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杜甫詩三首》的教學設計

校園1.48W

【目標聚焦】

《杜甫詩三首》的教學設計

1、總體感知課文,瞭解詩意,體會詩情,背誦詩篇。

2、品味詩歌語言,瞭解詩的藝術特色。

3、大致瞭解詩人杜甫的生平,理解他詩歌的風格變化。

【要領提示】

1、教學中要多讀,在誦讀中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誦讀教學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但一次次的誦讀不應停留在同一個層次上,應該是每一次誦讀都要有新的感受和領悟,通過朗讀把這種感受和領悟表現出來。教師要在啟發學生整體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礎 上,做一些朗讀技法方面的指導,效果會更好。

2、有些表現重大事件,與詩人經歷、處境密切相關的詩歌,要對其產生的背景有所瞭解,以利於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風格變化。

3、挑一些精妙的或廣為流傳的名句,揣摩品味,做初步的鑑賞分析。

【教學設想】

1、學生自主學習。教學中進行無提問式設計,學生自己收集資料,自己品味美點,定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而教師是學習的合作者。

2、強調朗讀。古代詩文都強調朗讀,但詩的朗讀更應高於文的朗讀,要讀出情感,讀出意境,讀出節奏,甚至可以安排學生像古人那樣吟誦、吟唱。

3、要做好課前預習,有關背景材料準備充分。

【實例探究】

《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堂導入

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他的詩歌大膽地揭露了當時統治集團的腐朽,廣泛而尖鋭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難和社會矛盾,內容深刻。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此被稱為“詩史”。現在我們來集中學習他在不同時期創作的三首詩歌,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發展變化和當時的社會狀態。

〖資源共享,走近杜甫

課堂交流關於作者生平思想的有關材料。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小組討論、交流,將所蒐集到的材料歸納整理,然後課堂發言,並補充完整:

杜甫,唐代大詩人,字子美,詩中常以少陵野老自稱。年輕時舉進士不第,遂各地漫遊。天寶時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居長安近十年,安史之亂,逃至鳳翔,見唐肅宗,任左拾遺。長安收復後回京,不久辭官,移居成都。晚年攜家眷離開成都,漂泊於湘鄂一帶,死於途中。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

杜甫出身於“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處在唐朝由興盛走向衰落的時代。他懷有忠君愛國、積極用世的抱負,但因仕途失意,又歷經禍亂,有志不展,生活貧困,因而能體察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詩歌抒寫個人情懷,往往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刻,境界廣闊,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杜甫創造性地發揮了各種詩體的功能,發展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傳統,豐富和提高了詩歌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表現力,並形成了“沉鬱頓挫”的獨特風格。

以上內容教師可根據情況增刪,但一定要為學生理解詩歌做好背景介紹。

一詩四讀,理解詩意

一、吟讀 ,按照詩的個性來讀,按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讀

古詩講究平仄壓韻,講究對偶,句式整齊,讀起來有節奏感、有音韻美。這些特點是由詩歌的形式決定的。但不同內容、不同風格也是影響詩歌朗讀效果的因素。同時把握好每首詩中作者的情感是讀好一首詩的關鍵。《望嶽》寫於開元盛世,是他的早期作品,讚美泰山,表露詩人遠大抱負的,要讀得激昂豪邁。《春望》寫於安史之亂時期傳達了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情感,感情深沉含蓄,要讀出沉痛憂傷。

二、譯讀,以詩譯詩,用詩歌的語言和形式來翻譯古詩,譯出來的現代文最好也要押韻

《望嶽》:學生讀原詩,教師示範譯詩:

五嶽之首的泰山景象如何?

這些青山聳立在齊魯間。

大自然的神奇秀美聚集在此,

山北山南如黃昏清晨不一般。

雲層翻滾盪滌着我的心胸,

注目飛鳥入林直到看不到。

我定要登上最高峯,

舉目縱觀傲視羣山。

《春望》:教師讀原詩,學生譯詩。

山河依舊而國都已經破殘,

春天的`京城荒樹野草蔓延。

感念時事看見花草就想落淚,

痛惜離別聽到鳥鳴倍覺心寒。

戰火接連從去年三月燒到今年三月,

一封家書抵換萬兩黃金。

白頭髮已經越撓越稀,

簡直是梳不成髻插不住簪。

三、背譯

《望嶽》全詩可分為兩大層,都是切着“望”字。前兩聯為第一大層,着力寫泰山的整體形象。後兩 聯,也寫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現的是詩人的感受。

《春望》本詩前四句寫春城破敗的景象,包含感歎;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表達了詩人深沉含蓄的感情:憂國傷時、念家悲己。

梳理清楚了詩的寫作思路,背誦起來就容易多了。

  四、賞讀

教師示範賞析:“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月,一封普通的家書,是多麼難得,多麼珍貴啊!“萬金”,古代以十兩黃金為一金。極力寫出了難得和珍貴的程度。此句所流露的感情是常人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產生感情共鳴,因而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

學生分小組討論,品味賞析:

1、“陰陽割昏曉”中“割”字煉得極好,從山的北面來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朋的刀切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寫出了他心底的願望:但用在這裏卻有深刻含義:它不只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峯的誓言。抒發了詩人嚮往登上絕頂的壯志。表現了一種敢於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極富哲理性。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國都在淪陷後已經變得殘破不堪,然而山河依舊是原來那個樣子;春天降臨到安城,然而眼前卻是亂草叢生。如此強力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觸目驚心呢!一座繁華似錦的城市,曾幾何時,竟被毀壞到了“無餘物”“無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這一聯雖是寫景,卻也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