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戚繼光《馬上作》賞析

校園3.21W

南北驅弛報主情,

戚繼光《馬上作》賞析

江畔花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橫戈馬上行。

[創作背景]

〈馬上作〉一詩作於戚繼光東南抗倭期間。真實地反映了作者轉戰南北,緊張激烈的戎馬生涯。

[內容評析]「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從福建、廣東到薊州,可説一在天南,一在地北。「南北驅馳」四字,概盡戚繼光一生大節。「報主情」,並非不喜歡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懷天下,為了國家的安寧,不惜萬里奔波。全句表現出一種崇高的襟懷。而次句一「笑」字更是意極渾含,寫盡了抗倭名將的豪邁氣概。為了抗倭事業,一生中到過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到過波濤洶湧的山東海防,行色匆匆間,總無暇顧及周圍美好的景色。江畔紫嫣紅的'鮮花和江防皎潔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懂得欣賞了吧。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這兩句是「平生」、「南北驅馳」的更具體的説明。一個保家衞國的英雄形像躍然紙上,他是緊緊與戰馬與橫戈聯在一起,不能須臾分離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初讀似乎是一個湊句,其實很有妙用。它出現在「都是橫戈馬上行」的點睛之筆的前面,起到了必要的渲染作用,使讀者感到,一日橫戈馬上英勇奮戰並不難,難的是三百六十天如一日,更難的是年年如此,「平生」如此。

這首詩平易自然,琅琅上口。而作者忠於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品質更讓人欽佩。

[難詞註釋]

①驅馳:策馬疾馳,這裏指奔走效力。②主:指明朝皇帝。③江花:指南方的花。④邊月:邊塞的月亮。這裏的邊塞指山東沿海登州衞等地。

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出生於一個武將世家。六世祖戚祥隨着朱元璋的義軍南征北討,最後戰死在雲南。從此,戚家就世襲登州衞指揮僉事一職。戚繼光在家庭的薰陶下,自小就讀書習武,並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父親戚景通去世時襲職,時年十八歲。明制,指揮僉事的品秩是正四品,相當於文官中的知府一級。應當説,十八歲的戚繼光承襲此職後,應當是少年得志了。但是,他還有更高的追求,並不想躺在先人留下的資本上睡大覺。嘉靖三十一年(1552),他參加在山東舉行的鄉試,中了武舉。據明末學者許孚遠的介紹,一般參加武舉的人,通過第一場馬上射考試的僅十分之七,通過第二場步下射的僅十分之三,再通過策論考試的就僅為二十分之一了。因此,戚繼光中武舉,已經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了。根據嘉靖初年所定的制度,每年十月舉行各省的武舉,次年四月即舉行武會試。中舉後的戚繼光在次年的會試中並不順利,恰逢蒙古俺答部大舉入侵,進逼北京。應試的武舉子們,便由朝廷組織,臨時參加防禦工作,並留在北京,直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這年夏天,戚繼光升任為署都指揮僉事一職,成為山東都指揮使司的一名官員,秩正三品。離開京城前的戚繼光,曾賦一詩,即為《馬上作》。

標籤:賞析 戚繼光