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數學教學中如何質疑

校園2.61W

加強系統的質疑訓練

數學教學中如何質疑

第一,課題導入時質疑

充分利用課題,讓學生看課題提出問題。這樣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有利於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有利於激活學生求知的內驅力,有利於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如:如教學“樣形面積的計算”這一課時,當揭示課題後,教師問: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爭先恐後説:‘我想知道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我想知道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是不是也能拼成已學過的圖形?、“我想知道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是不是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一樣?”隨即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自學課本。這樣,學生在自己提出的問題驅動下,積極思考,不但獲得了渴望獲得的知識,而且逐漸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興趣,提高質疑水平。

第二,新課教學中質疑

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樂於質疑。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把學生的興奮點轉移到教師所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樂於質疑。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老師能這麼快判斷出能被3整除的數呢?這些數有什麼規律呢?”從而帶着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問題意識,主動探索知識規律。

其次,掌握方法,讓學生善於質疑。要教會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律的結論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處等進行質疑;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算理的推導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等進行質疑。同時應該採取低起點、嚴要求、勤訓練、上台階的策略,循循善誘不厭其煩,使學生一步一步地學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疑惑,並進而達到問得巧、問得精、問得新、問得有思維價值。

第三,提供時空,讓學生能夠質疑。一個問題的提出往往需要時間和空間,只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才能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先給每個小組提供一個材料袋(1分米長的毛線、1張正方形紙、4個小方塊、6根小棒、10粒圍子)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材料,創造出一個分數,並在小組裏交流。在每個小組充分交流之後,教師讓學生上台展示分的過程和得到的分數,其他同學質疑。學生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摺再對摺,一份是1/4,另外3份是多少?”、“5粒圍棋子為什麼是1/2呢?”“2根小棒是2/6也可説是1/3。”……因此,這節課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很高,提得問題也很深刻有價值。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一、創設質疑氛圍,激發質疑興趣

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於學生的心理安全與心理自由,能使人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關係,使學生在心理輕鬆的情況下形成一種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產生愉悦的求知慾望,才能感説敢問,無顧無忌地、大膽地提問質疑。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能質疑問難,他的心理是充滿自信的,是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更是培養創新意識不可缺少的。然而,學生進行質疑的最大障礙是信心不足,要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質疑,必須掃除這一障礙,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熱情幫助和鼓勵學生質疑。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時,應為學生質疑留下空間,鼓勵學生質疑,當學生出現質疑萌芽時,教師要精心呵護,積極培植。即使學生提出一些離奇的問題,教師也要積極引導,並幫助其轉換角度,另闢蹊徑,同時還應給其熱情的鼓勵和肯定。對於有價值的質疑,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一起分析解答,以激起他們進一步質疑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有個學生髮問“為什麼2+2=2×2,而6+6不等於6×6呢?”這是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後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我及時地給予了表揚,並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分析。通過此問題的解決,既深化了學生對乘法知識的理解,又強化了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激發了學生探索質疑的興趣。

二、發揮主導作用,做好質“疑”

教師要使學生做到非“疑”不質,是“難”才問,置學生於“憤”“悱”狀態,使學生不得不疑。

1.時間控制。首先,教師要把握質疑的時機,特別在新授課時和新課結束後,要讓學生質疑;其次,質疑時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使其有所發現;再次,准許學生有疑就問、不懂就問,不要怕打亂原來的教學程序;最後,要防止時間不夠,使提問流於形式。

2.對象控制。質疑問難要面向全體學生,優、中、差兼顧,尤其要鼓勵學困生質疑。學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問,若得不到及時補救,問題就越積越多,更無從問起了。因此,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更要把握學困生心理,減輕壓力,鼓勵其質疑,逐漸使其形成質疑問難的能力。

3.範圍控制。要保證質疑問難的質量,既要拓寬範圍,又要進行範圍控制,不能漫無邊際,要做些思維方向的引導,讓學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學的知識點上。

讓學生勇於質疑,學會釋疑

1、自學挑疑、溝通求疑信息。從自學中挑出疑問是學生從自我需要出發,自由寬鬆地自我發現。有疑則問有助於教師與學生之間求疑信息的交流。在上新課之前,讓學生看書自學,使新知識的信息直接由書本輸入學生的大腦,同時讓學生從中找出其中的疑點,從而產生急於解決的心理,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的思維情況及知識的理解情況,以便集中力量解決問題。

2、討論辯疑,探究解題途徑。辯疑是引導學生在操作、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對疑問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地發表見解。經過學生參與合作辯疑,彼此啟發,探索出解疑的途徑,使學生“辯”中有“獲”。通過辯論爭論,討論磋商,使學生在各種認識矛盾的焦點處集中正確意見,選擇最佳思路。總結一般規律,從而探究出解疑途徑,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和深化。

3、訓練布疑,深化求疑成果。針對學生對新知有所掌握和理解並爭於“試一試”的心理,可設計一些趣味性、多樣化的基本題滿足學生的求疑慾望。在訓練中,教師應激發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以至達到深化求疑成果的目的。

4、課後拓疑,跨越時空限制。課後提問可以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對知識整體理解很有裨益。課後的疑問是學生對知識進行加工組合、聯想後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索。

標籤:教學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