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5篇

校園1.81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5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

之前聽人説《遇見未知的自己》寫的不錯,暑假就借來看看。看這本書之前我就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守其規律,不與之抗衡,內心平和,並淡然悦納。他人的事,是指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我們不能掌握,只能像書中所説“擔心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性,尋找內在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心投射的結果。所有讓你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我們費力的在別人和外界尋求答案,結果卻徒勞無功,因為我們找錯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內心。生命本是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是在身處逆境茫然徘徊之時還是看盡繁華歸於平淡之際,唯有保持關照內心並珍惜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實則是大愛無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語言、行動、習慣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會給別人添麻煩,就是愛別人,更是愛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別人的事。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引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着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就難怪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天天在演戲,扮演好員工,好朋友,好國民,好子女,好媳婦,好女婿,好父母,甚至好人。然而這些戲份中有多少是我們心甘情願演出的,為了演好這些人生大戲的不同角色,我們每個人都要因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戴上一些面具,既然得演戲就好好演,演一個百花獎金雞獎。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你的正能量帶動身邊的人事物。讓身邊具有和你一樣磁場的人事物帶動你。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2

未放假就接到了新的任務----閲讀《遇見未知的自己》,並寫讀後感。説實話當時是有點抱怨的,放個假還得做作業。但想想自己除了備課已經很久沒好好地看看書了,每次陪女兒到書店,寧願折返回家上網,到點才去接她,都不願看書,即使留在書店等她也是在把弄手機,就當給自己一個挑戰吧。

讀完全書才發現原來浮躁的不止我一個。誠然,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工作的、生活的、家庭的,不勝枚舉,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在過分地放大,而忽略了別人的付出,真有點庸人自擾之。我們所揹負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總是認為自己的苦惱是旁人或其他什麼事而帶來的,其實不然,真正讓自己苦惱的是我們自身,過於看重那些會讓自己苦惱的事,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身為班主任總希望自己的班級在每一週能獲得勞動紅旗,期末能被評為文明班級。現在想想只要平時我們的工作做好了,班級有一股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有沒有獲得流動紅旗又有什麼所謂呢?所有的榮譽都是過眼浮雲,積極工作,享受工作的樂趣比什麼都重要。

文中老人最後留給若菱的信也讓我的內心泛起陣陣漣漪。 是的,當你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分享就跟感恩一樣,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每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 看 ,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 物 。如果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就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自己量身打造的禮物。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你的態度決定你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拯救我們的老人是我們自己。

感謝這次閲讀,讓我浮躁的心慢慢沉澱下來;感謝這次閲讀,讓我重獲閲讀的快樂。

曾幾何時,我一度因為不如意的生活而陷入痛苦,也經常會自暴自棄,抱怨生活對我的不公,抱怨家人對我的不理解。我也曾經仰望天空,對着白雲大叫,企圖想要減少我對生活的憂傷。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3

學校組織的心理講座老師推薦我們讀一讀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很快從網上下載了下來,但拖了很長時間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去讀一讀。最近總是被一些事情困擾,便想起了這本書,一看便不忍放下,用了兩個晚上讀完了,雖然有些地方自己不是很明白,但還是覺得收穫頗多。。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觀點,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觀點,我挺喜歡這本書的,應該説我喜歡這類書——“心靈雞湯”類的勵志書籍,以前也讀過幾本,這類書總給人帶來一場心靈之旅,讀的時候總有一種熱情澎湃的感覺。我總是説自己的心態很好,其實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對於已發生的事情不會學着接受,我要試着看開看淡一切,,學着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其實我知道就算我不能像女主人公那樣真正地從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中解脱出來,但讀完後還是有一種如浴春風的感覺,思緒不再是剪不斷,理還亂。人人都會遇到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但卻從來沒有去深究人為什麼會有那些情緒,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機器是怎樣運轉卻不知道原理,讀了這本後,知道了人喜怒哀樂的源頭,知道了我們要什麼,我覺得書裏説的很正確,人類所追求的東西,像權利啦,財富啦,健康啦,最終的目的還是追求喜悦和內心的和平。

心境決定人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點無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緒無法調節,我們蜂擁着學最熱門的技能、找最賺錢的工作、報考最時髦的學科……我們總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實現我們的夢想。但生活永遠不會和我們想象的一樣,所以我們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來舒緩殘酷的現實帶來的壞情緒,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改掉惰性與私心,珍惜時間和理想,告別庸俗、浮躁,堅持信念,永遠追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經常審視自己,自己給自己上課,自己給自己打分,尋求真我,解放自我。有時間休閒時不妨靜下心來認真讀書,讀一些關乎身心靈成長的書,修心,養心,正心。

這本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4

我們窮盡一生追求內心的喜悦,卻往往把快樂誤認為喜悦。忙於奔波,忙於勞碌,以為擁有一件新衣就會喜悦,但當流行趨勢改變後,剛剛感受到的快樂又被想要下一件衣服的慾望擠了下去。其實我們人生中大部分煩惱都是源於自己。

所謂遇見未知的自己,就是擺脱思想、情緒和身體對我們心靈的操控,從桎梏中解脱出來。要得到解脱,釋放真我,首先要和我們的身體和解。正如文中所言,“我們雖然講‘突破身體的障礙’,身體卻是我們尋找真我的必經之路,所以才要傾聽身體的訊息,跟身體聯結。而為了把這條路修直、修正,我們必須要好好呵護自己的身體,就像一輛馬車也需要好好維護一樣,不然有一天寸步難行時,講心靈的追求也是枉然。”如此,正確的飲食方式和適當的運動就顯得尤為重要。油炸食品好吃,涼飲料解暑,但對於我們的身體毫無益處,就應當剋制小我的慾望。如果我們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很多疾病就不會因為日積月累而產生。

保持良好的情緒,不僅於自己身體有益,也對我們的'人際關係有好處。人感到憤怒的時候,胃最不舒服,感到悲傷的時候,肺部會難受,焦慮的時候,喉嚨發乾發痛。即使只是為了自己的身體,也要每一天都保持好心情啊。好的能量和負面能量都會流動,一個抑鬱難過的人,散發的就是負面能量,負面能量影響到其他人,也會干擾他人的情緒。誰會願意和一個常常散發負面能量的人做朋友呢。

老人説,指責他人的手,有三根手指是指向自己的。當若菱抱怨志明以自我為中心、不夠關心自己時,以自我為中心不夠關心別人的其實是若菱自己。所以當我們為別人的某些行為感到憤怒的時候,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做的不好的究竟是不是他,自己是不是也有做的不對的地方。

我以前覺得心想事成是無稽之談,怎麼可能想一想就成功了。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心想事成的關鍵——“要言行一致,不要説的想的是一回事,做的是另外一回事。”當你想得到一樣東西,用力奮鬥就是了,這個道理無論怎麼説都是對的。

最後,真誠的對待我們自己,熱誠的活着,我們都會遇見未知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5

來到爸媽在線工作不久,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事給我推薦了一些心理學的專業書籍。當聽到《遇見未知的自己》這個書名的時候,內心頓感新奇,單是書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工作閒暇間,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了這份神奇的禮物,開始了內在心靈成長的漫漫旅程。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女作家張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説。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明線暗線雙線結合的形式講述了主人翁心靈成長的歷程,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張德芬,品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搭乘心靈成長的列車,達成身心靈的和諧統一。

腦海裏一直有個念頭兒,總覺得《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上帝送來的禮物,在打開禮物的過程中我收穫了許多許多……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所謂的三件事,不只是單純的三件事,而是看問題的三種視角。老人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其規律,不與之抗衡,內心平和,要淡然悦納。他人的事,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性,尋找內在的真我。

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實則是大愛無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語言、行動、習慣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會給別人添麻煩,就是愛別人,更是愛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別人的事。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心投射的結果。所以,當你論斷時,或許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讓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很多憂慮和焦躁都是自己編造的,把別人強加到自己的故事裏,製造麻煩。有時候換個角度想一下,事情就會有另一個表情。如果非要編故事的話,為何不編一些美好的情節呢?讓生命温馨一點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幫我重拾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6

最近看了本書,朋友推薦的,書名是《遇見未知的自己》,講述的是關於都市身,心、靈脩行的書。

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快樂地生活,如何走出困境,也教會我們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説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昧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很特別。人生,在瑣碎的細節中,讓天性的純真蒙塵,不能讓我們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競爭和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極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慾的膨脹,於是,人就陷入到這些貪婪和佔有的漩渦之中,正如書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於累得漸漸失去自我,以至於到連“我是誰”這個基本問題都看不清楚的地步。正因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極力追求內心真實需要以外的東西,所以,人們佔有得越多,迷失得就越嚴重,內心也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壓力越來越大,失望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書中一位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和標準來約束自己,也用這些來衡量和批判他人。這些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都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也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我們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它自然的發生,而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生。就像書中所説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書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沒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終會走到哪裏,但是人們總可以確定想去的方向。無論是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者是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我們都會面臨其中許許多多的喜怒哀樂,唯有保持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才會走向完美。

我們要記住,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恨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滿懷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只想説一句,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7

我特別喜歡《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它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説。作者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它雖然沒有華麗的文字,但是充滿智慧。讀完之後,你真的會覺得人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

書中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那就是愛、喜悦、和平。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悦,和平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我們每個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然而在這各種的角色戲份中,有多少是我們心甘情願演出的?為了演好這些人生大戲的不同角色,我們每個人都要因地因時地戴上一些面具,難道這就是我們看不見真我的原因之一?我想是,我也認同這樣的觀點。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因為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後,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着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這大概就是書中提到的臭味相投、物以類聚的道理!

這本書會讓我們驚鴻一瞥那個一直都在的深層的自己,如此的陌生又熟悉,讓我們和自己真是的源頭越來越近,迴歸真我的自認狀態,人生從此變得富有創造性。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8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網上,勵志的書看過不少,靈脩的書卻從沒涉及過,總覺得所謂靈脩總有些玄學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這本書的作者張德芬的介紹,從一個光鮮亮麗的新聞主播到一位為追求自我真相不辭艱辛跋山涉水的心靈脩行者的蜕變,讓我對所謂“靈脩”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從關注這個人,進而關注起她的作品來。而關於張德芬的作品,首推的應當就是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據説這是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説,她用一個深入淺出的故事把多年來靈脩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

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快樂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説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很特別。人生,在瑣碎的細節中,讓天性的純真蒙塵,不能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競爭和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極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慾的膨脹,於是,人就陷入到貪婪和佔有的漩渦之中,正如書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於漸漸累到失去自我,以至於連“我是誰”這個基本問題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追求的是內心真實需要以外的東西,所以,佔有得越多,迷失得越嚴重,內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壓力越來越大,失望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書中一位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記得老人的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我們常常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我們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它自然的發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生。就像書中所説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9

前世500次的回眸才獲得今生的1次遇見,誰遇見誰都是一種緣分,何況是自己呢?其實你瞭解自己嗎?其實你有真正的遇見過自己嗎?其實你沒有。你還擁有你的未知。

總有些喜歡難以言喻?對於這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就是喜歡。看着這本書,你的心情會莫名的沉靜。

在讀這本書前我就明白了這樣的一個道理:生命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都會遇到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但卻從來沒有去深究人為什麼會有那些情緒,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機器是怎樣運轉卻不知道原理。

讀了之後,知道了人喜怒哀樂的源頭,知道了我們要什麼,我覺得書裏説的很正確,人類所追求的東西,像權利、財富、健康,最終的目的`還是追求喜悦和內心的平和。

愛,喜悦,和平是全書的主題。這本書以主人公若菱的感情和工作為主線,將心靈的思考、人生的哲學這些道理通過若菱與一位老人的對話融會在故事裏,並在不知不覺中跟隨着作者的引領,不自覺地深入淺出的對自己的心靈進行了深刻的探索:我是誰?我想要的是什麼?我應該怎樣調試自己的心情?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愛,喜悦,和平是從內心,由內至外的散發,而不是靠外物來獲得;讓我明白了我們喜歡某個人或某件事情,或討厭某個人某個事物,其實都是內心的一種投射和需要。

它教會我健康的呼吸方式,它教會當我產生不好的情緒時,要往內看,看看自己是否是沒有去接納臣服或者沒有成長到足夠強大的內心,才是真正產生不好的情緒的原因,讓自己在困境中不再糾結。

它告訴我“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

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所以,雖然現在我們正在低谷,請你開始感恩,因為我們已經開始拆開那個禮物了,請讓我們繼續勇敢的、樂觀的去面對,我們會看到那個不一樣的驚喜!”

我們往往看清了他人,卻看不清楚自己。其實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其實一切都只是自己的心境。這世界的事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我的事,他的事。或者一直認為是自己的事情,結果發現都不是。所以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認清自己,做最真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0

其實讀這本書已經三天了,現在已經是第二遍了。之所以現在才想起來要寫點東西是因為剛開始被一種興奮,激動的情緒所縈繞,感覺每一處,每一章,每一個過程都與目前我的心境如此的吻合,就好像一個雜亂的毛線球終於有人要來重新整理了。你説他是雪中送炭也好,久旱逢甘露也罷,總歸是為我這將要窮途末路的人點燃了明燈。

而當下這種興奮的情緒有些些的平復,再加上考慮到目前的我所處的狀況,覺得應該寫點東西給自己,以激勵,以共勉,學以致用。

當下的我常常被負面的情緒所困擾,每當看到可疑的事情發生,心中總會產生懷疑,被欺騙,憤怒,傷心,被侮辱的情緒。書中説這是我的一種固有模式造成的,是我體內的那個痛苦之身需要這種負面情緒的胜肽了。所以久而久之,就產生了這種惡性循環。自己不斷地做一些愚蠢的事情,試圖從這些事情中找到可以懷疑的,被欺騙的事情,然後產生憤怒,傷心,不平等等負面的情緒。

那麼按照書中所説有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去消除胜肽的這種毒癮:首先是靜坐,唸經,靈脩;或者瑜伽,工作坊;這兩種似乎對我來説也不是那麼合適,我也沒有宗教信仰,更沒有時間和金錢去練什麼瑜伽,更別提什麼工作坊了。所以我也採取最貧民,也最實在的一種方式,寫下一句話:我看我在尋求XXXXXX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這是説給自己的潛意識聽的,從而讓自己看到它,接納它,放下對它的需要。

對於我來説這句話就應該是:我看見我在尋求懷疑,被欺騙,被侮辱,被忽視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他的需要。

另外一種消除胜肽這種毒癮的方法就是寬恕。這對於我來説不陌生。因為在事情發生後我就是這麼做的,懷着感恩的心去寬恕一個人。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相應的功課要做,而曾經背叛你的那個人就是幫助你完成功課的。看看目前你的周圍,你的一切肯定有很多東西是因為她(他)而來的.。所以懷着這樣感激的心去原諒別人,從而使你的心胸更加開闊,讓你的潛意識變成表意識。

書中還提到如何應對小孩子的情緒,其實成人也面臨這樣的問題,當你遇到某些事情,產生負面的情緒的時候,同樣要接納它,理解它,放下對它的需要。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1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平常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説一些迷惑都被這本書一一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本修身養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學的書。看完後深有啟發。

書中指出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的,它的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有一個使得我們快樂的事物,所以它的過程是由外向內的,這樣一來,就有了一個問題啦:既然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黴,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於是我卸掉身上揹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所以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待自己。就像若菱一樣,她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錯誤行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歸咎給別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優秀的,事業有成,才華橫溢的人。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關。即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我不能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經常會覺得自己弱小,無力,沒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啊。誠實,善良,在一所不錯的學校讀書,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家人們都很關心和疼愛我,和許多人比起來我並不差。在生活中發生過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經不可改變了。能夠改變的就只有對待事情的態度,然後再把這種態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那樣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2

全書的開篇是這樣的: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這個觀點和王明陽的“心外無物”,異曲同工。可能這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吧。所有的一切,都是屬於自己的,與他人無關。我們也都太過在乎外界的看法,對自己形成干擾,而不夠愛自己,不夠在乎內在的自己。

對於人而言,最可怕的是念頭,最慶幸的也是念頭。起初覺得這句話會另人幡然醒悟,現在再琢磨這句話,卻又覺得。外面,別人也是有的,自己也是有的。只是如何轉念,如何取捨在於自己。每一個行業都分為三類人:第一類,精益求精,不斷進取,探索,突破,高自律的人,我稱之為領頭人或者頂端優秀人才。第二類:按部就班,能出色完成工作,能貢獻力量,但不會為了理想粉身的人,不斷探索與追求。第三類:得過且過。高段位的自律,交友,理想追求,思維方式會讓人看到高段位的人生。當我不斷的提高,而身邊的朋友不斷的思維固化,不去追求的時候,我知道我們已經不再同一個跑道了。

其實我每次感覺自己孤立無援,被拋棄的時候,都會想有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可以為我指點迷津,雖然這樣的想法很不切實際但是人都是需要有追求和信仰的,你信則有不信則無。心裏想得往往會成為現實,能夠坦然的面對自己內心深處不堪的一面,也是一種成長,畢竟人都不是完美的,陽光和陰暗都是我們內心的一部分,面對才會釋然。突然想到“皮囊”。

從小到大我們的樣子一直都是在改變,近的來説我們的樣子可能幾天就可以發生改變,特別是我們的樣子存在各種鏡頭裏,圖片裏,怎麼這麼不靠譜。有時候我常常迷失,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要相信就像健身一樣,身體會逐漸完美健康。無所謂,再換一副好皮囊。

老子説:“道可道,非常道”,可以口述的道理並不是永恆的真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道理是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的。就好比説,從來沒有吃過冰淇凌的人,你對他再怎麼樣描述冰淇凌的滋味都沒有用,是不是?當他親自嚐了一口,那麼所有的語言都是多餘的了。所以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身體力行,用心去體會!這樣才會有所感悟,有所收穫!這個方法可以用在教育孩子上面,老人們總覺得小孩不該碰這個不該碰那個,其實碰一碰也是有好處的,吃虧了才能長記性。

緣木求魚,是要不得的理想人生!紛擾的世界,走出自己的人生並不容易!對錯與否,僅在一念之間。刻舟求劍固不可取,順藤摸瓜終究是好。尋州作劍,螢歌流火。當下仍在。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3

這本書是20xx年開年會時頒發的,以之前浮躁、止於表面的心態,無法領會其中的奧祕,遇見未知的自己。

故有一天在書架上再一次被“遇見未知的自己”這句話吸引,再一次細細品讀,竟然發現這是一座寶藏,自己是一個愛賣書,和愛讀書之人,有時遇事舉棋不定,或者停止不前時,自己便按照自己當時的心境從書架上取書閲之,希望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找出因果關係。

這段時間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微博和探索未知的自己身上,微博是看別人對人對物對事怎麼的看法,也可以廣閲天下事;探索未知的自己,從喬布斯,從卡扎菲,聯想生與死,生命的意義。自己是誰,誰是自己,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自己可以走到哪一步?什麼樣的伴侶是最適合我的?

於是拿起《遇見未知的自己》看了起來,現在只看了其中一部分,邊看邊想邊寫讀後感 ,因為這是一本安靜的書,是一本需要自己細細品味、揣摩作者想表達情感的書,如果無法領會,將一無所獲。

凌峯寫序:

發現愈是美女,語言越貧乏,同質。修養與慾望不成比例,這個人會迷失自己。

《遇》書最重要的是幫助別人重建價值體系,提升心態 。

我每次走到加州天橋上都會駐足,每次走到那裏都會停下觀望橋下車來車往,人來人往的場景,人們都在為自己忙碌着,他們追求着權勢、財富、地位、快樂、健康、性。

但又有幾人感覺自己是幸福的,他們的幸福建立在財富、權勢、地位、温香軟玉幾秒快感上,而一旦這些失去,他們何來幸福。

這就是快樂與喜悦的區別:

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的,由外向內的`。

喜悦: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入油然而生的。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我們應該追求喜悦與內心的和平。

因為死亡來時的時候,會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們的東西席捲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會隨時間甚至死亡而改變的。這就像喬布斯所言:“我不喜歡死了以後人家説這裏埋了一個世界上最有錢的人”,而喬布斯雖然死了,但他會讓世人永遠惦記的。。。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

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不要無病呻吟,怨天尤人,多寫一些有深度的,有營養,能夠得到共鳴的東西呈現給大家,一個精靈般的女子,希望能給你帶來小小的感動與快樂!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4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文中有許多富含哲理的句子,這些句子也改變了我一些從前的看法。“親愛的,外面只有你自己,沒有別人。”就和“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大不相同。因為父母是命中註定的,是唯一的,他們對你的愛不會摻假,不求回報,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是這個世界最美好的事物!而朋友,是自己結交的,可以説每個人的每一個朋友的結交,都是有目的性的,且不説朋友會經常隨着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而更新,對於朋友的好壞也不是那麼容易區分的。所以,求人不如求己,別人也許會不求回報的幫你,但是絕不會在損害自己利益的基礎上幫你的!

書中還説,每個人的本我都被層層包裹,深深地藏在同心圓中,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角色扮演。現代人都説活得很累,試問,每天演戲會不累嗎?網絡中,角色扮演的遊戲很流行,也許大家在扮演他人時才可以體現本我吧。畢竟,沒人會在虛擬世界中監督、評價你的一言一行。

愛、喜悦、和平。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可是又有幾人真正在追求這些,又有誰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是這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一個“利”字使得多少人疲於奔命,又使多少人身敗名裂,乃至家破人亡!其實,愛、喜悦、和平,真的很簡單!爭名逐利沒有盡頭。簡簡單單生活,安心做好自己,這個世界沒有你是可以的。

我是誰?我不是誰?這兩個白袍老人的問題,我已有了答案:我就是我。我不是別人。每個人都像生活在一個看不見得牢籠中,放不開手腳,害怕碰壁。這個牢籠可以是法律、可以是道德、更可以是我們心中的榜樣。每個人都説過,至少心中暗暗想過,將來要成為某某。可是這個世界上已經有了那個某某,這就夠了,為什麼你還要去當別人的翻版呢?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無可取代的`。

活出自己的風格、活出自己的風采、活出自己的風範!

思想改變態度,態度改變行為,行為改變命運!轉變自己的思想,以愛、喜悦和和平的思想充實自己,以愛、喜悦和和平的態度對待別人,以愛、喜悦和和平的行為處理事情,你的命運也必將會充滿愛、喜悦與和平!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5

這本書講的是心理層面的東西,之所以大受歡迎,是因為它是在講一個故事,在故事中學習,很是愜意。故事中的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我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我們如何去面對?這是張德芬要告訴我們的。

俗話説,每個人的閲歷都是一本書,我想,張德芬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她人生的閲歷,層層剝繭,我們會看到現實中我們遇到許多不如意。而當我們通過書中老人教導,掌握了心靈成長的方法之後,我們就能脱繭而出,重獲新生,找到更美好的未來。

印象很深的概念是“臣服”,也就是接受已經出現的不好的事實,然後告訴自己不需要它,這是很艱難的,因為不少的人對發生的事情第一反應往往是推卸責任的態度:條件不好、別人不好、這件事情不應該發生在我身上……,結果那些不愉快思緒就像鬼魂一樣依附在你的意識中,讓你不得安寧,其實這樣的折磨更甚於一頓痛打和責罵,有的人甚至讓這些想法跟上自己一輩子,結果本來是一時的不痛快卻變成了一輩子的抑鬱。書上有些方法教導,讓我們感到並不困難,一旦逃離這種負面的情緒,我們就會有機會獲得新生,人生燦爛的一面正在等着你。你會發現自己,原來可以辦到許多以前認為辦不到的事!

另一個概念“胜肽”我也挺感興趣,這種由情緒引起在體內自動產生的化學物質,左右着我們未來的情緒,而“豢養”什麼的“胜肽”其實是由我們每個人決定的,如果平時我們樂觀一些,那麼就有樂觀的“胜肽”,久而久之,細胞感受器對樂觀“胜肽”有特定的胃口,你的細胞會讓你的生理有快樂的'需求,這讓我想起了于丹教授講過的兩兄弟的故事:一個負面情緒很重,一個很樂觀,父母把悲觀的孩子關到一個堆滿孩子喜歡的玩具的房子,把樂觀的孩子關到一個堆滿牛糞的屋子,若干時辰之後,父母開門,悲觀的孩子對着滿屋的玩具發愁,不知該玩哪一樣?而樂觀的孩子對着那堆牛糞正在揮汗如雨地挖掘,因為他堅信有什麼寶貝藏在裏面。其實,“胜肽”也好,正面負面情緒也好,講的不就是同一樣的東西嗎?快點發現自己那些快樂、正面的一刻,豢養它們,你會更快樂、更成功的!

讀了張德芬的書,讓我感到人生的根本是在快樂中成功,而這些快樂和成功實際上是你給自己的,除了你,沒有別人!

標籤:讀後感 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