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

校園3.68K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十四孝》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二十四孝》,有戲綵娛親的老萊子,有鹿乳奉親的燕子,蘆衣順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動的是戲綵娛親的老萊子。

他是春秋時期的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他總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總是給父母。他七十歲還不覺得自我老,還經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開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來的時候不留意摔了一跤,水全都灑了,他不想讓他的父母悲哀,便靈機一動,扮成小孩子一樣倒在地下玩撥浪鼓,二老看見了還以為他又向前此一樣玩,所以二老大笑。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思緒萬千,明白古代人都那麼孝順,我們現代人就更就應孝順父母了。這使我我想起了一個詞“百善孝當先”。僅有好好做人,發奮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順。此時我想到了,我有沒有像老萊子一樣孝順父母有沒有讓父母開心

這使我想起了春節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僅有母親和我在家。突然,母親的肚子疼了起來,母親叫我拿藥來,可是藥竟沒了,只能我親自下去買藥。這麼黑的天,身手不見五指,我最害怕了;可是為了母親,我一咬牙一跺腳豁出去了。出門便一路小跑到了藥店,往家走的'時候,我累得不行了。這時,我腦子裏浮現出一個身影,那是母親,他肯定為我買藥的時候也一路小跑。此刻,正好讓我有一次表現的機會,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最終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經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藥母親説:“有兒子真好。”我開心地説:“還是有用的。”

我堅信,我以後會向二十四孝裏的孝子好好學習,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2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從古至今,從偉人到平民百姓,再從老人到我們身邊的同齡人,很多人都給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二十四孝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個孝子們的孝心及行動。他們為了盡孝可以付出一切,時間,骨肉,生命。。。。。。

《卧冰求鯉》中的王祥,年少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繼母朱氏對他非常不好,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説他壞話,還對他百般的挑剔刁難,年幼的.王祥受盡了委屈。

一天後母病了想吃魚,就叫王祥去抓魚,可是當時正值天寒地凍,冰河封面,哪裏抓得到魚呢?於是王祥頂着嚴寒來到河邊,脱掉衣服趴在冰面上,希望用體温化開冰面,可以抓到鯉魚。這時,冰面忽然自己裂開,盡然有兩條鯉魚躍上岸來,凍得渾身發抖的王祥終於如願以償。

是什麼力量支撐王祥這麼做的呢?我覺得唯有一個“孝”字。最終也正是王祥的一顆孝心感動了後母。

歷史上感恩的故事很多。黃香九歲温席,李密陳情報祖母,花木蘭替父從軍,陳毅元帥為生病的母親洗尿褲,還有失去父親的八歲女孩唐銀花,唐銀花安慰自己失明的媽媽説:“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他們那一顆顆滾燙的孝心,凝成了一道道愛的長城。

我們的父母曾經為我們付出了許多,等我們長大,本應該享福的他們卻還在為他的孩子們操心。同學們,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成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卻不能沒有,也不能改變!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好好的去感恩父母!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3

讀《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有感五年級(1)班王詩雨古人云: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們長大,他們投入了多少精力,多少心血呀!今天,我讀了《古代二十四孝故事》這本書,思緒萬千。這本書主要講了舜,漢文帝,曾參等人的孝道故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便是漢文帝劉恆親嘗湯藥的故事。説説漢文帝劉恆親嘗湯藥的故事吧。漢文帝劉恆和母親薄太后感情深厚,但薄太后身體虛弱,經常生病,連續三年都卧病在牀。這三年裏,漢文帝每天都勤理朝政,下朝後就為母親品嚐湯藥,他總是親自品嚐過後才能放心的給母親薄太后服用,漢文帝劉恆的孝心感動天下人。

我們想想,漢文帝劉恆貴為一國之君,每天都要整理朝政,可他卻還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親自為母親品嚐湯藥,這份孝心真令人感動呀!很多人都説:父母把孩子養大不需要回報,可真是這樣嗎?不是,這只是嘴上説的話,父母吧我們辛辛苦苦地養大,我們能不孝敬他們嗎?不能。哪怕是爸爸媽媽下班後給他們遞上一杯熱茶,她們就會非常高興,人前人後誇你懂事,孝順,這就是做父母的心呀!現在社會上,還有很多嫌棄父母,不願意為父母養老的人,希望你們不要像他們一樣。

我們要關心父母,哪怕,只是一杯熱茶。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4

寒假通過老師的推薦,我看了《孝經·二十四孝》這一本書,並從中學到了許多道理。孝,自古以來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優良傳統,它一代又一代得傳承着,迄今為止,依舊被人們所重視。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個都沒有孝心的人,是沒有道德的。孝,是一切品質中最為基本的一個,但是卻又是最為重要,很多人也並沒有做好的。孝,是一個人一生的作業,無論你是萬人之上的富豪,還是流浪街頭的乞丐,你都要孝敬父母,感謝父母。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從出生到長大成人,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將我們養育長大、教育我們,所以,孝敬父母是我們天經地義的。一個孝順的皇帝,對百姓也能施仁政;一個不孝順的皇帝,再興旺的國家也會滅亡。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最基本的就是從是否孝敬父母看出。

現在的年輕人變得越來越“繁忙”,經常早出晚歸、遊蕩他鄉,哪怕好不容易有時間陪父母,也總是厭煩地辭掉,寧願去陪朋友一起發呆,也不寧願回家看看愈發憔悴的父母。

近日有一檔十分火熱的綜藝節目《旋風孝子》幾位明星和他們的父親或者母親一起度過六天五夜,用自己的.行動彌補失去的孝行,其中所有的家長都表示:自己的孩子太忙,並沒有時間。這也引發了各大網絡的關注:孝,是否被我們説得太過於轟轟烈烈,而忘記了自己的本質?父母並不在乎你的官銜職位,而是想要讓你多陪陪她,就像你小時候他們陪你一樣。盡孝並不是一兩天就可以了,而是要每天都堅持,為父母做好每件點滴小事,讓他們感受你那顆最誠摯的心就足以。

從現在開始盡孝吧!我想我們都不希望有後悔的那一天。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5

這篇文章出自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上部分記敍了自己看過許多陰間的圖片,但並非自己所有。下部分又説自己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接下來,講述的就是這個裏面的'故事,我知道:上部分是文章的插敍。

可當我看到魯迅介紹的那幾個故事,感受到了“孝”有如此之難,我和魯迅的感受是一模一樣。我還依稀記得自己以前是如何地“孝順”父母,和他們比起來,無非是“聽話”“從命”的做法,以及長大後,給年老的父母吃好睡好。例如“卧冰求鯉”是晉代王祥的故事。《晉書·王祥傳》説他的後母喜歡吃魚,經常要王祥到河邊捕魚。有天,天寒地凍,他脱去衣服睡在冰上,準備用體温化冰捕魚。忽然,冰從中間裂開,倆條鯉魚跳了上來。

不過,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勵效仿的,如“黃香扇巾”之類也並不難,他講述的是黃香九歲喪母,對父親恭敬孝順,夏天先把父親的枕蓆扇涼,冬天先用自己的身體為父親暖牀。

以上種。種做法,對當時來説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可作為21世紀的人們,喜歡吃魚可以去買;夏天熱、冬天冷都可以開空調。

而現在我們所做的是儘自己的本分,去孝順父母。等到我們老了的時候,自己的子女也會孝順自己。就這樣,“孝”字就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6

在這一本書中有許多不同的孝行,二十四孝只是冰山一角,它唯一啟示是教人們即時行孝,提醒世人孝順自己的父母要從小的地方開始做起。從古代到現在,都有不同的孝行被髮揚光大,而作者寫這一本書是希望現代人能體會如何孝敬父母和改善良好的親子關係,讓社會變得更和諧、更美好。

俗語説:「百善孝為先」,這是自古以來不會改變的一種親情,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出於天性,無怨無海的為子女付出一切,孩子的成長和成就是父母最大的欣慰,而子女愛自己父母也是天性,發自內心的愛,也自然而然關懷與設想,希望父母開心,無形中這就是做到了孝順。

古代有狠多感動的'孝子故事,而至今也有不為人知之孝子,讓我最深刻的是「刻木事親丁蘭」。丁蘭是一位懂得珍惜小時候和父母相處的時光,雖然他的父母早逝,讓他無法盡孝道,但是他長大後,他對父母的思念,竟然刻了父母的雕像來侍奉跪拜,懷念父母的偉大,這一份愛真是讓世人難忘。而讓我最感動的故事是「以身喂蚊吳猛」,吳猛年僅八歲,就會靈機一動,設法讓家人不受到蚊子的叮咬,競然脱上衣讓蚊子吸他的血,這種堅定毅力和勇敢的精神真是值得讓人學習。

所以孝順父母就要從小開始,孝順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大道,而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只要從「愛」做起,會發覺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到孝順的行為,而不要「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順絕不是盲目的仿效,而真是能體會「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毀傷」,要以古代的孝子精神為榜樣,把孝順落實在現代生活中,讓親子關係更親密、更美好。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7

今天在帶女兒出去玩的路上,有看到一面牆上描繪出了多個小圖,而圖一側的標語是新二十四孝。

隨着公交車的速度,大致瀏覽了一下牆面的內容,這讓我想起某天在網上看到的新二十四孝語錄,內心感受便是:“孝,也需與時俱進。“

記得以前老師就有在羣裏給我們講過一次家庭聚餐中的事例,老師説聚餐時在教父親玩微信和炒股等,而且老師平時也時常有給我們透露過回家時與父母的一些聊天話題。

從老師的日常言行中,我們看不到任何大道理與説教,更沒有萬事開頭用一個“孝“字去概括,但老師的言行一直有讓我們感受到什麼是孝,怎樣去做,才是給予父母真正需要的。

同理,在育兒的過程中,老師對孩子的愛也總是那麼的.恰到好處,且又極具力量地影響着孩子的一生。

連接與我們的當下,做的確實不好,很多時候對待事情的方式都是處於一種混亂的狀態,而且抓住的總是一些淺層的大道理,在距離落實於言行上時,又總是存有偏頗。

那做事情的本身是否就真的有那麼難呢?也並非如此,如新二十四孝中的內容,有些就是一個知道與照做的過程,即簡單又容易實施,與個人經濟、時間等沒有直接關係,與人自身的三觀有直接影響。

重温新二十四孝的內容,從簡短的話語中感受到了那股力量與深遠的影響,聯想到我們課堂上老師講過的“做好自己“,在新二十四孝中便體現了一個承上啟下,自己如何做,做的怎樣,對一個家庭都有很大、很深遠的影響。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8

二十四孝圖着重分析了,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卧冰求鯉”,卻有違人性,我願中華美德——“孝”道世代傳承,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孝感動天”,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罈金子來,盲從是可悲的,“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為貴”的人本觀念?最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德,自己獨養母親,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舍身的,妻子生一男孩,對母極孝?必然影響供養母親,他把家產分為兩份,懂得孝敬長輩。只有孝敬父母的人,但殺兒之舉,此拼笮?母親死了不能復活,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它讓我懂得感恩。

百善孝為先,“賣身葬父”,迂腐是愚蠢的,不如埋掉兒子,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父親死後,“哭竹生筍”?原本家道殷實,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我們應該懂得理解長輩的心,高尚的人。

最後,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髮指。 先説説那個郭巨埋兒吧。説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兒子可以再生,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約糧食,“埋兒奉母”,“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才免了兒子一死。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9

孝,即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特別強調的一種,弟子規中,對待長輩的態度無疑寫的清清楚楚,“孝”這一概念,早應該在中華民族的傳統中成為不可磨滅的一條了,從“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婦孺皆知的故事中體現出來了。

文中説,當作者看過二十四孝後,看到做個孝子如此之難,原先做個孝子的計劃便徹底放棄了,其實我覺的,做孝子不一定非要將事例硬安到自己頭上,那樣多生硬來着,只要打心眼裏替母親着想,替父親着想,不讓他們為自己操心,在家務上替他們分擔一些,也是一種孝,雖不如事例上那麼感天動地,但至少也是一種平平凡凡的孝呀!

硬把事例往自己頭上安,是行不通的.,畢竟時代在變,你説有一天你父母想吃鯉魚,你説:“好,我要做一個孝子,卧冰求鯉去!”行的通嗎?現在冬天沒有古代冷,湖面上通常才結一層薄冰,恐怕人才站上去還沒來得及卧下呢,冰就碎了,當時別説父母吃不到鯉魚,恐怕也會嚇的趕緊跑到湖邊來救人,再説,現在市場上明明有鯉魚賣,幹嗎要那麼費勁去求鯉魚呢?

其實,這些事例所要表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種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温馨,向一縷淡淡的香氣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個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麼驚天動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更加的温馨、幸福。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10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髮指。

先説説那個郭巨埋兒吧。説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罈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卧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嘗糞憂心”則讓人噁心。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11

今天,我讀完了二十四孝,發現裏面全是孝子, 還 發現原來古代有這麼多孝子,我也希望我們像他們一樣孝順。

《孝經》中説:“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其中《孝敬父母》中有一篇是卧冰求魚,讓我深受感動,介紹的是窮人家的孩子王祥,王祥的父親早逝,他和母親相依為命,王祥家中的生活非常拮据,一點兒微薄的收入僅能勉強餬口,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去買別的東西。有一年冬天,王祥的老母親因過度操勞而導致卧牀不起,王祥也非常孝敬母親,一直以來,兩人相依為命,母親生病後,説起想吃鮮鯉魚。當時,三九嚴寒,天寒地凍,王祥每天都到市場上轉悠,但每次都掃興而去。突然,王祥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自己去捕魚,這樣即新鮮又省錢。但河水全都被冰封了,要去哪裏捕魚呢?他看着厚厚的冰層,心中充滿裏焦慮。終於,王祥想到了辦法,他毅然脱下子的衣服,趴在冰面上,試圖用自己身體的熱量來化解冰層,可冰層實在太厚了,很久很久以後,才漸漸融化,王祥已經凍得嘴脣發紫、手腳發麻,這時出現了奇蹟: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大鯉魚跳出水面來,投進了王祥的懷抱。回到家中,母親吃到了活魚,高興的熱淚盈眶,王祥也備感欣慰。

王祥為盡孝而採取卧冰的極端行為,不值得提倡。對於現在的`孩子,只要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就是孝順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12

魯迅先生的此篇文章更像是《二十四孝圖》這本古籍的讀後感,而我所寫的則是先生的這篇讀後感的讀後感,這邊讓我感到不少壓力了。

魯迅先生是20、30年代新白話運動的領袖人物,而這篇文字也正是從白話運動入手。先給予那個所謂的紳士衝擊,闡明先生對於白話運動的立常為了加強説服力,先生便以而是讀過的《二十四孝圖》入手,揭開封建衞道士羊皮下的真狼面目。

為了讀懂先生的這篇文章,我還將《二十四孝圖》的原文找出,加以對比閲讀,讓自己能夠更好地理解先生的這篇文章。“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卧冰求鯉”,這些文章都是傳揚封建禮教中的“孝”的膾炙人口的文章。

文中表達的這些“孝”不少都是愚孝,違背了人性的`孝道,甚至是為了人頌之為“孝”而“孝”,封建時代也講求“禮儀孝悌”,但這些所謂的“孝”實在是無法用當下的孝道觀念去衡量的。郭巨可謂至孝,家裏貧困,孝母之心值得稱讚,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實在違背了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這樣的故事在書中隨便翻翻舉目全是!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卧冰求鯉”、“哭竹生筍”這樣一種封建的吃人的禮教,實在讓人感到可悲!

封建時代的信仰與理念並非都是要繼承或拋棄的。但是孝乃百善之首,如何正確地進行理解才是最正確的。作為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理當傳承發揚!但這樣的愚孝是可悲的,而捍衞這些的披着羊皮的衞道士們更是可恥的!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13

最近,我讀了《二十四孝》,有戲綵娛親的老萊子,有鹿乳奉親的燕子,蘆衣順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動的是戲綵娛親的老萊子。

他是春秋時期的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他總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總是給父母。他七十歲還不覺得自我老,還經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開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來的時候不留意摔了一跤,水全都灑了,他不想讓他的父母悲哀,便靈機一動,扮成小孩子一樣倒在地下玩撥浪鼓,二老看見了還以為他又向前此一樣玩,因此二老大笑。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思緒萬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麼孝順,咱們現代人就更就應孝順父母了。這使我我想起了一個詞“百善孝當先”。只有好好做人,發奮領悟,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順。此時我想到了,我有沒有像老萊子一樣孝順父母?有沒有讓父母開心?

這使我想起了春節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母親和我在家。突然,母親的肚子疼了起來,母親叫我拿藥來,但是藥竟沒了,只能我親自下去買藥。這麼黑的天,身手不見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為了母親,我一咬牙一跺腳豁出去了。出門便一路小跑到了藥店,往家走的時候,我累得不行了。這時,我腦子裏浮現出一個身影,那是母親,他肯定為我買藥的時候也一路小跑。此刻,正好讓我有一次表現的機會,因此我的步伐加快了,最後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經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藥母親説:“有兒子真好。”我開心地説:“還是有用的。”

我堅信,我以後會向二十四孝裏的孝子好好領悟,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14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是傳統的中國文化;孝也是奠定和諧社會的基礎。從古至今,中國五千多年的長史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萬古長青!

最近老師給我們讀了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孝子,被當作故事流傳至今的——<<二十四孝>>。

聽著老師念<<二十四孝>>,我被裡面的情節深深吸引了。其中有一篇講的是閩子騫的後母因偏向自己生的兩個小兒子,於是在做棉衣時,給兩個小兒子用厚厚的.棉絮卻給子騫用蘆花絮,後來父親知道了,説要休了子騫後母,而閩子騫因為看到後母和弟弟報在一起哭,不但冰釋前嫌,還跪求父親不要休後母。讀到這我的眼眶不禁濕潤了起來,不説別人就説我吧,要是我是子騫,後母大冬天用蘆花絮給我做棉衣,當父親要把他休了的時候,我在一旁拍手都來不及,怎會跪求父親不要休她呢?子騫的行為讓我深深感到,後母大冬天讓他受寒,平日也偏心,可他非但沒一句怨言,還求父親不休後母,這是何等孝順啊!

我想:我們應該向二十四孝裏的每一個人物學習,就衝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百善孝為先!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只有懂得”孝”的人,才能做一個高上的人!

《二十四孝》的讀後感15

你讀過《二十四孝》這本書嗎?這裏講的都是有孝心的故事,這二十四個小故事寫的生動感人,每一個故事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更值得我們去用心去體驗。

《孝感動天》這個故事讀後令我感觸很深,這個故事講了古人舜的故事。

舜是中國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之一,他開創了中華道德文明。舜是一個品行兼優的人。他很小的時候就沒有媽媽,他的爸爸又是個雙目失明的人,繼母對他很苛刻,多次和自己的兒子想害死舜。一天,舜的爸爸叫他修補糧倉,後母想趁這個機會燒死他,舜在倉頂上看見起火了,但找不到梯子,他就把自己隨身帶的兩頂斗笠當做翅膀,然後像鳥一樣往下跳,結果他輕輕地落在了地上,一點也沒受傷。他後母和弟弟並不甘心,又叫他去淘井,舜跳下井後,他們就把土石扔下去,把井填平,想把舜活埋在裏面。舜有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鑽了出來,雖然他知道這些事是後母和弟弟做的,但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地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不過從此以後,後母再也不敢暗地裏害他了。舜高尚的品德打動了堯,最終促使堯把他選定為自己的繼承人,成為了一代英明的`君主。

舜以德報怨的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他不僅教會了我們要孝,更讓我們學會了在生活中要寬容,要大度。“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通過讀這些故事讓我懂得感恩,懂得孝順父母,並用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他們。感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每一件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