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中英語備考計劃

校園1.48W

英語教研室:蔡成江

高中英語備考計劃

根據2017年大學聯考英語試題特點,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我們對高三的備考複習進行整體計劃,確定各階段的主要教學任務,旨在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每一階段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有效性。各位老師要知曉整體計劃及進度,並結合自己學生學情進行適當增減。具體計劃如下:

1、第一輪複習(2017.8.-2017.2.)

基礎知識強化總複習:研讀《考綱》,明確考試範圍及要求,統一進度。關注大學聯考新動向,及時調整教學。強調基礎知識系統性,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地毯式掃描複習,發現問題。注意優生的提高,關注後進生及邊緣生。把語法知識的複習與基礎知識複習同步進行,精講精練。

聽力塊:根據二級聽力試題特點,加強聽力訓練。每日必聽,熟悉語速,連讀形式,瞭解出題方式等,訓練聽力技巧。

詞彙塊:狠抓詞彙過關,這一階段進行兩次高一、高二單詞複習記憶,人人過關;並學習高三單詞。

語言點塊:高一、高二所出現重點語言點需要不斷加強鞏固記憶、靈活應用,注重情景應用。

語法塊:動詞等各種詞法、句型:簡單句(6種)、複合句、並列句、特殊句型、交際用語等。認真詳細、紮紮實實作好這塊的複習

2、第二輪複習(2017.2-2017.4)

專題訓練:強調針對性,進行知識重整及重點突破。在第一輪基礎知識複習的基礎上針對性地對各個題型進行專門訓練,以達到熟悉題型、提高理解能力、掌握解題技巧的,訓練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目的。可分為:聽力、閲讀、補全對話、完形、語篇語法填空、改錯、書面表達等幾塊進行。

就大學聯考各題型根據列出的考點結合《考綱》對學生進行專題訓練,訓練答題技巧。迴歸知識總複習(單詞、語法、技能)、重點查缺補漏。

3、第三輪複習(2017.5)

套題訓練:強調綜合性,進行綜合訓練。這一階段即是衝刺階段,老師們又再次研究《考綱》及最新大學聯考信息,及時做好指導。讓學生練好模擬試題,讓學生的答題技巧得以應用並使學生練得手熱,為即將來臨的大考做好準備。

4、最後階段(2017. 5-2017.6.6)

迴歸課本,對學生心理與生理等方面調適的指導,學生動靜結合, 有張有弛,保持最佳競技狀態。

高中英語備考計劃 [篇2]

一、基本情況

高三級共有10個教學班,其中一班、二班,六班,七班為實驗班,九班為體藝班,其餘為普通班;科任教師共6人,常多生(1班),張敏(2,6班),徐曉玲(3,10班)王娟閣(4,8班),石炳月(5,班),劉建學(7,9班)。模塊一至模塊五為必修模塊,共25單元,其中涉及的詞彙佔考綱詞彙的85%。計劃複習進度為每週(約5課時)複習一個單元。模塊六至模塊八為選修模塊,共15單元,計劃複習進度為(約8課時)複習兩個單元。此外,在這一階段中,計劃利用每週兩節課詳講一套2012年課改卷大學聯考真題。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考綱詞彙並瞭解新大學聯考試題的難度。在此期間穿插複習6個語法專項。

二、指導思想

面向2017大學聯考,以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課改區的命題特點和命題方向,積極主動地開展教學研究工作,落實學科教學常規,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不斷改革課堂教學,探究科學有效的高三課堂複習教學模式。針對我校學生普遍英語底子差,基礎薄的實際,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在重點抓閲讀的前提下,要長期不懈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大學聯考英語複習中的誤區

1.

以語法為綱的教學思路在部分教師的思想和教學行為上仍然佔據 1

着相當重要的地位, 將語言基礎知識教學與語篇教學截然分開。 2.將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截然分開, 忽略了讀與寫的結合。 3.複習過程中的"以教師講, 學生聽"為主的傳統做法, 致使學生不能很好的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4.不注重學法指導, 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授。

5.閲讀訓練方法不得當,只重視讓學生讀文章,忽略了語篇分析能力的培養。

6.只重視教書,忽略了育人,忽略了對學生進行人生觀的教育。

四.教學目標與備考原則

1、明確方向

面對2013年的大學聯考,教師必須明瞭大學聯考要考什麼以及怎樣考;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好大學聯考複習;否則複習就要走彎路,造成事倍功半的`結局。 回顧近幾年大學聯考英語試題, 我們發現近幾年大學聯考英語試題主要圍繞英語語言知識與英語語言運用兩方面進行。 語言知識題的命題原則為: 在保證知識覆蓋面的基礎上, 儘可能增加綜合性與語境化的因素。 語言運用的命題原則為: (1) 語言必須放在實際的並儘可能不同的情景中運用; (2) 語言必須適合具體的交際行為; (3) 考核焦點在於是否達到交際目的; (4)語言交際行為除了需要語言能力外, 還需要一些其他的能力。

《高中英語備考計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