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三化學必備的重要知識點

校園2.51W

不少學生進入高三階段,面對化學科目的複習會感到困難重重,問題越來越多,為了能在大學聯考的時候考好化學,我們需要將每個知識點拿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學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三化學必備的重要知識點

  高三化學基礎知識

熱化學方程式正誤判斷——“三查”

1.檢查是否標明聚集狀態:固(s)、液(l)、氣(g)

2.檢查△H的“+”“-”是否與吸熱、放熱一致。(注意△H的“+”與“-”,放熱反應為“-”,吸熱反應為“+”)

3.檢查△H的數值是否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物質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注意:要註明反應温度和壓強,若反應在298K和1.013×105Pa條件下進行,可不予註明;

要註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狀態,常用s、l、g分別表示固體、液體和氣體;

△H與化學計量係數有關,注意不要弄錯。方程式與△H應用分號隔開,一定要寫明“+”、“-”數值和單位。計量係數以“mol”為單位,可以是小數或分數。

一定要區別比較“反應熱”、“中和熱”、“燃燒熱”等概念的異同。

濃硫酸“五性”

酸性、強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難揮發性:

化合價不變只顯酸性

化合價半變既顯酸性又顯強氧化性

化合價全變只顯強氧化性

濃硝酸“四性”

酸性、強氧化性、不穩定性、揮發性:

化合價不變只顯酸性

化合價半變既顯酸性又顯強氧化性

化合價全變只顯強氧化性

烷烴系統命名法的步驟

(1)選主鏈,稱某烷

(2)編號位,定支鏈

(3)取代基,寫在前,注位置,短線連

(4)不同基,簡到繁,相同基,合併算

烷烴的系統命名法使用時應遵循兩個基本原則:

①最簡化原則

②明確化原則,主要表現在一長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長”是主鏈要長,“一近”是編號起點離支鏈要近,“一多”是支鏈數目要多,“一小”是支鏈位置號碼之和要小,這些原則在命名時或判斷命名的正誤時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氧化還原反應配平

標價態、列變化、求總數、定係數、後檢查

一標出有變的元素化合價;

二列出化合價升降變化;

三找出化合價升降的`最小公倍數,使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數目相等;

四定出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的係數;

五平:觀察配平其它物質的係數;

六查:檢查是否原子守恆、電荷守恆(通常通過檢查氧元素的原子數),畫上等號。

  高中化學知識重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

氧化還原反應是一類非常重要的反應,是指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後有變化的化學反應,微觀上是有電子轉移或偏移的反應。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有許多規律,這裏進行簡單的總結。

1、守恆規律

守恆是氧化還原反應最重要的規律。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有升必有降,電子有得必有失。從整個氧化還原反應看,化合價升高總數與降低總數相等,失電子總數與得電子總數相等。此外,反應前後的原子個數、物質質量也都守恆。守恆規律應用非常廣泛,通常用於氧化還原反應中的計算問題以及方程式的配平問題。

2、價態規律

元素處於最高價,只有氧化性,如濃硫酸中的硫是+6價,只有氧化性,沒有還原性;元素處於最低價,只有還原性,如硫化鈉的硫是-2價,只有還原性,沒有氧化性;元素處於中間價態,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但主要呈現一種性質,如二氧化硫的硫是+4價,介於-2與+6之間,氧化性和還原性同時存在,但還原性佔主要地位。物質大多含有多種元素,其性質體現出各種元素的綜合,如H2S,既有氧化性(由+1價氫元素表現出的性質),又有還原性(由-2價硫元素表現出的性質)。

3、難易規律

還原性強的物質越易失去電子,但失去電子後就越難得到電子;氧化性強的物質越易得到電子,但得到電子後就越難失去電子。這一規律可以判斷離子的氧化性與還原性。例如Na還原性很強,容易失去電子成為Na+,Na+氧化性則很弱,很難得到電子。

4、強弱規律

較強氧化性的氧化劑跟較強還原性的還原劑反應,生成弱還原性的還原產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產物。用這一性質可以判斷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強弱。如2HI+Br2=2HBr+I2,氧化物Br2的氧化性大於氧化產物I2的氧化性。還原劑HI的還原性大於還原產物HBr的還原性。

5、歧化規律

同一種物質分子內同一種元素同一價態的原子(或離子)發生電子轉移的氧化還原反應叫歧化反應,歧化反應的特點:某元素的中間價態在適宜條件下同時向較高和較低的價態轉化。歧化反應是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的一種。如Cl2+H2O=HCl+HClO,氯氣中氯元素化合價為0,歧化為-1價和+1價的氯。

6、歸中規律

(1)同種元素間不同價態的氧化還原反應發生的時候,其產物的價態既不相互交換,也不交錯。

(2)同種元素相鄰價態間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當存在中間價態時,同種元素的高價態物質和低價態物質才有可能發生反應,若無中間價態則不能反應。如濃硫酸和SO2不能反應。

(3)同種元素的高價態氧化低價態的時候,遵循的規律可簡單概括為:高到高,低到低,可以歸中,不能跨越。

  高中化學實驗知識

1、學實驗操作中的七原則掌握下列七個有關操作順序的原則

1.“從下往上”原則。以Cl2實驗室製法為例,裝配發生裝置順序是:放好鐵架台→擺好酒精燈→根據酒精燈位置固定好鐵圈→石棉網→固定好圓底燒瓶。

2.“從左到右”原則。裝配複雜裝置應遵循從左到右順序。如上裝置裝配順序為:發生裝置→集氣瓶→燒杯。

3.先“塞”後“定”原則。帶導管的塞子在燒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燒瓶固定後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緊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固體先放”原則。上例中,燒瓶內試劑MnO2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固體放入時損壞燒瓶。總之固體試劑應在固定前加入相應容器中。

5.“液體後加”原則。液體藥品在燒瓶固定後加入。如上例中濃鹽酸應在燒瓶固定後在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

6.先驗氣密性(裝入藥口前進行)原則。

7.後點酒精燈(所有裝置裝完後再點酒精燈)原則。

2、化學實驗中温度計的使用分哪三種情況以及哪些實驗需要温度計

1.測反應混合物的温度:這種類型的實驗需要測出反應混合物的準確温度,因此,應將温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

①測物質溶解度

②實驗室制乙烯

2.測蒸氣的温度:這種類型實驗,多用於測量物質的沸點,由於液體在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測蒸氣的温度。

①實驗室蒸餾石油

②測定乙醇的沸點

3.測水浴温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往往只要使反應物的温度保持相對穩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熱,温度計則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反應

②苯的硝化反應

3、常見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實驗

熱KMnO4製氧氣

制乙炔和收集NH3

標籤:知識點 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