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玩的教育在美國讀後感

校園2.52W

美國對孩子的體育活動往往有社區來組織,提供場地和組織孩子參加社區活動,既可以讓孩子在學校之外得到鍛鍊身體的機會,還可以讓孩子自由自在的去玩、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在玩中使孩子獲益。“孩子參加了球隊,這是他自己的選擇。當一個人有權利選擇他自己想做的事時,會產生歡愉的感覺和積極的參與精神,這很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相反,若被強迫參與,或者想參與但因機會不均等而沒能參與,所發生的後果,會不利於孩子的勝利和心理方面的發育。相比之下,參加中國的‘羣眾性體育活動’,由於其‘意義’太重大了,既是‘為了’活躍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又是‘為了’培養,發掘優秀體育人才……一連串的崇高目標,讓個人的需求和選擇變得很微不足道。一切都“服從”了大局的需要。”“美國的這種社區體育活動,給每一個想參加足球運動的孩子一個平等能過的參與權利;比賽的最高宗旨不是輸贏,而是HAVE FUN——注重參與”。所以搞素質教育,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目的:看你為什麼組織這個活動?怎樣組織活動?看你給孩子創造的是一個什麼環境?

玩的教育在美國讀後感

美國的母語教育

美國的國小學習母語都是通過讀書的方式來帶動其他。我小時候學寫字是一個字寫一行,有的時候也會因為鋼筆字太難看或是一個字沒寫好而撕掉一整篇,但即便是學了這麼多年的母語,到現在也會時不時因為筆順的問題被我媽媽批評(儘管我認為這不重要),有的時候一個比較複雜的字是上面長一點還是下面長一點也會弄不清楚。我們漢語言真是博大精深,現在我也不敢説自己的閲讀和語言運用方面完全沒有問題。

我認為美國的母語教育的方式更側重實用性,語言的作用就是記錄歷史,傳承文明,而我們必須具有一個起碼的閲讀這些記錄的能力,因此美國的孩子的英語作業就是讀書,學校還會給家長髮表格,記錄每天讀的書名和孩子讀書的進度。反思我們的語文作業,從低年級的讀拼音寫漢字到組詞辯詞,再到高年級的改變句式和閲讀題,都是一些正確運用漢語的方法的內容,閲讀書籍類的作業涉及甚少。我從小就不會做語文的閲讀題,這個毛病一直保留到現在,不會概括文章的主旨、找中心句、通過上下文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等等,我認為這是我從小沒有很好的把讀書與思考結合起來,讀書也只是單純的去識字,我想這也是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問題。讀書和思考二者缺一不可,直到上國中時提倡素質教育,規定了一些名著和必讀篇目才開始有目的的讀書,那只是一些皮毛,對我來説讀後感是很難寫成的,因為不思考沒有任何感想,所以我得出的`結論是讀書的習慣需要從小培養,從細節點滴處培養,從整體而不是素質教育的一句口號。

關於玩的一些思考

書中第一章的末尾提出了一些關於玩的思考,我結合這些思考談一些個人的感想。

1、你把“玩”看作一門學問嗎?

在此之前,我從未正確的認識過“玩”,“玩”能使每個孩子產生很多發自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因此玩對孩子的作用不能忽視。在中國我們的家長往往不知道應該如何掌握這個“度”,有的時候明明孩子有那個能力,家長卻不放心孩子,舉個例子,我媽媽對於我騎着小自行車鑽樹空兒嚇得都不敢看,而我卻遊刃有餘,有的時候孩子自己能夠掌握好這個“度”,只是父母不願意給他們機會。

2、你認為什麼是玩?

我小時候覺得玩是非常自由開心的一項活動,可以自己動手做或者嘗試做一些事情,不受任何人的管束。而現在對於玩就是放鬆精神和釋放壓力的活動,能讓人能產生一些發自內心的感覺。

3、人類為什麼會有“玩”的行為?

玩在現代更像是一種休閒,我們從工作和學習的壓力中解脱出來,去放鬆自己;而在孩子眼裏,玩就是玩,和學習的快樂是兩回事,人們都是喜歡作自己喜歡的事,而玩就是人們在本能的做一些自己願意作的事,是可以得到快樂的。因此人類會喜歡“玩”。

4、玩,有目的嗎?玩是為了什麼?你會讓你的孩子“HAVE FUN”嗎?

玩是相當純粹的,玩就是FOR FUN,我也會。

5、你最主張孩子玩什麼?不主張什麼?

應該説,現在我已經不能算一個孩子了,而且思想也不再是純粹的孩子的思想,已經被這二十年受到的條條框框的束縛影響的很深了,有時候想問題和做事情難免畏首畏尾的,因此很難再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我希望得到什麼樣的主張去玩怎樣的遊戲。

我主張孩子去玩一些自己喜歡的遊戲,讓他們自由選擇,比如一些羣體的遊戲,讓他們瞭解最初的組織的雛形,包括規則和交往方式等等。還有一些競賽類的遊戲,比如體育活動,讓他們鍛鍊身體的同時注重團體合作精神;還有一些益智遊戲……不主張玩一些危及到安全的遊戲。

話説回來,我又繞到了原來思維模式的怪圈裏,讓孩子選擇遊戲的同時還帶有很強烈的我的主觀意見,還加上了很多我認為的重要意義,其實孩子自己都是可以學習到這些的,但是卻是以他們覺得FUN為前提。

6、你認為,玩與孩子的成長有關係嗎?與孩子的未來生活有關係嗎?

父母小時候玩的東西和玩的場所都非常簡陋,他們把自己現在的生活境況歸結為小時候玩的太多,因此在他們眼裏,玩是讓他們失去一些東西的罪魁禍首,但不能否認,那個時候,他們玩的最後往往是得到發自肺腑的開心快樂。

我們這一代,玩的東西相對充實了,但是一些基本的遊戲沒變,我在這裏簡單談談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遊戲。我家住的地方孩子並不多,而且年齡也參差不齊,我又和那些小的孩子玩不到一起去,就自己在樹空裏騎自行車,每次幫媽媽送自行車到車庫都讓我異常的興奮,從那我可能感受到了自主的快樂;在爺爺奶奶家,有哥哥和姐姐陪我玩,打仗是難免的,但是好玩的事情也很多,比如我們在地上壘起磚頭學着燒火做飯、爬大門、在地上鋪好土、然後從小平房上跳下去、喂隔壁的豬;在姥姥家,只有我自己一個孩子,我就玩壓水井,玩姥爺的小酒壺、趕鴨子……這些都給了我無窮的樂趣,每每回憶起來,都覺得是人生的財富。

而對於現在的小孩子和未來的孩子就很難説清到底能得到哪方面“玩”的快樂,也有可能是這種“快樂”的種類太多無法選擇,也有可能是父母剝奪了他們“快樂”的權利,磨平了他們享受這種“快樂”的本能。

至於與未來的生活的關係,我暫時還沒有答案,因為這種感覺難以形容,也可能是它正潛在的對我產生一些影響,但“玩”絕對不僅僅是因為孩子不愛學習或者怎樣,貪玩也不能被武斷地認為是一種毛病,所以,和我一樣,從今天起開始正視“玩”的積極作用吧!

標籤:讀後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