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上海政治大學聯考要點知識點歸納

校園1.12W

大學聯考已經慢慢向我們靠近,上海的學生也開始也各個科目的複習,政治學科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政治大學聯考基礎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上海政治大學聯考要點知識點歸納

  政治大學聯考必背知識

國際組織

1、地位:國際組織也是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

2、作用:促進國家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交流與合作;協調國際政治、經濟關係;調節國際爭端,緩解國家間的矛盾,維護世界和平

3、聯合國

(1)地位:當代國際社會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間的國際組織。

(2)聯合國的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3)聯合國的原則: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不得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作,不干涉任何國家內政

(4)聯合國的作用: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實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發揮着積極的作用,但是聯合國也有其侷限性。

(5)中國在聯合國發揮的作用:中國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按聯合國按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

國際關係及其決定性因素

1、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係是我們通常所説的國際關係。其中最主要的

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2、國際關係的內容:政治關係、經濟關係、文化關係、軍事關係等等。

3、國際關係的形式:是多樣的,競爭、合作和衝突是其基本形式。

4、國際關係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

①國家利益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權益,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②國家利益是國際關係的決定性因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的對立則是引起國家間分歧、摩擦乃至衝突的根源。(國家利益不是影響國際關係的唯一因素,國家力量、社會意識形態也會影響國際關係)

國際形勢

1、當今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2、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3、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改變舊的國際秩序,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

4、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21世紀相當長時期內國際鬥爭的焦點:單極與多極的矛盾、稱霸與反霸的'鬥爭。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經濟特徵。

«5、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

①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②世界多數國家都以發展經濟和科技作為國家的戰略重點,努力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力圖在世界格局中佔據有利地位。

——如何增強我國綜合國力?

①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這是根本。

ƒ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正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發展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

…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國外交政策的決定因素: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點(基本內容)

A.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B.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是: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新教材: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C.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是:獨立自主。(獨立自主就是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衞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國際問題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

D.我國對外關係的基本準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核心基礎)、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保證)、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目標)。

我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識點

一、市場配置資源

1、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即必須合理配置資源的原因):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

2、市場經濟的含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3、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進行。其實質是價值規律在發生作用。

4、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

①在經濟生活中,市場能夠及時、靈活的反映市場供求的變化,傳遞市場供求的信息,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場利用利益槓桿、市場競爭,調動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説市場是調節資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場調節的侷限性:

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不能調節的領域:市場解決不了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市場能夠調節,但不讓它調節的領域:槍支彈藥及危險品、麻醉品等不能讓市場來調節。

②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的弊端。

6、單純市場調節的危害:——因此,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

①嚴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安定;

②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

③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

7、規範市場秩序:

市場合理配置資源的條件: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是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①基本標誌——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

②根本目標——共同富裕

③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3、宏觀調控

①必要性:

第一、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

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要求)

②含義:是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

③目標:促進經濟增長——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

④手段:

法律手段——立法規範、司法打擊

行政手段— 輔助手段,用得比較少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1、總體小康

表現:

微觀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宏觀上看:國家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GDP)。

特點: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小康

實現時間:本世紀頭二十年

2、全面小康

特點: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即:六個“更加”)

3、全面小康的經濟建設目標:

①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 國內生產總值 到2020年力爭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②基本實現工業化,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加開放更有活力的市場體系。

③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 、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

④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福足的生活。

4、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和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一樣,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識點

傳統文化的繼承

1、傳統文化是什麼?

(1)含義 :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2)形式(繼承性的表現)及 各種形式的影響:

傳統習俗的繼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影響。

傳統建築的繼承:建築,被稱為凝固的藝術。成為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

傳統藝術的繼承:中國傳統文藝,以古代文學、傳統戲曲、傳統繪畫等為代表,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思想的繼承: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2、傳統文化為什麼--- --傳統文化對人們生活、社會發展的影響--------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

①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對今天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

②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根基,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今天仍能激起人們強烈的民族認同感。

③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着基本特徵,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社會才能發展進步。

3、如何看待傳統文化

(1) 正確態度: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2) 具體要求: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在現實生活中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

(3) 要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

(4) 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批判地繼承傳統文 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5) 反對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與全盤肯定的守舊主義。

4、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

(1) 社會制度的更替影響文化發展(經濟、政治決定文化)

(2)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

(4)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5、綜合認識教育的作用

A、教育有利於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展示文化的力量。

B、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教育有利於推動科技進步,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發展。

C、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教育能夠促進民族文化交流,發展本民族文化,繁榮世界文化。

D、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養上始終扮演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