,隨樂對口型演唱一遍。

(4)交流:你最喜歡哪一句?唱給大家聽聽。

(5)隨琴完整演唱。

(6)帶着歌曲所表達的情緒邊踏步邊隨樂演唱一遍。

【設計意圖:在完整學唱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學生的聲音狀態以及對歌曲情緒的把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自己能發現演唱中的不足,並學會如何將歌曲演唱得更完整。】

五、參與表現

1、分角色:第一組——小號手;第二組——大鼓手;第三組——小鼓手。

2、參與方式:大鼓手隨樂用大鼓的固定節奏以拍手肘的方式為歌曲伴奏;第一、三組隨音樂伴奏演唱歌曲,模仿鼓號聲的兩個樂句由小號手和小鼓手分別邊做動作邊演唱。

3、 綜合表演歌曲。

4、生評、師評。

【設計意圖:綜合表演的形式在本節課中已有了一定的練習鋪墊,因此對於學生並不難。學生在學會演唱歌曲後進行這樣的綜合表演,既是彙報學習成果,又能體驗到團結、合作的樂趣。】

六、課堂小結:學生交流本節課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