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分類》教學設計反思

校園1.75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分類》教學設計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分類》教學設計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分類》教學設計反思1

一、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的分類能力雖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對研究事物的各種特徵及掌握事物的一些本質特徵的能力仍然較弱。需要通過多層次的分類活動來幫助提高他們概括、比較、分析的能力。為此,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尋找多種分類方法,從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概括、比較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能按物體的外部特徵進行層級分類,理解類與子類的包含關係。

2.能力目標:按意願確定合理分類的標準,提升分析、歸納的能力。

3.情感目標:自我察覺並內化在數學活動中細心、專注的學習習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三、活動準備:

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和正方形若干;大小、顏色、花紋不同的小烏龜若干。

四、活動重點:

能根據圖形的不同特徵進行層級分類。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由幼兒已有的多角度分類經驗入手,鞏固已有的知識經驗,引起幼兒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出示藍色和紅色,並且大小不一樣的正方形和圓形,請三位小朋友進行不同角度的分類。

1.按大小分類。

2.按顏色分類。

3.按形狀分類。

(二)學習層級分類。

再次出示各種特徵的正方形和圓形,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如何將上述三種分類方法運用到同一事物的分類中。

教師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分類,以便讓幼兒更加清晰的觀察層級分類的過程和方法。

總結:根據圖形的某一特徵對它進行連續的分類,這樣的分類方法就叫做層級分類。

(三)幼兒操作,鞏固所學。

出示不同特徵的烏龜,請幼兒邊操作邊解。教師同時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在旁進行記錄,使幼兒再次加深對層級分類方法的印象。

(四)活動延伸:

日常生活之中我們也會經常運用到層級分類的,比如:玩具不亂丟、衣服擺整齊等等。那如何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呢?在下一個小視頻中我們將會結合生活實際,鞏固本節活動的所學。

微課《層級分類》反思

大班幼兒已有按一種特徵分類的經驗,在開始我提供形狀、顏色、大小不同的圖片,請幼兒自主分類,激發幼兒興趣的同時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然後引出了“層級分類”,用簡單易懂的課件動畫引導幼兒認識和了解什麼是層級分類。接着又出示了形象具體的“小烏龜”,請小朋友們按照層級分類的辦法進行探索與嘗試,經過小朋友的展示、分享、教師小結後,孩子們對層級分類有了一定的認識與瞭解。最後,介紹了在生活中層級分類的運用,將幼兒的知識經驗遷移到生活經驗,極大地增強了幼兒的興趣。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興趣較為濃厚,能積極參與,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在動手操作中獲得了新的知識經驗,活動效果較為明顯。同時,教師在之後也可提供生活中的其它材料,例如積木、衣服等,請幼兒繼續分類,並嘗試記錄下來。

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分類》教學設計反思2

設計意圖

分類是指將一組事物按照特定的標準加以區分,並進行歸類的過程。學前兒童分類大致經歷三個階段:1.能按事物表面的、具體的、簡單的'特徵進行分類;2.能根據事物內部特徵進行抽象概括但脱離不了具體情景和功用;3.開始根據本質屬性對事物進行分類,能抽象出事物的多種屬性和特徵。

基於《指南》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繫的過程。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生成了《有趣的分類》這節教學微課。

活動目標

1.通過情景活動,讓幼兒感知事物的特徵,瞭解分類的方法。

2.通過操作、探索,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特徵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多角度分類的能力。

3.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有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情景類物品準備2.動畫課件準備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以疑激趣

以幫小白兔整理雜貨鋪為線索,引出分類活動。

1.小白兔店裏的東西太多,亂七八糟,小兔忙不過來。小花貓根據自己的經驗幫助它進行了簡單的分類。

2.為進一步幫助顧客準確、快速地找到商品,小白兔提出:“怎樣將貨架上的商品再進行更細緻的分類呢?”

二、學習分類感知方法

以富有動畫的課件演示,激發幼兒按蛋糕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的興趣,感知多角度分類的方法。

第一次:按顏色進行分類第二次:按形狀進行分類

第三次:按蠟燭進行分類第四次:按水果進行分類

三、迴歸情景歸納提升

1.將花小貓簡單分類的貨品,再次細緻分類。

2.對比發現:通過再次分類後,雜貨鋪的商品更有序了。

四、遷移延伸快樂體驗

活動區角里的材料擺放有些凌亂,請小朋友們分類整理一下,比一比看誰的方法多。

《有趣的分類》反思

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所呈現的思維特點,即,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初步發展,數概念的形成必須在實際操作中體驗。《有趣的分類》通過創設情景、感知分類、歸納提升、遷移體驗四個探究環節循序深入,幫助幼兒感知按事物的外部特徵、按內部屬性、按邏輯關係以及按呈現包含關係的二級類分類方法,在情境中發現,在操作中體驗,促進幼兒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分類》教學設計反思3

本篇是大班科學活動,在本次本次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引導幼兒通過小組操作和小組討論的方式,感知物體的膨脹現象,初步瞭解物體膨脹的條件。從而激發幼兒學會用比較觀察的方法。萌發對物體膨脹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膨脹現象,初步瞭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會用比較的方法觀察事物。

3、萌發對物體膨脹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海帶每組一份。

2、紫菜、木耳、壓縮海綿、銀耳每組分別一份。

3、癟的乒乓球每人一個。

4、錄像資料。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慾望。

教師出示海帶,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膨脹的現象。

二、感知物體遇水膨脹的現象。

1、幼兒操作並觀察海帶遇水膨脹的現象。

2、請幼兒交流操作結果。

3、教師小結:幹海帶放進水裏有,體積慢慢變大了,這種現象叫吸水膨脹。那麼你在生活中還看到哪些物體吸水後體積變大,產生了吸水膨脹的現象。

4、請幼兒講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脹的現象。

5、幼兒分組操作,觀察所提供的物體吸水膨脹的現象。

6、分組派一名幼兒來介紹實驗結果

7、教師小結:海帶、紫菜、木耳、壓縮海綿、黃豆、紅棗、茶葉等這些物體放到水裏後,體積就慢慢大了,它們都產生了吸水膨脹的現象。

三、感知物體遇熱膨脹的現象。

1、教師出示一個癟的乒乓球,請幼兒想想怎樣才能讓它恢復原樣?

2、幼兒操作並觀察、比較。

3、小結:癟的乒乓球,受熱發生了膨脹。物體隨着温度升高,體積慢慢變大了,這種現象叫做遇熱膨脹。你們還知道哪些物品遇熱膨脹?

四、幼兒觀看錄像資料,瞭解生活中的吸水和遇熱膨脹的現象。

五、結束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發現了生活中有許多吸水膨脹和遇熱膨脹的現象,下次活動我們再來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現了遇冷膨脹的現象。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後,繼續尋找哪些物體遇水、遇熱會產生膨脹的現象,並請幼兒將尋找到的物體投放到班級的科學角中,從而產生資源共享。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給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自主操作,充分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教學從嚴格掌控到逐步放開,幼兒探索的思維空間和學習自主權逐漸擴大,也體現了教師教學的規範性和嚴謹性,更體現了幼兒在做中學、試中學、想中學的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